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社团陶艺制作教案

2024-05-17

陶艺社团陶艺制作教案(精选6篇)

篇1:陶艺社团陶艺制作教案

陶艺校本教案

陶艺概要

陶瓷艺术,俗称“陶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以陶瓷这个由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景物而表现,可以永久保存,她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在很多国家或地区发展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美术教育形式,它是介于雕塑、绘画和建筑之间的一种新文化表达方式,也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蜕变,是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陶艺的三要素:泥、水和火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们最亲近的朋友和生命依赖的因素。陶艺的本源在于欢乐和愉悦,是释放人性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触觉、视觉,引人向善的一种朴实的方式。无论是谁,只要做过,就能体会这种魅力。也就是说,陶艺首先是一种健康的,能让普通人接受的艺术形式。

陶艺制作是以陶或瓷做为物质材料来塑造可视和可触的实体性的立体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人文精神,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它可以通过釉料和窑火进行的洗礼,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其工艺性和材质特性渗透于造型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陶艺是雕塑领域的一个分支,由于陶瓷材质的独特魅力,使陶艺在雕塑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陶艺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中学陶艺高中校本教学的主要课程,它的任务是:以陶艺的观念、材料、技法为内容,以陶艺的发展过程及其作品分析入手,通过对陶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陶艺工艺知识与技能。

陶艺课程介绍----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动手制作一个或几个完整的陶艺作品。教学难点:

观察和分析陶艺造型、纹样和釉色,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审美观点。掌握良好的陶艺技法,掌握烧成预期效果。

陶艺课程介绍----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目的:掌握陶艺生产工艺,通过造型的设计及制作,粘接修整、施釉和烧成工艺的实践,能独立操作完成陶艺全部工艺流程,做出成品。

知识和技能: 了解陶艺的概念、中国陶艺优秀的历史。学习陶艺历史发展的过程,从陶艺外形、纹饰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掌握陶艺技法,学会陶艺制作流程。学会用各种技法综合创作作品。

方法和过程:

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做陶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当学生在制作一样作品时,他首先要考虑表现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表现,这就需要调动他的思维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怎样去发现美的形、色、物,并能分析其中的问题,这就需要观察和分析能力。在制作细节时,需要运用各种工具,该如何巧妙运用这就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作品制作中,不是单一的模仿,而会有自己的思考,如做泥人有喜、怒、哀、乐,做动物有凶猛、温柔„„这是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使创造有了保证,这是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促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陶艺教育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陶艺教育更是传承千年文化的有效的,可持续性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陶艺给人的外在美感和陶瓷文化的精神底蕴,陶冶情操,去传承,发现,和创造,这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责任。在学习中国陶艺文化情节的同时获得更深层、多元的文化积累。

课题1传统陶艺与近现代陶艺

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的:

1.通过老师讲解,初步了解陶艺,能够分辨出传统与近现代陶艺。

2.通过亲临陶艺坊,认识陶艺工具与基本制作方法,在欣赏活动中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从而提高对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陶艺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对传统与近现代陶艺的区分

教学方法:讲授 范画欣赏 现场观摩 课后作业。教具:多媒体 照片 范画 教学过程:

一、带领同学参观陶艺工作坊,通过观察作品,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里陶艺的类型有哪些吗?”,“对,没错,有同学看出来了,有传统陶艺,也有现代陶艺”。

边讲解边作品欣赏

1.这一类属于传统陶艺,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这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

釉下彩比如青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钴)画上各式图案。之后再淋上透明釉,即可进行釉烧。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为“釉下彩”。

釉上彩如粉彩,明朝年间研发出来的明“五彩” 对陶艺色彩的表现更上一层楼。在坯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后,先釉烧一次,再以有颜色的釉药绘上各种花纹图案,以低温烧第二次,通常第一次釉烧的底色烧成温度较色釉为高,由于色彩在底釉上,所以称为釉上彩。因为需要釉烧两次 或是多次,故亦称为“二次烧”。

2.另一类 属于现代的,随朝代及制陶技术的进步,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例如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传统技法加创新设计,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及现代审美,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实用作品。

3.总结 :目前国内外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即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无论是现代还是古典陶艺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

今天 我们 亲临陶艺坊观摩,注意观察陶艺社同学的制作过程。

二、下课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组 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陶艺的历史和各地著名陶瓷场地陶艺的特点。课题

2、陶艺工具及作品制作方法介绍

教学目的:

学习了解陶艺工具答案使用及基本制作方法的介绍。通过学习,体验玩泥巴的乐趣,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教学时间: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具: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自己上节课参观陶艺坊的体会,同学分组 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陶艺的历史和各地著名陶瓷场地陶艺的特点。

二、介绍陶艺准备需要的用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手是最好的工具,但做陶时的一些常备工具也必不可少。工具运用得当,能取得一些特殊的交果。下面就陶艺创作所需的一些设备与工具介绍一下。

(1)帆布或麻布,作用:这些材料与粘土不会粘连,在泥板成形时很实用。(2)碾棍,作用:用光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压制泥板。

(3)木条,作用:厚度不同,成对结合碾棍和帆布使用,制备特定厚度的泥板时用。(4)刮刀,作用:一种实用性工具三角形刮刀用于切割泥板。

(5)各种修形刀,作用:通常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制成,是手工成形的基本工具。这些工具考虑到功能的多样性而有各种形状的刀头。

(6)环形雕塑刀,作用:用于挖空实心器皿,亦可平整表面。把手上安装各种形状的金属环。圆环用于削去多余的泥料,带交的环用于平整表面)。(7)坯料:陶艺泥

(8)报纸,作用:防止作品粘在桌面上。(9)海绵球,作用:清洁作品(10)拉坯机,制作规整器皿(11)电窑,烧制

三、陶艺塑造的形式:(配合图片介绍)(a)手捏成型。(b)泥板成型。(c)泥条盘筑成型。(d)综合成型。(e)拉坯机成型法。

四、陶艺装饰是陶艺的基本表现语言,在利用各种方法成型后,可以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装饰,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装饰方法,启发他们触类旁通,生发出个性的装饰手法。

1、陶艺材质肌理

肌理效果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创作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对于学生体验式的制作来说,首先了解它的基本方法。

(1)绞胎肌理(2)印压肌理(3)贴花

(4)雕刻装饰(使用雕刻刀)(5)镂空雕装饰:

(6)青花绘画装饰(干后使用画笔、陶瓷色料)

(7)釉上彩绘和釉下彩装饰

五、老师现场示范基本操作及工具的使用。

制作时,学生胆子很大,无拘无束,塑造的形象比较随意,不考虑形象的特征与比例,更不会想到成型的技巧与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较稚拙和随心所欲。这是他们比成人制作时更有优势的地方。同时他们也比较容易忽略掉制作工艺的严谨性。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把学生容易忽略掉的细节,比如泥块的干湿度把握、摔泥挤出气泡、泥板的厚度均匀、泥条的制作等等。

注意事项:

1、学生的陶艺作品造型简洁,表面粗糙,形象简单化,表面装饰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条、泥块或刻、挖、镂、刮。

2、揉泥

揉泥是我们做陶前的热身准备活动,是寻找泥感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是陶艺学习者必须撑握的一门技术。其目的是使未经真空练过的泥变得更实更密,要做到切开后里面没有气泡。经真空练过的泥结构发生变化,具有柔韧性和可塑性。

