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农业基本情况

2024-05-08

镇远县农业基本情况(通用8篇)

篇1:镇远县农业基本情况

安远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安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远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纸业原料林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近期,我们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

一、安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安远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安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二、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农业管理和农技服务体制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现代农业发展上缺乏优惠、扶持政策。据调查发现,近几年安远县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但远远不能满足于实际需要,对发展农业上应有的优惠扶持政策只停留在文件材料上,没有真正的把农业资金用于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没有发挥其最大效应。如今我县现行的农业管理服务体制致使全县农口各部门各自为政,各涉农部门之间工作沟通少,农业信息不流畅,导致部门之间在工作上难以统筹协调。一是现行的农口系统技术指导人员出现了人才断层、知识老化的现象,技术服务指导跟不上现今的农业发展,致使农技干部作用发挥不充分,全县各乡镇农技人员大多数的工作重心集中在乡镇中心工作,无心也无力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二是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不善于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知识,满足于现状,对农业发展的思考不多,农技服务水平不高;三是全县农业专项资金整合度较低,发挥效益不够,政府对现代农业的认识不够深,重视不够,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种养大户的支持不够,使企业、合作社、种养农户在发展、扩大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不明显,带动性不强。据了解,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方面上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经营管理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和农业产业项目不多,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深加工企业少,经济效益不大,知名品牌较少。新型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弱、投入资金有限、经营范围小、财务管理基础薄弱、扶持政策较少且滞后等方面抑制了发展。全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没有建立完善,运行机制不到位,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销售的状态。产、供、销一体化链条不紧,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销售体系。

(四)农业投资渠道不宽,本级投入不足,农业发展资金使用效益还不高。近年来,安远县在农业项目建设的投入上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国家、市级农业项目资金,县级财政投入未达到中央关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的要求。在农业项目建设的投入上渠道不宽,对争取的农业项目资金也没有很好的统筹协调,资金使用效率低。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业科技转化,转变增长方式,合力推进效益农业。一是要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科技带头作用,致力于改良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方法,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是大力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技术,提高适用技术的转化效率。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抓好大面积生产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赣州市十大农业技术、简易贮藏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增强科技入户能力。三是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积极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各涉农部门应加强与上海农科院、江西省农科院、华中农大、江西农大等科研院校联系。四是加强农技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服务指导能力,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抓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将现行分散的各乡镇农技推广资源整合,建立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同时要加快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步伐,使他们走出传统农业技术指导与推广的局限,掌握适合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技术,强化农技推广的有效性,吸收农业学院的大学生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提升农技推广技术指导素质。

(二)依托销售网络,加快优势产业开发,大力构建品牌农业。一是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要充分利用已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的销售网络,打响三百山脐橙知名度。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促进农业与加工业的整合。通过招商引资或引导地方能人开办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副产品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延长农副产品销售链,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三)创新农业管理和农技服务体制,加大农业发展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农业发展资金的使用效益。要紧紧抓住安远县面临的各种发展机遇,结合实际,尽快对全县农口单位进行整合,强化农口系统的统筹和协调,同时要利用我县在果业、生猪等方面的.优势,成立农业特色园区,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要整合上级农业专项资金,要加大对规模农业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把农业发展资金与现代农业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把上级支农资金用好用活,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安远县传统农业的优势和特色,创新农业发展机制,为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办法,要从政策上支持农村土地向大户集中,实行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现代农业中的基础作用。二是农业项目建设要紧密结合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发展,避免重复投资,充分发挥农业资金效益。三是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进行集约化和产业经营。四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制定积极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上。五是要把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积极支持安圣达公司、天华现代公司、双孢胎有公司等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扩规上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农业产业项目的组织、策划、生产管理,充分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

(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力度,增强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既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

篇2:镇远县农业基本情况

一、基本县情

镇远位于两省(湖南、贵州)三地(怀化、黔东南、铜仁)交界地区,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共有110个村,12个社区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23.8万人(常住半年人口),少数民族占42%。镇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镇远自秦昭王30年置县建镡城县开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有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穿境而过,即将建成的二级公路、旅游公路将大大改善镇远的交通条件;今年动工的石阡经镇远至剑河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黄平机场建成后将使镇远交通更加便捷。镇远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旅游资源禀赋独特。现已形成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高过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0余处。镇远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启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青溪铁厂,是张之洞、李鸿章“洋务运动”的

产物,“天字第1号”铁锭现仍存放在镇远。镇远也是现代工业――贵州青酒集团所在地,州委、州政府以我县青溪、羊坪为核心建立了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

二、旅游业发展情况

自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文化旅游兴县”战略思路以来,我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跟进、群众参与”的原则,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突出文化,注重特色,按照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努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一)完善了规划体系,优化了政策措施。

