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2024-05-10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精选8篇)

篇1: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我叫芮明珠,1981年出生于舟山定海。2000年9月-2004年7月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在校期间担任人文学院学生党支部00级学生支部书记、班级团支部书记等职务。200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8月应聘到浙江国际海运学院海洋旅游学院担任语文教师,在这期间,先后到海洋旅游学院学生科、办公室帮忙,熟悉部门的工作职责。2006年8月应聘到船舶工程学院担任团委书记、学院党总支委员、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对于我来说,用心做事是我的座右铭。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将学生培养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有用人才是我坚定的目标。为此,我一直努力着。在这几年的团委工作中,我看到了学校的不断壮大,但是同时也看到了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1、精神文化建设还未真正落实。其中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校服等。

2、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品牌活动。很多活动的开展仅限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缺少一定的引领作用。

3、行为文化建设中缺少“职业”内容,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之间融合不够。

4、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并未完善。

根据以上我所看到的几点不足之处,我有几点不是很成熟的建议,以供参考。

1、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学校是一所以“海运”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我们所创建的“一训三风”应该是可以体现高职特色、海运文化特点的。比如“德行四海 技压群雄”这种既能体现出高职教育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又能突出高职教育中将学生打造成拥有一流技术的一线人员的校训,而不是放在任何高校中都可以通用的校训。一个学校的校训应该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积淀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与追求。对于每一个新生、新进教师都应该在始业教育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得学生、教师认可并以此为自己的追求。甚至我们可以在学校的两侧分别设立“教师誓言”和“学生誓言”,让每一个进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铭记自己的誓言,从而将此作为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我所设想的教师誓言是:我是一名海运教师,面对国旗我庄严宣誓:教师是我光荣的选择!从此,我懂得:这个岗位赋予我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崇尚科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做学生良师益友,铸教师高尚人格;以我毕生才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我所设想的学生誓

言是:我是一名海运学子,面对国旗我庄严宣誓:海院是我自己的选择!从此,我懂得:这个身份赋予我的神圣使命——品行端正,技术精湛;热爱母校,尊重师长;成一线技术骨干,历专业深化精英,;以我毕生才能回报人民的教育事业!誓言的设立除了对自身有激励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新近教师、新生对自己的学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好比拥有自己学校的校歌一样,是弘扬学校精神、凝聚师生力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们的学校从职业教育出发,应该是一所有着自己特色的学校,在校服的制作上就应该更加的符合我们学生的特点。在我们学校由于招生地域关系,学生之间难免出现贫富现象,如果学校可以发放统一校服,除了减少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外,更重要的是也能成为我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如今我们的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校服根本就不认同,追其原因是因为如今的校服质量、款式不符合学生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是有能力做的更好,让我们的学生爱上校服,让我们的学生愿意穿学校校服,只要我们多作比较多学习别的学校甚至是别的国家的校服,就一定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如果可以的情况下,也应该要求教师同样着校服上下班,学校提倡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本身就是学校校园文化管理制度行为中的亮点所在,穿着统一校服也应该是准军事化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制度。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活动。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学校层面的一件大事,如果只是将这样的重任交给学生处或者团委来负责,那显然是不够的。学校各个部门应该通力合作,特别是学校的宣传部,更加应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如何将学校的活动包装的更好,将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扩大影响面,这项任务唯宣传部才能胜任。如今学校的很多活动只是团委或是学生会成员一时兴起后的成果,缺乏可持续性和影响力。我们看到的很多晚会、社团活动大多数是以娱乐为主,缺少对学生的教育引领作用。在短时间看来,学生积极参与,场面火爆,但是过后留下的却是一片空白。其实各个学院可以从自己的专业入手,提炼出符合自己学院的特色活动。比如“航海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既突出了航海文化,也加强了航海技术。船舶工程学院、海洋旅游学院以及港口管理学院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如果都可以将自己学院的某项活动打造成品牌活动,那么对于加强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显然是有一定帮助的。比如举行“校园模拟招聘大赛”、“巅峰营销策划大赛”;“精品导游大赛”“艺术涂装技能大赛”; “现代机械制图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

3、行为文化建设:在我从事团委工作的几年来,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的社团文化建设没有凸显出高职院校的“职业”元素。我们所成立的跆拳道、文学社、乒乓球协会、艺术团等,这些社团的确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却不能凸显出职业院校的特色。

因此,我认为:(1)、校园文化活动应结合专业、职业方向,成立与专业相关的社团,并配备专业指导老师。“专业教师的指导,可以大大提高社团活动的专业水平,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基础上,让学生受到深刻的人文感染和熏陶,进而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进行反思,推动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与融合。”如今学校正在推出的学生工作“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的创新模式一样可以应用在学生社团管理中。如在校团委设学生社团管理科即一级网格,负责全校学生社团的创建、日常活动管理、成效评比和社团干部培训工作等。各二级学院团委负责自己学院的学生社团管理即二级网格,学生社团管理即三级网格的网格管理系统。

(2)、接轨社会生活,提高校园文化适应性。高职教育主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为区域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我们面向的是舟山的海洋经济,我们要打造的是“海字号”高职院校。所以我认为关于海洋经济的历史、舟山的著名景观、风土人情乃至方言、习俗等,只要不是封建落后的东西,都可以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之中。为此,我们学院可以开设相关的人文讲座,阐发地方文化特色,甚至也可以将普陀的佛教文化中的“真 善 美”纳入其中。还可走出校园,深入工厂、街道、农村、学校,通过技术服务、公益活动等,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形势和成就,在实践中直接接触地方文化,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延伸和拓展。特别是海洋旅游学院导游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更能融合自己的专业。比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定期到敬老院或孤寡老人家中探望和慰问,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的社情民意。以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为依托,以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丰厚学风建设的职业氛围,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提高;通过感受、模仿、实验以及发明、创造等活动,逐渐养成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诱导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执着追求。

4、积极完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我们学校是一所新升格的高职院校,虽然成立已有六年,但是学校的很多人文景观依然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比如学生寝室楼、教学楼、食堂等这些学生每天都必须涉及的地方依然是简单的1、2、3来命名。因此,我认为(1)让企业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比如某二级学院需要建设实训基地,由学院出面与某企业进行合资或者资助的方式完成基地建设,学校以该企业的名字来命名实训基地。这样既可以节省学校设施经费的投入,让学生了解实训基地形成过程,也可以让企业有所收获。很多企业也有在我们学校设立奖助学金,比如欣海船舶工程研究所、OOCL公司等相关企业,作为学校如果可以将这些企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所体现,相信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回报。(2)、学校的实训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成仿真的企业车间,发放统一的工作制服、实行上下班打卡等制度,让学生逐渐习惯企业规章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3)、建立“校中厂”。将实习学生安排到学校开办的工厂中,生产一定的产品投放市场,实现产品价值。所收利润除一部分上交学校外,其余部分可以当做学生的实习工资支付给实习学生。对于我们学校来说,特别是海洋旅游学院,在这方面完全有实现的可能。比如成立的海运旅行社,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尝试。同时,完善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学校校园环境的改善,如果能将校园打造成导游专业学生实习的场地,那也是一个很好的举措。(4)学校的学生寝室。是否可以由某些房地产商来进行建造,建工完成后前5年或者10年学生的住宿费由房产商来结算,之后房产权归学校所有等相关举措来完善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请一些企业家或是学校校友,让学生们对话企业,体验创业、工作艰辛。活动可以围绕大学生关心的“创业与成功”、“理想与现实”、“人才与就业”等主题,邀请成功的青年企业家、学校校友与青年学子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和探讨,通过互动与对话,让大学生从这些人身上体会到创业的艰辛,成功的不易,切身感受成功之道和精神魅力。从而促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社会,认识自己,努力学习,学会“做事”与“做人”。以上是我个人几点比较初浅的想法,不足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船舶工程学院

