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排队》教学设计

2024-04-24

《排排队》教学设计(共11篇)

篇1:《排排队》教学设计

《排排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

1.通过学习了解二方连续图案基本特点,在秩序中体验整体美。

2.学习色彩的分布,提高认识与动手能力。

3.初步形成平面构成的概念,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动脑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图案、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一些知识。

技能目标: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描绘技能,能描绘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

情感目标:在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思、组合、创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真细心的态度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描绘技能,描绘出美观大方的图案,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掌握二方连续图案创作的特点和规律,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完成二方连 续图案。

五、教学准备:一些图片、绘画材料、树叶。

六、学生准备:彩色纸、胶水、绘画材料。

七、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欣赏通过欣赏一些图片导入新课,出示一些二方连续的纹样,让学生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作品展示)漂亮吗?这上面是什么?你还发现什么?(每一种物体的形状、颜色一样。)出示单个物体我们来比较:一排重复的物体和一个物体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

2、每一种物体就像是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型一样,一个一个地重复地连续地排列着。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相同图样排排队。(揭示课题)这里的图样是指什么呢?(刚才欣赏过的物体)

3、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纹样都是一些连续的重复纹样,从而引出二方连续的概念。像这样的纹样向上下或左右有规律地连续重复排列起来图案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二方连续。

4、同学们,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纹样,先请学生讨论讨论,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二方连续。然后师生共同欣赏课件中的二方纹样的例子,体会二方连续的美(茶杯上、地毯上、织物上、古代建筑)

5、学习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 小游戏:

1、我们来换一个新图样——小树叶,教师用水粉调好,“同学们,谁来给它们排排队?”提醒他们排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颜色、形状要一样。)

6、看黑板上的排列方法排的怎样,说说有没有其它排列的方法。

7、无论用什么方法排,每一片小树叶都是一样的。

8、这里的纹样能不能变的复杂一些呢?出示和刚才不一样的第二片树叶,两片不一样的树叶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更加漂亮的纹样,现在该怎样排呢?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改变图样(颜色、摆放位置)。

小结:原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二方连续图案,你觉得漂亮吗?

9、作业要求:

今天,请同学们当一回小设计师,想一想你怎样可以做出一些一模一样的重复图案呢?

启发学生想想怎样可以作重复的花纹呢?结合上面欣赏的图片(剪纸的方法,拓印的方法(硬币花纹、印图章)、绘画的方法

篇2:《排排队》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一二一,一二一,一个接一个,一二一。一起来。一二一,一二一,一个接一个,一二一。你们来一遍: 一二一,一二一,一个接一个,一二一。(非常棒,整齐划一,节奏强。)这一听到一二一呀,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生:排队

师:你们跟老师也想到一块去了,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排排队》(板书课题)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排队的场景,你们还记得哪些呢?

生:(各种场景)

二、新授(排队场景的感受)

师:同学们说得真多,看来平时咱们都很注意生活的细节,善于观察而且很仔细。看!(播放幻灯片)

生:(津津有味的看着,并且发现就是我们学校里的各种排队场景)

师:同学们一个接一个,排队习惯好。不争也不挤,办事效率高。好了,现在咱们来看看书中的3组队列有哪些不同?请你仔细观察来说一说。生:各种回答

师:看到大图,这是人们在排队上公交车,他们有的(根据图片来说)我们平时看到的大多数排队就像这一幅图一样,不过如果我们去做操就可以跟这三幅图的小朋友比一比,看哪个队伍站的最棒!

师:咱们讲了那么多的排队场景,你是否也注意到了每个人的特点呢?

上次老师去买包子就有这样一个队伍:(展示教具)体现人物高矮胖瘦,形态各异的一面。(一家三口,爸爸抱着女儿,旁边是妈妈,他们很高兴因为吃完包子他们就打算去逛街。一个有点矮而且胖胖的叔叔走在前面,正询问着老板有什么包子,后面有个穿着紫色衣服的阿姨拿着钱包正在等着,后面还有一个拄着拐杖的奶奶正问着她要上学的孙女,问他吃什么包子?)

三、学生作画

篇3:HIS与排队叫号系统接口设计

由于医疗安全的需要, 医院采用专业的排队叫号系统的某些场合需要在打印出的排队号条上显示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同时能呼叫到姓名, 以符合医疗核对规范。这就要求排队叫号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 (HIS) 之间必须通过接口连接, 才能够采集到病人的基本信息[1]。

1 接口设计方法

1.1 具体情况

我院的儿童医疗中心门诊输液量最多的时候达到每天1000余瓶次, 经过流程再造后, 目前的流程是:挂号、分诊、候诊、就诊 (打印输液处方) 、皮试、缴费、取药 (打印排队号交给病人, 病人不拿药品, 药品通过自动传输带传送到输液配置中心) 、输液大厅等候、输液。

