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由题意易..."> 解:由题意易"/>

体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2024-05-05

体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通用11篇)

篇1:体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关于体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具有创造性精神和创造学内涵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最大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好的果实。本文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的现状,开创性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1.前言

胡总书记在6月两院院士会议上说:“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要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全面提高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首先要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学,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他们身心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基础时期,小学阶段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2.体育创新能力的概念

早在二十世纪前页,就有人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当时主要是经济学家从技术应用的这一角度提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扩展和深化,创新包括新发明新发现,新理念新思想,新学说和新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要求,体育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性地运用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是体育能力的高级表现形式。体育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3.1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

第一、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第二、答案不唯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合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第三、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指的是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当学生们的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要让他们充分的发挥出来。第四、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因素。流畅性是指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第五、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小学生好奇心最强,好奇心会促使学生去问为什么,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永不枯竭。

3.2 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凡嗜好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是这样,他在每一页里,都有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爱好读书者,他会在书本里获得兴趣,有了兴趣反过来又促进他更自觉的学习,形成了“乐学——兴趣——乐学”的良性循环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生动有趣,要有吸引力,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种“悬念”唤起学生追求“悬念”的答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力就会非常活跃。此外教师还必须用爱心去感染学生,使每位学生快乐地进入学习状态。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采用“强迫性”教育对待学生,虽然课堂秩序井然,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自己当前的水平,学习掌握新知识,把新学的知识运用于体育实践,获得新启发,并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3 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认知的积极性

学习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关系,师生的情感交流是互动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首先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中要有良好的情绪。教师的良好情绪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对学生的高度热爱。学生受教师情感的感染,会对教师报以相应的反应。学生对教师的最好反应就是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会把学习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惟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为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教学中,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一方面要注重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这样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认知积极性。 ”

3.4 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具有意志力

自信是有成就的人所具备的第一心理素质,意志力是人们自觉调节自己行动去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从学生的不同体育基础出发,选择和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学难度、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其次要采用激励性教学评价,不断鼓励和表扬一些身体素质较落的学生,让学生们逐渐树立强大的自信心。第三、引导学生将体育课上顽强精神用于其它的学习中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心理基础。

3.5 创新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给学生更多创新机会

传统的体育课要求学生练习整齐划一、步调一致,这些大大限制了学生创能力发挥,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体育课中,给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方法很多。例如在刚开始的广播体操学习中,在教授完一套完整的广播体操以后,让学生明白广播体操除了有健美、健身、健心的作用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深入了解广播体操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的排编方法。又如教五六年级学生练习投篮时,由于小学生手臂力量不够,动作不协调,球性不熟,造成命中率不高,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如果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并向他们提出“投出的球只要碰到篮筐或篮板中的黑色瞄准区域”都算好球,这样学生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反复练习就能真正地投中好球,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自然的大大提高。

3.6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创新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团队力量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创新的精神是尤为重要。体育课是培养学生这种精神的重要途经之一,在教学中,可运用合作性的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相互鼓励,群策群力;注意启发学生去观察、发现、分析各群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寻求对策,并付诸运动实践。如在教授具体动作技巧时,教师先做一套规定的技巧组合动作,然后再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讨论协作后做出不同于规定动作的技巧造型。学生讨论若能很认真,组成的造型也很会奇特,富有创造性,课堂气氛也会因此更加活跃。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跳跃出教师的设想时,教师应予以肯定与鼓励,哪怕是一点点创造性的火花。创造性的火花是靠激发和培养的,因此要让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手脚勇于实践。教师给予准确恰当的评判,多鼓励,少批评,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设想,防止教师的情绪对学生创新能力产生抑制。在体育教学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给学生提供同等的锻炼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习力、观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等,提高认识,认真学习,丰富知识,善于发现,勇于实践,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体育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因材用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方面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现在乃至将来终身体育需要的健体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必要的体育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2:体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一、议论文写作教学如何体现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思维品质通常是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个方面。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尤其是高

二、高三学生应在思维品质方面达到以下指标:

1.思维的敏捷性。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快速提取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及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使之变成写作素材。写成1000字以上的作文。

5.思维的批判性。①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②能判断出别人作文的优劣,取其长处,丰富自已。③能针对自己写作方面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有所改进。

二、针对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应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1.给材料作文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达到几个目的:

①提供一个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炼论点,从而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②提供若干论点与论据,从中选择最佳的论点与论据的搭配。这样训练更深入,不仅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而且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集中思维转化,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

③教师给出一个论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敏捷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2.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审题、构思,加强议论的力度。

如面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几个方面找出论证思路。比如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证思路,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再比如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论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

