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教案

2024-04-23

东北地区教案(通用10篇)

篇1:东北地区教案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学目的

1、了解两极地区的范围,纬度位置特点并能在地图上指出

2、读两极地区图,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能分析其成因

3、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知道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南极洲、北冰洋

4、通过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南极的气候特征和成因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具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地球仪 教学方法:观察法、读图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对照地球仪提问: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海陆分布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名称各是什么?

一、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1、学生看书思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包括哪些范围?

2、教师对照地球仪指出起范围

3、两极地区的位置讲述按如下思路进行: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北冰洋周围被哪些大洲所包围?北冰洋跨经度多少度?

(2)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南极洲被哪三大洋环绕?(按自西向东的顺序)南极洲跨多少经度?

(3)设问:如果一架飞机从南美洲南端出发,飞往澳大利亚西海岸,你认为沿什么路线飞行最近?(越过南极上空的路线最近,由此得出:未来的南极洲有可能成为南半球空中交通的中间基地,是南美洲、非洲和大洋州的空中交通捷径)

(4)一个建筑师想设计一个房子,不论哪个窗户都向北开,他应把房子建在哪里?

二、两极地区的气候

1、设问:从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来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共同点?

过渡:两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是否相同呢?为什么?(南极地区海拔高,且是陆地)那么,南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呢?

2、学生阅读 P60 活动中的材料,根据材料概括南极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干燥

3、学生讨论:南极地区酷寒的原因是什么?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

过渡:虽然两极地区是一片无人的白色荒漠,但是却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三、两极地区丰富的资源

1、学生阅读 P61-62 阅读材料,思考:两极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教师结合材料讲述)

2、学生回答 P63 活动 1、2、3

3、结合教材和有关资料,了解北极地区的居民

过渡:由于两极地区有着未经人类雕刻的原始环境,为科学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因此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

四、极地科学考察

1、学自读 P64 材料,思考:南极探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你了解哪些有关南极考察的事情

篇2:东北地区教案

教学设计

战宁 2011年12月(课前准备:教学用品、给听课教师和学生分发学案、打开课件等)....(师生互道问候)

【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这是咱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展示并解释学习目标: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农耕制度、传统运输方式、传统民居等)

【探究1】

(展示课件:探究1)

读课本第7页图5.9,小组合作,完成学案表格。(小组合作探究:2~3分钟)

(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探究成果,其他组员补充或纠正。教师加以评价)(探究1结束)

(展示课件:探究1整理)(学生整理学案)

【探究2】

(展示课件:探究2)

读课本第7页图5.9,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示意图。(小组合作探究:2~3分钟)

(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探究成果,其他组员补充或纠正。教师加以评价)(探究2结束)

(展示课件:探究2整理)(学生整理学案)

(说明内部差异:北京与哈尔滨、武汉与广州)

【探究3】

(展示课件:探究3)

读课本第9页图5.12和图5.13,小组合作,完成学案表格。(小组合作探究:2~3分钟)

(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探究成果,其他组员补充或纠正。教师加以评价)(探究3结束)

(展示课件:探究3整理)(学生整理学案)

(说明其他差异:阅读材料)

【思考题】

(展示课件:思考题)给大家出两个思考题。

小组讨论: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小组讨论:1~2分钟)(小组派代表回答思考题,其他组员补充或纠正。教师加以评价)(思考题结束)

【当堂检测】

(分发答题纸、投影展示当堂检测题)

(时间充裕的话:学生完成《复习方略》部分题目)

篇3:东北地区教案

一、东北沦陷期间的商业贸易状况

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东北沦陷到1945年“光复”这一历史时期。伪满的商贸业是日本“统治经济”的领域。在商业企业资本中, 日本资本占统治地位。在经营上民族商贸业受到日伪当局多方的控制与限制, 后来逐渐被吞并, 有的被迫关业, 有的成了伪政府指定的加工点或配给店、代销店。

伪满中后期, 实行“统治”、“配给”政策。统治品包罗的范围广泛, 除工业品, 日用品也在统治之列。1940年3月, 伪满洲国公布《主要生活必需品输入配给统治要纲》, 把生活必需品分为三类, 这些生活用品从生产数量、销售、分配到各种价格都实行统制。

伪满洲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对日本。1934年, 伪满进出口总额10.4亿元, 日本占5.6亿元。据1936年统计, 伪满对日本出口占总份额的39.4%, 进口更高为73.3%。其次还有朝鲜、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印度等国, 但所占比重不大。出口物资主要是农产品, 如大豆、豆油、豆饼、豆粕和粮谷等。进口物资为棉、毛纺织品、棉花、小麦、化学药品、机械工具和车辆等。

