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课程学习体会

2024-05-04

爱课程学习体会(共15篇)

篇1:爱课程学习体会

MOOC课程开启开放的学习时代

在上《数字化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已经接触过“慕课”这个概念,但是并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和对学习领域带来的革命性改变,下面我将谈谈我与“慕课”的初次遇见。

在爱课程网站上我体验了一下在线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进入网站时,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学习课程,分为“中国大学MOOC”、“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另外,还有一个在线课程中心,在这里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其中大部分是中国的名牌大学)的课程进行学习。这些高质量的课程,尤其是“中国大学MOOC”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尤其是进入名牌大学学习的高门槛,学习者只要能上网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体现了在线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传统的学习,都是在学校进行的,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的精力有限,一个老师一学期只能带最多几百个学生,而通过在线学习这个平台老师可以带成千上万的学生,这极大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个大学可提供的公选课毕竟有限,几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的选择范围其实很小,也没有几门课是真的是学生出于兴趣,真的想学习的。在线学习的平台则突破了这个限制,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我选择了四川大学开设的《化妆品赏析与应用》这门课进行学习。平台上有对这门课程的概述,有课程时长、证书要求、授课大纲以及参考资料的说明。进入学习之后可以看到课程公告、评分标准、课件、测验与作业、考试和讨论区。课程的学习其实与学校里面的网络公选课很相似,通过观看视频、学习课件、参与课程讨论、提交作业、参加期末考试来完成课程的学习。整个过程十分地自由,每个视频都很短,看完视频还可以通过一道选择题对这一小节的知识进行自测。学习完整个单元的内容,我感觉良好,第一次有种真的是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才进行学习的感觉,而不是纯粹为了修学分。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喜欢已选择的课程也可以随时退出学习,转而学习别的课程。视频播放窗口的上面有一个“向老师提问”的窗口,让学习者有不懂就问的机会。窗口的下面贴心地设置了html5播放器和flash播放器的切换按钮和报告故障的链接,尽量避免视频播放不流畅给学习者带来的不便。爱课程还推出了客户端,学习者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分享到QQ、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平台。除了学习的平台以外,爱课程还有自己的学习社区,学习者可以关注一些学友,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记录自己学习的课程、学习笔记、答疑解惑、学习资源和公开课学习记录,极大满足了学习者学习交流的需求。

这次的学习体验中,在线学习的便利、开放、自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说我并不赞同MOOC的学习可以取代大学的作用,但它的确开启了学习的新时代。不管是想学习更多知识的学生群体、还是想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的社会人士,这都是一个不错的学习的平台,是“活到老、学到老”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又一实现手段。希望不久的将来在MOOC的课程修的学分能够得到大学的承认,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篇2:爱课程学习体会

如果我问你为什么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我想你们一定有一千种一万种的理由;而我却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所以我们爱祖国,要壮大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劳动。

在广袤富饶的中原大地上,生活着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他们以及其伟大的创造力和巨大的凝聚力,繁衍生息,千年不衰;以其博大恢宏的民族精神,自强自于世界之林,在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你们会问,为什么中国可以广袤富饶----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着一颗用力跳动,炙热的心脏,那颗心里面充满着爱国精神。在中国,有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周恩来总理说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信心的源泉。’’对呀,没了我们的祖国,我们哪里还会有信心?祖国就像妈妈,所以我们要向爱妈妈一样爱祖国,爱妈妈是小爱,爱祖国是大爱。

从古至今,有哪位为人是不爱读书的?古代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现代有沈雁萧红等等,他们都是爱学习的人,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笨人,只有懒人。’’对啊,爱迪生还说过呢:‘‘天才=99%的勤奋+1%的天分。’’

爱劳动,这是我们每个小学生都该做的,现在的家庭有很多的‘‘小公主’’、‘‘小皇帝’’这些‘‘小公主’’、‘‘小皇帝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完全没有劳动意识。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着和他们一般大,甚至比他们好要小上几岁的孩子都

用着自己那双小手支撑着这个家吗?可是有的人会说,这些‘‘小公主’’、‘‘小皇帝’’是个孩子,不是应该干活的年龄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干活了。没错,他们是孩子,可是那些从小就开始干活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吗?我们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学会去劳动。

爱学习,让我们长了更多的知识,让我们为将来的生活打好基础。爱劳动,会让我们更加成熟。爱祖国,会使我们的胸怀更广阔。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至,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努力则国努力。我们是祖国的来,是祖国的骄傲,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努力地做力所能及的劳动,还有好好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更多的大爱吧。

