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理想调查报告

2024-05-16

大学生与理想调查报告(通用8篇)

篇1:大学生与理想调查报告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未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预备军。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社会经验严重不足,处在从象牙塔到现实社会的过渡时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修正时期。近年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越来越成为热点话题,而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则决定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及奋斗理念。那么针对这一课题,我们做了一次深入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于自身理想与信念的看法,掌握大学生对就业奋斗的普遍认识。

调查对象: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的当代在校大学生,其一般状况为精神正常的各级普通学生。

调查地点:安阳工学院。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随机问卷方式,被调查者当即认真填完问卷,回收率好。

调查时间:我不清楚,自己写吧。

调查内容:把你们调查表内的东西大致说一下。

调查结果:对于就业问题,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这是一个比较乐观的数据表现,近年来随着大学持续扩招,大学生数量显著增加,就业压力陡然增大,毕业生就业市场十年之内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而一半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无疑是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好的完成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逐步转变。对于毕业后几年成就事业的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五的选择了四到六年或者七到十年。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成就事业的时间设置都不是特别短,具有较为理性的认识,这种正确的观念与大学生和社会竞争环境之间的良性接触是分不开的,但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偏差现象,遏待调整。以有利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时树立正确的心态和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在谈到什么因素对自己大学学习产生影响最大时,有一半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坚定意志,百分之三十认为是周围环境,百分之十五认为是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可见,有近一半的学生肯定了自我的主观意识对学业的绝对作用,但也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过于在意外在环境的影响以及别人的看法,所以说,大学生还是存在一些不尽正确的观念的,解决这一问题不尽需要学生对自我能动作用的充分肯定,也需要学校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大学生奋斗动力方面,百分之六十认为是来自个人对理想的追逐,百分之三十的认为是家人的期待,还有百分之十认为是社会逼迫。在这一项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追求个人理想与报答家人,其实二者是可以统一的,努力奋斗与报答家人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个人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值得肯定的,但认为是社会逼迫的则是一种亚健康的心态,它意味着一部分大学生消极被动地应对社会竞争压力,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如不转变,走向社会后极易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总而言之,现代大学生关于理想与信念的状况总体向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学习心态与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及健康向上的奋斗动力,这些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与信念方面日益成熟、理性、稳健。这对社会发展及个人进步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一些错误或不尽正确的观念,这部分人相对比例不大,绝对数量不小。他们需要自我调整及学校的积极引导。根据这一调查结果特提出一下具体建议:

一: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关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与信念的讲座,以指引同学们健康成长。让大学生在关于理想与信念方面有更理性的认识。

二:大学生应该多阅读、观看有关正确理想与信念树立的资料。做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三:学校和学生组织应该积极举办有关学生间的关于理想与信念的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相互了解,互促进步。

四:学校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还应提供通畅的社会就业方面的信息,让同学们对就业方面的问题有明朗化的认识,以便形成理性正确的思想观念。

篇2:大学生与理想调查报告

(大学生理想与信仰问题)

业:XXX。。班

级:XXX。。小组成员:XXX。。

一. 调查背景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状况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与命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国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也确定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信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片面追求物质享乐,缺乏社会责任感。理想与信仰,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和精神支撑,也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是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坐标。

二. 调查目的

当今科技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要想更加稳健快速地进步,需要更加先进的文化与知识。然而,在物质世界越来越鲜艳光彩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也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没有理想信仰。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生肩负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与信仰,支持、鼓励‘引导大学生树立并坚定正确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来鞭策自己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时刻为自己的未来打造良好的基础而准备着。于是,我们选择了“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及信仰调查”这个题目,对周围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内容摘要:大学生人生理想及信仰指导着我们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的行为,大学生要具备崇高的理念和坚定的信念,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端正自己的态度,坚持自己的拼搏,把自我的精彩表现出来,做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新实际的优秀青年。关键词:大学生 宗教 人生信仰 人生理想 成功 态度

三. 调查对象:当代大学生

四. 调查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理想信仰决定态度,态度决定命运,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大学生引起注意,给我们以启示。

(二)研究的内容

1.大学生有无坚定的理想信仰

2.大学生理想信仰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3.大学生如何践行理想信仰

(三)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

确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组织分工

2.实施阶段

(1)调查周围的大学生,了解他们理想信仰的状况(2)采访同学,了解他们对大学生人生信仰与理想的看法并收集他们的建议

(3)上网查找资料 五.调查方式

网上问卷方式,实地采访

六.调查时间

2013年5月12号~2013年5月17号

七.问卷结果及其分析

(一)调查对象性别比例

(二)调查总体数据阅览

1.你的理想该变过吗:

2.你选择所在专业的原因:

2.你认为理想在人生中的位置:

4.你的理想信仰更倾向于哪方面

5.你的大学生活怎么样

6.大学期间,你的理想改变的原因

8.你有信仰吗

9.你的信仰是怎么产生的10.当你发现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你会

(三)详细数据分析

(四)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五)下面我们就对大学生理想与信仰出现危机的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讨论 1.自我认识模糊,对自己定位不准确

自我认识是大学生进行人生理想及规划的前提,只有首先对自己有全面、且符合实际的认识,才能有效地进行人生定位、追求自己的梦想,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大本分对于自己的潜能、价值观、态度、意志力和抗压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识。2.现实社会的困惑

当前,我们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年轻人,在学业、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惑已经超过了从前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观、爱情观等,面对日益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年轻人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如何应对人生的选择。现阶段的大学生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或“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的选择的困惑,是因为社会中多种价值取向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树立了多种标准,让人难以判断对错。然而,由于权力关系和亲情关系,甚至金钱利益的诱惑,这一价值标准却失去规范力,以至于权、情、法关系仍是当下热点问题,大学生对这种诱惑的选择导致信仰出现危机。

3.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

当代大学生多数赞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了国家、为集体做贡献,但是个人主义、个人私欲在学生中很有市场,这些在无形中导致了集体主义的淡化,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唤醒起当代大学生为社会贡献的意识。(六)应采取的措施 八.调查体会

