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才

2024-04-28

重人才(通用14篇)

篇1:重人才

重人才 谋发展

21世纪人类进入只是经济时代,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者“关键先生”的角色。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其发展的快慢直接取决于企业人才资源储备力量的强弱。人才资源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砝码。人才是企业的骨干力量,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人才的的竞争。“工以才成,也由才广”,现代企业对资源的占有不仅表现在对硬件资源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对软资源,即人才资源的占有上。拥有多少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实力的标志。谁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战略的主动,从而更好的采取策略,赢得制胜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尤其是强化对研发、销售、管理等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选拔,克服了因技术壁垒、市场保护、制度缺失等带来的不利因素,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所有研发人员,几乎全部从公司内部基层培养和提拔,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企业人才的业务熟练程度,减少行业人才流失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损失,也提高了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近两年来,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空前扩大,公司也把招聘和引进应往届大学毕业生提到了企业长远发展的日程上来。特别是在2012年,公司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先后分四批招聘了近两百名优秀的应往届大学毕业生。

面临企业生产规模的空前扩大,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改进和企业上市的需要,各个科室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相当迫切。为此公司人力资源部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了合理可行的招聘计划。通过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收集应聘简历、组织面试甄选等流程,公司顺利地吸纳了诸如金融会计、工商管理、金属材料、机械设计、化学工艺、法学以及英语、日语、韩语等专业的应往届优秀的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充实到企业的管理岗位和研发中心。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了能够让新招聘的这些大学生尽快的熟悉企业的基本生产运营情况,公司将这批大学生分配到不同的车间岗位进行两个月的一线实习和考察,并且定时地互相变动实习岗位,以便新员工能够更切实地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与此同时,公司领导也特别关心新进大学生的成长学习,下达指示为这批大学生安排最好的、最有经验的一线工人师傅进行指导和讲解。在熟悉了基本的生产流程和操作流程后,为了磨练这批大学生的心志,公司安排大学生紧跟一线三班工人进行实际操作,为以后工作做好准备。

公司从上到下都给予了这些大学生很高的期望和相当的重视。在生活上,为这些大学生安排地井然有序;在精神上更是重视有嘉,公司董事长三番五次召集这些大学生开座谈会,并且一对一的单独谈话交流,关心大学生的学习成长,了解大学生的思路想法。在岗位的分配上,公司领导也充分尊重大学生们的个人意愿,同时综合考虑各自的所学专业和一线实习中的表现,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岗位分配方案,确保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留住和吸引企业优秀人才的秘诀在于对人才重视。在现代社会环境中,重视人才的方式不仅是提高员工的物质待遇。根据管理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成长机会、关系融洽、有成就感和给员工以公正评价以及充分的尊重和认可等因素对员工的激励越来越强。公司制定的“重人才,谋发展”战略以及一系列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措施必定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铺好道路。

篇2:重人才

--河南省质监局局长高德领

‚我们初步考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工夫。‛谈到新年的工作打算,河南省质监局局长高德领一口气讲了5个‚狠下工夫‛:

一是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在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服务型质监上狠下工夫。

‚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质监部门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建设服务型质监。‛高德领举了个例子: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后,河南省局把狠抓全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质监工作的首要任务,实行驻厂监管,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批批检验。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实施面对面的指导和服务。省局领导全部深入企业,亲自查看省内大型乳制品企业生产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在提高质量总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狠下工夫。

高德领为河南省今年的质量振兴工作设定了一个目标:县(市、区)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达到85%以上。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质量兴省活动。

三是围绕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在继续下大力抓好‚两大安全‛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上狠下工夫。

‚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是质监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切实抓紧抓好。‛谈到今年工作,高德领的语气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是不断加强基础工作,在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促进质监事业科学发展上狠下工夫。

2009年河南省局计划:新制修订国家标准10项,制修订地方标准20项。加快采标步伐,采用国际标准50项。新创服务标准化示范企业10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个。新建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0个,争创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5个,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

五是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公务员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和技术检验检测队伍,在提高整体素质上狠下工夫。

2009年,河南省局决心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公务员队伍;努力锤炼一支作风过硬、执纪严明的行政执法队伍;努力培养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技术精的技术检验检测队伍。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实施人才强检战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我们把2009年作为全省系统的‘提高素质年’。‛高德领说。

篇3:人才引进要重实效

人才引进不能只讲“面子”, 而要更重“里子”。要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 克服人才引进的“名本主义”现象, 改变单纯按数量、资历、学历、职称、职务等论人才的做法, 增强人才引进的实效。重“数量”更要重“质量”。人才总量标志着某个地区经济发展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才作支撑。但是, 有的地区不是根据产业结构的需求, 每年硬性规定要引进多少个博士或院士, 简单追求数量;有的单位只图人才的总量, 不注重质量, 粗放式引进;还有的地区和单位不按需求盲目引进, 致使人才结构不合理, 一些行业人才大量过剩, 不能人尽其才, 或搁置不用, 而另外一些行业出现人才短缺。因此, 引进人才必须遵循市场规律, 调查摸清人才需求种类、数量和层次, 用市场机制来配置人才资源, 从追求数量转变到重质量上来。否则, 只片面强调人才的引进和所有量, 则很可能出现人才的“面子工程”。这既是对人才本身的不尊重和不负责, 也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