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

——我的体会

篇3:爱课程学习体会

如何会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主动愉快地学习呢?经过不断地学习, 再结合课堂教学实践, 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精心设计的好的导课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 更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更深地理解音乐, 创设自由、活泼民主的学习氛围, 从而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我总是精心地设计导课环节, 比如在学习蒙古族歌曲《金杯银杯》一课时, 我一上课, 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吧, 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然后为学生讲述马头琴的传说故事。学生被深深感动, 同时了解马头琴的乐器, 也知道了蒙古族人的质朴与善良。更想知道他们的风俗习惯和音乐。所以, 再学习和了解蒙古族的歌曲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在学习长调和短鲷的知识时, 不是枯燥地讲解和让学生背诵。而是和学生一起模仿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牧民牧马的自由场景, 一个是大摆盛宴欢迎客人的场景。然后在场景中播放音乐。学生一下子就会理解长调和短鲷的音调与节奏特点, 模唱与学习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了解之后渐渐就会上升到喜爱。蒙古族的歌曲不再陌生难懂, 再听到这样曲调的音乐和歌曲, 学生是带着欣赏、探究的表情去聆听的。当下课前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感受时, 学生在言语间流露的是欣喜和快乐。通过这个方面的研修学习, 课堂教学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

二、注重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挂图、简笔画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了。因为学生对各种高科技的动画, 3D、5D等再熟悉不过, 各种音乐的音响与音效也多种多样, 异彩纷呈。那么, 我们的音乐课堂就面临了比较严峻的问题:如何恰当地运用现代的电教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呢?不能太多, 也不能不运用而让课堂枯燥。所以, 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 我边设计边思考, 总结出这样的结论:一定要深思熟虑地恰当使用电教手段, 绝不能完全依赖电教媒体, 不能重视视觉忽略听觉, 不能用电教手段桎梏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翅膀。在学习音诗音画《黄鹤的故事》一课中, 我先让学生看题目创编一个小故事。学生天马行空, 说了各式各样的故事。然后, 我再让他们用自己哼唱的音乐来代表自己的主题, 创作有难度的同学就用自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学生有创作温馨故事的, 选用了《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旋律;有位创编跌宕起伏情节的学生选用了《春天里》的旋律。大家都被自己的突发奇想感染了, 一个个兴致勃勃, 气氛高涨。之后我才运用电教媒体播放《黄鹤的故事》的动画片, 再聆听这部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一位音乐家作品里的童话故事。

经过这样的学习与思考, 我相信, 学生对“交响画”这种音乐体裁一定会印象深刻的。教学的目标达到了, 学生最最宝贵的想象与创造才能被激发出来了。

三、重视教学内容与引发学生兴趣的音乐风格相结合, 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音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些专业性很强, 这和每天对流行音乐和歌手津津乐道的中学生来说比较遥远, 所以他们每当接触生涩音乐的时候, 总是显示出排斥、不喜欢甚至是厌恶的情绪。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把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们, 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让他们接受并喜爱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呢?在不断地实践与总结中, 我发现一个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渐地喜欢上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在学习藏族歌曲《献上最洁白的哈达》一课时, 我首先请学生收集身边的藏族歌曲。学生收集到了《天路》、《我的家乡》、《吉祥》、《天籁之爱》、《青藏高原》、《坐上火车去拉萨》等等。这些歌曲学生都比较熟悉, 然后选择喜欢的歌曲唱一唱。这些歌曲将民族音乐和流行歌曲相结合, 距离学生很近, 很容易引起共鸣。然后我再和学生探讨藏族的民俗和文化, 渗透藏族的音乐与歌舞。再向学生展示这首《献上最洁白的哈达》就显得自然而然, 学生接受起来就不会突兀和排斥了。

青少年一代, 容易把自己的烦恼、快乐、理想追求等寄托在流行音乐之中。一方面, 我认为可以通过对流行音乐的理解, 去理解学生;另一方面, 我还可以通过和学生共同探讨, 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人生, 并且有效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因此我也会把流行歌曲中的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学习。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 学生非常喜欢他的歌曲, 但是一般也只是演唱, 并没有仔细地分析词曲的意境。当我把这首歌播放出来时, 教室里顿时沸腾了, 大家踊跃发言, 积极交流, 并争相参与演唱和分析。大家真正领悟到了歌曲艺术的魅力所在, 从而懂得流行音乐不应该只是唱唱而已, 应该细细体会和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段。经过这样自主研修学习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不断增加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总之, 在实践中我不断学习, 将每一处细微的感悟用于教学实践中,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愉快、活泼的音乐氛围, 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真正快乐地学习。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 我越来越明显地发现身边很多学生大多都很喜欢音乐, 但是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喜欢上音乐课。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对音乐课有兴趣, 因为兴趣才是学习音乐的源动力。而愉快的情绪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音乐教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欢乐活跃的状态下主动地学习, 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篇4:体会温暖,让孩子懂得爱别人