芮明珠

篇2: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一、重要意义:确立学校的校训及对校园中的主要建筑物和道路进行命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弘扬历史传统、展示办学特色、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凝聚师生校友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命名原则:命名的基本原则是:(1)体现传统;(2)反映特色;(3)响亮上口;(4)易于记忆。

三、具体方案:㈠、校训更改设想:建议学校将已实行了十几年的带有特定时代色彩的“勤奋、守纪、求实、创新”的校训,改变为:“励志,博学,修身,笃行”。“励志”就是一个人要想成材,必然经历磨练,增强自己的精神品质。古语有云:“非志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博学”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修身”,即告诫所有学子,首先要树立道德的主体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呢;再者必须树立坚定的信仰和远大的志向,令我们即使身处物欲横流也不会迷失自我。“笃行”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㈡、学校教学楼及其它主体建筑命名设想:

1、第一栋教学楼为“励志楼”,——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态度决定一切!

2、第二栋教学楼为:“敏行楼”,出自孔子《论语》:“君子欲敏于行而纳于言”。

3、青少年活动中心大楼为:“逐日楼”—— 夸父逐日,是意志!立志高远,勤奋好学,锲而不舍。求学做人的等各方面的准则,劝勉学生要厚德载物,以厚积薄发。

4、科教中心大楼为:“思齐楼” 即“见贤思齐”之意。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为,意即看到德行高的,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5、学生食堂用“溢香苑”命名具有鲜明的饮食文化特色。㈢、学校二栋学生公寓命名的设想:

1、男生公寓为:“怀远楼”或“正身楼”。☆“怀远楼”命名典出:王充(东汉哲学家)《论衡·别通篇》:“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寓意胸怀远大,志存高远。☆“正身楼”命名典出《论语·子路》。原文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为,孔子说:“执政者自身端正,不用发布命令,百姓也会行动起来;执政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

2、女生公寓为:“毓秀楼”或“修己楼”。☆“毓秀楼”取其安静祥和之意”☆“修己楼”典出语出《论语·宪问》。原文为: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意为: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3、或以梅、兰、竹、菊四友命名 梅,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兰,终年不凋,幽香清远;竹,挺拔坚韧,虚心有节;菊,迎风怒放,从容脱俗。以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分别命名学生公寓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㈣、校园道路命名方案①、校门至第一栋教学楼段为:“文昌路”。取名文昌路即寓意新邵八中文教事业昌隆之意。②、第一栋教学楼至科教楼的主干路为:“凌云路”或“凌云大道”。(1)竹子有别称曰:凌云处士。“凌云”,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如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2)以“凌云”命名学校主干道,使人顿生豪迈不凡之气,并寓有催人奋进之意。③、靠田径场左侧(老家属区)路段为:“德馨路”。取此名意在昭示学校注重对学生志节和道德的薰陶和培养,体现命名的导向性和教化性。④、沿科教楼四周地段为:“思睿路”。思睿为“思睿观通”的简称。“思睿”出自《尚书·洪苑》:“思曰睿,睿曰圣”;“观通”出自《易·系辞》:“观其会通,而行其典礼”。“思睿观通”之大旨在此,所在学者之善思善通善行也。⑥、从科教楼至篮球活动中心路口段为:“大成路”。古人赋予“大成”的含义是:“指事业大有成就”,“指学问大有成就”,“指道德智慧最圆融美满的成就”。寓意从新邵八中走出的莘莘学子都是学有所长的人,校园品牌建设的几点设想第2页成大才的人。⑦、篮球活动中心旁路段为:“聚贤路” 或“竞先路”。寓为新邵八中为贤能聚集之所。⑧、科教楼至第八栋教工宿舍路段为:“至诚路”。“至诚”一词见诸《中庸》,是孔子的学生子思对孔子“诚”的思想的发挥。原文是:“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至诚”,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诚实之至、诚心诚意的意思。⑨、科教楼及男生公寓后面几栋教工宿舍前的路段分别命名为:“徳晖路”、“ 德正路”、“ 德清路”。或是:“知行路”、“ 励行路”、“ 尚行路”。

方 案 二●楼以“文”名。

1、青少年中心大楼:“文光楼”;

2、第一栋教学楼:“文华楼”;

3、第二栋教学楼:“文慧楼”。

4、科教中心大楼:“文渊楼”

5、男生公寓楼:“文轩楼”;

6、女生公寓楼:“文妍楼”。●路以“德”名。

1、“德昌路” :第一栋教学楼前路段;

2、“德正路” :从第2栋家属楼至第8栋家属楼路段;

3、“德馨路” :第1、2、9栋家属楼前路段;

4、“德诚路” :科教楼前及四周路段;

5、“德清路” :篮球场旁路段。㈤、建议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修建文化墙或文化主题广场。袁畅昌20xx年9月28日

[校园品牌建设的几点设想(共2篇)]篇一:校园品牌建设的几点设想

校园品牌建设的几点设想

一、重要意义:

确立学校的校训及对校园中的主要建筑物和道路进行命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弘扬历史传统、展示办学特色、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凝聚师生校友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命名原则:

命名的基本原则是:(1)体现传统;(2)反映特色;(3)响亮上口;(4)易于记忆。

三、具体方案:

㈠、校训更改设想:

建议学校将已实行了十几年的带有特定时代色彩的“勤奋、守纪、求实、创新”的校训,改变为:“励志,博学,修身,笃行”。

“励志”就是一个人要想成材,必然经历磨练,增强自己的精神品质。古语有云:“非志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博学”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修身”,即告诫所有学子,首先要树立道德的主体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呢;再者必须树立坚定的信仰和远大的志向,令我们即使身处物欲横流也不会迷失自我。

“笃行”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

“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㈡、学校教学楼及其它主体建筑命名设想:

1、☆“毓秀楼”取其安静祥和之意”

☆“修己楼”典出语出《论语·宪问》。原文为: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意为: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3、或以梅、兰、竹、菊四友命名

梅,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兰,终年不凋,幽香清远;竹,挺拔坚韧,虚心有节;菊,迎风怒放,从容脱俗。以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分别命名学生公寓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

