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12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篇1: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如今的世界越来越“微”型化。从最古老的微型计算机到时下最流行的微博,从微电影到微信微杂志等等一系列的“微”样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不再只是学生的任务,已成为每个人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了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邀请了李玉平老师为大家进行了《微课程--做有想法的人》的专题讲座。李玉平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在讲座中理论联系实际,从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的分类、微课程的制作这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让老师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同时也给如何做一个研究型老师指明了方向。为了提高大家对微课程的深入认识和积极投入研究创作,科研处高玉英主任在校本培训中又再次简要的介绍了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使各位教师受益匪浅同时也积极的投入到了微课程的研究中,相信我校将迎来一个学习的新时代!

篇2: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感觉自己真的out了,尤其是听了黎加厚教授的报告后,更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这次全区的教师会上,非常有幸能聆听到黎教授的报告,这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它能更好的让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黎教授报告中讲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进行,而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则在教室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颠倒的课堂结构、微课程的制作、美国可汗学院……黎教授将理念、技术、资料全方位的向老师们展开,几个小时的讲座不经意间在笑声、掌声中结束了。

带着这一天的收获与激动,利用晚上的时间也制作了一个微课程,并带着这个作业参加了周一的实践活动。这一天的活动更是精彩,黎教授用活动来激发了教师们的参与热情,带着全场的教师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舞蹈。欢笑声席卷了整个会场,每个教师都感觉做了一次“心灵按摩”,彼此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在交流展示微课程的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黎教授重点给老师们阐述了设计微课程的十六条建议,以及实践中老师们必须注意的事项。专业的报告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的启迪,会场上新的想法、好的点子层出不穷,思想的交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在享受着微课程带来的变化。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会将所学的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自己能够进步一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二:微课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

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三:微课学习心得体会(908字)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篇3:微课程及微课程教学

微课程及其录制

微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 (微视频) 为主要载体, 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 (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 或教学环节 (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 , 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1]。更简单易于理解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短小, 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

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且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技术门槛低、制作易上手, 传播成本低等特点。微课程制作时要突出“微”、“小”、“精”的特性。微课程只能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个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在某一个微课程中, 知识的讲解不能涉及过多内容, 面面俱到的讲解不是微课程。

有不少教师制作的微课程并不是微课程, 只是一段微视频。因此我有必要澄清对微课程的一些错误认识。微课程不是教师以前讲课用的多媒体课件, 也不是一节课的浓缩版, 更不是一节常规精品课的视频切片。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堂的局部片段, 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也不是原有课件的简单分割或重复, 而是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重新进行深加工。有些教师制作的微课程从本节课的引入到知识的讲解, 直到布置作业, 一应俱全, 把一节普通课的内容浓缩到十分到十五分钟内, 这显然不是微课程。

1.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流程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有一定的流程可以遵循,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选题、设计与制作。

(1) 选题。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 整理一个清单, 将一节课的内容分成三到五个知识点, 并列出这些知识点的清单。

(2) 设计。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的特点, 创新地设计出不同的信息化教案, 包括PowerPoint课件中图形、动画的设计, 其他视频的引用, 图片、Flash动画的插入等。

(3) 制作。课程的信息化教案设计好以后, 主要以PowerPoint为载体, 然后利用录屏软件或用摄像的方式录制微课程 (一般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 。录制好以后, 对所录制的内容进行后期加工处理, 如去除噪音、添加字幕、在视频前面添加片头等。

微课程的制作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要根据课程的要求, 选用不同的制作形式。以下是一些微课程制作的常用形式。

(1) PowerPoint动画的视频。根据知识点, 特别是一些知识的疑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概念, 要通过PowerPoint动画来展示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对教师的PowerPoint应用技术要求较高, 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程, 教师一定要掌握PowerPoint的应用技能。

