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024-04-19

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共8篇)

篇1: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

卷(附答案)

期末考试是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一次挑战,为帮助五年级的同学们复习备考,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一份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明买了4块橡皮,每块a元,需要()元。当a=1.5时,需要()元。

2.在○里填上“>”、“<”或“=”。

3.78÷0.99○3.78 2.6×1.01○2.6

7.2×1.3○7.2÷1.3 9.7÷1.2○9.7—1.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5吨=()吨()千克 3升50毫升=()升

4.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2.3,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5.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后是0.123,这个数是()。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面积是10平方厘米,高是()。

7.一条裤子n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一条裤子的6倍,则一件上衣需要()元,买一套服装共需()元。

8.501班进行1分钟跳绳测试,六位学生的成绩分别是:137个、142个、136个、150个、138个、149个,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9.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着1、2、3、4、5、6,每次掷出“3”的可能性是(),每次掷出双数的可能性是()。

10.一辆汽车开100公里需要8升汽油,开1公里需要()升汽油,1升汽油可以开()公里。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5分)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100倍,商也扩大100倍。()

2.a的平方就是a×2.„()

3.大于0.2而小于0.4的数只有0.3一个。()

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可能相等。()

三、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

1.2.695保留两位小数是()。

A、2.69 B、2.70 C、0.70

2.已知0.35×170=59.5,那么3.5×1.7的积是()

A、0.595 B、5.95 C、59.5

3.在一个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它的()。

A、一个面 B、两个面 C、三个面

4.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分米。

A、1 B、2 C、4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2倍,它的面积扩大()倍。

A、2 B、4 C、6 D、8

四、计算(41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5分)

0.25×8= 3.02—1.5= 0.4×0.4= 2.4×2.5=

1.6÷0.01= 0÷7.12= 12.3÷6= 1.9÷1=

0.25×0.4÷0.25×0.4= 4×(1.5+0.25)=

2.竖式计算(第一小题2分,第二小题需验算3分,共5分)

2.06×5.5 54.72÷1.8(验算)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3分,共18分)

48-2.3×12 50×(0.8+0.4)7.34×2.1+7.34×7.8+7.34×1.20.5÷1.25÷0.8(8.1-5.4)÷3.6+85.7 9.88×9+9.88

4.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6分)

3x-6.8=20.2 1.4x+2.6x=120

5.操作及图形计算(7分)

(1)下列图形中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6厘米、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2)下列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A:先画一个底为4厘米,高为3厘米的三角形;B:再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4分)

五、综合运用(共29分)

(一)只列式,不计算。(每小题2分,共6分)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水池的周长是2.2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501班有学生40人,502班是501班的1.2倍,两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二)解决问题(23分)

1.实验小学买了2只足球,5只篮球共用去287元,每只足球49元,每只篮球多少元?(4分)

2.学校实践基地有桃树和梨树共70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5倍,基地里有桃树、梨树各多少棵?(用方程解)(4分)

3.学校食堂运来一车煤,原计划每天烧0.25吨,可以烧24天,现在改进锅炉技术,每天节约0.05吨,现在,这车煤可以烧多少天?(4分)

4.湖州到上海的公路全长168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经过1.5小时交汇,甲车每小时行驶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5分)

5.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湖州市自来水公司制订下列收费办法:

每户每月用水10吨以内(含10吨),1.7元/吨。超出10吨部分,按2.5元/吨收取。(6分)

(1)小明家十月份用水12吨,该交费多少元?

(2)小红家十月份交水费37元,她家十月份用水多少吨?

六、附加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找规律填数字

6.25,2.5,1,(),0.16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篇2: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44分)

一、拼音百花园 。(12分)

1、看拼音,然后工整地把词语写下来。(8分)

piāo bó guò lǜ xián yí

( ) ( ) ( )

qiáng dào gào jiè tiào wàng

( ) ( ) ( )

líng lóng tī tòu zhǎn dīng jiě tiě

( ) ( )

2、读句子,写出带有拼音“li”的句子。(4分)

(1)那位年轻的父亲终于在一片瓦( )堆下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2)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 )我。

(3)我有个慈祥的母亲,我还有个严( )的父亲。

(4)圆明园不但建筑雄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 )史文物。

二、词语大本营。(18分)

1、比一比,然后组词。(8分)

檐( ) 衰( ) 驯( ) 绎( )

瞻( ) 哀( ) 训( ) 译(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7分)

惊心动( ) 力( )狂澜 ( )不犹豫

再接再( ) 夜以( )日 不容争( )

句子:经过他( )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能( )。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3分)

即使......也......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1)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 )愤怒,( )悲哀。

(2)( )鲸的体形像鱼,( )它不属于鱼类。

(3)( )困难再多,他( )会完成这项任务。

三、句子万花筒。(7分)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骨文是_____时代刻在龙骨上的文字。传说是______创造了文字。