首先,在已有的《镇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历史街区详细规划、文保单位保护整治设计,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单个文保单位三个层次的规划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行超前控制,并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阶段。2006-2009年,编制完成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保护项目规划(2006-2010年)》《祝圣桥-大河关码头段沿河整治实施设计》、《新大桥-祝圣桥沿河段城市风貌整治规划》、《卫城垣杨柳湾段景观风貌设计》、《吉祥寺地段风貌整治设计》、《镇远青龙洞文物保护规划》、《全家大院整治设计》、《东山

寺重建设计》;委托同济大学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阮仪三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镇远府城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镇远县府城新中街东段、兴隆街、顺城街及石屏历史街区主要街巷景观设计》和《石屏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修缮、整改、重建方案设计》正在编制当中;完成了《镇远县黔东工业园区外围环境保护林规划》和《镇远县水利旅游区总体规划》等等,2009年9月1日,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还正式颁布实施了《黔东南州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我县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又相应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出台并实施了《镇远县民居宾馆(客栈)建设改造鼓励政策(试行)实施办法》,鼓励群众开办各具特色的民居客栈;出台优惠政策,帮助和鼓励青酒集团开发经营高过河景区,帮助和鼓励百龙旅游公司接管舞阳河游船公司经营氵舞阳河水上旅游;以全家大院为示范,鼓励群众参与古民居的改造和整治;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和制作具有我县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开办旅游商品专卖店,从事旅游商品的出售等等,有关政策措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全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得到了有

效提高。

(二)以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精品景点景区

近三年来,在精品景点景区的建设打造上,首先是以古城文化为核心,重点对“一河两岸”的污水处理、房屋整治、古码头修复、河滨道改造、亭廓修建和灯光亮丽等进行了精心的建设和打造,使镇远古城的古风古韵和旅游景观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和展现。同时,在省、州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高过河景区得到了有效开发和经营;为进一步提升铁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旅游景观,对古城至铁溪公路进行了油路改造和景观带建设;为丰富城区舞阳河参与性旅游活动项目,由文化产业公司购表演船、画舫船、品茗船以及小龙舟、小游船等,为游客夜游古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为提升景区服务设施质量,还分别在古城和各景区景点内新建了八个旅游公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的行游需要。目前铁溪核心景区、报京侗寨、匏瓜苗寨、氵舞阳河码头、白秧坪至相见河旅游公路等,正在规划设计之中,有望来年,将我县旅游景点景区向精品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四位一体”,搞好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镇远旅游是以文化为主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为打好历史文化品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认真做好历史文化与休闲度假旅游的有机结合,县委、县政

府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力探索:一是在县四大班子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镇远县历史文化研究会”、“镇远文化旅游专家组”、“镇远县文化产业研究办公室”、“镇远县文化产业公司”、“镇远县舞阳河文化艺术团”、“镇远龙舟运动协会”、“镇远县楹联诗词协会”、“镇远县戏曲协会”、“镇远县书法摄影协会”以及社区艺术团体等,专门负责挖掘和展现我县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二是成功组织和举办文化体育活动,以丰富我县文化旅游内涵,近三年来,我县成功举办了两届“古城文化艺术节”、三届“古城龙舟邀请赛”、两届“古城龙舟龙头挑战赛”、一届“国际选美赛中国-贵州赛区选美决赛”、三届“古城正月文化狂欢节”、“高过河水幕实景文艺表演”以及报京“三月三”播种节、尚寨“八月八”唢呐节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节庆文化体育活动;三是组织和支持出版各种以镇远历史文化和以镇远文化为背景的文化知识和文学作品,如《历史文化名城---镇远》通俗读本、《镇远镖局》、《似水年华》、《女人万岁》、《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摄影画册等共计三十多种,拍摄电视剧《和平村》等,充分展现了我县文化的丰富与厚重;四是全力恢复古民居、古巷道、古街区和古码头等的古代建筑文化,以独特的古代建筑符号来展示镇远悠久的历史文化。由此,使旅游与文化得以有机的结合,为镇远旅游由单一的观光游转换为休闲度假游打下了的基础。

(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子

为进一步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子,自2006年以来,在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我县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创新和探索。一是确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群众参与”的旅游发展指导思想;二是为了整合资源,实现经营和管理的分离,成立了“镇远县名城旅游公司”,专门负责对全县各景区景点进行经营,而相关职能部门则主要负责搞好本部门的职责管理和行业管理;三是建立了企业进出机制,成功将舞阳河游船公司的控股权和经营权出让给了百龙旅游公司,由民营企业来进行市场经营;四是与百龙旅游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将镇远旅游的市场宣传促销交由百龙旅游公司进行市场化操作,以有效扩大旅游客源市场;五是将高过河景区的开发经营权交给了青酒集团公司,由企业直接对景区进行重点开发经营;六是成立了“镇远县文化产业公司”一方面对文化旅游项目进行挖掘和开发,另一方面向民营旅游企业展现旅游商机,时机成熟将及时转让并退出经营。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探索创新,我县已逐步理顺了旅游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经过近三年来努力,全县已达407家。旅游公司4家,旅行社及分社6家(含门市部),在册导游人员94人。旅游

