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具行业分析

2024-04-30

炊具行业分析(通用7篇)

篇1:炊具行业分析

2014-2018年中国炊具行业发展前景及

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4-2018年中国炊具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12-2013年中国厨具行业运行走势分析,2014-2018年中国炊具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2014-2018年中国炊具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民以食为天”,炊具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基本的家庭消费品。随着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水、电、气等配套设施进入厨房,生活品质、消费层次的提高,消费者对炊具的外观、烹煮功能、使用便捷度、炊具本身的材料等的要求,给炊具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的中国炊具市场以国内几大重要厂商引领炊具行业,同时外资品牌势要抢占高端市场。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炊具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全球炊具行业的运行状况,接着分析了中国炊具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炊具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炊具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炊具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

第一章2012-2013年世界炊具产业发展状况综述

第一节2012-2013年世界炊具产业运行概况

一、世界炊具产业特点分析

二、世界炊具品牌分析

三、世界炊具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第二节2012-2013年世界主要国家炊具产业分析

一、美国

二、德国

三、日本

第三节2014-2018年世界炊具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章2012-2013年中国炊具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炊具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家用电器商品维修服务工作管理办法》

二、《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管理规定》

三、中国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解析

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炊具产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第三章2012-2013年中国炊具产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2012-2013年中国炊具行业发展综述

一、中国炊具行业历程分析

二、电压力锅行业的发展概述

三、不粘锅行业经营状况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炊具行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中国炊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中国炊具行业战略意识弱

三、无烟锅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炊具行业发展策略

一、炊具行业的差异化战略

二、中国炊具行业的创新战略

三、炊具终端营销策略

第四章2012-2013年中国炊具产业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2012-2013年中国炊具产业市场供需分析

一、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二、产品需求分析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分析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炊具行业营销分析

一、炊具行业营销现状及策略

二、炊具直销渠道的探讨

三、炊具重点企业的营销战略分析

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炊具主要产品进出口分析

第五章2007-2013年中国电饭锅产量数据统计分析

第一节2007-2012年中国电饭锅产量数据分析

一、2007-2012年全国电饭锅产量数据分析

二、2007-2012年电饭锅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第二节2013年中国电饭锅产量数据分析

一、2013年全国电饭锅产量数据分析

二、2013年电饭锅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第三节2013年中国电饭锅产量增长性分析

一、产量增长

二、集中度变化

第六章2011-2013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主要指标监测分析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11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2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3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11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2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3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11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2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3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七章2007-2012年中国电饭锅(85166030)市场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一节2007-2012年中国电饭锅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二节2007-2012年中国电饭锅行业进出口特征分析

一、进口来源国及地区数据统计

二、出口国别及地区数据统计

第三节电饭锅进出口价格特征分析

第八章2007-2012年中国电炒锅(85166040)市场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一节2007-2012年中国电炒锅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二节2007-2012年中国电炒锅行业进出口特征分析

一、进口来源国及地区数据统计

二、出口国别及地区数据统计

第三节电炒锅进出口价格特征分析

第九章2007-2012年中国电磁炉(85166010)市场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一节2007-2012年中国电磁炉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二节2007-2012年中国电磁炉行业进出口特征分析

一、进口来源国及地区数据统计

二、出口国别及地区数据统计

第三节电磁炉进出口价格特征分析

第十章2012-2013年中国炊具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2012-2013年中国炊具市场的竞争现状分析

一、炊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二、炊具市场竞争格局面临变化

三、炊具市场的技术争夺战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炊具产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炊具产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第十一章2012-2013年中国炊具产业优势企业竞争力与关键性数据分析

第一节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成长性分析

四、企业经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

第二节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成长性分析

四、企业经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分析

第三节浙江先行实业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四节江门市安诺特炊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五节江阴市长仪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六节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新南炊具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七节宁波市威尔炊具制品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八节佛山市南海区鹤峰电化厂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九节营口铜大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第十节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企业销售收入及盈利水平分析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

咨询:400-600-8596 010-60343812

第十二章2012-2013年中国厨具行业运行走势分析

第一节2012-2013年中国厨具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厨具行业进入现代厨房时代

二、中国厨具行业的品牌问题

三、厨具行业发展策略

第二节2012-2013年中国厨具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一、中国厨具市场的整体状况

二、中国厨具市场消费现状

三、市场出现彩色厨电

四、不锈铁锅成受宠市场

第三节2012-2013年中国部分地区厨具行业发展分析

一、宁波厨具行业概况

二、嵊州市厨具行业出口加快

三、兴福镇厨具行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第十三章2014-2018年中国炊具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4-2018年中国炊具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炊具市场国内外拓展前景