我院在儿童医疗中心输液台采取的是柜台制度, 每个输液台上标明号码, 安装硬件叫号器, LED条屏。护士用硬件呼叫器按顺序呼叫病人前来输液。此时, 当前输液台上方的LED条屏显示“请**号**前来输液”;输液大厅里的LED屏、液晶电视等也显示“请**号**到*号输液台输液”。同时排队系统直接语音呼叫病人病人到指定的输液台后, 输液护士核对病人手里的排队号条上病人信息和输液处方上的信息后, 进行输液[2]。

1.2 接口方式比较

接口一般有多种实现形式, 如动态链接库调用 (DLL) 封装函数的形式, 即排队叫号系统提供DLL由HIS调用, 这需要HIS厂商修改程序, 所需时间较长, 这种方法目前采用的越来越少;目前采用较多的Web Service方法是由一方提供Web Service, 供另外一方调用, 但也涉及到程序的修改;采用中间表的方法, 开发简单, 技术也非常成熟稳定, 而且开发时间较快, 对现有的系统影响较小。但可能系统实时性没有前两种方式高, 集成度也没有前两种方式好[3,4,5]。

1.3 实现细节

我院在实施儿童医疗中心输液流程再造项目的时候, 经过具体分析我院的HIS后, 决定采取中间表的形式实施。HIS与排队叫号系统后台采用的都是SQLServer2005数据库。首先在HIS中建立一张门诊输液病人信息中间表 (图1) , 包括病人识别码、就诊次数、姓名、性别、年龄、是否已经排队标志位、ID (设为SQLServer数据库自增列) 。当药房发药完毕后, 点击系统“发药”按钮, 系统执行修改过的存储过程。在该存储过程中添加一段代码, 将当前病人的基本信息插入到此表中, 包括病人识别码、就诊次数、姓名、性别、年龄、标志位 (初始值为0) 等。而叫号系统则定时 (根据每个病人发药所需的大致时间确定) 读取中间表数据。将当前标志位0, ID最小的记录读取出来;将标志位修改为1, 同时将此病人的基本信息插入到排队叫号系统的数据库中, 由叫号系统自动打印出含有病人基本信息的排队号条。

同时, 在HIS中建立一张病人基本信息的数据库视图, 设定权限后, 提供给排队叫号系统调用, 以方便某些特定情况, 如病人在药房自己将输液药品取走后, 又决定在医院输液。这时, 可以在排队叫号系统中直接通过调用视图, 将病人的基本信息直接插入排号系统, 打印出含有病人基本信息的排队号条[4,5,6,7,8]。

2 结论

采用中间表方法, HIS除了在后台的数据库存储过程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外, 程序本身未进行任何改动, 排队叫号系统改动也非常小。

医院各个系统之间的接口有多种方式, 各有利弊,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采用中间表的形式实现专业排队叫号系统与HIS的接口, 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影响小, 实现也较为简单。自项目实施2年来, 运行情况良好,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5]。

摘要:目的 整合医院信息系统 (HIS) 与专业的硬件排队叫号系统, 使排队叫号系统更安全可靠。方法 比较接口实现的多种方法, 如动态链接库调用 (DLL) 、Web Service、数据库中间表等方法, 最终选择数据库中间表方法设计门诊输液流程中HIS与排队叫号系统的接口。结果 HIS与排队叫号系统的接口采取数据库中间表的方法更符合实际环境, 开发方法简单, 开发时间短, 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结论 医院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有多种方式, 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用。

关键词:HIS,排队叫号系统,数据库接口,数据库中间表

参考文献

[1]从卫春.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医院信息系统网络连接解决方案[J].中国医学装备, 2010, 7 (5) :14-16.

[2]王明举, 胡桂平, 王霞, 等.门诊输液流程改进中的细节探讨[J].中国病案, 2011, 12 (10) :31-32.

[3]胡艳珂, 周彬, 李云桥.我院HIS/PACS软件集成方案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6) :47-48.

[4]李菁菁, 卢冠华, 王春红.基于.Net多线程技术的排队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2) :44-45.

[5]李军, 李初民, 刘玉坤, 等.输血管理系统与HIS的集成方法实践[J].重庆医学, 2011, 40 (35) :3571-3572.

[6]石鹏.医院专用排队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沈阳:东北大学, 2010.

[7]付侃.基于TTS的医院排队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12.

