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4-04-29

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精选9篇)

篇1: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必要的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氧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五肽针治疗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两组研究期间发生急性加重的次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OPDassessmenttest,CAT)得分分别为(27.27±5.88)分和(20.43±6.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病情急性加重的次数是治疗组的2.2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COPD急性加重频率,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肺功能;胸腺五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肺功能逐渐减弱和周期性急性加重为特征,主要累及肺脏,且可引起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并发症,患者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还会引发呼吸衰竭,造成患者的死亡[1]。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目前全球有2.1亿COPD患者,在全球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2],中国40岁以上人群总患病率高达8.2%[2],COPD死亡率高,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到全球COPD的死亡率将上升到第3位[3],COPD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所以如何有效防治这一慢性疾病,目前已经引起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次研究旨在探究胸腺五肽治疗对COPD患者的疗效,分析了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8月~1月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OPD的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病程分期标准参照卫生部(现卫计委)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版)》。排除诊断: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肺囊性纤维化、合并气胸或肺大疱、先天或后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等。排除标准:对胸腺五肽有过敏史者、有恶性肿瘤者、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病情危重或有严重并发症影响疗效判定者、依从性差不能按方案用药者、半年内曾使用过免疫调节剂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73.00±7.53)岁,其中伴有糖尿病者6例,高血压病者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71.00±8.35)岁,其中伴有糖尿病者8例,高血压病者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继续维持原来的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氧疗等治疗方案改善COPD临床症状外,治疗组开始应用胸腺五肽(上海华源药业沙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7994)治疗,急性加重期10mg肌内或皮下注射,1次/d,治疗10d,以后为每3天1次,治疗2个月;稳定期为每周1次;总疗程1年。对照组不使用胸腺五肽治疗。若遇COPD急性加重期则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4]观察前后两组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肺功能,使用美国Koko-Ldjend便携式肺功能仪重复测定2次,取最佳值,并记录FEV1/FVC%、FEV1%预计值、FVC。使用慢阻肺患者CAT评分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FVC、FEV1/FVC%、FEV1%预计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COPD患者CAT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AT评分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CAT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治疗期间对照组30例患者共发生病情急性加重次数为59次,平均(1.97±1.07)次,治疗组30例患者共发生病情急性加重次数为26次,平均(0.87±0.82)次。对照组发生病情急性加重次数是治疗组的2.2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良反应治疗组3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个别肌内注射处出现硬结,给予热敷后硬结可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患者依从性良好。

3、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COPD仅次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成为目前世界上第四大致死性疾病,在未来的十年中,COPD死亡人数预计将增长30%[5]。COPD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是机体与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表现在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细胞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肺组织损伤。长期刺激可致大气道黏液分泌增加,小气道阻塞,气道壁受损,肺实质细胞凋亡,结构破坏,最终气道重塑和气流阻塞形成,促进COPD呈进行性发展。由于COPD患者年龄大、病程长、营养状况差,使机体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和低下。由于COPD患者病情经常急性加重而住院治疗产生高额医疗费用,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使患者的肺功能恶化加速。因此,积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预防和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是慢阻肺患者治疗病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胸腺五肽(TP-5)是一种免疫调节剂,与胸腺生成素Ⅱ(thymopoletinⅡ)的免疫活性中心的五肽片段相同,故具有胸腺生成素Ⅱ的生物活性,具有双向调节免疫系统功能[6],能使过强或受抑制的免疫反应趋于正常。TP-5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免疫调节作用的[7]:通过树突状细胞(DC)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并激活T淋巴细胞的功能,使Th1型细胞因子IFN-r分泌增多和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减少[8]。与外周血成熟T淋巴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使胞内cAMP水平上升,从而诱发一系列胞内反应,这也是它免疫调节功能的基础,能增加IgG、IgA、IgM的抗体形成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的酶和吞噬功能,升高循环抗体含量,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使CD4+/CD8+趋于正常。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力。提高白介素-2(IL-2)的产生水平与受体表达水平。增强外周血单核细胞r-干扰素的产生水平与受体表达水平。增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因此,TP-5能有效地调节和增强COPD患者免疫功能作用,有效预防和治疗COPD伴发的各种感染,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治疗组在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预计值、FEV1/FVC%均有显著提高(P<0.05),CAT评分亦有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发生病情急性加重次数是治疗组的2.2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胸腺五肽能提高COPD患者免疫力,在治疗和预防COPD急性加重有显著效果,与崔丹萍等[9]、景瑞孝[10]的研究相似。降低因病情频繁急性加重而导致的肺功能急剧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让患者病情处于长期稳定状态,使呼吸道受损的功能逐渐恢复。

综上所述,胸腺五肽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COPD急性加重频率,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l]朱茜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l例早期疗效分析.中外医学研究,,9(4):22-23.