(2) 公式讲解的视频。对于理科的教学常常涉及很多公式, 可以利用PowerPoint先制作出这些公式出现的动画形式, 在讲解的过程中, 根据讲授的内容, 让公式慢慢随着讲解的进度逐渐出现。再配以书写笔的标注进行讲解, 如果全部用笔书写, 会出现由于书写不规范占用过多版面的情况。

(3) 插入Flash的视频。一些质量很高的Flash动画, 也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 可以直接插入到PowerPoint文档中, 然后对插入Flash动画的PowerPoint屏幕进行录制。当然也可以对Flash动画文件进行个别内容的修改, 使其更加符合自己的教学需要。

(4) 插入视频的视频。很多微课程在制作时, 需要配合一些视频进行讲解, 需要的视频不一定都要自己录制, 可以把网上下载的视频进行剪辑后插入到PowerPoint文档中, 再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讲解。或通过录屏软件在后期制作时把视频插入到已经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中。

(5) 利用Word文档进行试题讲解的视频。对于Word文档中的试题, 可以利用书写笔进行书写讲解, 然后直接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

(6) 画图板 (绘图软件) 制作视频。电脑中自带的画图板或绘图软件, 由于可以方便地调出各种不同色彩的笔, 也能够方便地绘制出一些简单的图形, 因此很适合小学教师制作微课程时使用。

2.微课程的录制形式

(1) 微课程的录制软件

制作微课程可以有多种形式, 最常用的是用录屏软件进行屏幕录像,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 不仅可以将录制的内容保存成多种格式的视频文件, 还可以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和编辑, 对声音进行降噪或重新配音。Camtasia Studio功能比较强大, 可以满足微课程录制的基本需求。另一个录屏软件是国内的“屏幕录像专家”, 它也可以录制多种格式的视频文件, 并且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也可以对声音进行降噪处理, 或重新导入声音, 但是对视频的再编辑功能有点欠佳。如果不需要对录制的视频重新编辑, 添加艺术效果, 后者也是不错的选择。两款软件都能录制出高清晰的微课程。当然你也可以采用其他录屏软件。目前, 在PowerPoint2013版本中, 利用微软最新的Office Max插件, 可以轻松地录制出微课程视频。

(2) 微课程录制过程

实际的录制过程是:在电脑屏幕上进行书写, 然后用录屏软件进行屏幕录制。电脑屏幕上可以是各种形式的界面。常用的有:1PowerPoint放映时的界面;2绘图软件显示的界面, 如Windows自带的画图板、绘图软件 (如绘图软件SmoothDraw) ;3Word界面等。总之, 只要是电脑屏幕呈现出来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屏幕录像软件将其录制为视频文件。目前, 录制界面通常是PowerPoint界面, 它可以呈现各种图形和动画, 对一些抽象概念的讲解很有帮助。对于小学低年级, 可以用绘图软件SmoothDraw, 它更多侧重于书写功能, 可以方便调整出各种颜色, 也可以插入简单图形。

微课程的制作,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角度而言, 要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经验。要努力使微课程视频在内容上具有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知识性。同时还要求教师有常用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能力, 熟练掌握PowerPoint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置技术, 还要注意PowerPoint课件的设计艺术, 如字体颜色和背景颜色的搭配, 选用的字体字号及其设置;还要掌握视频的裁剪编辑技能, 屏幕录课软件的应用技能。另外从视频制作的角度, 要努力提高微课程视频的视觉效果, 使微课程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

微课程的教学

录制微课程不是目的, 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程的录制要呈系列化, 即按照课程的章节顺序录制微课程, 让学生有选择地自主学习, 通过使用微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每个微课程时间较短, 同时可以在任意移动终端呈现, 这改变了原来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学生个性化地选择, 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即根据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自主学习。