还有一些论证思路,在此不一一赘述。在议论文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入思维,写出的文章就不那么肤浅了。

②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逻辑常识,使之在论证中自觉地恰当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使文章合理、严密、说服力强。

3.掌握多种论证方法,以加强议论的广度及深度,进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除了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法之外,还应掌握以下一些论证方法:①类比论证法: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比较,证明出两种事物的共性,从而推导出新的论点。从事物的具体表现形式上的联系认识到它们的本质。

②矛盾论证法:通过分析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矛盾,来批驳对方的论点。通过学习这种论证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还有一些论证方法,如探求因果法、正反对比法等等。

议论文写作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议写作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3:体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思维品质培养

辩证唯物论认为 “教学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 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笔者认为教学目标及教学主体的作用就是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实现两个转化。 《机械制图》课的教学目标为设计思维提供知识储备, 为设计思想的表达与交流提供工具和手段。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绘图、看图及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 为实习和设计等后续课程打基础。 为此, 在进行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教学时, 始终贯彻“精选内容、改进方法, 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的指导思想,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对于专科学校机械专业类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课, 然而, 教者难教, 学者难学, 内容越来越多, 学时越来越少的现象普遍存在, 只有通过相应的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笔者在教学时压缩画法几何理论, 体现画法几何为机械制图服务的思想, 把重点放在制图基础、机械制图两个方面。 在讲解过程中, 将画法几何中的点、线、面与制图中的立体内容很好地联系起来。

首先, 教完平面图形的分析, 引入立体的投影分析, 从立体上抽象出点、线、面介绍画法几何中与图示有关的知识, 这样做, 学生学习点、线、面的内容就不会感到抽象, 容易与立体联系起来想象, 便于建立空间概念, 后续知识的可接受性增强。

其次, 强化轴测图教学。 在讲课和练习过程中, 对初学者来讲, 必须建立充分的直观条件, 其目的在于促进三维 (空间) 和二维 (平面) 的转换。 轴测图是一个十分理想的转换工具, 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准三维的形象, 又可以发展几何抽象能力, 强化学生的投影分析和图示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坚持三维投影图与轴测图相结合, 学生就能很自然地逐渐熟悉轴测图的形象化特征, 为制图基础部分中组合体的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在机械制图部分的教学中, 以零件图为中心, 以形体表达为重点, 强化零件表达方法的训练, 零件图的强化, 主要通过空间与平面对应, 交错训练, 增强视图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实践思维能力。

二、运用画图和读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图物内在的联系和转换规律。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 本质的特征和内在的联系。 ”[1]读图和画图是制图课中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正反两方面的教学内容。 画图是从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投影的正运算过程;读图是从平面图形到空间物体投影的逆运算过程。 采用读图和画图结合的教与学方法, 能迅速提高学生的读图和画图能力, 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克服在教学中重画不重读、画读脱节的现象。 从练习和作业题目上既考虑练画又考虑练读, 除常用的“二求三”、“补漏线”的方法外, 还适当结合专业增加一些读图分析的作业, 做到读中有画, 画中带读, 使学生的空间思维活动往返于图物之间, 真正掌握空间物体和单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和转换规律, 促进同学的空间思维活动。

三、运用形体和线面分析法,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的思维过程, 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1], 我们在画图与读图的教学中, 要注重运用形体和线面分析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

形体分析法是画图与读图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它是对图形进行分解, 了解物体由哪些简单体组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和连接形式, 然后进行合成, 想象出物体的正确形状的方法。 其要点是运用类比法抓住最能反映物体形状特征或位置特征的视图, 尽快地把物体各个组成部分一个一个地分解出来。

线面分析法主要用于较复杂的切割类组合体的视图中, 其要点是抓住切口位置特征分清此切面的空间位置。 当切面是平行面时, 三维投影“一面 (一框) 两平行线”, 从切口的一平行线入手, 在另两个视图上找出对应的一平行线及一个图框 (多边形) ;当切面是垂直线时, 三维投影是 “ 两面 ( 两框) 一斜线”, 应从切口斜线入手, 在另两个视图上找出对应的两个类似形的多边形线框;当切面为一般位置面时, 切口不明显应从图形内的一个多边形入手进行点线投影分析, 它的三面投影是“三面”, 即三个视图上均为类似的多边形的线框;然后把各面综合起来想象出物体被切割后的形状。