㈣、校园道路命名方案

①、校门至

取此名意在昭示学校注重对学生志节和道德的薰陶和培养,体现命名的导向性和教化性。

④、沿科教楼四周地段为:“思睿路”。

思睿为“思睿观通”的简称。“思睿”出自《尚书·洪苑》:“思曰睿,睿曰圣”;“观通”出自《易·系辞》:“观其会通,而行其典礼”。

“思睿观通”之大旨在此,所在学者之善思善通善行也。

⑥、从科教楼至篮球活动中心路口段为:“大成路”。

古人赋予“大成”的含义是:“指事业大有成就”,“指学问大有成就”,“指道德智慧最圆融美满的成就”。寓意从新邵八中走出的莘莘学子都是学有所长的人,成大才的人。

⑦、篮球活动中心旁路段为:“聚贤路” 或“竞先路”。寓为新邵八中为贤能聚集之所。

⑧、科教楼至

1、青少年中心大楼:“文光楼”;

[校园品牌建设的几点设想(共2篇)]

2、篇二:校园品牌建设的几点设想

校园品牌建设的几点设想

一、重要意义:

确立学校的校训及对校园中的主要建筑物和道路进行命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弘扬历史传统、展示办学特色、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凝聚师生校友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命名原则:

命名的基本原则是:(1)体现传统;(2)反映特色;(3)响亮上口;(4)易于记忆。

三、具体方案:

㈠、校训更改设想:

建议学校将已实行了十几年的带有特定时代色彩的“勤奋、守纪、求实、创新”的校训,改变为:“励志,博学,修身,笃行”。

“励志”就是一个人要想成材,必然经历磨练,增强自己的精神品质。古语有云:“非志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博学”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修身”,即告诫所有学子,首先要树立道德的主体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呢;再者必须树立坚定的信仰和远大的志向,令我们即使身处物欲横流也不会迷失自我。

“笃行”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㈡、学校教学楼及其它主体建筑命名设想:

1、3、青少年活动中心大楼为:“逐日楼”—— 夸父逐日,是意志!立志高远,勤奋好学,锲而不舍。求学做人的等各方面的准则,劝勉学生要厚德载物,以厚积薄发。

4、科教中心大楼为:“思齐楼” 即“见贤思齐”之意。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为,意即看到德行高的,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5、学生食堂用“溢香苑”命名具有鲜明的饮食文化特色。

㈢、学校二栋学生公寓命名的设想:

1、男生公寓为:“怀远楼”或“正身楼”。

☆“怀远楼”命名典出:王充(东汉哲学家)《论衡·别通篇》:“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寓意胸怀远大,志存高远。

☆“正身楼”命名典出《论语·子路》。原文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为,孔子说:“执政者自身端正,不用发布命令,百姓也会行动起来;执政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

2、女生公寓为:“毓秀楼”或“修己楼”。

☆“毓秀楼”取其安静祥和之意”

☆“修己楼”典出语出《论语·宪问》。原文为: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意为: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3、或以梅、兰、竹、菊四友命名

梅,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兰,终年不凋,幽香清远;竹,挺拔坚韧,虚心有节;菊,迎风怒放,从容脱俗。以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分别命名学生公寓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

㈣、校园道路命名方案

①、校门至

路”。

方 案 二 [校园品牌建设的几点设想(共2篇)] 楼以“文”名。

1、青少年中心大楼:“文光楼”;

篇3: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护理实训基地,人文环境,服务功能

护理工作岗位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要求不断提高, 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既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1], 也是高职院校应对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战略选择。

1 护理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建设的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及维权意识的增强, 医患、护患关系日益紧张, 护理的概念得到了极大的延伸与拓展, 由原来“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演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因此, 人文关怀已然成为现代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以及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 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

2 护理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建设的理念

由于护理对象的相对弱势, 要求必须依据职业道德规范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责任意识及超越性关怀精神, 最终效果要落实到“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目标上以及改善、促进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上。因此, 在护理服务过程中, 护士仅有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 与之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可见, 我们培养的护理人才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够满足岗位需求, 在护理教育中必须贯穿和融入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教育, 尤其是护理实践教学中更应该将加强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建设作为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这也是整个护理文化建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2]。

3 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建设思路

3.1 营造浓厚的人文精神氛围

3.1.1 硬件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不能盲目强调实训设备的高技术性而忽略其实用性, 要注重体现以护理专业文化积淀为背景的人文环境建设, 以培养护理人文素质为核心。虽然人文环境本质上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但是它要借助物化的仪器、设备和环境来体现。因此, 我院以青海省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为契机, 着力打造现代化新型护理实训基地, 在硬件设施建设中, 精心策划, 使实训基地的文化氛围与护理专业特色相结合;使各实训室的设置尽量与医院实际接轨, 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体现出人文关怀精神;使护生能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职业精神。根据高职护生的特点, 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将我院护理专业发展史及优秀毕业生的风采在实训基地的走廊里展示, 时刻激励护生, 让他们以选择护理专业为荣;护士站悬挂南丁格尔肖像, 张贴南丁格尔誓词等, 使护生进入实训基地后能够身临其境,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职业情感。

3.1.2 软件建设

护理人文素质培养的精髓是护士职业情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定期邀请护理专家和本专业优秀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积极承办各级、各类护理技能大赛, 营造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氛围, 注重护生情感、态度、道德、合作能力的培养;实训室实施开放式管理, 护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进行操作练习, 凸显实训基地的人性化和实用性。除此之外, 基础护理教研室积极申报护士人文修养院级精品课程, 建立网络资源库, 提高护生的自学能力和人文知识的信息量。

3.1.3 礼仪文化建设

通过建立形体训练室, 成立护理礼仪队, 开办护理礼仪及沟通技巧、面试技巧等多样化的与就业需求相联系的专题讲座, 培养护生的自信心, 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合作能力等, 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选拔出优秀护生参加省内、省外的各项护理技能大赛, 开展丰富多彩的护士节系列活动, 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进行大型授帽仪式, 通过庄严的宣誓让护生切身感受到护理工作的神圣, 有助于其巩固专业思想、增加职业荣誉感、激发学习热情;再进一步通过护理礼仪的展示营造浓郁的护理文化氛围, 塑造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 为护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使护生增加对白衣天使形象的认同感, 让护生能够自觉地将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作为目标, 也将引导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3.2 修订常用的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目前, 护理实训教学中使用的各项操作标准包括护士仪表、评估、操作前准备、操作程序、操作后用物整理、注意事项等, 忽略了人文关怀内容, 且大部分操作在模型或模拟人身上进行, 没有与真实病人的互动, 操作缺乏真实性, 护生只是机械地操作或只注意技能的熟练程度。因此, 当护生进入临床实习遇到实际病人时, 往往缺乏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聘请临床一线的护理专家依据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 (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对护理操作流程进行了重新修订, 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护理实训教学中, 并在护理操作技能考试中加入了针对人文关怀的考核, 使护生注重自身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能使用通俗易懂、充满关爱的生活化语言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 体现出护理职业最具人情味的内涵, 使病人体验到关爱、关心, 使各项操作更加人性化。

4 拓展实训基地的服务功能

4.1 增强社会辐射及服务能力

我院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对接, 使实训基地成为功能齐全、设置合理、设备设施先进完善、管理规范、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仿真实训基地, 紧密结合就业需求, 对在校护生和在职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护理、口腔护理、应急救护、育婴师、家庭护理员等培训, 鼓励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既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也有助于提高基层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并在行业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4.2 加强社会实践

利用实训室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学生到社区、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康复医院等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开展健康知识宣教, 测量血压、血糖, 开展康复护理和急救技能演练等活动, 使护生所学知识在实际中运用, 使护生实现了自我价值, 有助于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有助于其爱伤观念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郎雪南, 马桂芳.护理技能实训中心的建设思路与创新[J].护理研究, 2007, 21 (9) :2522-2523.