1.翻转课堂教学

如何把微课程应用于课堂教学, 是目前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话题。目前谈论的比较多的是翻转课堂教学,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创建微课程;学生在课下观看微课程, 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做作业。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 从新课的引入, 到知识的讲解, 直到最后布置作业, 全在课堂中完成。由于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是针对班级中等学生而进行的。这样, 课堂教学模式, 成绩好的优秀学生实际上一半知识不需要教师讲解即可理解明白,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一半知识在课堂上听一遍是听不懂的, 因此课堂上常会出现玩手机、睡觉的现象, 而作业的完成、巩固复习以及知识的内化是在课下进行的, 而课下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常常又没有办法解决, 久而久之, 学生厌学, 成绩分化。翻转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在课下, 即普通浅层知识的学习在课下完成, 学生利用微视频自主学习, 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梳理, 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而在课堂上, 通过学习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 进行讨论, 小组内解决学生提出的大部分问题, 然后再讨论提出本组的问题, 全班内进行交流讨论,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将知识的内化 (即深层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中进行,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讲解和辅导。这样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数字化微资源整合的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源于美国, 而国外的学生自己可支配的学习时间较多, 中国的国情是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 平时书面家庭作业较多。如果多学科的平常课堂教学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实际上很难实施。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适合于学习较自觉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 同时要实现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 一定要有网络平台做技术支持, 即通过网络平台对微课程视频进行管理,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和检测, 以及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和交流等功能进行辅助教学。

在目前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功能不太完善的情况下, 同时受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 社会、家长和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又鉴于我国目前学生学习的现状, 即白天上课时间较多, 课下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 不少学生在课下没有时间 (或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不愿意) 观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用数字化微资源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上仍然可以观看微视频。在学生课前进行浅层知识预习的情况下 (可以布置适量预习的微课程) , 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接受能力, 把各种微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组合成一节好课。这些微课程资源可以是自己录制的微课程, 也可以是网上下载的经过加工了的微视频, 把这些微课程、课件、微视频等微资源经过加工组合, 呈现在学生面前。我认为这是目前符合现代中国学生现状的做法。

微课程的使用范围很广, 不仅可以在课前预习中使用, 也可以在课中讲解时使用, 更可以在课后复习时使用。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利用微课程进行自主的学习。但是, 微课程仍然是教学中的辅助手段, 不可以替代教师的作用, 它只不过是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如果真正能够把微课程应用得好, 既有充足的微课程资源, 同时有完善的网络平台进行技术的支撑。微课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确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语言表达的能力、思考探究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性, 发展学生个性。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评审指标解读.ppt》, 2013年2月28日.

篇4: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文歌曲学习 做法和体会

一、背景

《高中英语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情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自信心可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基于高中英语标准的理念,以及本校目前正在进行的与“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相关的《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校本微课题实践研究》,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歌曲的学习和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巩固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笔者尝试了《运用英文歌曲提高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校本微课题实践研究》。

二、做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本校高二理科班的48位学生,研究意图就是通过学习英语歌曲来提高和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最终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该课题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推荐欣赏歌曲。(1)课外准备。教师将班级同学按每4人一小组分为12组,由教师提供英文歌曲曲目,每位学生负责下载歌曲一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对所下载歌曲进行细听、推荐、剪辑、制作PPT,为英语歌曲推荐欣赏课做好课前准备,时间为两个星期。(2)课内推荐欣赏。开设英语歌曲推荐欣赏课,课堂设计主要以推荐欣赏英语歌曲为活动中心,以调动学生主动性去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为指导来设计和开发课堂活动。基于本次英语课堂设计,活动步骤如下:

步骤一:播放教师推荐歌曲,感受英语歌曲魅力,引入活动课题。

步骤二:每组学生推荐一名同学上台展示本组推荐英语歌曲,给出推荐理由,介绍歌曲背景,并播放歌曲片段与在场师生共同欣赏。

步骤三:师生共同给推荐英语歌曲进行打分,优化英语歌曲学习曲目,为下一次的英语歌曲表演比赛做好铺垫和准备。同时,教师提供另外50首英语歌曲的欣赏推荐任务;每位同学模仿至少一首英文歌曲,为下阶段英文歌曲表演比赛——Song Show做准备。

