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

2024-04-14

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精选3篇)

篇1: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

教学目的: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基本的课堂常规。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小游戏:请你跟我做。学儿歌,引导正确的坐姿。要求能快速地安静下来,坐时要求身正胸挺腿平,眼平视,能把注意力转移到老师身上。再做一做,比一比。一二三,静下来,三二一,坐整齐。一二三四,眼看老师,四三二一,争取第一。交朋友。师生情感交流,利用学生的向师性拉近师生距离,打下教学基础第一步。并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1)、自我介绍。(2)、交朋友。(3)、基础知识检查。故事《小聪兄弟》。明白学好知识要爱听、爱想、爱说和爱动手。由聪字的组成入明白道理。游戏《指令》。认识数学学习用具,学会翻书、找页码,学会整理课桌,按要求摆放学习用具。

小结。谈谈收获。

附:《基础知识调查表》和〈〈基本情况调查记录表〉〉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

动物王国的校园教师:

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7)有几位老师呀?(1位)(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1.由门口开始参观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门边:有7朵花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学校里:有3个教室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2.从上到下看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1头大象2只小兔子3间教室4只小松鼠5个字6只小熊7朵花8棵松树9只小鸟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的有序性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所必需的,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活动四:找数字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这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探究活动:找数字

活动目的: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活动过程:学生放学回家后,寻找家中的数字,如有几口人,几件家用电器,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张床,……然后有文字后图画记录下来,上课时介绍给同学们听.快乐的家园教学目标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难点:了解1、2、3、4代表什么.教具准备: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点评:以结绳计数的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点评: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1”的概念.)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点评: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点评:由“1”的学习,引申到2、3、4的学习,学生借助已知的方法自主学习.)

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1、2、3、4、5、6、7、8、9、10

方法二:1、3、5、7、9、2、4、6、8、10

方法三:10、9、8、7、6、5、4、3、2、1(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点评:组建小足球队,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与活力.在老师示范性的采访后,学生在模仿提问中,感知序数.)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快乐的家园注重体现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通过直观的富有意趣的画面--结绳计数来引入,并安排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如:组建小足球队.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注重体现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通过直观的富有意趣的画面--结绳计数来引入,并安排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如:组建小足球队.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篇2: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2、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具准备

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方法

互动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小学生了.有这么都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你们开心吗?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教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

生2: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

生3: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生4:……

教师:你能数数各有多少吗?

生1:我看到了1个老师

生2:我看到了3座楼

生3: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真好!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一起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

生:想.(齐声回答)

1.出示主题图:www.xkb1.com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xkb1.com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

生:9只.(齐声)

教师:你们是怎么数的?

生:指着用手数.(齐声)

教师: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我.

生4:老师,还有蝴蝶.

教师:对了,还有那么多蝴蝶!真漂亮!有几只你们知道吗?

生:10只(齐声)

教师: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

生1:用手指着数.

生2: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

生3:可以从左到右数

生4:……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吗?有多少?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

生:7朵.(齐声)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发现有的小朋友都找乱了.是不是?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数一数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现在就请你们这些小老师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有序的观察.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小老师,带着我们有顺序地参观了可爱的校园,以后我们也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了.

活动四:找数字

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打开文具盒,数一数你有几支铅笔.

2.数一数班上有多少同学,多少男同学,多少女同学.

3.数一数教室里有几扇门,几个窗子,几块黑板,几盏灯.

四、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个老师2个小白兔3个教室4只小松鼠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我们的校园了吗?

第二课时

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理解“1、2、3、4”,认识1-10各数.

2.初步体会基数(表示几个)和序数(表示第几个)的含义.

3.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10,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10代表什么,渗透对应的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挂图,小棒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拿出小棒,举出1根小棒,2根,3根……

2.拿出挂图,看上面有几本书,几个苹果,几支铅笔,几个皮球,让学生认一认,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1.你们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数数的吗?

2.你们有什么更好得办法吗?

活动(二)

1.(教材第4页图片:美丽的山村)请大家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3.想一想在平时生活中,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1架飞机,1杯水,1片叶子,1朵花……)

4.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看图回答,这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2支船桨,2扇门,3朵白云,3只小鸟,10个苹果)

活动(三)

1.组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踢足球一定可美了!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吧!

2.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让愿意参加的小朋友站在前面,各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多表达几次让学生理解基数与序数)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告诉大家他们分别是几号,排在第几.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3题.

