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4-05-15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共9篇)

篇1: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7-2018 七年级历史上册

14.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15.下列哪些商朝的社会活动最有可能记录在甲骨上()①祭祀 ②农牧业 ③刑法 ④旅游 ⑤战争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6.西周的建立者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17.下面关于西周分封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分封的对象是全体臣民

B.分的是土地和平民、奴隶

C.被封的诸侯要向周天子履行义务

D.开发了西周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18.《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这表明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9.下图中的耕作方式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A.商 B.周 C.春秋 D.战国

20.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具体体现在()①青铜业

②煮盐业

③冶铁业

④漆器制作

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1.“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源出于()A.齐国 B.宋国 C.晋国 D.越国

22.为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一次战争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23.2006年7月,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读图回答问题(12分)

图一

图二

(1)图

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修建的何种类型的房屋?(4分)(2)除了建筑的房屋不同,两种原始居民还有什么主要的不同点?(4分)(3)右图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2分)(4)它在青铜铸造史上有什么地位?(2分)27.阅读以下材料:(共12分)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种制度是什么制度?(2分)实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2)材料一中这种制度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材料二中的诸侯强并弱的原因是什么?(2分)使齐、楚、秦、晋始大的人物分别是谁?(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选贤与能”是通过什么制度?(2分)有哪几位人物是通过这种方式选出的?(3分)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是谁?(1分)“天下为家”采取了什么制度?(2分)29.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凡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免除徭役和赋税。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材料三 秦孝公死后,商君遭诬陷,商君起兵反抗,败死后被车裂......材料四 某水利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个变法的内容?(2分)该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2)请用课本内容写出材料一中变法内容(4分)(3)材料一中的变法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2分)

(4)材料四中该水利工程是什么?(2分)修建者是哪一国家的谁?(2分)(5)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对变法或改革的认识。(2分)

2017-2018 七年级历史上册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都江堰;秦国,李冰(5)意思合理即可

篇2: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25分)

13.众所周知,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成,那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看其会不会

A.直立行走

B.使用火

C.制造工具

D.劳动 14.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青青国庆期间去了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考察,那么她应该去了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

C.浙江河姆渡

D.云南元谋

1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据考证,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A.三、四百万年前

B.一百七十万年前

C.七十万年--二十万年

D.七千年前 16.下列是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北京人

B.北京人

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

半坡原始人类

D.河姆渡原始人类

半坡原始人类 17.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9.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0.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追根溯源,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是

A.陕西西安半坡村

B.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C.云南元谋县

D.北京西南周口店

21.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城濮

22.学习历史可以有多种途径,下列途径不可以用来寻找历史的是 .A.传说与神话

B.化石

C.想象

D.考古

23.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

B.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24.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建立夏朝夏朝建

商汤灭夏

东周开始

A.盘庚迁都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25.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一位统治者有关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26.如图所示的西周制度中,属于被统治阶层的有

①天子

②诸侯

③卿大夫

④士

⑤平民

⑥奴隶 A.②③

B.②⑥ C.⑤⑥

D.①⑤

27.王亮向其他朋友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与史实不符的有 .A.商纣王在位时,烽火戏诸侯

B.周厉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

C.启即位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D.盘庚灭夏,建立商朝

28.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私有制

D.奴隶制 29.右图中的人物,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A.神农氏

B.尧

C.大禹

D.炎帝

30.“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相传下列首领禅让的顺序是

A.舜→禹→尧

C.尧→禹→舜

B.禹→尧→舜

D.尧→舜→禹

31.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原因是

A.商朝建立,定都于殷, 以后再也没有更改过

B.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C.名叫殷的商王规定的 32.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D.“殷”字吉利

A.国家机构不完善

B.统治者缺乏经验

C.军队缺乏训练

D.末代国君的昏庸、奢侈、残暴 33.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

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②发展生产

③整顿内政

④注重军队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新学期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战国时期最西边的诸侯国同姓”。你知道丙同学