在画图与读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断使学生掌握了画图与读图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特征面形加厚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想象是有根据地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可以作为创造活动“蓝图”的新形象的过程[1]。 运用特征面形加厚度的方法, 可以想象出很多柱体 (如平面等厚体、曲面等厚体) 的形状。然后采用“一求二”的多解训练, 使学生想象出同一视图的各种物体形状的多解图形。 对空间形体进行了广泛构思,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挖掘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五、运用绘轴测图与直观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此种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直观性较强, 能起到联系三视图 (平面图形) 与空间形体之间的桥梁作用。 尤其是在组合体的读图及“二求三”过程中, 可以通过试画轴测图, 逐步完善平面图形所表达的空间形象, 达到读懂图及补绘第三投影的目的。 在课堂示范板演轴测图的全部过程的同时, 要求学生也能跟着一起绘制。 这样学生看到的就不是形体最后定型的结果, 而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 既能启迪思想, 又能加强联想, 帮助记忆, 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还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 运用直观模型, 引导学生把观察与分析、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 分析对象的特点和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 如通过各种相贯模型和零件实物的观察, 对表面交线的特性应有所概括和理解;通过组合体和零件的对比观察, 抓住两种形体的区别和联系。 这样, 既采用了直观教具, 又使学生进行了必要的思考 (绘制轴测草图) , 有助于把学生的认识迅速从感性提高到理性, 从具体上升为抽象, 不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近几年我们围绕 《机械制图 》课程的教学改革做许多有益的探索。 在传授机械制图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注重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两个转化”;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绘图与阅图的内在联系及转换规律, 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祝倍里, 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0.

[2]唐文中, 主编.教学论.黑龙江出版社出版, 1990.

篇4:体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又称为思维的发散性,即善于全面地看问题,不仅善于抓住某个问题最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会遗漏有关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的思维品质。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思维的广阔性表现为能区分不同的概念,广泛进行对比、联想,从而理解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例如,在有关物质分类的概念教学中,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用提问的形式请学生列举熟悉的化学物质(老师有意识地按混合物、纯净物两大类排列),并在黑板上画圈显示。②在纯净物这个大圈中,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的种类,又可以分出两个中圈(单质和化合物)。③在化合物中圈中,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及特征,又可分出一个个小圈,如氧化物等。④再提供一些陌生物质的化学式,请学生将之一一“对号入座”,激发他们对身边物质的初步感知。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训练学生掌握概念特点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这是发展思维广阔性的基础。例如,氧化反应的教学。在学习了氧化反应定义后,学生很容易被激发起“供氧物质”的联想:除了一开始反复出现的氧气这种常见的单质氧化剂外,化合物是否有此性质?当对比学习还原反应后,马上又可以联想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定是同时发生的。通过后面对还原反应的概念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并不仅限于氧气中的氧,从而整体把握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过程同样是培养思维广阔性的又一机会。

二、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又称思维的变通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地改变和调整已有的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化学概念教学中,主要表现在运用概念,灵活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复分解反应概念教学中,在学生通过书本实例总结出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后,请学生观察判断其他一些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由此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离子这一特征。又如,在学习溶液的概念后,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空气是不是一种溶液?由此对溶液的三个基本特征理解得更加透彻: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显然这种思维的灵活性是在准确把握概念的实质基础上产生的。当然,逆向思维的训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即严谨性,是指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探求所研究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它主要体现在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探索事物间的联系和差异。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就是要在复杂的问题中,体会到问题的背景,体会到其中迁移变换的过程。例如,江苏省无锡市近几年流行的中考流程题和综合题,普通学生往往感到很困惑、甚至无从下手。因为有些化学工艺流程、科学探究过程很复杂,题目篇幅较长,呈现的新信息又很多,需要学生全面、仔细阅读后,完整理解生产目的和背景等,筛选并抓住有效信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由表及里,顺藤摸瓜,将其他问题一一化解。在陌生的化学情境中,如何选择利用有效的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化学新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掌握利用背景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一个好机会。

四、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品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实事求是、周到、缜密的思维。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等形式。例如,在酸碱盐的概念教学中,教材没有明确的酸和碱的定义,盐的定义也仅仅是通过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等一些典型的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例得出的,那么,硝酸铵、氯化铵等不含金属离子的化合物是否属于盐?从而产生了对盐的定义的严密性的质疑,由此也进一步认识了究竟什么是盐。总之,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利用相关的概念作研究背景,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不仅对充分理解概念,把握概念的实质有好处,同时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好处。

五、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直觉性

直觉思维是指人们不受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表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直觉性。例如,在溶解度曲线教学中,借助列表法,尝试绘制溶解度曲线,通过曲线走势等,直观地告诉学生,溶解度曲线可以清楚地表达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从而有助于对曲线上不同点的含义的分析和理解。

六、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的结果相对于已有的认识成果来说,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这是思维活动中最宝贵的品质,它是一种探新的思维活动。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多思多想,独立地思考、分析问题。例如,验证某物质能否作为催化剂?通过设计方案,进行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到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分析与评价等,创造性思维在每一个环节中一一体现。

