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行业分析

2024-05-05

焦化行业分析(精选6篇)

篇1:焦化行业分析

焦化行业分析

焦化是指气煤、肥煤、焦煤、瘦煤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的配煤比配合均匀后粉碎、捣固,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1000℃左右(高温干馏),通过热分解和结焦产生焦炭、焦炉煤气和炼焦化学产品的工艺过程。

一、成本调研情况:

焦化行业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肥煤、焦煤、瘦煤、气煤)、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在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大,占单位成本的85%左右。而在配煤炼焦中,强粘结性的主焦煤和肥煤一般应占50-60%。

11月受下游消费需求疲软及焦化企业限产影响,国内炼焦煤市场结束前期涨势。从价格上看,截止11月25日,肥煤全国平均价为1565元/吨,较10月末下滑28元/吨左右;焦煤价格为1585全国含税平均价为1585元/吨,较上月末下跌18元/吨。整体来看,焦化成本略有下降。

二、生产情况调研。

1、产品情况。

(1)焦炭。炼焦最重要的产品,大多数国家的焦炭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其次用于铸造与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少量用于制取碳化钙、二硫化碳、元素磷等。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焦粉还用作烧结的燃料。焦炭也可作为制备水煤气的原料制取合成用的 1

原料气。

(2)煤气和化学产品。每吨煤约产炼焦煤气300-400 m3,其质量约占装炉煤的16%-20%,是钢铁联合企业中的重要气体燃料,其主要成分是氢和甲烷。另外还有附属化学品:氨的回收率约占装炉煤的0.2%-0.4%,常以硫酸铵、磷酸铵或浓氨水等形式作为最终产品;粗苯回收率约占煤的1%左右,其中苯、甲苯、二甲苯都是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硫及硫氰化合物的回收,不但为了经济效益,也是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

(3)煤焦油。其是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可以提取出萘、酚蒽、菲、咔唑、沥青等化学产品。

2、产量情况

11月初,国内焦炭价格小幅下行,之后虽然钢厂多次要求继续下调焦炭采购价,但焦化企业坚决抵制。据悉,10月29日,省焦化行业协会针对当前复杂的焦炭市场形势,提出采取企业自救、行业自律的方式,全行业除承担城镇煤气等事关民生的焦化企业按30%的限产幅度之外,其余一律限产50%。这一措施,对稳定市场焦炭市场作用明显,也成为利多市场的最大亮点。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全省原煤、焦炭、生铁、粗钢、发电量等1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九升一降”,其中焦炭产量同比下降12.6%。表明焦炭限产取得一定效果。

3、产业集中度分析

焦炭是我省四大传统产业之一,产量占到全国的近1/4。目前,我省共有焦化企业223户,其中钢焦联合企业11户,独立焦化企业212户,焦炭总产能为1.6亿吨。2010年,我省焦炭产量为8476万吨。全省270余家焦化企业,平均产能只有72万吨,焦炭产能200万吨以上的只有10家,产能占全省产能的比重不足15%。

三、销售情况调研。

焦化产业下游行业主要包括:钢铁行业

1、销售市场

我省虽然是焦炭生产大省,但多数焦化企业为独立企业,其产品需到省外找市场,外运量约占焦炭生产总量的70%左右。而河北是我国钢铁生产第一大省,一直以来,由于河北本省焦炭生产不能满足钢铁工业的消费需求,因此,我省成为河北省焦炭外调主要的供应基地;同时,我省与河北也是我国焦炭贸易省际间调运量最大、成交最活跃的地区。今年上半年销往河北焦炭约为1387.69万吨,占总外运比例的45.37%。

2、价格走势

11月初,国内焦炭价格小幅下行,具体价格方面,截止11月24日,上海二级冶金焦价格报收1980元/吨,与上月下跌80元/吨;邯郸二级冶金焦1855元/吨,较上月末下跌55元/吨;唐山地区焦炭价格1925,较上月末下跌65元/吨;此外,河津、七里河、潍坊及平顶山地区均有不同程度下跌。本月渤商所焦炭现货结算价弱势下行。截止11月24日,焦炭价格现货结算价收于1870元/吨,较月初高点下跌34元/吨。