A.姓楚

B.姓秦

C.姓齐

D.姓燕

35.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36.战国时期,新出现了三个源于晋的国家,它们是

A.韩、赵、魏

B.韩、楚、魏

C.韩、赵、燕

D.齐、赵、魏 37.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丧失抵御秦军进攻能力的大规模战争是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城濮之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 ① ”。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国王。从此,② 代替了 ①,“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将材料

一、材料二中的横线补充完整。(答案写在下方空白处)(4分)

(2)材料二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2分)这个朝代的建立标志我国进入什么社会?(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2分)该项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2分)

39.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13分)

【方式一 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中的远古人类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那么这是什么人?(2分)

(2)图二我们称这是什么式样的房子?(2分)

(3)图三中首先称霸的是谁?(2分)

【方式二 新闻学史】

新华网报道:“三月三,拜轩辕”2015年4月21日,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4)新闻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因为“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后人尊称他为?(4分)

【方式三 成语学史】

成语“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一场战役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后用来比喻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5)材料中的战役指的是哪场战役?(2分)

【领会与创新】

(6)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了解、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1分)

初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CDCBA DDABC BBBCC BCDBD DBDAA

二、材料题

38、(1)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2)夏 奴隶社会

(3)分封制 巩固周王室统治

39、(1)北京人(2)干栏式(3)齐桓公

(4)黄帝 人文初祖(5)长平之战

篇3: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2、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朗润 小心翼翼 各得其所 混为一谈

B瘫痪 彩棱镜 煞有解事 油然而生

C点缀 饥肠漉漉 众目睽睽 人迹罕至

D荫蔽 挖墙角 恍然大悟 洗耳恭听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整整花了十年心血,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②陆机听了不禁嘲笑左思自不师恩力,说即使费力写成,也一定毫无价值。

③西晋文学家左思受张衡《两京赋》的启发,决定撰写《三都赋》。

④左思用行动证明:成功来自于认益智目标,持之以恒。

⑤左思毫不气馁,他广泛查了解,大量是收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反复修改。

A.③②⑤①④ B.④③⑤②①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⑤①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5、古诗文默写。(8分)

(1)水何澹澹,。(《观沧海》)

(2),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5)夜阑卧听风吹雨,

(6 ) ,我言秋日胜春朝。

6.名著阅读。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①猪八戒(《西游记》) ②武松(《水浒》) ③米开朗琪罗(《名人传》)

(2)《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篇名

①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篇名

(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

7.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

(1)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3分)

①②③

(2)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50字。(4分)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秋天的怀念(12分)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6分)

(二)孤独的老乡

夏 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 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 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 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__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3.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2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14.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2分)

怀疑→ ( )→( )→认同

15.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答: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 他总是一脸黯然。

答:

16.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答:

17.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甲】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18.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

⑴不亦说乎?( ) ⑵ 王生益愠( )

19.下列句中黑体的“而”与“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 择善而从之 D.曲肱而枕之

20.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矣

C. 盖/学贵善思 D. 请铭之坐/右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

⑵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2.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共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24.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四、作文(5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要求】

(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断努力而梦想永远无法实现,而我们的人生正是如此。

令人欣慰的是,我听见时间长廊另一端有个声音说:“也许今天无法实现,明天也不能。

重要的是,它在你心里。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 ——《马丁·路德·金自传》

要求: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字 数不少于600 字。

篇4: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有关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能制作磨制石器 C.能够人工取火 D.用骨针缝衣服

2.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具等,根据下列图片提示,找出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学习历史时,学会正确的计算历史年代是很必要的,请问下面年代尺上某事件经历了多少年()

A.11年

B.12年

C.13年

D.14年 4.《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5.“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所述历史事件 是()A.女娲补天 B.炎黄二帝战蚩尤 C.大禹治水 D.尧舜禅让 6.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大禹

D.黄帝和炎帝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C.东周D.商朝 8.“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9.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0.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12.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尊王攘夷——齐桓公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问鼎中原——楚庄王