总之,化学概念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同时也应把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为重要一环抓好。因为好的思维品质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其他教学环节(如解题教学)中也有很多好的机会,只要教师心中有了这个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处处都可进行。

李红,无锡市后宅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无锡市化学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自2000年担任校级领导以来,每年仍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任教初三化学,且每年中考成绩优秀,深受学生、家长、同行好评。近年来,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先后曾主持多个省、市教科院、教研室规划课题,并得到专家高度认可。

篇5: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摘 要: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品质;主动学习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依赖过去的经验与知识,将二者全面组织形成的全新知识和经验,比如说将过去所学的一些数学公式综合运用到具体的数学问题上,那些被认为有发明天分的人,也就是善于实施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人。因此,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过程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强大的观察兴趣和欲望,不只是要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既充满兴趣又能够在积极愉快的状态下将注意力较长时间关注在学习中,并且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力量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充分调动积极性。

在授课过程中,要从观察教学对象开始,调动学生深厚的观察积极性。数学观察,无论是观察兴趣,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图形的识别,还是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基本规律的发现,都与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对研究问题做细致深入的观察,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在思维过程中有较高的逻辑水平,思维的这种深刻性对解题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讲解函数的奇偶性时,先观察下列函数图象是否具有对称性,如果有,关于什么对称?

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能展开各自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图1关于y轴对称,图2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先从感官上初步了解奇函数和偶函数,再比较f(x)与f(-x)之间的关系,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f(x)=

f(-x)、f(x)=-f(-x)、f(x)≠f(-x)且f(x)≠-f(-x),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及本质是如何描述的,最后让学生从函数的定义域及上述等量关系中得到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

2.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寻求多样解题途径

分析与综合是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更是关键的教学方式,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的关键方式之一。想象是对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实验、归纳等思维活动方式,根据现有的材料和知识经验,做出符合数学规律或者事实的推断。学习是信息加工、存储和需要知识时能够提取并加以运用的过程。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具有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层次化、系统化。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用多种思维进行思考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对学生来说,只要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观察、分析、归纳所获取的数学规律和解题思路以及对某些定理、公式、例习题的结论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都可理解为创新。课堂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到对象的本质和揭示对象之间的相关联系,能够抓住问题的规律和实质,对问题能够实施细致的分析。同时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产生疑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缺少的。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培养学生善于变革和发现新问题和新关系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想象、创新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思维训练,促使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篇6: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人的能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则是人的.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探讨了根据物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征,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

作 者:臧艳秋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县教育局,辽宁,朝阳,12刊 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目的性 深刻性 广阔性 灵活性

篇7: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思维品质消失,依赖的思维心理严重。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及其相应的心理发展水准,逐步探索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思维品质训练教学结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养成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奠定学生思维启动的基础。学生是有情感意志的客体,他们对学习信息有筛选和加工的能力,教师所要传授的信息,能不能激起他们的思考使他们积极投入,其关键在于他们有没有产生探究反射。没有兴趣,就没有思考的可能了。因此设计好教学语言,选择好教学手段,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让他们进入学习情境,产生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思维空间,创设了思维活动的氛围,形成思维训练的开端。

2、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让学生快速思维,对问题迅速做出反映。从而达成思维的敏捷性。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思维的速度包括正确的程度,思维的轻率性不是思维敏捷的品质。

3、丰富想象,驰聘联想。想象是一种思维过程,是人类运用了储存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断和设想的形式。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在这一过称中,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拓宽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很重要的。

4、改变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经常布置讨论性的作业,学生相互讨论探究,是课文知识的延伸,也是思维开放的碰撞,对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大有好处。讨论结果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上完《时间的脚印》一文后,我布置给学生这样一次作业:除了课文中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外,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那些也是时间留下的脚印,它们带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从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想,请你写下来交流。上完《藤野先生》后,提问:文中为什么不说中国是落后之国,而要说弱国?文中“看电影事件”有句话“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这个句子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包含了作者和日本青年的什么感情?

5、对课文标题、句式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文章的立意等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换用,有助于学生广阔性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全面,正确,灵活的根据自己情况作出恰当选择。如《我的长生果》一文中“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一句话,我要求学生写出与这句话内容相同的几个比喻句。再如在教学完《死海不死》一文后,我让学生想想如果要使死海不死,怎么办?你要什么好办法?