1932年3月, 日伪政权宣布“海关独立”。从此, 中国海关已不掌握东北各口岸的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在1940年9月以后, 日本为了掩盖其掠夺式贸易的真相, 把贸易数字视为军事秘密, 禁止公布。进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1932~1941年出口商品原料和半制成品为主占70.9%~89.1%;进口商品制成品和食品为主占67.1%~46.5%。1937年规定21种重要的轻重工业都必须置于日本的直接控制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和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是日本统制东北经济的两大重要垄断组织。

二、日伪的侵略政策、经济政策与移民增加

七七事变后, 日伪当局为强化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先后推行了“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以及“战时经济政策”等。随着这些侵略政策的实施, 东北地区普遍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从东北掠来大批苦力。伪满初期曾一度限制过华北地区移民的流入。1937年, 日伪当局放弃了限制移民的政策, 此后大量移民进入黑龙江省, 为该地区的土木建筑、矿山、林业、铁路等产业部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日伪当局特设伪“大东公司”, 专门从事“移民审查”、“移民募集”, 并利用诸如降低移民交通费等手段, 增加对黑龙江省劳动力的供应量。

黑龙江省的牡丹江、佳木斯、北安、黑河等地交通不便, 土地及其他资源开发受到很大限制。清末民国时期, 随着移民政策的实施, 北部边远地区人烟稀少的状况逐渐改变。1937年以后, 因日伪实施“产业开发五年计划”, 使该地区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据资料统计, 1937~1941年的四年之间, 黑龙江省新增加人口一百六十万人, 年平均增加四十二万人。1942~1945年, 黑龙江省共流入移民二百八十万人, 年均流入七十万人, 黑龙江省仅仅4年的移民数量与民国时期的移民相差无几, 这是黑龙江省移民史上的高峰期。

三、伪满时期从农业移民向产业移民的转变

日伪“北边振兴计划”的实施, 黑龙江省北部边疆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空前扩大, 日伪政权为了满足对“苦力”的大量需求, 便实行了野蛮的“抓劳工”的方式。因此, 来自华北的移民, 实质上已经不是过去那种自由的移民, 而是一种强制性移民。从移民的部门分布来看, 也不再以农业为主, 而是适应日伪经济掠夺和所谓的“边防建设”需要, 大量进入建筑、林业、矿业、交通业等部门。因此, 黑龙江移民的重心, 便由持续近百年的农业移民转为非农业的“劳工移民”。

伪满时期的黑龙江移民, 为“产业移民”, “劳工移民”, 主要是指在煤炭、林业、采金、土木建筑、交通等产业部门被迫从事劳务的移民。例如在林业方面, 日伪为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掠夺, 在黑龙江省设立248家林业公司, 占全东北林业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日伪出于资源掠夺的需要, 还在黑龙江地区开设大批煤矿、金矿, 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采。如鹤岗、鸡西等, 伪满时期在黑龙江省形成了林业、煤矿业和金矿业三大产业部门。就各部门的移民分布情况来看, 从事煤矿业采掘的有4万五千多人 (1943年) 、从事采金业的有三万多人 (1937年) , 从事林业的有十万多人 (1944年) 。从移民的地域分布来看, 伪牡丹江省有二万多人, 伪三江省有三千多人, 伪滨江省有三万三千多人, 伪北安省有二万多人, 伪黑河省有三千多人。这些移民大多是日伪当局以“紧急劳动力供应”为由, 从山东、河北两省掠来的。

日伪当局在“经济统治”政策下, 对移民就业采取强制手段, 使移民职业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 即由农业为主的职业构成转向工矿、林业、建筑交通铁路、商贸及军事工程诸领域, 使移民职业构成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使产业工人阶级产生。

四、伪满时期黑龙江地区移民与经济、社会的变化

1) 移民增加使黑龙江人口密度增大。因日伪当局把大批劳动力强行迁移到黑龙江北部边境地区, 使当地的人口密度有所提高。据中东铁路管理局出版的《满州通报》所载, 1930年黑龙江地区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15人左右, 1941年黑龙江省人口密度已增至每平方公里达25人。

2) 移民使黑龙江形成了交通体系。伪满时期黑龙江省移民被强制分配到工矿和交通部门, 产业劳工移民和军事劳工移民成为当时移民的主体。在移民的累累白骨上, 日本在黑龙江地区构建了掠夺和运输当地资源的殖民地型交通网络。