[2]赵桂英.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中外医学研究,,10(16):29-30.

[3]黄仕明,袁莉,李江旭,等.COPD患者健康知识认知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及策略.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79-80.

[4]蔡晶晶,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中文版临床应用意义的评价.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4):256-258.

篇2: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

摘要:目的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对比研究社区康复治疗与常规治疗的差异。方法90例缓解期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5例。常规治疗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案,社区康复治疗组在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社区康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情况。结果社区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采用社区康复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康复治疗;常规治疗;缓解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中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患病例数较多,且病情发展较缓慢持续,致死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文选取了病程时间较长、且病情发展较慢的90例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治疗与社区康复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3月~2月本院及所处社区中90例处于缓解期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社区康复治疗组,每组45例。诊断标准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排除肿瘤、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结核、脏器功能不全、智力障碍、意识模糊等患者[1]。常规治疗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64~83岁,平均年龄(73.6±3.1)岁,病程2~。社区康复治疗组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2.6±5.1)岁,病程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参考临床常用药物治疗方案,社区康复治疗组在服用常规药物的同时采用社区康复治疗,包括:①心理与健康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树立患者信心,逐步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戒掉以往生活中的不良习惯。②家庭氧疗:方法是使用鼻导管吸氧,吸氧时间保持≥15h的低流量,夜间不间断,吸氧浓度保持在28%~30%,给氧流量为1.5~2.0L/min,防止患者氧中毒或二氧化碳潴留。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持器具清洁卫生,防止患者感染。③营养饮食支持:注意引导患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进食高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维生素含量较多的食物,牢记多餐少吃的原则。④体育锻炼:要根据患者身体素质方面的个体差异情况,为其合理选择运动方式,诸如散步、慢跑、骑车、太极拳或者辅以简单的器械锻炼等,适当控制强度,循序渐进,每次锻炼时间为10~20min或感觉轻微疲劳、稍微出汗为宜。⑤呼吸功能训练:采用胸式呼吸,患者体位为半卧或仰卧,用鼻吸气,将两手放置于前胸和上腹部,升高腹部达到最大隆起后缓慢呼气,不要用力。训练次数可视患者个体情况而定,基数为3次/d,15~20min/次[2]。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并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比较

社区康复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社区康复治疗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小结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采取社区康复治疗法比常规治疗效果更佳,不但能更好的提升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且有利于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便于调节饮食营养、增强肌体免疫力,促进患者自我康复能力的提高[3,4]。家庭氧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肺部动脉高压,预防肺源性心脏疾病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命周期。目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提倡居家养老的方式正在被社会广泛接受,社区康复治疗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应运而生[5]。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病程时间长且复发率高的常见疾病,以社区康复治疗为主同时辅以良好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减少发病率、提高患者康复率,值得在社区老年患者和医院常规治疗中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志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的社区康复疗效评价.辽宁医学院学报,(8):34.

[2]赵宇冰,林丽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的社区康复治疗.西部中医药,(8):25-28.

[3]郑荣斌,杨沈雷,方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当代医学,(10):14-15.

篇3: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胸腺五肽是一种免疫双向调节药, 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使用胸腺五肽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胸腺五肽预防AECOPD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COPD稳定期患者84例, 诊断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 (GOLD) 的COPD诊断标准, 并排除其他心肺肝肾及内分泌疾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1例, 男性33例, 女性8例, 年龄56-86岁。平均 (65.3±8.0) 岁;胸腺五肽治疗组43例, 男性34例, 女性9例, 年龄55-84岁, 平均 (64.9±7.9) 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及治疗前肺功能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祛痰、改善通气等基础治疗;胸腺五肽治疗组43例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胸腺五肽 (翰宁, 深圳瀚宇药业有限公司产品) 1mg皮下注射, 每日1次, 连续15d。

