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运城盐化中学为例

摘要:新时期新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高质量发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也做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于是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经过笔者仔细研究,新课标对培养目标有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要求,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展开课堂教学,并且研制了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而在通用技术实际教学当中,由于课程开设条件的限制,授课内容多为理论知识,授课方式多为讲授式授课,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愿主动参与相关技术活动,不利于生成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探索出新型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核心的通用技术教学方式就显得非常迫切。创客教育把创客和教育的主要元素融合在一起,教育界学者们对它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完成创新性项目的学习,将它应用于通用技术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笔者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准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研究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探究其教学实践效果,希望改善通用技术教学现状,丰富通用技术教学实践经验。本文的论述主要从以下六个章节展开:第一章叙述的是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以及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章是关于创客教育和通用技术教学的文献综述。利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内外关于创客教育的研究现状和通用技术教学研究现状,理清了核心概念,分析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之后的教学设计奠定基础。第三章是调查梳理运城盐化中学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笔者任教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梳理,为后期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通用技术教学设计做铺垫。第四章是进行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分析创客教育理念与高中通用技术相关性,结合我校通用技术教学现状,设计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并选取通用技术必修二模块《技术与设计2》,设计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教学案例。第五章是开展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采用准实验研究法,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其开展《技术与设计2》相同内容的教学,之后通过量表评价、问卷调查收集实验数据,利用WPS和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从学习测验成绩、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学习评价、师生满意度四个方面对比分析教学实践效果。第六章对本研究做出总结,提出研究结论: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进一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最后阐述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方向,供通用技术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创客教育理念;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学科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创客教育

2.2.2 创客教育理念

2.2.3 通用技术核心素养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杜威“做中学”思想

2.3.2 合作学习理论

2.3.3 创新教育理论

第3章 运城盐化中学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3.1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3.2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3.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4章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通用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

4.1 通用技术与创客教育的相关性分析

4.1.1 通用技术与创客教育的关联性

4.1.2 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可能性

4.2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通用技术教学流程设计

4.3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通用技术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价设计

4.3.1 教学策略设计

4.3.2 教学评价设计

4.4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通用技术教学案例

第5章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5.1 教学实验的设计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假设

5.1.3 实验对象的选择

5.1.4 测评工具的设计

5.2 教学实验的实施

5.3 教学实验效果分析

5.3.1 学习测验成绩分析

5.3.2 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分析

5.3.3 学习评价分析

5.3.4 师生满意度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市场营销理念企业应用论文提纲下一篇: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