四、产业情况综合分析

山西焦炭行业仍处于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境地,前三季度,全省焦炭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327.3亿元,同比增长33.5%,山西省焦炭行业净亏损16.2亿元,同比增亏51.0%。1-10月,焦炭行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14.6亿元,同比增亏13.0%。

未来形势分析: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以及房地产调控作用显现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将呈现持续低迷状态,作为钢铁产业链重要的上游产业,焦炭行业也将受到极大影响,焦炭需求也将明显萎缩。另一方面,河北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我省焦炭企业受益,也使当地的焦炭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其对我省焦炭依赖逐渐减弱。尽管11月山西省焦化行业协会提出采取企业自救、行业自律的方式,全行业除承担城镇煤气等事关民生的焦化企业按30%的限产幅度之外,其余一律限产50%。这一措施对稳定市场焦炭市场有明显作用,但相较于需求萎缩的抑制作用,下行态势恐难以改变。

五、政府政策动向

12月5日《山西省焦化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近日正式出台,焦化重组在政策层面的大政方针已确定,山西焦化行业从“以焦为主”向“焦化并举、上下联产”转变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意见》,通过兼并重组,到2011年底独立焦化企业保留150户左右,到2015年底独立焦化企业保留60户左右。到2011年底独立焦化企业户均产能90万吨以上,到2015年底独立焦化企业户均产能200万吨以上,形成1000万吨级特大型企业2户左右,500万吨级特大型企业5户左右,200万吨级大型企业10户左右。以保护产能为基准,到2011年底淘汰落后产能2000万吨,2012至2015年淘汰落后产能4000万吨。

此外,为形成“以化为主”的格局,到2015年,在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及焦炉煤气化工合成三个方面形成规模优势。到2015年底,年产60万吨以上甲醇合成稀烃项目建成投产,苯、酚、萘、蒽、轻油、洗油、沥青等系列产品及延伸产品形成产业体系。

六、政策建议

基于焦化行业固有特点,单单推进焦化企业的兼并重组远远不够,即使短期内焦炭行业集中度得到了较大提高,行业经营效益得到一定改善,但从长期看来,由于炼焦煤的资源稀缺性日益增强,焦化行业的进入相对较为容易,钢铁企业有逐步提高自备焦化产能的驱动和意愿。因此,未来的独立焦化企业仍将腹背受压,独立焦化企业的没落似乎不可避免。山西由于具备相对丰富的炼焦煤资源,焦化产业的发展具备一定先决优势,为了实现山西焦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佳选择应该是大力促进煤焦联合,把煤炭行业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焦化行业的资源优势。

篇2:焦化行业分析

焦化行业是产能巨大的流程工业,属于技术、资金、资源密集型产业,也是“两高一资”(高消耗、高排放、资源性)企业,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较大,对生态、安全、环境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高。而炼焦行业又是我县的支柱产业,焦化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洗煤、冶炼、煤化工等相关产业崛起,并形成了焦-化-电等多个产业链,在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及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全县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保护焦化行业的发展对持续发展襄汾经济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国家对“两高一资”型企业加强了管理力度,并且大力打压房地产市场,导致焦化企业目前处于煤—焦—铁—钢环节中非常尴尬的地位,下游钢材需求量不旺,上游煤炭价格过高,多数焦化企业都处于保本经营或赔本经营的地步。

就我县而言,目前焦炭生产企业的发展环境亟待改善:焦化企业每年需要交纳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水资源补偿费、河道工程管理费、环境监测费等10余项税费以及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工会经费、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多项社会保障基金,造成企业负担过重,运营艰难;并且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支柱产业焦化行业的税收要求更加严苛,例如我县的焦化巨头xxxx焦化气源有限公司的待抵扣进项税额已经达到7000余万元,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如果此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着涵养税源,持续发展的思想,我认为目前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的工作是:

一、优化经济环境,转变政府职能。严厉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对于节能环保水平高的骨干焦化企业的地方政策性收费,可按有关规定报批,实行免、减、缓,减轻企业负担。引导各金融机构对已纳入国家准入公告的焦化企业和承担兼并重组任务的骨干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二、加大焦化企业扶持力度,积极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和市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和焦炭排污费切块资金,重点扶持骨干企业的煤气综合利用和化产回收加工产业链项目建设。加强银企协调工作,通过政府推动,银企联动,争取使焦化企业得到更多的信贷支持。要建立健全焦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市场营销和技术交流等服务;

三、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度,企业的发展应当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不能以政策压制市场发展,转变目前以 GDP决定一切的思想,减轻企业税收压力,创造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为企业的良性循环提供政策扶持。

篇3:HAZOP分析延迟焦化装置

装置概况

本文所述的延迟焦化装置主要由焦化、吸收两部分组成, 生产能力为140万t/a, 设计年开工时间为8 000 h (连续运转) 。该装置以工艺流程顺序及相同设备相对集中为准则进行设备平面布置, 由2条环形消防检修通道将整个装置分为3部分, 自南向北依次为分馏、吸收部分;焦炭塔、加热炉部分;水处理部分。

该装置采用1台加热炉、2台焦炭塔的工艺路线, 装置设计循环比为0.20~0.25。以高硫高酸原油的减压渣油为原料, 主要产品为干气、液化气、富吸收汽油、柴油、蜡油、重蜡油和焦炭。

分析目标

本次HAZOP分析的目标是对延迟焦化装置进行系统的HAZOP分析, 全面、系统地找出工艺和操作上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工艺控制措施, 确保该工艺安全平稳的运行。

分析范围及资料收集

本次HAZOP分析范围包括延迟焦化装置的延迟焦化系统、吸收稳定系统、冷焦系统和除焦系统正常运行阶段的危险分析以及开停工阶段的危险分析。

本次HAZOP分析需收集的资料主要有两类, 一是用于控制HAZOP项目实施的项目管理资料, 主要包括项目工作计划、HAZOP分析目标与策略、项目管理实施细则、HAZOP分析实施程序、培训材料、会议记录管理、资料管理等。二是企业提供的技术资料, 主要包括管道和仪表流程图 (P&ID) 、工艺流程图 (PFD) 、装置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数据表、管道数据表、MSDS数据等。

HAZOP分析小组

本次分析小组由HAZOP分析专家、记录员, 装置仪表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安全工程师6人组成, 其中HAZOP分析专家主要负责组织分析会议, 使用引导词, 调动各专业工程师积极提出审查意见。

节点划分

节点划分是HAZOP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划分过大则可能造成分析不细致, 遗漏重要的分析内容;过细则会极大地增加分析的工作量, 降低效率。对此, 本次HAZOP分析主要依照工艺流程的顺序进行划分, 因分析人员实际经验较丰富, 所以将进料系统、分馏系统、除焦系统、压缩机和汽轮机系统、吸收稳定系统作为5个较大评价节点, 而将风险较高的加热炉、焦炭塔作为单独节点, 进行细致分析。

因此, 本次延迟焦化装置HAZOP分析划分的节点包括进料系统、分馏系统、加热炉及其进出口管线、焦炭塔、除焦系统、压缩机和汽轮机系统、吸收稳定系统7个。

风险评估

在HAZOP分析完成后, 应采用风险评估矩阵对HAZOP分析出的危险进行风险评估。本次HAZOP分析所采用的风险评估矩阵是根据事故的后果严重等级和事故发生频率等级计算事故的风险等级。在此风险矩阵的后果严重等级中, 后果包括人员 (P) 、资产 (A) 、环境 (E) 和声誉 (R) 等四个方面, 严重程度则由低到高分为1~5五个等级, 例如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 10万元以下为等级2的资产类后果, 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重伤为等级5的人员类后果, 其余具体判定标准则不在此赘述;此风险矩阵的事故发生频率等级分为本行业内从未发生过 (A) 、本行业内曾经发生过 (B) 、集团内曾经发生过 (C) 、公司一年内发生过或每年发生 (D) 、本作业场所一年发生多次 (E) 等5个等级。