重“学历”更要重“能力”。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在引进人才时眼睛只盯着高学历的人才, 尤其是获得洋学历的出国人员。其实, 文凭终究不等于水平, 学历终究不等于能力。学历低, 或者没有学历者中不乏优秀人才, 而高学历者中亦有不少庸才, 学历并不是区分人才高低的唯一标志。引进人才既要讲学历, 又不能唯学历。要建立人才测评制度, 通过对人才的知识水平、智力、特殊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测评, 了解其综合素质, 透过学历看能力, 才能为人才引进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篇4: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让我们将视角转向国内柔印行业,其所遭遇的人才匮乏困境早已不是新闻。7月16~20日,一场与柔印专业人才培养有关的公益培训活动在上海举行,这就是备受瞩目的“2012暑期大学宽幅柔印最新发展培训与实践”活动。这一培训活动由富林特集团发起、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共同举办,记者有幸与来自全国十几所高校的30多位包装印刷专业的老师一起参加了此次培训,在汲取最新柔印知识的同时,更切身感受到了柔印界同仁为人才培养所付出的努力。

柔印人才拉响警报

科印传媒《印刷技术》杂志连续7年开展的“柔性版印刷在中国”调查显示,我国内地柔性版印刷机装机量已经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连续4年实现增量过百,这有力地诠释出国内柔印行业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但调查同时显示,柔印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中国柔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三大瓶颈之一。

柔印是“舶来品”,进入中国市场不过20多年,且一直处于“水土不服”的状态,专业人才稀缺自不必言。正因如此,柔印要想同早已获得广泛应用的胶印、凸印、凹印等抢夺市场,难免显得“势单力薄”。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要想做大柔印这块‘蛋糕’,首要任务就是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这样才能使柔印技术不断创新,逐渐扭转与其他印刷工艺竞争时的不利局面。”

特别是近两年,柔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以崭新的姿态向市场发起新一轮的挑战。例如,无缝套筒柔性版技术使得柔印的触角伸向凹印领域,铝底柔性版在线上光技术使得柔印的触角伸向胶印领域。值得欣喜的是,国内市场对柔印的关注度正在逐步增强,富林特集团柔印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郑其红对此所做的精辟总结发人深思:“中国柔印市场刚过了起步阶段,正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稳步前进;技术应用与世界柔印发展水平同步;柔印在中国的持续发展是确定的。”

而且,柔印绿色、环保的优势也日益被业界推崇。我国《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已经将“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引导产业绿色转型”列为 “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也正大力推进绿色印刷的实施。柔印作为一种具有突出环保优势的印刷工艺,势必将迎来很好的发展机遇。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老师则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因此,柔印人才培养离不开老师的培育和引导,更有赖于老师教学素质的提升。因此,举办针对高校老师的公益培训活动对于普及柔印知识、加快柔印人才培养意义非凡。

龚仁俦理事长意味深长地说:“邓小平曾说过: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学柔印也要从学生抓起,而要想学生学好柔印知识,对老师的培训是第一步。” 郑其红总经理进一步解释道:“通过培训,高校老师能够将所学的新技术及时消化、吸收,然后再以更好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柔印‘多面手’,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高校老师也非常渴望能够通过有效的渠道获得前沿的柔印知识,并将其传授给学生。据郑其红总经理介绍,2011年7月,富林特集团柔印产品事业部就曾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在上海举办了针对高校老师的公益培训活动—“2011大学柔印最新发展培训和实践”,反响非常热烈。“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举办这一公益活动的信心。”

为持续向高校老师传达最新的柔印技术和发展理念,促进柔印人才培养,富林特集团柔印产品事业部携手上海泛彩、澳科利、艾司科、德莎、富林特油墨、西安航天华阳等柔印界知名企业,于7月16~20日在上海成功举行了“2012暑期大学宽幅柔印最新发展培训与实践”活动。这次培训活动向高校老师传递了最新的柔印技术,特别是drupa2012展会上推出的创新柔印技术,对于今后培养学生大有裨益。

富林特集团柔印产品事业部亚太区总裁Roy Schoettle亲临培训现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足见其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和支持。他表示:“此次培训是富林特集团柔印产品事业部与合作伙伴对中国柔印市场长期承诺的一种表现。我们的使命是致力于推动柔印在全球的发展,特别是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目前,在欧美国家和地区,柔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包装印刷方式。但在中国市场,柔印还处于起始阶段,特别是在包装印刷领域所占的份额非常有限,而且许多人对柔印还存在许多偏见,因此,希望本次培训能够改变大家对柔印的看法。”

此次培训,共有来自武汉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30多名包装印刷专业的老师参与其中。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系统、成熟的柔印教材供我们学习和参考,柔印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靠授课老师平时对柔印信息的收集、整理。”这也是各大高校普遍面临的困境。“能够有机会与柔印行业的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最新的柔印技术,真令人激动!我们一定会将最新的柔印知识传授给学生,为柔印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三大亮点备受瞩目

本次培训活动为期5天,富林特集团柔印产品事业部、上海泛彩、澳科利、艾司科、德莎、富林特油墨、西安航天华阳等柔印界知名企业,分别针对柔性版制版、柔印相关软件、贴版、网纹辊加工及应用、水性及UV柔印油墨、色彩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技术及解决方案做了详细介绍。同时,还安排大家参观了一家宽幅柔印企业。培训课程涉及柔印工艺的全流程,内容丰富充实,令人受益匪浅;而难得的实践与参观机会,更是令各位老师大开眼界。