几天后,女儿开心地对我说,她和同桌小玥相处很融洽,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我对女儿说:“妈妈支持你多交一些好朋友,多汲取他们身上的优点,补己之短。”

但是,没过几天,我在和女儿不经意的交谈中得知,小玥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早在5年前就离婚了。小玥告诉女儿,她特别恨她的爸爸,因为她爸爸为了另一个女人抛弃了她和妈妈。

我一下就懵了。在我的潜意识里,父母因这种原因离婚的单亲家庭,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偏执和孤僻,我担心女儿跟小玥继续交往下去,会给她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于是,我几乎是以命令的口吻对女儿说:“以后,你不要再和小玥这样的孩子搅在一起了。”女儿惊愕地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你们不适合做朋友。”女儿却怒视着我说:“我知道你看不起小玥,因为她爸爸不要她了。没爸爸怎么了?这又不是小玥的错,我偏要和小玥做好朋友!”

女儿曲解了我的本意,她的话让我惴惴不安,而我又不能多解释,我怕越描越黑。而接下来,女儿用她的逆反向我发出挑衅:她和小玥越来越亲密无间了。思索着女儿的话,我慢慢理性起来,孩子终究是孩子,她怎么会以成人的眼光去选择朋友。我的横加干涉只能让孩子认为我不可理喻,因此她的反叛行为也不足为奇。我一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所以,我说服了自己:尊重女儿,不干涉,不限制她的交友权利。关键时刻,要做的是帮助女儿明是非,提高她的免“疫”能力。

我主动对女儿说:“星期天把小玥约到家里来吃饭吧。”女儿很开心,抱着我狠狠地亲,弄得我一脸口水。小玥来了,很懂礼貌,但很拘谨,很内向,和别人说话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我忽然就喜欢上了这个楚楚可怜的孩子。第二天,小玥对女儿说:“我好羡慕你啊,你爸爸妈妈真好,他们好爱你哦,对我也很好,能做你的好朋友真幸福。”看得出,这是个需要温暖和爱护的孩子,如果给予她足够的温暖和爱,我想她也一定会是个阳光般的可爱女孩。我忽然就有了一个想法:我们何不做小玥的干爸干妈?

我把想法跟女儿说了,女儿又出其不意地抱着我狠狠地亲了一通:“妈妈,我爱死你了!”就这样,小玥成了我们的家庭成员,每到周末,小玥都会来家里玩,和女儿一起做作业,一起研究试题,俨然一对亲姊妹。晚饭后,我们再把她安全送回家。

家庭的温馨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小玥,小玥变得越来越开朗,有时还出其不意地冲到我和老公怀里撒个娇,弄得女儿假装嫉妒一下:“呜呜,我引狼入室,爸妈移情别恋了,呜呜!”而小玥眼里全是泪,脸却笑得像花一样。

一晃,女儿和小玥都已上初三了,她们依然是很要好的朋友,女儿阳光的性格没有一丝改变,成绩也很不错。小玥依然经常来家玩,对我和老公一口一个“爸爸妈妈”。我们都从心底爱着这个孩子。小玥的妈妈和我们来往也很密切,在我的撮合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心仪的男友,并且很快就会升任小玥的新爸爸了。重要的是,小玥很喜欢这位准爸爸。

我无意中逛到女儿的空间,看到一句令我非常欣慰和感動的话:我永远爱我的妈妈,因为她善良、博爱;我永远爱我的爸爸,因为他很爱我、很爱我的妈妈!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我要把这种幸福传递给每个人,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爱!

篇5:梦想课程体会《爱,让梦飞翔

上海真爱梦想课程培训在我校举行了三天,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梦想之旅。这是让我触动最大、感受最深、收获最丰的一次学习体验。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渐渐地走进了梦想课程。“真爱梦想”是一群有爱心、有热情的人所做的一份充满爱心的公益事业。他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敢于做梦、追梦、圆梦,并让梦想引领孩子们成长。它的核心就是人本教育。它勾勒出一幅蓝图,让学生自信,幸福,有尊严地生活。我感受到了“真爱梦想”的真正内涵,也了解了“梦想课程”所倡导的多元、创新、宽容的理念,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未来的孩子的竞争是个人综合素质的较量。学习的能力,情感的管理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而这些不是传统课堂学科学习中能得的。梦想课程提供给大家机会,一种企业式的方法论,一种实用的技巧,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一种对学科课程的补充。

说实话,从教以来,自己每年的教学成绩也算差强人意,所以从来不愿真正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虽也听过许多优质课、示范课,但我始终认为那是造假作秀,这些教师平时的课堂一定不是这样的。

但是直到看了几位梦想课程教师的授课,才发现自己以前的认识大错特错。几位老师渊博的学识,详尽的解说,幽默的谈吐,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的课堂比那些优质课教师更开放,他们崭新的授课理念,让我如拨云见日,耳目一新:原来在欢笑中学到的知识更多;有趣的游戏活动,则把我带回了久违的童年,使我重新焕发了逝去的青春。