2.演唱竞赛歌曲。(1)课外准备。由教师提名、班级同学推荐,挑选出8名英语基础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由组长决定英文歌曲表演方式:独唱、合唱、串唱等,班级全体同学自由组合,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不同的英文歌曲表演组,准备时间为一个月。(2)课内演唱竞赛。开设英语歌曲演唱竞赛课——Song Show,课堂设计主要以英语歌曲演唱为活动中心,让学生真正理解英语其实也可通过英文歌曲来学习,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基于本次英语课堂设计,活动步骤如下:

步骤一:引入活动课题。学生主持说明本次英文歌曲演唱竞赛的规则,介绍参加本次活动的评委老师。

步骤二:同学们按事先安排的顺序上台展示,评委老师在下面打分。

步骤三:教师做点评并提出希望,同时提议将同学们最喜爱的英文歌曲存放到班级电脑中,并将歌词印成小册子,形成校本教材供学生课外欣赏学习。

三、体会

1.英文歌曲可培养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是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总会感觉枯燥乏味,甚至有抵制的情绪,不利于兴趣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取。只有学生对其感兴趣,才能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习,并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而听英语歌曲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在音乐的熏陶中,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英语学习自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英文歌曲可改善发音、增强记忆,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对学生来说英语是外语而不是母语,很多学生发音不好,甚至不愿意开口说,学习英语信心不足。这时如果通过听唱、模仿英语歌曲,不仅可以纠正英语听力和发音,还能增加词汇量。英语歌曲里面优美的旋律和美好的想象力能够帮助人们记忆,有提高记忆力和记忆效果,通过欢乐愉快的歌曲记住歌曲里面的词汇,对于扩大词汇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英语歌曲,还可以增强语感,利于口语的学习,也能熟练地掌握住各种各样的英语句型,从而让学生脱离出死记硬背的窘境,能够使英语脱口而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性。

3.英文歌曲可增强文化知识、素养,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英語歌曲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它有利于知识的快速学习,有利于深入地了解异国他乡的人文和地理、思想和历史等背景知识,有助于英语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英语歌曲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美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都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部分。

篇5: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现就将微课程培训的学习心得与大家交流。

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通过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不但较好地满足了师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而且激发了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专业水平迅速提高。

中国微课创始人,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南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胡铁生就《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应用》从微课制作中常见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破解?微课制作的技术潜力在哪,如何提升制作质量?两年来各地在微课制作和教学的主要经验是什么?如何做到少走弯路?等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讲解。

现将本人的一些收获汇报如下,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谅解。

一、什么是微课

翻转课堂中,最关键的教学资源是微型教学视频。

由于翻转课堂在我们国家刚刚起步,对于微型视频的说法和定义也众说纷纭,有的把它叫做微课,有的把它叫做微课程,有的把它叫做短视频或微视频,它们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用于教育教学的视频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

可汗学院的微课程:面向学生,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解决一个教学问题,以讲授为主。

李玉平的微课程:面向老师或学生,叙述一个教育故事。

佛山微课程:以教学研究为目的,主要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断。

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与教育有关,并且内容短小。

微课是由教师设计制作的,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不超过10分钟,用于向学生集中讲授或解决一个问题的微型视频。

在这里,把微课的长短定义为不超过10分钟,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人的主意力尤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最长10分钟。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感到疲劳。

二、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应该是为了满足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的需要,由学校统或学科组统一规划,由老师设计和实施并由老师和学校共同参与平价的课程系统。

而微课是这个课程系统中的一种教学资源。

三、微课程教学程序

微课程教学法包括三个模块:学生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课堂教学方式。

(一)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的作用有两个:引导学生一步步达成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性趣。

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学生的学习任务目的就是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获取知识,达成学习目标,所以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求要明确,任务要具体。

