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背景下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2022-12-14

一、智慧旅游以及智慧旅游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新需求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和信息业的一种产物, 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 主动感知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以及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并发布, 让旅游从业者和旅游者能及时通过信息平台了解这些信息, 安排和调整工作与计划旅游。“智慧旅游”将带来旅游业的全新变革, 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

“智慧旅游”背景下, 需要的高职院校人才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 “智慧型”导游人才

高职院校对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还是导游人员的培养。能够跟上智慧旅游形式的“智慧型”导游人才是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行业所需要的。传统的导游人员要求有讲解技能, 服务技能和危机事件的处理技能, 但是由于“智慧旅游”的出现, 导游人员的这些功能将被替代和挑战。“智慧型”导游要求导游人员应该是一个有良好信息技术能力的营销者、调研者和规划师[2]。

(二) 具有数字化新媒体运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另一个重要就业方向是培养旅游公司、旅游景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咨询公司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一线从业人员。相对于传统旅游业而言, 智慧旅游运用了大量的数字化新媒体。这些旅游相关的数字化媒体主要通过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手机媒体、播客等媒介进行个性化旅游信息的传播, 具有交互性、海量性等特征。作为现在的旅游企业, 需要大量的能够运用数字化新媒体进行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的人才, 这是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所需的一项必备技能。

(三) 具有智慧服务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以后进入到服务行业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比例, 比如酒店, 游轮、旅游企业的服务人员。在智慧旅游时代, 旅游从业人员更需要提供的是一种无形服务, 除了传统的服务以外, 更多的是通过公共平台向游客提供线上服务。这种智慧服务的理念, 除了要求服务人员具备基本的操作流程外, 还需要关注游客个性化的需要, 从而展现服务人员的智慧。信息时代是一把双刃剑, 游客具有更多的信息来源, 而且企业和政府也能够更加及时的与游客沟通, 但是如果双方沟通不畅, 产生的不利信息就会产生鲶鱼效应, 从而给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根据笔者的深入调查, 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多还是采用的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从传统企业的需求“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进行培养, 重点面向于旅游景点、饭店、交通、和购物等方面。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方向还是旅游酒店、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和导游这些方面。随着智慧旅游的到来, 自驾游的兴起, 他们的工作岗位会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更多的游客通过一些线上平台去购买旅游产品, 规划旅游线路, 并且获得大量的旅游资源。这些智慧旅游的相关产物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现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严重脱节。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 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出适应智慧旅游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如何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坚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

高职院校的主旨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而很多高职院校也是秉承这一宗旨培养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然而随着智慧旅游大趋势的到来, 旅游行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在发生较大的变化。信息技术越来越被行业所需要, 而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改变人才培养策略, 造成企业、高校、人才之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秉承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 高职院校更应该与企业和行业多多交流, 关注企业和行业的用人需求。尤其是关注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 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特征。

(二) 合理调整师资力量, 提供旅游管理专业智能虚拟技术支撑

旅游管理专业现目前的老师, 旅游知识虽然丰富, 但是大多不了解信息技术和网络设施, 而教授信息技术和网络设施的老师大多是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 并不了解旅游知识和旅行社, 并且信息学院和旅游学院平时也没有什么相关的合作和交流, 这两个学院在教学方面是完全割裂开的。因此, 一方面需要学校政策支持加强旅游学院与信息学院的沟通与合作达到教学的融合;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在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旅游知识, 又精通计算机、通信学科的跨界型智慧旅游人才, 才能使高职学院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进行。

(三) 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修正培养模式中的不足和问题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旅游业的一线服务操作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尤为重要。高职院校一面要聘请旅游行业专家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实训的全过程, 让他们及时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 另一方面要为师生提供到企业去实习和培训的机会。从实习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四方联动。

摘要:“智慧旅游”是旅游业的新兴产物, 是旅游业和信息业融合的产物, 如何在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根据智慧旅游对于旅游人才的新需求转变培养模式, 抓住新时代的机遇, 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是当前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思考和改革的问题。本文从智慧旅游人才需求方面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智慧旅游,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 左晓娟, 于勇.“智慧旅游”趋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4) :01.

[2] 唐永林, 王亮, 张志刚.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 (10) :33.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中国饮食文化与汉语国际推广下一篇:如何加强跨境电商企业自主品牌营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