3) 移民使人口向城市集中。伪满时期, 黑龙江移民由农业移民转为产业劳工移民和军事劳工移民, 所以, 黑龙江地区的移民很多流入城市, 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尤其是在日伪重点实施经济掠夺和军事基地建设的东北部边境地区, 如北安、黑河、牡丹江等地, 城市人口增加更为显著。牡丹江市, 1931年还是个人口不过三万六千人的小城镇, 1941年该市人口竟增到二十万人。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东北沦陷期间的商业贸易状况、日伪的侵略政策、经济政策与移民增加、伪满时期从农业移民向产业移民的转变、伪满时期黑龙江地区移民与经济、社会的变化等问题。

关键词:东北沦陷期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结构

参考文献

[1]孔经伟.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4.

[2]孙占文.黑龙江省史探索.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

[3]衣保中等.中国东北区域经济.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0.

[4]王京斯.1931年以来的中国东北.商务印书馆, 1959.

篇4:东北地区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是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2.人口的过度增长、水旱灾害的频繁、粮食产量的巨大变化、工业部门的调整及迅速发展,反映了当今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突出了印度的现代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情况;2.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及原因;3.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读练综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印度歌舞片段、泰姬陵彩图及介绍、南亚地形图、政区图、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典型的印度歌舞,欢快、悠扬、激情。

2.泰姬陵图及介绍。

3.请判断这是哪个国家,这节课就带领大家去印度!

二、新课讲授

1.板书:世界文明古国

展示世界地形图、印度地形图、南亚政区图

提问:印度在亚洲的位置?南部濒临的海洋?大部分领土所处的印度?南亚的主要国家?地形分布特点?

师生总结:印度位于南亚,南临印度洋,低纬度地区,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师生绘出南亚地形图,并填图

总结: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2.板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印度人呢?

展示:印度人口增长图,阅读教材P34。

将学生分组并讨论:

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多少亿?50年印度人口增加了多少亿?从1951年起,每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等等?

总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总数超过10亿。

3.板书:水旱灾害频繁

展示:P37印度的洪灾旱灾图

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印度多水旱灾害呢?

展示:书P7亚洲气候分布图

提问:印度是什么气候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展示:P37南亚一月风向,南亚七月风向图,填表:(师生共同完成)

分组讨论:西南季风的变化情况并填表

总结: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主要是西南季风的影响。

三、作业:说说对印度的初步印象

四、板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对印度的初步印象

二、导入新课

1.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今天是否延续着昔日的辉煌呢?这里的工农业发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印度。

2.提问:印度人口超过10亿,水旱灾害多发,人民解决温饱了吗?

三、新课讲授

1.板书:自经有余的粮食生产。展示:P38图: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绿色革命”的含义?主要粮食作物?印度人民饮食的习惯?主要经济作物?

2.板书:发展中的工业

展示:P40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

讨论: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播放关于印度核电站、计算机软件研制与生产过程及卫星发射过程的录像)

讨论:核工业、计算机软件工业及航天工业是传统工业还是高新科技产业?贫穷落后的国家就永远贫穷落后吗?

本节课总结:印度是一个特别的国家,到了这里你会发现不仅越过地理上的境界,也经过了时光的隧道,就像进入了过去,但又回到了现在,展望了未来,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去瞻仰泰姬陵,去瓦纳拉质洗浴,去喜马拉雅山探险。

四、板书:

五、作业:

比较中国与印度:自然地理特征、人口问题、经济发展情况。

篇5: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2.复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复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㈡过程与方法 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教学媒体:多媒体。[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从而引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1.屏幕显示投影图自然差异: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①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位置

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占全国的40%,包括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陕、晋、豫、冀、鲁、京、津)、东北三省、安徽北部等。

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的55%,一、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差异

自然差异主要是地形、气候、河流和植被类型等均有明显差异;

2、屏幕显示投影图自然差异:《南方和北方地形图》

②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③在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二、屏幕显示投影图:(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上海、广州一一南方地区。④读图填表

区域 最热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 年降水量(较多/较少)季节分配

南方地区 7月接近30℃ 1月O℃以上 较多 较均匀

北方地区 7月25℃左右 1月O℃以下 较少 主要集中在7~8月 季节变化明显

北方: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活动2:由学生自己完成,找学生讲解:

① 南北方河流在径流量和结冰期方面的差别和原因 ② 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及原因。

3、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① 图5.9:哈尔滨与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是否相同?