不论哪个方面的后果, 均根据后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频率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类。如事故发生频率等级为A, 后果严重程度为1的A1类风险, 则属于低风险。具体评判标准如下:

●低风险包括A1、A2、A3、A 4、B 1、B 2、B 3、C 1、C 2、D1、E1。

●中风险包括A5、B4、B5、C3、C4、D2、D3、E2。

●高风险包括C5、D4、D5、E3、E4、E5。

分析结果

篇4:焦化行业分析

关键词:焦化废水;A/O生物脱氮;对策

随着环境问题被社会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焦化企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处理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氨氮和COD是焦化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尤其是笔者所在的察尔汗盐湖地区其水质本身就含有高成分的氯离子,因此焦化废水水质变化大、有机含量高、可生化性查等问题成为焦化废水处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给当地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在构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当今时代,需要我们改进焦化废水处理工艺。

一、焦化废水排放的现状

焦化废水主要是来源于炼焦、化工产品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难处理的有毒有机工业废水。结合我国焦化废水的产生来源,其主要分为:一是剩余氨水。其主要是在煤高温裂解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二是煤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三是煤焦油以及化学工艺等过程排出的废水。总体来看焦化废水中含有的有机成分和各种元素等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为缓解与解决焦化废水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工艺改革,加强焦化企业污水处理工艺,降低污水排放量等措施,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使用,从根本上消除污水的排放。另外就是对现有的焦化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技术改进,使排放的污水标准达到环保标准要求。

二、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我国焦化废水处理工作的起步时间较晚,处理技术落后,我国80%的焦化企业存在废水氨氮和COD排放不达标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我国焦化企业废水处理普遍采取蒸氨工艺,此工艺受到的局限性因素较大,给焦化企业造成成本上的增加。尤其是采取此种工艺会导致企业不得不采取注入清水稀释的方式提高进入生化池废水的可生化性。虽然当前也有部分企业选择经过预处理的焦化废水,但是在COD、氨氮以及色度的指标上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

结合实践工作经验,焦化企业废水处理工艺主要是由除油池、调节池、曝气池以及无污泥沉淀池等部分组成,但是由于企业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污水中含有的氯离子成分比较大,因此在进入生化处理之前,需要经过预处理操作处理,具体的工艺处理流程图是(见图1)

通过对现在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的运行调查发现:废水排口所排出的废水中的BOD5、NH3-N等污染物指标很难达到环保要求的指标,据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焦化废水所排放的氨氮污染物有数吨之多,给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具体的威胁。故我们要改进焦化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的排出量与可循环利用效率,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焦化废水处理问题的改进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焦化企业废水处理工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焦化企业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本企业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技术:

(一)将普通生化工艺改为生物脱氮处理工艺

由于我国焦化企业所使用的焦化废水处理沿用传统的80年代的工艺水平,这样就会造成焦化企业成本的上升。因此我们应该改进工艺,使用生物脱氮处理工艺。生物脱氮处理技术中的反硝化段和硝化段可以有效的提高水质波动的敏感度,进而提高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除去能力,改善了废水中的氮氨污染物,提高了废水各项指标的达标率。

当然对现有工艺的改进并不是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淘汰,而是要在应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工艺流程的改进等措施,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益。具体的改建流程工艺图(见图2),图2中所采取的A/O生物脱氮处理工艺可以有效的将现有普通生化处理工艺中的蒸氨、除油、水质调节以及污泥沉淀和混凝沉淀等设施设备完全利用上。