二、中国炊具市场空间大

三、新型炊具产品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炊具产业市场预测分析

一、炊具市场供给预测分析

二、炊具产品需求预测分析

三、炊具进出口预测分析

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炊具产业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第十四章2014-2018年中国炊具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2014-2018年中国炊具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一、人性化厨具将成市场发展新趋势

二、厨房电器的一体化趋势

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炊具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炊具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政策风险

三、技术风险

四、进入退出风险

第四节专家建议

篇2:炊具行业分析

《炊具与餐具》导学指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透叠”、“重叠”画法。

能用“透叠”、“重叠”与组合的方法画出吹具与餐具的线条或色彩装饰画。

2、过程与方法:

在“记忆与表现“中,对比感受传统和现代吹具与餐具的造型、色彩、功能,在探索中,学会设计、装饰、重叠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感受生活美。【学习重点】:

能用“透叠画法“画出吹具与餐具的线条或色彩装饰画。【学习难点】:

能画出主体物突出、画面丰富多变、重叠色表现准确的吹具与餐具装饰画。【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1、创设情境:

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吹具与餐具艺术作品,让学生猜“像什么”,引导尝试“概括”表现物体的方法。

2、提出问题:

(1)怎样表现炊具与餐具的外形特点?

(2)重叠部分用什么颜色或线条处理,画面才美观?(3)怎样使画面布局合理、构图饱满?

【设计意图】: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导入,并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二、自主探究

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在欣赏中,自学以下三个问题

1、炊具与餐具的外形特点是怎样的?

2、怎样用线条或色彩表现重叠的画面?

3、怎样使画面布局合理、构图饱满?(怎样组合炊具与餐具)【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理解学习的知识要点,对问题进行解剖,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三、讨论解疑

在自学中有哪些心得、遇到哪些困难?请与小组成员一起分享交流吧

【设计意图】:对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解决学习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并提高合作意识。

四、展示提升

1、分享自学成果与讨论结果

2、用重叠的方法设计、绘画一组炊具、餐具。

五、总结回顾

点评学生作业,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设计意图】:回顾课文的知识与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当堂检测

1、在表现炊具与餐具形状的时候,可以用(概括、剪影)的方式来体现

2、创作“形象重叠”画的步骤是怎样的?布局(理)构图(饱满)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认识。【板书设计】:

炊具与餐具

“透叠”、“重叠” 设计、装饰、重叠画面

合 主体物突出、画面丰富多变、重叠色表现准确

【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篇3:炊具行业分析

在古代农业器具中, “锅碗瓢勺”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器具, 其中“锅”是古代重要的炊具, 同时古代与“锅”作用类似的还有“釜”, 古代与“釜”、“锅”相关的语言文化也较繁荣。有鉴于此, 本文主要考察古代炊具中“釜”、“锅”之词语更替及相关语言文化现象。

一、炊具“釜”的出现及词语“釜”的历时使用情况

“破釜沉舟”及“豆在釜中泣”的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详, 这里的“釜”是古代一种类似“锅”的炊具。《汉语大词典》:“釜, 古炊器。敛口, 圆底, 或有二耳。其用如鬲, 置于灶口, 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 也有铜和陶制的。”又“鬲, 古代一种炊器。口圆, 似鼎, 三足中空而曲。陶制的始于新石器时代晩期。”可见, “釜”与“鬲”虽均属古代炊具, 但两者区别明显, “鬲”下有足, 可在其下直接烧火做饭, 而“釜”下一般圆底无足, 其下不能直接烧火做饭, 必须架在灶上才行。“釜”的形状基本相当于鬲的上半部。“釜”最初应该来源于“鬲”, “釜”最初写作“鬴”, 《说文·鬲部》:“鬴, 鍑属。从鬲甫声。”又“鬴或从金父声。”《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燕王宫永巷中豕出圂, 坏都灶, 衔其鬴六七枚置殿前。”颜师古注引晋灼曰:“鬴, 古文釜字。” 从“鬴”字的结构也不难看出, “釜”应该来源于“鬲”, 是“鬲”发展变化的结果。