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

1、质疑导读,自问研读。问题的出现,意味着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深浅和思维的启动。我鼓励学生学会大胆质疑,合理探索。激发学生活跃思路,萌发主动学习的热情。我按事先确定的教学目的或要求进行有序质疑,营造独立思考、自我提问、探索问题的教学氛围,重在“引”,精心置疑设问,示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要求学生提一些有价值、重视有个性情感体念、主体思考味浓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对文章的重点关键的地方进行推敲顿悟质疑。以便准确地把握文意,丰富情感体念,提高思想认识。通过思考解答,学生经历了无疑-有疑-有疑-无疑的反复递进,深化了的思维过程。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如《听潮》中妻子这一角色的安排到底有何作用进行质疑?有同学认为:两个人一道听潮,有问有答便于文章情节的展开和情感的表达;也有学生认为:两个人爱海的程度不同,妻子作为陪衬,更衬托作者热爱大海的雄壮美,能更好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有同学认为:作者的激情就像涨潮的大海,妻子的柔情就像退潮的大海,两者的和谐更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因而这一角色不可少„„学生们据理力争,分析问题有主见,张扬了他们的个性。这种全局性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如此进行比较、推敲、探讨,既使学生对感知和捕捉语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也逐渐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有助于强化思维品质的养成。

2、课外阅读伸迁移运用提高。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深刻性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既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提高了思维质量。

篇8:体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函数解析式包括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所以在求函数解析式时必须要考虑所求函数关系式的定义域, 否则所求函数关系式可能是错误的.

例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 底边长y是腰长x的函数, 写出这个函数解析式.

解:由题意易得函数解析式为:y=20-2x.但是作为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 x和y都应该是正数, 即, 而且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所以2x>y, 即函数解析式为:

很多学生在解这道题时总是写到对应法则时就认为结束了, 其实此时本题的函数关系式还欠完整, 因为还没有自变量的范围, 也就说学生的解题思路不够严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在用函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 函数定义域应该由问题的实际意义确定.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并充分认识到应用问题中自变量的实际意义,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严密性.

二、函数之单调性问题与定义域

函数单调性是指函数在给定的定义域区间上函数自变量增加时, 函数值随着增减的情况, 所以讨论函数单调性必须在给定的定义域区间上进行.

例2指出函数f (x) =log2 (x2+2x) 的单调区间.

解:先求定义域:

因为x2+2x>0, 所以x>0或x<-2.

所以函数定义域为 (-∞, -2) ∪ (0, +∞) .

令u=x2+2x, 知在x∈ (-∞, -2) 上时, u为减函数, 在x∈ (0, +∞) 上时, u为增函数.

又因为f (x) =log2u在[0, +∞) 是增函数.

所以函数f (x) =log2 (x2+2x) 在 (-∞, -2) 上是减函数, 在 (0, +∞) 上是增函数.即函数f (x) =log2 (x2+2x) 的单调递增区间 (0, +∞) , 单调递减区间是 (-∞, -2) .

如果在做题时, 没有在定义域的两个区间上分别考虑函数的单调性, 就说明学生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一知半解, 没有理解, 在做练习或作业时, 只是对题型, 套公式, 而不去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 也说明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刻性.

三、函数之奇偶性问题与定义域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应先考虑该函数的定义域区间是否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 如果定义域区间是关于坐标原点不成中心对称, 则函数就无奇偶性可谈.否则要用奇偶性定义加以判断.

例3判断函数y=x3, x∈[-1, 3]的奇偶性.

解:因为2∈[-1, 3]而-2[-1, 3].所以定义域区间[-1, 3]关于坐标原点不对称, 所以y=x3, x∈[-1, 3]是非奇非偶函数.

若学生像以上这样的过程解完这道题目, 就很好地体现出学生解题思维的敏捷性.如果学生不注意函数定义域, 那么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得出如下错误结论:因为f (x) = (-x) 3=-x3=-f (x) .所以函数y=x3, x∈[-1, 3]是奇函数.

错误剖析:因为以上做法是没有判断该函数的定义域区间是否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前提下直接加以判断所造成, 这是学生极易忽视的步骤, 也是造成结论错误的原因.

篇9:体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数学教育

21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我们生活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在各个领域及学科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但深入到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技术等传统领域,而且深入到经济、金融、信息、控制论及社会等各个领域之中。对于高校的大学生,他们希望将数学作为研究其他学科的工具,以便更好的研究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如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高等数学是在实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1.育人与数学教育的关系

教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育人不仅有教授知识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培育对社会,以及对各项事业发展有用的复合性人才。

徐利治先生曾经说过:“在现代高等数学教学中,特别反映在教材与教法中,似乎过于偏重演绎论证的训练,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形式论证(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上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来说是不利的”。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转变观念,因为观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教师都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是在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指导下从事教学活动的,其次,对学生来说,观念的重要性则在于数学学习不仅是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是观点、信心、态度等形成的过程,而后者则将对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乃至整个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每个章节的前面加上序言,为适时融入思想教育提供契机,比如在讲授极限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入九章算术里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例子,同时通过介绍极限思想最早起源于中国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目和方向有了更明确的定位。