② 图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是否相同? [课堂小结] 略 板书设计

地理区域 地形 降水 最冷月均温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 高原、平原、山地 较少 低于0℃ 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较多 高于0℃ 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与探究 观察学校所在地的植被,了解其与当地气候的联系。

设问导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是否也有很大差异呢?

板书:

二、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教师: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

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的前两栏“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形成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其他不同

学生回答所填内容

教师:除了书中的举例,你还能说出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表格中“其他不同”一栏你是怎么填的?

学生:生活主食方面,北方吃面,南方吃米;运动项目;重要经济林木;„„

教师给予高度表扬

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教师: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

教师:观察教材图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北方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完成表格“主要形成原因”一栏,教师纠正、引导。

教师总结:北方和南方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就土地利用类型来说北方是旱地,而南方是水田,这是因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也小,水资源相对较为短缺,所以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旱地为主;相反,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田为主。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来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材提供的南北方人文差异的活动,教师点评。

课内小结: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篇6:东北地区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喜剧之王赵本山吗?那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吗?我们都知道他的家乡在东北,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新课讲解:(二)问题导学:

一、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东北地区

1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邻渤海、黄海。2纬度位置:39度N~53度N。我国北部主要的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共和国。邻省有: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三省分别是辽宁省简称辽行政中心沈阳、吉林省简称吉行政中心长春、黑龙江简称黑行政中心哈尔滨。

3、学生阅读课本说说东北三省的领土面积及地表特点,指明回答 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地表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学生分组探讨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讲解:蒙古:内陆国,有利于畜牧业,陆上交通

日本:岛国,有利于海上交通,渔业等海洋事业及海外各国的交往

海陆位置 :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优越性:1.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2.沿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及海外各国的交往

3.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 东北平原中温带一年一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两年三熟一年二熟 海南岛热带一年三熟

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归纳、地形特征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山水环绕)(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沃野千里)

三、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四、(四)师生释疑: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湿润,有着较优越的条件。温度带主要以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为主。干湿地以湿润和半湿润为主。所以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四、读图回答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部局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读图,东北地区的农业类型主要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种植业:平原地区 林业: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畜牧业: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 部分林区草地地区

自然环境特征: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说说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高 结合6.5图,说说东北最突出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长冬严寒,由于气温低,蒸发量较少而形成冷而湿的自然环境。

课堂小结:

1、学生同桌互相讲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总结,将板书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板书设计: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东北的地理位置

二、东北的气候特点

三、东北的农业特点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本节课只不过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篇7:西北地区教案

【学习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分析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重难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

1、情境创设观看《美丽中国-风雪塞外》

2、采用自学为主的模式。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内容,并将重难点标注出来。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教师点拨。

3、采用教师引导的方式。具体分析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探究,从而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具准备】

通过多媒体手段做一些西北地区景观的课件,并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一:观看《美丽中国-风雪塞外》片段 通过视频展示西北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将学生在享受美景中进入今天的课堂。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环节二:自学探究(10分钟)根据学案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结合‘西北地区地形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由于本题综合性较强,在学案上标出相应提示,可引导学生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分析。

展示的过程中点拨学生,本题重点是“分析”二字,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自己找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导学案上的知识如下:

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73°E--123°E,32°N--50°N(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3)相对位置: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相邻,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以北。

地形特征: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多风蚀风积地貌)

气候特征: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大,日照强,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

河湖特征:(1)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以内流河、内流湖为主。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湖泊: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

(2)河流的水文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重重阻隔,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小,有大片无流区;汛期短,主要出现在夏季;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植被特征:西北地区降水的不同表现在植被的变化上,本区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基本以贺兰山为界。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将每个自然地理要素现在黑板上,之后用幻灯片展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并加以解释。

环节三:合作研究(15分钟)

1、限时训练,自主完成合作探究三道习题。(1)分析P区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历史上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试分析其地理原因。(6分)

(3)说明居延海的干涸带来的危害及恢复居延海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10分)

2、学生展示,完成后请三位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答案。

3、底下同学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案上三道习题内容的答案,另一方面是黑板上同学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不足之处。

环节四:小组展示(10分钟)

1、年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位于冲积扇,土壤肥沃;河流多,地下水丰富,水源充足。(共6分,每点2分)

2、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地带,地形平坦(1)水源充足(1),农业基础条件好(1)人口较多(1)(共6分,每点2分)

3、居延海的干涸造成植被大面积死亡;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成为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每点2分,共4分)

实施跨流域调水;限制上游的用水;营造防护林体系;发展节水经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每点2分,共6分)