从文献来看, “釜”在先秦即已出现, 如《诗经·召南·采苹》:“于以盛之, 维筐及筥。于以湘之, 维锜及釜。”《韩非子·十过》:“城中巢居而处, 悬釜而炊, 财食将尽, 士大夫羸病。”《墨子·号令》:“葆宫之墙必三重, 墙之垣, 守者皆累瓦釜墙上。”“釜”的出现也是古代炊具的一种进步, 在“釜”之前, 炊具主要是“鬲”、“鼎”等, 从做饭效率来看, 架在灶上的“釜”显然要比敞开的“鬲”、“鼎”等效率要高。而且从实物考古来看, “釜”还常常与一种蒸锅“甑”结合用来蒸饭用, 形成一种新的炊具“甗”, 虽然“鬲”、“鼎”等也可与“甑”结合用来蒸饭, 但后者因火力利用低的原因效率显然要差一些, 且“鬲”、“鼎”等上方多有两耳, 有时与“甑”结合起来也不是很方便。可见, “釜”的出现确实是古代炊具的一种进步, 也对继续推动炊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釜”出现后, 词语“釜”也就应运而生。“釜”有时单用, 有时作为构词语素进入合成词中使用。由“釜”构成的合成词如“釜鍋”、“釜鬲”、“釜鬵”、“釜竈”、“釜鍑”、“釜魚”、“釜甑”等。“釜”于先秦文献出现较多。先秦以后, 词语“釜”的使用仍较频繁, 如《汉书·楚元王交传》:“嫂厌叔与客来, 阳为羹尽, 轑釜, 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有羹, 繇是怨嫂。”《论衡·论死》:“火炽而釜沸, 沸止而气歇, 以火为主也。”《淮南子·齐俗训》:“铁不可以为舟, 木不可以为釜。”《南齐书·高帝本纪上》:“明帝闻贼渡, 遽追太祖往救之, 屯破釜。”《世说新语·夙惠》:“客与太丘论议, 二人进火, 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箄, 饭落釜中。”《魏书·南安王桢传》:“建业穷蹙, 鱼游釜内。”《北梦琐言》卷十七:“崇弟兄尝加谴杖, 一日偷崇家釜而窜, 为崇追回, 崇母遮护以兔朴责。”贾岛《朝饥》:“井底有甘泉, 釜中乃空然。”《东坡志林·异事记异》:“乃取釜灶杵臼之类, 得百余斤, 以少药锻之, 皆为银, 乃去。”萧廷之《南乡子》:“生甲更生庚。此是丹头切要明。药嫩采来归土釜, 前烹。”

不过元代起, “釜”虽在文献中仍有不少使用, 但其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献中有逐渐减弱趋势, 而此期“锅”的出现比例则逐渐增加。此期“釜”用例如费唐臣《苏子瞻风雪贬黄州》第四折:“臣也曾远无亲戚近无邻, 臣也曾釜有蛛丝甑有尘。”《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楚军在桥北晨炊, 望见追兵来到, 弃其釜爨而遁。”《警世通言》第十七卷:“此非贫僧家常之饭, 乃府上涤釜洗碗之馀, 流出沟中, ……今日谁知仍济了尊府之急。”《聊斋志异》卷七:“推之, 则遂手而倒, 酣卧如雷;弹其额, 逆指作铁釜声。”《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二回:“突门蛛网釜生尘, 炊桂为薪, 颗粒米、价重如珍。”

二、炊具“锅”的出现及词语“锅”的历时使用情况

“ 锅” 字或可作“ 鐹”、“ 楇”、“ 鈛”、 “”、“过”、“輠”、“锅”等。《说文·木部》:“楇, 盛膏器。从木咼声, 读若过。”段玉裁注“盛膏器”曰:“《孟子·荀卿列传》:‘谈天衍, 雕龙奭, 炙毂过髡。’刘伯庄云:‘毂字衍。裴駰云:刘向别录:过字作輠。輠者, 车之盛膏器。炙之虽尽, 犹有馀流者, 言淳于髡不尽如炙輠也。’按《方言》:‘车釭, 齐燕海岱之间谓之锅, 或谓之锟。自关而西谓之釭。盛膏者乃谓之锅。’此谓关西谓盛膏者曰锅也。脂施于车釭, 故釭或得楇名。而楇自别有物, 如今时御者亦系小油瓶于车以备用是也。过輠锅三字同。” 又《方言》卷九:“车釭, 齐燕海岱之间谓之锅。”戴震疏证:“锅、鐹同, 本作楇。”《慧琳音义》卷十四“锅中”注引《字书》云:“锅, 小镬也。”《集韵·戈韵》:“锅, 或作鈛、 。”《资治通鉴·后唐纪一》:“委弃资粮、铠仗、锅幕。”胡三省注:“锅, 釜也。” (宗福邦等2003) 从以上训诂来看, “锅”应来源于“釜”, 一种最初用来“盛膏”之“釜”。又《说文·鬲部》:“, 秦名土釜曰, 从鬲声, 读若过。”这种秦人所称为“”的“土釜”, 应该就是最初的“锅”。 (鬲向前、鬲江慧2009) 因为可以“盛膏”, 而“膏”又可以润滑车毂, 所以《方言》里说“齐燕海岱之间”称“车釭”为“锅”。亦如钱绎《方言笺疏》所释:“锅亦以中空得名, 与釭同也, 中空而盛之以物, 亦谓之锅, 义相因也。”何谓“车釭”?《汉语大词典》:“车釭, 亦作‘车缸’。车毂内外口用以穿轴的铁圈。”“车釭”即“车毂内外口用以穿轴的铁圈”, 其中空, 可以盛放油脂来润滑车轴等。

