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招标投标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2024-05-04

安远县招标投标市场监管调研报告(共5篇)

篇1:安远县招标投标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安远县招标投标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创新和完善决策、操作、监管机制,推动招标投 招标投标是一种择优选择签约对象的交易方式,具有程序标(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

规范、透明度高、公平竞争等特点。推行招标投标统一交易平台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是我县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节约、高效、公平等精神要求的产物,这一制度的建立使得政府特权得到了更为合理地让渡。我县于2006年9月组建招标采购统一平台(招标投标中心),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取得预期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少急需解决得问题。下面,根据我县的实际就招标投标市场监督管理进行调研:

一、招标投标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于2006年9月组建成立了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招管委)、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招管办)、招标投标中心(以下简称招标中心),招管办设在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招标中心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招管办)下属副科级全额拨款独立法人资格事业单位,财务实行独立核算,定编9人,设工程建设交易部、政府采购部、土地交易部、产权交易部等四个内设机构。招标中心在招管办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并接受招管办的监督与指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对招标投标监督机制设计本身的不合理。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现行的招投标行政管理与监督执法分别分散在发改委、建设、水利、交通、财政、商务、信息产业等行业主管部门。这些部门既对本行业招投标活动进行管理,又对招投标活动实施具体监督,同时有的还是招标项目的实施人,或者是招标代理机构的上级,形成了分散管理、同体监督的体制。据某省2006年的一份全省招投标专项调查反映,10056份调查表中有75.7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同体监督是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种监督管理模式必然会带来不少问题,一方面各行业主管部门在贯彻《招标投标法》,制定本部门行政规章时,往往融入部门利益,使部门利益合法化,同时也造成招投标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尺度和标准,出现市场监管的空白;另一方面有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严,对其主管的招投标项目实行行业保护,容易导致当同一招标项目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时,造成交叉、重复执法,令招标投标当事人无所适从,发生问题又相互推诿。招投标执法主体分散、部门各自为政、行业垄断,制约了招投标活动的开展,违背了招标的本质意义。当前已有许多省市在招投标监管体制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湖北省已成立直接隶属省政府的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并通过政府规章赋予其执法主体地位,作为统一、独立、权威的招投标综合管理机构,它能站在更加公正的立场上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管和执法。

这一做法得到中纪委监察部的认可,目前并在湖北省省开展的“创新招投标综合监管机制”项目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统一综合监管机构建设。

(二)我县对招标投标监督体制的设计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县涉及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有县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成立,成立同时撤销了水利工程招标办和交通工程招标办,继续保留建设工程招标办)、建设工程招标办(设在建设局)、政府采购办等三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招标备案监督工作由建设工程招标办负责;政府采购办负责货物、设备、工程的政府采购审批和现场监督;水利、交通工程的招标备案监督工作由招管办负责(水利部门、交通部门因本系统招标监督机构的撤销已经未再履行招标监督的职能)。而实际上我县重大的工程的业主单位是各行业行政监督部门,而自己既是业主又是监督部门的制度设计如何去谈监督(造成这一现象的无奈原因主要是因我县没有专门和专业的项目代建管理机构,而赣州市交通、水利、建设三部门均设招标专门的监督机构,但市一级的项目都由专门的机构代建,行业行政监督部门不作为业主,因此该制度的设计完全符合法律的要求);政府采购法将工程也纳入采购的范畴,此类工程的招标由采购办、招管办(或招标办)的备案监督日常工作,由于招标监督机制本身的缺失,尤其是对招标投标中心的不正确理解,因此造

成交叉管理、行业保护、同体监督、规避招标、部门认识不够、串标、围标、违法转包、先签承包合同后招标、签订合同偷梁换柱、平台定位不合理、标后缺乏监督管理以及乡镇招标采购工作有待规范等问题。

(三)招标投标平台服务功能定位不全面。目前我县招标投标统一平台主要是为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等提供开标、评标、定标提供场所服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国家计委监察部关于健全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若干意见>》的要求,招标采购平台还应包括提供工程信息、企业信息、材料价格信息和政策、法规等信息服务与为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工程报建、招标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等手续提供服务。因此我县应当加强完善以上招标投标平台的服务功能,在县招标投标中心应当设立建、招标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等业务窗口。

(四)缺乏精通业务的市场监督管理队伍,来自建设局行业监督的抵触力度大。因招管办的成立时间短,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设局行业监督部门的权利,加之未选调到精通招标投标业务的专业人才,在实施现场监督和市场管理过程中建设局行业监督部门以招管办不懂业务为由进行大力抵触,造成了参与现场监督为形同虚设的局面。