亮点一:主题

“2011大学柔印最新发展培训和实践”主要是针对窄幅柔印技术的培训,今年的培训主题则是“宽幅柔印”。为什么选定这个主题呢?据此次培训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富林特集团柔印产品事业部销售与市场经理秦超华介绍,近几年宽幅柔印在中国有了较快的发展,装机量已经超过80台,主要应用于纸箱预印、软包装、纸袋、食品包装、无菌包装等领域。以纸箱预印为例,虽然柔印的精细度不及胶印和凹印,但柔印的生产效率比胶印高,对承印材料的要求较凹印低,因此柔印在这一领域正以较快速度增长。秦超华经理说:“本次培训旨在将当前国内外宽幅柔印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与老师们分享,以便各位老师能够将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为行业培养出更多的菁英。”

亮点二:内容

由于宽幅柔印更多地是应用于包装印刷领域,因此其与包装的发展趋势自然密不可分。为此,本次培训除了向老师们讲授最新的宽幅柔印技术之外,还特别邀请了几家终端用户代表为大家讲解包装设计及包装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他们的独到见解和精彩视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柔印技术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发展趋势。

亮点三:形式

本次培训活动采取“课程培训+专业实践”的形式,不仅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实践是加深理论知识、加强动手能力、加速理解能力的最佳途径,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可谓事半功倍。本次培训中安排的柔性版制版实践,不仅使各位老师加深了对柔印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经验,对于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不少老师激动地说:“由于资金和场地限制,学校里没有专门的柔印实践中心,平时我们很难近距离接触柔印设备和器材,更别提亲身实际操作了。这次柔性版制版实践实在是太难得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应当说,不少老师都是抱着很高的期望来参加培训的,希望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够获得大幅提升。事实证明,大家确实不虚此行。

上午,龚仁俦理事长和Roy Schoettle总裁到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随后,郑其红总经理从生产效率、合格品率、单位成本、可持续四个角度解析了柔印的生存之道。接下来,上海泛彩总经理莫春锦介绍了上海泛彩的基本情况及其为行业提供的相应产品与服务。上海泛彩技术工程师李鑫讲解了如何做到精准的颜色复制,他表示爱色丽的各种色彩管理软硬件就是最佳的颜色沟通工具,能确保打样和印刷品之间的匹配。接下来,上海泛彩客户经理李树章介绍了柔印模拟教学软件,这一软件能够真实地模拟柔印机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故障排除过程,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柔印的生产过程。

下午,澳科利副总经理孙迪为大家讲解了套筒技术在宽幅柔印中的应用。他分析了白色基本套筒、蓝色轻质套筒、黑色气垫套筒、自黏性套筒、过桥套筒、无接缝印刷套筒等6种套筒技术的应用特点,使大家了解到了套筒技术在高效、安全、便捷、高精度等方面的优势。随后,他还讲解了高精度贴版系统对于宽幅柔印的重要性,并演示了贴版和拼版技术。

7月17日,第2天

今天上午有两位终端用户代表讲解包装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大家非常期待的话题。

上午9点,培训课程正式开始。首先,强生全球创新中心亚太包装开发副总监沈弘与大家分享了强生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彩观点。他指出,设计师一个小小的改动就可能会对材料耗用、环境保护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包装开发流程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包装的可持续发展。随后,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外购集团包装中心高级包装工程师徐欣以“包装的可持续发展”为题,从包装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包装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包装价值工程活动三方面,解读了飞利浦在包装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并以飞利浦的产品包装为例,向大家展示了包装在可持续方面所做的改进及其带来的收益。

接下来,富林特集团柔印产品事业部大中华区技术经理李玉山分析了柔性版的制作流程,并重点讲解了nyloflex? NExT曝光技术、无接缝(ITR)印版技术、APP自动制版机等富林特集团在drupa2012上推介的新技术。他介绍说,nyloflex? NExT曝光技术是一种将圆顶网点转化为平顶网点的技术,可以使高光网点得到更好的复制,有效提高了柔印产品质量。

下午,首先由德莎大中华销售工程师高建讲解了压敏胶带的组成和主要特性等基础知识;随后,德莎大中华PWP销售副经理张骏结合视频演示、现场操作等,形象地介绍了贴版胶带在柔印中的应用、贴版胶带对印刷效果的影响,以及针对印刷流程、贴标流程和换卷流程的优化解决方案。

今天上午的培训在艾司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进行。艾司科大中华区客户服务经理鲍维为大家介绍了CDI、高清柔印、微网穴网点等先进技术。他指出,高清柔印技术采用的高分辨率加网技术是Samba混合加网技术的升级技术,网点更精细,且印刷时无龟纹现象。随后,艾司科大中华区总裁麦志清做了总结性发言,并与大家交流。

下午,老师们到富林特集团柔印产品事业部进行柔性版制版实践,这种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非常难得,大家都难掩兴奋。富林特集团柔印产品事业部技术人员讲解了印前文件RIP输出、CDI激光烧蚀黑膜、印版曝光、洗版、烘干等环节的注意事项,使大家对柔印数字制版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老师们还亲自动手操作,并就各种问题同技术人员进行了咨询和探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随后,郑其红总经理对本次培训活动做了总结性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并感谢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和老师们的积极参与。最后,他与合作伙伴代表一起为老师们颁发了培训证书,并合影留念。