5、小明下决心改掉粗心的缺点,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就“____________________”了。(写一句歇后语)

6、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练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本学期学过的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并按要求填空。(7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我喜欢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开心阅读,快乐做题。

(共26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回答问题。(共8分)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 我的儿子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失”的意思有:

① 失掉;过失; ② 没有把握住; ③ 找不着;

④ 改变常态; ⑤ 没有达到目的。

文中有两个带点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 ),第二个取意思( )。(2分)

3、用“ ”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你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8分)

伞 的 故 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了大雨,便被浇成了“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我小,不懂事,竟不能tǐ liàng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里十分jiān nán ,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ǒu 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激动地说:“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娘( )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包袱( )说:“去吧,你要的伞!”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把文中拼音的词语写在括号里面。

( )( )( )(3分)

2、按要求填空。(2分)

熬夜的“熬”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字典里的解释:

①久煮;②忍受,耐苦支持,在这里应选( )。

3、在文中的( )中填上说话的提示语,使人动作,神态、心理更具体。(2分)

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 )(2分)

5、揣摩人物心理。(6分)

①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娘沉思时想:

②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

娘当时想:

③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我当时想:

6、文中的情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读到哪处时最感动呢?你是怎么想的呢?(3分)

第三部分:作文(30分)

提示与要求:

习作是心灵的倾诉,思绪的放飞。请你先看清要求,再动笔。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30分)

1、读了这篇课外阅读,你一定有了自己的体会或感受吧,请你结合短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2、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为有爱而美丽,也因为有爱而精彩。如果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自己身边那许许多多关于爱的故事,如同学之间的友爱,师生之间的关爱,父母对你的疼爱。请你以爱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400字左右。

这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就要结束了,当你完成试卷的时候,一定十分高兴。不过要想取得好成绩,认真检查可不能忘记呀!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一、拼音百花园 。(12分)

1、看拼音,然后工整地把词语写下来。(8分)

漂泊、过滤、嫌疑、强盗、告诫、

眺望、玲珑剔透、斩钉截铁

2、读句子,写出带有拼音“li”的句子。(4分)

砾、励、厉、历

二、词语大本营。(20分)

1、比一比,然后组词。(8分)

檐(屋檐) 衰(衰老) 驯(驯良)

瞻(瞻仰) 哀(哀伤) 训(训练)

绎(络绎不绝)

译(翻译)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7分)

惊心动(魄) 力(挽 )狂澜 (毫)不犹豫

再接再(厉 ) 夜以(继 )日 不容争(辩)

句子:经过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3分)

(1)不是......而是......

(2)虽然......但是......

(3)即使......也......

三、句子万花筒。(7分)

1、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2、滴水能把石穿透

3、切切故乡情

4、殷商 仓颉

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只有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才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7、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心情。

四、(略)

第二部分: 开心阅读,快乐做题。(共26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回答问题。(共8分)

1、! :“! !”(2分)

2、(1) (4) (2分)

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的心中只有儿子,他一直在坚持地挖着,他要亲手救出自己的儿子。

4、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二、课外阅读。(18分)(略)

篇3: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一、知能联网,正确填空。读出下面各数。400809读作:()412000053读作:()

2、三百四十亿零八百万七千二百三十,写作:()。它是()位数,最高位在()位,表示()。这个数精确到万位的近似数是()。

3、爸爸今天领工资1200元。记作:()。给手机充值用去50元,记作:(),读作:()。

4、周角=()度。

5、小强每分钟步行75米,小青每分钟比小强慢10米,小青6分钟行了()米。

6、在算式5□4÷56中,填(),商是一位数;填(),商是两位数。

7、用5,0,1,8,4这几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它们相差()。

8、下图是小明家及其附近各单位的位置平面图。如图,小明的位置是(),动物园的位置是(),商场的位置是()。小明家在学校的()方向()米的位置 上,商场在学校的()方向()千米的位置上。

9、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5030987○40039007 4000000000○40亿 40680万○5亿

208014506○208104506 49×101○49+49×100 9860÷40○9860÷4

二、看清题目,细心计算。

356÷23=

680÷25=

708÷24= 23×416=

307×42=

3100×14= 78×34-42×33

54×(25+17)

(360-180÷5)×4 672÷〔(26-14)×8〕

〔485÷(69+28)〕×120

三、小小知识,简单运用。

1、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大型团体表演,一共有12个方阵,每个 方阵16行,每行16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

2、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还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四、动手动脑,想想画画。

1、过直线a外一点,先画一条长3cm的线段AB,P作a的垂线。再将AB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度,到AC形成一个三角形ABC。

2、画图表示3×3+3×4=3×(3+4)。

五、火眼金睛,准确判断。

1、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的和。()

2、十二时三十分时,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是平角。()3、160000080读作一百六十万零八十。()

4下棋比赛规定赢为正分,输为负分。小利记自己为0分,说明他没有下棋()

5、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的两倍。()

六、我的地盘我作主。(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57600÷900+64×99)÷25 2、48×237+62×48 3、125×24×16×250 4、125×28+25×22

七、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1、儿童文学:10.00元/本 问题:学校要买28本儿童文学,至少需要多少元?

