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4例分析

2022-09-11

现将我院应用BIPAP呼吸机连接面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4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69岁。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1]。病程10~50年。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有4例神志障碍者。

1.2 方法

2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能量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低浓度氧疗,呼吸兴奋剂,治疗组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S/T-D型BIPAP呼吸机,上机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选择合适面罩,机械通气工作模式为压力支持/压力控制通气(S/T),设定参数;呼吸频率12~16次/min,吸气正压力(IPAP)10~20cmkl20,呼气正气道压力(EPAP)2~6cmkl20,吸氧浓度设定为25%~30%[2],备用呼吸频率16次/min。

1.3 病情监测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命特征、血气分析、面罩舒适度、漏气情况及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

无创通气治疗2h后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开始下降,72h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2例因痰液粘稠等原因改为有创通气,3例后序贯改为无创机械通气后脱机治疗,2例病情加重,家属放弃治疗。

注:2组患者治疗后72h比较,PaCO2和PaO2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2.2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

(表1)

3 讨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当药物等治疗不能及时有效缓解病情时,常需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有创通气建立1、2气道,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并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故临床病情危重,危及生命时才考虑应用。

无创通气可以较早应用,BIPAP呼吸机是最常用的无创通气呼吸机,通过鼻面罩与患者连接,可由患者自发的呼吸来触发呼吸过程,自主地控制呼吸的频率和呼吸时间,它的基本原理是双水平气道正压。即一个较高水平的IPAP和一个较低水平的EPAP前者在呼气时提供一个较高水平的压力来帮助克服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和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又能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肺内氧在血液中弥散,减少无效死腔道后者在呼气时提供一个较低水平的压力来对抗内源性呼气来正压,防止细小支气管的陷闭和肺泡的萎陷,改善通、换气功能,使肺泡内的CO2有效排出。从而减轻呼吸肌的负担,使呼吸肌得到休息,减轻呼吸肌的疲劳。纠正低氧血症和CO2潴留。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能量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低浓度氧疗,治疗组采用面罩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h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开始下降,72h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对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明显,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1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临床呼吸生理及ICU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0~134.

上一篇:高职院校图书馆育人能力提升的研究下一篇:石油项目建设的工程造价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