篇4:基于单片机的银行排队系统设计

关键词:单片机;银行排队系统;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银行大厅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7-003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7.016

目前,基于单片机的银行排队系统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办理的重要项目,在银行业务服务客户中更体现出了其重要性。单片机表明了其在银行排队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而且基于单片机的银行排队系统降低了设计的难度与复杂程度,更是提高了银行排队系统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1 基于单片机的银行排队系统设计方案

银行排队系统的功能性强,从客户需求到银行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1)客户操作模块,是指客户在银行取号机上拿取业务号码并等待业务办理;(2)显示模块,在银行大厅和各窗口上方LED或者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正在办理业务的号码;(3)叫号模块,银行柜员操作模块,也称叫号器,由柜台工作人员操作,执行叫号服务;(4)智能排队模块,其为银行整个排队系统的关键,连接了银行和客户,此项模块可以检测到业务进度,合理安排业务柜台,同时协调银行中的柜台服务,提高银行业务调度的水平,执行人性化的叫号服务;(5)统计分析模块,主动存储统计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量,并进行特定的分析,更直观的展现业务量;(6)语音模块,其为整个排队系统提供声音提示和呼唤功能,及时通知客户到特定的窗口办理业务。

结合银行排队系统的功能,分析基于单片机的银行排队系统设计方案,如下:

1.1 显示设计

单片机在LED和液晶显示设计中起到控制作用,相当于控制器,配合驱动系统完成LED或液晶显示。单片机可以通过串行或8/4位并行的方式连接设备,如IR、DR,辅助存储器储存业务信息。

1.2 打印机设计

银行排队系统中采用的是热敏打印机,其内部有自带的单片机,在热感的状态下完成打印。打印机需要按照银行排队系统的标准接入,以便与各项设备连接使用。银行排队系统中的打印机设计,可以执行汉字、图形等指令,单片机提供了32K的缓冲区,设置通讯率为9600。

1.3 输入与指示设计

银行排队系统中的输入与指示设计,均采用了并行的方法,便于单片机的控制应用。基于单片机的输入与指示设计,其可保持同步的状态,即使锁存变低,也能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影响银行排队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时效性。

1.4 语音设计

银行排队系统中的语音设计,采用的是独立的语音单片机,结合系统内的存储设计,完成语音播放。语音单片机为银行排队系统提供了多段播放的方式,利用语音单片机的可编程性,实现语音的智能化操作。语音单片机设计还要考虑银行排队系统的电路特性,降低单片机应用的难度,深化银行排队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1.5 IIC电路设计

IIC电路控制银行排队系统的时间,保障时间的准确性。银行排队系统时间设计中,选用低消耗的单片机,促使时间设置具备可编程的特点,而且IIC电路设计在单片机的作用下,很容易接入排队系统内,满足各个接口的需求,实现标准性的时间控制。

2 基于单片机银行排队系统的硬件设计

银行排队系统的硬件设计对单片机的需求比较大,主要是规范硬件在系统中的应用方式。

2.1 主控制器

银行排队系统中的主控器,负责全面的系统控制,使用单片机AT89S52,同时接入相关设备,辅助银行排队系统记录客户的号码,还能辅助通信管理。银行排队系统处于自主化的运行状态,不需要工作人员看护,所以主控器成为硬件设计中的关键,为了提高单片机的性能,引入了看门狗设计,用于控制单片机的运行电路,确保单片机在银行排队系统内具有防干扰的性质,看门狗设计可以监控单片机的运行,根据单片机的运行状态设计复位输出。例如:银行排队系统主控制器中的单片机出现延时或卡机时,1.6s后看门狗并未检测到单片机信号,即会主动发送复位信号,促使单片机执行复位,以免影响主控器的运行效率。主控制器硬件在银行排队系统内的功能多,所以对单片机的控制要求高,必须维护单片机的运行性能,才能满足主控器的运行需求。

2.2 通信设计

银行排队系统中的通信设计,连接了系统内的多项模块,实现不同模块之间的相互通信。银行排队系统中有明确的通信标准,传统标准RS-232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满足银行排队系统的需求,所以选用EIARS-485标准,提供10Mbit/s的传输速率。目前,银行排队系统设计中存有RS485通信网,拓宽从机个数,在此类通信结构中使用单片机MAX485,维持高效率的通信传输,满足1.2km的传输效率,而且单片机采用的是串行通信,有利于通信模块之间的匹配连接,除此以外,还需控制银行排队系统通信中的电阻,避免影响总线的连接效率,需根据通信硬件的模式,设计匹配的电阻,由此完善银行排队系统的通信设计。

2.3 显示控制

银行排队系统设计中的显示控制,是由控制器、显示屏两部分构成,通过单片机控制硬件的逻辑关系辅助银行排队系统的应用。例如:单片机DS89C420,其在银行排队系统显示硬件中发挥主控作用,提供高存储的点阵库,其可兼容微处理部分,提高显示控制的速度,单片机DS89C420在银行排队系统的CPU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降低了CUP的处理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显示控制的速度,而且具有稳定性的控制作用。银行排队系统设计中还包括单元显示控制,主要是在显示屏上设计单元化的运行模块,接收连接单元的信号命令,防止信号命令发生遗漏,保障银行排队系统显示控制的准确性,避免影响客户的业务办理。

3 基于单片机银行排队系统的软件设计

银行排队系统的软件设计,基本以模块化的方式存在,通过单片机对软件系统的整体进行控制,完善软件设计在银行排队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基于单片机银行排队系统中比较典型的软件设计,如下:

首先是由单片机构成的软件通信网络,软件编程的过程中需要严谨控制单片机的运行,促使通信网络完成以下协议:(1)执行命令代码,准确发送通信命令,积极控制银行排队系统的运行,提供高效率的软件通信;(2)增加从机数量,防止影响软件通信网络的质量;(3)防止软件通信中断,快速恢复通信网络的

模式。

其次是单片机在软件操作中的应用,因为银行排队系统的操作较为简单,所以单片机在软件中的编程也比较容易,按照银行排队系统中的软件功能进行编程设计即可,选择的单片机要符合软件操作,由此即可完成软件设计。

最后是通过软件设计控制显示输出,此部分对单片机的要求较高,单片机应提升软件对数据处理的速度,降低数据缓冲的时间,还要避免软件重复工作,以此来提高单片机在银行排队系统软件设计中的时效性,规范软件设计的应用。

4 结语

银行排队系统的功能多,其在单片机的支持下实现了多功能设计,满足银行窗口的业务需求。基于单片机的银行排队系统具有高水平的服务能力,优化了银行内的环境,最主要的是提高银行的形象,在客户群体中树立高端服务的形象。单片机在银行排队系统的设计中,体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银行排队系统的设计

需求。

参考文献

[1] 滕丽丽.基于单片机的银行排队系统的设计[J].科技传播,2010,(22).

[2] 杨兵.商业银行客户排队系统及其模型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4).

作者简介:胡雅清(1984-),男,广西南宁人,中建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银行金融系统设备维护。

篇5:排排队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有规律的排序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活动为梳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小故事的引入、“给小蜜蜂小蝴蝶排队、送小动物上大巴车”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学生的意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

本节课利用小情景故事的形式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的现实起点,直接出示制作的排序规律课件,然后让学生观察寻找课件中的规律,顺着学生的“学”来“导”,在“导”中让学生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图形,建立知识表象使学生得到启迪,悟到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相信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

学生对排序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会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篇6:中班数学《灯笼排排队》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灯笼排排队》教学反思

“灯笼排排队”这是一节有关排序的数学活动,其目标是:1.学习按大小、形状、颜色排列物体顺序。2.通过观察与比较,提高判断与推理能力。其中重难点定位为目标1。课前根据教学内容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开始我就用情景导入,“小朋友们都过过元宵节,今天老师在带你们去逛一下”,在背景图中让幼儿发现有序的排列,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他们很快发现灯笼是按一个圆灯笼一个花灯笼完整排列的一排灯笼。

第二个环节我出示了一排一个大两个小排列的灯笼(ABB)和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绿排列的灯笼(ABC)这是两排排列不完整的灯笼,需要填充完整。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也很快掌握了它们的排列顺序。

最后一个环节是幼儿操作排序,制作灯笼,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每组投放了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

课后对于这节活动进行一下简单反思,我觉得整个活动下来还是比较流畅,孩子们掌握的也比较好,目标基本达成。孩子们在做做玩玩中轻松习得掌握知识技能。枯燥的数学活动通过情景化教学使得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有趣,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整个活动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中班的孩子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已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颜色、形状等,能了解不同物体的属性、发现其明显的差异性,也能感受到有关规律的经验。本次活动以游戏的形式,通过创设情景、教学用具、操作材料的多方位对话,引导幼儿学习、观察、比较,使其体验更深入、规范、条理化,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数学的规律美。

篇7:《排排队》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AB式交替重复的排列规律。

2、通过操作活动,发现和探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体验操作活动的快乐。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的苹果图片及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和听课的老师打招呼。

园长、老师早上好!欢迎你们!

二、示范讲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猜猜看可能会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测)教师一个一个出示穿好的珠子,让幼儿发现它的排列规律。(幼儿能说出是按照一个红珠子、一个绿珠子来排列的。)

三、刚才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好,今天天气也不错,老师奖励咱们一起去郊游吧。(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播放音乐)

1、咱们先到动物园,咦!小朋友们快看它们是谁?在干什么呀?噢!原来它们在排队,看看猴子和长颈鹿是怎样排队的?(幼儿能说出它们是按照一只猴子和一只长颈鹿的顺序来排队的。)

2、(播放音乐)咱们又来到菜园,快来看看它们是谁?在干什么呀?噢!原来是红、白萝卜,它们也在排队,看看它们是怎么来排对的?

3、(播放音乐)现在到果园了,看看水果宝宝们它们又是怎么排队的?

四、幼儿动手操作

刚才在果园的时候,苹果宝宝悄悄的告诉我,想请咱们小四班的小朋友帮忙给它们排排队,你们想不想帮呀?