大学生是一个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群体,关于大学生在我国目前这个社会转型期来说,大学生这个敏感团体在某些方面出现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偏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社会政府学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大学生本身也应该清楚地认识自身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让社会更好地了解我们,认同我们科学的人生道路,指正我们不好的思想品质,并引导我们更好地适应自身,服务于社会。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动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但是应该在正确的引导下才能走向合理的价值取向。作为大学生,理想必不可少,但也要符合实际,希望在学校的领导下,我们大学生能自主自立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努力达成理想。理想是生命的航标,它指引生命的方向,人生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一种希望。我为什么活着?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大学时代是我们探讨这些问题,形成人生理想和目标的黄金时期。的确,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实的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让我们为理想插上翅膀,让我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吧!~ 结尾语

篇3:卫校学生职业理想状况调查与研究

一、对象、方法

(一) 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2011、2012级共4个专业 (护理、助产、农村医学、医学影像) 的376名学生, 其中女生310名, 男生66名。被调查的2010级护理、助产专业的132名学生已结束医院实习, 回校参加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培训。调查样本人数分布合理,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 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辅以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 以无记名自填式进行, 当场收卷。共发放问卷376份, 剔除无效问卷7份, 有效问卷369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14%, 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此外, 笔者还就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 确认获取信息的信度和效度。

二、结果

(一) 专业选择与认知方面

调查表明, 在专业选择方面, 只有30.35%的学生自己选择专业, 高达46.61%的学生的择业是受父母的影响, 甚至有一部分家长逼迫学生选择卫校就读, 使得学生抵触情绪较大, 尤其在一年级学生中更为明显。在专业满意度方面, 只有5.96%的学生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 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学生专业认同程度较低 (见表1) 。

在专业、职业了解方面, 不太了解和不了解所学专业和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学生共计占54.47%, 可见, 很多学生是在一个比较盲目的状态下进行专业学习的 (见下页表2) 。

(二) 学习状况方面

调查表明, 学生的学习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11.38%的学生选择读完中专后到大学继续深造, 学校应重视这些学生的需求, 积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在学习生活状态方面, 只有19.51%的学生能刻苦学习,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消极 (见表3) 。

(三)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

只有49.59%的学生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却有42.82%的学生没有或认为不需要进行人生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见表4) 。

(四) 职业价值观方面

据调查, 高达81.57%的学生认为一个人要成功, 最重要的是个人的能力和努力, 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成功影响因素的认知是理性的。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 学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机会 (占42.28%) 和工资待遇 (占24.12%) , 其次考虑专业对口和社会需要 (见表5) 。

在就业单位期望方面, 高达77.78%的学生希望到县城以上的大医院工作, 这显然脱离实际。同时, 学生对工作后的月薪期望值偏高, 期望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人数占46.89% (见表6) 。

(五) 职业信心和目标方面

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中职卫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形势较为乐观, 但在调查中只有22.22%的学生对前途很有信心, 大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悲观。在职业目标方面, 调查表明, 80.75%学生最关注的是工作稳定、有成就感和生活幸福 (见表7) 。

三、问题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中职卫校学生在职业理想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专业选择自主性差, 专业、职业了解度和满意度不高

大部分学生是受父母及他人的影响被动地选择专业, 专业学习兴趣不高, 对专业和将要从事的相关职业了解不深, 学习缺乏动力, 很难挖掘自身的职业潜力。值得注意的是, 参与调查的2010级学生因已完成了在校学习和医院实习, 专业、职业了解度比其他两个年级略高, 但满意度偏低。究其原因, 可能是这些学生在实习中, 护士工作长期三班倒、熬夜、紧张、繁琐等因素降低了她们的职业满意度。

(二) 学习兴趣不高, 动力不足

中职卫校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有的学生则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 再加上医学知识比较枯燥、难学, 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

(三)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被调查的学生在一年级均进行过一个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 但将近半数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较弱。这一现象与他们长期以来学习兴趣不高、得过且过的消极生活状态有关, 这也反映出该课程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应引起任课教师的反思。

(四) 对相关职业缺乏信心

近五年来, 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面对中职生如此乐观的就业前景, 就读卫校的学生却普遍对个人发展前景感到迷茫。究其原因, 是他们对职业前景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缺乏信心,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大部分就读卫校的学生多是升学失利者, 因其文化课成绩不理想, 经常会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这让他们普遍存有自卑心理。

(2) 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的自卑感。

(3) 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校两年多的时间里只学到较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 他们对将来的就业前景非常担忧。

(4) 当前我国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招聘医护人才时对学历要求较高, 中职卫校部分学生因学历层次偏低而逐步丧失自信。

(五) 职业期望理想化, 择业较少考虑社会需要

大多数学生就业时以个人发展机会、工作待遇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 考虑更多的是既得利益, 很少考虑社会需要, 对社会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值得注意的是, 在参与调查的79名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中, 近半数不愿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这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的定位背道而驰。在工资待遇方面, 46.89%的学生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 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四、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结合这几年来笔者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体会, 就任课教师如何发挥这门课程在中职卫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中“主阵地”作用, 提出如下建议。

(一) 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生

近年来, 中职卫校因高中热升温、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 生源素质出现了滑坡现象。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缺乏理解和尊重, 那将是教育者的失职和失败。因此, 教师要立足现实生源基础, 正确认识并尊重自己的学生, 耐心地教育他们, 本着“有改变就是进步, 有进步就是成绩”的原则肯定他们, 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用爱的力量帮助这个群体重拾仰望天空的信心。

(二) 提高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能力

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关键在于“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力。教师要主动地通过自学、专业培训等方式了解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理念、新趋势, 提高职业指导技能,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任课教师要多向专业课教师取经, 加强对专业现状和发展方向的认知, 主动向学校就业办公室了解本校学生的就业情况, 多到医院、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实践, 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对医护人才的新要求, 积累职业理想教育的优秀个案。同时, 任课教师要努力使课堂贴近现实, 避免“纸上谈兵”, 提高职业理想教育的有效性。