篇4: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施工企业;职业道德

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和法制经济,同时又是道德经济。充分发挥工会的宣传教育职能,全面推进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更好地闯市场至关重要。为此,笔者结合中原油田建设集团公司闯市场的实际,就建筑施工企业工会如何发挥宣传教育职能,全面推进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充分发挥工会的宣传阵地优势,坚持正面教育和运用反面教材相结合,不断强化职工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闯市场中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依靠必要的宣传教育阵地。各级工会组织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拥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图书室、广播、专栏、黑板报和职工学校等宣传教育阵地,为职工提供了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的基地。充分发挥工会的宣传阵地优势,把坚持正面教育和运用反面教材结合起来,恰当地利用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正反事例,是提高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途径。

中原油田建设集团公司是以保油上产为主、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油田建筑施工企业,干部职工都曾有过闯市场的亲身经历。由于我们的职工在一些市场上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都达到甚至超过甲方的要求,受到甲方好评,甲方又给我们追加了大量的后续工程,使企业的市场份额得到不断巩固和拓展。同時,我们也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一些工程由于个别职工表现出不良的道德行为,工程在工期、质量、安全、成本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甲方不满意,已经允诺过的后续工程也被取消了。事实证明,职工队伍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上创信誉、树形象、求生存、谋发展的基础。

为了使干部职工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职工进行教育引导:

一是要充分认识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在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工会的宣传教育职能,全面推进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正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我们只有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搞好了,培育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才能有力地促进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是要充分认识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在闯市场中的必要性。青岛海尔集团在改革初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由于从经营者到企业员工都牢固树立了“真诚到永远”的职业道德意识,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海尔的产品不仅在国内激烈竞争的家电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且靠对用户的真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反之,如果我们不守道德、不讲诚信、不懂规则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导致这个中华百年老字号破产的残酷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干部职工予以足够的警示。

三是要充分认识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紧迫性。油田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能力过剩,必须冲出“石油庄园”,到社会大市场上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闯市场是我们建筑施工企业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要闯市场,就要进一步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着力打造我们的品牌,树立中原建筑施工企业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从而不断巩固和拓展我们的市场空间,这是我们建筑施工企业当前必须首要解决的紧迫任务。

二、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网络优势,坚持重在建设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切实保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全面推进

工会有健全的组织系统,从上到下,网络贯通,与广大职工有着广泛的紧密联系,可以从组织上确保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头,引导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

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工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网络优势,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全面推进。

一是建立健全专门的组织机构,分层次有重点的搞好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活动组织机构,全面负责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工作安排、情况收集、信息传递、汇报总结等工作,把上级的文件和领导的要求,及时电传到外部施工项目部,与基层工会组织经常保持联系,做好上传下达,以及信息收集工作,从组织上保证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面开展。同时,分层次有重点的搞好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基层工会主席、工会干部学习班,对他们进行辅导,让他们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好一点,以利于他们组织好职工群众学习。通过组织宣讲团到工地授课,带上录像带和放映设备,到前线工地放映职业道德教育录像片,以此增强对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的效果。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和板报比赛等群众性活动,大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针对过去曾发生过的“职工在外闯市场,妻子在家找情郎”的个别现象,通过举办职工家属培训班,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稳定外部市场职工队伍情绪,努力提高职工家属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是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切实搞好检查落实。对于工期紧的工程项目,每天工作时间长,晚上无法组织教育学习,我们利用下雨天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对于处于收尾阶段和搬迁阶段的工程项目,我们就利用施工间隙组织教育学习。干部职工外出,我们要求干部职工带上学习材料进行自学。生产淡季和安排冬季轮休的队伍,在进行业务技术培训的同时,利用时间充裕的机会,集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重点内容进行补课。切实搞好检查落实,通过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各基层单位巡回检查落实情况,督促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

三是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制定和规范职工职业道德行为。我们按照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的原则,根据中原油田制定的《职工、家属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要求,认真制定了《项目经理行为准则》、《外部市场职工行为准则》。在《项目经理行为准则》中,我们对项目经理做出5条24款要求,主要内容是:项目经理要坚持“三讲”,带头实践“三个代表”;要有强烈的法律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时刻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决消灭亏损工程;要廉洁自律、实行项目部“部务公开”,在工程分包、对外公关中严禁“暗箱操作”;要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两堂一舍一室”建设,切实关心职工生活。在《外部市场职工行为准则》中,我们对职工做出14条32款要求,规范了职工与地方政府、群众、业主、监理交往准则,施工作业准则,个人行为准则,内部人员交往准则等,并要求干部、职工认真组织学习,对违犯准则中规定的干部职工进行严肃处理。

三、充分发挥工会的活动载体优势,坚持开展活动和促进生产经营相结合,围绕闯市场的实际深入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系列活动

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载体来深化。结合中原油田建筑集团公司开展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实际,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各级工会组织应该主要抓住以下几个载体。

一是围绕打造企业精品名牌工程,开展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活动。教育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着力打造名牌精品工程,应是教育的重点。我们结合集体主义教育,大力开展“油田发展我发展,我为油田做贡献”的宣传活动,教育职工热爱油田,以油田发展为己任,保油上产为天职,为油田用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活动,赢得油田用户的信赖。在油田外部市场,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教育,不断巩固和开辟市场。

二是围绕提高职工队伍技能素质的需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市场竞争主要是科技力的竞争。教育职工提高职业技能、增加科技知识含量,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才能在工期、质量上满足用户要求,同时实现企业效益最佳化和利润最大化。

三是围绕队伍作风建设的需要,深入开展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活动。队伍作风是战斗力的体现。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我们结合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开展职业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弘扬艰苦奋斗,“三老四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优良作风。在闯市场中,要求施工人员既要有“三老四严”的作风,也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不计较对方态度、随叫随到的作风。同时,要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以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质量,交出一份用户满意的答卷。

四是围绕稳定职工队伍的实际,开展“一助一”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了适应闯市场的需要,切实解决闯市场职工家庭的实际困难,稳定职工队伍,建筑施工企业各级工会组织应成立“一助一”为闯市场职工家庭志愿者服务队,设立热线电话,建立家庭档案,对闯市场职工家庭提供志愿者服务,负责解决好闯市场职工的子女就学、生病就医等家庭急难问题,努力为企业营造稳定和谐的大后方。

篇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进而提升办学特色,己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一要有一条主线,突出重点;二要形成完整的体系,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条主线,就是突出时代主旋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德育工作;这个完整的体系,就是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确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校管理,丰富第二课堂,开展文化活动,提高学校声誉等。

(一)将德育目标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始终

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二者之间存在着辨正的内在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之一在于服务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充实和发展了学校德育工作,而作为校园文化灵魂作用的学校德育又影响、改造和创新着校园文化。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的根本保证。