D.卧薪尝胆——夫差

13.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 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14.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 楚庄王

B. 宋襄公

C. 齐桓公

D. 晋文公

1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

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

④牛耕技术的运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诸候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17.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18.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B.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9.《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20.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用商鞅变法说明其认为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1.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A.“仁”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法治” 2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孔子的下列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A.提出“仁和礼”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23.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重要,说不定,正式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家教育学生的?()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4.“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25.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位思想家曾经主张提倡法治,他是()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26.秦国太守李冰为消除水患,灌溉农田,改善民生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27.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28.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29.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哪一项?()

A B C

D 30.右图是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被称为

A.甲骨文 B.小篆 C.金文 D.隶书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共20分)

31.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13分)【方式一 时政学史】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1)“轩辕”指的是谁?由于“轩辕”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后人是怎样尊称他的?(2分)

【方式二 歌谣学史】

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_______。夏桀本是亡国君,_____灭夏建商朝。_____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周立。天子统治有加强,______行天下固。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眼前。(2)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4分)

(3)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1分)

【方式三 图片学史】

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4)图一和图二中的诸侯国最早是由 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形成的?图

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处于哪一朝代的统治之下?(2分)

(5)图一中首先称霸的是,战国后期最强的是,他们成为强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

(6)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1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指的是哪一史实? 孔子是一名大教育家,请你列举一句他的教育名言。(2分)

(2)材料二展示的是哪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建成之后,使哪里成为千里沃野,人称“天府之国”?(2分)

(3)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3分)

A.损坏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说服教育解决。——这是(学派)的主张。

B.损坏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这是(学派)的 主张。

C.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思过自行解决。这是(学派)的主张。

七年级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 D B C C 6—10 D A B B A11—15 B D D C B 16—20 A D B B C 21—25 A C B B C 26—30 A D C B A

二、非选择题

31.(1)黄帝 人文始祖(2)世袭 汤 纣 分封

(3)暴政导致亡国;统治者要施行仁政(4)分封制 东周

(5)齐桓公 秦 实行改革(6)故事读史,成语读史等(言之有理即可)32.(1)创办私学 “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

(2)都江堰 成都平原

篇5: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水涨()

酝酿()

蓑衣()薄()烟

应和()

黄晕()2.给下列几组字注音,并分别组词。

蓑()______

悄()______ 衰()______

稍()______ 哀()______

俏()______ 衷()______

梢()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3)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很细,但也有不同点,请你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3.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植物,只写树叶和小草。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

4.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 __。

(二)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著名诗篇《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好雨知时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说是“好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什么特点?“润”字怎么用得好?

3.这首诗哪儿是想象?这想象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参考答案

一、1.zh3ng y)n ni4ng su# b$ y@ng h8 y)u 2.蓑(su#蓑衣),衰(shu1i衰败、衰老、神经衰弱),哀(1i悲哀、默哀),衷(zh#ng苦衷、由衷之言、衷心拥护)。悄(qi1o悄悄;qi3o低声悄语、悄然无声),稍(sh1o稍微、稍有不同;sh4o稍息),俏(qi4o俊俏、俏货),梢(sh1o眉梢)

3.(1)比喻、拟人。(2)比喻、排比。(3)拟人。

二、(一)1.多、细。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牛毛”形容雨丝的紧密,“花针”形容雨丝闪光,“细丝”形容雨丝的细长。

3.写雨中的树叶是怎样的绿,雨中的小草是怎样的青。因为树叶是一片一片的,沾了水,所以说“绿得发亮”;因为地上的草是大片大片的,沾了水,所以说“青得逼你的眼”。是从侧面烘托春雨的可爱。

4.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着春风了。“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

5.拟人。

(二)1.拟人。因为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所以说是好雨。

2.“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是濛濛细雨、无声无息的特点。“润”字表明春雨使万物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刻画出了春雨的特点。