2.数学史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看似非常枯燥而又乏味的学科,但在数学中的各个分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数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非常多,因而,如果可以适时的引用数学史的知识,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微积分的内容是可以介绍它是人类数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和Newton_Leibniz定理产生的历史背景。在介绍现代数学的分支拓扑学时,可以从著名的“柯尼斯堡七桥问题”入手,找到问题的答案。数学史既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科学史的一个分支。将数学史应用到高等数学教育教学中,特别是联系实际应用多举实例,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的效果。

同时,“数学游戏式”教学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也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高等数学对于那些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地难学,一些概念根本搞不清楚,一些重要的公式不容易记住,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学教师应该将一些枯燥的数学公式和概念进行游戏化,在教学过程中来组织一些数学游戏,而游戏的参与者就是学生,通过游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所带给他们的快乐,而不是痛苦与迷茫。这种教学法是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一种好的授课方式,也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对于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数学游戏来调节比较沉闷的数学课堂,通过游戏来有效地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比如在介绍麦比乌斯带时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纸带和两个小的磁铁,让学生们自己在课堂上演示小蚂蚁走过单侧曲面的过程,寓教于乐。

3.教学中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不仅涉及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观念,而且涉及到培养目的。高等数学是工科学生一切课程的基础,它除把初等数学中一些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如函数的性质、极值、增减性、图像、级数的敛散性等),重新认识并彻底解决外,还通过学习其它知识(如极限、微分、积分等),为学生学习其它学科以至于专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毕业后,除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要具有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创新性,以及用数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应是: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特别是发展创造能力。

数学是论述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可以反映物质在数量上的辩证关系,而且数学论证中的每个合乎逻辑的推理都反映着矛盾运动变化的因果关系,所以数学的教学是充满对学生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教育的过程。例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的思想以及微分和积分的基本概念的讲解都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来展开教学,启发诱导学生对“由抽象到具体”,“由粗糙到精确”的辩证思维方法的理解,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而且对于加深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理解也很有益处。

几何直观不仅对于新概念的建立和巩固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在定理的证明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高数中集合的运算,在证明迪摩根律时就可以根据韦氏图可以使得问题迎刃而解。当然我们解决问题也不能处处依赖几何直观,而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深刻的考虑问题,把从几何直观上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给出严密的定义和推理论证,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得到逻辑严密性的培养和锻炼,受到严格的数学训练,提高数学的修养,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其他教学方法的应用

此外,数学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讨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本科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些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并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其中,当学生的讨论出现较大错误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醒,确保讨论的正常进行,通过这种设疑与讨论更能锻炼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使枯燥的数学问题不再神秘与可怕,增长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这种教学法主要应用于那些内容比较多、概念比较含糊以及学生容易混淆的章节。

5.结语

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發散而集中,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能力,成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英.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点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03):66-67.

[2]岳玉静,何冰洁,王国强,蔡新中.谈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01):45-47.

篇10:体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摘要]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心智技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智技能的核心心理成分是思维。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一项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措施。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长期的熏陶,教师应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引路人。

[关键词]

启发

培养

思维品质

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变化和完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从学生思维规律出发,善于引导、启发,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改进教学方法,提倡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结合八年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节的习题讲解,就如何运用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谈一点看法:

一、设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设疑启发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使学生努力开动脑 筋思考,以求解决问题的启发方法。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思维活动的深度,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在设疑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的方法在于通过将设计的问题加以深化,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

[问题1]配制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需加水多少毫升?

这是课本第34页的一道例题,作为科学教师都知道这是溶液计算中最常见的一类题型,考纲中有要求,但在教学中困难较大,学生很难掌握,我在讲这节课时,不是急于要求学生列式计算,而是通过“质疑——讨论——归纳”这一教学程序,使学生在计算之前,彻底弄清概念。我先向学生提出了以下系列问题:①98%的浓硫酸和10%的稀硫酸的组成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②浓硫酸和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③浓硫酸和稀硫酸中溶质硫酸的量如何计算?④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的过程中溶液、溶质和溶剂这三个量怎样变化?学生在教师递进的式的设疑启发下认真回忆旧知,积极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讲解以下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抓准溶液和溶质质量之间的本质关系。

[知识点1] 硫酸溶液中溶质是硫酸(一种液体),溶剂是水,硫酸溶液按浓度分为浓硫酸和稀硫酸,98%的浓硫酸和10%的稀硫酸在组成上是一样的,无非是溶质质量分数的高低不同。