1.校园文化活动要贯穿德育目标要求

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德育的经常化形式和途径,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进步所发挥的重要渗透作用,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没有德育为主导,校园文化活动是松散的,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专门的骨干队伍,提出明确的目标,制定切实的规划、计划,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和领导议事日程;倡导全体师生共同支持和参与。同时,校园文化活动也正是由于要服务、服从于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并被充分利用而获得蓬勃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应反映和体现德育目标的内容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团结、教育、引导师生的有效方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紧密围绕德育目标这一主题。在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中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用校园文化特有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将德育目标贯穿其中,使生活其中的每一位师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教育。用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

3.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开展积极、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又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等形式,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这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全面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才能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特色的校园精神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强劲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迅速扭转在思想观念、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不能很好适应形势要求的状况。这就必须要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与职业定向紧密结合,为中等职业校学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提供浓厚文化氛围和精神动力,将新理念融汇进学校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观念,共创校园精神。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精神的创建要与职校的专业特点,学生的职业定向、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其基本内容应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拼搏竞争精神、以人为本精神等。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职校校园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炼出有职校特色的校训

现代职业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精神? 成功企业给我们很多启示: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和亲一致、奋力向上、礼让谦让、顺应同化、感恩报效的“松下七精神”。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价值观是:集体尊重个人、个人爱护集体、向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追求杰出的成绩。

——我国大庆油田: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作风、严明的纪律的“三老四严”大庆精神。

中国最具有文化魅力的六家企业的企业精神是这样描述的:“海尔——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平安——竞争力源于文化力”;“联想——文化的内核是责任”;“长虹——于制度管理中见精神”;“华为——比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文化”;“万科——寻找人文主义的光亮”……或许这些精神和文化给我们职业学校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

中等职业学校应结合职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基于学校传统、时代要求及服务社会的行业不同,形成既具有学校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的校训。职校校训的提炼要和职业定向结合起来,充分反映出职业特点,如技工类专业要有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内涵;商业类要有拼搏、竞争、如何赚钱、怎样赚钱是道德的内涵;烹饪类学校要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内涵等等。

3.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和班风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和班风是校园精神的具体化、人格化。“所谓„风‟就是„风气‟,„风气‟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的现象。„风气‟就其词义来说,就是„风尚习俗‟。有共同的追求,才有所谓„尚‟;有一致的规定、契约,才有所谓„俗‟。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风气,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相隔很近,却有不同的风气,这是由培养不同的专业人才所决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和班风建设,一是要与职业定向、专业特点紧密结合,要使师生员工把“职业观”认同为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如: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从开学第一天起,通过树立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其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浓厚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二是注重发挥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领导、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知识水平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对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和班风的形成起着带头作用;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在工作中率先垂范,认真实践校园精神,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感染和鼓舞学生。三是在教师和学生中树立学习典范,充分发挥学习典范的榜样示范作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

(三)丰富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把握基本要求的同时;应结合时代的要求、职校的育人目标和专业特点,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

1.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及载体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要突出育人为本的重点,活动内容的拓展要增强人文精神,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活动形式应“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从单一的娱乐活动向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经济文化型活动互为补充、相互交叉的方向迈进,同时,校园文化活动要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增强时代气息,赋予时代内容。如职校可以将人文讲座与专业知识讲座并举,将优良的专业学风与深层次的文化构建结合起来。校园文化活动总是依赖于一定的载体传播着,如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组织、以及其他社团组织等,这些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仅有上述载体是不够的,要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心理和生理需要、满足学生兴趣和审美要求的形式与内容,赋予教育、引导的内涵,来吸引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投入和参与。例如: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主导性载体,要加强建设,充分发挥优势,创造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环境教育是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的特色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收效大。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环境道德水平的提高,在环境道德的内化上苦下功夫,遵循学生道德心理发展的规律,明理—动情—导行—励志,培养学生对环境实践的主动性,使学生环保社团活动有声有色,环境道德教育有序有效。另外我校积极构建“中策学子荣誉体系”,使学生自信满满的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学校持续推进“学生八项承诺”制度,以承诺的方式,来落实常规管理和基础道德建设,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能力。学校大力推动学生社团工作,使主要依托于专业的学生社团达到25个,1700多名学生成为社员,形成“绿之翼”环保社团、“邮游友”模拟旅行社、绿色电子社、“悠然阁”私房书社等多个省市,乃至全国知名的社团,明显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学校高调评选和表彰“感动中策”十大优秀学子和十大优秀团队,使全校师生,以及全体家长和社会都来关注他们、关心他们、支持和鼓励他们。升旗仪式的承办申报、无人监考荣誉试场的申报评比、文明之星的评选、技能能手的评比……这些事实都极大的充实了三年职校生活,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2.加强校际间的校园文化交流

校园文化交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进行校际间的校园文化交流,相互吸收和借鉴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汲取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教训,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校际间的校园文化交流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组织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校际交流活动。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先导作用,组织在校园文化理论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并且直接指导学生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校园文化交流活动,从而增加这些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校际交流活动。这种活动一是深受学生喜爱,符合青年学生的特点二是加强交往、增进了解、发展友谊;三是拓展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四)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一踏入校门就会感受到校园环境文化的力量;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

1.承传和创新人文环境

校园人文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的社会环境和校园建筑。校园社会环境的营造,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以传统和现实相结合为原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法律意识和民主精神建设。通过民主和法制建设,形成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规范、有序的环境氛围。二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从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着手,进而构建和谐校园。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团结、友爱的学生群体,对学校的校风、学风起着直接的作用,必将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三是学生在校社会活动要主题鲜明,形式自由活泼;既要展现学生的个性,又要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学校校园建筑要体现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特点;体现出新时代的人文精神。校园建筑要协调发展,要与师生学习、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要与校园绿化和谐起来。

2.创建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 学校自然环境建设以美为原则,突出优美、和谐的主旋律。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形成良好的校风、人际关系、学校精神都会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明确的导向作用。例如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在不同战也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再比如可以将上下课的“铃声”作为切入口,将世界名曲和中国古典民乐改编为铃声,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校旅游专业可以将校园分解为“十大景点”,专门编写导游词,作为导游专业模拟实训的优良媒介,一定会增强学生爱校、爱专业的信心。(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入与整合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就业为导向;同时,职校学生的就业走向大多是企业,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着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必须亲近。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否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欢迎的员工,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与职业指导工作相结合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教育部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要通过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入学和毕业教育、班主任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等形式,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形式,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引入社会上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之扎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中。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化就业、创业意识。

2.加强职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职业学校应采取与企业合作办学的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邀请企业人士、行业劳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学校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开办讲座,广泛宣传、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二是通过“走订单”培养的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到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三是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平台,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对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行广泛宣传。通过以上途径,使失进的企业文化融入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

比如我们烹饪专业就可以开展校企合作的交流活动,构建“校企合一”的专业文化氛围。

(1)设计策划富有烹饪专业特色的活动项目——新生举行“授帽仪式”、烹饪论坛、烹饪社团、《中策烹饪报》、厨艺观摩、名家讲坛、厨房参观、“李锦记”烹饪比赛、“雀巢美极”烹饪运动会、美食节以及富有特色的家长汇报会、作品展示会、毕业生供需洽谈见面会。让学生完全融入一个充满专业氛围的环境中,体现“专业技能教学促进德育教学”的模式。