3、我们拿到陶泥的时候要先感受它的干湿度,干的时候我们稍加水,切记不要将整块陶泥放 水里。判断泥的可塑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泥时不粘手,二是搓泥条时不开裂,手感好,水分适中。(用大拇指压时不开裂)干湿适度后,我们要用力捏陶泥或摔打(提示摔打时力度不要过重),将里面的空气挤出来,这样做是以防在烧制的时候爆炸。

4、如果我们要擀压陶泥,擀的时候陶泥尽量薄厚均匀,太厚或者太薄作品干了以后会裂开(向学生展示擀好的泥板)。擀好后要放在报纸上,因为我们这个泥板会黏在木板上,等你做完也就拿不下来了,如果就放在木板上等它干你的作品就会四分五裂。放在报纸上是因为这个陶泥干的过程会收缩,报纸也会随着它收缩。这样就起到一个防裂的作用(强调)

六、学生实际操作练习,熟悉泥性,感受泥巴带给大家的奇妙感觉。

七、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一些动物的图片。

课题

3、手捏成型法——动物篇

教学目的:

学习手工捏制成形的技法,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方法制作动物形状,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陶瓷作品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装扮生活,美化生活,为今后的陶艺教学打下基础。教具:图片、陶泥、工具 教学过程:

一、1、欣赏同学课外收集的图片,学生分组介绍带来的各种动物图片的基本造型、共同分析动物的形体可以如何概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塑造出来?

2、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类型和风格。可以用夸张的方法,也可以用写实写意的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要一味追求“象”。把自己的想象和个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创作。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实现在作品中才是我们的目标。

3、初步设计自己想要做的动物形态。

二、学生制作,随时遇到困难随时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三、学生自评,说说自己的想法。A风格样式(朴实,古朴,华丽,现代,个性化), B独特设计亮点(最喜欢,最原创部分),C制作方法(捏制平压 自由).1、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来,由作者简单的介绍。

2、名字的由来

3、自己的想法

4、制作的方法,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

5、个人感觉最满意,最亮点之处

四、同学互相评价,互相交流。

1、你最有创意的作品,为什么?

2、你认为可以改进的作品,为什么?

五、教师小结,总结今天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学生的表扬及下次课需要注意的地方。注意事项

1、注意控制泥巴的干湿度

2、擀平时,务必在泥巴下面垫报纸

3、注意泥板的厚度

4、切勿将不同颜色的泥巴混合一起

5、下课前,收拾桌面,保持整洁,把作品放在通风处。

六、要求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仔细观察同学及自己家人,下节课学习泥板成型法制作一张人物的脸部。

课题4泥板成型法——人物脸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倾听、尝试、实践等活动,了解陶艺简单知识,初步掌握拍、擀等制泥板的方法。

2、经历自主设计、动手实践过程,能够用泥板成型法设计并制作一件作品,提高动手设计实践能力,享受制作的快乐,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3、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人物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陶艺作品中进一步了解、认识陶艺,感受陶艺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泥板制作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制出薄厚均匀的泥板,防止作品在制作过程因操作不当,导致干的过程中发生裂开和破碎。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

陶泥、泥浆、陶艺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人物脸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表现夸张的和写实的,简单了解人物脸部的构造及变形方法。

请学生分析脸部那些地方可以用夸张的方法?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点,适当夸张,选择适合的表现。

二、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第二种方法——泥板成型,用泥板成型法来制作一个泥熟悉的人物脸部。

三、欣赏泥板成型的人物脸部作品图片

四、介绍制作方法

五、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前期准备工作跟泥巴捏制是一样的:

1、我们拿到陶泥的时候要先感受它的干湿度,干的时候我们稍加水,切记不要将整块陶泥放水里。干湿适度后,我们要用力捏陶泥或摔打(提示摔打时力度不要过重),将里面的空气挤出来,这样做是以防在烧制的时候爆炸。

2、现在我们要擀压陶泥,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10mm的木条。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擀的时候陶泥尽量薄厚均匀,太厚或者太薄作品干了以后会裂开(向学生展示擀好的泥板)。擀好后要放在报纸上,因为我们这个泥板会黏在木板上,等你做完也就拿不下来了,如果就放在木板上等它干你的作品就会四分五裂。放在报纸上是因为这个陶泥干的过程会收缩,报纸也会随着它收缩,这样就起到一个防裂的作用。(再次强调)

3、教师迅速示范局部。

六、课堂作业

1、以《我最熟悉的人》为主题,运用泥板成型的方法进行人物脸部创作。

七、学生间展开自评和互评。

八、老师点评,评出最有表现力的五件作品。注意事项

1、注意控制泥巴的干湿度

2、擀平时,务必在泥巴下面垫报纸

3、注意泥板的厚度

4、切勿将不同颜色的泥巴混合一起

5、下课前,收拾桌面,保持整洁,把作品放在通风处。

课题5 盘筑成型

教学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感受陶艺文化。

教学难点:掌握搓泥条的要领,泥条盘筑的技巧、作品装饰的黏结。教学过程:

一、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泥板成型法注意事项

2、欣赏泥条盘筑图片,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讲述盘筑成型的方法。

1、泥条盘筑成型的主要步骤: ⑴、取适量黏土,把它搓成长条。

⑵、双手适度用力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

⑶、将泥条绕圈,依序加高,接触面必须涂上泥浆,将泥条轻轻压密。⑷、加高后可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有变化的装饰。⑸、最后调整作品,完成制作。

三、老师示范

泥条成型(以笔筒为例)1.用双手手掌团出大小不等的泥球。

2.将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滚压泥球,搓成泥条。

3.双手来回运动,继续使泥条变细、变长。注意双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双手稳固。4.双手保持同样的姿势和运动,沿着泥条运动得到理想长度。5.所有泥条搓成后,取其中一条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6.用木制塑刀将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抹平,使之粘接。

7.用刮刀压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针刻画将粘接第一圈泥条的区域。8.用泥浆涂抹刻划过的区域。刻画第一条泥条。

9.将泥条放在筒底上,泥条长度应与圆周长度相当或稍微长一些。

10.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条。这比垂直切割泥条要好,可使泥条两端的接合面更大。

11.用圆形塑刀粘接直筒内壁的泥条。12.内壁平整后,用同样的方法抹平外壁。

13.用带有锯齿边的刮刀修外壁,刮刀应直立。

14.继续添加泥条。为了避免干燥中开裂,应使泥条间的接缝不要在同一条竖线上。

15.用锯齿刮刀的斜边在筒底外缘修出斜面。泥条都粘接完毕后,用锯齿刮刀再刮一遍,放在一旁干燥。

四、提问学生对老师示范的过程是否总结出技法的要领和需注意事项。学生讨论后总结泥条盘筑的技法要领:

秘诀一 :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用力适当,以防泥条断裂,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甲捻!秘诀二:盘泥条时,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黏结牢固,盘条要认真仔细,下面的泥条不能太细,否则回立不稳!秘诀三:装饰美化,可用泥条或泥片粘贴,还可以直接刻画等几种手法综合表现。秘诀四:盘条的技法有很多,如叠圈,铺排,缠绕,穿插,饶结等,独特的盘条方法可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来!