篇4: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一、读拼音,写汉字。

ɡù

zhí

lánɡ()佣

颠()

()子

()中

lián

qín

kuī

手()

可()

家()

幸()

二、填字成词。

任劳任()

肝()相照

全()全意 冲()陷阵

身强力()

目()口呆 点头哈()

语()心长

美()美奂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对:① 回答

② 向着;朝着

③ 对抗;敌对

④ 对待

⑤ 正确;正常;相合 ⑥ 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 ⑦ 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 ⑧ 投合;适合 ⑨ 成双的

1、不管怎么说,她对我真的很好。

()

2、小方,你见过这幅对联吗?

()

3、我看他神色不对,肯定有什么事瞒着我。

()

4、咱俩对一下表吧,我的表好像慢了。

()

5、不管老师问什么,他总能对答如流,真厉害!

()

6、他们俩挺对脾气的,没见他们闹过别扭。

()

7、把破成两半的镜子对起来,先凑合着用两天吧。()

8、战士们把枪口对准了敌人。

()

9、这次,刘大爷算是碰上对手了。

()

四、选词填空。陈列

陈设

排列

1、展览室里()着同学们的作业,本本()得很整齐。

2、王老师家里的()极其简单。盼望

期望

渴望

愿望

指望

3、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共同的()。

4、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没有()。

5、去北海公园过队日,是我们()已久的一项活动。

6、我们要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辜负党对我们的()。

7、我()自由,但也知道不能拿信仰去交换。

五、考考你的积累。

1、如今直上银河去。

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地满红花红满地

(回文联)

4、关公赴会 ——

5、徐庶进曹营 ——

6、梁山泊的军师 ——

六、按要求给句子变个样子。

1、大地好像都被潮声震得颤动起来。(改成“把”字句)

2、绿树环抱着村庄。(扩句,至少扩两处)

3、她那水晶般的闪耀着欢乐光芒的蓝眼睛多么像清澈的泉水。(缩句)

4、明天下雪。

我们不去看电影了。(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野菊花

你见过那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欢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住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

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只以为它是一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了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渴。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

无所需求

却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

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种野菊花的精神吗

人应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

不求索取

只是给予

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给文章第5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给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在括号中写出序号。

败:A、失败

B、打败

C、搞坏

D、解除;清除

① 清热败火

()

顶:A、支撑

B、顶撞

C、相当,抵

D、顶替;代替

② 真顶得上清凉饮料

()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朴实

()

普通

()

依然

()

惦记

()

顽强

()

用途

()

4、填空。

野菊花生长在,它的花美得,美得

。野菊花的 很强,有

的功能,还能

5、写出第2、3自然段的段意。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八、作文。题目:难题

提示: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样的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请你回忆当时的情景,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语句通顺,详略得当。

期末测试卷的部分答案:

三、1、④

2、⑨

3、⑤

4、⑥

5、①

6、⑧

7、⑦

8、②

9、③

四、1、陈列

排列

2、陈设

3、愿望

4、指望

5、盼望

6、期望

7、渴望

七、1、。、。?,、„„。

2、D

C

3、质朴

平凡

依旧

惦念

坚强

作用

4、山坡野地上

自然

朴实

生命力

消毒止血

清热败火

治感冒

5、我特别喜爱野菊花,是因为它美得自然、朴实,生命力强。

野菊花用处很多,可以消毒止血、清热败火、治感冒。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汉字。ɡù bǒ zhí lánɡ(雇)佣 颠(礴)(侄)子(郎)中 pà lián qín kuī

手(帕)可(怜)家(禽)幸(亏)

二、填字成词。任劳任(怨)肝(相)相照 全(心)全意 冲(锋)陷阵 身强力(壮)目(瞪)口呆 点头哈(腰)语(重)心长 美(伦)美奂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对:回答 2向着;朝着 3 对抗;敌对 4 对待 5 正确;正常;相合 6 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 7 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 8 投合;适合 9 成双的

1、不管怎么说,她对我真的很好。(4)

2、小方,你见过这幅对联吗?(9)

3、我看他神色不对,肯定有什么事瞒着我。(5)

4、咱俩对一下表吧,我的表好像慢了。(6)

5、不管老师问什么,他总能对答如流,真厉害!(1)

6、他们俩挺对脾气的,没见他们闹过别扭。(8)

7、把破成两半的镜子对起来,先凑合着用两天吧。(7)

8、战士们把枪口对准了敌人。(2)

9、这次,刘大爷算是碰上对手了。(3)