这次梦想之旅在让我收获感动、希望的同时也让我倍感汗颜。回顾我过去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我忽然发现我真的象一只井底之蛙。我一直认为我是关爱学生的,我一直认为我是认真负责对待工作的,我一直认为我的忙碌是有价值的。可是今天我忽然发现我就是一个教书匠,我仅凭着残留在头脑中的有关老师的记忆和自己对教师角色的理解以及热情去上课。虽然我也在不断修改教案,不断反思我的教学,虽然我也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人生的指导和生活的关爱,但是,这些还无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还好,因为这次学习我接触到了这样一群优秀的人,他们的优秀唤醒了我沉睡的思想,也刺痛了我敏感的神经,真正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也点燃了我的激情和梦想。一方面是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重新认识,另一方面可能我太想和这群优秀的人相处下去了,要想和优秀的人为伍,首先要使自己变得优秀。我希望我能逐步有所改变,更希望这种改变能影响到我身边其他的人。

学习结束了,我下决心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试一试,践行这些新学到的课程理念,虽然这中间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不会放弃,正如几位梦想课程教师说的那样:

梦想的征程即将开启,梦想之路就在前方„„ 前方或许荆棘密布、曲折蜿蜒 寻梦之旅却不会因此终结 因为在追梦的路上有我们与你比肩前行„„

篇6:师德师风学习体会:以德育爱

有了爱才有教育,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育的前提和保证,以德育爱,是我们这所新建学校的育人理念。

首先让我们教师需要明确的就是,什么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公平的教育;二是高质量的教育。围绕这个宗旨,开展具体的措施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听取了王泽应老师关于《师德,教师的人文修养》的讲座。在他的讲座中,我们知晓了何为师德,师德的本质特征,师德修养的意义等等。也许,外界会这么认为:为什么要开展师德培训,难道你们教师没有师德吗?我想不是的。教育的理念在不断更新中,而我们也要时刻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接触和吸收新的育人理念。我想这才是师德培训想要传达给每位教师的。透过这个讲座,我想到了师德与教学的联系。

师德是一个老师的品质,而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情教书。

桂老师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听说这学期是特级教师桂老师来教我们,我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在桂老师班上毕业多年的表姐常常夸桂老师这好那好。不久,我们有幸真的成为了师生。果然如此,桂老师对我们真好!我生病了,她到医院去看望我;同桌在语文课上举手发言了,她冒着大雨,乘坐很长时间的公交车去家访,目的就是要亲口把同桌进步的消息告诉家长,这使同桌的妈妈激动得留下了眼泪,并再三嘱咐同桌不要辜负这样的好老师。同桌还惊奇地告诉我说,原来他不喜欢上语文课(现在不知怎么的,特别喜欢上语文课了”。一个学生这样喜欢语文课,看来是跟她对桂老师的喜欢迁移过来的,也就是移情,它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保障,可见,并非每一孩子生来就对语文有兴趣,当他们遇到像桂老师这样关心他们的老师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使一些情绪低落平淡的学生,兴趣逐渐高涨起来,当老师教学语言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温和感人,那就会赢得学生好感,赢得学生的信任,吸引学生不断克服学习困难,坚持学下去,教学的目标任务就能顺利地完成。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只顾传授知识,这样学生得不到关注、关爱,久而久之,身心疲惫,学习兴趣就会顿失,并有可能导致学生永远讨厌这门学科。古人说“爱屋及乌”“憎人及物”就说明了这个道理,2、营造感人的教学氛围以情育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的情感共鸣,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再好,学生也没有触动。作为教师如何“抓”住学生上好课呢?桂老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1991年当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花400元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不管到哪里听课,她都录下,回家一句一句地记下课堂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她在家里反复试讲,讲了录,录了讲,几年下来共用垮了4台录音机。为了给课文配一段合适的曲子,她常常跑遍三镇,购买磁带;为了范读好一篇课文,她在家里反复朗读。读一遍,用录音机录下来,听几遍,再读,再录,再听… … 觉得差不多了,就读给丈夫和女儿听,请他们提意见,读到后来,全情投入,往往声泪俱下。在上了《春蚕》一课后,她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当桂老师读到夜晚母亲拿着匾喂蚕时,声音颤抖起来,渐渐地,她地声音就哽咽了,双颊流下了激动地泪水,她哭了,我们听着听着,双眼也开始模糊起来,在模糊地泪眼前,我们仿佛看见了文中母亲那满头的银丝… … 在昏暗的烛光中喂蚕的情景。心里涌出不尽的赞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见,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营造感人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学大于教”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篇7:“红领巾爱学习”心得体会