既然“锅”是一种“盛膏”的“釜”, 《子书》为何又将“锅”释为“小镬”呢?“镬”, 《淮南子 ‧说山训》:“有足曰鼎, 无足曰鑊”, 《汉语大词典》:“镬, 无足鼎。古时煮肉及鱼、腊之器。”“镬”是“鼎”的一种, 一种“无足鼎”。而“鼎”与“鬲”其实差别不大, “鬲”的足为空的, 而“鼎”的足为实的。释“锅”为“鑊”, 与释为“釜”本质上差别不大。从上文《说文》及《方言》可知, 炊具“锅”至迟在秦汉即已出现。

随着煎炒烹炸等烹饪技术的发展, 原来的“釜”功能有些落后, 从考古来看, “釜”敛口, 一般腹部较深, 适合炖煮但不太适合煎炒等新的烹饪技术。“锅”则可能由于其形状与功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而日益成为日常主要的炊具, 同时冶铁业的发展也为“锅”的发展带来了便利, 《汉语大词典》:“锅, 烹饪用具。圆形中凹, 多用铁制。”

炊具“锅”盛行后, 词语“锅”也逐渐见于文献。词语“锅”虽至迟在秦汉即已出现, 但在宋代以前文献中所见相对不多, 远少于“釜”的出现。如《说郛》卷五八引晋徐广《孝子传》:“母好食锅底焦饭。”《广异记·辅神通》:“每先以土锅煮水银, 随帝所请, 以少药投之, 应手而变。”《大唐传载》:“贾至常侍平生毁佛, 尝假寐厅事, 忽见一牛首人, 长不满尺, 携小锅而燃薪于床前。”《撼龙经》:“明堂亦有如锅底, 横号金船龙虎里。”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灶》:“盈锅玉泉沸, 满甑云芽熟。”《酒经》卷下:“大抵米酸则无事于浆, 浆死却须用杓尽撆出, 元浆入锅重煎。”《续夷坚志·背疽方二》:“初觉时, 采独科苍耳一根, 连叶带子细剉, 不犯铁器, 用砂锅熬水二大碗, 熬及一半。”《朱子语类·理气上》:“譬如将水放锅里煮, 水既乾, 那泉水依前又来, 不到得将已乾之水去做它。”

元代以后, 尤其口语性文献中, “锅”的出现比例越来越大, 而“釜”则呈相反趋势。如《琵琶记》第三十一出:“你直待要打破砂锅, 是你招灾揽祸。”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楔子:“油锅虽热, 全真不傍, 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杨显之《郑孔目风雪酷寒亭》第三折:“今早起来挂了酒望子, 烧的镟锅儿热着, 看有甚么人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当夜, 请母亲先搬在来船中了, 茅舍中破锅破灶破碗破罐, 尽多撇下。”《今古奇观》第四十一卷:“面黑浑如锅底, 眼圆却似铜铃。”《西游记》七十二回:“那四个到厨中撩衣敛袖, 炊火刷锅。”《儿女英雄传》十四回:“一进街来, 南北对面都是些栈房店口, 也有烧锅、当铺、杂货店面。”《歧路灯》二十三回:“适才你那干儿要一口大锅, 一个小铞, 碗碟要二三十件子。”《红楼梦》第一回:“不想这日三月十五, 葫芦庙中炸供, 那些和尚不加小心, 致使油锅火逸, 便烧着窗纸。”现代汉语中, “锅”仍是十分常见的词语。

三、词语“釜”、“锅”之更替及原因

在古代, 自从炊具词语“锅”出现后, “釜”、“锅”的使用一直在“明争暗斗”。为了说明两者的使用与更替情况, 我们以“汉籍全文检索系统 (二) ”语料为对象, 对“釜”、“锅”二词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数量及其所占相对比例做一个大致的断代统计, 尽管这种统计方式不是十分科学, 但还是能从总体上说明问题。统计结果如下:

先秦:釜341, 100%, 锅0, 0 ;两汉:釜111, 98.2%, 锅2, 1.8% ;魏晋:釜50, 100%, 锅0, 0 ;南北朝:釜109, 100%, 锅0, 0 ;唐代:釜132, 84.1%, 锅25, 15.9% ;宋代:釜346, 85.4%, 锅59, 14.6% ;元代:釜42, 24.9%, 锅127, 75.1% ;明代:釜140, 31.3%, 锅317, 68.7% ;清代:釜232, 20.8%, 锅883, 79.2%。