四、选词填空 1陈列 2 陈设 3排列

1、展览室里(1)着同学们的作业,本本(3)得很整齐。

2、王老师家里的(2)极其简单。1盼望 2期望 3渴望 4愿望 5指望

3、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共同的(4)。

4、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没有(5)。

5、去北海公园过队日,是我们(1)已久的一项活动。

6、我们要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辜负党对我们的(2)。

7、我(3)自由,但也知道不能拿信仰去交换。

五、考考你的积累。

1、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知女家。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

4、关公赴会 —— 单刀直入

5、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

6、梁山泊的军师 ——无(吴)用

六、按要求给句子变个样子。

1、潮声把大地震得好像颤动起来。(以改成“把”字句)

2、高大挺秀的绿树环抱着美丽的村庄。(以扩句,至少扩两处)

3、眼睛像清泉水。(以缩句)

4、因为明天下雪所以我们不去看电影了。(以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成一

句)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野菊花 1 你见过那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欢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2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住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只以为它是一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3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了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4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4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渴。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5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种野菊花的精神吗!人应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 , 不求索取。只是给予,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给文章第5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给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在括号中写出序号。败:A、失败 B、打败 C、搞坏 D、解除;清除 ① 清

热败火(D)顶:A、支撑 B、顶撞 C、相当,抵 D、顶替;代替 ② 真顶得上清凉饮料(C)

篇5: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皮biān_▲_子下去,那马身上会起一条条的青色的伤痕吗?像我在西厢房里,撩起一个人的xiù_▲_子,看见她gē__▲_膊上的那样的伤痕吗?早晨的太阳,照到西厢房里,照到她那不太干净的脸上,那又湿又长的jié__▲_毛一闪动,眼泪就流过泪坑淌到嘴边了!——《城南旧事》2.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蜀相》杜甫)

(2)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谭嗣同)

(3)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俭以养德。(《诫子书》诸葛亮)

(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成绩好,组织力强,但他刚转到我们班来,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我们可以引述《〈论语〉十二章》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帮他解开心结。

3.名著阅读。(7分)

(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____▲____,书中“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脍炙人口。第一次借扇,悟空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第二次借扇,悟空____▲______,却借得一把假扇;最后一次,悟空使诈,▲,骗得真扇。(5分)

(2)“唐敖道:“此国人为何生一张猪嘴?而且语音不同,倒象五方杂处一般,是何缘故?”多九公道:“原来本地向无此国。只因三代以后,人心不古,撒谎的人过多,因此冥官上了条陈,将历来所有谎精,择其罪孽轻的俱发到此处托生。因他生前最好扯谎,所以给一张猪嘴,罚他一世以糟糠为食。”以上文段出自《镜花缘》,“此国”指的是

____▲__(2分)A 白民国 B豕喙国 C 两面国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世人强烈的震撼。文中作者的家庭教师是安妮•莎莉文。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C.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灰姑娘》等。

D.《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11题。

(一)皇帝的新装(节选)(11分)

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5.“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句中“天真”在文中的含义是__▲_(结合语境准确把握词义)

A.形容声音甜美 B.形容单纯幼稚C.形容心地纯洁(2分)

6.第①段中“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一句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中划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童话的结局让一个小孩说出了真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无名母亲(8分)

①我带母亲去医院看病,要打针,吊四瓶点滴。打针的人真不少,注射室里几乎座无虚席。医生插好针头,就叫我和母亲到走廊去。走廊里贴墙放着两排椅子,我把药瓶挂在高处,让母亲坐在椅子上。

②在我们对面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农村妇女,年近四十,也可能只有二十多岁,因为她的脸黑黑的,皮肤也粗糙,很难估计年龄。女人不但脸黑,长得也不好看,尤其是嘴巴,牙齿太突,嘴唇太短,即使闭着嘴,也总有两颗牙齿露在外面。她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白白胖胖的。这么黑的母亲,竟能生下这么白的孩子,真是奇迹。孩子最多只有一岁,还没学会说话,但会哭会笑。这对母子的上面也挂着药瓶,药瓶连着管子,管子连着针头,针头插在小男孩的额角上。可能是小孩手上的血管不显眼,医生常在小孩的额头上打针。

③我和母亲坐下一会儿,小男孩就哇哇直哭,还使劲挣扎。女人一边用手护着小孩头上的针管,一边把嘴凑近孩子的脸,叽叽咕咕地逗孩子玩。我正担心她吓着孩子,那孩子却咯咯地笑了,还抬起小胖脚,兴奋地拍打椅子。也许在这个小孩子的眼里,母亲的叽叽咕咕,就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母亲唇短牙露的嘴脸,就是人间最美的容貌。