(三) 创建“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中职卫校学生大多数无法适应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因此, 任课教师要依据“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的原则, 创建“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把教材内容转化成“正确自我评估、加强职业认知、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编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完成求职推荐书、模拟求职面试”等6个学习任务, 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调查、职业倾向测评、查阅资料、课堂讨论、主题演讲、观看示范视频等途径, 以自主与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来完成任务, 从而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技能, 促使职业理想教育落到实处。

(四)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自信心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 对中职卫校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唤醒学生的成长意识和发展意识。首先, 教师要多以本校成功毕业生作为榜样, 激励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和就业前景, 增强自信心。与大学生相比, 中职生工作较踏实, 动手能力较强, 对工作薪酬要求不高。因此, 应引导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扬长避短, 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并且, 随着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 中职生的发展空间会更大、出路会更广、社会待遇会更好。其次,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条件, 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挖掘自己在专业、身体、心理方面的优势, 增强就业信心。

(五) 引导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

中职卫校学生只有学会技能和本领, 才能顺利就业、实现职业理想。因此, 面对大部分学生学习消极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首先, 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梦想照亮未来, 学习成就人生”, 要从现在做起, 认真学习, 为未来职业理想的实现打好基础。其次, 要运用成功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许多学生自信心不足, 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任课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勇闯理想关、我为自己鼓掌、多元才能大比拼”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再次, 可通过专题辅导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方式, 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果。

(六)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中职卫校学生正处于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他们的成人、成才至关重要。我们做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要体现对青年利益的尊重, 二要有一定的感情投入。因此, 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状况, 理解他们, 真正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爱、所追所求, 及时而真诚地为他们的现在和未来着想, 引导他们改变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 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 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 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及奉献精神结合起来, 立足基层, 用发展眼光奠定成功的基础。

摘要:通过对南宁市卫生学校376名学生的职业理想状况进行调查, 分析了学生存在的专业选择自主性差、学习状态消极、职业期望理想化等问题, 并对卫校“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卫校学生,职业理想,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甘立红.让中职生走出心理误区的举措[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3) :155-157.

[2]张芙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110-111.

篇4:大学生与理想调查报告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注点。数据显示:92.8%的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有着自己的具体认知,没有考虑人生理想信念的大学生仅占5.3%。选择“让自己和家庭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的排在第一位,占到了59.5%而“及时享乐,过好每一天”的大学生占到了7.5%。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数位列第二,占25.8%,从整体上看,目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出多元性,只关心自己个人理想和理想虚无的大学生群体值得关注。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困境。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受到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冲击,部分学生滋长了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忽视社会责任,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物质的需求和倾向被放大。

在家庭教育方面,一些学生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习惯,不能吃苦,经受不住挫折的现象明显。

在学校教育方面,高校的教育仍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在当今形势下其作用受到了挑战。数据显示:有55.8%的大学生认为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学校起着关键或重要的作用:但也有30%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作用越来越小;11.3%的学生反映目前学校理想信念教育讲大道理太多,同学们一般不接受。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亲和力和说服力,以说教和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不适应高校教育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个体成长及社会发展

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学习是专业知识和思想意识双重锻造的过程,两者应当同时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使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拥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强劲的精神动力,行为上保持积极的精神风貌和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随着我国经济成分呈现多样化,社会现实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难度加大。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

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数据显示,在大学期间“迫切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占31.5%;“希望”加入的占43.5%;“递交申请但顺其自然”的占13.9%;“不愿意”的占10.2%。大学生对加入中国共产党持希望态度的比例占到了75%,有10.2%的学生对入党持否定态度。可见,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原因复杂多样,面对复杂多样的递交申请原因要做好正面导向。

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学生希望入党的理由中,选择“成为优秀人才,为党的事业做更多贡献”的占到了43.9%;“为了就业时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单位”的占21.5%:“觉得入党后荣耀,感觉好”的占21.8%;“为将来更好发展积累政治资本”的占8.9%。由此可见,尽管有75%的大学生表示希望入党,但为了崇高社会理想而选择入党的仅占43.9%,因为面子上的荣耀、就业、积累政治资本这三项原因而希望入党的总共占到了52.2%。这样一组数据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在当前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等现实状况面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把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对国家、民族、党的利益考虑得比较少。面对这一令人担忧的情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

数据显示,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历史、目标、指导思想等基本知识“非常清楚”和—了解一些,但不全面的两项共计占到了84.3%:不了解,因为没有机会了解的占8.6%“不了解,因为不想去了解的占7.4%;对于党员发展程序和入党条件,“非常清楚”和“了解一些,但不全面”的两项共占78.6%,“不了解,因为没有机会了解”的占13%,“不了解,因为不想去了解”的占7.4%。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党建基本知识和入党程序有一定的了解,不了解和不愿意了解的是少数。

此次调查反映,党员学生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党员学生,但“及时享乐,过好每一天”和“没有考虑”这两项的比例之和也高于非党员同学。部分学生党员表现出的理想虚无与功利主义值得重视。调查还显示,大学生认为身边的党员同学,“成绩一般,社会活动能力很强,深得老师信任”的占39.1%,列第一位,“非常优秀,综合素质很高,深受同学拥戴”的占24.2%,“很会做表面文章,素质低”的占21.7%,“老实厚道,成绩优秀,但仅此而已”的占13%。同时,在回答对党员同学入党前后变化的感受的设问时,选择“始终保持先进本色,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列第一位,占38.7%,”不再像入党前那么严于律己了,和普通同学没有什么区别“的占30.6%,”不再像入党前那么公而忘私了,只顾干自己的事情占16.7%,“不再像入党前那么谦虚谨慎了,给人自以为了不起的感觉”占10.5%。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党员同学的综合表现总体上持肯定态度的,但部分学生在同学中不能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申请入党过程中选择最信任、最希望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自己的辅导员(班主任)”占30.4%,位列第一。调查数据还显示,对于大学阶段最愿意倾诉的对象,62.3%的学生选择“要好的同学” ,选择“父母”的占20.3%,“信任的老师”占8.2%,选择“辅导员(班主任)”仅占6.1%,居未位。大学生在申请入党的过程中最信任、最希望得到辅导员的帮助,而辅导员却不是他们的主要倾诉对象。就其原因,学生在选择倾诉对象时会考虑对对方的信任程度以及倾诉的后果影响,往往会回避与之利益密切相关的人。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要主动多关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各高校的整体情况来看,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建立完善辅导员激励保障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广大辅导员教师更好地投身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努力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按照参与频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第一位“阅读”占40%:第二位“上网”占15.7%:第三位“看电视”占15%;第四位”体育运动占12.2%;第五位“朋友聚会”占12%;第六位“玩电脑游戏”占3.8%。上网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网络时代,学生能够第一时间获知社会新闻,也能通过网络便捷地进行学习和资料查找。

