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与黄鹂鸟反思

2024-05-15

蜗牛与黄鹂鸟反思(精选5篇)

篇1:蜗牛与黄鹂鸟反思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反思 天津市东丽区 振华里小学 魏东焕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词以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在一旁讥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在这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整个教学环节清晰,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以突出音乐故事创设音乐氛围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取得良好效果。

1、精选教法、注重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就是采用了这种授课方式,通过讲故事—聆听感悟—节奏游戏—学唱歌曲——音乐剧表演这一主线展开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做到让学生喜欢音乐剧,愿意表演音乐剧,从而进行音乐剧的创作。

在学法的设计上我主要采用语言引趣、故事导趣,创编拓趣的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自我创编节奏,以音乐剧的形式创编表演。通过观察从生活中、寓言中、故事中找寻音乐剧的创作素材,在参与音乐剧表演过程中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师在整堂课中做孩子的引路人,与他们同创作,同表演、同欢乐。师生互动,让音乐欢乐的氛围感染每一个人。

2、分散难点,由浅入深学习歌谱

通过节奏回声游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创编出与节奏相吻合的歌词,既巩固了节奏,培养了学生创编能力。在此基础上,随即出示歌谱,最后出示歌词,使整个过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解决歌曲难点。这样一首歌曲的主要乐句非常轻松地学会了,再学唱歌曲就轻车熟路了。

3、创编音乐剧,使学生音乐创造力得到培养。

在活动中,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进行音乐创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伴奏、演唱与表演,孩子们边听着音乐、唱着歌儿、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 地融入到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他们如临其境,切身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心理得到满足,个性得到了发展了,情感也充分表达出来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篇2:蜗牛与黄鹂鸟反思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读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学会本课应识、会写的字。

3.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内容,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准备:

龟、兔、蜗牛、蚯蚓的图片各1张。

五、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1)老师拿出龟、兔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呀?”

学生回答:“乌龟、兔子。”

师:“看到这两个小动物,你们想到了什么故事?”

学生:“龟、兔赛跑的故事。”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结局是乌龟胜利,而小兔失败了呢?”

生:“因为小兔自以为是,而乌龟能坚持不懈地努力。”

(2)师拿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问:大家还记得这两个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吗?(请学生讲一讲)

生:讲故事。(师引导:蜗牛要干什么,蚯蚓对蜗牛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呢?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跟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很类似,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要把两座大山移走,这表面看似可笑的事情,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谁又对这件事报以嘲笑和反对呢,愚公面对打击有没有停止行动呢,现在请大家快速读一遍14课:愚公移山,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之后,请一名同学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2)组内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语气。

3.细读感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后,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生:用文中的话回答。

(2)师:愚公跟谁商讨的呢?请同学读第2—6自然段,读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师相机板书:直插云霄,渤海。)

(3)师:愚公带领大家是怎样移山的呢,移山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事,请大家读7—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

生:读后用文中的话回答问题。(师引导:结合现代社会的挖土工具跟愚公移山的工具对比交流,感受寓公移山的困难之大,再把智叟的反讥与愚公说的话对比,体会愚公的坚忍不拔的品格与定会成功的信念。相机板书:大半年、箩筐、锄头、痴心妄想、风烛残年。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问:“功夫不负有心人,愚公移山成功了。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中说:愚公移山的事情感动了玉皇大帝,大家细细想想,到底是什么让玉皇大帝感动了?”

生答:“是愚公的精神。”

师问:“什么精神?”

生答:“遇到困难不后退,持之以恒的精神。”(师板书:持之以恒)

4.讨论、交流。

师:“如果玉皇大帝没派两个大力士把山背走,愚公的后代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移走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

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5.谈体会。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明白了很多道理,请同学们说给大家听,可以举相关的例子,也可以说名人名言。

生举例:“滴水穿石”的故事,《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白色的金盏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等等。

名人名言: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一个人做事没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牛顿(英国)

6.布置作业:

师:“我发现本文里有至少20个多音字,请同学们找一找,看谁找得多?”