1.3 观察指标

随访观察一年,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一年发生AECOPD的人数、使用抗生素的人数及住院治疗的平均天数。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一年检查肺功能、血中CD4和CD8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3个月、治疗6个月及一年, 治疗组出现AECOPD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AECOPD持续平均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因呼吸道感染而使用抗生素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 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前 (基线肺功能) 两组FEV1值无明显差异 (P>0.05) 。随时间进展, 两组FEV1及FEV1/FVC均有下降趋势, 但与对照组比较, 胸腺肽治疗组各时间点下降幅度明显减轻,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CD4、CD8、CD4/CD8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一年, 对照组病例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 (P>0.05) , 治疗组CD4、CD4/CD8明显上升, CD8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COPD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受损, 极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而引起AECOPD, 反复AECOPD可导致肺功能逐年减退。AECOPD和肺功能下降、新合并症的出现、死亡率的升高、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下降显著相关[1]。肺部免疫功能的增强, 自身抗病能力的提高可有效地预防COPD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 减慢病程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致残的发生。

免疫调剂剂不仅诱导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更可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有助于COPD患者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减轻吸烟、过敏等诱发的炎症反应, 因此免疫调节剂用于预防AECOPD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胸腺五肽是人工合成的五肽活性片段, 是胸腺生成素 (Thymopoelin) 的有效成份。能较好地模拟胸腺生成素的生理功能[4]。在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体和动物及离体药理试验表明, 胸腺五肽可诱导前T淋巴细胞, 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成熟, 并活化外周T淋巴细胞, 显著提高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 以升高Th细胞为主, 使CD4/CD8比例更趋于正常;明显活化Th细胞, 促进后者产生1L-2、1L-6等细胞因子, 导致B淋巴细胞活化, NK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临床免疫调节活性[5,6]。

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一年的随访观察期内, 治疗组病例发生AECOPD的人数、因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的人数和AECOPD持续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一年的肺功能指标比较中, 治疗组治疗后65%的患者肺功能基本稳定在干预治疗前水平, 24%的患者肺功能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 另有11%的患者肺功能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肺功能保持状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明显上升, CD8下降, 免疫功能明显提高。

减少AECOPD发生频率、降低严重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公共健康和社会经济作用[7]。通过本研究证明, 胸腺五肽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功能, 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具有明显的预防AECOPD的作用, 可减少因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 缩短AECOPD病程, 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 对改善预后效果明显。

摘要: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必要的常规祛痰、改善通气等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五肽1mg皮下注射, 每日1次, 连续15d。二组患者均随访观察1年, 进行临床情况评价, 并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检查患者肺功能、血中CD4和CD8水平。结果 在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后, 治疗组患者发生急性加重人数、使用抗生素人数和急性加重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组患者肺功能基本稳定, 维持情况较好, 治疗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改善, CD4、CD4/CD8明显升高、CD8下降, 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胸腺五肽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功能, 可有效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 改善预后。

关键词:胸腺五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

参考文献

[1]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OLD) workshop summary.Updated, 2009:78.

[2]Gelli BR, MacNee W.ATS/ERS Task Force.Standards for th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PD:a Summary of theAST/ERS position paper[J].Eur Respir J, 2004, 23 (6) :932-946.

[3]White AJ, Gompertz S, Stockley R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The aetiology of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J].Thorax, 2003, 58 (1) :173-180.

[4]Kuwano Y, FujimotoM, Watanabe R, et al.Serum chemokine profilesin patients with alopecia areata[J].Br J Dermato, 2007, 157 (3) :466-473.

[5]Wang J, Lu WL, Liang GW, et a1.Pharmacokinetics toxicityof nasacilia and immunomodulating effects in Spragne-Dawleyrats following intranasal delivery of thymopentin with or withoutabsorption enhancers[J].Peptides, 2006, 27 (4) :826-835.

[6]Siemion Ig, Kluczyk A, Cebrat M.The peptide molecular linksbetween the central nervous and the immune systems[J].AminoAcids, 2005, 29 (3) :161-176.

篇4: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药;肺功能;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305-02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Xu cuiyan,Ding zhiqi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aixi Shandong 266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clear lung drink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86 cases AECOP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by western medicine 37 cases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in 49 cases in the wester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with clothing, two groups of course are 14 d, daily symptoms, signs improved record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lung function, inflammation factors such as interleukin (IL-8, IL-2) level detection.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97.9%) (78.3%),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p < 0.01; The clinical symptoms, signs, the function such as lung ventilation index improved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hlegm and blood IL-8, MDA, TNF alpha level is significantly lower before treatment, IL-2 before treatment level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lusion:AECOPD share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 a pure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has obvious advantages.

