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看守所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制度

2024-05-04

内乡县看守所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制度(精选6篇)

篇1:内乡县看守所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制度

内乡县看守所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制度

一、收管在押人员财物时,工作人员应对财物的名称、数量、新旧程度等逐一详细登记,填写《在押人员财物登记表》一式三份,一份存根,一份交由在押人员核对并收执,一份随物移交保管员。

二、对贵重物品及现金应封存或入账,做到不丢失,不损伤。

三、对不易存放的物品,应征得在押人员同意,报请领导批准后酌情处理。处理时,在押人员应在场。

四、财物一经保管,在押人员在羁押期间一般不得使用,如确需使用者,须经所长批准。

五、在押人员出所时,要将代为保管的财物发还本人,并当面逐一核对点清,在确认无误后,要其在《在押人员财物登记表》上签名捺印和注明日期,收回收据。

六、对羁押期间脱逃人员的财物,可暂时代为保管,一年后脱逃人员尚未捕获归案的,上缴财政部门处理。

七、对羁押期间死亡人员及已执行死刑罪犯的财物,应当填写《领取遗物通知书》通知其家属领取,没有家属或者通知逾期一年不来领取的,上缴财政部门处理。

八、对在押人员被代管财物,保管人员要经常检查,做到无差错、不丢失、不损坏、不霉变,并做好防火措施。

篇2:内乡县看守所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制度

1、为了维护看守所的监管秩序,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是在押人员的言行准则,必须严格遵守。

3、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树立弃恶向善,改邪归正的正确态度。

4、必须遵守监规和看守所的有关规定,服从看守所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值勤武警的看管。

5、主动汇报思想,如实讲清自己的问题,积极检举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发现其他在押人员的违反监规和预谋、实施脱逃、行凶、自杀等犯罪行为的,要立即报告和制止,不得隐瞒包庇。

6、搞好个人和监室卫生,爱护公共财物,讲文明、懂礼貌。

7、遵守一日生活制度,严格按规定的作息时间活动。

8、听到起床信号后,必须立即起床,未经批准不得卧床不起。

9、起床后,必须整理好内务卫生,按顺序洗漱,不得拥护抢位。

10、鞋子、被褥、洗漱用品、饭盆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必须按规定位置摆好,做到整齐划一。

11、就餐时,必须顺序排队领餐,不准敲击餐具,不准抢吃多占,不准伙吃伙喝,不准互相串换食物,不准乱倒剩饭,不准浪费粮食。

12、男性在押人员不得赤身,妇性在押人员不得只穿背心和三角裤。

13、白天除午睡时间外,不得斜靠或躺卧在铺板上,不准随意走动。

14、听到就寝信号后,必须立即按指定位置睡觉,不准擅自调换铺位,不准喧哗、耳语,不准两人合盖被子,不准蒙头睡觉。

15、必须保持监室地面、墙壁、铺板和放风场所的清洁,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地便溺,不准乱扔脏物、废物,不准随意刻划,严禁吸烟。

16、注意个人卫生,衣服、被褥要勤洗勤晒,不留长发怪发和长指甲。

17、保持餐具清洁,注意饮食卫生。

18、放风时,必须在放风场所内活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滞留在监室。

19、有病要及时报告管教和医生,就诊时要如实陈述病情,不准无理取闹,不准指名要药,要遵从医嘱,配合治疗。

20、不准在监室门观察孔张望或堵住观察孔,不准向其他监室喊话、扔纸条或其他物品,不准托人或为他人带口信、书信和其他物品。

21、在押人员之间不准私自借用和馈赠财物和钱物,如自愿资助他人,必须书面报告管教,经批准后方可馈赠或借用。

22、遇有提讯、会见和劳动需要出入监区时,必须在黄色警戒线内立正向管教和值勤武警报告,经同意后方可越过警戒线行走出入。

23、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4、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深刻反思。

25、严格遵守学习纪律,按规定位置坐好,姿势端正,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

26、必须熟背监规,熟记行为规范,并认真遵照执行。

27、必须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和反省时间内不得从事其他活动,讨论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积极发言,但不得打断他人发言,学习要做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

28、必须爱护书籍、报刊等学习资料,不准损坏和占为已有。

29、举止文明,说话和气,说真话、实话,不说谎话、假话,不做低级下流动作。

30、在押人员之间只准称呼姓名,不准叫绰号、外号,不准称兄道弟。

31、对看守所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姓氏加职务的称谓,当职务不明时,可称警官、检察官、法官、干部等,对武警战士可统称班长,对职工统称师傅。