五、展示泥条盘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六、课堂作业:

将泥条盘筑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要根据构思的独特形状去盘饶造型,可一边盘条一边创新,盘出来的形象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不同!

1、注意事项:

⑴、应该注意卫生,不要把泥弄得到处都是,更不要弄到身上、衣服上。⑵、注意安全,使用工具要小心;不要用泥手擦眼睛。

⑶、学生动手尝试搓泥条,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2、教师巡视,对各组出现的问题适当指导。

七、学生自评和互评,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八、教师小结本节内容。

课题6 拉坯成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正确安全的使用拉坯设备与工具。

2、初步掌握拉坯成型的基本技法。

3、知道拉坯成型的基本流程,初步会做简单的拉坯作品。过程与方法 在拉坯过程中,发展手脑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技术制作过程中的艰辛,感受获得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教学重点:拉皮成型基本操作手法。

教学难点:泥坯的把正和拔柱的方法和过程。

技术准备:设计制作课件、准备设备及材料:拉坯机、水盆、,钢丝割线、海绵、水、陶泥等。

三、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以学生这一主体为中心,本课采用了以观察法、演示法、探究法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1、陶器容器的历史:

我们的祖先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了陶器。最早人们所使用的容器,大都是木制或藤条制成的。这样就使一些容器有很大的缺点,不能用来盛水等液体,更不能用火烧烤。于是,我们的祖先,想出了办法.在器皿的外面抹上湿粘土,在使用中,器皿被火烧后,里面的木质就烧掉了,而外面的粘土却变得更硬。陶器的历史 手捏成型后来,聪明的祖先逐渐意识到,粘土成型后,不用衬上木制容器。也能烧出器皿。人们便将粘土捣碎,用水调和揉软,再捏成各种器皿的形状,第一步完成了。接着把捏好的器皿拿到太阳下暴晒晒干后再用火烘烤,原始的陶器就这样制作出来了。半坡人面鱼纹盆(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7000多年的历史

夏商时期的陶器约4000多年的历史 战国时期2400多年

2、出示实物手制陶器作品和拉坯作品分析不同引出课题。

欣赏小桌上的拉坯器皿,思考和我们之前做过的陶器有什么不同?(一个是规整的对称的,一个是不对称的,随意形的。)拉坯成型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成型工艺,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器物更完美、精致,同时可以拉塑出很大型的作品。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慢轮辅助成型,后来发展到快轮,从此拉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陶瓷成型工艺的主流!用拉坯的方法可以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现代陶艺甚至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切割,再重组成一件新作品;或者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镂空、挤压之后再拼合,创作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包括器皿、容器、雕塑。拉坯成型法主要包括:揉泥、把正、拔柱、开孔、作底五个环节。

揉泥——把泥料软硬揉均匀,排除泥料中的杂质和气泡。把正——将揉好的泥料固定在转台的中心。拔柱——使泥料在转台中心转动。开孔——将泥坯做成中空的。

作底——将泥坯内部的底做平、压实。

3、介绍拉坯机和陶艺工具

4、介绍拉坯成型的步骤

那让我们了解一下拉坯成型的步骤

揉泥 定中心 把正 拔柱 开孔 做底 取坯

5、教师演示拉坯步骤(1)、揉泥

和之前学习的一样,揉泥的目的是把泥料软硬揉均匀,排除泥料中的杂质和气泡。(2)、定中心把正

定中心,将揉好的陶泥轻摔在转盘中心,双手旋转拍打陶泥,使之成锥形;启动拉坯机使转盘低速逆时针旋转,用手沾水润滑泥锥表面起润滑作用。

双肘固定在腿上,保持端正稳定,加快拉坯机转速,右手侧压泥团,左手稳定泥团,同时将泥团向转盘中心推压。把正的目的是将揉好的泥料固定在转台的中心。(3)、拔柱

转盘电源开关脚踏板转盘转动方向开关。拔柱的目的是使泥料在转台中心转动。左手以手掌根部从泥锥下部外缘向泥团中心施力,同时向上提动;右手用并拢的四指至手掌与左手相对向泥团中心施力,同时向上提动,双手施力均匀,提升速度与转盘转动速度吻合;泥锥拔高后,用双手拇指按住泥柱顶端,整平柱顶。右手掌放在泥柱顶端,左手靠在一旁,当右手侧压泥柱时,左手帮助平衡。再以同样的动作拔高、压下陶泥,如此反复二、三遍,完成拉坯的练习工作。(4)、开孔

在拔好的泥柱上,双手抱扶泥柱,右拇指从顶部中心压下开孔,直到接近标记处。开孔后,往孔中加水保持润滑,双手拇指阔孔,由内向外均匀施力,双手四指护住外壁,同时向上匀速提起,拉出坯形。开孔的目的是将泥坯做成中空的。(5)、作底

作底的目的是将泥坯内部的底做平、压实。把底部做完整,留出取坯的位置。

(6)、取坯

A、介绍手指取坯。

B、割线取坯:停住机器,割底,铲下作品。垫上小纸板放置在桌面的转盘上。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拉皮成型的具体步骤,以及拉皮成型的简单技法。师: 通过我的演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6、艺术实践 训练要 求:

1)、每人使用拉坯机完成一件 拉坯作品。2)、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创作。

3)、制作工具不要放在拉坯机上,注意安全。4)、用过的废泥要放在泥箱里。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注意事项: A.揉泥靠全身的重量向下压。左手提起泥团,翻卷,右手推压,有节奏地重复提起、翻卷、推压的动作。

B.注意泥团已形成螺旋线,慢慢重复这些动作。中心形成的小洞在继续揉练中就会消失。C.随着揉练的进行,慢慢形成圆锥形。拉坯成形

D.双手将泥团用力向下摔在转盘上,尽量摔在转盘的中心。用水润湿泥团和双手。E.右手用力由上向下压,左手用力向泥团中心推。重复一遍,然后向上拔柱。

F.当泥柱达到适当的高度,不用移开双手,用双手大拇指放在泥柱的顶端定出中心。拇指互相保持水平,规整泥柱的上部。

G.开始拉碗。抬起左手拇指,其它手形仍然保持原来的姿势。H.开孔后,往里边加点水保证润滑。

I.估计用适量的泥拉碗形。右手食指和左手的拇指放在里边成一定角度向中心推,将孔开大些。注意双手控制好外形。J.用拇指的指甲标出碗坯的底边位置。

K.左手不动,右手慢慢向上抬起,拇指,中指和食指同时用力使碗坯变得更薄,更高。L.用一块海绵吸去碗里的水。

M.左手握住丝线,右手拇指与食指拉紧丝线的另一端随着拉坯机的转动,丝线的左端放在盘子上,右手拉着丝线与盘面保持平行缠绕泥柱。

N.丝线缠到碗底,切入泥中,将碗坯切下来。

在拉坯的过程中非常考验手与脑的协调能力,双手的力道要适中,壁的厚薄程度也要有精准的把握。越薄泥的支撑力越小,过薄的壁无法支撑上面泥的重量,作品会塌下来,也容易破损。在向内收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快,防止断掉。

