教师在未来高职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位置

2022-09-11

1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位置

长期以来在高职无机化学在教学模式上, 主要是由教师通过讲授, 板书及化学媒体的辅助, 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在这样一个模式下, 老师是施教者, 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既灌输对象, 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 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 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 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 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传统、重权威、重功名的价值取向, 使得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各级学校特别盛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他存在主体地位, 失去了行为的主动性和思想的批判性, 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不知道要如何问的麻木习惯;学习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大胆幻想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 这就等于从根本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才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以课本为中心的优点是有利于课本内容的传授、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现, 缺点是不能根据形势与时代的要求迅速地充实、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内容。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弊病, 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课本的主导作用, 而在于把教师、课本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

20世纪50年代以后, 一些发达国家为迎接新技术革命懂得挑战, 同时, 也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相继进行了旨在提高科学教育水平、促进科技发展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些教学改革运动的共同特点是致力于使教学模式从以传统知识为主转向以促进能力发展为主。

2 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位置

建构主义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教学就是有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创造环境, 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教学更为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必须通过自己主动的、互动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的知识, 教师不再是以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来直接教给学生, 而是植根学生先前经验的教学;而且,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活动中, 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教师身上同时发生着, 教师必须随着情景的变化, 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

因此,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 是学生的学术顾问。教师要从台前退到幕后, 要从“演员”转变成“导演”。着正是当前各门学科素质教育所达到的目标, 也正是无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所要努力的方向,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有确定教学目标。其次可以创设一节课学习情境, 把所学无机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兴趣联系起来。再次还要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敢于探索研究未知, 敢于挑战权威。

3 无机化学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师的位置

通过研究, 我们认为,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之间, 我们应该是取两者之短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 其总体思想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 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保留一定的“传统——接受”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居主体地位, 教师居主导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在坚持传统教学模式以教为主的优点的基础上,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积极、稳妥地开展以学为主的教学改革。这是我们探索的目标, 也是未来无机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之一。新课型是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很好的教学模式, 新课型有六种, 但内涵是一致的, 都必须充分体现五项基本教学原则, 即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原则, 教法与学法统一的原则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原则。教师在新课型的地位是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交给学生进行解决, 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运用方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调查、讨论等形式掌握问题的脉络, 及时形成文字材料, 并要在同学间进行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与学生及时沟通, 了解其进展情况, 在方法方面及时加以指导、肯定、纠正、引导与启发。对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要积极鼓励, 在考核的分值上加以倾斜。在新课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引导或是设置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师生为探索某一问题而进行对话。在对话过程中, 师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 用自己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 通过心灵的沟通、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全面发展, 使学生能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换见解, 使双方都能得到体验。做到教学相长。

总之, 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 不再是学生等待灌输的知识接受站, 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 重点放在启发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和对问题的更进一步的思索上, 教师可对学生提出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认真倾听, 以进一步启发为目的, 以共同研究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见解, 从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合理性、知识的准确性、结论的创新性等方面加以把握、纠正、训练、启发和引导, 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 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对学生表现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要积极肯定、引导, 使之感受教师的期待, 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

摘要:现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中, 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灌输者的身份, 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 本文从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位置、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位置、无机化学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师的位置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在未来高职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位置。

关键词:教师,位置,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无机化学教学,新课型

上一篇:农业部:进城农民退出承包地探索应审慎下一篇:楼宇经济搭配一流智库双管齐下助力市北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