32、礼貌用语。当有求于人时,用“请你”等敬词,有愧于人时用“对不起”“请原谅”等歉词,有助于人时用“别客气”“没关系”等谦词,得到别人帮助时,用“谢谢”“麻烦了”等谢词。

33、当有来宾和领导视察时,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对领导的问话要如实回答,在视察过程中,不准围观、品头论足,不得擅自接近攀谈。

34、当管教民警开门进入监室时必须按指定位置坐好,点到姓名时要起立答“到”,接受指令、听候命令要回答“是”,接受问话时要立正回答,(除特殊情况外),不得指手划脚,不准抢嘴抢话,保持一定距离,未经批准不得接近。

35、在押人员参加劳动,必须态度端正,服从看守所的安排,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保质保量完成劳动生产任务,不得消极怠工。

36、劳动时,必须注意安全,遵守劳动纪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7、必须爱护劳动工具、原材料、产品,不准用原材料制作其他物品。

38、劳动中,不准喧哗、嘻笑、打闹,不准将自己应该完成的劳动生产任务强加给他人完成,不准随意出入劳动场所,不准将违禁品和与劳动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劳动场所。

39、因劳动需要出入监区时,不准与其他在押人员攀谈,不准为其他在押人员带口信、书信和其他物品中。

40、劳动结束时,要清点劳动工具,并按规定摆好,不准将劳动工具、原材料、产品等带入监室或隐藏,劳动工具丢失要立即报告并查找。

41、本规范所称在押人员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和罪犯。

篇3:内乡县看守所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制度

近年来, 看守所内“老弱病残”在押人数逐年上升, 而“老弱病残”在押人的自立能力、自理能力都弱于正常人, 由此带来的安全事故隐患也令看守所措手不及。当前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写入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在押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更是新时期下政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如何保障在押人员的生命安全, 杜绝在押人非正常死亡, 减少被监管人死亡事件的发生应是当前看守所工作的重点, 而如何保障“老弱病残”在押人的人身安全则是看守所安全防范工作面对的新课题。

一、“老弱病残”在押人的概念、形成分类及现状

(一) 老弱病残在押人的概念

“老弱病残”在押人是指:在押人年龄在60岁以上或患有各种严重的内外科疾病、传染病 (包括性病) 、肿瘤、精神病、女在押人妇科病等疾病以及肢体、器官残缺、功能不全或丧失功能、体质弱或智力低下的在押人总称。

(二) 形成分类

入所关押的“老弱病残”人员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入所前即为“老弱病残”人员;二是入所后的转型。一般情况下, “带病”入所的情况鲜有发生, 大多数的“老弱病残”在押人多为入所后的转型, 即入所后由于年龄偏大、先天体质、后天环境以及思想压力的变化等多种原因而转成“老弱病残”人员。

(三) 老弱病残在押人所内现状

以天津市w区看守所为例, 截止2012年7月31日, 所内实有在押人397人, 留所服刑64人。W区看守所为保证犯罪嫌疑人的到案率, 一直以来严格控制在押人暂予监外执行的比率及人数, 但即便如此, 自2010年开始, 留所服刑人员中因病保外就医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2010年1人, 2011年1人, 而到了2012年, 截止7月份已决在押人因病保外就医人数已上升到3人。2012年1至7月份看守所驻所检察室有记载的侦查阶段“老弱病残”在押人已达到15人次, 其中出所看病的4人次, 精神病鉴定的5人次, 老弱残者3人次, 送监执行因病拒收治疗后接收的2人次, 因老弱病残体质较弱而变更强制措施的更有几十人次。

二、“老弱病残”在押人关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混押混管问题严重, 监管设施有待改善

许多看守所对老弱病残在押人并未实施分押分管, 这就给看守所在老弱病残在押人的管理上带来了诸多不便, 同时也给同监室的其他正常在押人带来了安全隐患, 加大了该监室管教民警的工作压力。当然, 很多看守所未能实施分押分管也有着自己的难处, 如监室不足, 不能对满足单独设立老弱病残室的需要;监管环境较差, 没有单独床位、没有空调设备等诸多客观方面的原因, 这也是许多基层看守所面临的现实困难, 同时也实际影响着看守所的安全防范工作。