【key word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ung function; Inflammation factor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種具有气道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如患者出现症状的加重和(或)需增加药物的治疗,称为COPD的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AECOPD),每次急性加重都会促使病情进展,加重心肺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有效地治疗AECOPD,从而控制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乃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自2008年以来,我科针对其病情特点和规律,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清肺汤剂,清肺平喘化痰治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篇5: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胸腺肽,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群进行调查表明, 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1]患病率之高, 十分惊人。对其进行积极治疗, 可阻抑疾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减轻疾病负担。本文旨在研究注射用胸腺五肽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连续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COPD急性发作期肺功能III级的患者, 诊断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 (2011年版) 》, 除外合并结核杆菌感染、慢性乙型肝炎、低钾血症、肾上腺功能损害、甲状腺功能损害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入院前已使用吸入皮质激素或免疫调节药物或入院期间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40例 (平均年龄70.5±33.6岁, 男∶女1.9∶1) ;观察组50例 (平均年龄71.3±40.6岁, 男∶女2.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后军歌一常规抗感染治疗, 平喘治疗。使用支气管舒张药物后测定初始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后, 观察组加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μg/250μg, 每日2次吸入, 并且给予注射用胸腺五肽1mg, 每日1次肌内注射, 疗程15d或至患者好转出院停止。随访6周后再次测定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均数比较应用t检验, 取P<0.05为可信限。统计分析应用SPSS7.0统计软件。

2 结果

随访6周,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和85%,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住院日 (13±4) d, 对照组 (17±6) 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气道炎症是COPD发病机制之一, CD8+T细胞是重要的炎症细胞, 其释放的TNF-α、穿孔素等能使肺泡细胞溶解和凋亡导致肺气肿[1]。有作者研究表明, 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3+、CD4+/CD8+比值降低, 而CD3+、CD8+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增强[2]。注射用胸腺五肽具有诱导和促进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化或成熟和活化功能, 调节T淋巴细胞的比例, 使CD4+/CD8+趋于正常, 因此可改善COPD急性期临床治疗效果。吞噬细胞处在COPD慢性炎症中的关键位置, 它被激活后释放IL-8、TNF-α、白三烯B4及干扰素诱导性蛋白-10。干扰素诱导性蛋白-10是CD8+T淋巴细胞的趋化因子, 沙美特罗可抑制人肥大细胞细胞介质 (如组胺、白三烯和前列腺素D2) 的释放。丙酸氟替卡松有强效的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所以, 注射用胸腺五肽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可以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肺功能III级患者的治疗效果, 缩短平均住院日, 优于单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有待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S].2007.

篇6: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浊阻肺;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0.6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4122—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呈进行性且逐渐加重的肺部疾病,简称“慢阻肺”1。多由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反复发作引起,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吸烟人群的增多和空气的污染指数的上升,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COPD患者表现为反复性咳嗽、痰液分泌量大、哮喘、呼吸困难,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痰浊阻肺,危害患者的生命。本文随机将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浊阻肺患者分为两组,对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浊阻肺患者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住院治疗,诊断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中COPD诊断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观察组43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占48.84%;女性22例,占51.16%,年龄34—89岁,平均年龄(62.5±2.3)岁,病程4—39年,平均病程(23±2.1)年;对照组43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占60.46%;女性17例,占39.54%,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59±4.1)岁,病程3—42年,平均病程(25±0.6)年。两组患者均为COPD的严重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严重哮喘、痰液阻塞。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病情程度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用地奈德雾化吸人来缓解痰液阻塞,对于伴有哮喘的患者给予静注氨茶碱,同时给予青霉素类、头孢类或喹诺酮类以控制感染的发生。对照组患者给予一个疗程10天的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给予中药“穴位贴敷”的疗法进行治疗。依据患者症状的虚实选用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减的药膏进行穴位贴敷。每天一次,一次4—5个穴位,10天为一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的贴敷。对于重症患者应培养患者的血液及痰液,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抗生素。

1.3 疗效标准 若患者的咳、痰、喘症消失且肺部无哮鸣音视为显效;若患者的咳、痰、喘症状有所减轻且肺部哮鸣音不明显,视为有效;若患者的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的百分比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给予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43例患者,显效20例,占46.51%;有效18例,占41.86%;无效5例,占11.63%,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43例患者,显效15例,占34.88%,有效16例,占37.21%,无效12例,占27.91%,总有效率72.0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观察组患者无异常发生,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3 结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来已成为全球比较关注的一种慢性疾病,鉴于治疗手段的匮乏,目前对于其治疗仍处于瓶颈阶段,临床效果不显著。COPD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气流不完全可逆,一些有害气体或颗粒长期侵袭肺部,进而产生一定的炎症2。COPD急性发作时痰液较多进而阻塞气道,产生呼吸困难的症状,危害患者的生命。多数COPD患者免疫力低下,环境稍一变化就可导致呼吸道感染,病情反反复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临床上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如应指导患者有效地咳嗽、为其翻身拍背等使痰液易于排出,进而保证呼吸道的畅通3。本文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的疗法进行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好。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浊阻肺是依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刺激机体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药物通过穴位、肌肤等部位深入脏腑,达到一定的药效。