“2012暑期大学宽幅柔印最新发展培训与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对于国内柔印行业而言,此次培训活动虽然算不上规模宏大,但其对行业未来发展所起到的引领、感召和推动作用,以及其所发挥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拉动力却实在不容小觑。正如龚仁俦理事长给予此次培训的高度评价:“这是富林特集团及其合作伙伴为了柔印行业培养新的接班人所做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篇5:重人才

“朱元璋综合症”

朱元璋出身低微,白手起家,历尽艰险,终成大业。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诸多文臣武将,尤其是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左膀右臂。其中刘伯温擅长出谋划策,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是个典型的军师;李善长构架了明代各种规章制度,徐达和常遇春则都是一代将才。

从现代企业组织架构来看,朱元璋相当于老板,刘伯温是市场经理,李善长是行政主管,徐达、常玉春则是销售经理。在诸位得力干将的拼搏之下,朱元璋西平陈友谅、东征张士诚、北灭大元朝,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大明帝国。

然而一统江山后,朱元璋却由创业时的英明神武、礼贤下士、从谏如流,变得疑心重重、主观武断、凶狠暴烈,动辄大骂功臣宿将,使得臣属战战兢兢,只恐朝不保夕,最终导致贤臣遭黜,奸臣当道。这种创业期重用人才、守业期却重用奴才的现象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层出不穷,我们权且称这种现象为“朱元璋综合征”。

刘伯温VS胡惟庸

刘伯温功勋卓著、衷心耿耿,虽深谙处世韬略,但由于性格耿直、不肯奴颜婢膝,屡次犯上直谏,终造成朱元璋不满,在封赏的时候只得到诚意伯的低等爵位,后在其急流勇退之后又被佞臣胡惟庸毒害。

而胡惟庸并非功臣,却用200两黄金与李善长搭上了线,后被一路保举做到左丞相,

史书记载胡惟庸聪明绝顶、机智过人,极能迎合圣意,善于争功邀宠,深得朱元璋宠信,但此人欺下媚上、独断专行、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将大明江山弄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后因违法乱纪的事情太多,担心暴露而谋图反叛,结果被朱元璋五马分尸,朱元璋也借机大肆屠戮功臣。

人才VS奴才

刘伯温与胡惟庸的事例充分说明了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怪圈:一方面几千年来极力宣扬圣人、君子,另一方面溜须拍马、奴颜卑膝的小人得志,奴才政治盛行。

在营销圈里待久了,就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销售人才,经常得不到用人者的赏识。因为他们靠真刀真枪打天下,遇事爱独立思考,对上司的一些盲目决策、荒唐指示往往不买账;对领导不卑不亢,厌恶阿谀谄媚,不搞投其所好那一套;不为条条框框所拘束,厌烦陈规陋习。结果上司看了不顺眼、气不顺,认定其清高孤傲、自由散漫、不谙世故,不可重用。

而奴才就不同了,奴才生就一副媚骨,具有双重人格,在上级面前,永远点头哈腰,从不说不。领导犯了错误,他会在人前找出100条理由,证明领导永远英明正确。这些人精于拍马,善于逢迎,对领导低眉顺眼,早请示、晚汇报,凡事想上司之所想、急上司之所急,长此以往,自然备受上司喜爱,岂能不被委以重任?但是奴才见了同级或下级,则是另一副嘴脸:趾高气扬,唯我独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可一世。

营销总监与下属的恩恩怨怨

篇6:重人才

重联句一首

作者:皎然朝代:唐体裁:联句 刘令兴多常步履,柴桑事少但援琴。--皎然

篇7:重人才

常德市武陵区河洑镇党委书记 吴拥华

2011年10月

村干部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这一特殊群体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中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我镇实行“三重”措施,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选拔干部重能人

面对农村干部选人难,选好人更难的问题,我们拓宽视野、多措并举:一是储备培养。镇党委在每年年底都要对经济能人进行普查,建立了民营企业家、经济能人和在外有志之士的信息库和联系卡,对综合素质高、群众口碑好、培养潜力大的优秀人员,经组织考察后,确定为后备干部进行储备,并由专人负责培养。二是推荐选举。选拔农村后备干部与发展党员推优结合起来,组织农村党员和群众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推荐后备干部,并按程序适时从后备干部中选举村干部。三是下派锻炼。对确无合适人选的村,动员年轻有为的机关干部下村任职。三年来,我们先后下派了7名同志到村任职,其中3名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切实解决了村里后继乏人的问题。四是回请任职。三年来,共回请11名在外发展的经济能人、优秀知识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回村任职。

机关干部刘伟清在2009年转业后直接下派到了洪流村任一般干部,由于他密切联系群众,热心服务群众,积极参与修路和村部建设,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复员军人徐旭利2008年上任全美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两委自筹资金、自行设计、自行组织施工队伍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为全村1100余人拉通了自来水。建筑老板王世昌2010年7月接任三星村党支部书记后,将自己的公司交给了女儿、女婿打理,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村里工作,年底通过产业招商引进葡萄产业200多亩,解决本村近百名农民就业问题。