(二) 医疗设施落后、警力不足

当前, 许多看守所医疗卫生状况较差, 医疗设施医疗水平的落后与日趋增长的老弱病残在押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和护理形成极大反差。2012年, 天津市w区看守所在押人高某某, 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刑事拘留, 入所体检各项指标均符合收押条件, 但入所后随着环境和精神的变化, 患上脑血栓、冠心病, 后严重到不能自理。看守所组织10多名干警轮流值班, 在医院对其进行24小时护理。多名干警被抽调医院, 也导致所内干警警力严重不足, 所内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剧增。

三、老弱病残在押人员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 施行分押分管势在必行

随着“老弱病残”在押人员的增多, 建立老弱病残室, 对老弱病残人员进行分押分管已是大势所趋。把“老弱病残”在押人员划分不同的“危险”等级, 适当加大警力, 实行不同“危险”等级专人专管, 加强对“老弱病残”室的信息化建设, 增设监控摄像头, 由固定人员监控。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在押人员, 要及时地进行隔离治疗, 防止病情内部交叉感染。

(二) 成立“老弱病残”在押人鉴定小组

看守所方面应成立“老弱病残”在押人员鉴定小组, 小组成员由看守所聘请具有鉴定资质的医疗机构定期派员到所进行老弱病残鉴定, 对符合鉴定条件的老弱病残在押人员进行分押分管, 并由这些小组鉴定成员对“老弱病残”在押人员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 划入不同管理组, 实行专人专管。

(三) 完善看守所医疗机构设置, 满足在押人员治疗需求

医疗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防范普通在押人向老弱病残在押人转化, 也可以大大降低老弱病残在押人的数量。要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弱病残在押人的关注度, 对医治后的老弱病残在押人进行及时的查号查房, 对于恢复较好的在押人要及时申请鉴定小组重新对其进行老弱病残的鉴定, 做到医疗及时、分押分管及时。

(四) 改善关押环境, 保障老弱病残在押人权益

一般看守所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 四周高强电网, 房屋结构多为低层, 房屋面积不大, 绿化环境较差。没有充足条件下, 应优先改善老弱病残监室的关押环境, 监室内要设置室内卫生间, 加装空调设备, 增加监室的通风和采光等条件, 对监舍外环境也应进一步美化, 栽种绿色植物植被等, 以改善整个监区绿化环境, 对老弱病残在押人的心理、精神状态的恢复都起到了积极良好作用。

(五) 配足看守所警力, 加强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

在实行分押分管的前提下, 要加大警力投入, 各级公安机关在看守所警力分配上要有所倾斜, 实行对老弱病残室专人专管, 每个老弱病残室最低不能少于3名看守所干警, 负责专管, 保证24小时都有值班干警在岗, 确保老弱病残室零安全事故。在加大警力的同时, 也要加强看守所干警的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人权保障观念, 不断提升监管民警法制观念、人权保障意识、敬业精神, 切实提高忧患意识、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六) 驻所检察室应加强监督, 建立与看守所联动机制

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应秉承自己的监督职责, 严格把握看守所对老弱病残在押人的收押、监管、治疗、出所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同时, 应与看守所建立联动机制, 在平时巡视、谈话、受理控告申述等工作的过程中, 详细了解老弱病残在押人在所内的身体、精神以及生活状况, 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篇4:看守所在押人员“越狱”引深思

通常来讲,县级看守所关押量在100-200人之间,警力配备至少是12个人,而从这次越狱事件,只看到了一个民警。这件事的争议之处在于,看守所应该戒备森严、关卡重重,为何嫌犯却轻而易举地逃跑了?他们是如何打開监舍和手铐、脚镣的?网民普遍认为,黑龙江延寿县看守所存在失职行为。

面对外界的质疑,黑龙江针对“9.2”逃脱案件展开调查,并于9月5日宣布对相关人员作出处分。延寿县看守所所长张阁群、副所长范德延(当日带班所长)严重失职失责,2人已被立案侦查。目前,延寿县已重新调整了延寿县公安局分管监所工作的副局长、看守所领导班子,并增配了警力,对看守所进行全面整顿。