篇6: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1C、2D、3A、4C、5C、6B、7C、8A、9C、10D、11D、12B、13C、14B、15C、16B、17D、18D、19A、20C、21D、22B、23C、24C、25B、26B、27C、28D、29C、30C

二、

31、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也可列其他)

32、(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削弱封国实力(颁布“推恩令”)(3)强化监察制度 (中央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33、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秦陵兵马俑

三、

34(1).商鞅 秦孝公

(2).不因循守旧,实行变法。这一理论属于法家,代表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3).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及时改变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坚持改革的方针不动摇。

(4)战国时期 秦国

(5) 建立县制

(6).增强国力

(7).承认土地私有,保证地主对土地的占有,确保了地主的利益;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35、(9分)1)②河西走廊③x疆④西亚⑤欧洲(4分)

(2)张骞(1分)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2分)从此,x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x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4)正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2分)(大致意思对即可)

36.(1)北魏孝文帝;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迁都洛阳;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

篇7: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1、C 2、A 3、B 4、D 5、D 6、D 7、C 8、A 9、B 10、A 11、B 12 、C 1 3、B 14、D

二、判断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三、⑴尧舜禹时期

⑵实行禅让制

篇8: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①(chà)异 ②(bì)益 ③七皱八(zhě)④涟(yī)。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锁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资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②她那瘦骨遴询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10分)

①潮平两岸阔。②为者常成。

③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④,万紫千红总是春。

⑤梅雪争春未肯降。⑥江山代有才人出。

⑦(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⑧,雪却输梅一段香。⑨尺有所短。

4.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2分)

示例: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5.步入初中的大门,意味着成长的又一个重要时段开始了。生命每一个成长的时段都不可重复,不可替代,不要把初中的学习仅仅看成是为未来做准备,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能在初中阶段才能有最深的感悟,很多优 秀的品性只有在初中阶段才能养成,错过便是一辈子的遗憾。而读书和思考对于你们初中时段的成长意义重大。

推荐一本书,并说说你阅读这本书的体会。(2分)

6.班级组织开展“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要求每位同学编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请你为小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称,并设计三个栏目拟定栏目名称。(4分)

小报名称:

栏目名称: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 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⑴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2分)

⑵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2分)

二、阅读理解(共37分)

(一)、诗歌鉴赏(5分)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1分)

9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10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二)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4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明察秋毫()(2)项为之强()

(3)方出神()(4)鞭数十()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 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以虫草为林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C 又留蚊于素帐中 D 徐喷以烟

于土墙凹凸处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夏蚊成 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题为《幼时记趣》,这“趣”体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并作简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往事依依》的节选部分,完成15—18题(8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15.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油然而生 : 信口 :

16.找出并用横线画出第一段的中心句。(2分)

17.两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你把这些句子摘录在下边的横线上。(至少两句)(2分)

18.第二段中老师指出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写出两句与“书”有关的名人名言来印证它。(2分)

(四)阅读《有梦才有远方》一文,完成19—22题。(12分)

有梦才有远方

雪野茫茫,你知道一棵小草的梦吗?寒冷孤寂中,她怀抱一个信念取暖,等到春归大地时,她就会以两片绿叶问候春天,而那两片绿叶,就是曾经在雪地下轻轻的梦呓。

候鸟南飞,征途迢迢。她的梦呢?在远方,在视野里,那是南方湛蓝的大海。她很累很累,但依然往前奋飞,因为梦又赐给她一对翅膀。

窗前托腮的少女,你是想做一朵云的诗,还是做一只蝶的画?

风中奔跑的翩翩少年,你是想做一只鹰,与天比高?还是做一条壮阔的长河,为大地抒怀?