篇5:大学生理想与信念调查问卷2

同学您好: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当前自身情况的看法及对自身理想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和方向,有效引导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特设计此调查问卷,真诚地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1.您对自己的认识程度()

A.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B.还在摸索当中

C.走一步算一步D.以后再打算,现在开心就好

2.您曾为心中的理想最长坚持多久?()

A.一周以为B.一周~一个月C.一个月~半年D.半年以上

3.你对你以后的职业选择的标准是?【多选】()

A.经济收入高B.社会地位高,有利于拉拢高层C.学习条件好,有利于深造发展D.工作条件好,能发挥才干E.条件艰苦,但大有可为F.清闲,能过就行G.没想过,无所谓

4.当你发现身边的大多数同学整天逍遥自在却没有明确目标时,你会()

A.随波逐流B.先和他们逍遥一阵,理想先缓缓

C.尽快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D.其他

5.您认为实现生活中,阻碍实现理想的最大因素是()

A.家庭经济B.个人能力C.社会条件D.其他因素

6.您认为成为一名大学生的目的【多选】()

A.实现理想抱负B.学习了解更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C.获取文凭方便以后找工作D.为自己的人生奋斗打下基础E.混混日子F.找到人生另一半G.不负家人对自己的期望

7.您认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哪些努力【多选】()

A.努力学习B.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拓宽视野C.关注时政新闻

D.广交朋友E.打兼职,积累经验F.找个富二代做自己的另一半

8.如果您未来的工作不是你的理想工作,您是否能接受()

A.能接受B.不能接受C.可以考虑D.看情况

9.当你的理想与现实发生较大的矛盾时,你会如何处理()

A.根据矛盾大小,适当调离理想B.忽略矛盾,继续坚持

C.改变理想,避免矛盾D.尝试现实环境使矛盾减少

10.您目前的理想状况()

A.有理想,很明确,正在有计划进行中

B.有理想,很明确,但还没有计划,走一步算一步

C.有理想,但很模糊,正在思考和探索中

D.没有理想,努力寻找中

E.没理想,没什么打算,随遇而安

11.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意思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简要述说

篇6:大学生与理想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形势的调查

化学化工学院2007级制药工程专业学号姓名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虽然大学生就业有难度,但是国家的人才缺口也是非常大的。据统计,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约有650万,而社会新增就业机会有大概900万,根据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就业选择空间的。但是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难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

针对这一问题,我于2011年4月份对我所在的徐州师范大学的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使我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当前就业实际形势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调查目标:1.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和当前实际就业形势

2.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调查方法:被调查的学生为徐州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62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创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差别也很大,选择外资企业的占调查人数的28.2%,选择合资企业的占13.8%,选择事业单位的占13.7%,选择国有企业的占13.6%,选择党政机关的占6.3%;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0.25%、北京29.56%、深圳11.56%、广州7.85%、大连5.01%。

2.大学生就业态度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态度不够端正,不能了解择业对其以后生活有何影响,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找工作甘当啃老族。现在许多学生,以为自己拿着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就不愁没有好工作,但是事实证明,找不到工作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数不胜数。所以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心理优势和对自己有过高期望的情绪,但是社会竞争是残酷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更是全方面的,而且对于那些刚踏出校门的学生们来说既没有实际工作经

验也没有很高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高薪高职往往不会垂青于他们愿意接纳他们的往往都是一些低薪低职的工作,但是对于这些职务我们骄傲的名牌大学生们却常常不屑一顾的。反过来却不停的抱怨找不到好工作,怀才不遇。

3.大学生的就业方向

毕业生在择业时,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对未来专业知识的发挥却看得较轻。三是在地域及单位的选择上,就业观较陈旧。比如奉行“稳定高于一切”,看中的是单位姓“公”还是姓“私”,或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普遍向往经济发达地区,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这加剧了艰苦贫困地区人才缺乏的状况。事实上,与前些年相比,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而广袤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却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到最需要的地方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新的积极的就业观念,即无论到哪里工作,只要能适应,只要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只要有利于自己成长,在哪里工作都一样。对年轻人来说,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一次就业,并不是定终身。

4.学校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的情况

通过调查显示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学生对这方面的重视明显不够。有96.3%的学生看到或听到学校有安排就业指导方面地讲座,但只有40.5%的学生真正参加过此类讲座。

5.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方法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但从一个方面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国家方面: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社会方面: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另外企业应与时俱进培训员工。大学生自身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要有创新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篇7:大学生与理想调查报告

物理化学学院

材料化学一班

王恩祥

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社会信念追求调查

理想与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理想是有价值的商品;理想推动着我们前进;理想使我们充满热情。理想是一幅鼓舞人心的未来画卷,它能够使你的思维、意志和情感充满能量,让你尽全力去实现它。值得追求的理想是一个人的目标和潜能的图景和蓝图。理想是一个人灵魂中代表希望的种子,呼唤着他去追寻实现目标的独特道路。

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看,理想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和追求,它包括职业理想、道德理想、谋生和家庭的理想;社会理想是对更好的社会轨制的追求向往。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处于最高层次的理想,它是理想的核心,并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详细体现。一个人假如没有弘远的社会理想,而仅追求自己脱离社会实际的个人理想,是不符合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也是一种低层次的理想;反之,假如仅有社会理想而没有个人理想,也是浮泛的、不切实际的。