[知识点2] 从“溶液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量+溶剂质量)”公式可知,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3]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4]溶液稀释时,应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进行列式计算。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层层剖析,要求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层,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

二、直观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直观启发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看图表、看影像等启发学 生积极思维,深刻认识科学现象和规律的启发方法。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 的反应速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敏锐、快速反应,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善于把问题转化。它是思维活动的速度。在直观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敏捷的方法是依据直观现象,加强“示范”效应,缩短思考和领悟时间,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结论被具体化、浅显化,被学生及时表述出来。如在上述[问题1]中,对学生来说硫酸溶液的组成是一个知识的空白点,我在讲述时,同时展示给学生一瓶浓硫酸,标签上有“ 硫酸 500ml 分子量:98.07 含量:95~98% 性状:强腐蚀等 ”字样,通过观察,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讲加水稀释时,为避免学生出现“浓硫酸溶液的体积加上水的体积等于稀释后稀硫酸溶液体积”的错误,我向学生重现了七年级把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毫升的实验,使学生懂得稀释时体积不能相加;为了使学生对稀释过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如下的图例,一方面对知识进行了整理,另一方面在画图的过程中叫学生去思考、分析。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从看到想到答,不仅从直观启发中掌握了知识,也使思维的速度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类推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类推启发是根据两个不同对象的部分相似属性,而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也相似的一种启发方法。通过类推可以借助于已知的对象达到对未知对象的某种程度认识,起到触发联想,使学生陌生的知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学生善于分析联想,能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避免出现思维阻塞。因此必须让学生适时参与类推过程,提高学生的推断能力。还是上述[问题1]中如何求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克/厘米3)中溶质硫酸的质量,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在计算中往往错误百出,如果要学生做“假如我校有40个班级,每班人数一样,全校共有2000名学生,我们班女生占班级人数的40%,问我班女生有多少人?”类似的数学题,学生会比较轻松地解答。相比之下,说明我们的学生平时缺少这种类比思维的训练,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在这个概念问题的处理上,我以大家最熟悉的水为例,一步步加以启发:水的密度是1克/毫升,所以1000毫升水的质量是1000克;而10%稀硫酸的密度为1.07克/厘米3,则1000毫升10%的稀硫酸的质量应为1000厘米3×1.07克/厘米3=1070克;水是纯净物,而稀硫酸是混合物,1070克是溶液的质量,应包括溶质和溶剂两部分,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显然,溶液中溶质

33的质量应为:1000厘米×1.07克/厘米×10% =107克,这样很自然地得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通过水和稀硫酸的类比,让学生参与这个分析过程,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类推启发往往能指点迷津,使学生的思维流畅,进入豁然开朗,妙不可言的境界,从而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四、比较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较启发是通过揭示知识的差异,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将两个或多个概念、问题、解题方法等进行比较,可以启发思维、开阔思路,使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本质认识更准确、更深刻。思维的灵活性是善于根据各种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和改变原来思维方向的品质。它是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在比较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关键是抓住可比知识,运用比较手段来启动思维,活化思维,开拓新思路。[问题2]实验室要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在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

我在讲解这道题目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将右盘的平衡螺丝向右调,直至天平平衡”,也有少数同学给出“往左盘中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的答 案,至于哪个答案对,学生还不能决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这道题目的理 解还不是很深刻,老师要凭一句二句话也不能将这个问题讲深讲透,于是我想到 给学生们设置下面两个场景,要求学生认真加以比较。

[场景1]小张同学,周五放学回家,还有没用完的零化钱,打算买几斤橘子孝敬爷爷,放学后,他来到一小贩摊前,挑了几个又大又好的橘子叫小贩过称,想一想,小贩是如何操作的?

[场景2]小王同学也想买橘子去孝敬爷爷,但他手边只够买1斤橘子的钱,他对小贩说“给我买1斤橘子”,想一想,小贩是如何操作的?

两个场景一提出后,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展开了讨论,有的窃窃私语,有 的大胆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个学生直接联系到了刚在的问题,认为“场景2 中,小贩应该先把秤纽打到1斤的位置,然后在秤盘上放上橘子,不够添上,多 了取下,现在要称取7.5克食盐,正确的操作应是先在右盘放上7克砝码,再将 游码移到0.5克处,然后在左盘中加食盐,现在指针往右偏,说明右边重,正确 的做法应该是往左盘内添加食盐。”我对这个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充分的肯定,又 发动学生对两个场景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学生领悟后,及时把知识迁移到题 目上来,使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道题的教学设计中,为了突破陈旧的思维 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打开思路,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两个场景,加强比 较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比较中克服认知障碍,经过多向思维后获取知识,培养 了思维的灵活性,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五、研讨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研讨启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学生不易理解或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达到启发思维,引出正确结论的启发方法。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方法新颖独特,富有创见。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在研讨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广泛的联想,积极探索、大胆猜想,开发创造潜能。