针对学生的答案,结合小组的展示,由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批改,并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解释。

习题处理完成之后,教师进行总结,由于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了当地农业、经济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而从居延海的干涸可以发现,如果其中某一个自然地理要素发生改变,那么区域内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都会遭到破坏,这就是经常所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篇8: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走跌

自10月中下旬玉米收获以来,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一直没有连续的晴好天气,不时有小雨或中雨出现,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晾晒,部分地区的玉米出现了霉变现象。同时,阴雨天气也不利于玉米的脱粒、运输和销售。因此,近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玉米上市较为分散,市场收购价格有所攀升。目前,河南驻马店玉米收购价在2040~2080元/吨(霉变粒较多、水分在16%~18%),新乡收购价在2220元/吨(水分在16%以内),河北石家庄地区国标玉米淀粉厂收购价格在2320~2380元/吨,邢台地区收购价格在2260~2300元/吨,均较一周前上调40元/吨左右。

东北市场玉米采购低迷

今年,东北地区玉米获得了大丰收,由于近期气温下降较快,当地的新玉米上市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玉米下游产品价格下跌较快,玉米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等用粮主体放慢了入市采购步伐,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玉米价格也止涨回落。

加工饲用企业收购意愿不强

篇9:东北大森林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二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东北大森林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上个月在这里刘老师带领大家游览了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孟老师将带着大家去一个新的自然风景区:首先请大家来欣赏几张图片(PPT出示大森林图片),看过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预设: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奇妙,它是动植物的乐园。学生可能还会谈对某个季节的喜爱。)东北大森林不仅风景优美,森林覆盖面积大,而且在森林中还繁衍生息着400余种珍禽异兽,1000余种野生植物,是我国的一个巨大的宝库。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那里去看看吧!(板书:17 东北大森林)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课前老师已经请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先看看大家预习的怎么样。(出示PPT上生字词),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等生读完)有不认识的字吗?(没有),好,咱们再来齐读一遍。(生齐读)2看来生字没有难倒大家,相信课文大家也一定读熟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正式进入课文,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一人一个自然段,注意请读的正确流利。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生每读一段,师都要做简要点评。好,请坐,很流利;声音很洪亮;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读的时候要注意看清每一个字,读准字音。)读完了课文,刚才老师提的问题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找生回答,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xxx的看法吗?(同意),嗯,那我们就来走进第一自然段!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了什么?(生齐说,奇妙的海洋)

你从这段中读出了作者对大森林怎样的感情?(找生回答:喜爱,赞美)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沉浸:沉浸是什么意思?两个字都是什么部首?三点水。所以和水有关,浸泡,泡在水里,在这里是指全神贯注于,陶醉在东北大森林的风景里,可见大森林之美。奇妙:奇妙是什么意思?稀奇巧妙。那么说明大森林里肯定有稀奇美妙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好,那你能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再读一下这一自然段吗?

谁再来表达一下对大森林的喜爱和赞美?(找2—3个学生读)嗯,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大森林的喜爱!那东北大森林是奇妙的海洋,它奇妙在哪里呢?为什么会让人沉浸在其中?下面我们就赶快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冬天的大森林看一看吧!(板书:冬天)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冬天的大森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一句感受到的呢?请你边读边勾画相关的句子。(师巡视)谁来说一说冬天的大森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美)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1)枞树上,压满了软绵绵的白雪。(从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树上“压满”了白雪,压满两字写出了雪下的非常大;还从侧面反映出森林的密密层层。那你能把雪大的感觉读出来吗?(让生再读)

谁对这句还有不同的理解?

a(如果有学生回答:生说,师引导)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b(如果没有学生回答)看来你们从这句话都是感受到雪下的很大呀。那谁再来读一读?读出雪大的感觉。(找2—3人读)

出示PPT枞树的图片,描绘一下图片景色,枞树上压满了白雪,大森林好像披上了一件银白色的大衣,真美呀!还有同学勾画其他句子吗?

(2)落叶松“粗大的枝干,像一根根支撑天空的圆柱。”(从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比喻,传神描绘出冬日里松树的坚强和伟岸。天空很大,但一棵棵落叶松竟然都能把天空支撑起来,可见落叶松的高大和粗壮!在冬天,百花都凋零了,动物们也冬眠了,而落叶松却依旧屹立在这里,可以看出落叶松的坚强。

那你能把落叶松的高大粗壮,坚强品质读出来吗?(找生再读)a如果学生分析的较全面,直接再问其他学生,谁能再把落叶松的高大粗壮和坚强品质读出来?找2—3人读。)

b如果分析的不全面,则问:谁对这句还有不同的理解?(生答,师引导)那请你将这种感觉或品质读出来。

出示PPT落叶松的图片,落叶松坚强的屹立在这里,像巨人一样伟岸。还有同学勾画其他句子吗?

