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2-09-11

辽政办发[2015]89号文件《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 明确提出“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上来, 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 这对高校的专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挑战。

构建满足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新形势下的时代课题。[1]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关于交通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多, 但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 交通工程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具体体现在:

(1) 传统模式下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方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导致毕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难以有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2) 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强调所传授知识的广度而忽视知识的深度, 注重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3) 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没有形成普遍的理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短缺和落后,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 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二、建立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 总体思想

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标, 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宗旨,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采用“目标”指导“过程”, “过程”推动“目标”的双循环研究思路, 实现学校学习和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

(二) 具体内容

(1) 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交通工程专业知识已广泛应用于整个道路交通领域, 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辅佐和决策支持的工具, 社会急需具有扎实基本功、较强实践能力的交通工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此, 高校应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科学确定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 根据应用型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科学制定培养方案。为了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培养方案应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具有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 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科学制定培养方案基础上, 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以就业方向为导向, 横向设置课程群;以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宗旨, 纵向安排相关课程, 形成纵横交错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如图1所示。

(4)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将微课、慕课等引入课堂, 教师授课围绕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展开;将考核方式进行配套改革, 减少开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 以“理论+过程”的考核制度代替“一卷定终身”的考核制度, 以工程背景设定实际问题, 以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效果来评定学生成绩的等级, 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建立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加强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经济的联系, 同时借助于地方企业的优势, 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 高校应与企业深度合作,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协同育人平台。

同时, 完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夯实校内实践教学基础, 开设综合型、实训型、技能培养型和故障分析型的实验, 为实践教学进一步拓展空间。[2]

(6) 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为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定期拟派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学习, 挂职期满, 并经考核合格后, 由企业发放相关证书。

同时吸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高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参与专业教学管理工作,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战性, 在可能的条件下, 引进企业具有较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 充实专业教师队伍。[3]

(7)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根据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以及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质量标准, 逐步完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探索行之有效的学生毕业前质量反馈和毕业后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根据评估、反馈情况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

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 通过科学确定专业定位,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通过校企深度合作, 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资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度;通过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提高对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度[4]。

为进一步评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从人才培养的吻合度、符合度、支撑度、保障度四个方面,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最终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实施路线见图2。

四、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交通工程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数量将是剧增的,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既是社会所需, 又是专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 应构建新形势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范例。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包括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教师的有效机制, 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改革等等, 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

关键词: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D].沈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

[2] 朱福兴, 上官敬芝.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18) :234-235.

[3] 赵永华, 李志慧等.基于交通工程专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2016, 32 (10) :226-227.

[4] 韩萍, 左忠义等.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38) :223-224.

上一篇:硬质及超硬涂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下一篇:静电纺丝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