二、考核实绩重民意

对村干部的实绩考核,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一述、二看、三评、四议、五谈”的办法,对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逐条逐项量化打分,客观地评价村干部的工作实绩,并依据得分情况奖优罚劣,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述:个人大会述职。每到年底村干部都要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交到包村骨干审评,再交党委书记审阅。审评、审阅通过后召开村干部、全体党员、群众代表和包村干部参加的述职大会,村两委成员将围绕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进行述职。

二看:实绩现场查看。在村干部述职的基础上,考评组、包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对村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现场查看,主要查阅台账资料,查看民生工程,走访村民代表,评判村干部一年来实实在在的实绩表现。

三评:干部等次评定。在对干部工作实地查看的同时,还要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围绕村干部的“德、能、勤、廉、绩”等方面,按照百分制对村干部的个人表现和班子工作情况进行测评打分,确保了村干部与村级班子考核工作客观、公正、公平、公开。

四议:结果大家议论。对村干部班子测评的得分情况在村部公开栏中进行公示,广发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

五谈:问题组织约谈。镇党委采取谈心谈话的方式,把考核结果向村干部反馈,让他们根据考核结果分析自己的工作,查找自己的问题,了解他们的想法,征求他们的意见,提出今后工作的建议。

实绩考核重民意,促进了村干部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办实事、办好事。近年来,全镇各村加大了修路、改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力度,共硬化村组道路37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3000余人,新修村部10座;新增花卉苗木、大棚蔬菜、小水果种植等特色产业3000多亩,土地综合整治近万亩。

三、提升素质重培养

针对村干部文化理论水平偏低,因循守旧,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我们整合资源、多管齐下开展培训:一是围绕经济发展开展培训。我们以培训村干部发展理念为目标,利用常德高职院、华南技校选派干部参与技能培训,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实行农业科技、致富信息培训,依托花卉苗木、小水果种植基地,聘请专家现场培训。通过培训,拓宽了村干部的视野,启迪了思维,学到了经验,了解了市场及规律,提高了干部的致富能力。二是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开展培训。我们以提高村干部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照章理事能力为首要任务,结合控违拆违、征地拆迁、换届选举等中心工作,通过选送党校、开会学习、入户宣传、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对村干部及农村党员群众实施法律法规、农村政策教育,如学习《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管理法》和各级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等,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在宪法、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实施村民自治的自觉性。三是围绕维护稳定开展培训。我们以保持农村稳定为主题,多次举办村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信访稳定培训班。以《信访条例》、《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等为主要内容,对村级事务管理进行了系统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篇8:重人才

21世纪是光电信息时代, 光电信息技术是支撑未来信息技术的脊梁和核心, 也是支持未来信息产业的主要支柱。如何在新形势下, 培养出高素质、符合社会需求的光电信息类人才, 是当前高等院校光电信息类专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光电信息技术是综合利用光学、电子学、精密机械、计算机技术及材料科学而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一门高新技术, 它是以光波作为基本信息载体, 通过对光信息的获取、传输, 光电信息的转换、提取、处理、存储及显示等方法, 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以达到为不同的应用需求服务的目的。当今, 光电信息技术涉及到了众多的行业和部门, 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防和国家安全事业等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 对光电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正逐年增加, 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加大光电信息人才的培养力度, 进一步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高质量光电信息技术人才。

光电信息产业是否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人才培养是关键。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 是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支撑。而在光电信息人才培养过程中, 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培养的基础和关键。一个优化的、符合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以及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在光电信息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和完善的实施能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能增强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体系建设, 能从实际需求出发, 拓宽所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从而形成一个体系完善的、结构合理的、效果优良的厚实践、重基础光电信息新课程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光电信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造就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二、以社会需求为基础, 构建新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008年1月,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实行全面的开放与开发。为了适应北部湾经济区的新发展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秉承原有的专业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强大的电子信息类学科优势, 在强化创新型和实践性人才的培养模式上作了积极的探索, 初步形成了新的培养方案和新的课程体系建设。新的培养方案注重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 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 形成了一个厚基础、重实践的新型光电信息人才培养方案。新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新”、“精”、“实”。

“新”即更新和创新。指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设置在延续原有的基础上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跟踪光电技术的发展前沿, 适时审视和修订现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通过增设相关的新课程来更新专业知识。

“精”即精炼。指课程体系中所设置的课程必须保证学生学到并能掌握光电技术领域内最根本的知识和技能。光电技术所涉及到的课程多、内容广, 且近年来光电信息学科领域发展非常迅速, 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 这些都限定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的, 但其中基本光电技术的基础是一致的, 这些技术基础就是我们设置课程的“精华”, 学生只有抓住这些根本的东西才能掌握常规的光电技术, 是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发展的根根本。

“实”即实践。指课堂的理论学习与课外的动手实践要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光电信息技术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至关重要, 新的课程体系在实践和实验课程的设置上要能使学生具备并掌握基本的工程实践技能。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的新课程体系主要由五大模块组成:人文素质模块、基础必修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每一模块部分具有不同的学分要求和课程门数要求 (包括外文教材和双语教学课程) 。在新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为注重适应科学发展对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 强化了实践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新体系中增加一些知识性与实践性将强的课程, 如《光学设计》、《激光技术综合性实验》、《光电仪器原理及技术》、《光电仪器的设计》等课程, 由此, 新的课程体系在跟踪新技术与注重实践方面实现了新的培养方案所要求的目标。