7、展示评价

将作品放置在桌面的转盘上进行展示,由学生们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点

1、作品造型有创意。

2、拉坯作品形体对称薄厚均匀。

3、拉坯作品有拉坯纹理(肌理效果)。

五、课堂小结

课题7 综合技法使用

学生实践课

教学目标:学生学会利用以上所学的各种技法自行创作,注意各种技法的穿插使用、灵活应用。

课题8 修坯上釉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1、能够正确地使用工具修坯。

2、学会上釉的方法。

3、知道修坯的基本流程,初步学会独立修坯上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技术制作过程,感受获得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修坯上釉的基本操作手法。

教学难点:上釉的随机效果 较难把握

三、准备材料:釉料、水盆、海绵、水、之前课上做的陶艺作品等。

四、教学过程:

1、陶艺作品修坯的方法

对于捏制制作的坯体,由于其表面不太光滑,边口都有毛边,有的还留有模缝迹或流浆等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工修平,称之为修坯。修坯也称为“旋坯”或“利坯”,是陶瓷成型中极为重要的工序之一,其目的主要是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成为能适应施釉操作和入窑烧成的精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

针对拉坯作品,修坯主要修正的是模缝迹。它是注浆成型和可塑成型工艺中因模具之间存在的缝隙受泥料挤压而形成的。对于陶艺作品中的修坯,针对的是陶艺家本身或作品本身,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坯体的曲线更加流畅或为了满足作家的特殊设计要求。尊重其作品的整体要求。

修坯不仅需要熟练掌握造型的曲线变化和烧成时各部位的收缩比,还需掌握各部分流泥的厚薄程度(这是为了防止坯体因收缩不同、厚薄不均匀等现象而造成内应力大小不同或分布不均)。修坯时对于坯体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识别方法,是掌握修坯技术和确保修坯质量的关键所在,这需要依靠技术熟练程度和实践经验来掌握。

修坯有湿修和干修之分。湿修是在坯体含水很多,尚在湿软的情况下进行,适合器形较复杂或需要经湿接的坯体,此时操作较容易而且修坯的刀子不易磨损,其缺点是容易在搬动及操作过程中使坯件受伤而引起变形,对提高品质不利。一般碗、壶、杯等需进行加工的制品,多采用湿修,其水分视需加工的程度而定。湿修可用刮刀、泡沫塑件等刮平修光。

干修是在坯体水分较少的情况下进行的。此时坯体的强度提高了,可减少因搬动受伤而引起的变形,对提高品质有利,其缺点是粉尘较大,而且对修坯刀的阻力较大,容易跳刀,修坯刀的磨损也较大,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干修时因坯体含水率低,可用泡沫塑料、抹布、帚子等蘸水进行修坯,也可用小刀、筛网等直接干修。

修坯采用的刮刀种类很多,制品不同,其采用的形状也不同。可分为平刮刀、圆刮刀、月牙刮刀三种。平刮刀为全半圆形,一般适用于修平面;圆刮刀呈双弧形,适用于刮凹面;月牙刮刀适用于刮凸起面模型对口缝痕迹等。刮刀一般为双面刃,刃宽在5~10。刮坯时根据所刮坯体的凸凹程度,改变刮子面同坯体表面的角度。干修注意事项 :

修坯时既要强调外观品质,又要注意其它品质缺陷的预防,在干修坯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坯体表面的泥片屑,务必用海绵球清除干净,以防造成成品外观缺陷。②坯体本身有气泡,一般在5mm左右,可以用干坯碎块堵,然后用硬物轧实。③坯体表面有明显凹凸一定要刮平。

④坯体某一部位如有长10mm,深2mm左右的小裂纹,可以用刮刀刮到无裂纹为止,然后将周围部位刮平。如果裂缝较大,则需要用同样干度的泥块碾压成碎粉,用工具刀填充到缝隙中。

坯体经过干修后还要进行打磨、检查。检查时一看坯体的洗净面;二看眼孔等;三看模缝;四看粘口部位;五看打磨干坯时缺陷部位的技术处理效果;六看有无积水。

2、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上釉,上釉有很多种,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进行烧制。在烧制好的毛坯上涂覆上一层玻璃质的釉层,主要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下面来介绍经常运用的几种上釉方法。

1).浸釉法。这种上釉的方法,就是可以把釉药很均匀的敷于坯体表面,即使再复杂的形体也不例外。同时具备了省时,和容易操作的好处。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为了使坯体能整个的浸入釉浆中,需要较多量的釉浆,因此并不适用与大型坯体。至于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的时间,该是多久才合宜呢?通常是等整个坯体浸入釉浆时,约停2~3秒,即可取出,若是嫌釉药上的太薄。可以等到釉药干后,再来一次;但是千万不要在釉浆中浸泡过久以致釉上得太厚,形成烧成品时的釉层缺陷。这一种方法是陶瓷上釉方法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一种方法,楼主制作的陶瓷大多也是用浸釉法的。

2).淋釉法 如果坯体较大,在采用浸釉法上釉时,势必会遇到容器体积不够大,或是操作程序上的困难。而上釉者又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太费事的方法,得到釉层均匀的效果;此时,便可以采用淋釉法来上釉了。同时,淋釉法更能制造出具有流动感的特殊效果,是一种广被先民所采用的上釉法,尤以唐代三彩器为其中翘楚,现代的许多陶艺家也喜欢采用这种方法,在陶坯上淋下数种不同的色釉,或是利用泼洒的手法,或是不同厚度的釉层变化,来制造出独特的趣味。楼主在制作随心手造系列陶瓷的时候为了达到随心随性的自然效果,也是采用了这种上釉方法。

3).刷釉法。这种上釉法,最适合于小面积的涂布,或是用釉色来作画时采用,但也同样的可用于制造特殊效果。对于我们来说,目前是最好的方法。可是在选择刷釉的工具时,最好选择能吸附较多釉浆的羊毫毛笔。当我们在采用这种施釉法时,要注意到是否会因为工具的运用不当,而在器表上产生刷纹,或是因担心釉面不匀、太薄而多刷数次后,造成釉面过厚,导致在未烧之前,釉就开裂脱落了。通常,有经验的陶艺家,在解决刷釉法涂釉不均的问题时,大多采用在釉中加入少量的胶水;或是遇到吸水性较强的坯体,便将它浸入水中后立即取出让坯体在略呈潮湿的状况下,再行刷釉,这样都可以改善釉药涂刷不均的现象。

4).喷釉法。这种方法将要施釉的陶坯,置于转盘之上,施釉者在边规律性的转动转盘时,边以喷雾器将釉浆直接喷射於陶坯上的方法,即是喷釉法。

喷雾器的种类甚多,从清代陶匠所使用的口吹或手堆式,直到现代陶艺者所使用烫衣时喷水器作为代替品者,均可视为喷雾器,但在一般工厂,多是直接使用喷枪。

五、学生实践

六、老师小结 教学反思:

我们金山中学在2016.3月的时候成立了专门的陶艺教室,并且在陶艺教室内配有专业的陶艺高温电窑炉,陶艺成型拉坯机等设备;陶艺教室内配有陶艺实践操作台,学生们在学习陶艺的创作过程中,一会儿与同学讨论自己的作品如何创作,一会儿讨论陶艺创作技术问题,整体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们在整个课程的创作的中,始终都是非常愉快的。陶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玩泥”更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是陶艺课程开展的很好的表现。学生喜爱陶艺,并且在学习陶艺的时候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比如提高了审美、在讲解自己的作品时得到了演讲的提高,创作的过程中经常与同学交流,让同学们更团结,互相帮助。学生们创作完成后都主动打扫现场,更讲卫生。一件件精美的陶艺作品展示出来后,师生们都非常兴奋,就像自己精心呵护下的孩子诞生了一样。而且陶艺并不是单一的一门学科,更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现,它与科技、艺术、历史、地理、自然、建筑等都是分不开的,在学习陶艺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对其他学科的兴趣,陶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在不断地学习摸索过程中,我们确定了“好玩、乐学、会生活”的陶艺教学理念,好玩:是陶艺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如何让学生有内容、有意义持续地玩,并玩得出彩、玩有所得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乐学:快乐的学习,环境、氛围、教学形式不仅转变学生将学习视作任务的心态,科学的课程设置更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情感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成长。

会生活:艺术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使人们能够更有意义、更完整的生活,每个学生都应当且有权学习人类共同的艺术遗产,为周围、为生活添一首歌、一支舞、一幅画、一个创作,每个下一代、每个学生都应当有“会生活”的意识、逐渐养成会生活的能力,形成会生活的状态,实现自己的完美人生

我们的陶艺校本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可以:

学习趣味陶艺、感知不同事物,聆听内心感受、学会表现自我,大胆创想创作、实现个性发展,拓展综合能力、体会美好生活。

学校依托中华博大精深的国萃陶瓷文化,提升学校的人文底蕴;通过实验陶艺项目的办学特色,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有文化底蕴的示范学校,培养学生成为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勇于创新的新一代人才。

为了保证陶艺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也把陶艺教学课程列入日常课程计划。充分利用陶艺专用教室,安排每班每两周一次的陶艺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相应对陶艺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再教学。让每个同学都可以来了解陶艺,感受陶艺的乐趣。同时制定相应的陶艺活动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陶艺教学活动。

《陶艺制作》是人美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的课程,是在学习陶泥的基础上,运用陶艺术知识进行的立体造型制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问题导入课题相对成功,展示了陶瓷作品及其制作,陶瓷有趣却很少有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尝试的特点使得本节课的内容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对这些陶艺作品的欣赏中,使学生基本上理解和学会了制作方法并加深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陶瓷用品的情感。学生的创作反映出了他们的创造力,出现了许多奇特富有创意的作品。但教学方法内容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并且对创作的表现技法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

评价是鼓励学生的体现,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分享他们成功的作品,我用摄像的方法给予鼓励,作品好的给摄像,并将作品图片发到十六中网站。评价时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制造过程和创作意图,这也是同其他同学学习提高的过程,这又充分体现了他们学会知识后共同分成果的快乐感受,知道成功是大家创造的结果。

学习本课程后学生能够了解陶艺工艺制作方法,但真的亲身的实践还做不到如果亲自去陶艺厂参观或亲手制作一下,体会劳动的快感,如能这样教效果会更好,能从中激发学生对陶艺工艺的热爱,学习陶艺艺人的敬业精神,让这顶工艺代代相传下去。本课程设计的教学,达到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会合作愉快,创作的作品又好又多,完成了教学任务。

篇2:陶艺社团陶艺制作教案

教学对象:4-6岁

教学工具材料:橡皮泥、牙签/火柴棍

一、问候语 1分钟

Good morning/afternoon,dear students/ boys&girls!Welcome to Gekoo!Today we are going to make something,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about it? / Now we are going to do it.二、导入:激起兴趣,导入新课题2分钟

师:“ 小朋友,谁知道平时喝茶的杯子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吗?”(陶泥)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漂亮的小杯子吧!”

三、讲授新课:12分钟

1、制作方法和示范:(盘泥条法)

① 拿一块陶泥搓一个圆球,压扁,做成圆形/方形/爱心形状(你喜欢的形状)做杯底; ② 再拿一块陶泥,搓成一条大小; ③ ; ④ ; ⑤ ; ⑥ ; ⑦。2)

四、学生制做:20分钟

教师巡堂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五、课堂小结 5分钟

“小朋友都完成了吗?””老师点评:“这作品很漂亮,颜色很丰富!创意不错!..”学生互相评价作品 Have you finished?Everyone look ,this

篇3:陶艺基本制作

中国陶瓷的发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可缺失的光彩。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灰陶,英语单词“China”本意就是“陶瓷”的意思,因为中国古代陶瓷在世界的地位使得它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西方国家在陶瓷艺术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从而衍生出现代陶艺的发展。中国现代陶艺在结合古典陶艺工艺的基础上从而创作出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的优秀的作品。

2 陶瓷制作原料

2.1 坯料

瓷土:瓷土在普遍意义上指的是能烧结瓷质的泥料,主要成分是由黏土和其他天然矿物原料按一定比例经过混合配制而成的坯料。

陶土:每个地域的陶土都是不一样的。各地的陶土的成分、性能、颜色以及烧制温度都会不一样。陶土烧成的陶器质地稀松,硬度较低,粗陶烧制还有渗水的现象。

2.2 釉料

釉的主要成分是矿物质,同时也是在高温下熔融并附于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地薄层。根据釉的烧制温度,我们把釉分为三个类别———低温釉、中温釉、高温釉;从釉烧成的坯体表面效果来看,可以分为亮釉、亚光釉以及无光釉;按照原料的成分可以分为土釉和灰釉。在现代陶艺家中,为了追求特殊效果,突出陶瓷器的个人作品特性,都会选择制作属于自己的釉料。

3 陶瓷制作手法

在制作陶瓷手工艺中,制作手法包括手捏成型法、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以及拉坯成型法。然后分别来简要讲讲各个手法。

3.1 手捏成型:

这个方法主要是用手对泥料进行揉、捏、压等手法,通过手指与泥土直接的接触有利于我们充分掌握泥土的特性。因为手指是人类最熟悉的工具,因此这个手法也是最基础的手法。

3.2 泥条成型:这个方法主要是将泥土搓成泥条,相黏处用稀泥土加湿,然后一圈一圈的叠上去形成自己想要的造型。

3.3 泥板成型:泥板成型主要是将泥土滚压成泥块,用泥块可以进行拼贴、粘接来造型。这种手法一般用于方形器物等。

3.4 拉坯成型:

这种手法是我们这次实践中最主要学习的手法。拉坯成型需要利用旋转的机器来进行成型,是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法,需要全身高度协调、配合默契的手工方法。

在制作陶艺之前首先,我们要学习揉泥,在揉泥过程中,要将泥土中的湿度揉匀,防止泥料中有气泡,不然会在拉坯过程中使泥土重心不稳容易变形。揉好泥后将泥土放置旋转机的中心,找到重心,用大拇指按在泥料重点同时用手感知泥料与旋转机之间的厚度,将大拇指慢慢向外推,使泥料开口致想做器物的大小合适后,用左手伸入泥料内底部,泥料外用右手抵着,同时用左手的中指隔着泥料对着右手的大拇指从而进行慢慢向上拉伸泥料。做陶瓷器的时候一般先把器物的底部造型,然后再进行拉伸的整体造型,在拉伸过程中,会遇到泥料不均匀左右摇摆的情况,我们要用两手扶住泥料,一只手抵着、另一只手稍微用力将泥料不均匀的部分进行去掉或者扶匀。在大体拉出器物的造型后,会用事先准备好的海绵或者布条进行抛光等修饰,最后将上述阶段进行完之后用割线拉出底部,放置干燥处进行晾干。