餐饮店90家,宾馆、旅社、民居客栈180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2家,一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客栈3家、三星级客栈5家、二星级客栈4家),农家乐50余家,旅游商品专卖店50余家,全县共有标准床位近4500张。有各类旅游船只40艘、共计780余座(其中画舫船四艘、水上表演船一艘、大型仿古木船一艘、小木舟7艘、龙舟4艘共190座;80座双层游船4艘320座,小机动船11艘260座)。另外还有旅游咨询服务点3个,导游服务管理中心1个,合格导游(讲解)员94人。旅游接待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六)加强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努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篇3:镇远县农业基本情况

定远县地处安徽省东部, 是皖东地区第一大县。国土面积2998平方公里, 耕地246.9万亩, 人口97万, 辖22个乡镇, 253个行政村。定远县素以农业大县著称, 年产粮食10亿公斤, 油料1亿公斤, 玉米0.65亿公斤、薯类0.6亿公斤, 还盛产多种经济作物, 全县已基本形成商品粮、商品油、瘦肉猪、优质棉、特种水产等八大农副产品基地。“十一五”以来, 定远县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着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 坚持以“兴机富民、服务三农, 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 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补贴强农惠农政策, 抓住热点, 突出重点, 主攻难点, 大力推广和引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促进全县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要求的农机法制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1、农机保有量持续增长。

截止2010年11月份,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30.8万千瓦, 与2005年底相比增加60.2%;各类拖拉机13.1万台, 比“十五”期末增加40.8%, 其中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水稻插秧机拥有量实现历史性突破;配套农机具25.4万台套, 农机配套比达1:1.3, 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6%, 全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做出了积极贡献。

2、农机化作业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以春、夏两季农业生产为重点, 每年组织人员、机具、油料、配件, 把服务延伸到产前、产后, 扩大到大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深入重点产粮大镇开展春耕备耕督促指导, 精心组织夏粮抢收抢插和农机科技宣教下乡工作, 紧紧把握“组织、管理、服务”三个关键环节, 确保实现“机械保障、指挥协调、机械调集、动员部署、舆论宣传、协调配合、服务措施”六个到位。“十一五”期间, 共开展农机科技宣教下乡150多次, 散发农机科技宣传画册、新型机具资料共22000多份, 组织农民机手培训70多次。培育、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62个。全县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6%, 农机化综合作业面积增长迅速, 达到308.1万亩, 其中机耕面积已达159万亩。

3、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突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 加强与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的密切合作, 积极开展“道路交通联合整治”、农机专项整治和农机维修经营网点安全大检查活动, 规范档案的管理, 制定了《定远县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建成拖拉机流动检测线, 拖拉机年审率达70%, 上牌率达75%, 拖拉机驾驶证发放、换证率达85%, 农机安全生产事故进一步减少。

4、农机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强化干部政治理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干部业务素质等措施, 有力推进农机队伍素质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机管理人员为农民为基层服务的良好意识。

5、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

“十一五”期间我局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为抓手, 不断加大农业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 努力提高全县水插机械化水平。举办了种粮大户和各乡镇农机技术员参加的技术培训班15期, 召开水稻机插及其配套的育秧技术推广现场会25次, 机插水稻累计2万亩, 组织群众现场观摩达8000多人次, 最大限度的支持引导了农民使用机插技术。

6、充分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贯彻落实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 我县已累计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3077万元, 补贴各类机械3130台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 在全县农机干部职工的通力配合、共同努力下, 农机化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但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

1、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

2、推广工作经费没有保障, 影响基层农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制约了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3、广大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相当落后, 大型机械根本没法到达作业, 农机作业范围狭窄, 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

4、农户土地属分散经营, 大中型机械大规模大片作业受到限制。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进一步完善县级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 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 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二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当前,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 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 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尝试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 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 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 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四是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 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 降低作业成本, 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和积极性。

五是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 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篇4:定远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

定远县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部,是滁州市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省生猪调出大县。2012年,该县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扶贫县。

近年来,定远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中心,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定远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定远县现有22个乡镇,255个行政村,5331个村民小组,20.4万农户,农业人口86万人,农村劳动力57万人,耕地面积200万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700元。

(一)基本情况。2014年底,全县村级集体资产总额1395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7437万元。全县村级债务总额8789万元,其中兴办公益事业负债3621万元。全县村级总收入2659万元,包括经营收入359万元,发包、出租收入164万元,转移支付1135万元,投资收益49万元以及其他收入952万元。如果不包含村级转移支付,全县当年有经营收益的村15个,其中,2—5万元的行政村8个,5—10万元的行政村4个,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3个。当年经营收益在2万元以下及无经济收益的空壳村240个。

(二)主要特点。全县各行政村村级集体资产主要是依靠上级投资的“村村通”公路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投资建设的村级塘坝、泵站、道路等。受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众多因素影响与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分艰难,绝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自我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