四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1条狗1棵树1个太阳

2支船桨2扇门2块黑板

3朵白云3支小鸟

4个小朋友4支铅笔4本书

……

五课堂小结

篇3: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

一出好戏, 首先要演好序幕。“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的开篇之作;而就事件本身而言,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本课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别具匠心、引人入胜, 我准备了一个小小的道具——“烂苹果”。“同学们, 我手里拿的是什么?”我问道。学生大声回答:“苹果。”“这个苹果是今天的课堂奖品, 谁课上表现最好就奖给谁。”我诱惑道。“老师, 这是烂苹果, 能吃吗?”“老师, 你也太小气了吧”……学生七嘴八舌地叫嚷着。我笑了笑, 说道:“大家都知道烂苹果吃了会生病,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同学们回忆一下所学知识, 想想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 又将会给即将爆发的鸦片战争带来怎样的结果。”我由此引出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 利用PPT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课前收集的两国战前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图片:

中:落后的手摇纺纱机

英:先进的大机器工厂

中:农业生产中的牛耕场景

英:用先进的蒸汽机进行农业耕种

中:中国的帆船“水师”部队

英:英国的坚船利炮

中:鸟铳长矛

英:前膛燧发火枪

通过一个烂苹果和一张张历史图片的回放, 学生可以直观感知战前中国跟英国的差距, 自然就在脑海里形成战前双方局面的初步印象:中国落后、英国先进, 进而可以更加深入思考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为何会战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一个烂苹果、几张历史图片、寥寥数语, 一下子就把学生拉回到“贫穷落后的旧中国”, 调整了学生的思维、情感,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这为进入多姿多彩的历史天地, 为完成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小小辩论, 以“景”动“情”

“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理解, 为了将过去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在当代学生面前, 我引入话题:如果林则徐没有虎门销烟, 英国还是否会发动战争?之后, 我让学生通过辩论找出真相:

反方:唉, 要不是林则徐逞一时之勇, 在虎门把英国人的鸦片销毁了, 也不会引来英国军舰。

正方:一派胡言, 英国人早就想打我们中国了, 虎门销烟只是他们找的一个借口。

反方:我可没胡说, 虎门销烟后,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演说时声称中国禁烟使英商蒙受损失, 并影响英王尊严, 所以她才提出要对中国动用武力。

正方:可怜的反方啊, 你被骗了。我来给你看段材料, 你就明白了。

正方出示材料: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鄙见以为中国方面这次可耻的挑衅行为, 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害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 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正方:英国人自己招供是为了“商务”, 实际上就是要打开中国大门。所以, 当时英国发动战争的理由也冠冕堂皇, 就是要求中国恢复自由贸易和给英国平等待遇, 对毒品输入一事却只字不提。请反方醒醒吧!

辩论会上, 学生准备充分, 都提供了相关材料, 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虽然时间不长, 几分钟就结束, 但辩论课堂无疑是学生学习机会最多的课堂。通过辩论, 在一起学生将文学性、历史性和思维性紧密结合, 历史思维的广度、深度和敏感度加强。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 以“辩”这一“景”而动“情”, 不仅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加深了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探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正如叶老所言:“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 展卷而自能通解, 执笔而自能合度。”

三、开发史料, 应“景”生“情”

新课程标准关于“鸦片战争”一课的学习要求“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对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材文本叙述详尽,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提问、归纳等方式达成列举要求。而对于“影响”, 教科书就用一句话描述。学生“知道”不难, 但要“认识”就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分析学情和教情, 我认为, 对于教科书中没有过多涉及但课程标准要求的, 或者对教学目标达成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 可以根据需要组织素材, 适度延伸, 创设史料情景。为此, 我从条约内容切入, 搜集相关材料, 引导学生逐条解读、具体分析, 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对事件影响做全方位的认识和体验。例如, 协定关税是条约内容之一, 为了让学生全面认识它的危害、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我在课堂上呈现了以下材料: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 (中国) 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 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 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初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我们在开发史料、创设情景时既要考虑针对性, 也要考虑有效性。这段史料通过数字的变化, 清晰直观地告诉学生“协定关税”导致中国开始丧失海关自主权, 方便了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也印证了辩论时正方的观点。

四、回归生活, 引“景”升“情”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 学生知道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影响, 明白了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 三维目标似乎也都达成了, 我初次备课设计的教学环节也到此结束了。二次备课时, 我总觉得缺点什么, 漫步校园, 抬头看见墙上贴着的“生活即教育”几字才醒悟:知识源于生活, 我们在创设教学情景时要与时俱进, 体现生活性、时代性, 即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触及当今时代的脉搏, 彰显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功能。

鸦片战争已经发生一百七十多年了, 如何才能合理、巧妙把鸦片战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呢?我一开始设计了“青少年远离毒品”“香港的回归”等情景话题。但细细想来, 这些话题虽搭上关系, 但立意不新, 也没高度。思来想去, 我最终设计了如下话题:鸦片战争打碎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 此后先进的中国人从梦幻中清醒过来, 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如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 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联系实际, 结合鸦片战争, 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 我们青少年承担着怎样的责任。

虽然学生在讨论、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有些混乱, 但总体效果还是很好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 集思广益、各抒己见, 多角度表达了对“中国梦”的思考与感悟;二是抽象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情景的结合, 使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的活力与魅力;三是“中国梦”弘扬正气, 传递正能量, 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增强历史责任感”。这样, 立意就有了高度。最后, 本课以激情洋溢的“少年中国说”结束, 在MTV的情景熏染下, 学生的情绪彻底点燃, 大声齐念“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情感升华自然, 水到渠成。

上一篇:面食工坊营销策划书下一篇:大围山的早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