(2)专业奖学金制度中再拓展——充分利用“现代奖学金”、“李锦记奖学金”、“雀巢奖学金”和“家乐助学金”为抓手,鼓励先进,并大力宣传,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对学校的热爱。

(3)“校企合一”值周制度——突出职业意识教育、服务意识、劳动意识、卫生意识教育;体现“厨房式”的合作性教育;守时教育、法纪教育。要制定适合烹饪专业学生德育序列方案,有计划对学生实施各种教育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值周服务周”这个重要载体,有计划分期分批参加学校的行政服务管理、学生服务管理、校园保洁管理、师生餐厅的服务管理,通过“服务周”,学生“到校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培养学生劳动观点,礼貌意识和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准职业人”的专业承诺制——在烹饪专业中可以引入酒店对员工的管理做法,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以行业的规范要求自己。例如:采用饭店宾馆管理中“红单”、“黄单”、“白单”的奖惩制度。建立星制学生制度(一星~五星五个级别),五星级作为学生标兵,这种方法评定各级各类奖学金提供有力的保障。对班级和厨房实验室实行“5S”五常管理方法,为每一个学生设定岗位,责任包干,强化企业运行模式。建立宾馆礼仪规范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确定不同标准的仪容要求规范。而采用的讲义教材就是酒店的员工手册等等管理办法,使学校处处呈现“企业”痕迹、以企业的标准来约束、衡量、评价一个学生标准。

3.有针对性的引入先进企业文化

篇6: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和征管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票管理工作上了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及时清理税收管理系统中的垃圾数据、提高征管软件数据质量和运行效率,成为实现发票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就如何加强发票收发存数据管理,浅谈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发票收发存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0年,市局对各县(市)、区局2006年以来发票收发存数据进行了全面审查,累计发现3大方面11项问题,其中已纠正问题6件,报省局后台解决5件。通过对数据的认真梳理,市局对发票收发存数据管理的薄弱环节有了进一步把握,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发票印制错号、发票异地售出、市局在发票发售中部分发票代码与纸质不一致、县区局在发票发售中存在操作失误,导致需要在CTAIS系统内核销的等问题。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发票数据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工作,处于税收管理系统的最低层次,工作效用的影响不易显现,其管理质量和工作成效长期缺乏独立的考核评价。这使发票收发存数据管理工作不易引起持久的、普遍的、足够

1的重视。目前,不少单位对税收票证管理工作的重视,基本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贯彻式重视、检查式重视和亡羊补牢式重视。更有少数单位领导对发票数据管理工作存在“等闲视之”和“不为而治”的思想。长期重视不够,导致发票数据管理工作得不到有力推动,各项管理制度就得不到严格执行,数据隐患难以清理和防范。

(二)缺乏责任追究。发票管理环节中推诿、拖拉、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因为工作失误给所在单位造成恶劣影响,而受到处分。

(三)业务素质滞后。一是人员配备良莠不齐。发票的管理与使用与各项税收业务工作都有着密切关系,国税部门的每一项业务,最终都必须通过使用税票来实现。因而,作为发票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知识,还应当具备必要的其他税收知识和工作经验、耐心细致的性格和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否则难以胜任。但一些单位对发票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未能正确把握,在人员选配工作中存在“税票工作简单,人人皆可胜任”的思想导向,导致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二是缺乏系统业务培训。目前,各个单位对发票管理业务培训工作普遍重视不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培训次数屈指可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发票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一知半解,对发票业务操作掌握不足,少数人甚至连必知必会的基本常识都未能掌握,是数据录入质量不高的重要成因。

(四)制度执行不严。近年来,各种阶段性工作任务繁多,基层单位都要贯彻执行,对司空见惯的发票收发存数据管理工作不能正确对待和统筹安排。部分单位,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经常强调工作量大和人手不足等理由,对制度变通执行或不严格执行。

三、加强发票收发存数据管理的几点设想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监管长效机制。提高对加强发票收发存数据管理的思想认识,关键在领导要高度重视。因此,各单位领导一定要树立“发票数据监管,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实行领导负责制,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明确责任、落实奖罚、常抓不懈。

(二)抓住关键环节,破解发票管理难题。一是加强发票数据审核。将数据管理的端口前移,防止错号发票被售出、使用。基层单位从市局领取发票后至售出前这个期间,应对发票号码和纸质发票号码进行认真的核对,若发现有发票印制或发票串包的现象,要及时向市局反映。系统在录入代码过程中,会自动保存大量已录入数据,对此,操作人员应格外注意,定期清理垃圾数据,防止自动带出错误代码;此外,还要提高责任意识,对录入代码反复核对,确保印制发票的代码一定要和实际发票代码一致。二是下放数据管理权限。目前基层单位在发票发售中录入错误数据,需要上报数据维护单到市局票证中心和征管处(科技发展处),再由市局将

数据转交省局,最后由省局征管处和科技发展处提交信息中心修正数据。这个过程繁琐,不利于数据的及时清理和维护,应下放部分管理权限,简并省局征管处和科技发展处审核环节,改由市局统一核实,直接提交省局信息中心进行后台修改,省局征管处和科技发展处只负责业务指导和整体监督,提高数据维护效率。三是完善系统提示功能。加强税收征管软件对发票收发存数据的逻辑分析功能。如,在发票入库、出库操作失误且确认的情况下,系统可以通过逻辑分析自动辨别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并弹出“录入错误票”等提出。此外,省局应设臵一个端口供市局纠正提示出现的错误,把问题消化在基层,从而有效提高全系统整体数据质量。

篇7: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摘要:本文从税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出发,深入探索税务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并提出加强税务文化建设要在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兼容并蓄、谋划先行、形式多样、个性独立、从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将地税文化建设渗透到地税工作的每个环节,培养地税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税收价值观,使地税文化建设成为全体税务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先进的地税文化意识、理念和理论体系,从而推动地税事业更好和谐发展。

关键词:税务文化建设价值观念职业道德

1、税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税务文化是税务部门在长期的税收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种物质形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的总和,包括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是在税收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深入推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税务干部队伍素质、建立和谐征纳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税务文化建设的途径

开展和谐地税税收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围绕和谐地税建设主题,以加强和谐地税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激发内在潜力、营造和谐环境、树立良好形象为目的,以构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为内涵,以实施人文关怀、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服务品牌、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为平台,大力弘扬培育和谐地税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务实创新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地税税收文化的全方位发展,从而带动地税机关的整体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2.1创造学习的平台,建设学习型组织

加强税收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读书学习文化,培育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的学习理念,形成一种“人人是学习的主人,处处是学习的场所,时时是学习的机会”的浓厚学习氛围,牢固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等先进的学习理念;鼓励学以致用、全面发展。要用长效学习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淘汰机制、岗位轮换机制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以不断的学习适应不断的变化和不同的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助学设施和丰富培训计划,为干部职工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场所、手段、方式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全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文化和法制素质,使创建学习型组织成为推动地税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2优化税收服务,为纳税人提供便利