4 陶瓷装饰手法

在装饰过程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手法就是雕刻装饰、色料装饰以及综合装饰。

雕刻装饰一般分为线刻、阴刻、阳刻等形式,用刻刀、刀片等工具进行雕刻。首先用铅笔在干坯上进行描稿,用铅笔确定雕刻的图案,然后根据铅笔稿用刻刀进行线刻,然后进行图案的整体雕刻,调整图案的立体感,最后用刷子、磨砂纸进行打磨圆滑。

色彩装饰是用以及配置好的釉对坯体行进搭配装饰。颜色釉装饰可以改变器物的颜色单一性,一件成功的作品除了造型以外,釉在其中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一般采用浇灌的形式进行上釉,这样可以使釉比较厚的在坯体上,烧制出来的颜色比较深沉,同时用另一种颜色比较浅的釉色进行深浅对比,加强器物的美感。同时上釉手法还有很多,这往往取决于自己的喜好。

综合装饰一般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饰工艺进行装饰。在陶瓷装饰中运用最多的也是综合装饰。

5 陶瓷烧制

陶瓷艺术是泥与火的艺术,任何意见优秀的陶艺作品都必须经过火的煅烧和洗礼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陶瓷艺术。我首先来说说烧陶的龙窑。龙窑一般建在坡地上,依势造型,如龙似蛇,故名龙窑。龙窑因建在山坡上,火焰收力大,升温较快,同时装烧的面积大、产量高、可以节省燃料、造价低等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气窑在现在来说是比较刚见同时非常容易操作的。气窑结构分为七个部分,包括烟囱、棚板、高温耐火棉、窑门、窑车等。瓷器烧制分三次烧制,第一次是用来给刚刚拉坯成功的湿坯体烘干用的,这一次的温度没有多高,可以随意的用手拿不会被烫伤。这次烘干之后拿出来用来打磨、装饰等(这一过程中还可以相互粘黏),然后开始了第二次烧制。第二次烧制的温度高达了800℃,这一次烧制之后要进行最后的打磨以及上釉了(这一次不能粘黏了),经过上釉之后就是最后一次的烧制了,这一次烧制1300℃之后就是瓷器的成品,这次烧完之后的进行降温就可以开窑观赏自己的作品了。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的品质,从而发掘更多的中国的传统的事物用来提高生活品味。陶瓷制作是近几年来流行的一种大众化的休闲方式,在当代社会中各地出现的陶艺吧就可以体现出陶艺越来越被人所接受。本文从陶艺制作的原料、手法等来诠释陶艺在当代生活中的发展过程,同时给大家讲解在陶艺制作中所运用的手法。

关键词:陶艺制作,现代陶艺,制作手法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李家驹.陶瓷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黄焕义,黄胜,邓和清编著.陶艺技法.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

篇4:陶艺社团陶艺制作教案

小小的钢琴吧装置得典雅完美。在温暖优雅的灯光下,“京剧交响”陶艺作品将作为钢琴背后的主背景墙引人注目。它由640块色彩斑斓的陶瓷挂片组成。陶片的色彩呈现多种色泽,中间是翠绿色的虚化了的京剧脸谱,从中心辐射开来,是大片的红色色块,红绿色的色彩交相辉映,透彻、鲜亮、耀眼、灵动、出彩!它开成一朵绚烂之花。红花绿蕊,飘动着春花秋月般的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它仿佛是一朵灿烂的迎宾之花,敬献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让世博村奏响一曲《和谐颂》。京剧脸谱在陶瓷作品的四周又演化成抽象的脸谱元素。蓝,绿、黄、灰、橙、褐多种颜色交织,如流动的音乐,又如辰龙腾云驾雾。大音希声,巨龙无形,给人以无限遐想……

京剧是国粹,脸谱是民族的重要标识,但我们没有停留于睑谱的形式,也没有止步于国粹的层面,而是用独特的陶瓷爵言、用现代的表现手法,抽象地演绎、完美地彰显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魅力。脸谱在陶瓷的四周化成流动般的乐谱内涵,脸谱即是乐谱,与壁挂前的钢琴互相交映,和西方的乐曲融合一致,成为中西方文化流动的音乐洪流,在世博的上空回旋。

京剧交响是用京剧音乐交响化的原创、运用大型西洋乐队、声乐独唱及交响合唱的歌唱法完美表现京剧的独特韵味。我们的陶艺作品也是一首京剧交响曲——《和谐颂》。它吸收多种艺术元素,把精美小巧、中西合璧的音乐空间表现了出来。它小中见大、气势磅礴,时尚与传统结合,非同凡响。它从抽象的“无”到丰富的“有”,从丰富的“有”到极致的“无”,它不仅仅是一种装置艺术,不仅仅只是悬挂的陶片,在炫目的背景下,它流淌着和谐,美好的精神,与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互契合。

篇5:陶艺社团 介绍

陶艺,一门高雅的艺术,是艺术家的灵感与制陶者的技术凝集在“泥”中与“火”的结合。实验中学的“杏窑”陶艺社是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学生对艺术执着、热爱中所建立起来的。社团现有成员20余名,三位专业辅导老师,齐全的专业设备为每一位热爱陶艺,钟爱艺术的学生搭建优良的展示舞台。

社团成立至今参加各类全国性的比赛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在2011年8月参与了由市少年宫举办的“2011年上海市国际少儿大联欢活动”与世界各国儿童一起交流,弘扬中国传统陶瓷文化。2012年1月9日我校正式成为“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实验基地”加深学生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杏窑”陶艺社中的每位小成员都在每次实践中不断地成长、经历。

今天在这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我们的孩子亲手制作的,他们都流露着稚嫩与古朴,但是非常真实;每一件作品都记录着他们的快乐与无暇,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迹,我们愿意将这份快乐与您分享!

篇6:陶艺社团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太快,不知不觉间到了期末。回过头来看看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对社团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快乐,对我来说既是平凡又是特殊的一段时光。

这学期,我怀着满腔的热血继续接管了陶艺社团,我一直认为做一件事情,喜欢就能做好,用心就会出成果。社团小成员们也很配合,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他们都能够积极参加,没有晚到早退的现象。社团小成员都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及纪律观念,保证了社团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最初,我们的社团课因为彼此间的不熟悉,或许多少有些陌生,无论是肢体上还是思想上都放不开,气氛稍微有些尴尬,每次活动只能听到两个声音,拍打泥巴的声音与抽吸鼻涕的声音。这也造成了我的困扰,活动本身就是玩嘛,何必这么认真。回首过去的这学期,如果不把社团看作是一次次的活动课会更好,在这其中,我们收获了友谊、爱好、欢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众所周知,学校搞社团活动是为了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气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寓教于乐。所以在社团活动方面,尽可能的提高小成员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本学期里,我们社团活动在这方面主要进行了几次主题创作,如“十二生肖”、“装饰挂盘”、“泥板装饰画”、“夸张人像”、“人物塑造”通过这些主题创作,提高了小社员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社团氛围也比以前活跃了不少。