(3)西北风呼呼地刮过,雪花便从树上飞舞下来。(从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什么?)雪花飞舞,很美。那你能把这种美感读出来吗?(让生再读)

谁还能把雪花的美读出来?找2人读。

那么在这里老师就要问问大家了,飞舞可以换成别的词吗?换成飘落,落下可以吗?哪个词好?(找生回答,是总结:飞舞写出了雪花轻飘飘的随风落下,像跳舞一样,姿态时而优美时而欢快,给冬日寒冷的森林增添了一分情趣。而飘落只表示雪花往下落的动态。

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就可以使用飞舞这个词,蝴蝶飞舞,落叶飞舞等,让文章优美起来。

那谁再来把这一句美美的读一读?(找生读,师总结:嗯,雪花飞舞下来,真美呀!)

出示PPT雪花飞舞的图片,描绘一下图片景色,西北风刮过,雪花随风飞舞,像是一个个小精灵。还有同学勾画其他句子吗?

(4)熊躲在树洞里„,松鼠在树上迟钝地爬着„(从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什么?)小动物很可爱,他们热切地盼望春天的到来。那你能把动物的期盼读出来吗?(让生再读)

谁再来期盼一下春天的到来?(找2—3人读)

出示PPT动物的图片,描绘一下图片景色,黑熊在舔自己又肥又厚的熊掌,松鼠在吃果子,他们都在盼望春天的到来。

在第一自然段中,我们就了解到了东北的大森林是奇妙的海洋,通过通读课文,我们发现每个季节的大森林都有它独特的美,那你认为冬天的大森林是一片什么样的海洋呢?

出示PPT 冬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白雪,美丽„„)

指名回答,师:1恩,好,请坐。2那你认为呢?你跟他的想法是一样的。3那你认为呢?)板书:白雪的海洋 8 小结:

a若还有时间:这一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了东北大森林,领略了冬天大森林的别样风光,相信冬天的大森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试着填一填空。(出示PPT,引导学生试着背诵)

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背过这一自然段,将冬天的大森林美景深深的印在脑海里。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冬季的东北大森林是白雪的海洋,那么其他季节的东北大森林又会让我们沉浸在什么样的海洋里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下课!

b若没有时间:这一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了东北大森林,领略了冬天大森林的别样风光,知道了冬季的东北大森林是白雪的海洋,那么其他季节的东北大森林又会让我们沉浸在什么样的海洋里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小作业,背诵一二自然段,将冬天的大森林美景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下课!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了奇妙的海洋。我们还一起欣赏了东北大森林冬天时的美景,(冬天的大森林是美丽的 雪的„海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其他季节时的东北大森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冬天的动物们非常盼望春天的来临,我们就赶紧来观赏春天的大森林吧!二 细读课文

1.(PPT切换画面到春天这一部分)谁把这部分给大家读读?找生读

师:东北大森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热闹的、活跃的、充满生机、美丽的)

师: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动物们再也不用挨饿受冻了,植物们也开始舒枝展叶了,此时此刻,他们该是怎样的心情?(预设:高兴、兴奋、激动万分、欣喜若狂……)

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谁来选你喜欢的一句话试一试?

师:作者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的勃勃生机。画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明确作者抓住了树木、小溪.野花和小动物,体现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特点的。)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随机出示东北大森林的图片。

例:1.“野草的叶尖从积雪下面冒出来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里“冒”和“抽出”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比较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抽出”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冒”在这里也有此用意,写出了春日里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的情态。)

2.草地上,到处开着红的、黄的、白的野花,有野玫瑰、野百合,还有许多你连名字也叫不出来的花。(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斑斓和勃勃的生机。)

师:置身于这样热闹、活跃的森林中,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东北大森林的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是那样的美丽,你能把这种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师:如果说,走进东北大森林,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沉浸在奇妙的海洋里,那么此时,你又沉浸在一个什么样的海洋里呢?(花的海洋,绿的世界里。)课件出示:春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师:东北大森林的春天真是太棒了,那里简直成了一个动植物的乐园。那谁想把春天这幅画面展现给大家?