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给苹果宝宝排队,并说出自己的排列规律。

五、结束活动

咱们也学学它们来排队吧,小朋友们说说可以怎样排?今天咱们先按照一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的顺序来排队一起到户外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运用课件,孩子能很清楚的看到物体的排列规律,孩子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也很好,通过带孩子去郊游这个主线来贯穿整节活动,使孩子很自然的就理解了排序这个概念,另外这个课件里面我加入了孩子郊游的照片,这样孩子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篇8:扩展令牌桶排队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和一些新的网络技术的出现,网络流量控制和带宽管理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2]。Linux的TC模块提供了强大的流量控制功能[3],其中TBF就是一种很精确的流量控制方式,它对网络和处理器的影响都很小[4]。但是TBF与其它流量控制算法一样,要对连续网段内的每个IP分配固定带宽,必须使用多条规则,否则就会共享带宽。根据TBF的令牌桶原理发展了一种新的算法ETBF,ETBF可以对局域网内的主机分配固定带宽,而且它只需一个队列,达到了多个TBF队列才能达到的效果,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2. TC及TBF的算法

2.1 TC控制器的基本流程

Linux包含复杂的带宽管理系统流量控制(Traffic Control,TC)。该系统支持分类、优先、共享和输入、输出流量限制等TC流量控制模块,只能处理外发方向的流量,流量控制定义了3种基本原素:(1)排队规则:每一个网络设备上有一个排队规则,通常要发送的报文被送到一个排队规则中并按照特定排队规则在此队列中排序,排队规则的例子包括简单的FIFO和令牌桶。更精细的还可以管理多个队列;(2)类:排队规则可以有多个接口,这些接口用于向队列管理插入报文,在单个队列规则中我们可以把报文插入到不同类中,实现不同的处理;(3)过滤器:过滤器通常用来将外发报文分配到队列规则的类中。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2.2 TBF

TBF[5]是一个简单的队列规则:只允许以不超过事先设定的速率到来的数据包通过,但可以允许短暂突发流量超过设定值。TBF很精确,对于网络和处理器的影响都很小。令牌桶的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令牌桶的控制机制是基于令牌桶中是否存在令牌来指示什么时候可以发送流量。令牌桶中的每一个令牌都代表一个字节。如果令牌桶中存在令牌,则允许发送流量;而如果令牌桶中不存在令牌,则不允许发送流量。因此,如果突发门限被合理地配置,并且令牌桶中有足够的令牌,那么流量就可以以峰值速率发送。令牌桶算法的基本过程:假如用户配置的平均发送速率为R,则令牌将以速率R被加入到令牌桶中;同时令牌桶中最多可以存放B个令牌。如果令牌到达时令牌桶已经满了,那么这个令牌会被丢弃;当一个n个字节的数据包到达时,就从令牌桶中删除n个令牌,并且数据包被发送到网络;如果令牌桶中令牌少于n个,那么这个数据报将不会被发送,等到令牌桶中令牌积累到足够数量为止,如果数据持续到来,将发生丢包。在“令牌桶算法”中,只要令牌桶中存在令牌,就允许突发地传输数据直到达到用户配置的门限,因此它适合于具有突发特性的流量。在Linux中,令牌桶过滤器是上述算法的一个扩展,是一个双重令牌桶,2个令牌桶背靠背设置,一个用来保证平均速率,另一个用来设置峰值速率。

3. ETBF的实现

在局域网中为了实现对每台机器平分带宽,可以在一个class下建立多个速率相同的TBF队列,但是这明显存在两个问题:(1)每一个class下建多个队列,随着队列数的增加系统系能会急剧下降;(2)过多的队列导致书写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根据TBF的令牌桶原理发展了ETBF,一个ETBF队列规则就可以为一个IP网段分配相同的带宽。在ETBF中根据IP地址的数目来确定令牌桶的个数,每一个令牌桶对应一个令牌桶队列来存储数据报。当数据报到达时,根据源地址或者目的地址将此数据报放入对应的令牌桶队列的末尾,如果没有相匹配的则放入到默认序列中。

3.1 ETBF的数据结构

由于ETBF继承自TBF,主要的数据结构也继承自TBF,我们把内核中tbf_sched_data数据结构扩展为etbf_sched_data,etbf_sched_data相对于tbf_sched_data增加五个变量。

saddr,eaddr分别表示要控制的网段的开始和结束地址,flattr表示开始结束地址是源IP还是目的IP,sub Queue List是1个链表,它的大小为sub Queue ListSize(等于eaddr减去saddr),链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令牌桶队列结构。

其中tokens,ptokens表示对应序列中的普通令牌桶和峰值令牌桶,sub Queue用来存储数据报。当一个数据报到达时根据IP分配到相应队列结构体中sub Queue成员末尾。

3.2 入队处理

etbf_enqueue()函数进行入队处理。首先,提取数据报中IP地址,若此IP地址在(saddr—eaddr)范围内,根据IP将此数据报分配到sub Queue List链表中相应的令牌桶对列中,如下所示:

skb_queue_tail(&q->subQueueList[subQidx].sub Queue,skb);

如果不在,则将此数据报放入默认队列中,默认队列处理过程与tbf的处理过程相同。

3.3 重入队处理

etbf_requeue()函数将先前移除的报文放回到队列中,处理的过程同入队处理,所不同的是入队是将数据报放在队尾,而重入队是放到对头,如下所示:

3.4 出队处理

出队函数etbf_dequeue(),是完成流量整形的关键所在。具体步骤如下:

用psched_get_time()获取当前时间。

决定出队序列,并执行出队列操作获取数据报skb,并检测skb的有效性。

若skb有效则执行下一步,否则再执行这一步,直到找到有数据报的令牌桶序列。如果所有队列已经被遍历,那么执行默认队列出队处理。若skb有效,则根据当前队列的prokens和tokens及已用时间计算令牌的数量。

若tokens或者ptokens大于所需令牌的数量,则返回这个skb,并置latestQ=i。否则执行重入队处理,并启动一个定时器。

ETBF书写格式同TBF只是最后边加上了开始结束IP和IP的方向。

4. 具体实例

选择实验环境如下:一共10台机器,其中2台有千兆位网卡,一台作为ftp服务器,一台运行ETBF流量控制程序,其它八台作为ftp客户端下载(192.168.、3.3-192.168.3.11),结构如下。

Linux为红旗6.0,内核为2.6.24.4。运行于网关状态下,控制下行流量脚本如下:

控制上载流量脚本用如下程序:

tc qdisc add dev eth1 parent 1:10 handle 10:0 etbf rate4000kbit latency 50ms burst 6000k staaddr 192.168.3.2endaddr 192.168.3.11 flattr src

tc filter add dev eth1 parent 1:0 protocol ip u32 match ip src 192.168.3.2-192.168.3.11 flowid 1:10

下行时,其中一个IP的控制效果图如图3所示:

上行时,控制效果如图4所示:

由图可见,开始时没有实施带宽管理策略,ftp下载占用了大量的带宽,且带宽波动较大。在实施带宽管理策略后,ftp服务占用的带宽迅速降低,最终每一个IP占用的带宽分别维持在351.6KB/s,468.8KB/s(策略所实施的带宽分别为3000kbps,4000kbps),且几乎没有波动。然后在撤销了带宽管理策略后,又恢复至原来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ETBF算法可以有效地限制每一个IP的带宽,并且不存在带宽共享问题,效果较好。

5. 结束语

ETBF扩展了TBF的令牌桶个数,使一个令牌桶能够控制一个IP,消除了TBF共享带宽的缺点。通过对ETBF数据结构、数据报的出队入队等方面介绍以及实例分析表明ETBF算法可以有效地限制每一个IP的带宽,较好地执行网络流量控制和带宽管理任务。

参考文献

[1]徐宏喆,张聚秀,聂影.基于Linux带宽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4,30(23):83-84.

[2]陈蓓,蔡淮.基于Linux系统的IP服务质量管理[J].计算机应用,2003,23,17-19.

[3]张焕强,吴志美.Linux环境下路由器中的网络带宽管理[J].软件学报,2005,16(3):62-47.

篇9:夏眠动物排排队

我是生活在非洲的肺鱼。每当旱季来临河水干涸之时,我就钻进淤泥里,用淤泥给自己做一个小屋,然后首尾相联地藏身在里面,将小屋留一个开口与外界相通,利用我那发育不太完全的肺进行极其微弱的呼吸。我一觉可以睡上6个月。当旱季过去,雨季到来,河里又有了水之后,我才醒来,从小泥屋里钻出来,在河水里畅游。

认识我吗?我是生活在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箭猪!我以蚯蚓为食,那是我的最爱!可是一到旱季,由于天气干旱炎热,蚯蚓几乎绝迹。我找不到吃的东西,没有办法,只好钻进山洞睡大觉。一直睡到下一个雨季的到来,有了食物时我才会苏醒过来。

我是生活在大海里的海参!我很怕热,当夏天水温升高到20摄氏度时我就受不了了。我就会游到海水较深、风浪较小的海底,躲进石缝里,将身体翻过来,用脚紧紧地抓住石壁,并将身子蜷起来,不吃也不喝地睡大觉,这一睡就要睡上100天左右。我夏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夏季里我找不到食物。因为海中的小生物,在夏季水温升高时,都浮到水面上来生活了。

听好喽,我是在大连附近蛇岛上生活的蝮蛇!我主要以迁徙途中在岛上歇脚的鸟雀为食物。从6月开始,岛上的鸟雀渐渐稀少,由于无食物可食,我只好蜷伏在草丛和石缝里一动不动,昏昏沉沉地睡着,要一直睡到8月下旬才苏醒过来。大家都知道,蛇类是要冬眠的,我可是又冬眠又夏眠的蛇哟,我们蛇岛蝮蛇够绝吧!