[问题3]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0.9%的生理盐水,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举3例)

讲这道题目时,我首先给出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公式”,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质量分数分数小于0.9%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研讨。学生经过思考后,认为“是溶质偏少了或溶剂偏多了”。讨论有点眉目了,我及时鼓劲,“好!那么我们再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一下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展开讨论,提供了许多有创造性的答案,经整理如下:

(1)取氯化钠时将砝码和食盐的位置调错,把食盐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2)量取水时,仰视刻度,导致实际量得的水大于理论值;(3)天平长期使用后,砝码被磨损;

(4)将食盐倒入烧杯中时,有少量固体洒落;(5)配制食盐水的烧杯中原来有少量的的水。(6)称量前未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在整个过程中,我想点拨的是“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低的原因是溶质太少或溶剂太多”这一思路,接下来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争辨。通过讨论争辨,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六、归谬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归谬启发是指将学生中出现的对问题的理解和解答的片面性有意推向极端,从而暴露出其中的谬误,使学生重新开辟新思路的启发方法。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对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评定的思维品质。它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在归谬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让学生参与归谬过程,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思维过程及结论进行评价,在批判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认识。

[问题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请你提出合理的猜想。

这是一道概念题,学生对“水的质量的多少是否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这一认识比较模糊,不少的同学的答案中有“水的质量的多少,是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识,是基于他对生活中看到的把一定质量的糖放进一杯水中,发现杯底还有少量的糖未溶,往杯里加水,糖溶解了诸如此类的例子而得出的肤浅的认识,实质上他是把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两个概念混淆起来,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在这个问题的解释上,我就让学生一起参加归谬过程,“假如把糖放进杯子中,水的量越多,溶解速度越快,那么在同样的温度下,把这些糖放到大海里去,这些糖应该瞬间就溶解了。”学生回答“不是”,..“可见,水的量的多少对固体溶解的速度没有影响,水的量越多,只能说明一定温度下溶解的溶质越多,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是两码事”。通过这样讨论、质颖,不但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学生获取的不单纯是书本上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种多样。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播者,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思维。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灵魂是思维,离开思维,什么样的活动都难展开,而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形成、思维构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琦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1:体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数学思维品质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时表现出的智力特点或个性特征。在义务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贯穿于各年级的教学中。那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立性呢?下面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以疑激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从数学的感知材料中揭示数形的本质特征,确定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应该使学生对数学结论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分析思考问题时,不迷恋事物的表面现象,外在特征,要能够自觉地注意到事物的本质,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要能够从本质看问题,善于区分主要的、次要的,表面的、本质的。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上挖去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后,表面积怎么变化?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表面积不变。我要求学生不忙下结论,先画一画图或找一找模型,思考后再回答,学生通过画图思考并与同学讨论后发现,挖去的正方体的位置不同,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也不相同。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以疑激思,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洞

察力。

二、以趣引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善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而转换思考的角度、思路与方法。将以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能将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从而自己掌握新知识。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让自己自学比的基本性质,然后回忆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它相似。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将它们拓展到比的基本性质,不用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很快就把这几个性质融汇到了一起,并很好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持久、最强烈的心里成份,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相互促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维过程。

三、以标导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表现在思考数学问题时的灵敏程度,接触事物的实质快,思维效率高。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速度训练,并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形式的训练,这一些,主要来自高效的课堂。美国心理学家布

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时,教师应及时揭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导他们大胆提问。课堂上不会发问,不敢发问的学生,不是思维敏捷的学生。

四、以动助做,发展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独立地探索新的知识或解决某个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到发展,如果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比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时,依据常理,学生在独立操作后,都能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一般情况下,到此为此,圆面积公式就算推到出来了。而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利用上述方法推导,还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经过自主操作探究后,一个学生提出:我把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一结论的提出,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松开了,纷纷寻求其他的方法。很快又有许多学生推出了将圆转化成三角形的方法。还有的同学将圆剪开,拼成了一个近似的梯形,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让学生充

分地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五、以议明理,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确地检查思维过程,随时控制和调节思维过程。对自己能自我监控,对别人能正确评判。英国大文学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集体讨论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教学中,建立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讨论、争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有道是:灯不挑不亮,理不辩不明,当学生逐步学会据理力争,批判自己和他人时,他的思维品质又有了新的飞跃。

上一篇:传染病信息网络监测制度下一篇:“雷锋式好教师”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