(二)废水分流和新建氧化装置

由于剩余氨水中的氨氮和COD Cr 浓度均比较高,生化反应时细菌难以承受,故采用普通生化法和生物脱氮法处理时均用蒸氨设施回收部分氨,并降低 COD Cr污染物的浓度再送至废水处理设施中处理。从经济上而言,由于蒸氨对蒸汽的消耗比较大,对焦化厂而言,蒸氨只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废水预处理设施。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建设,就可以取消蒸氨等部分废水处理设施。

拟设计的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处理工艺比较简单。在处理过程中废水与空气混合后再先后经换热器和管式加热炉升温至250~290℃,进入催化反应塔 ,在此污染物被降解处理 ,处理后的废水再经换热、冷却等工序排放。

四、结束语

总之基于当前焦化废水工艺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了提高焦化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支出,环境对自然环境的危害,焦化企业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科学的废水处理工艺、加强废水处理工艺的管理以及对关键点的废水处理进行严密设计等措施,提高焦化企业废水处理工艺,为了本文结合实践工作,提出了将常规生化处理工艺改为A/O生化处理工艺、废水分流和新建催化湿式氧化处理装置等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张立辉,宫利娟,程珺煜.焦化废水处理关键技术集成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04) .

篇5:2011年中国焦化行业运行分析

中国化肥信息网 http://.cn/

1、焦炭产量前高后低,独立焦化企业增幅大

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年,也是我国焦化行业认真贯彻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方针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炼焦煤价格高位运行、人工、能源和资本运营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科技、管理和营销水平,努力实现生产经营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年。

据国家统计局快报显示,2011年,在全国粗钢产量6.83亿吨,同比增长8.9%;生铁产量6.3亿吨,同比增长8.4%;以及铁合金、电石产量分别增长22.7%和22.34%和化工、有色冶炼、机械制造行业等用焦大户生产高增长的强力拉动下,我国焦炭产量达到42779万吨,同比增长11.8%,极大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焦化产品的需求。

从产量结构看,独立焦化企业增幅高于重点大中型钢铁联合焦化企业。2011年,重点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生产焦炭1.28亿吨,同比增长

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其他焦化企业生产焦炭3.0亿吨,同比增长15.1%,其增幅高于钢铁联合企业10.5个百分点。钢铁企业自产焦炭产量比重进一步下降。

从品种结构看,2011年,传统冶金焦产量约4亿吨、机械制造用铸造焦产量约700万吨左右、半焦(兰炭)产量约2000万吨左右。

从生产运行趋势看,其日产量和增幅前高后低。2011年6月份,全国粗钢日均产量达到近200万吨/日(即达到年产7.3亿吨/年水平),创造了历史新高,推动焦炭日产量达到126.6万吨/日(即达到年产量4.62

亿吨/年水平)的历史最高记录。

2011年下半年,我国粗钢和焦炭日产量水平持续回落。11月份同6月份比,粗钢日产量下降16.76%,焦炭日产量下降11.95%;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幅度由6月份的11.9%下降至11月份负增长0.2%;焦炭产量同比增长幅度由14.9%下降至3.6%。11月份,日产粗钢折合年产量,则从6月份的7.3亿吨/年水平降至仅6亿吨水平/年。焦炭则从4.62亿吨/年水平降至4.07亿吨/年水平12月份均略有回调。

2、行业《准入》工作继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

2011年,我国焦化行业又有85家焦化企业、炼焦产能6190万吨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六批《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准入公告。至此,我国获得准入公告焦化企业共有331家、炼焦产能约达3.77亿多吨,稳步推进了焦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工作。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各级地方政府和焦化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87家企业合计淘汰落后炼焦产能1975.5万吨。其中包括:落后小机焦产能1742.6万吨,半焦(兰炭)产能192.3万吨,土焦(改良焦)40.6万吨,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焦化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焦炉投资回落化产加工及煤气高效利用装置投资加大

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初步统计,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焦化企业新投产常规机焦炉48座、新增焦炭产能262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8.48%和37.68%。其中炭化室高5.5米捣固、6米顶装及以上焦炉42座、焦炭产能2424万吨,分别占新增产能的87.5%和92.45%,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9.55和20.05个百分点。