三、主要经验做法

(一)加强了对招标中心的日常管理。为更好对招标中心的日常工作的管理与指导,于2008年底将搬迁至同一办公地点,并将招标中心主任兼任招管办副主任,考虑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与招标投标工作在业务上存在较大的不同,将充分授权招标中心行使职能,因招标中心具有一支较为精通业务的人员,以业务理论和法律法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行业部门的抵触,目前已由招标中心代表招管办行使了各交易活动的场内监督职能。对对招投标业务进行了有利监管。

(二)建立了市场准入机制。为有效进行市场管理,净化市场中的各种不良交易行为,对招标代理、拍卖机构实行公开比选入围制,对各投标企业实行工程建设交易员制。自2008年起实行了招标代理、拍卖机构实行公开比选入围制,未入选的将不得在我县承接业务,并在承接业务上统一由招标中心按照比选文件规定的规则确定,并报告招管办及监察部门。2010年在总结过去投标普遍存在违标、串标、挂靠等行为基础上推行了工程建设交易员制度,对进入我县建筑市场的企业必须办理交易员证,持有交易员证的企业才能购买招标文件和出席开标会等,这一制度的推行有效地预防了违标、串标、挂靠等行为。

(三)建立了综合评标专家库。2008年上半年招管办制 5

定了安远县评标专家库,专家库设有房建、市政、交通、水利、政府采购等专业的评标专家。并制定《安远县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招管办委托招标中心对评标专家库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四、对招标投标机制改革创新的几点建议

为从根本上解决存在问题的发生。我们必须以创业服务年为契机,从工作机制上下手,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决策、操作、监管”分离的新机制。将工程招投标、土地及矿产资源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药品集中采购、农业开发和集体资产交易等活动纳入统一平台——“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平台”监管。

(一)建议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搭建统一决策平台。由常务副县长任主任,由发改委、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建设、水务、财政、检察、交通、监察、审计、教育、物价等单位组成,负责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组织协调及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等工作进行监督;制定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工作的目标任务;研究和解决招标投标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考核各部门落实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政策情况等工作;中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和组织协调,形成统筹、协调、沟通、配合的监督机制,解 6

决招投标执法主体分散、涉及部门多、整体合力差的实际问题。

(二)建议设立“公共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同时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牌子)”(以下简称县公管办),公共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为其下属二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其职能为公共资源交易的综合监督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各种交易规则;统一招投标制度体系,对各类招投标交易活动进行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招标采购交易活动当事人行为进行监督;对重大招标投标活动进行跟踪监督;受理涉及招标投标工作的举报和投诉,查处招标投标中的违法行为;对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责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及时收集、通报招投标监督工作的信息等。撤销安远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实行全县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综合机构,解决政出多门、交叉管理、同体监督等问题。

(三)搭建统一交易平台,建议成立“综合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综合交易中心,作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的二级单位)”,综合交易中心下设工程交易分中心、政府采购分中心、土地产权交易分中心、林业产权交易分中心和各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各分中心按照集中交易,阳光操作,规范管理的目标,主要承接各项招标采购交易活动。7

在招标投标中心的基础上完善信息发布、开标大厅、评标室、档案室等硬件设施;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要在原有的乡镇招投标办的基础上完善相关设施,制定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办法等配套措施,并由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派驻一名招标采购专职干部,专职干部的人事由县综合交易中心管理,日常工作由各乡镇和县交易中心双重管理,县交易中心要加强乡镇交易中心的业务指导。最终达到管办分离、用建分离,利于集中监管的目的。

(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招标投标(公共资源交易)实行统一管理。

1、建立全市统一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软件。为简化交易申报,方便各方主体,应聘请有软件开发资质的企业开发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软件,服务软件集交易申报、交易文件编制、交易日程安排、交易文件审核、资料下载、报表统计、招标采购人员管理、监督投诉、乡镇交易中心考核、专家管理、电子招标(含远程报名、评标)等,实行招投标成员单位动态监督(各成员单位的标前、标中、标后动态监督),联合审批。

(五)建立信用档案,完善奖励制度。对具有良好信誉,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列入“红名单”,对列入“红名单”的企业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尤其在投标过程中,在法 8

律允许范围内直接发包给列入“红名单”企业,用奖励的方式引导各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六)完善与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管的制度保障。