诚然,社团活动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存在。比如泥巴的回收再利用不够及时,浪费较为严重;社团小成员的卫生习惯不是很好;

对于社团活动存在消极情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社团活动创新力不够等。对我而言无论是表达方式上的不够成熟还是思考问题的不够全面都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一个学期的时间原来是如此短暂,似乎纳新还是昨天的事情,相聚的日子总是显得这样珍贵。有欢笑也有遗憾。社团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如此充满青春和活力。感谢这样的经历,感谢你们带给我的快乐。正如上天不会把全部的优点给一个人,社团也不会没有任何缺点,但是我一直坚信,社团的明天会更好!篇二:陶艺实施总结 我校在业已开展陶艺教学活动基础上,为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向国家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借助《陶艺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专项课题组的优势,推进我校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基于对国内陶艺教学现状的认真考察和对我校开展陶艺活动的反思,我们感到进行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近几年国内初中陶艺教学和研究有了一定规模的实践和发展,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了不少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逐渐地将陶艺引入中小学生课堂。但是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中小学是陶艺教育在有一些学校实施过程当中很不如意,甚至是失败的。主要表现在:陶艺教学没有专门的陶艺室和师资;陶艺教学无目的、无组织,呈现出一种无政府、放任自流状态;陶艺教学的深度一直停留在手工的基础上,没有得到一定的拓展和升华。

2、国内各中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陶艺知识传授”的教学研究和“陶艺制作技能”的教学研究。陶艺知识和陶艺制作技能确实是陶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校开展陶艺研究的主要视角。但是作为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的陶艺课程,需要有关陶艺教育和学生心智发展的相关研究,使陶艺教育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而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3、陶艺教育在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早在一二十年前就进入了中小学校,并开展得有声有色。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陶艺课已是大、中、小学普遍开设的课程,其普及程度和现代陶艺水平亦最高,号称“现代陶艺王国”。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陶艺教学也开展较早,台湾的大、中、小学已基本普及陶艺教学。但是,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关于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成果相关资料的比较缺乏,再说,由于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也不可能照搬别人的做法。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关于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不少,在国内,由于整个课程研究的历史较短,尤其是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是近年来的事情,因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近年来的事情,而具体到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研究则更是缺乏内涵的研究。由此可知,本课题将重点研究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主旨的陶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这一选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三年来陶艺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我校广大师生对陶艺活动基本形成以下共识:

1、陶艺教育的功能定位:

⑴开展“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载体。

⑵动手动脑,激励创新;调适心理,健全人格。

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成,学生经历了主题选择、设计、制作过程。因此,陶艺活动不仅是动手实践过程,也是思维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基于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设计不同的主题及表现形式,大胆创新,自由想像。一件件风格迥异的作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心情在双手与泥团的搓合间放飞,学习压力所带来的烦恼在人性与泥性的交融中释然。

⑶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我们的学生在陶艺课上的制陶活动往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多人一组,共同讨论创作方案;根据制定的方案,分工合作,借助集体的智慧与能力,将方案变成充分体现主题旨意的陶艺作品。这样的过程,学生从体验团队协作带来成功的喜悦中强化集体意识,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社会学习能力。

⑷陶艺知识与能力的横向迁移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实践证明,陶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合作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等无异对学习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益的。其他如陶瓷作品在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物理知识、作品装饰中的美学知识、陶瓷发展历程中所涉及的历史、人文、地理知识等等,无不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各门不同学科的学习。

2、形成陶艺教育的学校特色:根据我校开展以陶艺为主要项目的《民族文化培训工程三年规划》,我校的陶艺教育发展目标为:通过三年努力,使我校的陶艺教育成果在本市中小学中具有一定影响、最终成为陶艺特色学校。在近三年的陶艺教育实践中,学校师生逐渐对努力构建陶艺特色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共识,在社会上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

3、陶艺天地、学生乐园:陶艺活动促进个性发展,是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动手又动脑的快乐园地。作为对繁重的学习生活的一种调节,陶艺活动适合学生的需求。为了持久激发学生陶艺的学习热情,学校从不同方面给与激励。在陶艺教室里,设有学生作品陈列橱,将做得较好的学生作品展现在教室里,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精心布置的“四海陶艺馆”陈列厅,不仅带领学生走进中国陶瓷、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且在“江桥中学四海陶艺”展区以及教学楼橱窗展出的学生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制陶积极性和创作冲动。因此,我校推进民族文化培训工程的时间虽不长,却得到学生的广泛呼应。在调整、充实五个学生社团成员时,有超过三个年级人数总数三分之一的学生报名加入陶艺社;每个星期的兴趣活动课,陶艺教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学生将自己的陶艺作品带回家,家长看到后也非常欣喜,积极支持孩子参加陶艺活动。

4、稳定的陶艺教育队伍:学校通过将近三年的陶艺教育活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以及陶艺教师、图书馆老师等成员组成的陶艺教育队伍,这是我校蓬勃开展陶艺活动的骨干力量。近三年来,学校依靠这支团结协作、极富创新精神的骨干队伍,成功开发了陶艺课程、编写陶艺校本教材、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各类陶艺竞赛和陶艺展示活动、主持陶艺课题研究等等。今后学校将继续以这支队伍为骨干,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实现陶艺特色学校的目标。

亟待完善的问题:

经过将近三年的不懈探索和大胆实践,我校的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风风火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陶艺教育成果卓著的常州三中、进华中学、纪王学校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的先进学校相比较,与我校制定的三年发展目标相比 较,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1、陶艺师资专业化发展:如前所述,我校现有陶艺教师都是原美术教师或劳技教师通过陶艺培训后从事陶艺教学的。虽然这些教师非常努力、非常敬业,两年来为学校的陶艺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些教师毕竟从事陶艺教学时间不长、个人的陶艺技艺比较浅显。在学校谋求更高水平的陶艺特色时,就明显凸现出教师专业化程度与学校陶艺教学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制约了学校陶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校将采取措施鼓励现有师资加强业务钻研、多实践、多探索、积极参与有关方面组织的培训活动。

2、陶艺教学的效能发挥:在陶艺活动进课表、大规模普及陶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障碍便是课时安排不足。中学一节陶艺课只有40分钟,上课后先要花费较多时间准备工具、陶土材料等;下课前还要花费较多时间收拾工具、清理材料和桌凳。这样,一节课中用于陶土制作的时间就不多了,学生很难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制作一件完美的作品,教师当然也就很难 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上万一堂完整的课,陶艺教学的课堂效果因而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协调教导处在排课时将陶艺课两节一上。这样,师生在制作陶艺时的有效时间将会明显增多,有利提高课堂效果。