三、以产学研为推动力, 夯实实践性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 使所培养的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和专业知识, 为加强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需进一步加强理论体系与实践环节的结合, 形成以理论为指导, 以实践促发展的良性人才培养循环。为此, 本专业在培养光电信息高层次人才过程中, 采用了积极推动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手段。通过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 不仅使得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消化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体系, 更能以理论知识为基础, 涉猎本专业的前沿发展和具体的应用。此外, 为加强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本专业还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每年一届的院级电子设计大赛的举办为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使得众多的学生能从实践出发, 将理论知识很好的和具体的应用相结合, 达到了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目标。鉴于实践性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良好机制, 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出现了众多的教学成果。如产学研机制结合下的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非接触式空间方位测量示范系统”为某企业所青睐, 该技术成果化后将为企业带来近千万的利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根基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 力求以专业建设需求为出发点, 积极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水平, 通过引进和自身培养, 使得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和结构层次发生了较大的优化, 积极引进具有国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教师, 同时大量选派教师到国外高水平院校和机构进行进修。通过这种措施, 使得本专业的多名教师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为学科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这种措施的实施, 使得多名教师具有了工程应用的背景, 从而在授课过程中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的融合, 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提升所培养人才厚基础、重实践的意识, 提升所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在光电信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通过厚基础、重实践培养模式的建立, 可以加强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 从而加强所培养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提高光电信息人才的培养质量。

摘要:提出了厚基础、重实践的光电信息人才的培养模式, 构建了新的课程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 分析了以产学研为依托, 夯实实践性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阐述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 加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提高专业的建设水平和光电信息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光电信息,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韩军等.光电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5, 11 (68) .

[2]何国兴.厚基础、宽口径、理工复合培养光电信息技术人才[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5, (6) :95-97.

篇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就是来自辽宁的蔡伟,虽还未被录取,但复旦的研究生已称之为“蔡博士”。

现年38岁的蔡伟是个“其貌不扬”的人——中等个头,偏瘦,衣着朴素,很容易湮没在人群中。从辽宁省锦州市一所高中毕业后,蔡伟没能考上大学,便进入当地一家橡胶厂做胶管工人,几年后工厂倒闭。由于家境不好,蔡伟一直摆摊、蹬三轮车接送路人,以改善成家后的生活条件。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在蔡伟高中毕业后的二十年间,凭着“对古文字有着强烈的研究冲动”,他在国学的探寻道路上就没有停息过,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用在了买书上。

也许是上天眷顾勤勉的人,当时光流逝到1997年,中国古文字学界泰斗级人物裘锡圭先生在学界顶级刊物上发表了《<神鸟赋>初探》一文,而对赋中的“佐子”未能作出解释。蔡伟看后,随即去信说,“佐子”应读为“嘬子”。裘先生就此相知蔡伟。日后在《再谈古文献以“孰”表“毅”》等文中多次引用蔡伟的观点。

2008年9月,蔡伟经由裘锡圭先生引荐,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特邀他参与《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项目的整理工作。蔡伟也趁此机会来到了上海。知情人士称,这主要是因为老先生爱才,看到他生活上不宽裕,学习条件也很不稳定,出于鼓励目的让他参与了这一项目。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共事之后,蔡伟在古文字研究上表现出的学术潜质打动了裘老教授,遂联名北京大学李家浩教授、韶关学院徐宝贵教授,上书国家教育部,请求特批蔡伟准考博士资格。之后即得到教育部的肯定批复。

如今的蔡伟,已经被复旦大学列入2009年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日前表示,现在离正式发录取通知书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他的被录取已经没有问题了。此外,他的博士考试成绩也名列前茅。

一个车夫就这样圆了一个国学梦想,蔡伟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在现有学制下,无论蔡伟的学术造诣达到何种高度,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中年人,暂不论博士,就连硕士或本科他都很难被录取。一般而言,考研究生需要本科或同等学历。而博士生的培养又与本科、研究生不同,是教育部统一选拔人才,大学并无完全招生资质。

而复旦方面对此是这样认为的:

“蔡伟确实是复旦大学校史上第一个以高中学历报考博士的学生。校方接受这样一名报考者,完全是出于对这个人才的爱惜。”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说:“现在这个社会读古文的人太少了,能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研读古文,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不该被浪费掉的人才。”

这句“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不该被浪费掉的人才”很是让人感动!蔡伟对此非常感激,他反复强调: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真的很幸运!我一定不会辜负学校、裘先生以及研究中心的关怀,一定会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一定要在古文字方面作出贡献。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一个多么圆满,和谐的结局啊!让人不禁想起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这个世界上,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功底深厚的人一定还有很多,而真正被发现、被挖掘出来的毕竟还是少数,但是蔡伟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篇10:重人才

重推后却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 却访巴人路,难期国士恩。白云从出岫,黄叶已辞根。

篇11:重人才

归州重五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

篇12:重薪酬不如重“报酬”

尴尬:离职率同薪酬齐涨

据了解,遭遇和汪先生类似的状况,企业将所管辖部门员工离职率纳入主管业绩考核的,并非个案,但多数主管都难以应对离职率逐年攀升的事实。汪先生所在公司的高层,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所以每年给各个部门的最高离职员工限额也在逐步放宽。汪先生本人也为此深感沮丧:难道我真的管理无方,留不住人?