1、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公共资源交易投诉处理办法等办法。明确交易中心和共管办的地位和职能。

2、建立全县各单位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考核制度。对必须招标而未招标、将工程肢解发包等行为要严肃查处,县公管办对全县各单位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进行考核,并奖考核结果上报县委政府纳入综合考核。

3、建立招标采购干部考核学习培训制度,乡镇交易中心由县交易中心派遣一名专干,县直各单位由县交易中心负责培养一名招标采购专干,并对其进行考核。

(七)实行重点工程开标活动的现场公证制度。招标公证是积极贯彻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表现,为保护交易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建议对500万以上的工程要聘请公证部门进行现场公证。

(八)推行工程建设交易员和招标采购员制度。进入我县建筑市场的投标企业必须办理安远县工程建设交易员证,报名、开标等活动必须由交易员进行,以改变目前大量挂靠、违标串标等现像。凡纳入我县招标采购的机关、事业单位、9

社会团体必须向县招管办申请1-3名的招标采购员,招标采购业务均由招标采购员负责,持有招标采购员证的表明其得到了期所在单位的充分授权。县公管办成立招标采购培训中心组织招标采购监督管理人员、工程建设交易员和招标采购员定期不定期进行培训。

(九)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纠纷调解机制。为更好发挥调解在交易纠纷中的作用,促进合同双方诚信按约履行合同,建议公管办组织成立公共资源交易纠纷调解委员会,积极发挥调解在合同履行过程的作用。

五、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机构与行业行政部门的监管的衔接问题

县公管办作为我招标投标(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综合管理机构,该机构的成立是否意味着排除了各行业行政部门的监督和行业管理呢?笔者认为,该机构的成立是招标投标工作“到位”不 “越位”,并未排除行业行政部门的监管,因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机构的成立是各地在出现政出多门、交叉管理、同体监督等问题环境下,地方各级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立的综合性机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招标采购法律法规配套措施滞后造成的;招标采购是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的竞争性程序,设立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机构的目的是更好地使公共资源交易更趋于公平,更好预 10

防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的贪污腐败问题,是程序上的措施,程序的合理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保障。因此,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机构的职能主要是侧重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的程序方面的监督管理,而程序以外的执法监督管理应该主要由行业行政部门来进行监督和管理。行业监督部门是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的必然成员之一,事实上行业部门在交易程序上已经参与了招标事项的决策,当然交易程序结束后有关部门应加强后续协调工作。

课题组人员:魏明柱、欧阳源东、曾祥华。

篇2:安远县招标投标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近三、五年,各地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快速崛起成了房产交易中介服务行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县也不例外,房产交易中介像雨后春笋般在定城市场上大量涌现。但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问题也随之出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县工商局12315中心就受理相关房产中介消费纠纷3起,涉及交易合同霸王条款、交易定金欺诈等,为此,6月中旬,县局消保股在报请局长同意后,确定工商局消保股牵头,县消协秘书处配合,以定城为主,开展全县房产交易中介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调研工作,此次整治依照“规范经营、依法管理、建立长效”的原则,以营造我县良好房产市场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加强对房产交易中介市场的监管,保护服务领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现将执法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意见归纳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行为存在在调研走访的二十一家房产交易中介服务单位中,有近一半经营户属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无照经营均属背街小巷的小规模经营户,经营的场所是自己家的房子,屋子里简单摆放几把椅子和桌子,墙上贴几张房产信息表,即开展经营活动,在执法人员询问其是否有营业执照时,部分经营者对此一无所知,并认为其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超范围经营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合法经营旅馆、洗衣或烟酒小店等生意,在店门口放几块宣传牌,兼职做房产交易中介生意;一种

1是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范围是房屋租赁交易,实际经营为房屋买卖交易经营。

2、提供违法违建房屋和土地交易服务

目前我地县委县政府正在大力开展拆除、没收城市违法违建房屋、违法用地工作,前几年少数投机分子违法违规占地或在其土地上盖房的,见情行不对,均纷纷将违法违规占地或所盖房屋委托房产中介处对外出售,这些土地和房屋均无合法手续,部分中介机构在明知此种情况下仍提供交易服务,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为不知情的购买人埋下了今后面临坼迁、没收的风险。