7.结束:

师:“请同学们唱一遍《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来结束这节课。”

生:唱。

六、板书设计:

直插云霄

箩筐锄头

愚公移山 痴心妄想成功(坚持不懈)

风烛残年

本节课开篇就用孩子们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对于这个故事,孩子们喜闻乐见,这样,一下子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紧接着,又乘胜追击引入了“蜗牛和蚯蚓”的故事,让学生们初步感觉到本节课要学习的人生哲理是什么。接下来,趁热打铁,引入本课《愚公移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习活动进行起来是学有所导,学有所依。这种学习活动是自主的,是有内驱力的。学生始终带着疑问主动去学,学得有方向,有目标,不但能够清晰了解故事内容,而且能够体悟到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从而达到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最后,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说起相关故事,如“滴水穿石”,“蜗牛与黄鹂鸟”等等,这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最后,以唱《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来结束本课,使本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情景教学,变枯燥为趣味,变负担为轻松;氛围营造,使遥远变为现实,使抽象变为形象,使高深变为浅显。只要为人师者勤于钻研,精心设计,操作得当,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真切体味到——“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 而不是背负沉重的压力和与痛苦作斗争。是真正的生本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3:蜗牛与黄鹂鸟

儿子杨帆才上小学三年级,我就让他参加了对门邻居王老师开的英语班,每天下午放学后和星期日去学英语。

说实话,我自己上中学时并没有好好学英语,到现在基本还是一个英语盲。王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有一项是:在家长的监督下,让孩子在限定的时间内,读完一定数量的句子,合格后家长签字。我听不懂儿子读的什么,只能严把时间关。在儿子打机关枪般地读完一段英语后,我掐着手中的电子表一看,用了15秒时间。按要求12秒才是合格的,我便严厉地说:“不行,重读!”

杨帆十分不满,赌气似的说:“读就读!”又一阵机关枪扫射而过,我看了看表,12秒整。

他到底有没有把那段英语读全,还真不好说;虽然我在儿子面前也坦白承认过自己的英语很糟,但总得守住底线不是?所以我说:“读得好!”

几天后,我出门遇到王老师,她说,杨帆的家庭作业不合格,尤其发音不好,让我用心监督孩子学习。我一听惊得目瞪口呆。回到家中,我叹息连连,在房间里兜了一圈又一圈,突然发现了一个可以托付的东西——录音机。对呀!可以让他跟着磁带朗读嘛,这样只要监督他有没有读就行了,至于发音问题嘛,机器可以弥补我的不足啊。

从此,每天清晨我让儿子提前一小时起床,“听英语录音!”我的命令像闹钟一样准时炸响,接着便是他嫌烦的抱怨声。但父命难违,所以紧接着便是他叽哩呱啦跟唱歌一样朗读英语的声音。这声音在他的房间里飞扬,一直飞进我的心里,飞进我对儿子未来的美妙梦想中……

经过几个月的“急训”后,一天早晨,我喊过“听英语录音”之后,儿子那边却毫无动静。我跑到他房间里一看,天啦!他竟然昏迷不醒!我疑心他得了什么突如其来的重症顽疾,慌忙披上衣服抱起他就往医院赶……诊断的结果是贫血。

在这起“案件”中,我算得上是个十恶不赦的元凶。其实有时候仔细想想,逼着他学习,到底是真正为他好,还是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业已破碎的梦想,两者还真难分清。不过现在我已经改过了:给孩子多增加营养,让他天天睡个好觉吧。

就算他将来飞不高,也依然是我心中最可爱的黄鹂鸟,他的健康平安最重要。

篇4:《蜗牛与黄鹂鸟》教学反思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反思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轻快活泼、又带点诙谐的歌曲,歌曲虽朗朗上口,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切分音和附点音符,歌词中又有很多的衬词,我考虑到这首歌并不好学。

果然不出我所料,在学习歌曲的过程确实不太顺利,为了让学生能准确的掌握歌曲的节奏,在进行了几遍聆听以后,我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在读歌词的过程中,学生显得很吃力,歌曲的第一句学生总是把握不好节奏。在多遍领读歌词以后,我又一句一句的进行分句教唱,又随音乐跟唱了多遍之后,学生才能基本流畅的演唱歌曲。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演唱水平,我又让学生进行了分角色表演,最后又加上了一轮小组比赛,学生终于能流畅的唱好歌曲了。

篇5:蜗牛与黄鹂鸟课后反思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于台湾风趣、活泼的叙事性民歌。歌词以一个叙事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在一旁讥笑它的对话情景。歌曲赞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塑造了勤恳踏实的蜗牛与高傲自大的黄鹂鸟的形象。

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学习特点,让学生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整个教学环节清晰,循序渐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开课前,先作律动,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在上课开始时,为了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抓住学生的心,我以讲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对上课内容的企盼和渴望,以便使学生进入积极状态,陶醉在音乐课中,从而更好地掌握歌曲。

创编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进行音乐再次创造,让学生根据歌曲分析加入表情、语气和动作来表现歌曲,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他们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这样,孩子们的心理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情感也充分的表达出来,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上一篇: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清单下一篇:关于励志三分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