从这个统计数据不难看出, 元代以前“釜”占据明显优势, 但自元代开始, “釜”呈锐减趋势, 而“锅”则呈猛增势头。宋代时“釜”、“锅”两者比例还为85.4% 与14.6%, 可元代则变为24.9% 与75.1%, 明清大致维持这个状况。从实际用例来看, 元以后口语中已经不多使用“釜”, 而书面语文献中还较多使用像“釜底抽薪”、“破釜沉舟”等成语, 可以断言, 假如从纯口语语料作为统计对象, 相信元明清时“釜”的相对比例会更小。因而可以说, 大概从元代起, 口语中“锅”已经基本完成了对“釜”的更替。

“釜”、“锅”之更替不仅仅是一种常用词的更替, 也是古代炊具和农业生活不断发展的体现。可能由于“锅”在形状与功能上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成为日常主要的炊具, 兼之冶铁业的发展, 最后致使形制落后的“釜”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淡去, “釜”类词也就逐渐丧失了口语市场, 而随着炊具“锅”的受捧, 词语“锅”逐渐占据上风并在口语中取代了“釜”类词。词语“釜”、“锅”之更替既体现了常用词的替换情况, 也体现了古代炊具的发展变化情况。

四、古代与“釜”、“锅”相关的语言文化

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而“釜”、“锅”则正是解决人们“食”之重要保障。既然“釜”、“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釜”、“锅”势必就会自然而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话语交流中, 这样就会产生许多与“釜”、“锅”相关的语言文化, 这种文化体现在不少涉“釜”、“锅”的词语及熟语中。

先说“釜”。“釜”的主要功能是烹煮, 烹煮需要烧柴, 柴草是烹煮最基本的保障之一, 如果去掉柴草则无法烹煮, 成语“釜底抽薪”正是借用烧柴做饭这种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比喻做事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之意;要想吃到喷香的饭食, 有“釜”无柴不行, 有柴无“釜”也不行, 没有“釜”同样意味着饿肚子, 甚至无法生存, 不过情况也许有时不同, 也许正是因为没有“釜”没有了退路才会倒逼着人们去想办法, 成语“焚舟破釜”、“破釜沉舟”则正是反映了古人在毫无退路的逆境中义无反顾的决心和意志;“釜”有深腹, 可以盛装固体物质也可盛装液体物质, 试想如果将鱼放到“釜”里会是什么结果?有可能会被烹死, 成语“釜中之魚”、“釜底游鱼”就是利用这种想象来比喻处在极度危险境地者, “釜底游魂”也有类似的含义;不过也许会有例外, 假如一个人十分贫困, 好久就揭不开锅了, 结果会怎样呢?谁能说“釜”中不会生出小鱼?尽管现实可能性不大, 但古人还是发挥出了丰富的想象, 用“釜中生鱼”来比喻一个人因生活困难而断炊许久;还有“漏瓮沃焦釜”, 用漏瓮里的水倒在烧焦的锅里来比喻情势危急, 亟待挽救;等等。以上语言成分无不充分显示“釜”的形状、功用等带给人们的丰富想象, 每个语言成分都反映了与“釜”相关的深厚文化。

再说“锅”。“锅”如同“釜”,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炊具, 如果“锅”中没有可烹煮之物, 那只有挨饿了, “等米下锅”、“清锅冷灶”则正是反映了无米下锅的贫困之状;如果一个人连下锅之米都没有了, 甚至连“锅”都卖了, 说明这个人真是囊中羞涩, 倾尽所有, “扫锅刮灶”、“砸锅卖铁”正是形象地表达了这个含义;如果有食物吃, 但数量不够或这个人太贪吃, 会有什么表现呢?用“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锅”是用来做饭的, 同时在古代“锅”也是一件重要的家当, 人如果要搬家了, 肯定要连“锅”一起带走, “拔锅卷席”则形象地比喻一个人带走全部家当或卷铺盖走人, 亦可进一步比喻一个人被解雇了;“锅”是用火来烧烤的, 用火烧就会发热发烫, 如果此时一个小昆虫掉进锅里, 那它一定会焦急万分, “热锅上的蚂蚁”用来形容焦急之意再恰当不过;“锅”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陶瓷, 试想如果用力敲打一个砂锅, 会出现什么情况?肯定会出现裂纹直至破碎, “打破砂锅璺到底”则正是此意, 不过如果用“问”谐“璺”音, “打破砂锅问到底”就用来形容一个人好刨根问底或做事锲而不舍;另外, “锅”的颜色和形状也常常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古代的“锅”常是铁锅, 铁是青黑色的, 因而人们形容一个人因发怒或其他原因而脸黑往往用词语“锅铁脸”, 如《儒林外史》第二回:“外边走进一个人来, 两只红眼边, 一副锅铁脸。”“锅”底常年烟熏火燎, 一片漆黑, 因而如需形容人 (或事物) 颜色黑也可用“锅底”一词, 如《水浒传》第六十三回:“此人生的面如锅底, 鼻孔朝天, 卷发赤须, 彪形八尺, 使口刚刀, 武艺出众。”形状上, “锅”总体上是曲形的, 如果一个人驼背了, 用“罗锅”一词来形容再形象不过, “罗锅”也进而成为驼背的代名词;等等。