3、交易合同使用不规范,违约现象存在在房屋买卖交易中,我县房地产管理局制定了标准合同文本《定远县存量房买卖合同》,对买卖双方均规定了相应的权利、义务,其中第四条还规定了买卖房款需交付于县房地产交易市场设立的资金托管专用账户,以保障买卖资金安全。但在走访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几家房产交易中介在实际交易中真正使用《定远县存量房买卖合同》,并将资金托管。绝大多数房产中介为图省事或出于自身利益出发,均使用自拟交易合同,这些合同不是条款简单,双方权利义务规定模糊,违约责任不明确,就是存在霸王条款,一旦市场上出现房屋买卖价格波动较大产生利益纠纷等情况交易双方违约,违约后责任很难界定,双方各执其词,给交易双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均带来困难。从上半年12315中心受理的申诉来看,有买方投诉的,也有卖方投诉的,但无论哪方,均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究其原因,双方没签订一份真正规范、齐全的买卖合同是主要方面。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房产交易中介是个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业务素质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其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很高。我国人事部、建设部早在2001年12月份就发布了《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以此来规范、提高房产交易中介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和房产经纪领域秩序,但从我县的实际检查情况来看,我地从事房产交易中介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下岗待业人员,自营房产中介只为了赚取一点生活费,贴补家用。从业人员年龄层次相对偏大,业务素质偏低,普遍不具备专业化技能,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而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更是当前房产中介从业人员整体欠缺而又急需加强的。

5、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制度还存在遗憾

今年4月1日起全国实施的《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对房产交易中介市场管理、规范均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我们认为其中最大一个遗憾是工商部门没有参与这个《办法》的起草、制定。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办法》很好、很全面。对房产交易中介的经营者、机构的规范运作做了详尽规定,但工商部门不能按其《办法》规定管理、规范市场,能按《办法》规定管理市场的房产局又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据我们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来贯彻、落实这个《办法》。同时在日常的监管中,工商部门涉及房产交易中介管理、规范需房产部门配合的,有时也不能尽如人意。

二、建议解决的办法

要使得我县房产交易中介向着规范、有序、诚信的方向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性能力,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规范。

一、工商、消协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与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加强市场监管

从现在来看,房产交易中介市场不同于其他普通商品市场,其交易对象是特殊的商品房,交易金额大,交易过程繁杂,二级市场即房产交易中介市场发展的好坏又能反过来影响到一级市场即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从大的方面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小的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作为市场监管、消费维权的主要部门—工商、消协,加强房产交易中介的监督管理、规范,责无旁贷。同时工商机关应立足本身职能,加强市场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属于工商监管的,做到“尽其责、不推诿、不扯皮”,涉及部门联动的,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作为消协要充分发挥联系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发挥全社会力量来监管规范房产交易中介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

二、加大市场检查力度,取缔无照,规范经营范围

市场主体合法是市场经济良序运作的最基本条件,工商部门监管房产交易中介,首先就要规范其主体,取缔无照,规范经营范围。同时我们认为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即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我地大部分房产交易中介经营者均无相应的经纪资格证。这样就带来一

个难题,即如按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规定,房产交易中介经营者必须参加全国的房产经纪资格考试;取得经纪资格证,房产交易中介机构也必须要有相应的具备经纪资格证的从业者经营。我们也咨询了我县房地产管理局,他们答复目前他们还没接到组织考试的相关通知。同时根据我们的走访了解,目前在从业的经营者可以讲一大半也不具备考试资格,就是去考试,估计也难通过。那么现在执照该怎么核发?核发经营范围为房产交易中介吧,其经营者没有相应的经纪资格证,与《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不吻合,不核发经营范围为房产交易中介吧,又超范围经营,我们认为凡是目前提供不出房产经纪资格证,又实际从事该经营项目的,应统一核准其经营范围为:房地产信息咨询、服务。这在目前,应为一稳妥的办法。

三、加大市场检查力度,规范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

在规范房产交易中介主体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规范房产交易中介经营行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求凡从事房产交易中介经营用到自制合同的,合同一律应报工商部门备案,由工商执法人员审查合同条款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霸王条款,有问题的,提出整改意见。二是应加大市场检查力度,检查房产交易中介经营者在实际经营中,是否存在无照、虚假宣传、是否存在欺诈消费者行为等。发现问题的,应立案查处。三是在检查中如发现有房产交易中介提供违法违规房屋和土地交易服务的,应严肃提出批评,指出危害性,促其纠正。

四、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从前期检查的情况及在7月8日召开的定城房产交易中介座谈会