④小男孩一兴奋,就往母亲的怀里拱。女人撩起衣服,大大方方地给儿子喂奶。她喂着孩子喊:“医生,药水完了。”一个护士过来,给小孩换一瓶药水,忽然惊叫说:“不准在这里小便!”原来小家伙一边吃奶一边撒尿呢。女人毫不迟疑地一伸手,用手掌接住儿子的尿。护士把远处的痰盂踢过来,女人接满一手,倒到痰盂里。

⑤快下班时,母亲才滴完一瓶。我要回家给放学的女儿开门,就把母亲托付给护士,又叮嘱母亲:“有事你就喊医生,我尽量快点来。”

⑥等我重新回到医院时,对面那个乡下妇女和她的孩子已经走了。我问母亲刚才有什么事吗。母亲说:“没什么事,就是上了一次厕所。”我问母亲是怎么上厕所的,母亲说:“对面那个小孩刚好滴完,那位大姐就一手抱孩子一手帮我提药瓶,陪我去厕所。”

⑦注射室和走廊里都有许多两手空空的人,没想到关键时候帮助母亲的,却是这位抱着孩子的女人。我问母亲知道她是哪里人。母亲说:“她是长坪人。”长坪是全县最偏僻的一个乡,在大山里。我又问:“她叫什么名字?”母亲说:“不知道,她没说。”

⑧女人坐过的椅子上,有一处湿漉漉的,那是从她的指缝和手掌边沿漏下的儿子的尿液。别的母亲,也是这样照顾儿女的吧?可惜我们长大后,很少记得母亲伸手接尿这种感人的动作。

9.本文写了与“无名母亲”有关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语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护士把远处的痰盂踢过来,女人接满一手,倒到痰盂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别的母亲,也是这样照顾儿女的吧?可惜我们长大后,很少记得母亲伸手接尿这种感人的动作。”谈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3分)

阅读《聊斋志异》中两则故事,完成12—14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牧竖》

两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2.解释以下加点字词(4分)

⑴狼不敢前_______(2)以刀劈狼首____

(3)故令嗥_____(4)气已绝矣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怒奔树下,号且爬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狼》一文中,两只狼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牧竖》中的大狼又是怎样一只狼?屠户与牧竖分别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45分)

15.微写作(5分)

这个学期,我校的拓展性课程和广大同学见面了,课程的种类很多,有英语角、好玩的数学、梅里印记、太极入门、梅里好声音、羽毛球、中国舞、泥塑彩绘、小记者主持人班、小小农艺师、现代礼仪教学等。请你从以上所给课程中选择一门,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说说选择它的理由。(字数不少于100字)

16.写作(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写出真情实感;(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上)语文 答案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鞭 袖 胳 睫

2.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长使英雄泪满襟。(2)河流大野犹嫌束(3)静以修身(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名著阅读。(7分)

(1)吴承恩 变成小飞虫随茶水进入对方肚子(意对即可)变成牛魔王(意对即可)(5分)

(2)B(2分)

4.C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11题。

(一)皇帝的新装(节选)(11分)

5.B(2分)

6.不可删去。因为这句话表现了百姓的愚蠢和随声附和的心态,与小孩的话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讽刺意味。(3分)(一分一个点,只回答“不可删去”不得分。)

7.(4分)心理和神态描写。(2分)表现了皇帝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2分)

8.(2分)说明一个人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1分)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1分)

(二)无名母亲(8分)

9.(3分)哄儿子扎针;用手给儿子接尿;扶“我”母亲上厕所。(每写出一件得一分,意思对即可)

10.(2分)“踢”是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表现了护士傲慢无礼的态度。(1分)

11.(3分)示例:我们长大后,往往忘记甚至淡漠了幼时母亲无私且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们应该珍视母爱,应该记得感恩。(或者长大后渐渐淡漠了母亲曾经对自己的关爱,现在想起来,心里有深深的愧疚之情。所以,要珍惜。)(注意围绕文章主题来讲)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3分)

阅读《聊斋志异》中两则故事,完成12—14题

《狼》

12.解释以下加点字词(4分)

(1)向前(2)用,拿(3)故意(4)尽,完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屠)这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引诱(迷惑)敌人的。

(2)(大狼)怒冲冲地跑到这裸树下,一边号叫一边爬抓(树干)。(意对即可)

14.贪婪且凶残或狡诈又愚蠢(答出两方面即可)(2分)充满母爱。(1分)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提示: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2分)

四、语言运用(45分)15.微写作(5分)

示例文段:我选英语角(1分)由于我的贪玩,和对英语的不重视,整个小学时期,我的英语成绩就很差。现在进入初中学习,我很想摆脱这种局面,一心想把英语成绩提高上去。所以,带着这个目的,希望能在“英语角”这门课上多学点有用的知识,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开阔自己的视野,更上一层楼。

篇6: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题号

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

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 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缀术》 D、《伤寒杂病论》

14、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A、提倡节俭 B、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5、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

C、刘备在成都称帝 D、孙权称王建立吴国

17、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8、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不属于东汉时期取得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

B、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C、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出现

D、张衡制成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

19、下列图片内容,反映了南北朝民族融合这一历史特征的是()20、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准将我国河南省的安阳殷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也是河南省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省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是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秦兵马俑 D、青城山、都江堰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小题中同学间对话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小题后括号内打上“√”,错误的打上“×”。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21、甲同学: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知人善任,是这样的吗?