综上所述, 炊具“釜”应该来源于“鬲”, 是“鬲”发展变化的结果, “釜”最初写作“鬴”。炊具“锅”则是由一种“盛膏”的“釜”发展而来。从文献来看, 词语“釜”在先秦即已出现, 词语“锅”至迟在秦汉也已出现。自元代起, “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献中有逐渐减弱趋势, 而此期“锅”的出现比例则逐渐增加, 直至现代汉语中, “锅”仍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词语。“釜”、“锅”之更替是一种常用词的更替, 其深层原因则是日常生活中“釜”逐渐退出舞台, 而“锅”则逐渐受到大众喜爱所致。“釜”、“锅”之发展与更替也体现了古代农业及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釜”、“锅”之发展与语言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并进而形成了相应的语言文化。古汉语中有许多与“釜”、“锅”相关的词语与熟语, 这也说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 物质、语言与文化三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罗竹风主编1986-1993《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汉·许慎撰徐铉校定1963《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唐·颜师古注, 汉·班固撰1975《汉书》, 中华书局。

清·段玉裁注1981《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宗福邦等主编2003《故训汇纂》, 商务印书馆。

鬲向前、鬲江慧著2009《鬲与鬲文化》, 三秦出版社。

清·钱绎撰1984《方言笺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2012《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篇4:炊具与健康等

朱本浩

锅碗瓢盆是不可缺少的烹饪炊具。由于生产原料的不同,各种炊具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铁质炊具铁锅在炒菜过程中溶出少量铁元素,可以被人体吸收,经胃酸作用转化成无机盐,补充人体血液中的铁含量而有益健康。但也会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C,因此用铁锅炒菜时应大火快炒。山楂、杨梅、海棠等食物中含有果酸,与铁元素结合形成低铁化物,使人体产生中毒反应,因此不要用铁锅来烹煮这类食物。绿豆皮中含有单宁,与铁元素相遇后可生成黑色的单宁铁,影响绿豆汤的颜色、味道及人体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是不科学的。铁锅容易生锈(即氧化铁),如果人体吸收了过多的氧化铁,可对肝脏产生危害,所以铁锅不宜长时间盛放食物;也不宜煮汤,以免损耗表面的保护层。每次用后,应将铁锅洗净并用小火烘干。新买的铁锅表面有一层黑色的污物,使用前用一块生猪肉皮反复擦拭,可将之除去。

铜质炊具很多人喜欢到茶馆喝大铜壶里沏出的茶水,吃涮羊肉也爱“炭火铜锅”。其实,您最好少用铜质炊具烹饪食物。铜本身不会使人中毒,但它能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因此烹煮青菜、水果时最好不用铜锅。铜在高温状态下遇酸或碱会形成铜盐,羊肉是高蛋白酸性食物,两者相遇生成的铜盐,可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用铜壶烧开的水中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能破坏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所以长期用铜壶烧水喝是不健康的。长时间不用的铜质炊具表面会生出一层铜锈,可能导致人体发生急性中毒反应,使用前一定要清洗干净。

不锈钢炊具由铁铬合金掺入镍、钼、镉、锰等微量金属元素制成,其中的某些元素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不要长时间与酱油、醋、盐等调味料接触,以免金属元素溶出。因此,不锈钢炊具比较适合用来煮饭,而不宜于炒菜。有的人用不锈钢锅熬煮中药,这样做可能使药物中的生物碱、有机酸与锅体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砂锅导热慢,比较适于炖肉、煲汤和熬药。有的砂锅内壁带有彩色瓷釉,其中可能含有少量铅,如果用来烹煮酸性食物,就可能导致铅的溶出,损害人体健康。因此,选购砂锅时最好买内壁素色的。新砂锅第一次最好用来熬粥,或是煮一锅浓浓的淘米水,水中的淀粉可将砂锅的细孔堵住,以防其渗水。用砂锅熬汤或炖肉时,应先放水,再置于火上;火力应该是先小火,后大火,烧开之后再改小火。

洗衣服也要注意防病

宁在兰

预防医学专家发现。许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洗衣服,存在着许多健康隐患。如有些人洗衣服时为了省水,通常是先洗内衣裤,然后洗外衣,最后再洗袜子等杂物,一盆水洗到底,又脏又黑。这样虽然保证了部分衣服的洁净,但最后洗的衣服污染很严重。特别是袜子和女性内衣裤混洗危害更大,会引起女性阴部疾病。