翰威特的专项调查显示,薪酬逐年提高的同时,离职率也不可避免提高。数据表明,从到,汽车制造型企业的离职率,从8.3%攀升至17.4%.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们也给自己算了笔成本账:对于一个拥有300名员工并且离职率为15%的企业来说,减少5%的离职率,相当于每年能够节省大约170万元直接和间接成本,

为此,用薪酬留人,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作法,但这一作法似乎也并不完全奏效。

缘由:人才供求失衡

薪酬攀升难道会带动离职率的高涨?对此,翰威特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才供求失衡是造成虽然薪酬高涨却也无法抑制离职率攀升的根本原因,许多企业都在市场上和各个城市间不断扩张,这增加了招聘机会,也使得人才供给尤其是中高端人才供给跟不上需求,一些岗位,譬如销售与营销,需求量相当大。有些位居要职的人跳槽的机会很多,这些人经常都会接到猎头的电话。

当然,薪酬的增长和离职率之间,也的确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关系。以某星级酒店业为例,在过去的一两年间,随着星级酒店遍地开花,尽管为了挽留人才,许多酒店都给员工的薪资以相当可观的涨幅,有的职员甚至涨了一倍多,但依然无法改变人才流动频繁的事实。

反思:重薪酬不如重报酬

篇13:重人才

虽然我国在物流人才教育方面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既有重理论和方法研究的研究生教育层次,又有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协调发展的本科层次,还有重操作、重技能的中高职教育层次,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我国物流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但是由于我国物流教育毕竟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加上许多学院过去从未涉及物流教学和研究,所以无论在学历教育方面,还是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对物流人才的需求[1]。因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一种新的培养模式。

1 当今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作为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本科院校,专业多但教师较少。以管理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作为专科的物流管理专业,专职的从事物流管理教学的老师仅有4名,且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更缺少具有实践工作经验并能进行双语(中文和英文)教学的教师,达不到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要求,同时也不能满足学校提出的“精专业、通外语、重实践”的培养目标。

1.2 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物流专业都是运输、仓储或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沿袭或偏重于以前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原专业的理论,即使弥补了一些物流知识,但也不够系统和全面。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有物流概论、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成功学、创新学、素质拓展训练等,需求的多样化、经济的市场化、市场的一体化、竞争的国际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因此迫切需要改革物流教育,从改革教学内容人手,为培养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型物流管理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2]。

1.3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各高校由于缺少实践条件,在教学方法上,目前基本上还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有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缺乏主体意识,缺乏独立思维,陷入了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状态之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无从养成。教学内容多注重理论,忽视了理论同实际应用的结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导致学生缺乏分析问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很多院校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化,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教师讲授有限的内容,展示少量的实物,示范简单的操作,教学效果不佳。

1.4 实践教学的条件缺乏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效开展实践教学,需必要的师资,也需要配备相应的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教学过程中需要的设备一般都较贵,一般学校很难承受,学校即使有能力进行设备投资,但由于这些设备的教学利用率比较低,维护成本比较高,投资效果也较差,因而造成校内实训场地欠缺。同时,实践教学需要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教师,但目前高校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都没有参加过物流管理相关的工作,只是单纯的从课本或是网络上获知相应的实践知识,使得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不能有效执行[3]。

2 基于“精专业、通外语、重实践”培养目标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

2.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双语”教学教师的培训

物流是一项没有国界的工作,对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最好能够掌握多种语言以便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准确无误地管理,因而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而要加强“双语型”教学的培养,学校的教师除了要进行专业课的教学,还应该能用英语对专业课进行教学。同时,由于物流管理是一个很重实践的课程,因而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加强双语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4]。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专业到物流公司挂职锻炼,也可通过派遣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引进人才,来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以适应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需要。

2.2 培养方案与当今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相结合

物流管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重点也必须要做调整,这样才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培养对象接近零距离上岗。同时在培养方案确实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的动态可变性。物流行业每时每刻都在发展着,因此物流管理教学何尝不是同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所以课程内容要跟随新的知识、技术成果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适时调整。

(2)知识的实用性。培养方案的确定不能有盲目性,不能随大流。应该要求和区域特色和学生的层次结合起来。努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了相关的课程后都明白物流管理是什么,怎样做,学会做。

2.3 加强建设物流实验室

我国物流教育开设时间较短,物流教育也很不完善,造成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因而如何将物流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培育出确实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流专业化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建设物流实验室是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桥梁[5]。建设物流实验室有助于促进物流理论进一步发展。物流专业具有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就应该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验室,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2.4 寻找长期合作的校外合作企业,构建稳定的教学平台

物流管理的实践教育光靠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实验室的学习毕竟是静态的,没有太多的变化,而真正的物流管理工作工程中会碰到的环境远远比在实验室复杂,因而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就业努力,就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的实践环境,校外合作企业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6]。而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又是多方面的。

(1)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应该要求专任教师必须每年有两次在合作企业兼职或参加培训、实习等实践,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

(2)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对大一、二的学生安排到企业参观,使其最初就能对自身的专业有深刻的了解。大三的学生安排到企业实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把必要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融入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构建和能力训练,包括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形成等。