2011年,全国焦化行业先后投产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18套、产能244万吨;至2011年底,我国焦炉煤气制甲醇产能已突破900万吨,全年投产煤焦油加工能力135万吨,投产粗苯加氢精制产能36万吨;投产

干熄焦装置12套。重点统计企业煤焦油产量和处理量分别增长7.2 %和

7.1%,粗(轻)苯产量分别增产9.7%和6.3%,工业萘增产10.8%,商品煤气增产4.5%;均极大地促进了焦化行业的节能减排和化产品回收及精深加工收益。

4、节能减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继续改善

2011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焦化厂干熄焦率达到84.07%,同比提高

1.44个百分点。重点统计焦化企业冶金焦抗碎强度(M40)同比提高0.63%,耐磨强度(M10)同比下降0.17%;冶金焦和煤焦油产率分别提高0.2和0.05个百分点。受焦煤质量影响,焦炭灰分、挥发分和硫分同比提高0.01、0.01和0.03个百分点,水分提高0.02个百分点。

重点统计焦化企业吨焦耗洗精煤下降9kg/t焦,吨焦耗湿煤同比下降51kg/t焦,炼焦耗新水量同比下降3kg /t焦,水二次循环利用率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硫酸铵耗硫酸同比下降12kg/t;粗苯耗洗油同比增长3.17%,炼焦工序能耗同比下降1.52kg标煤/吨焦。

5、国际市场需求放缓,高关税高出口成本,焦炭出口下降

2011年,全球粗钢产量15.27亿吨,同比增长6.8%;扣除中国大陆,其他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8.314亿吨,同比增长5.08%。全球高炉生铁产量10.81亿吨,同比增长5.4%;扣除中国大陆产量,其他国家和地区生铁产量4.53亿吨,同比增长3.0%。

随着全球钢铁生产增速的回落,国际市场焦炭需求减缓。我国焦炭出口从3月份的76.74万吨震荡回落;9月份以来,我国焦炭出口量仅在10万吨/月左右。2011年,我国全年出口焦炭330万吨,同比下降

1.4%。

6、国内炼焦煤市场价格高位,进口炼焦煤小幅回落

2011年,国内炼焦煤市场持续高价位运行。11月底,焦肥煤平均价格比10月份环比再增长2.3%,同比增长6.69%(12月底环比略有下

调),而比1~12月进口炼焦煤平均价格涨幅(1.78%)高4.91个百分点。10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炼焦煤资源税税额由8元/吨上调至8~20元/吨,其他煤种税额维持0.3~5元/吨不变。

受澳大利亚洪水以及国际炼焦煤价格偏高等因素影响,2011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炼焦煤下降幅度较大;下半年,我国炼焦煤进口逐渐恢复性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进口炼焦煤4465.43万吨,同比下降5.54%,进口平均到岸价格149.63美元(含部分进口没洗原煤),同比增长1.78%。

7、钢铁-焦炭产能过剩,上下游挤压,企业经济效益低水平

钢铁-焦炭产能的过剩,铁矿石、炼焦煤价格居高难下,钢材市场的低迷不振,严重挤压焦炭市场,煤-焦价格已严重倒挂。我们的焦化企业坚持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积极适应市场,千方百计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增收节支在努力降低焦炭生产成本的同时,积极完善提高产业链建设,扩大化产品回收和精深加工,提高焦炉煤气利用价值等,提高了企业和社会效益。据有关方面数据显示,2011年,在进口炼焦煤到岸均价比上年上涨约1.78%、重点调研统计企业炼焦煤平均采购成本上涨12.94%,冶金焦单位制造成本增长10.50%(市场冶金焦采购成本增加

8.64%)情况下;纳入统计的700多家炼焦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72%;实现利润总额178.78亿元,同比增长26.14%;销售利润率