参考文献

[1] 张颖,高鹏飞,方忠宏.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6):6—7.

[2] 彭明松,龚新全,谢六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7):44—45.

篇7: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

40例病人均为2013年1月 ~ 2014年4月收入本院ICU的,诊断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1]的AECOPD患者,根据动脉血气分析诊断呼吸衰竭,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5例,女5例; 年龄53 ~ 87岁, 平均年龄( 69. 6 ± 7. 1) 岁。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 年龄55 ~ 86岁,平均年龄( 67. 9 ± 7. 5) 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治疗前所有患者APACHE II评分均 > 15分。

2方法

2. 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脏器功能维护、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留置胃管等综合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补肺汤加六君子汤。 药物组成: 党参片20 g、白术15 g、茯苓15 g、甘草6 g、法半夏10g、陈皮10g、黄芪30 g、熟地黄15 g、五味子15 g、紫菀15 g、桑白皮15 g。浓煎100 m L鼻饲,每日2次,连用1周。

2.2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前后相关实验指标的变化。

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比较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 < 0. 05

3.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 0. 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 0. 05

4讨论

篇8: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132-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 ic obstructive pu lmonary d 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COPD患者反复发作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1]。居全球人类死亡原因第4位,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3位致死原因和导致经济负担的第5位疾病,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因此,探索有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方法势在必行。我科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年期间在我院住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152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0±13.5)岁。由临床医生发给患者治疗简介并介绍治疗方法,取得患者同意后,留取患者的详细地址及电话号码,以便联系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2]:①有危险因素接触史。②症状: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③肺功能检查: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70%。为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说明气流受阻,并不完全可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断标准[2]: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常规用药,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与既往对比,肺功能、血气分析恶化,胸部X线影像异常。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组成

白芥子、延胡索 、甘遂 、细辛 、肉桂 、小茴香 等按比例研末,姜汁调备用。

1.2.2 贴敷方法

1.2.2.1 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足三里、丰隆、天突等穴位。

1.2.2.2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 cm,高度O.5 cm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 cm×5 cm的脱敏胶布固定。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每2次贴敷之间间隔10天。每次贴时间为6—8h,也可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与治疗前1年比较,冬季不发病为痊愈;发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发病时间缩短为好转;病情无减轻或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资料:采用SPASS13.0软件。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后与治疗前相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不良反应:除1例患者因贴敷时间过长(超过10 h),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局部处理后,无碍)外,其余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2.3 典型病例,张某,女,73岁,有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2009年夏季首次接受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患者平时畏寒,白色泡沫痰多明显,选穴肺俞、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肾俞、足三里、丰隆,以中药按操作规范于三伏天头天进行贴敷,每次8小时,每10天一次,连续3年。结果患者在进行治疗后首先出现畏寒症状缓解明显,连续3年,未再出现急性加重。

2.4 治疗期间发现3例患者下肢局部是水肿疼痛,经穴位贴敷治疗后意外发现局部水肿疼痛缓解。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时候应注意:⑴镇静、麻醉剂: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应避免使用,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和咳嗽反射。⑵呼吸兴奋剂:用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烦躁、面部潮红、皮肤瘙痒及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应注意观察。⑶利尿剂:可引起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而加重缺氧,脱水过度致血液浓缩、痰液黏稠而出现排痰不畅等不良反应;使用排钾利尿剂时遵医嘱补钾,监测电解质变化。⑷洋地黄类药物:病人由于慢性缺氧和感染,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易发生中毒反应,应遵医嘱准确用药,一旦出现中毒反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⑸血管扩张药物:应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变化。⑹抗生素:注意观察感染控制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三伏天“穴位贴敷”源于《内经》“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理论,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应用,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扶助人体阳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減少疾病的复发,同时该治疗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副反应少,推广性强的优点,是广大慢性肺疾病患者,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患者的福音。

参考文献:

[1] 陈春林, 张仲达.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011(04)