服务社会是税收文化建设的基本宗旨。税务机关要把税收文化建设的过程,变为税务形象的塑造过程,变为为纳税人提供文明、优质、快捷的服务过程,以求使纳税人心目中的税务形象为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从而打造出良好的税务“品牌”,最终实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目的。首先要充分运用现有设施,建立和完善一个多功能的办税大服务厅,扩展纳税服务平台,扩展纳税服务内容,设置税法宣传栏和公告栏,创造出一个功能规范、美观快捷的办税环境;在制度上建立健全文明服务机制,促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融洽征纳关系,增强纳税人的满意度,成为“税务知心人,税务贴心人”。推行和优化“一厅式”和“一窗式”服务、“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办税“八公开”;充实和完善地税网站,及时向广大纳税人提供最新最快的税收法规;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为纳税人提供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积极搞好税收优惠政策服务,最大限度地简化办税程序,完善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不断提高办税质量和效率。同时,优化税收服务光有微笑的面孔、满腔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素质,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服务工作。要开展多层次、多层面、多渠道的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渐形成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培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干部队伍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优化为纳税人的服务。

2.3强化税收管理,提高规范化水平

要以推进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为目标,以创新的思路推进征管改革,按照新征管模式的需要,不断地推进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体制创新。要紧紧抓住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制度体系等组织化的关键环节,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不断变化的税源实际,坚持按照经济区划和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有利于加强干部管理的原则,不断对征管机构进行调整和优化,科学设置机构。科学确定岗位,以岗择人,选择合适的人的到适合的工作岗位。科学制定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要抓住新征管软件上线的有利时机,加快地税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着力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增强信息技术对税收工作的支撑力度。完善创新征管制度,以科学健全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征管措施的落实到位。不断提高税收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技术化水平和制度化水平,为组织收入工作提供科学健全的组织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制度体系。

2.4提倡人性化管理,激发队伍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特点。把为干部职工办实事作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待遇留人。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关心干部职工生活疾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努力改善办公、生活条件,认真落实干部职工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规定,坚持对干部职工有病住院必访、婚丧大事必访、家庭有纠纷必访、女职工生育必访、有困难必访的“五访”制度;建立健全职工体检、大病救助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干部职工公休,保证劳逸结合。关心干部成长进步,培养吸收优秀干部职工入团、入党,努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对待和处理干部晋升职务等问题,做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开展五好家庭评选,发挥地税文化的延伸、辐射作用,营造家庭温暖,关心干部职工子女教育,建立干部职工子女教育表彰制度。以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文明服务示范窗口以及争当“优秀税

务工作者”、“优秀公务员”等活动为载体,表彰和奖励先进,弘扬典型事例,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干部职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2.5弘扬地税精神,建设和谐税务机关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必须从精神层面出发,辐射和拓展行为文化及物质文化。培育和弘扬地税精神,形成地税人特有的税收理念,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干部职工的思想中,成为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以此激发积极性、创造性,这是税收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地税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构建新时期的税收文化,要用地税精神武装人的思想、塑造人的形象,鼓舞人的斗志,凝聚人的力量,使之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追求和行为准则。

2.6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征管制度创新

税收是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在税收征管工作中落实科学发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税收征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和水平作为税收工作的第一要务,以科学预测为手段,构建起税源监控体系,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按照管户责任和管事要求,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职责,全面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户籍管理和税源管理,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及时掌握纳税人各种涉税动态信息和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切实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逐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体系,细化量化工作流程,加强监控考核,公正评价执法岗位的工作绩效。

2.7营造税收文化氛围,建设高效地税机关

建设高效型地税机关,要从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入手,不断完善高效的服务机制。形成“说了算,马上办,盯着干,讲效率,讲质量”的风气,形成干事的氛围、发展的氛围、团结的氛围,求真务实,快捷高效,努力提高文明优质高效服务的水平。地税部门肩负为国聚财、组织地方税收收入的神圣使命,这就需要一支业务过硬、高效实干的队伍。税负少、税种多、面广点多、收入任务艰巨的现状对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建设地税文化的需要。地税部门应着力增强干部职工的税收专业、自我管理、协调配合、学习应用、人际沟通等五大能力建设,使其成为建设高效地税机关的主力军。

3、加强地税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地税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缆地税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3.1要在 “人”字上下功夫

人是一切工作的实施者、落实者。地税文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要搞“大合唱”,不搞独角戏,注重全员参与。地税文化建设是一项群众性活动,要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增强干部职工的地税文化建设意识,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共建地税文化的良好氛围。因此,必须把税务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中去,贯穿到各项税收工作中去,这样,地税文化才有强大生命力。

3.2要在“创”字上下功夫

有创新意识,工作理念才会新,工作思路才会广,工作举措才会创新。建设地税文化,要在彻底掘弃旧的思想束缚、创新思维模式上,不断突破,不断探索,不断前进。要依靠信息、简报、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扩大文化成果的影响力;要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站、网页、手机短信等载体丰富创建手段,让地税文化建设洋溢出鲜明的时代气息;税务文学作品,应尽可能在网站税苑文化栏目发表;也可创办税务杂志,拓宽地税文化传播方式。

3.3要在“纳”字上下功夫

建立终身学习型的队伍,是国家税务总局对新时期税务队伍建设要求,也是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引导广大地税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吸纳一切有用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思维层次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要在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注重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同行、兄弟单位成功创建经验的基础上,融合与吸纳一切先进的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地税文化建设的内涵。

3.4要在“谋”字上下功夫

好的规划、策划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地税文化建设,必须谋字当头,策划先行。在制定地税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过程中,要集思广益,积极征询各方意见,不断完善实施方案。这样,就能得到最广泛的认同,拥有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就能不断扩大地税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力。

3.5要在“多”字上下功夫

地税文化建设没有一个固定样板,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又包括廉政文化活动、创建各种文明号活动、税法宣传、构建和谐文明家庭、地税文化活动周等。要不拘一格,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渗透到地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3.6要在“独”字上下功夫

文化是有个性的,不同的组织需要不同的文化引导,才能发挥其最佳效能。在开展地税文化建设时,不能盲目一刀切,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打造独特的地税文化品牌。如乾陵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陵寝,具有丰厚的盛唐文化底蕴。如乾县地税局元旦前夕,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邮寄印有乾陵风光和“构建和谐地税”口号的明信片。既宣传了税法,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地税文化品牌。

3.7要在“严”字上下功夫

加强地税文化建设,必须从严目标管理。应从抓制度建设、激励机制、工作目标和公务员工作实绩考核入手,制定《地税文化建设考核办法》,量化指标,将地税文化建设目标和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和个人,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用考核强化责任,促进管理,巩固和发展地税文化建设成果。

加强地税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渐进的工程,需要有很强的持久力。我们要将地税文化建设渗透到地税工作的每个环节,培养地税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税收价值观,使地税文化建设成为全体税务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先进的地税文化意识、理念和

篇8: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设想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 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 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 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社会管理完善,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就是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校园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 体现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教育一直是我党富民强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 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是我党带领中国走向民主、富强的重要保障。因此, 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要义, 认真研究校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