(三)主要形式。一是依托资源发展。依靠土地、山林、水面、矿产等自然资源,通过开发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如定城镇丰收村,利用200亩预留地发展花卉苗木,利用四口当家塘发展休闲垂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范岗乡宋府村利用400亩山场和200亩塘坝对外发包,取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二是盘活资产发展。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找准市场需求点,开展资本运作,实现资产增值。如定城镇南环路居委会(原长青村),利用村集体资金盖商品房对外出租盘活集体经济,年租金收入近20万元,村留部分作为积累,剩余部分分给村民,实现了资产增值,农民增收。三是招商引资发展。明确主导产业,重点突破,通过招商引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如仓镇二郎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发展高效农业,流转土地近4000亩,村里按照每年收取企业土地流转服务费10元/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户致富。

二、定远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条件薄弱,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农村税费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进程中,部分村历年积累的集体资产基本拆分殆尽,集体资产大多已处置。为了化解村级债务,集体的山林、水面等自然资源一次性拍卖经营权几年甚至几十年,村级集体统一经营基本为零。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资源匮乏,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优势的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尤为困难。大部分村完全依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来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根本谈不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村级债务包袱沉重,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县村级债务总额8789万元,平均每个村债务达35万元。沉重的村级债务,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也牵扯了村干部相当大的精力,部分村级班子忙于应付偿还债务,难以集中精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之村级计划生育、“三线三边”、秸杆禁烧等刚性支出有所增加,村级债务进一步加大,2014年比2013年新增债务212万元,村级正常运转难以为继。

(三)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不严,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尽管全县加大了“三资”管理力度,但部分村仍然存在资产资源发包、租赁程序不规范等现象,一些山场、水面、林场被低价处置,且发包期过长,不同程度造成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流失。

(四)政策不配套、发展环境不优,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资金运转困难,村干部待遇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优化村级发展环境。加之村集体收入少,一些村级公益事业根本无法兴办。

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重点选好配强当家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最根本的是要把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好。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下派任职等多种形式,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要切实加强村党支部书记以及村“两委”成员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村级扶持的力度。县财政、农委、国土、工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业务职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同时,各行政村要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三)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强化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要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积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尽快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四)加强村级民主管理,严防集体资产流失。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大村级债务清偿力度,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节支还债、降息减债、核销减债等手段减轻村级债务压力,集中精力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篇5:镇远县农业基本情况

实施GSP情况自查自纠报告

该药店从2002年7月开业,位于镇远县XXXX,现有人员二名。法人代表:张折,女,中专毕业,负责该企业的质量管理,职称:驻店药师。参加州药监局的各项培训。XXX,赤医班毕业,该企业营业员,参加州药监局的各项培训取得上岗。该店有柜台、壁柜、鼠夹、干温度计,药袋、药匙、电风扇、消防桶。制定出各规规章制度。该制度完全符合该企业的成长,并根据GSP验收标准109条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员与培训情况:

张折,管理员,企业负责人,参加州药监局培训取得上岗证和驻店药师资格证。XXXX,赤医班毕业,参加省州药监局的各项培训工作,取得上岗证。所有人员全部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二、进货与验收:

严格把握进货渠道,审查供货企业的各项手续,如营业执照、经营范围、许可证等,验收逐一排查,严防假药,劣药进入该址业,所有的药品全部验收登记并签名。

三、设施与设备:

门店经营场地50平方米。该企业有货柜、货台、鼠夹、药袋、药匙、研钵、干湿度计。所有药品实行分类陈列,药品陈列摆放有

序。药房内警示语、处方药、非处方药、非药品标志醒目。其中有拆零专柜及易串味专柜。干湿温度计1个。

四、陈存与存贮管理

药品严格按照GSP的要求对药品进行陈列和存贮。

五、销售与服务:

该企业所有员工必须穿工作服工作,对人和蔼谦虚,销售与服务一条龙服务。门店严格遵守药品销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热情、正确的向顾客介绍药品性能、用途、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项。处方药严格凭医生处方销售。处方经调配或销售人员签字后保存归档。对处方中有禁忌或超剂量的药品,必须由处方医生再次核对签字后方可调配销售,否则拒绝销售。对顾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给予及时答复。门店自开业以来,由于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从未销售过假、劣药品,加之有较好的购药环境和优良的销售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依赖和支持。

六、资料管理:

已完成各种资料的收集和目标工作。

篇6:镇远县农业基本情况

一、目的意义:

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公司“平安文明和谐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确保公司平安、文明、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从而推动全县通信事业持续协调健康蓬勃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做好公司“平安文明和谐企业”,特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组 长:彭松 副组长:赖文胜

成 员:刘晓燕、叶松滨、魏丽、龚勋、付萍、叶松滨、严慧林、兰华丽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财务部,负责协调处理日常工作。

三、具体措施:

安远县移动公司把夯实“三防”基础作为加强公司治安防范工作的着力点,密织了一张治安防控立体网络。

一是组建人防。加强保安队伍素质建设,成立公司群防群治人员,成立了分公司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一手抓、分管领导积极配合的良好局面。组织保安加强日常巡检和营业厅安全日常保障工作,确保人员防范得力、效果显著。