上看,我县房产交易中介经营目前还处在一个自发、无序的状态,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我们认为下一步条件许可的话,可在县消费者协会指导下,成立我县的房产交易中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作用,指导协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从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培训、自我教育、合同、收费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目的是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行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加强同行业之间联系和沟通,维护正常的房产交易中介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

定远县工商局消保股

定远县消协秘书处

篇3:安远县招标投标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1 招投标领域违规现象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 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发展和建筑市场领域, 广泛运用和推行工程招投标机制, 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管理运行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 并逐步走上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规范化轨道。但是, 现实中也出现了不少这样或那样的怪现象, 甚至违法行为频频发生, 导致许多本应是“阳光作业行为”的招投标环节变成了现实中的“名存实亡”, 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暗箱操作”、“违规操作”等获取非法利益, 让这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化平台成为一些手握重权的腐败分子寻租“权力”和“利益”交换的沃土。特别是一些权力机关和个别领导在招投标合法程序的掩盖下, 将其违规行为从过去的公开化变得更为隐蔽, 通过“系列操作”到最后“一锤定音”, 使程序上貌似合法而实质上渗透着腐败的事情层出不穷, 造成一些地方的建筑市场环境长期处于一种非良性竞争的恶性循环状态, 严重危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并且毒害着党风、政风, 败坏了社会风气。有资料统计, 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发生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例中, 有85%是发生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环节, 还有一些省份主管高速公路项目的数任交通厅长们, 更是前赴后继地栽倒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上。由此可见, 工程招投标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发生职务犯罪的重灾区和高发地。

2 当前招投标领域存在的违规现象及社会陋习

2.1 假借资质参与工程项目竞标

我国《招投标法》明确规定, 不得假借资质或以他人名义参与招投标报名。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缺少能对跨省企业实施统一监管的国家查询公共服务平台, 加之地方保护主义作祟, 使得假借他人资质、以第三方名义报名参与竞标的现象屡禁不止。现实中, 被业内人士广泛提及的“围标现象”基本都是通过假借资质来实现的。

2.2 内定对象设置障碍排斥他人

一些工程项目发包单位, 为了使用对自己有利的施工企业, 在招标文件上大动脑筋, 通过制定倾向性条款来实现量身定做, 为内定目标单位开绿灯。采取的手段有:限定招标资格排斥潜在投标人、要求投标企业提供巨额保证金等。

2.3 台上台下签订“两面”合同做足表面文章

台上合同严格执行国家规范, 能有效应对各方检查。而实际真正能发生效力的却是背地里按事先约定与承包商签订的台面下的合同, 而这样的合同里肯定就会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条款, 承包商为了能顺利拿到工程, 也只好委曲求全顺应项目发包方。

2.4 为规避招标程序有意肢解项目标段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工程造价在100万元以上的交通建设项目必须走合规的招投标程序。个别单位和手握重权的领导, 处于利益上的因素, 为了便于人为操作, 故意把造价100万元以上的项目, 按工作标段进行拆解, 从而达到能随意确定施工企业的目的。

3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办法和措施

3.1 加强监督管理机构建设

完善和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建立招标办和建管站的协调办公机制, 通过“两场联动”监督体系, 对招投标项目实施跟踪管理, 严防建设项目在转入工程施工阶段后出现二次转包、违法分包, 以及通过违规变更设计来变相提高工程总价等违规和违法事件的发生。

3.2 健全和完善招投标市场规章制度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 加强行业自律, 针对应该招标而未招标以及故意将工程肢解发包等扰乱招投标市场行为的做法进行严肃查处。二是建立施工企业及法人的信用档案, 对违规挂靠、违规转包和在招投标活动中有假借资质行为, 以及存在的其它不良行为, 纳入黑名单管理, 加大其违法、违规成本。三是通过年检和执业资格注册等管理手段, 建立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 对不符合规定要求, 或屡次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 依法予以降级直至将其清退出建筑市场。

3.3 建立工程项目招投标廉政监督机制

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 审计、纪检监察、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等部门介入, 组成廉政业绩考察和评估小组, 不定期地对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进行抽查, 并形成常态化监管模式。通过对建设工程领域和招投标市场可能出现的行贿、受贿、权钱交易、违法获取利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职务犯罪行为的调查, 建立单位和法人廉政档案。对通过以采取送礼、行贿、搞权钱交易等不正当手段揽取工程项目的单位或个人, 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准参加相关建设项目的工程招投标活动, 以此力求从源头上使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的环境得到净化, 从而有效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3.4 加大预防和打击招投标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