当所有老师与领导演讲过后,我们就要为新生们献上鲜艳的红领巾了。突然,庄严洪亮的队歌立即回荡在“烈士陵园”的上空,庄重的戴红领巾仪式开始了。按照顺序,我为一个小女生挂红领巾。我的心“砰砰”地跳着,心情十分激动和紧张,双手拿着一块崭新的红领巾。等大队辅导员宣布新生入队仪式开始,我便将折好的红领巾挂在他的脖子上,象平时自己戴红领巾那样给他系。将这一少先队员的标志戴到了他的脖子上。看着迎风飘扬的红领巾,我举起右手,向这位小妹妹敬了一个庄重的队礼,表示由衷的祝贺,这个小弟弟见了也连忙举起右手,地回敬了我一个队礼,她很好奇,紧紧地盯着脖子上的红领巾,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在她的心目中,应该就从这时起,开始有了神圣又自豪的感觉吧,就是因为这样,才能当好这条红领巾的主人吧!我也不亦乐乎,再为新生们的幸福时刻而感到快乐

当大队长带领大家呼号时,刚入队的少先队员便举起右手,一起呼号。胡校长在演讲时对少先队员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希望队员们都以胸前的红领巾为荣,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少先队的光荣传统,为队旗增光添彩。最后大队辅导员带领全体队员庄严地呼号,“时刻准备着”的誓言。

这一刻,没有严肃的表情,没有沉重的气氛,只有欢畅,无论是家长、新生、老师还是老队员们,脸上都露出了阳光般的微笑,场面变得热闹起来,老师和家长都变成了一个个“拍照狂”,新生和老队员都叽叽喳喳的讨论着……..

篇8:用心体会用爱教育

我班L同学在入学时, 认字能力极差, 连《中学生守则》中最简单的一条也读不通顺, 更别提阅读甚至写作能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 我与本班语文老师联手, 挖根源, 找故障, 做他的思想工作, 痛述能否学好语文的利害关系。起初, 他还是破罐子破摔, 认为自己不是能学好语文的料, 也提不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甚至有抵制情绪, 想放任自流。一时间我们也慌了手脚, 不知从何下手才能对他进行转化。若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可能真的会永远“落后”下去了。

那是一次下课, 我发现他喜欢收集干脆面里的“三国英雄”卡。这种卡片后面有相关人物的介绍文字。本是一样了解历史的好教材, 但有些学生迷于收集, 浪费精力, 耽误学习, 害处也不小。L也不例外, 非常喜欢收集, 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我灵机一动, 问他能否把这些人物的事迹讲给我听, 并对他解释说我没看过《三国演义》。他信以为真, 洋洋得意地为我讲述了几个常见人物的历史。当我随手抽出“诸葛瑾”这一人物让他解释时, 他不好意思地告诉我, 这张卡片里有很多字他不认识, 讲不出来。语文老师也因势利导, 对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 即攻克认字难关。从此, 他每天上课虽不能做到像成绩好的学生一样百分之百认真听课, 但在原来语文底子一片空白的基础上, 逐渐遵守纪律, 也开始背古诗、查字典, 尽力完成好作业。甚至几次在语文随堂小测中勇夺小红花, 劲头不比好学生差, 而且每天能写一篇一百字左右的日记, 多次受到老师表扬。这次语文期中考试, 他还考了82分的好成绩, 告别了不及格的历史。不但在班级做了一次“进步最快学生”的经验报告, 还在历史课本剧中出色扮演了“周瑜”这一角色呢。高兴之情, 溢于言表。

在不断、反复的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中, 我体会到, 对这些学生的微小进步, 班主任要充分肯定, 多加鼓励,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能学有所获。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因材施教, 不过高要求学生, 不以僵死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 找到每个学生的一点点闪光之处, 就会以点带面, 触其思想, 感其心灵, 为后进生树信心, 增动力, 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好。

篇9:体会温暖,让孩子懂得爱别人

几天后,女儿开心地对我说,她和同桌小玥相处很融洽,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我对女儿说:“妈妈支持你多交一些好朋友,多汲取他们身上的优点,补己之短。”

但是,没过几天,我在和女儿不经意的交谈中得知,小玥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早在5年前就离婚了。小玥告诉女儿,她特别恨她的爸爸,因为她爸爸为了另一个女人抛弃了她和妈妈。

我一下就蒙了。在我的潜意识里,因这种原因离婚的单亲家庭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偏执和孤僻,我担心女儿跟小玥继续亲密交往下去,会给她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于是,我几乎是以命令的口吻对女儿说:“以后,你不要再和小玥这样的孩子搅在一起了。”女儿惊愕地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你们不适合做朋友。”女儿却怒视着我说:“我知道你看不起小玥,因为她爸爸不要她了。没爸爸怎么了?这又不是小玥的错,我偏要和小玥做好朋友!”