我喜欢做梦。梦让我看到窗外的阳光,梦让我看到天边的彩霞;梦给我不变的召唤与步伐,梦引我去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1952年,一个叫查克.贝瑞的美国青年,做了这么一个梦:超越贝多芬!并把这个消息告诉柴科夫斯基。

多年以后,他成功了,成为摇滚音乐的奠基人之一。梦赋予他豪迈的宣言,梦也引领他走向光明的大道。梦启发了他的初心,他则用成功证明了梦的真实与壮美——因为有了梦才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了理想;有了理想,才有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历程。

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

太阳总在有梦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梦的地方朦胧。梦是永恒的微笑,使你的心灵永远充满激情,使你的双眼永远澄澈明亮。

世界的万花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未来的天空下也传来迷人的歌唱。我们整装待发,用美梦打扮,从实干开始。等到我们抵达秋天的果园,轻轻地擦去夏天留在我们脸上的汗水与灰尘时,我们就可以听得见曾经对春天说过的那句话:美梦成真!

19.文中所说的“梦”指的是 什么?(2分)末一句中的“秋天的果园”指的是什么?(2分)

20.画出文中最能够诠释文题“有梦才有远方”的句子?(2分)

21.文中列举查克.贝瑞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22.读罢此文,你一定感慨良深。你的“梦”是什么?你打算如何让自己“美梦成真”?(3分)

三、作文。(63分,作文60分、卷面分3分)

23.同学们从小学跨进中学,面临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学校、新的教室、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本、新的课堂、新的学习方式……请以“新的 ”为题,就你感受最深的方面,补全题目,作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题目

2015-2016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诧、裨、褶、漪2.锁资遴询(缩姿嶙峋)3.略4.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强。腊梅不畏严寒,是在告诉我们遇事要勇敢。5.写出书名为一分,写清阅读的收获体会两分。只有书名,没有收获和体会不得分。6.教材第32页7.(1)你这个孩子太不懂礼貌了。(2)“老爷爷,请问到莫愁湖怎么走,还 有多远啊!”(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8黄鸡报晓 时间,时光流逝9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10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胸怀。也表现了作者老当亦壮,不服老,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11.略12.C13略14“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举这任一为例指出作者凭借细致的观察、奇特的想像把平常的事描写得生动有趣,并从中获得乐趣。趣在其中。

(三)、15油然而生:指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信口:随口16第一句17①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②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18略

(四)、19 “梦”指的是理想 愿望(答出其一即可)“秋天的果园”指成功20有了梦才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了理想;有了理想,才有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历程。21列举查克 贝瑞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一个人只要有梦,并为此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美梦成真”。强调有梦的重要性。22略(回答要有针对性,言之有物,语言要流畅。回答第二问时最好要提及“实干”或具体的措施。请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给分)

三、作文(50+3 分)

评卷标准

一类 卷(45~50分):切合题意,创意表达;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条理清楚;文体明确。

二类卷(38~44分):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实;中心明确,内容较具体;文字比较通顺,条理清楚;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卷(30~37分):基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实;中心大致明确,内容大致具体;文字大致通顺,条理比较清楚;符合文体要求。

四类卷(20~29分):基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基本真实;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文字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楚;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五类卷(19分以下):不合题意;感情虚假;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文字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或不成篇。

注意事项

(1)书写认真规范,美观大方,此项卷面分3分单独打分,不在作文50分中。

(2)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未完篇且不足400字,评四类卷及以下。

篇9: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张振芳 张春梅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8分)

⑴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⑶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巧笑东邻女伴,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卜算子 咏梅》中表现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高洁、坚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的不少诗歌中均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中,作者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诗句来表达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而《观刈麦》中也有表达刈麦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妖娆(ráo)寂静(jì)

禁锢(gù)

豁然开朗

...B风骚(shāo)

幽暗(yōu)

喧嚷(rǎng)

再接再励 ...C留滞(zhì)

朦胧(méng)喑哑(yin)

走头无路 ...D襁褓(qiang)凝望(nín)

静谧(mì)

温声细语 ...3、将下面三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2分)①以色列在新的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

②海湾四国提出严禁以色列这一做法的报告。

③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海湾四国的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极目远望

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 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⑥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A、③⑥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④⑥② C、③⑥④⑤①②

D、①④⑥②③⑤

5、修改下列句子的语病。(2分)