每个学生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可能不同,但它们只要能够按照要求去做,那么他们都会到达规定的学习目标。

所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学生能否主动的看微课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

这就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激趣”。

根据任务驱动原理,学生在没有目标任务的情况下,有可能不去学习教学资源,而当我们给了他们明确的学习任务,并让他们明白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讲授,还要进行展示、检测、作业等,那么他们就会因为任务的驱动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对教学资源产生兴趣。

(二) 配套学习资源

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与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的且足够的学习资源是很重要的。

这些资源,可能是一个网址,也可能是一些文本、声音或视频。

作为微课程教学法的的教学资源,未必全部是微课,一定包含微课。

配套学习资源通过学习终端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终端自主进行学习。

学习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或是网络终端,这离不开移动网络或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 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包括检测、展示、作业、交流、创新。

通过检测、展示、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过程中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内化。

检测的难度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要求为限,以体现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作用;展示主要用于展示学习任务单中要求的、学生完成的学习结果。

通过检测、展示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所有学生,无论是学习快的还是慢的,自主学习阶段,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所以这些活动应当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不是传统课堂所能实现的。

通过作业、交流实现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创新是让微课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的灵魂。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应当学习的相应知识,所以重复教学内容是没有意义的,学生也不会感兴趣。

创新包括来源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可贵的创新)及对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

四、培训后重在行动

几天的学习培训,让我比较全面的认识了微课程教学法。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

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要进行这样的教学实践,我们已经具备了那些有利条件,那些是我们还缺乏的?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做?应该如何操作?

现在互联网已经到了学校,我市各中小学也已经基本实现了班班通,老师办公也有了电脑,在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家庭有多数已经有了电脑,并且接入了互联网。

所以从硬件设备上看,老师自己录制微课已经有了条件,并且也有条件把老师录制的微课通过互联网推送到学生的家中。

我们缺少的只是结合我们学校实际进行改革实践经验和改革的信心、决心,不会录制微课,可以学习;缺少经验可以在实践中摸索、积累;最要命的是缺少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些地方改革的先行者们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微课程教学法在提高教学成绩,发展学生能力方面是有效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

翻转课堂在我国刚刚兴起,却形成了一股巨大浪潮,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具有生命力。

教学改革,不是跟风,也不是儿戏,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在小范围内进行教学实验,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普及推广。

1. 实验学科的选择

根据我的理解,翻转课堂在理科实施比较容易,效果也比较好,如果要在小学进行改革实验,可以先在数学学科内,进行实践实验。

2. 实验班级的选择

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的理解力和自制力比较低,而高年级学段面临毕业升学的压力,也考虑到改革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检验,建议选择小学中年级学段的班级进行改革实验。

3. 积极培训老师

我们大部分老师对翻转课堂了解很少,也不会录制微课。

所以要对老师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以满足老师的需要。

4. 自主学习的形式

考虑到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并且课堂翻转后,学生的作业一般在学校完成,并且硬件方面学校没有条件组织在校自主学习的条件,所以,可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到家庭进行。

5. 争取家长配合

现在许多家长,有为学生请家庭老师的愿望,因此有条件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自己的孩子进行学习。

篇6:学习微课程心得体会

专家在《运用微视频,微课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讲座中首先讲以往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和对问题的分析讲解:

(一)、教学资源以书本为主,缺少多样化生活资源。学生接触到的是手中的课本,我们的课程是开放的,我们是传递正能量的,学生应该接触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他们应该了解到社会各层次的相关问题,更要关注多样化的生活资源,因为多样化的生活资源可给学生多样化的生活体验。有利于今后踏上社会,来适应变化的社会。

(二)、教学目标以知识为主,缺少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更多的落实在教师的日常教学的行为当中,我们既然要关注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就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如果不给学生相应的资源,那怎么能培养他们的能力。比方说要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就得给学生提供社会上一些典型的案例,有些案例是鲜活的,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深层次。