二是改造物防。每天组织义务巡逻队员轮流值班;在每个办公室都安装防盗门的基础上,每户装防盗窗、反攀爬钉;加强了车库、停车场、摩托车和自行车车棚、小区路灯、园林绿化带等改造与建设。三是强化技防。在公司内大力推广安装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在重点部门,如营业厅、基站、库房等主要场所的监控。

四、工作要求:

第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第二,明确职责,加强配合,落实责任。

第三、建立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落实,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目标考核内容,逗硬考核奖惩。

篇7:镇远县农业基本情况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历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突破工业”的发展战略,全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现结合我县实际,就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2年上半年,新增民营企业87家、全县民营企业达632家、同比增长26%,实现总产值15.77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加值3.94万元、同比增长8.2%,税金2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85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加值2.77亿元、同比增长14.5%,税收4213万元、同比增长27%;全县民营经济安排就业岗位57132个、同比增长7.3%。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我县民营企业总体保持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融资困难,税费负担偏重,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服务体系亟需改进和完善,以及企业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等,主要集中体现在融资难、招工难和用地难上。这些因素叠加,造成企业生存压力大,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不断扩大,效益下滑。据分析,受多重因素影响,企业销售收入增速明显回落,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部分行业(如劳动密集型)利润下降过快。

(一)金融环境的变化和民营企业融资难。当前,融资难、贷款难仍然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尽管金融部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但民营企业融资难仍未根本解决。当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主要在七个方面:一是银企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县 1

没有建立银企信贷信息交流平台,银行无法及时掌握企业的贷款需求,企业也不能及时了解银行的金融产品、贷款程序和条件。二是企业信贷意识较差。多数企业主金融信贷意识不强,认为银行贷款程序多、太麻烦,不太愿意跟银行联系沟通,情愿多出利息民间借贷。三是企业自身信贷资质差。不少企业特别是家族式企业,因为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无法通过银行评审定级。四是企业贷款抵押物不足。由于企业自身实力不足,资产较少,缺少有效的房地产等不动产抵押物,而目前银行贷款抵押途径单一,导致企业贷款难度加大。有些企业虽有房产,但由于工程报建手续不全或未按规划建设,导致办证困难,无法抵押贷款。五是企业融资条件不具备。不少企业由于简单式、粗放式生产经营,产品附加值不高,盈利能力不强,自身积累能力和造血功能不足,甚至生产经营不够稳定,难于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六是企业融资环境不理想。企业信贷程序多、时间长、收费高,比如,验资、财务审计、评估等程序收费偏高,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七是银行信贷喜大嫌小。很多银行经营方向是信贷偏好贷“大”贷“集中”,倾向于大企业、大客户,批量信贷成本较低,对民营中小企业信贷量小成本高,所以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二)劳动力供求变化和民营企业招工难。招工难已成困扰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工资待遇与广东沿海城市差距悬殊,到沿海地区务工成为众多青壮年劳力的首选。二是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县内务工环境缺乏吸引力。三是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难以吸引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四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理念缺乏科学性,员工流失率较高。部分企业经营者管理理念存在较大缺陷,采用“雇工式”管理,不够人性化,造成工人与管理者的矛盾,员工流失较为严重。

(三)用地供需矛盾变化和民营企业用地难。近年来,随着我县

建设用地的需求增加,土地问题也日益凸显,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民营企业,普遍遇到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指标不足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用地供需矛盾异常突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偏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严重不对称。二是我县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占补平衡面临巨大压力。

三、对策和建议

(一)实现两个转变,贯彻落实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摆脱困境,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接下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并在工作中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抓大放小”向“抓大扶小”转变,要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当前遇到的困难,改变以往只抓大项目、大企业,忽视小项目、小企业的做法,在“抓大”的同时,高度关注、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诸多困难;二是由“全面扶持”向“重点扶持”转变,要改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筛选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将有限的扶持奖励资金、贷款额度等资源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产品、进行自主创新上来。

(二)多措并举,努力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是搭建常态化的政银企信息交流平台。政府部门要推动建立政银企信息交流网站,并组织政府和金融部门经常性举办政银企对接会,帮助银行向企业宣传银行信贷条件和程序以及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向银行推荐好的项目,切实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做好企业信贷资质培育辅导工作。银行部门对企业推荐的项目,要深入搞好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其成长性和上级授信的可能性,最大限

度的给予支持。对企业存在的资质不足问题,不能甩手不管,要提出解决措施,使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整改,更快的走向条件成熟直至拿到贷款。对有潜在信贷需求的企业,要引导企业先行做好信贷准备工作,如规范财务、授信评级等。对暂时不具备信贷条件的企业,政府部门应牵头制定企业信贷资质培育辅导办法,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集中培育辅导,使其尽快达到融资条件。三是简化企业信贷审批程序。金融机构不能死守条条框框,要敢于创新,设立不同形式的企业贷款服务中心,配臵专项信贷规模,定向支持民营企业,要尽量简化贷款手续,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构建企业信贷绿色通道。四是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充分发挥县内担保公司作用,不断充实其注册资本金,通过各级财政拨款、会员企业风险金、社会入股等方式、积极吸纳各路资本,壮大实力,并在完善担保机构运作办法、创新担保方式上做出努力,以提高担保公司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能力。