看清了吗?我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倭狐猴。我的体重在150克左右。在食物丰富的雨季里,我抓紧时间使劲地吃,这段时间我的体重会增加40%,肥胖的尾巴里也储存着大量的脂肪。在食物缺少的旱季,我就蜷缩在树洞里,一觉睡上7个月。我们是唯一有休眠习性的灵长类动物。

嗨!大家好,我是生活在新疆霍城山野中的陆龟。我的脚上没有蹼,只有四爪,故名叫四爪陆龟,又称草原龟。龟是两栖动物,但我却格外怕水。可我是攀登的好手,能够在垂直的陡峭的石壁上攀爬。我最爱睡觉,一年的睡眠时间加在一起,至少有10个月呢。和别的动物不一样的是,我既要夏眠也要冬眠。每年春季小草发芽后,我从冬眠中醒来,爬出洞外觅食、寻找伴侣。到了夏季温度升高时,我又进洞夏眠了。

我叫夏眠兔,生活在南非的西部,我是一种体态肥胖的野兔,由于我的体内的脂肪非常肥厚,因此一到干旱酷热的季节,我就热得受不住了。为了躲避酷暑,我只好寻找个背静而又安全的处所,在那里大睡,一直睡到天气转凉了,我才外出觅食。像我这种需要夏眠的野兔,全世界恐怕也就仅我一家啦!

篇10:《排排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江苏省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四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的教学内容力求让学生通过大量图例的欣赏,引导他们发现二方连续多种排列方法和表现手法所呈现的装饰美感。二方连续直观的排列规律和基本形式便于学生发现,并通过欣赏、练习、纠错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二方连续纹样就是一个或多个大小、形状、色彩相同的图样,向左右或上下一字排开。本课创作表现的方法以画、剪、实物拼贴和印为主,易于学生操作,学生均能寻找到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并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从而提升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周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心理阶段,对排列有序、充满节奏感的二方连续已具有初浅的表象,因此对学习内容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并激发浓厚的兴趣。再者,他们已经通过一年的学习,掌握了最简单的画、剪、拼贴、印等表现技能,这一切都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图例的欣赏和日常生活的回忆,感受二方连续图案的排列方式和装饰美感。

操作领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二方连续纹样。情感领域:在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思、组合、创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真细心的态度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二方连续的基本形式和多种排列方法。【教学难点】富有个性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课件、公鸡和花朵图片、颜料及各种实物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欣赏激趣

1、(点击媒体出现画面)从这几位小姑娘的身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并发现:形状、色彩都相同,并排成一队。

2、看到模样、色彩都相同的小舞蹈家们排成了一队,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欣赏并发现:很整齐,很有秩序。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舞蹈演员整齐划一的动作、服饰、发型,创造出一种整齐美的情境,通过这一动画画面让学生发现整齐是一种美的形式,并观察到相同图样排排队的排列规律,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学生的学习期待被唤醒,为下面学习二方连续作了相应的铺垫。)

3、整齐就是一种美。象这种色彩、形状相同的图样,一个一个地重复有规律地排列,我们给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相同图样排排队。这里的图样指的是谁?

二、观察生活 感受纹样

1、生活中你们见过这种相同图样排排队的现象吗?师相机点击媒体

2、这里的图样指的是什么?我们在欣赏中发现图样可以是哪些形象? 学生观察发现: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花卉……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相同图样,并由此观察发现图样可以是动物、植物、花卉、几何形等构成,拓宽学生视野,并为他们创作的丰富性进行预设。)

3、你们可不可以在课堂上找到它们的身影?

——顶灯、窗户、地面、桌椅、衣服的纽扣、衣服上的花纹……

4、原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相同图样排排队的身影,看到了这么多排排队的相同图样,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师生交流并发现: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整齐了。(预设:二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回答不上来,教者相机引导如下:假如去掉我毛衣上的这些花纹,毛衣还有这么美吗?花纹让毛衣变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在形象生动的视觉认识的基础之上,了解相同图样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让学生真正了解艺术源于生活,艺术美化生活的道理。)

二、动手操作 自主体验

1、老师出示公鸡图样,指名生在黑板上给他们排排队。

(现场采访学生)能告诉老师你排的时候注意了什么吗? 学生发现:应该注意排排队的图样大小、形状、色彩都必须相同。

(设计意图:采访这一环节的设计,强调相同图样排排队的排列规律,并在纠错中,让学生形象直观的发现图样的大小、颜色、形状必须一模一样,突出教学重点。)

2、除了横着排,还可以怎么排?再请学生上台排列。学生排列后发现:还可以有竖向排列、斜向排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发现二方连续不同方位的排列方法。)

3、如果在刚才的图样中再加一个图样,让两个图样组合成一个新的图样,你会怎么排呢?这里的图样指的是什么?