(三)、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缺少情景体验与探究。很多教师平时讲课大多都以完成任务,讲授为主。讲授的内容学生听过了,可是学生又能记住多少呢?可是如果学生伴随着情景的体验,加上社会实践,以及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参与活动当中,他们获得的认知与我们讲过的是完全不同的层次。

(四)、教学过程空洞说理多,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以讲授为主,只能让学生口头会说,不能落实行动。

(五)、教学关注点以教为主,缺少对学生方式的指导。教师以教为主,教师关注如何去讲,如何去说道理,忽视学生不是容器。灌输式的教学,对教师来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对学生来讲没有落实品社课教人做人的目标。其次,专家又详细讲怎样运用微视频,微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篇7:微课程学习心得

第一时段交给李老师。

首先李老师以给外孙拍照为例,给我们讲解拍照的秘密,看着李老师为小外孙拍的那些照片,并制作的简短视频。让我们感觉特别温暖,那么多有爱的镜头,真是一门艺术!李老师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让大家在以后也能拍出这样有故事的照片。

接着李老师介绍了自己个人从事研究的整个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研究的那份挚爱、执着。一个人能够如此坚持地做一件事,一走就是这么多年,这种精神太让人感动,特别是在行走的过程中,又与这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了“三小”研究、高质量学习、微课程等,现在已经走向全国,轰轰烈烈,让人不由得就心生敬畏。李老师对微课程的梳理和开发又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其中结合泰迪的故事开发的7个微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解读,以此来告诫我们要研究一件事,就要把它研究透。让我们明确接下来的个人成果开发就要这样,真正把自己的经验进行梳理建构,直至开发成为成果、策略。

最后李老师对没有来得及点评规划图的老师提出要求,回去用录屏技术讲解自己的系统图,然后发给李老师,他再来进行点评,我们的学习也将转为网络。对这次参加培训的39位老师,计划跟踪三年,约定三年后再看成果和变化。听着这些,心里对明天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坚持,跟随李老师,把研究做到深入。我的计划就是从自己开始,先研究自己,然后再影响别人。

第二时段z老师主持,进行了一个简短的结业典礼。

39位老师在雷老师的主持下,一个个走向雷老师和李老师,结果他们亲手递过来的结业证书,开心地合影,因为接下来研究的路还很长,所以为我们的学习画上了完美的省略号……

第三个时段雷斌老师送上的最后精彩。

结业典礼后,李老师去向另一个培训地点,我们以为没有多少内容了吧。没想到慢条斯理的雷老师又开始了精彩讲解。

在录像微课程制作时,雷老师已经进行了最佳实践萃取技术,今天他又讲解了两个工具。一个是碎片化技术,一个是引导追问技术。雷老师的讲解风格是娓娓道来,我们听得真是津津有味。他举的例子那么形象,比如在教师进教室前发现纪律不好现象描述中,提取可操作性的策略:站门口――眼睛环视全场――凝视――走过去――拍拍肩(敲敲桌)。这是雷老师一直强调的表征要有画面感,让人看完就知道如何操作。接着再听评课例子中,采用碎片化方式萃取教学技术的过程,雷老师提供了几个关键词:抓关键、能操作、有画面感。在这个例子中,雷老师让我们明确了教学过程中什么样的是方法、什么样的是流程、什么样的是工具。同时雷老师布置了一篇作业,从一篇案例中,萃取出教学方法、流程和工具。好好找一篇案例研究研究,掌握这种萃取的技术,为接下来的研究积累经验。

雷老师介绍的第二个技术就是引导追问技术。雷老师通过与张清义同学的对话,引出了引导追问的几个步骤:第一提出问题。在情境描述中提出问题,在这个描述过程中要注意有画面感。第二是分析原因。这个过程中要至少问三个“是这样吗?”第三是已采取的措施。这个过程至少要有三个追问:可以吗?复杂吗?能推广吗?第四是效果。第五是风险和预防。一般情况下在开发微课程时,只做前四项就可以了。