还有些人图方便省事,把所有要洗的衣服集中放进洗衣机内一起洗。在洗衣机搅拌、摩擦的过程中,不同衣服上的细菌、颜色、脱落的纤维,不可避免的相互污染。表面上看,衣服是洗净了,但却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还有些人家中的洗衣机从不清洗,只要转得动就一直用。排水处的内壁上积满了布屑和污垢,滋生不少细菌。在洗衣过程中,这些细菌就会沾染到衣服上。

把衣服拿到干洗店去洗,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干洗店的衣服有病人的,有健康人的,或许还有传染病人的。有些不良商家为获利而偷工减料,把不同人的衣服混在一起,或省去消毒处理的步骤,也会导致疾病的传染。

不少人以为衣服太脏,往往在洗衣服时使用过量的洗涤剂。同时漂洗时间不够。洗涤剂大多是烷基苯类化合物,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还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干洗店用的干洗剂多是四氯乙烯、汽油等,残留在衣服上,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按正常规定,干洗后的衣服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等化学洗涤剂挥发后才能穿。

篇5:我家的炊具的作文800字

奶奶说:“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一年一个样,真是越活越有盼头了。”是啊,不说别的,单说我家的炊具吧。

在我四岁以前,我家和许许多多的农家一样使用土灶烧饭。土灶通常有里外两锅,里锅用来烧水做饭,外锅用来炒菜。每当奶奶烧饭时,我总抢着烧火。玉米秆、棉花秆常常弄得我满身是灰尘,烟灰也往往“奖”给我一个大花脸。有时一不小心,还会烧到我的小手。奶奶看见了,总是心疼地把我从灶边赶走,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学着大人的样子烧几把。

我5岁那年,爸爸拿出一个月的工资买了副煤气灶。刚买回来那阵子,我非常兴奋,老是围着煤气灶。总是搞不明白,怎么会“啪”的一声扭一下开关,火就烧起来了呢?爸爸告诉我说:“拧开煤气罐盖后,煤气就从罐中跑出来,通过管子到达灶里面,扭开开关——开关实际上就是电子打火,煤气遇到火星,就开始燃烧,这下你知道为什么‘啪’的一声扭开开关火就燃起来了吧!”有了煤气灶,奶奶炒菜时再也不用别人帮忙了,也用不着全家上上下下地忙乎,一会儿添柴,一会儿上灶了。

几个月后,妈妈又提议了,菜可以放在煤气上炒,可饭呢?妈妈说:“还是买自动电饭煲吧!”我当然是举双手赞成。于是,我们家厨房又添了一位新成员——爱德牌自动煲。奶奶见了,更是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她说:“以前我们常说有自熟锅就好了,现在果然有这东西了。”

我才过了第7个生日的时候,我们家搬到城市里,住房一下子变大了,厨房条件又改变了许多。厨房四壁都贴上了雪白的.瓷砖,烧上了天然气,更方便实惠了,也更卫生了。还买了除油烟高手——吸油烟机,每逢炒菜时,只要打开吸油烟机的开关,它便一马当先,吸尽所有油烟。小饭厅和厨房是一墙之隔,坐在洁净的小饭厅里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心里别提有多舒服了。

篇6:炊具行业分析

制度

一、食堂明确专人负责餐具的洗涤和消毒。

二、餐具的清洗消毒严格按照“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进行。

三、学生使用后的餐具必须进行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就餐用具。

四、采用物理方法消毒、化学方法消毒、红外线消毒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和相关要求进行。

五、餐具及饮具、菜具、饭盘、熟食容器餐后立即清洗消毒,做到使用一次,清洗消毒一次。

六、餐具清洗消毒在专间或专门的区域内进行,配备餐具清洗消毒专用水池,每次操作结束后立即清洗干净。

七、餐具、菜具、饭盘、熟食容器等消毒完毕后立即放于清洁密闭的橱柜内保洁。保洁设施内不准存放其他物品。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分开存放。

八、对盛放调味料的器皿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九、负责餐具消毒工作的专职人员要身体健康,工作认真负责,并熟练掌握消毒常识。

篇7:炊具选择关乎健康

铁制炊具

铁制炊具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炊具,也是厨房里最为常见的炊具。高温状态下,铁锅和各种调料比如盐、醋等发生作用,加上铲、勺等工具的搅拌、摩擦,可使表层的无机铁脱落,食物中无机铁含量显著增加。有研究显示,直径小于10微米的金属铁粉末在胃内与胃酸作用,可转变成无机铁盐,然后在小肠内还原成二价铁离子,可直接被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这对防治缺铁性贫血有一定作用。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已向各国推荐使用传统的中国式铁锅。