(三)重视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和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园。县内可供土地日趋紧张,而且要优先确保大项目,这导致小微企业进园区将越来越难。因此,申报和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园是一件关系到今后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刻不容缓的大事。在今后的平台建设上,我们可以在工业园区内建设“园中园”,这样,大中小微企业均各得其所,就能实现同步和谐发展。

(四)多管齐下,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一是建立各类人力资源信息库,打牢用工服务基础。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企业用工信息库。二是完善各级服务机制,推进企业用工对接,采取“一家规模企业、一个乡(镇)、多个行政村”挂点招工的模式,高位推动乡、村挂点企业招工。三是创新招工方式方法,实现招工工作常态化。开展赶集式招工,开展定点式招工,开展节日式招工,推动校企

合作,突出“以工引工”。四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用工环境。提高员工工资待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企业稳工工作调查。

(五)以苏区振兴为契机,努力做好项目编报。一是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不断激发和凝聚振兴发展的“精气神”,在国家“输血”的同时,着重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二是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方向标,积极编制符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扶持资金。

(六)充分发挥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的作用,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一是组织企业和企业主参加各类培训,开展企业高层理论研讨,强化企业与国内外协会、各种经济组织的联系,并与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提高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培育优秀企业家。二是举办培训、讲座、论坛、年会等活动,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三是加强企业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联系,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篇8:镇远县农业基本情况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教育、科研与农民以及政府与农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面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以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科技需求, 也暴露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不适应新形势的情况和问题。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村经济, 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白银市靖远县的农业发展概况

1.1 靖远县的农业地理概况

白银市靖远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 南北长125公里, 东西宽106公里, 黄河过境154公里, 历经9个乡镇。全县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6.7万亩, 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6.7万亩。地势西高东低,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属黄土高原沟壑区, 海拔1300-3017米之间, 每年均气温8.9℃左右, 每年均降水量240毫米, 无霜期165天, 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全县现有18个乡镇, 总人口47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1.5万人。靖远县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县份, 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县域内光、热、水资源丰富, 昼夜温差大, 四季变化明显, 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

1.2 靖远县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靖远县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块农业经济区构成。沿黄自流灌区水资源相对丰富, 自然条件优越, 是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的主要区域;高扬程提灌区土地资源丰富, 主要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产业, 是枸杞、地膜洋芋、四季豆、洋葱等林果的主产区;而干旱半干旱山区的农业生产比较单一, 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优势明显, 其中籽瓜、西甜瓜、中药材、小杂粮的种植品质优良, 现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

近年来靖远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突出, 尤其是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 (含枸杞) 、瓜类种植、苹果产业和大枣产业的发展规模日渐, 全县的蔬菜播种总面积达到41.15万亩, 总产量达到16.36亿公斤, 总产值13.73亿元。各类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5.41万亩, 年产干药2923.7万公斤, 总产值10.22亿元。瓜类面积15.2万亩, 瓜类总产量30多万吨, 黑瓜子产量0.95万吨, 总产值1.4亿元。苹果种植面积1.5万亩, 平均亩产量2500公斤, 年产优质苹果3750万公斤, 总产值1.2亿元。大枣面积2.81万亩, 年产量78万公斤, 年产值300万元。[2]

2 白银市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主要情况

2.1 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建设的现状

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1987年, 现有职工47人, 其中管理人员6人, 专业技术人员35人, 工勤人员6人。全体职工中拥有高级职称者6人、拥有中级职称者14人、拥有初级职称者15人。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农技推广、植保植检、土壤肥料、园艺4个专业站和大坝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 均为副科级建制, 现建有土壤肥料化验室、蔬菜无公害检测室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

2.2 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1) 承担了省上下达的一、二、三、四轮农业科技承包任务, 组织实施了“吨粮田”、“双千田”建设、“杂优一代”蔬菜推广、新农药试验示范、中低产田改造、苹果高接换优、地膜粮食高产栽培、高产高效示范田建设、日光温室建设等项目和课题。

(2) 增强服务意识, 拓宽服务领域, 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植物检疫、土壤监测、技术咨询、专题培训等业务服务, 深入开展“助农维权”活动, 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 以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产业开发为重点发展项目, 组织培训提高靖远县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全县蔬菜产业的升级换代, 组织实施了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建设、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等项目和课题。

(4) 引进推广农业适用的新技术和新品种, 创建了大坝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 示范推广了嫁接换根、行间覆草、高温闷棚、高垄栽培、滴灌、反光膜、粘虫板、防虫网应用等十多项日光温室反季节瓜、果、菜栽培管理技术。