3、校园文化的陶艺特色:2008年11月中旬,全市各区县的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在市美术教研员沈金龙老师带领下云集我校,现场研讨我校陶艺教育情况。他们普遍对我校两年来开展陶艺教育的成果赞不绝口,同时对我校陶艺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许多中肯建议,其中最为集中的一条建议是希望我校加强凸显校园文化中的陶艺特色。对照陶艺活动先进学校如进华中学、常州三中、纪王学校等,一走进这些学校大门,鲜明的陶文化特色让人眼睛一亮。相比之下,走进我们的校园,目前还体会不到陶文化氛围。对此,我校下一步在对校园文化作总体设计时,将如何凸显陶艺文化特色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来考虑。作为国家级规划课题的子课题,我校的“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暂作一段落了。但是,如何在初中学校健康开展陶艺活动、如何发挥陶艺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将是我们始终不懈的研究课题。我们将继续努力,使陶艺活动成为我校的特色项目。篇三:陶艺教学总结1 陶艺教学总结

美术组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尤其在陶艺校本课程的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学校陶艺特色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校的陶艺教学走在了莱州的前列。

一、明确目标,探究课堂教学策略。陶艺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探索以陶艺为载体、课题引领下的特色发展之路,尝试促进儿童和谐全面发展的新途径,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对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为学校、教师进一步开展陶艺教学研究提供了阵地,有利于深入的探究陶艺课堂教学策略,寻求陶艺教学途径。实现了对学生以下目标的培养: 1.让学生走进陶艺世界,全面了解陶艺,亲手创作陶艺。2.生动直观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3.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激发创造性。4.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

二.抓课堂教学主阵地,促陶艺教学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我学校加强教师陶艺教学研究,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陶艺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1、落实好陶艺教材。学期初,美术组教师积极组织对各级陶艺教材进行研究整合,美术老师们通研教材,使教师对本学期的陶艺教学做的心中有数。

2、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陶艺教案检查。每周两节课,组织集体备课。

3、继续加强人人上陶艺课,学校安排把陶艺课(每周每班一节),和陶艺小组课(每周两节)纳入正课 统一由教导处进行管理,使陶艺课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自身陶艺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对陶文化的了解,更好、更系统地掌握陶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制定了针对教师的陶艺培训活动。通过几次培训,使老

师对陶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制作水平,也为老师的陶艺教学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四、提高认识,促进陶艺特色氛围形成。

1、建设大陶艺教室:今年,学校对开展学生们喜爱的陶艺课,又进行了大的投入,购置了一台高性能的节能电窑,新增加了一间陶艺教室为新陶艺教室,又添置了可以上网的电脑,大屏幕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极大的方便了陶艺教学的开展。

2、大力开展陶艺特色活动

我们不断提高认识,开拓创新,以活动促进学校陶艺特色氛围形成。积极在校内外搞好学校陶艺宣传工作。

五、陶艺教学定位准确:

陶艺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内涵,民族精神为筋骨,国际视野为高度、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原则,把陶艺教育作为培养民族化与国际化相融合的一代新人的抓手,重技能学习,更重文化熏陶。

在工作中,我们们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陶艺术教学、科研工作中,我们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这就对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更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素质,善于求新求异,创造性地设计和安排活动,教师要有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随机调控,对活动进行再创造,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篇四:2015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2015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劳动路小学:贾煜 2015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我校本学期开展的泥塑社团活动,在兴趣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展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课题实施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加强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泥塑活动属于美术活动的范畴,主要着眼于培养儿童对活动的兴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反复操作中逐渐形成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设计方面多下功夫:

首先,做好本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技能发展轨迹的调查。要作好调查首先就必须明确学生在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其生活、心理的特点以及技能发展的轨迹。如: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用团、撮、压、等技能,使手腕与手指动作逐步灵活。三四年级要求掌握挖、折边、粘接、抹光(使手指动作灵活)泥工刀等工具的配合,(提高造型的整体感,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特征与某些细节)。

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则:如“整体结合”“目标有序”“适度新颖”“引导思考”“活动操作”“交往合作”等,只要当活动依据了一定的原则,才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学生进行泥塑作品制作的实践活动来看:首先从认识上,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操作角度来看学生能很熟练的操作,并且能制作和加工出精美的作品来;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制作出很有创意的作品来,总之,活动课中学生从操作及思维创新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泥塑课开展以来看,首先,学生对材料的把握和如何能做出更好的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其次,学生再制作陶艺品的同时,融入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些感情色彩;最后,学生能积极的热情和纯洁的心灵,精湛的陶艺技术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陶艺美品。总之在这一学期的陶艺活动课中,锻炼了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思维创新能力。

多动手,勤动脑创建新思维的妙用之处、使学生掌握了泥塑的制作的过程及所学过的知识构建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活跃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最后,作好记录,开展教研,作好活动设计的后期整理和评估。篇五:陶艺教研总结

神木六幼2014-2015上学期陶艺教研活动总结

李志叶

因为爱,让我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着激情,因为激情,我们不断的在努力的学习和成长,一学年的工作,在紧张的学习和实践中过去了,时光的流逝,记载着付出和辛劳,见证着积累和成长,我们在一学期的努力中,取得了很多成绩,摸索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的许多不足,有了一些急待提高的想法,在这,就对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做一总结; 1,加强学习,注重教师成长。

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研究.学习.研讨.交流教学经验的阵地;本学期,陶艺、美术教研工作以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作为突破口,分别带领老师们学习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让每一个老师在新观念的收集和吸取中,自觉的转变和更新着教学思路和方法;从每一块工作的落实.总结中,让每一个教师注重反思.在反思中提取经验.确立目标。2,开展课题研究,摸索教育经验。

课题,对于我们教研组来说,是一个新鲜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本学期,《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同时,我们在陶艺 教学在努力探讨陶艺的相关课题,教研的成员及教研陶艺的方向,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学习。我们从理论上有了清晰的认识,从大、中、小各年级各班的教材、确定、教案讨论、教学准备中,每一个教师从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的汲取着养分,在每一节课外观摩和小结中,又真正将我们各自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和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得以交流和提升,每一个活动,都从最初的模式研讨出一份执教的计划,又从执教中总结和反思,得出一个优秀的教学活动,这一过程,是老师们理论和经验的汇集,也是教学和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最后,用运与每节教学活动中。

3、优化一日活动,落实教学安排。

教学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教研组研讨和工作的核心,本学期,我们从设定小中大班教学活动目标及活动内容(陶艺、美术)、在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相互探讨,交流。从同年级相同教材的制定和相互交流上,让教学更加规范和准确,另外,期末到各班教学进行展示,也让每一个家长与幼儿了解其成长。让我闪以后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施行更有了方向。

4、精心组织大型活动,增强宣传力度。

幼儿园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以家长的评价为标准的。加强幼儿园的宣传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本学期,我们亲子陶艺与美术活动、家长开放日和各年级的主题活动。小班主题活动《我爱吃的饭》、中班主题活动《谁的生日蛋糕》、大班的主题活动《我设计的书包》。

我们教研组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作用,从学期开始的组织、落实,所有这些都事先在教研活动中交流、讨论,真正做到了互帮互学,在家长开放日中,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陶艺社团陶艺制作教案】相关文章:

陶艺制作的教案范文06-16

陶艺设计与制作感想05-21

初中陶艺教案06-09

儿童陶艺课教案05-02

陶艺美术教案范文06-01

陶艺装饰设计教案07-17

陶艺05-25

陶艺人生05-10

陶艺特色学校05-25

陶艺课程交流05-26

上一篇:李阳疯狂英语暑假培训班五升六数学作业三下一篇:三江学校2018-2019学年度禁毒反邪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