在对延寿县看守所相关人员的失职行为展开调查的同时,哈尔滨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已对全市看守所和市属监狱、戒毒所开展安全检查,查找隐患和薄弱环节。不过,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黑龙江并未予以及时公布。这件事的教训是惨痛的,暴露了我国监狱管理的缺失。

@克里斯托夫-金(独立经济学家):黑龙江延寿县看守所监管人员从上到下违法乱纪,说腐败也不过分,直接导致三名重刑犯杀死民警后成功越狱,9月3日至今,成千上万军警搜捕,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名罪犯仍在逃,国家损失还不大、教训还不深刻吗?当年围捕悍匪周克华不力还可理解,这次因腐败造成严重后果,必须彻查。

有媒体报道称:在押人员从看守所出去,一般需要经过几道关卡。通常,一个监区分为若干个监舍。监舍门需要民警打开,出了监舍门,还有一道门,有民警值守(一般为两人)。再往外走是监区大门。出了监区大门,就进入工作区,这里有武警值守。《看守所执法细则》规定,夜间无特殊情况,不得打开监舍,一般也不会提讯嫌疑人。

@合肥陈律师:黑龙江三逃犯杀警越狱迷雾重重。圈内人都知道,看守所关卡重重。离开监舍、监区一般要经过4道门,每道门2人把守,失职人员将被追责。最后关卡是武警负责的警戒区,经过该警戒区,武警一般都对着照片“验明正身”。

人民网网友“柯基Y妹儿”说:曾经在看守所工作过的人说,看守所水深,犯人给狱警钱就能买香烟、酒等,还要经常给狱警钱,在里面日子才好过!遇害狱警应该和他们关系可以,半夜让他们出来透气,只是没有料到犯人会下毒手。

《看守所执法细则》规定,“如遇紧急情况必须打开监室门或者进入监室的,必须有两名以上民警进入,并经带班所领导批准,通知驻所武警中队”。网友“新田新兵”认为:从不敢相信美剧《越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剧情能在中国出现,看守所上演的“空城计”,为这些越狱犯提供了便利。

篇5:内乡县看守所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制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度新入苍南县看守所的所有在押人员。

1.2 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

对2014年度新入所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艾滋病和梅毒相关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调查对象发放无记名填写,独立完成后当场收回。同时设调查督导员,在调查现场核对问卷表,对缺项、漏项及时进行补充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行为状况和HIV和梅毒感染传播有关的知识。对被调查对象逐一采集静脉血4~5mL,进行HIV和梅毒感染指标的检测。

1.3 检验方法

1.3.1 HIV抗体初筛和复检:

采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国伯乐生物公司生产的HIV(1+2型)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HIV抗体筛查阳性者送市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证。检测程序和结果判定根据《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2 梅毒抗体检测:

采用上海荣盛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梅毒甲苯胺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检测程序和结果判定根据依《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1 120名在押人员,其中男性1 033人(92.2%),女87人(7.8%);年龄最小15岁,最大7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19人(46.34%)初中学历415人(37.05%);未婚者368人(32.86%),已婚者687人(61.33%),离异、丧偶者65人(5.80%);户籍主要以本省为主,计704人,占62.8%,涉财类案件(包括贩卖毒品、盗窃、抢劫、诈骗、赌博等)的在押人员共814人,非涉财类案件包括:危险驾驶、寻衅滋事等的在押人员306人。见表1。

2.2 HIV和梅毒感染情况

采集的1 120份血液标本中检出HIV抗体阳性4人(经确认实验室确认,其中2例为新入所犯人自己承认有艾滋病史经实验室确认、2例为本次监测检出),4例HIV抗体阳性者均为涉财类在押人员,表示该类人群存在较大的艾滋病感染风险;涉财类在押人员的梅毒阳性52例,非涉财类10例。涉财类在押人员梅毒感染率高于非涉财类在押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P<0.05),见表2。

2.3 行为状况调查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1 120张,回收1 120张,有效问卷1 118张。有效问卷率达99.8%。对在押人员进行行为状况调查,其中涉财类在押人员承认有吸毒为82人,非涉财在押人员8人,涉财类在押人员吸毒中史(82/814)的明显高于非涉财类(8/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4,P<0.01),涉财类在押人员承认有性乱史为50/814(6.14%)人,非涉财在押人员17/306(5.56%)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05);有偿供血,涉财类在押人员共2例,非涉财类在押人员为0。