一般来说,信念表明一个人对社会发展方向、天然规律、对一种理论观点的不乱的、长期的看法和认可,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刻的感情。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信念的人,个性往往恍惚不清,步履往往左右摇晃,动摇不定,轻易在生活学习中出偏差。

正文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承认有过理想追求。事实上,关于理想,我问过了很多人。有些人非常详细且热情地描述了他们的理想,有些人则不大乐意谈论这个问题,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似乎会让他们感到困窘不安。这些人从来没有表露过自己的理想。他们不知道别人会不会笑话自己,不确定自己的目标是太高了还是太低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实现理想,是不是注定要失败。

大多数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那就是某天想做某件事或者想成为某个人,却不知道该如何实现。有同学希望有个工资不高但是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孩子,然后守着微薄的工资到退休。有的想去城市里面工作,但是又害怕在城里面找不到好工作。有的曾经想通过考研来摆脱现状,但又担心复习一年又考不上。有的想谈一段恋爱结婚算了,但又害怕这样会成为自己未来发展的阻碍。

而对于大学生理想倾向性发展水平,我国的心理工作者曾经通过问卷、直接对话等方式研究过,把大学生的理想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理想肤浅、恍惚,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这种心态的泛起与这一阶段青少年春秋、知识与身心发展水平有关,因为思惟还不成熟,再加上教育跟不上,使他们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第二类:向往和憧憬未来,但自觉性不够,有时动摇不定。这一类同学思惟主流是向上的,但还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

第三类:以为理想就是将来找个好职业。这一类同学把理想和职业联系起来,但往往又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相分离,这就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人生观的教育。

第四类:具有弘远的理想,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能踏踏实实地去努力。这类同学的理想比较符合时代精神。

从一些同学的所谓理想中我们看得出迷茫,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想呢?我给了理想下了个定义,也许这定义并不确切,但至少说明了一些问题。

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或者说是一个人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人的主观形象。理想是一个人追求的奋斗目标。如当你问一名大学生的理想时,他的回答可能是,将来要成为一各科学家、或工程师、或作家等。科学家、工程师、作家就是大学生们积极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和对象,这些目标和对象体现着大学生们的个人愿望,并且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和未来。在这里,理想是与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它住往和现状不直接联系。但理想与现实谋生又是相联系的,现实谋生中的某些对象和现象假如符合个人的需要,与个人的世界观相一致,这些现实的因素就会以个人的理想和形式表现出来,理想总是对现实谋生手段的重新加工,舍弃其中某些狭隘的成分,又对某些因素给予信念升华的过程。让我们正视这个问题,虽然周围的同学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但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于想要去追求的理想只有比较模糊的认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有些人受他人影响而使自己的理想受阻

许多人已经失去了他们的理想,他们不追求理想的人也不想看到别人追求理想,别人的成功会让他们感到不适或者没有安全感。

在生活中,或许就有人被别人吓退过。他们劝你别去理想,也许是他们狭隘的自尊心让他们不愿意看到别人进步。但也有可能他们是为了让你免遭痛苦和失望。不管是哪种可能,都会使个人的理想受阻了。

2.有些人被过去的失望和伤害所妨碍

失望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我们所有人都遇到过这种差距。我们都有过出乎意料的失败经历,都不得不学会适应那些无法实现的愿望,同时使我们的希望受到冲击。失望可能会深深地伤害我们的理想。小说家马克·吐温说:“我们应当小心谨慎地从经验中汲取智慧,只需要获取其中的智慧就好了,其他的不要深究;免得我们像坐在热炉盖上的猫一样。她绝不会再坐到热炉盖上了,即使是冷炉盖。”

3.有些人习惯于满足平庸的生活

专栏作家莫林·多德说,“一旦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低于你自身的价值,你得到的就会比你想要的还少。”理想要求一个人不断发展,超越平庸。实现理想和保持平庸是不可能同时进行的,这两者是不相容的。当我们因太枯燥而缺乏想象力,当我们满足于平庸生活时,我们可能会想要责备他人,责备我们的环境,责备现有的体制。但事实上,平庸一直都是个人的选择。

平庸在根本上不是一个团体问题,也不是一个制度问题,而是一个个人问题。我们的学校不是平庸的,但我们中有一些大学生却三心二意地对待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学习。我们中有一些下定了决心,且为理想腾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在参与我们的学习工作时却马马虎虎。所以,平庸首先是个人的特征,是个人对欠佳状态的妥协。

4.有些人缺乏追求理想所需的自信

谈论理想需要自信,追求理想更需要自信。有时,那些敢于理想且追求理想的人与那些不去理想也不追求理想的人的区别,就在于自信与否。在威斯康星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卡伦·格雷尼奥·马尔施发现自信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一项对在校大学生研究中,她发现自信心不足会使大学生的交谈意愿降低37%,对交谈技巧的运用也会少11%。她还发现,大学生的自信心越强,他们就越乐意去冒险延长交谈时间,而且适应性也更强。换句话说,我们越自信,我们就越不会放弃去尝试获得你想要的东西。5.有些人缺乏对理想的想象力

如果你了解和观察过小孩,你就知道人们是通过想象发现自己的理想的。但那并不简单,通常我们的想象力并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增长。想象力能够将理想带入生活的土壤。想象的天赋比吸收纯粹知识的天赋对我来说更有意义。但这些对想象力的赞美可能会使一些同学产生消极情绪,他们由于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富有想象力的人,就感到气馁,于是丧失对理想的希望。

有关理想的一些问题

1.归属问题:我的理想是否真的是我的? 2.清晰问题:我是否清楚地看到了理想?

3.现实问题:我是否在依靠自己掌控的因素实现理想? 4.热情问题:我的理想是否在驱使我追随它? 5.途径问题:我是否拥有实现理想的策略?

6.人的问题:我是否招募了实现理想所需要的人? 7.代价问题:我是否愿意为理想付出代价? 8.毅力问题:我是否正在向理想迈进?

9.实现问题:我是否能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10.意义问题:我的理想是否有益于他人?