用铁锅炒菜时,要急火快炒,可减少蔬菜中维生素C的破坏。铁锅极易生锈,铁锈会引起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疾患。不宜用铁制炊具盛放酸、碱性食物,也不宜用来盛菜或汤过夜。此外,铁遇单宁物质可生成黑色的单宁酸铁,对蛋白质有沉淀钝化作用,吃了会引起中毒。

不锈钢炊具

不锈钢炊具是由铁铬合金再掺入钛、镍、钼、镉、锰等微量金属元素制成的。不锈钢炊具有轻便耐用、美观大方、耐腐蚀等特点,颇受人们青睐。市场上出售的不锈钢炊具有两种:一种是铬不锈钢,它能使金属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起到将金属与外界空气隔绝的作用;另一种是铬镍不锈钢,加入了较大量的铬镍合金元素,它的电极电位提高,在大气和其他介质中不易被氧化锈蚀。这两种不锈钢都能在非强酸强碱的溶液中经受400℃以下的高温而不被锈蚀。

一般来说,不锈钢食具对人体健康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其中的一些金属元素如铬、钼、镉、锰、钛等及其化合物也会在人体内慢慢累积,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体健康就会造成危害。因此,不要用不锈钢炊具长时间盛放盐、酱油、醋等,因为这些食物中的电解质与不锈钢长期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使有害物质被溶解出来。也不宜用不锈钢器皿熬中药,因中药含多种生物碱、有机酸等成分,特别在加热条件下,很容易引起化学反应,使药物失效,甚至生成某些毒性更大的化合物。此外,还应注意,勿用强碱或强氧化性的化学药剂如苏打、漂白粉、次氯酸钠等进行洗涤,因为这些物质均为强电解质,同样可引起不锈钢电解反应。

铝制炊具

铝制品因其轻巧耐用、快热、不生锈、物美价廉等特点,被人们广泛使用。但铝性质活泼,极易与其他物质,尤其是酸、碱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随食物进入人体。专家研究证实,长期摄入过多的铝,对脑、心、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都会造成损害。当铝化物摄入量超过正常值5~10倍时,可抑制消化道对磷的吸收,干扰磷化物的代谢,导致钙磷正常比例失调,影响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同时铝还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使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消化功能紊乱。铝还会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对巨噬细胞的功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此外,铝可使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明显降低,并使神经递质传导阻滞,因而引起学习记忆能力的减退,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以及智力发育障碍。

铝质炊具不宜用于烧煮酸性或碱性食物,也不适宜长期存放食物,以防止铝大量溶出,进而使人过多地食入。因此,建议尽量少用铝制炊具。

铜制炊具

最多见的铜制炊具是铜火锅,其外表华丽、色泽如金,深受人们喜爱。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摄入适量含铜食品,对人体有益。但是如果摄入量过多,也可引起中毒。铜器搁置日久,在空气中受氧气、湿气和碳酸气等作用,极易生成铜绿(碱性醋酸铜)和蓝矾(硫酸铜)。铜绿和蓝矾是两种有毒物质,食后会引起恶心、呕吐,严重的会引起脱水、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现今铜制炊具使用已不太普遍,加上铜制炊具价格昂贵,极易氧化生锈,我国南方尤不宜使用。

陶瓷、搪瓷炊具

陶瓷、搪瓷炊具细腻光滑,美观大方,具有不生锈、不腐朽、不吸水、易于洗涤、装饰性强等优点。质量好的瓷器,其瓷面较密,表面光洁,耐酸碱腐蚀的性能较好,所用的釉料溶剂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锰、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其中没有铅的成分,化学性质稳定,能耐轻度酸碱的侵蚀,所以使用比较安全。但是,劣质瓷器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酸性溶液能将其釉料中的镉、铅、砷等有害物质大量溶解出来,会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到食物及水中,进入人体后,积蓄于肾、肝、脑、骨骼等组织,引起慢性中毒。据专家介绍,陶瓷制品按其装饰方法的不同,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种。其铅、镉溶出量主要来源于制品表面的釉上装饰材料,如陶瓷贴花纸和生产花纸用的陶瓷颜料等。所以选购陶瓷、搪瓷炊具时,最好挑选内壁是白色的,不要选上了彩釉的。使用时,注意不能长时间盛放酸性食物和饮料,也不要把锅底烧红,以防炸裂。不要使用这些炊具盛放醋、酒、果汁、蔬菜等有机酸含量高的食品。

沙锅

沙锅是我国家庭传统的炊具,由黏土制成,表面涂以釉料熔烧而成,烧煮出来的食品别具风味,而且价格低廉,但使用寿命远不如金属炊具长。由于其导热及散热性能都较差,故特别适合用于炖肉、煲汤和煲中药。沙锅使用时,骤冷骤热极易破裂,故不宜用来炒菜。

玻璃炊具

上一篇:巡查简报下一篇:四年级状物作文:三角梅_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