乙同学:是这样的。当时他任用伊尹为相,通过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

22、甲同学: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它发源地在哪里呢?又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

乙同学:它起源于印度,应该是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

23、甲同学:书上讲,吴国船队曾达到夷洲,这件事情还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呢? 乙同学:首先,当时称为夷洲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台湾地区,这说明台湾地区和内地早已有交往和联系。其次,说明当时吴国的造船业比较发达,这有利于海上交通的发展。()

24、甲同学:我知道,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那么,书法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一种艺术的呢?

乙同学:应该是在西晋的时候。()

三、列举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25小题6分,26小题4分,共10分)

25、文物鉴赏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通过本期的学习,你能对下列文物知道多少呢?请在下列各文物图的右旁列出你解读的相关历史信息(如文物名称、出土地区、用途或文物价值等,要求至少列出两条)。(6分)

26、我国古典名著是中华文化宝藏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我们增益智慧、提升修养的良好土壤。请举出下列两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和一条你所了解的其它相关历史信息(如内容、特点、历史价值等)。(4分)

《离骚》—作者:

其它:

《史记》—作者:

其它: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1分)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1分)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2分)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2分)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西汉的疆域图

仔细阅读材料一,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名称填在()中?(4分)

示例:

①(长安)②()③()④()⑤()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1分)3)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1分)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第29题14分,第30题12分,共26分)

29、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请回答:

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请看下列两幅图,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大变革时代”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你能将下列解释它们之间联系的相关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吗?(请将英文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5分)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排序:①

④ ⑤。

1)图2中,商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2分)

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至少举出两条说明)(4分)

3)你怎样来认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3分)

30、《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1分)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2分)

3)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基础有哪些?(3分)

4)你能用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地方吗?(至少举出两条说明)(分)

5)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C 2 C 3 A 4 C 5 D 6 C 7 A 8 D 9 B 10 A 答案

题号 D 12 C 13 B 14 B 15 C 16 D 17 C 18 B 19 B 20 A 答案

二、判断题(本大题4小题,共4分)

21、×

22、√

23、√

24、×

三、列举题(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25、(6分)文物一:甲骨文(甲骨或甲骨卜辞),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记录的内容非常广泛,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材料,也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文物二: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广汉三星堆出土(反映与商朝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文物三:战国编钟(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体现出我国古代工匠的高操技艺,也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26、(4分)《离骚》:屈原,是研究战国时期诗歌发展的重要材料(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史记》:司马迁,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共20分)

27、(10分)1)秦始皇焚书坑儒。(1分)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2分)2)“百家争鸣”(1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2分)

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不同点:它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学说的读书人。(1分)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1分)

28、(10分)1)②河西走廊③新疆④西亚⑤欧洲(4分)2)张骞(1分)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2分)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

4)正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2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共26分)

29、(14分)答:1)排序:① B ② A ③ D ④ E ⑤ C。(5分)2)奴隶主贵族(阶级)(2分)

3)(列出两条变法内容即可)(4分)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分)

30、(12分)答:

1)“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地)(1分)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等(2分)

3)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3分)

篇7: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一、学生考情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还可以。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体现在填空题、解决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识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等低级错误。

二、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五年级2班共有44名学生,全部参加了此次测试,总分2173.5分,平均分是85.8分;及格人数42人,及格率为95%,优秀人数20人,优秀率为45%,良好人数14人,良好率32%,最高分100分,最低分50分。

三、试卷卷面情况分析:

第一题填空:第1、2、3、4、7、8、9、10小题得分率都在90%以上,错的同学多数是不细心造成。第3小题错误率最高,主要原因:学生平时很少联系到更具一个乘法算式,来填写除法算式,学生不能很好分析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再考虑到被除数、除数的扩大和缩小与商的变化关系。第5小题错误率最高,主要原因:按规律填数不是本册重点,平时,几乎没有练习,结果学困生就都看不出规律或计算出错。第6小题错误率最高,主要原因:学生对小数除法的意义没有掌握好。

第二题判断:通过率较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3小题,16x-8=8(2x-1),很多学生认为是错的,错的主要原因是对乘法分配率掌握不好。

第三题选择题:这题通过率较低,其中1、4两题出错率较高。第1小题出错原因是学生没有教好的把整数的简算方法推广到小数的计算中。第4小题出错原因是学生没有学过约分不会写最简分数,大部分学生只知道2、5、8组成单数的可能性是2/6,组成双数的可能性是4/6.不知道2/6=1/3,,4 /6=2/3.第四题计算题:计算部分的通过率不理想,主要是小数除法计算出错率高。