女儿曲解了我的本意。她的话让我惴惴不安,而我又不能多解释,我怕越描越黑。接下来,女儿用她的实际行动向我发出挑衅:她和小玥越来越亲密无间了。思索着女儿的话,我慢慢理性起来,孩子终究是孩子,她怎么会以成人的眼光去选择朋友?我的横加干涉只能让孩子认为我不可理喻,因此她的反叛行为也不足为奇了。我一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所以,我说服了自己:尊重女儿,不限制她的交友权利。但关键时刻要帮助女儿辨明是非,提高她的“免疫”能力。

我主动对女儿说:“星期天把小玥约到家里来吃饭吧。”女儿很开心,抱着我狠狠地亲,弄了我一脸的口水。小玥来了,很懂礼貌,但很拘谨,和别人说话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我忽然喜欢上了这个楚楚可怜的孩子。第二天,小玥对女儿说:“我好羡慕你啊,你爸爸妈妈真好,他们好爱你哦,对我也很好,能做你的好朋友真幸福。”看得出,这是个需要温暖和爱护的孩子,如果给予她足够的温暖和爱,小玥也一定会是个阳光般的可爱女孩。我忽然想到:我们何不做小玥的干爸干妈?

我把想法跟女儿说了,女儿又出其不意地抱著我狠狠亲了一通:“妈妈,我爱死你了!”就这样,小玥成了我们的家庭成员,每到周末,都会来家里玩,和女儿一起做作业,一起研究试题,俨然一对亲姊妹。晚饭后,我们再把她安全送回家。

家庭的温馨一点一滴影响着小玥。小玥变得越来越开朗,有时还出其不意地冲到我和老公怀里撒个娇,弄得女儿假装嫉妒一下:“呜呜,我引狼入室,爸妈移情别恋了,呜呜!”而小玥更是笑弯了腰,眼里全是泪,脸却笑得像花一样。

一晃,女儿和小玥上初三了,她们依然是很要好的朋友。女儿阳光的性格没有一丝改变,成绩也很不错。小玥依然经常来家里玩,对我和老公一口一个:爸爸,妈妈。我们都从心底默默地爱着这个孩子。小玥的妈妈和我们来往也很密切,在我的撮合下,终于找到一个心仪的男友。小玥也很喜欢这位准新爸爸。

我无意中逛到女儿的QQ空间,看到一句令我非常欣慰和感动的话:我永远爱我的妈妈,因为她善良、博爱;我永远爱我的爸爸,因为他很爱我、很爱我的妈妈!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我要把这种幸福传递给每个人,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爱!

原来,我的担忧都是多余的。自始至终,女儿身上一直都有一种叫真善美的高贵品质和修养,发源地就是平日的家庭教育。我顿悟: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灰暗面和闪光点都是并存的。他为何灰暗?因为我们不曾将他的发光点发掘出来,使他没有机会去感动和热爱;他为何闪亮?因为我们已经将生活中的美好和阳光折射进他本真的胸膛。

篇10:“红领巾爱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时,我并不是个好学生,我不爱学习,老师讲课就像和尚念经,我一点也听不懂,当然,我也不想听。到了入少先队的时候了,同学们个个都很兴奋,老师准备为我们戴红领巾了,我抬起头,等待着老师念我的名字并且为我戴上红领巾,可老师念到一个同学的名字后,声音戛然而止。”糟了,我没当成少先队员。“

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同学们脖子上的红领巾,我羞愧极了,我又十分害怕:妈妈回家会不会打我屁股呀?我突然看到刚开业的饭店门口挂着小彩旗,”对了,就这么办!“

刚进家门,我就跑进我的房间,把门锁上,就开始了我的计划,我把刚摘来的小红旗用胶水粘起来,粘成了一个”红领巾“。

这时,妈妈回来了。她一进门就问我当少先队员了吗,我把粘得歪歪扭扭的红领巾拿出来,等待着暴风雨,没想到她却哈哈大笑,说:”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不过你要努力学习,才能当少先队员。“我半知半解地点点头。

经过老师和妈妈的帮助,我的成绩上来了,而且上来的很快。那天,老师亲自为我戴上红领巾我骄傲极了。

篇11:爱课程学习体会

张丽莉老师的生死关头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彰显了师德的伟大和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同样是龙江人,同样是教师,同样是女性,同样是青年,张老师如此厚重而珍贵的价值,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值得我不断学习和实践,值得全体教育工作者始终继承和发扬。学习张老师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张丽莉老师在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义无反顾地奋力抢救危难中的学生,以英勇无畏和大爱之举,向世人展示了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人性光辉;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谱写了人民教师的英雄赞歌。我们学习张丽莉同志,就要像她那样,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勇于牺牲个人利益。