2.88%,同比下降0.21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32.88%。

国家树脂网对焦化行业2011年形势的分析

据国家树脂网()专家介绍,在粗钢、生铁、铁合金、电石等主要耗焦行业较快增长的拉动下,1~10月,全国共生产焦炭3.58

亿吨,同比增长13.4%,焦炭表观消费量为3.55亿吨,同比增长13.3%。而作为焦炭的主要下游,今年以来钢铁市场跌宕起伏使得焦炭价格升少降多。面临焦煤和钢材的双重挤压,2011年焦炭价格处于低位水平,以及化工产品带来的微利进一步被吞噬,焦化企业亏损面显著增加。

篇6:焦化工序节能技术分析论文

在吸收国内常压脱苯的基础上,在五化产粗苯工序开发全新的蒸馏方法———减压蒸馏法脱除富油中的苯族烃(见图1)。该工艺不消耗蒸汽,而是利用脱苯塔釜的高温热贫油作为蒸馏用的热源,节能增产效益明显:贫油含苯低,洗苯效果好,洗苯后煤气含苯在1.5g/m3,可增加粗苯产量约1000t/a,节能超过2000tce/a。另外,新工艺较常压脱苯工艺减少废水产生量约20000t/a,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工序耗能。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及工艺的变革,推广应用高压变频节能技术成为焦化工序节能的重要手段,对主要高压电机设备,以及已经应用了液力偶合器调速的电机设备进行变频调速技术改造。到目前,完成了化产风机等11台(套)大型高压电机设备的变频技术改造,总功率为6550kW,在原来使用液力偶合器调速的基础上节电效率进一步提高,节电率达32.75%,年节电量为9.6×106kWh,节电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在各电气设备安装了无功补偿柜,应用就地补偿技术,实现了自动无功补偿,供电功率因数大大提高,2011年达9.53,2012年1~9月为9.65。

在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同时,通过工艺、管理优化等手段,不断降低焦化工序能耗。

1焦炉加热优化串级控制(OCC)

焦炉加热系统具有典型的大惯性、非线性、时变的复杂特性。2004年,从安徽工业大学引进了焦炉加热优化串级控制(OCC)技术并应用于4、5号焦炉,在此基础上,自我开发推广应用到所有焦炉。优化串级控制系统对焦炉加热煤气、烟道吸力进行优化自动调节,实现焦炉炉温闭环控制[6]。在每个煤气换向周期自动检测一次火道温度,及时发现炉温的波动及时调整加热煤气用量和相应吸力大小,使炉温能够以0.5h左右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快速得到调整、修正,使煤气使用过量或不足的最大可能时间缩短为一个换向周期,与人工每4h测温一次、调整一次相比,大大地提高了炉温的稳定性和调整的及时性,焦炉横排温度和直行温度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直行温度可控制在±7℃以内,达到最佳供热效果,可节约加热煤气耗量2%~3%,耗热量降低约90kJ/kg,实现了加热过程的自动、节能、优化的多重效果。

2低标温、低炉顶空间温度炼焦生产

焦化工序的能耗构成中,焦炉热耗约占80%以上。提高焦炉热工效率,是降低耗热量的主要措施,实施低标温炼焦是降低炼焦耗热的最直接手段。标温降低后,炼焦耗热量降低了150kJ/kg,焦炉各炭化室中上部、及炉顶区的石墨逐渐剥离、脱落,传热系数提高,焦炭成熟情况良好(见表3)。

3焦炉炉头火道辅助加热

由于焦炉炉头部位散热大,推焦时摘炉门受冷空气影响,炉头温度往往较低,炉头部位焦炭成熟困难。在焦炉使用高炉煤气加热时,通常的做法是以提高标温来保证炉头火道温度,但是,这样会直接导致炼焦耗热量的增加。实施焦炉炉头火道辅助加热,以适应低标温或长结焦时间下对炉头温度的要求。炉头温度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结焦时间偏长时,不再以提高标准温度来保证炉头温度,在标温降低至1250℃的工况下,炉头火道仍达到1100℃以上,保证炉头焦炭均匀成熟,也明显降低了煤气消耗。