一是, 在严厉查处有关人员借助招投标环节进行索贿、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 还要突出打击那些利用行贿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标的单位和人员。二是, 充分发挥职务犯罪预防机构的作用, 协调相关执法监督部门形成严密的监督、约束和监管网络, 建立起预防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三是, 应针对相关单位和个人, 积极组织开展对《建筑法》、《招投标法》的宣传培训和教育活动, 结合案例对从业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 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能力和自觉性。四是, 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全程动态化管理和跟踪监督水平, 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预防制度, 努力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犯罪, 推进建筑市场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摘要:目前, 我国建筑市场在招投标监管中所暴露出来的虚假招投标行为、招投标暗箱操作、违规搞串标围标活动, 以及请客送礼、官商勾结等潜规则现象饱受社会诟病, 成为行贿受贿易发和滋生腐败行为的重灾区, 并因此造成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监管能力的普遍质疑和广泛误解, 使得招投标这种公开、公平、公正市场竞争行为失去了基本的社会公信力。如何消除和化解招投标市场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和弊端, 已成为摆在当前净化我国市场行为、构建诚信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梳理了我国建筑市场招投标环节的各种怪像,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对如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建筑市场,招投标领域,长效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涂小冬.浅谈如何完善招投标监管体系[J].中国招标, 2008, 36.

[2]董鹏.完善招投标过程监管制度的思考[D].实践与思考:七省市第十二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 2012.

[3]王爱香.试论招投标活动政府监管的改革与创新[J].水利发展研究, 2010, 11.

篇4:浅谈建筑市场招投标监管手段

【关键词】建筑市场招投标监管手段

一.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个建筑市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招投标政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招投标的实施,旨在确保招投标活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下,为投标单位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同时,招标单位可择优选择投标单位,最终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但就在招投标程序不断完善,招投标流程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行业内潜规则却从未消失,暗箱操作现象丛生,内定、串标、挤标、泄示、陪标现象层出不穷,某种程度上,招投标成为建筑行业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的源头,已经严重扰乱了我国建设行业秩序。建筑市场招投标工作急需提升监管手段,以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建筑市场监管现状

(一)建筑市场招投标监管现状

随着《招标投标法》的实施,项目招投标也渐趋于普遍,绝大部分都严格执行了招投标制度,但招投标违规违法事件也越来越多。为推动及完善招投标信用体系,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颁布了《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又颁布了《招投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相关配套的规章和法规,各地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结合本地建设的需要,相继制定了有关招投标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规范化。

(二)建筑市场招投标监管存在的不足

我国当前项目招投标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与矛盾,如决策者干预招投标活动,没有客观评标、串标等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法律法规存在弹性,操作过程难以控制;招投标活动存在许多监管问题多是法律法规欠缺造成的;二是专家评标机制存在缺陷;面对日益增多的建设项目,评标专家相对供给不足,特别是专业工程的专家非常稀缺,明显体现出建设项目的数量与评标专家的数量日渐失衡状态;同时,存在一些招标单位不采用专家评标机制,势必会造成评标的人为性和倾向性,而失去了评标本应该具有的公平、公正性;三是传统的监管手段较为单一,仅仅依靠招投标相关法律条例和监督机构已不足以满足如今日新月异的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监管多元化势在必行。

三.提升我国建筑市场招投标监管能力的可行手段

(一) 法规制度的制定

对于《招标投标法》中不规范或不明确的措辞等,应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弥补其中缺陷。配合综合监管机构拟定综合性的招投标法规和管理制度,从而避免现有法律法规存在的监管空白点及弹性表象。比如假设某个项目标底价为1亿元,依照《招投标法》中第五十三条规定,责任单位的最高罚款额为100万元(即标底价的千分之十),责任人的最高罚款额为1万元(即责任单位罚款额的千分之十)。从中可以看出,对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而言,相应处罚金额与1亿的项目相比,现行的处罚标准太轻,对责任人及责任单位的威慑力太轻,应当加大对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行为人的经济处罚力度,特别是在强制招标活动中涉及财产的行为。

(二) 建立管理评标专家库

评标过程是一个决定最终招标结果的关键环节,评标专家就是其中关键因素。建设及管理综合性评标专家总库,负责评标专家的资格审查、聘用、培训、考核及评价的工作,指导各地、各行业建立专家子库并总库联网运行,從而改善专家供给不足的情况,为招投标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对于一些不采用专家评标机制的招标单位,需出台相应细则对此行为进行约束。评标专家来自各行各界,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政治道德素养,对于招投标活动可以起到较高的监督评审作用。