学习张老师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张丽莉老师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她尊重他人,敬爱师长,如同亲人般悉心照料病患中的老师。她心系学生、爱生如子,多年来细心呵护学生的成长,默默资助贫困学生,弘扬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道德风范。我们学习张丽莉同志,就要像她那样,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不遗余力,甘于奉献,为他人谋利益,为社会创和谐,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学习张老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她对工作始终充满热情,严格要求自己,勤业敬业,勇挑重担,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她每天早出晚归,精心备课、授课,经常带病坚守工作岗位,以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学习张丽莉同志,就要像她那样矢志不渝、执著追求,兢兢业业、躬身实践,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

篇12:爱课程学习体会

昨日是我国第二十八个教师节,参加完学校的庆祝活动已是夜幕降临。回家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观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庆祝教师节文艺晚会。为最美的教师——张丽莉所感动。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女教师,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

晚会上,丽莉的学生也到了,她的学生拥抱着她,她流泪了,但坚强的她却从没在父亲面前流泪,多么感人的场面,令人震撼。看着看着……我已泪涔涔了。我认为,“最美教师”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最美教师,美在无私,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这种爱,就是甘于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这种爱,就是一种责任。

篇13:让世界充满爱——谈我的阅读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 其职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性, 就要在不断地读书学习中充实自己。在不断地读书学习中, 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可以丰富自身的感情世界, 同时可以将这些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窗边的小豆豆》是我读过的一本非常优秀地描写孩子世界的书籍。在这其中, 我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也可以通过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对小豆豆的教育, 学习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世界。就像小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时, 小林校长对小豆豆说的那样“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也正是小林校长的这样一句话, 改变了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丰富的, 它是根据孩子的内心世界塑造出来的, 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的世界是古怪的,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以孩子的角度来思考, 我们就能理解到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小豆豆和洛基之间的故事, 也是非常让我感动的。上学也要和洛基告别的现象不也是很多孩子身上都发生的吗?小豆豆被洛基咬伤的故事也许是一件比较残忍的事情, 但是小豆豆为了不让爸妈训斥洛基, 而将这件事情瞒着父母, 也看出了孩子的善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 正如《三字经》所言“人之初, 性本善”。

学生身上的故事, 并不因为没有社会经历就是单调的, 相反它以其思维的丰富性而显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如果说儿童的故事、儿童的世界是天真的、丰富多彩的, 那么青少年的世界、青少年的故事则是朦胧的、青涩的、充满叛逆的。

著名的人苏雪林说:“一个十四五岁或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是初升的太阳, 是才发源的长河, 是能燃烧世界也能燃烧自己的一团烈火, 是目射神光、长啸生风的初下山时的乳虎, 是奋鬣扬蹄、控制不住的新驹;也是热情的化身, 幻想的源泉, 野心的出发点, 他是无穷的无穷, 他是希望的希望。”我们可以看出少男少女的青春是多么的美丽、多彩, 又是多么的富有魅力。

很早的时候, 我就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讲的是一名高中学生的故事。北京市一○一中学高三年级的一位同学, 把自己平时攒下的1500元交给校长, 资助5位失学儿童。而这种行为, 是一些成人都做不出来的。

湖南在线科技新报有一篇报道著名作家刘墉和儿子刘轩的故事。“一天, 他和儿子刘轩因为一桩小事吵了一架, 儿子气呼呼上楼了, 他则在书房里生闷气。书桌前, 他反思争吵的原因, 逐条写下解决问题的方案, 竟洋洋洒洒写成了一篇文章。他高兴地跑上楼对儿子说:‘你看看, 我又有题材了, 你老爸又赚稿费了。’他拿着文章一个劲儿向儿子道歉, 父子俩言归于好。还有一次, 刘墉认为儿子弹钢琴时弹错了一个音符, 可儿子死活不认账, 刘墉气得打了他一巴掌, 孩子委屈地哭了。事后, 刘墉一细看才明白是琴谱印错了, 于是他掏出5元钱给儿子, 美其名曰‘精神补偿费’。儿子竟说:‘老爸你打得不够痛, 给3元就是了。’这让刘墉哭笑不得, 为自己的专制和野蛮羞愧不已。第二天, 他也把这事写进了书里。”孩子不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都有着自己的世界, 而这个世界是一个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对青少年描述:“不要管着我, 不要跟着我, 不要每一步都束缚我, 不要照看和不信任我, 用襁褓带子捆住我, 也不要总是提起我在摇篮里的情景, 我已长大成人……”

篇14:“爱学习,爱劳动”

面對日常熟悉的物品整理,小营员的表现可谓“画风迥异”,有的心灵手巧,轻松完胜;有的依葫芦画瓢,勉强过关;有的则略显生疏,一脸“呆萌”……各种反应引得现场笑声不断。期间,更有热心家长踊跃互动,详细教授大家如何穿针引线、缝纫制作,小营员有模有样的观摩实践,甚是惹人喜爱。