(3)企业有经验的物流人才到学校授课。专职的任课教师即使每年有两次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但仍旧会有很多实践技能的缺乏,并且在授课方式上由于多年教学的原因有可能出现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情况。因而学校可以邀请合作企业中有经验的物流人才到学校为学生授课,一方面专业的物流工作者往往有更多的物流工作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学方式可能会更加地有创造性,这样就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坏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精专业、通外语、重实践”培养目标的物流教育,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避免空洞的、艰涩的、公式化、脱离实际的教育。课堂上是讲不了整体物流,应该更多地结合物流现场、环境,结合物流设备的技术去讲物流知识。只有这样,物流作为一门现场的学问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掌握,从而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物流人才。

摘要:结合学院对物流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精专业、通外语、重实践”的特点,剖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物流管理,双语教学,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麻黎黎.民办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3):107-109.

[2]符瑛.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312.

[3]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6(5):78.

[4]钱廷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48-150.

[5]吴彩霞,万琦,程相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35-39.

篇14:重人才

一、重情感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指出,通过人文性带动工具性能够建立一个情感的小学语文课堂,也就是用文章中感性的情感、思想、方法和态度来带动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从感性入手,加深对理性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真正统一,但也不能过分注重人文性,忽视语文的“工具性”。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例如《在大海中永生》抒发了群众对总理的爱戴、尊敬之情,《秋天的怀念》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教师在教学前要饱含文章激情,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情走进教材的情,把教材的情变成自己的情,当学生捕捉到作者融入在作品中的情感时,就很容易进入课文佳境,感情得到深化,从而感悟文章的内涵。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要用优美的意境去熏陶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亲人般的感情,可以采用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听着音乐,看着老人遗像前一群群海鸥,悲伤的心情油然而生。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桂花雨》一课时,如果遵循教案,语文训练似乎也很到位,但直觉告诉我学生没有动情。教师不妨让学生深情地朗读“摇桂花”部分,再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下桂花雨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美好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会很快进入到文章情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此外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语文课堂没有情感,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

二、重感悟

(一)学生——“感悟课堂”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直接参与感悟活动。感悟课堂认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并强调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已经注重课堂中学生的直接参与,但很多情况下只是少数学生的“特权”。比如,在公开课上,教师指定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这段话,并能达到教师预期效果,于是教师开始呈现问题,环环相扣,少数学生思路紧跟,大部分学生处于朦胧状态,一节课就这样草草收兵。由于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阅历不竟相同,当他们碰到同一文本时,必然产生不同的心灵感悟,所以教师怎么能把情感强加于学生?

(二)朗读——“感悟课堂”的关键

感悟不是告诉,感悟不是分析,感悟是探究,是体验。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也要自己在读中悟。”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窦桂梅老师也把朗读分为“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层次。通过有感情地读课文,学生可以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时,教师无需多讲多问,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能悟出感情。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不是单纯的把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发声活动,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能力、技巧和情感的相互配合。所以,只有发自内心深情并茂的朗读才能悟出情感。

(三)实践——“感悟课堂”的方法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单纯的语言文字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学生生活中各种资源在课堂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环境。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运用来感悟,从而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启发——“感悟课堂”的升华

课堂学习的启发,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是感悟课堂教学的升华,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感情启发学生,创设更多的互动,教给学生有活力的语文,让语文学习更富有语文味。

三、重对话

对话的课堂就是提倡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从现代课堂视角来看,课堂必须实现从独白到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在对话中提高,演绎精彩的语文课堂。师生对话就是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也是课堂上最主要的一种对话形式;生生对话指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文本对话就是学生投入到文本中,与文章作者“合二为一”。

(一)营造对话氛围

对话教学是独白教学的一场革命,在独白教学里,学生没有思考权和话语权,缺少能动性,已完全被物化,而对话教学能真正实现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能得到两种思想。”那么,如何营造氛围?首先,教师要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建议一座情感的桥梁,使他们产生和谐碰撞。其次,教师要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对话氛围。高效的课堂在睿智的教师的引领下才精彩纷呈,学生的思维才会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领域。最后,教师要善于创造语言情境,抓住文本的情感焦点,展开与学生的情感对话,让学生情感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得到熏陶。古人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二)建立平等对话

在平等的对话中,师生之间那种主动与被动、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被解构,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在建构。教师不再是金口玉言的“师皇”,而是平等对话的首席;不再是绝对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平等对话的领袖。在“师道尊严”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学生不敢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长此以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高效的语文课堂对话教学追求的是“教学相长”中的技艺切磋;追求的是教师与学生间思想的碰撞;追求的是师生的共同成长。正所谓“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不再是教,学生也不仅仅是学,彼此在对话中成长,获得生命的共同体。

(三)享受对话魅力

一节课好比一场比赛,对话好比比赛场上的战略技术,要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就需要设计好课堂对话,但预设不等于背台词,当学生的视点偏离“文本”中心,偏离预设,教师又将如何引导对话。作为教师,不能为对话而对话,有些教师刻意追求课堂上活跃的气氛,要求学生积极配合对话,但却与教学目标相脱离,这种对话算不上真正的对话,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简单问答,我们要让对话教学如血液一样融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细胞。

上一篇:《太上感应篇》原文及讲解下一篇:徐文娟-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