找生配乐朗诵春天这一段。其他学生边看课件边欣赏。

自学四、五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夏秋这两个季节的大森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这段中有没有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读一读,勾画出来,和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置身这样的景色之中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2.学生自学交流:(夏季的东北大森林)

学生交流:夏季的大森林是茂密的、浓雾缭绕的、郁郁葱葱。

明确抓住了树木的枝叶和浓雾以及阳光来描写的。学生读句子,谈感受。例:“一层又一层的树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带点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 “封”可换成“盖”。“封”什么意思?换成“盖”行不行?哪个好?好在哪儿?“封”是盖的意思,换成盖可以,但不如封好,封字既形象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葱郁蓬勃。)如果此时你进入东北大森林林,你会有何感受?

在这样浓雾缭绕林海之中,抬头是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整个森林封的严严实实,阳光照射进来容易吗?所以在这里作者把阳光比作了利剑?你认为这样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师:是呀学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惊叹作者构思的严谨和用词的贴切了。找生有感情的朗读,配乐朗读。你又沉浸在一个什么样的海洋里呢? 课件出示:夏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秋季的东北大森林)

学生交流:秋天的东北大森林是绚丽多彩的。明确作者抓住了叶子的颜色、秋风和各种山果来描写的,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教师随机出示秋季东北大森林的图片。

例:(1)秋天,许多树的叶子变成了黄色,有的却变得火一样红。这时,松柏显得更加苍翠了。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秋天色彩的绚丽。)

(2)秋风吹拂着树林,发出哗哗的声响,就像海边的浪涛。

(这句话恰当的运用了比喻,不仅展现了秋风飒爽的情景,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松鼠忙起来了,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

(体现了秋天的丰收与忙碌,和第二自然段遥相呼应,感受文章结构的严谨。)

有感情的朗读,配乐朗读。此时的你又沉浸在一个什么样的海洋里呢? 出示课件: 秋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那联系我们刚刚学过的《颐和园》,两篇都是描写风景的,但叙述的顺序一样吗?(游览顺序,时间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写文章,文章的思路脉络就会非常的清晰,那我们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试着用这种顺序写一写。五 课堂小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欣赏了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它是白雪的海洋、花的海洋、绿的海洋、雾的海洋和色彩的海洋,所以构成了东北大森林奇妙的海洋!作者运用了时间顺序把这样的天然美景写得尽善尽美!让我们向往与回味!真是人间仙境!(最后让我们在乐曲声中再来感受一下东北大森林的美吧!(播放一年四季的图片和配乐)六 作业

篇10:南方地区教案

儋州市第五中学

彭雪娟

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地理分区,同时学生们也居住在该区,对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更应做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我们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行政区划以及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这些内容都是分散的,学生还不熟练。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1、知道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人口和主要民族;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河、湖等水域盛产淡水鱼,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的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利用方法及改良措施;长江的冶理措施;南方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2、记住本区的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秦岭、南岭;全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以及海南岛和南海诸岛;重要城市:上海、杭州、福州、广州、海口、南京、南昌、合肥、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南宁、昆明、攀枝花、马鞍山、宜昌、宁波、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理解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特点;平原和谷地以水田为主;“山青水碧、鱼米之乡”以及经济作物、林果业同自然条件,尤其是同气候和地形的关系;南方平原地区的水稻土与四川盆地的紫色土为什么肥沃,东南丘陵的红壤为什么需要改造?进一步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河湖淤积的原因及灾害;南方地区水能丰富的原因;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关系;南方人民生活方式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海市发展成全国最大城市的有利自然条件。二

能力培养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南方地区与其他区域的分界线,确定所包含的主要省级行政区,继续培养阅读普通地图的能力。

2、通过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学会分析南方地区主要农林果产与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关系。

3、通过对比黄土与红壤在成因及治理方面的异同,初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对比的能力。

4、学会分析沿海和内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继续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5、通过列表对比南方与北方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培养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6、把本区的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以及主要城市填在填充图上,培养学生正确填绘地图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结合南方地区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保护环境的教育。

3、结合长江沿岸地带和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的建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分布逐步趋向合理。同时发展生产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以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努力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

4、通过“读一读”的诗词,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北国风光”和“江南春色”的景观差异,一方面使他们受到美育的陶冶。教学重点

1.南方地区为什么有“水乡风光”、“鱼米之乡”的美称。2.本区主要的农、矿产品

3.本区两大工业地带的工业发展方向 4.本区水能资源及水电供应的全国意义 教学难点

1.紫色盆地的形成、红壤的性质及其改良

2.长江流域水害加剧的原因及其营建防洪林的效益 教学方法

采用复习旧知、掌握新知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建议掌握

1.多——农产品种类多,经济林木果树种类多、鱼米多 2.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3.发——沿海和内地工业发达,长江沿岸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工业发达,沿海外向型工业发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于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若干地理区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那么今天我们进入南方地区去看看!