⑴为了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让社会的中流砥柱以主人翁的姿态肩负崇高的使命,清华大学响应党的“十七大”,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加西部大开发建设事业。

⑵昨天下午,学生会干部研究并听取了各班同学关于开展“读好书”活动的意见。

6.“语文之旅”综合性学习开始了,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6分)

【对联欣赏】

下面是一副励志对联,欣赏后回答有关问题。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1)对联强调的一个字是:。(1分)

(2)这副对联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就此作简要分析。(2分)

【一显身手】

(3)如果有外国朋友问你:“什么是端午节?”请你用汉语向他作出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3分)

二、古诗文阅读(14)

(一)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7、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

8、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二)赵普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9、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

①发: ②为________________③明日: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 12.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2 分)

答: 13.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一)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②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③,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⑤飞舟?

【注释】①橘子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②舸:大船,这里指船只。③同学小年:毛泽东918于1913至1918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④遒:强劲有力。⑤ 遏:阻止。

【题解】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锡再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广州,着首词就是离长沙时所作。

14、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沁园春 雪》中,一个“望”和一个“惜”字各通领了上下阕,在本词中也有两个字起到了相同的作用,他们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16、古人笔下的秋景大多萧杀凄凉、清冷惨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本词中,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却绚烂多彩,充满生机。试对此词写景语言作简要分析。(2分)

(二)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⑾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⑿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⒀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⒁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⒂母亲 B(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7、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2分)A: B:

18、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2分)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19、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作用。(2分)20、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人物对话,试分析文章是如何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3分)21、第⑩⑾两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法(叙述顺序)?试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22、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23、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3分)“中**亲”颁奖词:

四、写作(40分)

24、有位名人说过,战胜自己,你就是强者。作为处在成长期的青年学生,你一定有过痛苦,有过忧伤,有过自卑,有过迷惘,或许还有过孤傲,有过荒唐……请你以“战胜自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写你的感情历程,可写你的思想飞跃,可写你的青春感悟等等。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略

2、A、3、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海湾四国提出的严禁以色列在新的占领区建立的居民点的报告。

4、B 5⑴(“十七大”)的号召,⑵“研究”与“听取”调换

6、⑴恒⑵上联指出了如有恒心,就没有必要起早贪黑;而下联从反面入手,说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是人生的大敌,从而突出持之以恒的重要性。⑶略。

二、(一)

7、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8、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二)9、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10、①打开②担任③第二天

11、赵普神情脸色不变,跪在地上将奏折捡起,并带回了家。

12、晚年发奋读书,从政能力大幅提升 坚持举荐贤能之人

12、主观题,如赵普的坚持 太祖的开明等。

三、(一)

14、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

15、看

16、毛泽东的词作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在对大自然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由衷关怀。毛泽东所选取的“象”,就是那些 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二)17、A.备受 B.惊喜

18、“像很累似的”写母亲对“我”只顾在电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不解和无奈。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了母亲孤寂、沉重的内心世界。

19、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生病时因身体不适需要人来照顾,以及多日卧床而倍感孤寂无聊,渴望与“我”说会儿话、解解闷的心理。

20、文中有两处“我”与母亲的对话描写。第一处母亲询问我“干什么”时,从“我”回答时的“不耐烦”和母亲说话时的神态中,刻画出母亲内心的孤寂。从母亲问我“不累吗”和第二处让我“闭着眼歇一歇”则反映出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位疾病缠身、内心孤寂却一心担心孩子“累”坏身体的慈母形象。

21、插叙 这两个自然段补充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及母亲生病时仍常年一个人忙里忙外、默默承受疾病折磨,最后积劳成疾却又遭受家人抱怨的事实。这样写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中心也更为突出。

22、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忘记了对身边亲人的关爱。文章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紧扣文章主题,意对即可。)

23、语言高度概括,简洁凝练,1分;文笔优美,饱含深情,1分;中心明确,1分。

上一篇:与梦想相伴下一篇:玫瑰和小鸟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