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培养

2022-09-11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创新的竞争, 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所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而其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这是因为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必须要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作基础, 离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意识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离开创造性思维, 创造能力的发挥将成为徒劳而无功的蛮干。可见,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所以, 为了能真正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深入分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从中找出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并运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出发, 探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培养。

1 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类型, 根据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 是人类在劳动协作和语言交往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借助于语言、符号与形象作为载体, 间接地概括地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复杂的生理与心理活动。许多学者都对创造性思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 根据创造性活动水平和层次的不同,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专指那些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 它能够创造出新的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从广义上讲, 凡是能够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 突破固定逻辑通道, 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都称为创造性思维, 只要对于个体经验来说是新颖的独创的即可。

2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学界对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归纳为诸如:创见性、突破性、求异性、主体性、连动性、多向性、综合性、独立性等, 但具体到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笔者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2.1 思维的新颖性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它包括三个含义: (1) 它是突破常规思维、习惯思维的旧程序, 采取新程序、新思路的超常性思维。 (2) 它是突破过去和现在已知的、现成的思路和形式, 善于适应不断变化的新请况, 以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应变思维。 (3) 指思维成果的新颖性, 即能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成果。

2.2 思维的方向性

创造性思维可以按五个方向展开:一是辐射思考, 就是思维朝着不同的方向进行。看到事物甲, 就从甲中产生为数众多的输出, 辐射出各式各样的想法;二是辐合思考, 就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 从不同的方向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点, 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三是相似思考, 是指将某一客体同思维对象联系起来, 从它们相似的关系中发现某个闪光点, 从而解决问题;四是反向思考, 就是把逻辑反过来, 用对立的, 看上去似乎不可能的办法解决问题。五是分合思考, 是将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从思想上将他们分开或合并, 以找出新的解决方法。

2.3 思维的自主性

思维的自主性又称思维的独立性, 就是通常所说的独立思考, 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能够依据客观条件和自己的需求、目的、聪明才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一种能力和权利。思维自主性是思维主体在长期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世界。它的内容和实质就是在一定条件下, 人们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具有充分的自制、自控、调节的能力和权利。它的表现程度和实现程度, 取决于思维活动过程中思维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程度。缺乏思维的自主性, 在思维过程中总是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办事, 按现成的方案和思路直接解决问题, 这即是再现性思维。它能办成事, 办好事, 但不能引领人们走向创造。

2.4 思维的综合性

思维的综合性指二个方面, 一方面指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态、多种思维方式、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指创造性思维所特有的辩证综合能力。任何创造性活动不可能是一种与前人或他人没有任何联系的“全新的”活动, 只能是在前人或他人成果基础上作出新的概括, 提出新的见解, 有新的突破。各观事物都是依一定秩序和相联系的要素构成有机系统, 而一切科学知识又是前后相继发展的, 因此思维的辩证综合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在现代创造活动中, 对已有创新成果的综合更是一种发展趋势。

3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1 注意右脑潜力的开发, 培养形象思维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大脑左右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 两半脑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 人的创造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而目前的教学中, 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左脑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现象, 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上, 都重言语思维而轻非言语思维;重抽象思维而轻形象思维。这些被轻视或忽视了的思维形式, 恰是创新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正是靠右脑的功能来实现的。因此, 体育教学中, 应在继续发展左脑功能的同时,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 注重右脑潜能的开发。

3.2 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的培养, 主要是教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吃透问题, 把握问题的实质。其次, 要教学生善于通过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开拓思路。能否多角度思考, 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 关键是看能否打破思维定势, 敏捷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第三,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还要教给他们一些多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等等。

3.3 大力提倡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首先, 体育教师应以自己优美的语言、文雅的行动、正派的作风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体育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讲授美学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体育教师应该培养一点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能力, 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学要素, 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 懂得审美意识。在教法和手段的选择上, 应运用多种教法, 特别是启发诱导法、发现法、探究法等等,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丰富学生美的表现能力。其次, 结合技术训练进行审美教育。根据专项技术需要, 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各种感官能力, 是提高各项运动技术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同时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努力实现理想目标、奋斗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通过运动竞赛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胜负观, 培养博大的胸怀、豪放的气度、良好地道德。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通过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手段, 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且完全可以从体育的创造性思维迁移到其他方面, 使其通过体育教学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真正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摘要:运用《创造学》原理, 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特点, 并针对性的提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三个基本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甘自恒.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06.

[2] 蔡长秀.对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体育教学的探讨[J].体育教学, 2005 (2) :26~27.

[3] 王娟, 等.创造性思维与大学生培养[J].教书育人, 2005 (6) :19~21.

[4] 彭耀荣.创造性思维特征分析[J].发明与创新, 2004 (1) :12~13.

[5] 李楠, 等.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4 (3) :136~137.

上一篇: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下一篇:关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层次性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