4、还可以再加图样吗?指名生演示和(分学习小组,每小组桌上放一个篮子,篮内放各种图片)组内自由排。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拼摆纹样和雪花片时,自主发现二方连续排列方式的多样性,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对二方连续构成规律的认知。)

5、象这样用相同图样向上下或左右有规律地连续重复排列起来的图样,在我们美术里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二方连续”(板书 二方连续),我们来看看它还有哪些排法?(点击媒体 演示构成方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美术术语,丰富学生的美术内涵。)

5、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二方连续纹样,老师也想设计一个呢!(用雪花片印)。(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示范,顺势引出二方连续的表现方法,既巧妙而又自然地衔接下一环节。)

四、自主学习探究方法

1、小朋友们看到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设计的? 学生观察发现:印的方法。(设计意图:老师的适时示范,为学生的大胆表现起到了激励作用,同时直观展示了具体的创作表现方法。)

2、小朋友们,想想看还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设计出相同的图样呢? 学生交流发现:画、剪贴、实物拼贴、描画等方法。

3、指名生到讲台前演示二方连续的剪纸方法,发现纸多次重叠后可剪出多个连接着的二方连续纹样和多个分开的单独纹样。

4、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画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用了哪些设计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讨论、交流、欣赏,发现二方连续创作的多种表现方法及表现质材,多渠道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的创作拓宽了思路,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作品的创作提供借鉴。)

五、开拓思维 创新表现

1、请同学们当一回小设计师,课桌上的信封里,有请我们小设计师们设计的产品,同学们选好自己喜欢的东西进行设计。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装饰日用品,通过活动具体感受艺术美化生活的意义,并学以致用。)

2、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设计?设计什么图样?

3、交流:说一说你的构思?(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学生的想法得以相互借鉴,产生新的整合和激变。)

4、色彩要求:色彩鲜艳、协调。

六、展示作品 师生同评

1、学生作品展示

2、欣赏并交流: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喜欢?最喜欢作品的哪一方面?(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进行创作的拓展,引导学生从创意和色彩两个角度进行评价,进一步引领学生用美术的眼光进行审美评价,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七、课堂延伸

1、让我们为这些优秀的作品来一次热烈的掌声。师引导鼓掌,掌声的节奏由快到慢重复进行。

2、你发现了什么?这是谁在排排队? 学生倾听发现:是相同的节奏在排排队。

3、生活中,不仅有相同图样排排队的现象,还有相同节奏排排队的现象。课后同学们再去找一找,看看在其他地方还有哪些排排队的现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排排队现象随处可见,排列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并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此激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享受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后记:

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让新的教学理念得到很好的落实体现。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可以说,这是一节内容丰富、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其中有两点设计较为成功:

一、营造了自主探究的活动空间。

本课教学活动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感受生活中的二方连续纹样的形式美以后,预设了两个层次的自主探究二方连续排列方法的活动。如:活动

一、通过学生自主排列单个的图样,在操作体验中发现二方连续纹样的形状、大小、颜色必须相同。活动二:通过老师的引导,加进一个或多个纹样组合成单位纹样进行重复排列,由此发现一个单位纹样还可以由两个或多个纹样组成。就这样学生在老师营造的宽松学习氛围中,通过反反复复的排列、比较,真正理解了二方连续排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叩开学生的艺术心门,让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展开。这一探究活动的成功在最后个性纷呈的作品中得到呈现,同时这一活动也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理念。

二、激发了创新设计的浓厚兴趣。

篇11:《排排队》教学设计

活动意图

生活中幼儿缺乏对物体特征的了解,因此,给物体排列的随意性比较强,为此,特意设计了“排排队”的数学活动,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规律,并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迁移AB的规律排列经验,学习看标记尝试进行ABB的规律排列。

2、通过自主探索、看标记的方式尝试将不同物体按规律交替排序。

3、乐于迎接挑战,体验成功感,感知规律的多样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猫、小狗图片;黑色、白色圆点做的规律标记;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排列好的小猫小狗图片,迁移AB规律排列经验,学习看标记。

师:看,谁来了?(小猫、小狗)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要出去玩了,他们怎样排的?

有标记也像小猫小狗这样排队了,可是我找不到是哪个了?你们能帮我找找吗?

总结:这个标记也像小猫小狗那样一个一个有规律的交替排队的。

2、尝试看标记进行ABB排列。

师:这个标记跟刚才的标记有什么不一样?(.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一个黑点,两个白点的有规律排列。)

谁能看这个标记帮小猫小狗重新有规律的交替排队?

3、小组操作,看标记排列。

第一组:看标记及有预设的部分AB排列(大小)。

第二组:开花,看标记AB排列。

第三组:看标记有预设部分ABB排列(大小)。

第四组:搭高楼,看标记ABB排列(颜色)。

第五组:看标记ABB排列(种类)

4、小结

5、结束:到教室外找一找按规律排列的东西。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生活中常见事物,由浅入深逐步进入题,由此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数学《排排队》是一节按规律排队的活动。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操作的乐趣。

对于第一次接触按规律排队。通常孩子们都感觉比较困难。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排队对于孩子们比较贴近他们的的生活,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感受排序是有规律的。在后面的操作部分孩子完成得都很好。

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一种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对按规律排队掌握也比较好。

上一篇:3党的指导思想选择题下一篇:学会宽容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