4干熄焦锅炉排污水热量回收

干熄焦锅炉的排污是确保锅炉安全和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措施,一般约为锅炉蒸发量的1%~3%,排污过程也是排掉热量的过程。把高温(540℃)的.排污水引进换热器,将锅炉给水在进入除氧器前,先送入板式换热器与排污水进行换热,温度升高~10℃后送入除氧器,可相应减少除氧器蒸汽3~5t/h,相当于提高锅炉效率约1.5%。

传统的焦炉碳化室炉门衬砖采用粘土砖、堇青石砖材料,生产中炉门表面温度高达180℃(机侧)以上,散热损失大。新型整体浇注炉门的应用,炉门散热损失降低明显,新型炉门表面温度比老式炉门表面温度低40℃以上(见图2)。此外,较原堇青石砖炉门相比,厚度减薄60mm,炭化室有效容积可增大0.12m3,每一炭化室可多装煤150kg,110万吨产能规模的焦炉年可增产焦炭5500多吨。焦化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渣(约4000t/a)、剩余污泥(约2500t/a),污染重,毒性大,难处理,是焦化行业污染治理难题。如何实现废渣的资源化、再利用,是焦化厂面临的重要难题。焦化自行设计、安装的废渣处理站顺利投产,该处理站将全厂每天产生的全部焦油渣、剩余污泥做粘结剂,掺混少量除尘灰到粉碎机后配合煤中供炼焦用,使废物得到了利用,不仅减轻了环境污染,也替代了部分炼焦煤约5000t/a,降低炼焦煤耗。

原料煤是焦化工序第一大能源,保证焦炭质量的稳定下的优化用煤就是最大的节能。炼焦配煤专家系统的核心就是利用数据库建立的预测模型和专家知识,在确定焦炭质量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原料煤的优化配用[5]。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单种煤的质量指标评价、个性化配比方案模型、专家-经验配比模型以及“焦炭质量—配合煤成本优化”预测等多个功能模块,达到减少焦炭质量波动、降低炼焦成本的目的,实现焦化工序的低耗高质。干熄焦吨焦蒸汽产生量为0.55t/t,2011年外供发电蒸汽量仅有0.406t/t,其中,干熄焦蒸汽有一部分(约60~70t/h)进行减温减压后供焦化工序使用,显然,高品质的高温高压蒸汽转换成低品质的中低压蒸汽使用,转换过程能耗损失相当大。因此,蒸汽应按温度、压力、流量进行梯级使用,提高蒸汽的二次利用率,避免蒸汽的工艺浪费现象。通过供汽管网的梯级利用改造和干熄焦操作的优化,可以提高吨焦外供蒸汽量。(1)蒸汽梯级使用优化改造:①在一热电50MW发电机组汽机的高加出口抽出1.6~2.0MPa蒸汽供应焦化氨回收使用,该温度压力等级相近、技术可行。②将1.0MPa蒸汽管网向0.5MPa蒸汽管网供汽,动力厂1号热电扩容改造汽轮机抽气的0.8~1.3MPa分汽缸减压后形成0.5MPa分汽缸从西面向焦化供汽,保障了富余的1.0MPa蒸汽转供到焦化使用。③A区150t转炉蒸汽管网,增设压力自动调节阀,减压到0.5MPa后,供焦化使用,稳定对焦化蒸汽的供应。蒸汽管网改造完成后,预计年可多外送75万吨的高温高压蒸汽去动力厂发电,可降低工序能耗2~3kgce/t。(2)干熄焦操作优化和工艺改进:针对干熄焦系统故障时的锅炉蒸汽的保温保压操作进行优化,减少干熄焦系统故障对锅炉蒸汽生产的影响,并缩短故障处理完成后重新升温升压的时间,提高蒸汽的利用率。重点关注和研究干熄焦烧损率,该项技术的研究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通过工艺创新,有效减少循环气体中CO的含量,从而降低焦炭在干熄炉内的融损,提高焦炭的产量,降低因焦炭烧损而造成的精煤消耗。

上一篇:国家教师工作量标准下一篇:文员学生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