(三)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社会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传播介质对国家、社会和一般公民的全方位监督。在招标活动中,社会舆论可在任何时间、地点对任何对象进行监督。舆论监督相对更加独立、公开和无形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在现阶段的招投标活动中,鉴于我国法制及监督模式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舆论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更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招投标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四)推行电子招投标制

积极、逐步建设电子招投标应用管理系统包括网上招标、投标、开标全过程应用管理系统;网上评标、远程评标音像监控应用管理系统;电子监督监察系统;评标专家库管理系统等网上电子招标平台,是招标投标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治理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就目前,上海区域一些招标单位已逐步开始实行电子招投标制,实行网上报名、网上自动生成下载招标文件、网上投标答疑程序,切断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信息联系链,充分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减少串标、围标的机会;同时又可以减少传统标书的制作,从而更加环保;再者,电子招投标和计算机评标系统的全新模式,对各种数据参数直接对比审查,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方便又快捷准确,改变了传统的监管方式,增加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对于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规范招标投标秩序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建筑市场招投标监管是保证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乱象丛生,充分表明了监管的不足,应当着力于从法律法规、监督体制、监督内容等方面下功夫,使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完全纳入监管之中,拓展监管宽度和深度,消除监管存在的漏洞,从而减少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的违规行为,保障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琴.浅谈招投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3(12)

[2]徐金隆.2013年,《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监督管理问题的探讨》.硕士学位论文,华东理工大学

篇5:安远县招标投标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关于工程招投标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工程招投标监管工作的调研报告

招投标监管是发改部门的重要职责,是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规范项目运作的重要保证。强化招投标活动监管,对于提高项目管理质量、更好地发挥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对全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进行了调研,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进一步强化招投标监管的对策和措施。

一、我市招投标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我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经过近年来的多方努力和实践探索,已初步走上了管理比较严格、运作比较规范、落实效果较好、招投标市场发育整体平稳健康的轨道。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完善制度,把好招投标方案审批关

一是坚持审批招投标实施方案。对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坚持审批项目招投标实施方案,必要时进行集体讨论审签;二是坚持对一些小项目,在申报项目初步设计时一并申报招投标实施方案,将招投标方案与工程可研报告一次审查批准,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强化项目服务;三是对于大中型项目,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审批,待具备招标条件后,另行报批招标实施方案;四是坚持规范的审批流程。

强化招标程序,实行全程监督

一是指导成立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对每个项目的招投标实施方案,都指导成立由项目县区或项目主管部门的领导牵头,发改、监察、财政、建设等

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支持和监督项目法人组织招标,对招标中出现的问题由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研究解决;二是认真核准招标公告发布申报表。对招标公告详细审核盖章后,由项目法人在规定的新闻媒体上发布;三是参与开标、评标过程监督。对政府投资性建设项目的开标、评标活动,实行全程参与监督;四是坚持对评标委员会确定的中标候选人,实行3日以上的公示制度,以保证充足的社会监督时效;五是坚持后审制度。对完成招投标的项目,在发出中标通知书15日内,要求将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专家来源、评标委员会组成、评标细则、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等情况报发改部门备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较好的后审作用。

全面检查和重点稽察相结合

多年来,我们会同监察、财政、审计、规划等部门每年组织两次以上重点项目和政府投资性项目的全面检查。在检查中,将项目招投标工作作为一项重

要内容,以期从中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完善提高。同时,市重点项目稽察办每年对全市国债重点建设项目和政府投资性项目,有计划的进行重点稽察或专项稽察。几年来,我们先后对全市公路交通、公检法司、文教卫生、农林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等二百多个项目进行了检查、稽察,对规范项目招投标活动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积极协调解决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强化对招投标问题的监督,是依法管理招投标活动、推进招投标工作规范化运行的有效手段。对在项目招投标活动中出现群众举报的问题,我们随接随查,主动出击,做到件件答复,决不拖延推诿,以求最大限度的挽回损失和影响。近年来,我们先后对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交通战备公路、城市供水管网、疾控中心等项目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处理,为保障招投标法规的

执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项目建设招投标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监管,在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招投标过程和监管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招投标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监管体制不统一,法规制度不健全

目前的招标监管体制,可以说是一种以部门分散监管为主,综合监督为辅的体制,即:分别由水利、交通、建设、国土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发改委负责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协调以及对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和工业项目招投标的监督检查。这种部门分散监管模式所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招投标监管中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同体监督,监督越位和缺位现象同