我相信如果调查对象真的研究了每一个问题,认真地考察了自己,并且肯定地回答了所有问题,那他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而其他的肯定回答越多,他达到目标和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就越大。我确信当代大学生都有构建有价值的理想的潜能,而且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实现它。如果我们对这些题目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不管我们的理想对于别人来说有多大,或者看起来有多离谱,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的理想已经足够坚定。

但调查结果好像并不那么使人满意,调查对象中只有很少部分对每个问题下面的答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这意味着他们就很有可能看到他们的理想结出果实。少部分人对一个问题下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答案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他们就要考虑一下,他们是否坦诚地对待了那个问题所提及的个人状况,花点时间反思。

许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发现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他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们就听从家长或朋友的意见,开始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但那反应的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因为我们最初都是通过父母和其他榜样的眼睛来看自己的。咨询专家塞西尔·G·奥斯本说过,“小孩子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只能照着父母对他的评价来看自己,而且他会表现的像父母或其他权威人士对他所评价的样子。”许多大学生忽视了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真正想做什么——他们采用了别人心里的理想和追求,因为他们希望得到肯定,或者因为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可以预见有多少人是因为父母的期望而上了这所大学?有多少人是为了得到一个“现实的工作”而选择了现在的专业,而不是追求自己真正希望的?当我们看到有同学在抱怨自己的专业或是有意愿转专业时,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以前一直都在实现别人的理想而迷失了自己。虽然这种转变会带来一些混乱,但他们要比那些从来都没有发现和追求自己理想的人幸运得多。

即使是鼓励人的、积极的、好意的父母也可能把他们的孩子引向错误的人生方向。我了解这些,是因为我儿时有过相同的经历。我父母给我们报了学习班。我坚持着放弃假期学习,即使自己本身不愿意这么坐,因为那能让我们父母高兴。

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找到理想。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乔瑟夫·布罗德斯基所说,“一个人的首要任务在于掌控属于他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外界给他强加或规定的生活,不管那种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有多高贵。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把这仅有一次的生命耗费在别人的表象和经验上,那只会让我们悔恨万分。”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没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总是期待、等候。他们找借口(或是不远大的理想不值得追求、或是现在还不是追求的好时机),盼望最佳时机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变得沮丧失落,有些人则放弃了,最终他们的理想都没能完成。我们知道没有实现他们的理想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对自己负责。

大学毕业你会买房吗

最后再谈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对当代大学毕业生来说,如果有了一点积蓄,他们会考虑先买房还是先投资自己?当然我们都了解无论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只要你还准备结婚,还有个工作,而且父母安在,你都也许想过一件事情,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么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

让我们看看股神是怎样选择的。1951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到了老家奥马哈成为证券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1952年,蚁族巴菲特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苏珊。在结婚的时候跟他老婆说:“亲爱的,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我工作一年就攒下来了一万多美金,1是花1万美金买套小房子,2是这1万美金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苏珊说:“好,我相信你。”巴菲特租了一套两室一厅,晚上甚至能听到老鼠在天花板上开派对,他们结婚了。

1956年,租房子住4年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开始创业

1958年,他的投资开始稳定获利,他花了3.15万美元买下位于奥哈马的一座灰色小楼,至今住在这里。

1962年,10年后,巴菲特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2008年财产620亿美元,世界首富。

苏珊为巴菲特做了这一生最重要的一次投资决策,投资自己,而不是投资一套房子。当然,在未来不可预料的情况下,这是需要有信念追求的。如果当年苏珊选 择的是买房子,也许巴菲特就不会被我们所熟知了。因为即使是股神这样的天才,也需要一个十年发展机会。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巴菲特。

在我看来,以今天的房价,普通大学毕业生买房卖理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理想和追求被父母控股。经济不独立就一定意味着理想不独立;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理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回头看那些选择先安居的大学生: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人生理想与信念追求,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念追求,至少是没有坚定地信念。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毕竟,在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他们购买的,其实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智障碍,一种对自己能力的深深不自信。

但是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碰碰从国有体制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不可能真的来自一件物品。退一万步说,假使说房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用出卖理想与追求来换,典当自己的理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付出了这么大代价,也是不明智的。

如果当代大学生想迈出那一步

——开始拥有自己的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那至少要按照下面的步骤开始:

1.愿意拿自己当赌注

2.要主导你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 3.喜欢你做的事,做你喜欢的事

篇8:大学生与理想调查报告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因为理想信念问题事关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我多年在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为深入了解互联网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 设计了《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问卷1》和《网络环境下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问卷调查2》, 对所在学院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主的“90后”学生实施随机调查, 涉及8个专业系, 发放问卷2500份, 收回2138份, 有效问卷1192份 (问卷1为614份、问卷2为578份) 。为确保调查分析的可信度, 问卷主要由辅导员、学生骨干、“两课”教师在相关教育、集会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进行, 并多次召开以学生为主的座谈会,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 剔除随心所欲应付性乱填、不合问卷要求、自相矛盾的问卷946份。调查表明, 在网络环境下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十分迫切的现实课题。

一、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独特地位

据《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 (教育机构) 10.09万所, 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824.4万人。民办高校640所 (含独立学院322所) , 在校生401.3万人, 其中专科生178.0万人。”可见, 民办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相当的比重。另外,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由此看来, 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如何, 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实现。

要正确认识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独特地位, 更需知己知彼。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调查结果显示:该群体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你考虑过在大学期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吗”, 有71.28%同学的选择是肯定的。大多数学生思想活跃, 自尊务实, 成才愿望强烈;但也确有部分学生被高考失利的阴影所笼罩, 自认“低等生”、“学差生”, 对自身未来的发展缺乏向往和定位, 理想信念淡化。突出表现为:一是具有较强的挫败感, 他们大都属于高校录取批次的最后部分, 进入民办高职院校是无奈的选择, 对学校“正统教育”信心不足, 甚至有抵触情绪;二是就业焦虑程度较高, 关键在于大学生整体就业压力大, 再加上在学历文凭等方面都不具传统优势, 导致他们对未来“不敢有理想”、充满迷茫;三是情感控制能力不强, 他们中的相当部分并非因为智商不高而考试成绩不好, 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 学习目标偏差, 学习态度方法不良, 随性而为所致;四是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 集体观念较为淡薄, 彰显出“90后”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反映在“写下你最崇拜的人物”一栏中, 所崇拜的人物极为分散, 崇拜“自己”的人数更是位列第五。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对该群体理想信念教育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互联网对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