第五题操作与实践:这题学生通过率较高。

第六题:共5道小题,每题分值都比较大。其中第2、3小题做得不错,得分率在90%以上。第5小题失分较多,学生做题不细心,解题步骤一多,计算就出问题。第1小题失分原因是学生理解能力。

四、改进措施 :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丰富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和延伸。大部分学生虽然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在对有关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综合运用时,总是含糊不清,因为他们对定义只是机械地记忆,并没有理解领会知识的联系,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理解的前提下,要强化所学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运用,对所学知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延伸拓展。

3、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养成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看清题意,思考全面,答题认真,回答完整,仔细检查。

篇8: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故答案为:BC=CE.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HL,此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

16.已知点A(1,5),B(3,1),点M在x轴上,当AMBM最大时,点M的坐标为 ( ,0) .

考点: 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 连接AB并延长与x轴的交点M,即为所求的点.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求出直线AB和x轴的交点坐标即可.

解答: 解: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

把A(1,5),B(3,1)代入得: ,

解得:k=2,b=7,

即直线AB的解析式是y=2x+7,

把y=0代入得:2x+7=0,

x= ,

即M的坐标是( ,0),故答案为( ,0).

点评: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找出M的位置.

三、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68分)

17.求下列各式中的x:

(1)25x2=36;

(2)(x1)3+8=0.

考点: 立方根;平方根.

分析: (1)先两边开方,即可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2)先移项,再根据立方根定义开方,即可得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解答: 解:(1)25x2=36,

5x=±6,

x1= ,x2= ;

(2)(x1)3+8=0,

(x1)3=8,

x1=2,

x=1.

点评: 本题考查了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关键定义得出一个或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8.如图,长2.5m的梯子靠在墙上,梯子的底部离墙的底端1.5m,求梯子的顶端与地面的距离h.

考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分析: 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h的值.

解答: 解:在Rt△ABC中,AB2=AC2BC2,

∵AC=2.5m,BC=1.5m,

∴AB= =2m,

即梯子顶端离地面距离h为2m.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表达式.

19.某校准备在校内倡导“光盘行动”,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某年餐后饭菜的剩余情况,调查数据的部分统计结果如表:

某校部分同学某午餐后饭菜剩余情况调查统计表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没有剩 80 40%

剩少量 a 20%

剩一半 50 b

剩大量 30 15%

合计 200 100%

(1)根据统计表可得:a= 40 ,b= 25% .

(2)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画出扇形统计图;

(3)校学生会通过数据分析,估计这次被调查的学生该午餐浪费的食物可以供20人食用一餐,据此估算,这个学校1800名学生该午餐浪费的食物可供多少人食 用一餐?

考点: 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表;扇形统计图.

分析: (1)根据没剩余的人数是80,所占的百分比是40%,即可求得总人数,然后利用百分比的定义求得a、b的值;

(2)求得剩少量的人数,求得对应的百分比,即可作出扇形统计图;

(3)利用1800除以调查的总人数,然后乘以20即可.

解答: 解:(1)统计的总人数是:80÷40%=200(人),

则a=200×20%=40,

b= ×100%=25%;

(2)剩少量的人数是:200805030=40(人),

扇形统计图是:

;

(3) ×20=180(人).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20.已知:如图,AB=AC,BD=CD,DE⊥AB,垂足为E,DF⊥AC,垂足为F.求证:DE=DF.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连接AD,利用“边边边”证明△ABD和△ACD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证明.

解答: 证明:如图,连接A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DE⊥AB,DF⊥AC,

∴DE=D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1.(6分) (秋南京期末)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已知△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4)、(1,2),点B坐标为(2,1).

(1)请在图中正确地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点B,并连接AB、BC;

(2)将△ABC沿x轴正方向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再沿x轴翻折得到△DEF,画出△DEF;

(3)点P(m,n)是△ABC的边上的一点,经过(2)中的变化后得到对应点Q,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

考点: 作图-轴对称变换.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1)以点B向下2个单位,向右1个单位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确定出点B,再连接即可;

(2)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平移、对称后的对应点D、E、F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3)根据向右平移横坐标加,纵坐标不变,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

解答: 解:(1)如图所示;

(2)△DEF如图所示;

(3)点Q(m5,n).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利用平移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2.如图,在△ABC中,AD是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

(1)若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24,AB=15,求AC的长;

(2)求证:EF垂直平分AD.

考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 (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E=AE= AB,DF=AF= AC,然后求出AE+DE=AB,再求解即可;

(2)根据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证明.