在这四个步骤中,我最明显的问题是描述情境不简练,不生动,画面感不强。这可能跟概括有关系,总是平淡地描述,没有关注过画面感。另外对于这追问的技术以前也不知道应用,总感觉直接分析一个原因就够了,看来这还是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当雷老师要结束讲座的时候,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要求他再讲一个。于是雷老师在很短的几分钟内介绍了十字因果图,从不同维度来分析同一个问题的案例。最后在我们还没来及回味中结束了讲解。雷老师的这两个技术对于我们接下来要开发的录像微课程,将会有很大的作用,让我们彻底明白了面对一个问题时该如何分析、如何描述。

篇8:从微课程的属性入手认识微课程

微课程首先表现为课程。从课程论视域看, 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大范畴, 微课程作为课程也不例外, 因此, 课程属性是微课程之首要的和基本的属性。

其次, 微课程具有技术属性。微课程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 其课程内容依靠信息科技存在, 其实施活动离不开信息科技创造的条件。微课程主要采用微型教学视频 (俗称“微课”) 支持自主学习。

采用“微课”支持微课程实施, 其灵感来源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倡导的“用视频再造教育”。萨尔曼·汗的这一创意随着“翻转课堂”在全世界迅速传播, 并导致2012年全球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 爆发的壮景。

采用“微课”是因为视频最便于人性化学习。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 陷于思考, 也可以在不甚理解的时候倒回去重播, 一遍乃至数遍, 直到达成学习目标为止。

最早产生的微课程, 其支持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都采用视频格式。不过, 随着实践深入开展, 人们发现“微课”并不能支持所有课程的自主学习。于是采用以“微课”为主要形式、以其他资源为后援的混合式技术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因此, 为了突出变革, 我们可以把“微课”作为微课程的主要技术属性, 但不应该把它绝对化, 而应遵循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原则与方法,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采用最适当的技术形式。

再者, 微课程具有时代特征。所谓时代特征, 指的是当代IT科技表现出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三大显著特征。萨尔曼·汗依托云计算、大数据, 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外, 把内化知识挪后到课堂, 开创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实验, 被比尔·盖茨称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假如不把微课程纳入“云教育”范畴, 那么, 作为其技术属性的“微课”充其量只能扮演“课件”的角色。而十三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恰恰证明:单纯的“课件”无论有多精美, 都不可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也正是由于“云时代”的支持, 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外, 才使教师得以在课堂上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以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

基于微课程属性, 江苏省昆山市朝阳小学、培本实验小学的教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学习, 制作“微课”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 使自主学习成为高效学习策略, 不仅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知识, 而且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笔者在与参与“翻转课堂”实验的学生座谈时, 有意问他们愿意用现在的学习方式 (用“任务单”、“微课”翻转课堂) 还是原来的学习方式, 学生普遍表示不愿回到过去。问其原因, 答曰:“运用任务单学习, 碰到问题可以思考, 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发现, 这就是学生通过翻转课堂, 油然而生学习成就感使然!这就是绝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收获!

实践、研究到这个地步, 完全可以这样定义微课程:

篇9:微课程微亦不微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自带设备(BYOD,BringYourOwnDevice)不断升级换代,云教育时代已经悄然而至,“翻转课堂”、“可汗学院”使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翻转课堂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到由技术支持的“先学后教”,并且是依托微视频的自主学习,使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成为可能。这种方式,使知识内化和知识传授的认知环节得以优化。网络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介入手段,突破了传统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对课程教学的内容结构、教学流程结构、师生互动结构进行了优化与重构,从而带来了新的教与学方式。

但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课下作业负担过重,把微课程的学习放在课下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因地制宜,我们的微课程在本土应用时,有三种方式:即教师将微课程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元素灵活安排,将其适时嵌入课堂中;将微课程视频作为课前预习,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解决疑难;学校安排AB型课时,整体变革教学流程和组织方式。