[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

[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10)

[4] 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02)

[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01)

篇9:胸腺五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COPD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 女36例;年龄48~79岁, 平均年龄68.5岁。所有患者符合GOLD (2011年版) 制定的诊断标准[2], 临床分期为稳定期, 严重程度为Ⅲ~Ⅳ级, 近1年内急性发作达2次以上。试验前停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48 h以上, 并停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24 h以上。排除标准: (1) 入选前2周内使用过全身性糖皮质激素者; (2) 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药物者; (3) 有β2受体激动剂药物过敏史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组时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传统治疗, 即口服茶碱缓释片0.1 g, 2次/d, 沐舒坦30 mg, 3次/d。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信必可都保, 阿斯利康公司生产) 吸入治疗, 2吸/次, 2次/d, 每次吸入后予清水漱口。两组疗程均为90 d。

1.3 观察指标

(1) 测定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 (2) 测定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 (3) 测定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按咳嗽、咳痰、闷喘三大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间断咳嗽、痰少、闷喘不明显为1分;咳嗽、咳痰、闷喘均明显为3分;介于二者之间则记为2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用力呼气量 (FVC)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的FEV1、FVC显著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进行比较, 治疗组的FEV1、FVC在治疗90 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氧分压 (Pa O2) 及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Pa O2明显升高, Pa CO2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进行比较, 治疗组的Pa O2治疗90 d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a CO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仅轻度下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1 mm Hg=0.133 k P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

3 讨论

COPD是一种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肺部不同部位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 释放白三烯、白介素-8 (IL-8) 等多种炎症递质。而炎症反应是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可导致气道的高反应性及气流受限, 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出现肺功能进行性下降,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喘息, 可并发肺心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COPD已成为老年人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4]。缓解症状、延缓肺功能进行性恶化、提高生活质量是COPD患者治疗的主要目标。

福莫特罗是一种长效的高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主要作用于平滑肌β2受体, 激活细胞内腺苷酸活化酶, 催化三磷酸腺苷转化为环磷酸腺苷, 后者激活蛋白酶A, 使细胞内的一系列蛋白质磷酸化, 从而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解除支气管痉挛。此外, 福莫特罗同时能够抑制各种炎性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D2等炎症介质, 降低支气管的高反应性, 而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同时能降低肺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5]。但是, 长期并反复使用β2受体激动剂会引起β2受体兴奋性降低和 (或) 受体数目下调, 从而发生低敏感现象, 减弱支气管舒张作用及缩短作用的持续时间[6]。布地奈德是一种非卤化的糖皮质激素, 能够增强肥大细胞和溶酸体膜的稳定性, 抑制多种炎性细胞的活化, 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 并可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 从而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 抑制气道的重塑[7]。此外, 布地奈德还可以促进β2受体的转录, 增加支气管平滑肌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 减少β2受体的脱敏和耐受的发生。另一方面, 福莫特罗还可以通过磷酸化作用的机制, 活化无活性的糖皮质激素受体, 增加其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8]。因此, 布地奈德和福莫特罗二者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 联合吸入治疗COPD, 可以使疗效叠加[9]。

本研究通过对中、重度COPD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 并与常规应用茶碱缓释片等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 发现治疗组规律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治疗90 d后, 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咳嗽、闷喘等临床症状也明显好转, 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故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中、重度COPD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本研究收治病例数较少, 有待多中心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 能够改善其肺功能, 并缓解临床症状。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1]吴孟烽, 陈正贤, 吴欣.气道高反应性在COPD和哮喘的比较.中华哮喘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6) :406-409.

[2]Rabe KF, Hurd S, Anzueto A, 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176 (6) :532-555.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 (4) :255-264.

[4]欧莉梅, 钟小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抗炎治疗相关进展.中华内科杂志, 2009, 48 (5) :421-424.

[5]姚婉贞, 常春.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3) :223.

[6]徐喜媛, 杨敬平, 宋慧芳, 等.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治疗对中重度的COPD患者细胞因子、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哮喘杂志 (电子版) , 2013, 7 (5) :341-344.

[7]Niimi A, Matsumoto H, Minakuchi M, et al.Airway remodeling in cough-variant asthma.Lancet, 2000, 356 (9229) :564-565.

[8]Scott LJ.Budesonide/formoterol Turbuhaler?:a review of its us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Drugs, 2012, 72 (3) :395-414.

上一篇:2011年换届乡镇政府工作报告下一篇:葛家镇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