体验了生活技能挑战,家务比拼环节同样令人期待。跟随专业美食达人陈老师的指导,小营员精心选材、认真设计各种水果创意造型,最终成功地将“龙凤呈祥”、“糟粕中的精华”、“小家碧玉”等赏心悦目的水果拼盘完美呈现,与陪同家长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心情更显格外舒畅。

篇15:爱课程学习体会

他的故事在祖国大地传颂着,感动着每一个用心解读他故事的人。他如此纯粹,如此无私,又如此坚定和执着,他就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奠基人——吴大观老人。

我曾经充满疑问:吴老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有这么多人回忆他,他撼天动地的力量何来?当用心聆听了老人的故事以后,报效祖国、严谨务实、淡泊名利、生活朴素……这些都不能将吴老的一生完整概括出来,他平淡生活中的点滴让我充满感动。

感动于他的执着

在吴老的日记里不只一次地写到:“……为中国的大飞机装上自己研制的发动机,是我最大的心愿。”“不研制出自己的发动机,死不瞑目。”

吴老一辈子都在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制而不懈努力,从贵州大定到美国,从北京到沈阳,从西安再到北京,他一直不断求索,知难而进,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科研机构和试验基地,亲自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参与领导了红旗2号、涡扇

5、涡扇

6、涡喷甲等等多个发动机型号的研制工作。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狂轰滥炸,“航空救国”的强烈愿望在他的心中爆发,转学航空系;国家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困难时期,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来报效祖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和战友们忍着饥饿投入到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筹建工作中;十年**,他在“牛棚”里,依然坚持着搞发动机研制工作;进入新世纪,已退居二线的他,仍是拖着一只失明的左眼和仅剩0.3视力的右眼,学会了使用电脑,搜寻下载着各种有关航空发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动机资料,一摞一摞地装订好,送给工作在一线的晚辈们……

吴老从事航空发动机事业68年,在他90岁高龄时,写下了“我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继续为我们的航空工业尽心尽力,为实现今生‘航空报国’的夙愿,奉献一颗赤诚的心”的人生感言。他对航空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令我们感动,更激励着我们这些正在从事航空发动机事业的人奋勇前行。

感动于他的忠诚

吴老一生从事国防事业,内心自始至终都有国家的影子。吴老一直对党心存感激,他说,是党给了他报效祖国的舞台,他不计较功名,不计较利禄,强调的始终是自己对党的奉献有多少。

在吴老的工作记录本上记录着一句话:“你什么时候拿出你的产品交给党。”这句话时刻都在激励着他。

在“文革”时期,吴老以“走资派”和“特务”双重罪名被关押批斗,他因长期劳累导致视网膜脱落的左眼被反动派说成是“藏有搞特务活动的照相机”,三天三夜被强烈的灯光照射着交代问题,并强行停止治疗,最终彻底失明。同时,他也失去了搞发动机的权利,但是他偷偷地想办法把技术书弄进“牛棚”,白天刷厕所,晚上看书,用手纸和旧报纸画图,画好了,夹在床上的草垫里……我始终在问:“是什么力量让吴老能忍受这一切,不放弃自己追求?”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吴老始终铭记自己的责任:研制出中国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报效祖国!这种动力促使他即使在“牛棚”里受到非人的迫害时,也丝毫没有动摇过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依然坚持搞技术。

在吴老的心里始终坚信,干坏事的人不代表共产党。党的追求就是他的追求,他的追求就是党的追求,“那些做得不对的人就不是党员,不管别人怎么做,自己一定要做好。”

感动于他的无私

“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这是吴老的生活信条。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功名、利禄这些我们所看重的东西,吴老却不屑一顾,他淡泊名利的一生真的让我们感到深深的惭愧。

我无法相信,一个对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家里却是一贫如洗:穿了几十年的那件蓝色中山装,手肘处已经磨白了;他坐的凳子和床上的凉席都破了,缝补后接着用……他家里的一切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吴老将一切都看得很淡,他是真正懂得知足和满足的人。“既然你是中国人,您就要分担中国社会的责任。”60多年来,吴老不愿意浪费国家的一分钱,又为党和国家无私奉献着。从1963年起,吴老坚持每月多交纳党费,并进行各种捐款,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直到去世,他多缴纳的党费和各种捐款共计30.4万元,是他工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他说:“白吃人民的饭,不为人民办事,心中有愧啊。”

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吴老心中始终惦念的还是航空事业:“我要去见马克思了,我是看不到我们的大飞机装着我们自己的发动机飞上祖国的蓝天了。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

上一篇:飞向太空的旅程,教案下一篇:将平凡转变为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