解答: (1)解:∵AD是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AE= AB,DF=AF= AC,

∴AE+DE=AB=15,AF+DF=AC,

∵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24,AB=15,

∴AC=2415=9;

(2)证明:∵DE=AE,DF=AF,

∴点E、F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

∴EF垂直平分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3.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使用摄氏温度(℃),但美、英等国的天气预报仍然使用华氏温度(H)两种计量之间有如下 对应:

摄氏温度x … 0 10 20 30 40 50 …

华氏温度y … 32 50 68 86 104 122 …

如果华氏温度y(H)是摄氏温度x(℃)的一次函数.

(1)求出该一次函数表达式;

(2)求出华氏0度时摄氏约是多少度(精确到0.1℃);

(3)华氏温度的值可能小于其对应的摄氏温度的值吗?如果可能,请求出x的取值范围,如不可能,说明理由.

考点: 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 (1)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由待定系数法求出其解即可;

(2)当y=0时代入(1)的解析式求出其解即可;

(3)由华氏温度的值小于其对应的摄氏温度的值建立不等式求出其解即可.

解答: 解:(1)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由题意,得

解得: ,

∴y=1.8x+32.

答: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1.8x+32;

(2)当y=0时,

1.8x+32=0,

解得:x= ≈18.9.

答:华氏0度时摄氏约是18.9℃;

(3)由题意,得

1.8x+32< p=“”>

解得:x< .

答:当x< 时,华氏温度的值小于其对应的摄氏温度的值.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由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值的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

24.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

(1)用直尺和圆规分别作△ABC的角平分线BE、CD,BE,CD交于点O(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过点C画射线CF⊥BC,垂足为C,CF交射线BE与点F.求证:△OCF是等边三角形;

(3)若AB=2,请直接写出△OCF的面积.

考点: 作图―复杂作图;等边 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 (1)利用直尺和圆规即可作出;

(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的度数是60°,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F=∠FCO=60°即可证得;

(3)作OG⊥BC于点G,△OBC是等腰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求得OC的长,则△OCF的面积即可求得.

解答: 解:(1)

BE、CD就是所求;

(2)∵BE是∠ABC的平分线,

∴∠FBC= ∠ABC= ×60°=30°,

同理,∠BCD=30°.

∵CF⊥BC,即∠BCF=90°,

∴∠F=∠FCO=60°,

∴△OCF是等边三角形;

(3)作OG⊥BC于点G.

∵∠FBC=∠DCB=30°,

∴OB=OC,

∴CG= BC= AB=1,

∴OC= = = .

则S等边△OCF= =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和尺规作图,正确求得OC的长度是本题的关键.

25.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快车到达B地后,原路原速返回A地.图1表示两车行驶过程中离A地的路程y(km)与行驶时间x(h)的函数图象.

(1)直接写出快慢两车的速度及A、B两地距离;

(2)在行驶过程中,慢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3)若两车之间的距离为skm,在图2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s(km)与x(h)的函数图象.

考点: 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 (1)由速度=路程÷时间就可以得出结论,由函数图象的数据意义直接可以得出A、B两地之间的距离;

(2)设OA的解析式为y=kx,AB的解析式为y1=k1x+b1,CD的解析式为y2=k2x+b2,由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就可以求出结论;

(3)先求出两车相遇的时间,找到关键点的坐标就可以画出图象.

解答: 解:(1)由题意,得,

A、B两地距离之间的距离为2250km,

快车的速度为:2250÷10=225km/h,

慢车的速度为:2250÷30=75km/h;

(2)设OA的解析式为y=kx,AB的解析式为y1=k1x+b1,CD的解析式为y2=k2x+b2,由题意,得

2250=10k, , ,

解得:k=225, , ,

∴y=225x,y1=225x+4500,y2=75x+2250

当225x=75x+2250时,

x=7.5.

当225x+4500=75x+2250时,

解得:x=15.

答:慢车出发7.5小时或15小时时,两车相遇;

(3)由题意,得

7.5小时时两车相遇,10时时,两车相距2.5(225+75)=750km,15时时两车相遇,20时时两车相距750km,由这些关键点画出图象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作函数图象的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

26.由小学的知识可知: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如图,长方形ABCD中,AB=4,BC=9,在它的边上取两个点E、F,使得△AEF是一个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画出△AEF,并直接写出△AEF的底边长.

(如果你有多种情况,请用①、②、③、…表示,每种情况用一个图形单独表示,并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标出底边的长,如果图形不够用,请自己画出) .

考点: 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

分析: 分点A是顶角顶点和底角顶点两种情况作出图形,然后过点E作EG⊥AD于G,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G:①点A是顶角顶点时,求出GF,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②点A是底角顶点时,根据等腰 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F=2AG.

解答: 解:如图,过点E作EG⊥AD于G,

由勾股定理得,AG= =3,

①点A是顶角顶点时,GF=AFAG=53=2,

由勾股定理得,底边EF= =2 ,

②点A是底角顶点时,底边AF=2AG=2×3=6,

综上所述,底边长为2 或6.

上一篇:高中音乐期末个人总结报告下一篇:无言母爱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