时并存,造成了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混乱无序的局面。另外,工程招投标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如部门法规及各种配套政策之间相互掣肘,对于招投标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招标投标法》及相应的配套规定只讲了“不准”,而没有讲违反了怎么办,致使对一些钻政策漏洞的违法违规行为,因缺乏明确的法律、行政法规处罚条款而难以查处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工作的难度。

规避招标,逃避监管

主要方式有:一是把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将其变为邀请招标。二是肢解工程,化整为零。把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分割成几个独立的小项目,使每个小项目的金额均在招标要求的规模标准以下,从而达到规避招标的目的。三是部分招标,只对项目的部分工程进行招标,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四是一些业主单位为了私利,把应当招投标的项目直接交给自己所属的单位完成。

参与招投标的主体行为不规范,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首先,有些业主行为不规范。一些业主除了采取各种方式规避公开招标以外,有的还在招标过程中向管理单位、中介机构、投标企业乱提条件;有的在招标中与投标人存在着利益的交换,与投标人、代理机构相互串通,制定带有倾向性的、不合理的评标办法,虚假招标,明招暗定,甚至搞阴阳合同,严重扰乱了招标市场秩序。其次,部分中介机构行为不端。一些中介机构不中立、不公正,拿谁的钱为谁说话。有的招标代理机构为了取得代理业务,一味迎合业主,弄虚作假,甚至帮助业主出谋划策钻法律空子;有的招标代理机构则与投标单位相互串通,破坏了招标的公平性。再次,一些投标企业存有违规行为。投标中有时出现投标单位相互串通的情况,彼此达成协议,出现陪标、串标、借机抬高或压低标价,损害投资人利益的现象,使招投标流于形式。投标企业

中标后,违法分包、转包的现象也比较多见。

权力干预市场,地方保护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

在实际招投标运行中,一些有着这样或那样特殊权力的部门,严重违反《招标投标法》,凭借其职权,向投资人“推荐”开发商,或是向承揽工程企业“推荐”分包队伍,干预工程的发包和承包。有的项目业主不按规定发布招标公告、控制信息的发布范围、随意缩短某一程序的时限;有些地区或部门为确保本地、本系统企业中标,违法设置投标许可,采取歧视性资质审查、越权指定招标公告发布媒体、限制招标公告发布范围和地点、制定不公平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等,排斥外地或外系统的投标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违反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法规。

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一是个别领域存在行政主管部门

招投标监管机构监督检查不到位、力度不大、监控手段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难以做到严格按程序对招投标实施有效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二是存在行政主管部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社会监督太弱、监督相对滞后等问题。三是工程招投标监管中存在重管理轻查处、重检查轻处理的现象,致使不少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串通招投标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处理。

三、进一步强化招投标监管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目前项目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从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监督、规范行为入手,进一步做好招投标监管工作。

理顺招投标监督体制,明确监管部门职责

我国现行的招投标多部门监管的格局,客观上造成了当前监督缺位、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状况,因此,需要

对招投标监督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理清各监督主体的相互关系,把握好监督主体的角色定位,合理划分招投标监督管理权限,明确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能,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工程招投标监管体制。要整合各种监督力量,健全监管机构。建议成立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参加的招投标监督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工程项目、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等招投标工作的监督。各监管部门要在监督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开展监管工作,形成自上而下、不同层次的监督,明确责任,理清角色定位。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管应定位于对每项招投标的程序和内容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并及时向监督委员会上报监管情况,及时纠正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尽快实现招投标执行机构与监管部门人员分离、机构分设、资金脱钩,形成相互制约的格局,从体制上保证招投标监管活动的正常进行。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使招投标活动及其监管更加规范

面对当前我国的招投标法律法规及其监管制度不系统,不严密的状况,建议立法机关应尽快对《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等系列法规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度建设步伐,制定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尽快出台《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完善招投标文件编制办法、投标人资料审查办法、评标委员会组成办法、评标定标办法、合同履行的监管办法、责任追究办法等操作规程;建立实施招投标师职业水平考评制度和招投标从业人员执业准入制度,为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人、招投标代理机构以及招投标监管机构提供切实的行为规范,使重大工程项目从招标到合同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堵塞程序上的漏洞,减少随意行为,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强化程序监督,完善招投标监管工作网络

上一篇:黎平县农业局禁毒工作责任书下一篇:考一建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