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目前, 全球化不断加深, 国际分工使得国际贸易等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 如: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已经深刻影响到全球的实体经济, 包括中国。从中不难看出, 世界各国都在深化全球化战略, 使得自己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占有一席之地, 要想在全球化背景下赢得竞争的胜利, 就必须重视教育, 重视科研。与此同时,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从简单的来货加工向研发、创新、营销等渠道进军。郎咸平曾经提到, 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 关键是在国际分工链条上我们处于低端, 仅仅负责加工制造, 其他的渠道都被国外大企业掌握, 导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就业的空间, 很多岗位都被外国大学生占据。一方面我国要大力扶持自主品牌, 加大研发力度, 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品牌、科技资源;另一方面就是改革大学教育的培养模式, 构建和谐校园, 培养有创造力、有进取精神的大学生。综上, 构建和谐校园, 提升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是当前我国参与国际竞争, 赢得世界尊重的重要途径。和谐校园对于新时代下培养有理想、有视野、有能力的大学生事关重要。

构建和谐校园对于大学教育改革起到保障和推动作用。大学教育改革难免会在前进中遇到挫折, 难免会伤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难免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和谐校园可以修补高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主要是和和谐的要义有关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要义, 高校的和谐要义应该是此基础上有所改变。民主法治, 就是要求高校必须按照民主方式管理和开展工作各项, 按照法律形式高校管理权利, 保证学生和老师的合法诉求和权益;公平正义, 高校的大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候, 树立公平、正义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情操起到重要的作用;诚信友爱, 对人诚实, 对人友爱, 互相帮助, 互相关心,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氛围;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就是要我们的高校有不断进取的信心, 有赶超先进国家的勇气, 有攀登科学高峰的斗志, 校园的安定有序, 是整个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始终树立稳定高于一切, 让高校成为思想的重地, 也成为社会规范的楷模。

构建和谐校园, 是推动有能力的高校向世界迈进的重要动力, 是营造自由、平等、进取的高校软环境的重要保障, 通过构建和谐校园, 实现高校另一次飞跃, 把高校的改革进行到底。

二、构建和谐校园面临的问题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 现总结三点如下:

1. 工具价值理念不适应构建和谐校园

价值性工具, 是指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把高校教育作为传授和灌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工具。以高校道德教育为例, 在国际上, 我国高校德育受重视的程度是绝无仅有的。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确定由中央政治局讨论审定, 然后颁布全国, 遵照执行。这种价值性工具作为保障我党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和长期价值, 但是过高的重视意识形态的传授和灌输, 势必在学生中间, 产生反感情趣。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达到真正学生与学校的统一, 实现大学教育与国家发展的统一, 但是单纯依靠传授和灌输来实现意识形态与高校教育的统一确实缺少现实思考的。

工具性价值, 是指我国高校的部分教师把教授课程和灌输价值观念作为保住自己工作和饭碗的价值, 而不管所传授和灌输的价值观念自己是否接受和理解, 仅仅是一种工作而已, 教完后便完成任务。试想, 让教师去传授和灌输连他自己都不一定接受和理解的价值观念, 学生又怎么能接受和理解?其效果便可想而知了。事实上, 在目前高校中, 这部分教师不在少数。为什么会这样, 是这部分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不管这部分教师接受不接受、理解不理解, 他们都必须相信, 自己向学生所传授和灌输的价值观念是正确的。传授和灌输这些价值观念就是他们的工作。正如当代美国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科尔伯格所说:“为了教育, 教师不得不相信, 某些道德价值是正确的, 而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工具价值理念是阻碍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障碍, 工具理念在校园建设过程中, 得到大部分管理者和教师的认同, 其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既得利益者的捍卫, 也有高校改革过程中不愿意涉及的敏感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 工具理性对构建和谐校园最重要的影响还是思想观念方面, 工具理性让人们用市场价值来衡量高校政策的得失, 不利于高校长期的发展, 不利于大学生本人的素质提高。

2. 错误市场观念对和谐校园的影响

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 追求最大利润, 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大学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身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大学生, 主要关注的就是就业, 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面对现实环境, 不少大学生受功利至上价值观及拜会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影响, 错误地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在道德上、感情上, 把名誉地位、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 把奢侈, 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和谐校园强调的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和谐校园的建设, 形成高校注重学识, 注重素质的学习、研究氛围。通过和谐校园建设, 杜绝一些错误观念的滋生和蔓延, 保障大学生在校园里得到最好的教育, 拥有最高的道德观念。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储备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完全隔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可行的, 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好市场与大学的关系, 让两者和谐共存, 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仅是利益最大化, 还要有社会利益最大化, 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业者。

3. 道德危机阻碍和谐校园的构建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而来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由此引发的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也对当前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如美国著名学者麦金太尔所指出:“当前人类的道德实践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 这一危机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判断的运用, 是纯主观的和情感性的; (2) 个人的道德立场, 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的选择, 是一种没有客观依据的主观选择; (3) 从传统的意义上, 德性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并从以往的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中心位置退居到生活的边缘。因此, 在当代的道德变化中.便没有绝对的合理权威, 从而导致道德危机。”道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没有道德约束高校就失去了人们对它的崇拜, 失去了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然后, 目前的道德危机既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誉体系的问题, 也有传统道德观念被多元文化消解的原因。大学生是明日国家的希望, 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如果道德失陷, 中国的未来岌岌可危。所以, 构建和谐校园, 提倡传统美德, 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都是刻不容缓的。

三、构建和谐校园的举措

构建和谐校园最为重要的就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实践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为了更好推动学校的发展, 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既定目标。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时候, 需要统筹兼顾, 与时俱进, 既要考虑大的时代背景, 又要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从全局出发, 兼顾学校、老师、学生利益。同时, 及时淘汰落后的体制和机制, 高校是思想和科技的前沿阵地, 不能把保守、封闭作为自己高枕无忧的保护伞, 要有创新意识, 不断把高校推向新的高度。

树立正确的高校发展观念, 把全球化、市场化、多元化融入到构建和谐校园中来。所谓和谐, 就是高校既可以分享全球化来带的便利和快捷, 又可以通过市场化促进自己的发展, 实现高校与市场的有序对接。同时, 包容不同文化, 不同信仰形成多元化文化群体。构建和谐校园, 不能把校园封闭起来搞, 高校要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 结合国际和国内形势, 理顺时代发展所导致的一些阻碍和谐校园建设的问题, 积极寻找突破口, 调整不和谐的地方。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全体老师和学生参与, 需要大家按照和谐的理念去慢慢改变校园不和谐的文化和思想, 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老师摒弃利己的个人私欲, 要树立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观念。高校要建立鼓励机制, 增加校园文化等思想建设费用, 树立为学生和老师服务的观念, 多组织有利于和谐校园构建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注重学生学术培养和实践能力, 与社会建立良性的联系, 让大学生了解社会, 加深自己对社会的热爱。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不断探索。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多方面的调查研究, 总结构建和谐校园的方法和措施, 把构建和谐校园推向新的高度。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 是高校贯彻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活动, 是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是我国高校跻身世界名校的必由之路。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涉及到高校建设的方方面面,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释高校建设过程急需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 分析出构建和谐校园的困境因素。通过适当的举措实现和谐校园建设的新突破, 努力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一个兼容并蓄的软环境。

关键词:和谐校园,科学发展观,高校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刘延庆.沈海滨.高校合并办学与校园文化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 2000 (9)

[3]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 2000 (1)

[4]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 1999 (1)

[5]曹万鹏.推行素质教育应强化的几个教育观念[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6)

上一篇:中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书下一篇:大学生律师事务所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