二、微课程“微”而“足道”

黎加厚先生解释说:“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1]。据此定义可知,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以50分钟~1小时为单位的传统国家网络精品课程等,课堂实况录像的一小段切片,这些都不属于微课程,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堂的局部片断,微课程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时间“短”而“高效”。从时间长度上看,微课程要求在10分钟内,时间短,体现其“微”,但微而有据,根据十分钟注意力法则,即一位中学生的有意注意、高效投入的最佳时间为10钟以内。

内容“少”而“精炼”。微课程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但是这个点的诠释凝结着教师独特的理解,这个点的选择必须是经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这个知识点的选择排除学生已经会的、学生自己通过读教材就能领悟的,要选择的知识点应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教师将其制作成微课程,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展示“巧”且“深邃”。课堂展示的四个层次分别为思维的可视化过程、思维的可听化过程、思维的交织过程、思维的提升过程[2]。微课程面向学生,聚焦学习,运用技术及合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可视化思维及动态展示,以及恰切的互动,支持学生的个性学习、在线学习、碎片化学习,让学习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三、微课程“微”而“大义”

微课程短小精悍,选材精当,融入教师的智慧,因其数据量小,易于网络传输分享;微课程能够使学生很好地实现自主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学习节奏、学习进程,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微课程资源为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基础,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微课程依托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教与学的“双重革命”,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更好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教育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 王占伟,等.怎样做好课堂展示.中国教师报,2014-07-09-11.

篇10:微课程学习心得

听刘静波校长讲高质量学习工具,更是给了我不同的感受。刘校长讲了不到两个小时的课,是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我们面对的经验和故事,形象的讲解、典型的事例,让我们这些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研伴听了都感觉很受益,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认真的学习、努力研究自己教学经验,争取能够从最深处来审视我们的研究。

刘校长讲的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问题,让我一惊。在我的教学中,我也会用小红花、小标志或者记录等内容,来激励学生,我总希望用这些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但从来没想过,当我们的评价这么注重外在形式时,已经远远离开了问题的本质。

当前概念、转错这样的措词进入到课堂中,刘校长的介绍给了我们非同一般的认识。刘校长认为:“课堂落脚点是学习,应该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当我们一次次听经验报告时,听完了,热血沸腾,可是回去以后怎么做呢?做法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所面对的情况不会完全一样。从理论过渡到实践,中间需要有一个环节就叫技术。报告中讲的知识经验,经验背后有理论,但是需要变成技术,才能被听者所吸纳。所以高质量学习就是要研究:如何把理论变成技术;如何把实践经验变成技术。从微课程里面就可以看到你的技术,不能举一反三就是因为缺少技术。”开场白这段话,让我们知道了,经验、理论背后竟然还有技术,第一次听说,所以触动很大。

刘校长接着讲了两个原则,一个是转错原则,一个是转化原则。关于学生的错误原因分析中,介绍了前概念和举例;转化原则中,一个KISS原则解读深刻:保持让简单到愚蠢的人都能够理解——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更需要教学技术的支持。

其中前概念从字面上看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已有经验,转化原则也并不陌生,但对于刘校长这样的解读我第一次听到,非常形象、具体、深刻,让我们真正弄明白了这两个概念的意义——这两个问题对于数学课的设计与教学来说太重要,所以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线数学老师来说,更是感受颇深。在以后设计课的过程中,在这两个问题上可以有更深度的思考,从而形成更科学的设计思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微课程与学科教学融合学习体会06-01

感受微课程04-11

微课程计划04-30

微课程开发05-20

微课程案例06-01

怎么制作微课程05-25

微课程培训笔记07-18

微课程制作建议04-19

微课程历史教学05-17

微课程本科教学05-01

上一篇:绘本猫和鱼读后感下一篇:《心声》教案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