3 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技推广人力资源缺乏, 推广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目前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占总人数的12.77% (见表1) , 同时据统计40岁以上的技术人员有35人、占总人数的74.46%, 这样导致技术推广队伍断层问题普遍存在。由于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都是政府性质的, 政府承担所有的经费投入, 自国家财政体制改革以后,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普遍增长缓慢, 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更是不高, 使得基层管理人员短缺现象日渐突出。在岗的技术推广人员也因为工资待遇低、晋升职务困难等问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对于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松懈, 影响了新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

(2) 农业项目资金投入分散, 推广、研发经费短缺。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出现经费短缺的问题, 国家项目扶持资金在下发时往往分配到不同的推广职责部门, 使得农业项目资源投入分散, 无法完成各部门的预期指标。这样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 也造成了不同的农业项目陷入资金短缺、被迫暂停的窘境。这一问题的出现不在于国家资金投入的多少, 而在于资金的分配方面。国家的项目扶持资金在下发时, 推广的每一个部门都在为各自的项目争取经费, 但由于资金的有限, 即使争取到一定的扶持资金也不能满足不同项目的预算。

与此同时用于农业技术研发的经费也相对减少, 2000年以后农村科研投资占国家技术拨款的比例少于10%, 基本降到6%-7%的水平, 农村科研投资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也下降到0.3%, 这样低的比例不仅低于农业发达国家的水平, 也低于农业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如此低的比例使得农村科研工作举步维艰。[3]

(3) 农业研发推广体系薄弱,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由于利益的驱使, 多数科研项目成果在顺利鉴定后却无后续的实际操作推广, 农业研发成果不能及时地应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中, 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 也造成农业技术无法及时更新来满足农民的需求。因此广大农民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失去信心, 基层的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得不到农民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新技术的推广也无法顺利进行, 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明显下降, 这也是靖远县农业推广服务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农业研发推广体系薄弱, 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不完善。

(4) 农民信息匮乏盲目从众, 导致农业经济市场失衡。由于农民信息来源的渠道狭窄、无法第一时间得知农业经济市场的需求与变化, 所以盲目的从众心理致使农业经济市场失衡状态频频发生, 农产品价格也随之变化不定。在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出现这一问题, 主要是由于农民选择单一的种植结构, 不仅使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 个人利益受损、收入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同时也无法满足市场对于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 影响了农业市场的正常交易。

据统计2011年靖远县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36个 (其中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9个) , 各类农产品购销网点165个,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 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 从业人员2300多人, 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448个 (其中登记注册14个) , 入会会员6800多人。从事蔬菜运销人员2000多人, 运销专业户超500户以上。庞大的农业市场运行, 也加大了农业经济监测工作的任务量。所以农民和农业市场都急需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将农业经济市场的监控信息及时的反馈到农民手上, 同时也能够做到有效调控农业经济市场的有序发展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

(5) 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单一, 农民技术培训有待提高。我国现阶段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都是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 推广工作的执行都是上级下达后才开始实施, 农民急需的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无法及时有效的传达, 因此实现不了提前推广的作用, 造成推广与农民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发生, 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同时在靖远县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 一些技术理论课程培训无法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理论和实践没有同步进行, 农民的技术培训失去最初的惠民意义。

(6) 农民使用不规范化肥农药,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难测。在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 尽管技术推广人员下乡指导农民如何防控病虫灾害, 但还是有农民轻信了商贩的推销使用了不符合规范的化肥农药, 从而使得种植产量下降, 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农民擅自使用化肥农药超标的行为, 不仅加重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成为农产品交易市场的隐患, 同时也给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的质量检测部门带来了新的难题。

3.2 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现存问题的成因

(1) 推广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落后: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工资待遇低, 工作环境艰苦, 需要能吃苦耐劳并长期扎根农村的专业技术人员, 也正是这些要求让很多高校毕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在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 真正愿意留在基层工作的推广人员大都为非专业技术学科出身, 而这些非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又因指标限制、晋升难等原因对本职工作出现松懈现象, 很少有人花时间去钻研所需技术来提高自身专业性。这样的恶性循环使推广队伍也陷入“老龄化”的窘境, 知识更新慢、推广手段陈旧等问题突出, 技术推广队伍得不到及时的更新, 新技术的转化能力慢, 推广效率自然也随之下降。

(2) 农民对技术推广工作持保守态度: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仍然残留, 在农民心中认为经济利益是重中之重、甚至超越了一切, 正是这种狭隘的思想阻碍了农业经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在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 推广人员就遇到了这一问题。例如在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的种植结构上, 农技推广人员一再强调要多样化种植各类蔬菜, 但是农民还是坚持单一的种植结构, 结果致使市场需求供大于需, 农产品价格明显下跌。农民选择种植单一的农产品一方面是由于这一类蔬菜的种植程序相对简易、生长期短,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看到这类农产品去年的收益好进而效仿。虽然这样不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用长期发展的眼光来看, 死守老本的做法既不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也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