2.4 相关知识调查结果

对1 118张有效问卷进行了艾滋病、梅毒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统计,76.9%的人认为艾滋病、梅毒是可以预防的,对艾滋病、梅毒的三种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知晓率分别84.8%、84.0%、84.2%。对非传播途径的如与艾滋病、梅毒或本系病人共用碗筷、握手等知晓率为85.9%,蚊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为31.0%。见表3。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HIV阳性4例,均分布于涉财类在押人员中,而且涉财类在押人员梅毒的检出率也高于非涉财类在押人员,这可能是与涉财类的犯罪性质有关,因为涉财类的犯罪过程如:吸毒、卖淫、嫖娼等是HIV、梅毒等疾病的传播途径,而且涉财类犯罪中的盗窃、抢劫来钱容易,更容易进行性交易,导致了涉财类在押人员成为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苍南县看守所2014年新入所在押人员HIV阳性率为0.36%,梅毒阳性率5.5%,其中HIV的阳性率高于2005-2011常熟市看守所羁押人员0.49‰[1]和2005-2011年威海市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HIV阳性0.09%[2]的监测结果,梅毒的感染率高于苍南县外来务工人员的感染率1.38%[3]这类特殊人群,表明艾滋病、梅毒的感染情况不容忽视;所有在押人员中有静脉吸毒史和性乱史的人群分别为90(占8.03%)人、67(占6.0%)人,而且HIV感染者(3例均有吸毒史,1例有性乱史)说明这部分人群是艾滋病、梅毒发生的高危人群,提示公安、司法部门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应增强对该类人群进行艾滋病、梅毒抗体筛查的意识,以便及早发现艾滋病、梅毒感染者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公安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合作与沟通,堵住管理漏洞,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应该加强对这类在押人员的管理,并做好在押人员相关知识的宣教及行为干预工作,防止其在监室内蔓延;同时要做好善后工作,尽量避免这些人员回归社会后,再向社会普通人群传播。有必要加强对一线办案民警的保护,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感染事件发生。

苍南县看守所在押人员艾滋病、梅毒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而对非传播途径中蚊虫叮咬能否传染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低于苍南县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4],与苍南县外来务工人员HIV和梅毒感染及认知水平调查[3]的知晓率基本一致。可能与在押人员中文化程度较低其中小学519(46.34%)人、初中415(37.05%)人)、且外省人员较多416(37.1%)有关。近年来虽然对在押人员开展了艾滋病、梅毒的宣传教育,但整体效果不佳,受教育人对艾滋病、梅毒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今后应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对艾滋病、梅毒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强对非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的教育。并对新入所的在押人员进行入所体检,及时的发现患者,最大限度地控制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和蔓延[5]。

摘要:目的:了解苍南县看守所在押人员艾滋病、梅毒的感染情况,为该类人群制定实施预防、防治艾滋病、梅毒的工作提供决策与参考。方法:对2014年新入所的在押人员进行行为及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对被调查对象逐一采集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调查对象中检出HIV抗体阳性4例,梅毒抗体阳性62例;艾滋病阳性均为涉财类在押人员,不同类型在押人员梅毒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14,P>0.05);不同类型的在押人员中吸毒史差异有显著行(χ2=16.74,P<0.01),性乱史和有偿供血多无统计学意义;在押人员对艾滋病、梅毒传播途径认知较低。结论:苍南县看守所在押人员存在艾滋病、梅毒感染的风险,应加强对这类人员的管理,并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及行为干预工作;要做好善后工作,尽量避免这些人员回归社会后,再向社会普通人群传播;有必要加强对一线办案民警的保护,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感染事件发生。

关键词:在押人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梅毒,苍南县

参考文献

[1]李娴.2005-2011常熟市看守所羁押人员HIV抗体检测情况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1):32-33.

[2]李继钊,李瑞英,于京华,等.2005-2011年威海市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HIV检测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12):927-928.

[3]金仁快,周芳,雷佳莞,等.苍南县外来务工人员HIV和梅毒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133-135.

[4]杨晓霞,朱善冰,李前梁.苍南县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3):82-83.