范围、面积、人口、民族

师:读本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和中国地形(或政区)图,明确四周的起止位置、本区所属的三个分区。

学:(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

师:利用两个百分比说明本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区。生:(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55%)

师:本区少数民族30多个,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多集聚在西南各省,要求任意记住5~6个民族。二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

师: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呢? 生:光、热、水、土、生物都是农业资源 因而把“山青水碧”、“经济作物和林果”、“紫色盆地”、“长江防护林”等四个标题的内容,列表处理。

1.学生默读课文、回忆旧知,教师指导填表: 掌握上列表格中的内容,基本上达到了课文关于农业部分的知识要求。以下的讲述是作为较高要求而提出。

2.为适应城市学生的需要,(1)讲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区分。(2)区别哪些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3)经济作物(一年生、草本)经济林木(多年生、木本)的区别。(4)个别的经济林木可扼要说明其用途,例如,油茶的种子可榨出茶油,为湖南等地人民所喜爱的食用油,桐油的种子可榨工业用和民用的桐油,涂在木料上可防腐。

3.紫色盆地讲:(1)紫色土的简单成因,以及它含有磷、钾养分,土壤肥沃。(2)紫色盆地,即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是我国粮食和亚热带作物的重要产区。

4.讲水稻土:强调水稻土是人类种植水稻生产活动所形成的特殊土壤,含有机质丰富。

5.讲“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师:(1)提出问题,长江流域为什么要营造防护林? 生:(原因),自学课文找答案。师:(2)利用已知,解答营造防护林的重要意义。师:营造防护林的原因:(1)长江流量大,输沙量也大,有人预言,不及早治理,有可能成为第2条黄河。(2)滥伐滥垦,植被破坏,加剧流域内的水土流失。(3)河湖长期淤积,蓄洪水能力大大降低,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简单交代重点措施。

生:营造防护林的意义:(1)利用利民的跨世纪工程。(2)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3)减少旱涝灾害,(4)增加经济收入。(5)缓解农村中用材和“三料”的紧张状况。

6.小结 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水乡风光”。三

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1.自绘一张南方地区各省(市)空白图,用硬纸画出钨、铜、汞„„等矿产符号,一个个符号剪开,按课文中的矿产产地,教师讲一个,在图上贴一个。然后,全部取下来,再让学生贴一遍。或者,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地名、矿产,在课文矿产图上作出标记。

2.在课本南方地区地形图上,将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葛洲坝、三峡、秦山、大亚湾等河流名称和地名用笔勾划出来。进而讲大、小电站在南方已遍地开花,按我国能源战略部署,本区将建成为水电能源供应基地,担负西电东送、支援东部各地建设的任务。

3.完成“想一想”两题

师:本区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

生:地势由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河流落差大;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水电比利用煤、石油发电的好处很多:发电成本低、不污染环境、而且是可更新能源。

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师:简述建国以前,本区以轻工业、采矿业为主,工业落后。建国以来,工业蓬勃发展。

生:做连线题,讲长江沿岸工业带,在地图上找到位置。A 高精尖产品的综合工业

①宜昌、重庆为中心 B 钢铁基地

②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 C 钢铁、煤炭工业

③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 D 多种有色金属工业

④武汉为中心

E 电力工业

⑤湘、赣、粤为中心 师:提出诱导性问题,学习“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问:你听说过我国设立了哪五个经济特区,请在课文广州„„宁波等7个地名中找出4个。那么,另外还有最大的一个经济特区是什么地方?(海南岛)。除此以外,有广州、宁波等14个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若干开放地区。

师再问: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将发展什么工业,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生: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便于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并发挥劳力资源优势。

指出:上海浦东地区也将建成为外向型的经济开发区。

4.小结 长江“黄金水道”+沿海“黄金海岸”,将是南方地区工业腾飞的两条巨龙。

南方人民的生活

采用学生朗读方法,结合“做一做”,填表格,掌握这部分知识。课后的“读一读”,《沁园春》可以不讲,因语言课要详讲。《村居》一诗比较易懂,略作讲述。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南方地区

范围、面积、人口、民族 二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填表)三

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填图)

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1.建国前后工业的状况

2.两大工业带 五

南方人民的生活

教后一得:

上一篇:刘润清告诉英语学习者下一篇: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