4 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加大服务资源投入力度, 完善基层推广用人机制

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 完善住房、伙食及下乡的补贴政策, 保障其充沛的精力全心投入到乡村建设中, 以此吸引专业学科出身的年轻人加入到基层的推广服务工作中来, 解决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断层问题。为了适应农业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同时也能提高基层推广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全面开展职能鉴定, 推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 改革推广工作的评价体系。对现有推广机构的人员, 应制定培训计划, 提供更多的培训、研修机会, 形式可以包括集中办班、异地研修及实地考察等, 根据基层推广人员的不同职能进行分类培训, 定期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对新进入推广机构的人员, 必须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人员由身份管理逐步转向岗位管理, 实行全面聘用, 形成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4]

4.2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投资主体并存的资金投入体制

解决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短缺的问题, 一方面国家项目扶持资金在下发时, 按部门申报项目的先后顺序将经费集中投入, 使其顺利完成推广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一般都是政府拨款, 而县镇地区财政收入紧张, 所以经费短缺给推广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在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时, 往往因为配套资金不到位而被迫中断。因此要加大对技术推广与研发部门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可以搭建平台引导和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在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投资, 并且让这些投资主体进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以此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投资主体并存的资金投入体制。

4.3 完善研发推广管理体系,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制定与完善地方科技研发、推广制度与监督体系, 一个完整的农业科研项目必须要通过前期研发、中间操作推广、后期实施结果的一系列审核才能顺利结项。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研发过程中出现的贪污腐败问题, 同时也鼓舞具有真才实干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进一步提高靖远县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 在新技术引进时要进行前期的调研与评估, 对新技术进行田间地头的试验, 并对结果采取综合测评, 可以依托甘肃省农业院校的教授作为专家进行评估和技术指导, 根据结果决定是否大规模推广。只有严格监控农业项目研发、推广、实施的全过程, 才能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大效率。

4.4 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 加强农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改变靖远县农民的盲目从众行为以及单一种植结构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 对农业经济市场信息进行长期的监测分析。包括农业生产成本, 农产品的种植、销售和价格变化以及农民的基本收入情况等, 从不同产业、农民的不同需求入手做出阶段性、总体性的监测分析, 并把数据信息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根据白银市农村广播、电视、电话的普及情况 (见表2) , 不仅要加大白银市农村信息化投入建设力度, 同时也需要靖远县技术推广人员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化培训服务工作, 指导农民如何利用现代媒体去关注农业信息, 并且学会筛选所需的相关信息。例如运用智能手机或电脑上网查询相关的农业市场信息, 以及关注县区、省及全国的农业信息网站发布的信息。

4.5 转变推广理念及方法, 建立多机构共同参与的推广模式

基于我国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引起的技术推广与农民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对于解决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出现的新技术推广问题, 首先地方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多元化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 如涉农企业、农科院校、龙头企业等, 为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次, 作为基层推广人员不仅要做好新技术的农民培训工作, 而且要在新技术实施推广期间定期深入到田间地头, 及时了解农民遇到的问题, 对于能解决的给予技术指导和示范, 反之则汇报给上级进行统一的商讨、制定解决的方案。

4.6 整治不规范农药的私自销售, 加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管

完善相关的地方法律、法规, 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 严厉打击靖远县农村出现的不规范农药的私自销售。同时组织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 建立相关的监督机构确保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新的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法律法规, 完善植物植检、品种、耕地以及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 严格种子质量监督抽查, 强化种子、肥料市场监管。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强化农业投入品的安全监督和生产过程管理,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5]

5 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面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形势, 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情况和问题, 给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从当地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 完善符合农村、农民需求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革命、农村经济繁荣、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靖远县农业发展的概况、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建设的现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方面着手, 对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出现的农技推广人力资源缺乏, 推广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农业项目资金投入分散, 推广、研发经费短缺;农业研发推广体系薄弱,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农民信息匮乏盲目从众, 导致农业经济市场失衡;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单一, 农民技术培训有待提高;农民使用不规范化肥农药,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难测问题及成因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解决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即加大服务资源投入力度, 完善基层推广用人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投资主体并存的资金投入体制;完善研发推广管理体系,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 加强农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转变推广理念及方法, 建立多机构共同参与的推广模式;整治不规范农药的私自销售, 加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从而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更好地帮助农村完成农业现代化建设, 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经济需求。

摘要:一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 而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与农村、农民的经济利益密不可分。白银市靖远县作为甘肃省重要的蔬菜、瓜果、中草药种植、牛羊产业发展大县, 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模范作用。研究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可以帮助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更好地开展农村和农民的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进而对探究甘肃省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有所启发和创新。

关键词:白银市,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胜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157-160.

[2]靖远县农牧局.2013年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工作总结报告[R].

[3]彭宇文, 吴林海.中美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比较及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07 (12) :89-90.

[4]冀萍.关于搞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试验研究, 2011 (12) :64-66.

上一篇:职工安全宣誓词下一篇:我和你一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