篇6:内乡县看守所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制度

一、在押人员心理权益的概念

权益,在辞书中的解释是“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 所谓在押人员心理权益,应当是指在押人员心理健康、相信国家法律、相信社会以及社会必须予以尊重的权利。在看守所检察的当中,驻所检察人员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保证在押人员不被超期羁押,安全生产、生活等的实体权益上,忽视了在押人员的心理权益。

其实,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心理权益同样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因为看守所是羁押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临时性羁押场所,同时又代为执行被判处有期徒刑、 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罪犯和被判处拘役的罪犯。这种性质决定了看守所在押人员心理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心理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基层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心理状态与监狱的在押人员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看守所在押人员在被关押的过程当中,往往要经历刑拘、逮捕、起诉、判决、上诉、执行等多个阶段,心理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往往存在敌对、焦虑、抑郁、后悔、悲观等多方面的心理,是十分难以掌握的,在押人员的心理权益也因其心理变化有着不同的内涵。

在押人员的心理权益随着在押人员心理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但笔者认为在押人员基本的心理权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得尊重、公平对待的心理权益:在案件处理的过程中,受到公平的对待,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能够信任办案人员,信任国家法律的心理权益。

2.除身体受伤害的恐惧心理权益:不致在被关押的过程当中受到疏忽、虐待、伤害。

3.过自身,重新投入社会的心理权益:受国家法律的制裁或者相关的行政处罚,承担了相对应的责任后,能够被社会所接纳,重新投入社会生活、工作的权益。

看守所的在押人员,特别是判处了刑罚,刑期在一年以下的在押人员,其重新投入到社会之后,心理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偏差,容易重新犯罪,因此,在押其间,尊重其人格,保护好其心理权益,使其认罪伏法,自愿接受改造,培养其重新投入社会的积极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押人员心理权益受损分析

由于处在被关押的状态,在押人员处于一个相对被动的地位,往往容易受到办案人员,看守所民警、工作人员等的轻视,甚至蔑视,造成在押人员心理权益造成损害,通过与看守所在押人员的谈话,发现在押人员心理权益受损的情况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到应有的尊重:看守所在押人员大多都处在行拘、刑拘、逮捕等接受判罚的阶段,在一般的社会观念中,就是犯了事的人才会进看守所,或者是说进了看守所就不是好人等观念的影响,看守所在押人员得不到办案人员、看守所民警,其它在押人员应有的尊重,甚至也有个别在押人员对自己产生了放弃,厌恶的情绪。

2.怕身体受到伤害:对看守所管理不了解的在押人员,对看守所的管理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存在身体会受到损害的恐惧心理,长期处于不安的状态;

3.自己案件不确定的心理:一方面想认罪伏法,接受法律的制裁,一方面又想争取国家从轻处罚,心理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担惊受怕。

4.判后悲观情绪严重:宣判之后,大多数犯罪嫌疑人会表现出情绪沮丧、精神颓废。担心被判决以后的处境和生活会发生重大的改变,如会转到新的关押场所,个人的发展前途受影响、家人的放弃、社会上不公平的目光等。

三、如何保护在押人员的心理权益

1.重在押人员的基本权利,获得在押人员的信任,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刑罚执行的监管活动中的正确实施,使在押人员得到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只有在保证在押人员相信会得到一个公平对待的情况之下,其心理权益才不会受到损害。

2.强监督,切实维护好监管场所的安全和稳定,杜绝牢头狱霸的出现,确保在押人员的人身权利受到保护。身体不受到损害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看守所在押人员处于一个关押的状态,对这一项基本的权利显得特别注重,因此对切实维护好监管场所的安全和稳定能顺利消除在押人员存在身体会受到损害的恐惧心理。

3.知在押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在押人员的家庭情况、主要社会关系、生活工作情况等,了解其所犯罪行或所涉案情和诉讼阶段,摸清其性格、脾气以及其心中所对自己事件处理的期望,加强日常教育谈话确定重点监控人员,随时掌控在押人员的情绪波动情况,制定工作对策,做好思想稳控工作,解除其心理负担,并提出防范对策。

4.强法律法规教育,通过教育,使在押人员能够了解自己的案情,了解自己所处于的诉讼阶段,消除其心里不安的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面对处境,耐心等待处理结果。

5.织生产劳动,读书报、体育锻炼、与亲人对话、观看电视节目等多种心理调节、梳理和宣泄活动,通过以上的活动,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达到排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缓解思想压力的作用。

6.出现心理问题的在押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矫正和治疗,以消除其反社会性,医治心理障碍、人格失调及其他心理疾患,达到重塑健康人格、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北京市购房条件详解(问答式)下一篇:以听说为题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