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 但是30岁以上年龄段的网民只占38.5%,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只占12.1%。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是上网率较高的人群之一。问卷显示“网龄达到3年以上的”有348人, 比例约为60.2%;“每天上网在2小时以上的”为278人, 比例约为48.10%。为使调查更具针对性, 弱化被调查对象的防范心理和抵触情绪, 结合大学三年级新闻专业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由他们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就“网络与理想信念”为主题进行采访式的调查, 结果基本一致。目前, 调查对象上网的主要形式有网吧、校园网、手机上网等, 互联网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和负面的双重影响。

(一) 网络信息丰富即时, 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 务实对未来理想的规划。

与传统媒体相比, 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 最大的区别在于互动交流的即时性极强。一条信息经网络平台发布之后, 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能被众多网民所知晓, 旋即得到其他网民的回应。对网上五花八门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认知辨别能力还是自信的。正如问卷显示:有317人面对网络上错综复杂甚至于截然相反的信息, 认为自己能识别真伪, 从实际出发, 换位思考, 辩证分析, 占了54.84%;而选择“根据网络点击率的高低, 相信大多数网友的判断”的仅8人而已。这一结果大为出人意料, 与不少人把“90后”当成“被网络误了的一代”的看法不同, 至少说明“90后”的他们并不是盲从的一代。

网络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呈现大量信息供受众甄别, 有利于人们理性地规划未来, 务实理想。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具体的理想方面显得极为务实。表现为: (1) 对于“你有什么样的学习理想”, 约85.02%的人回答“拿到毕业证书, 早点工作”或者“争取专转本, 拿到学位证书”, 这一结果符合我省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现状; (2) 对于“你有什么样的生活理想”, 57%的人选择“做个中产阶层, 让自己生活无忧”, 31.43%的人选择“争取过上富豪的生活”, 这又与民办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密切相关; (3) 对于“你有什么样的社会理想”, 58.96%的人选择“干好本职工作, 做一个正直的普通人”, 而不是都去“做人上人”, 这更加彰显其在理想趋向上的实事求是。

(二) 网络信息形式新颖多变, 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 影响理想信念的稳定性。

互联网上除了简单的文字表述之外, 还有图片、视频、互动参与等众多表达方式, 形成了鲜明逼真、生动活泼的视觉冲击。这样的视觉盛宴, 一方面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迎合了人们寻求感官刺激的心态。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中, 向网民潜移默化地输出了一种“快餐文化”。这种拿来主义、不假思索的文化理念, 使得看卡通片长大的“90后”更加热衷于慵懒的感性认知, 削弱了思考能力, 使得想象力、创新力被弱化。而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原本就对理性思考缺乏足够的信心, 再受到快餐文化的价值熏陶, 自主学习能力被弱化, 使本身就较为脆弱的理想信念教育所形成的一点观念随之销蚀变迁。

对此, 我们也作了调查, 当问到“你在网络上看到对党的认识存在异议的一些文字言论时, 你怎么看”, 约37.72%的人认为会引发思考;约33.91%的人坚决抵制和不予理睬。而当进一步问及“在网络上看到的这些言论, 不仅有文字, 还有图片, 甚至是视频时, 你是否会因此改变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时, 约57.96%的人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动摇。这一变化可以看出网络信息形式对于理想信念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由于任何一种信息传递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浏览到各种带有明显政治倾向、思想侵蚀甚至是不健康的信息。当他们接触到与学校平时教育、“两课”教学完全相反的观点, 尤其是经过特殊包装的信息时, 极易受迷惑和冲击, 继而原有的信息价值建构体系可能出现裂缝, 原有的信念就会动摇。

(三) 网络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迎合人的猎奇心理, 影响理想信念教育成果的延续。

互联网将自上而下的传播体系进化为全方位立体式的沟通体系, 使得信息多渠道传播成为可能, 即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出发, 对同一事件在第一时间进行不受约束且别出心裁的解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网站将主流意识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 而一些边缘化的东西却迎合了人的猎奇心理。在“对你影响较大的网站”一项调查中, 学生列出的网站达178个, 涉及搜索引擎、综合资讯、官方网站、游戏娱乐、购物交友、博客等多方面。这里面既有百度、腾讯、新浪、搜狐、CCTV等主流网站, 又有天涯、多玩等非主流网站。

通过检索网站, 我们在感受学生个性选择的同时, 深刻地意识到:一方面, 不少非主流网站确实以其思想观念、见解的新颖性吸引了不少网民,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另一方面, 一些带有强烈目的性、不能客观公正报道评价的非主流网络, 如果不受限制、一味追求绝对“言论自由”, 将会给“90后”寻求真理、正确认知世界带来误导, 影响到多年来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成就的理想信念教育成果的延续。这并非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在调查中, “理想信念与网络言论不一致”的各类情形下, “从不改变自己初衷”的学生比例随着环境氛围的逆势变化而不断降低, 而“经常或有时改变”的比例却在不断地增加 (见下图) 。可见, 理想信念形成发展的过程是漫长的, 并非一经形成便恒定不变的。

三、网络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当今社会, 互联网已经开始从虚拟走向现实, 再经过“炒作”, 使得主流意识受到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冲击———先进典范的引领作用被弱化。2010年春季开学不久, 我们按照调查计划就理想信念教育问题, 分别召开了2009级工科、文科和艺术类等学生骨干座谈会。恰逢主流媒体正在宣扬“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沈浩的先进事迹。在谈到“你怎么看沈浩的事迹”时, 出乎意料的是, 许多学生都认为“不值得学习”。问其原因:“网上说沈浩是连续喝酒醉死的干部”。打开网页, 当时确实有不少网站充斥着类似信息。可见, 互联网与社会现实之间产生的交互作用对理想信念教育冲击的程度, 现实迫切需要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 创新教育对策。

首先, 从校外层面来看, 要依靠国家、社会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 净化环境, 形成合力。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它不是单靠某个学校或哪个部门所能完成的, 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真正把培养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提到事关国家兴旺、民族未来的高度来看待, 而不是“纸上谈兵”, 仅看成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

一方面, 国家要正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构建网络阵地捍卫我们的理想信念。不能因为怕被说成“左”的一套, 而忽视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斗争。事实上, 世界各国都在通过自己的网站宣扬主流的文化传统、政治主张、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依靠他们在网络技术上的优势, 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 宣扬他们那一套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 对我们进行渗透, 甚至发布带有欺骗性的政治信息, 蓄意攻击我们的党和国家。这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造成了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因此, 我们更应发挥传统的政治优势, 结合现代技术, 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宣传阵地, 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

另一方面, 社会应努力向和谐的方向迈进, 尽可能缩小现实与理想信念教育之间的差距。这里的社会既包括现实社会, 又包括网络社会。调查显示:约32.57%的人认为影响理想实现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 约57.17%的人认为对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方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风气。这一结果印证了社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巨大影响力、渗透力。而在网络社会中, 我国亦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网络治理经验, 推出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互联网管理模式, 净化网络环境。虚拟化的网络平台把现实的人变成了符号、代码, 提供了更加自由、无拘无束的空间, 可供网民随心所欲的发挥。正如调查所示:当问及“上网最能满足你的哪种欲望”时, 仅约23.88%的人选择“求知”, 更多人选择了情绪宣泄、摆脱现实、随心所欲。网络环境中的人们, 一旦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 就极易放纵自己, 忘却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 卸掉了怕受社会谴责、法律惩处的担心, 会诱发出不良行为乃至网络犯罪, 特别是对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是这样。

其次, 从学校层面来看,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从职业理想入手, 构建理想信念培育体系。

提高学校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切实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 找准切入点, 激发他们追求理想的内在动力。这不仅要防止只图形式、走过场的大而空, 而且要切忌诱导学生走向追名逐利的低层次。为此, 我们委婉地进行了调查:在“你的人生中最为次要的是”一栏中, 约40.72%的人选择了“金钱”;而“衡量成功的标准”一栏中, 约50.33%的人选择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对此, 我们又通过与学生在网络上交流、与辅导员沟通, 发现这些大学生最渴求的并不是物质财富, 而是被他人认同和尊重。这显然与该群体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大多数学生家庭境况较好, 物质满足感较强, 但大学之前的教育经历并没有使他们获得家庭、社会、他人的认可, 心理挫折感较强, 故而作出这种选择。

理解、尊重学生的愿望, 从职业理想教育入手, 务实生活理想, 坚定社会理想。一个人要“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首先必须能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 这是关于人生价值的基本观点。而要能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 就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这就要有职业。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渴望“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正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并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应用型人才既要有职业技能, 又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人文素质。科学务实的职业理想正是这种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学校可依据这种内在需求构建一个符合他们愿望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 即通过树立起适合的职业理想, 兼顾美好的生活理想, 引导学生树立成就美好职业前程与追求职业品质认同相结合的理念。

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内在联系, 使理想信念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的客观依据, 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确的, 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时同样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使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与达成社会的共同理想形成合力, 进而树立和坚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要求的社会理想, 增强社会主义公民的责任感, 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 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保持高度统一, 为实现维护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努力。这样构建起来的理想信念体系, 才不会显得虚无缥缈、没有根基, 才能真正成为激励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奋力前行的“青春之泉”。

最后, 从具体教育层面来看, 要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实现教育效果优化。

网络成为当代青年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这是时代的进步。不能因为网络对理想信念教育有冲击和负面影响, 而封堵网站或让学生远离网络。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创新教育体系, 创设良好氛围, 让学生在现实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中都能受到正确的引导和关爱。

在课堂现实环境中, 我们要关注网络动态, 善于引用网络中的事例进行正面分析引导。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迎合, 主动进行研究分析, 形成定期和不定期的网络信息分析制度, 将新情况新问题融入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总体规划;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分析案例、视频再现、互动交流, 让学生在激烈的感性碰撞中, 不断获得理性提升;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建设, 通过找寻他们的兴趣点, 点燃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 做到以理论的力量引导学生以良好的氛围感染学生、良性的互动启发学生, 最终实现“平衡心理、化解矛盾、增强信心、振奋精神、增进团结、维护稳定”的目标。

在网络虚拟环境中, 我们要对学生倾注真情实感, 摒弃高高在上的教育方式, 注意借鉴隐性教育的成功经验。毕竟, 对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教育, 应该是贯穿其一生的。学校课堂教育仅仅是其中一个部分, 长远来看更应关注陪伴他们一生的网络。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走到学生中间去, 而且要在课后通过电邮、QQ即时通讯等各种渠道, 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 缩短与学生的时空距离, 增强教育引导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辅导员、学生骨干也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设个人博客, 结合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典型, 引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在虚拟的网上引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更加真实生动, 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上述观点在这次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当问及“互联网上有关优秀中共党员先进事迹的报道, 会对你的理想信念产生多大的影响”时, 仅13.32%的人选择没有影响, 选择影响大或较大的人约占44.98%。这说明了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是较为理性的, 清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内心也很愿意向先进典型学习。而这正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所需要的“星星之火”, 我们有义务使这些“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综上所述, 在互联网与人密切联系的今天, 凡是一切有利于增强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尝试, 我们都应该去做;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顺利社会化、实现长远发展的事情, 我们应该创新着去实施。只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真正联起手来, 从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出发, 通过全面教育、积极疏导、依法治网、人性关怀等多种方式齐抓共管, 就能为他们净化一个全方位的和谐“大网络”, 帮助他们坚定信念, 在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夏伟东.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史略[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12:003.

[2]论网络条件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中国建设教育, 2007, 8:08-14.

上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岗位职责下一篇:经典通用劳务人员合同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