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研究论文

2022-04-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一词已经不单单会在艺术创作中提出,各产业中都提出创意这一口号,文化创意产业便在这一口号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研究汝瓷的现状以及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如何发展汝州生活陶艺。提出在发展过程中要提升设计的创意,突出文化的内涵,塑造独特的个性品牌。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陶艺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艺研究论文 篇1:

当代中国陶艺研究方法与学术创新

本文试从一种崭新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当代陶艺,通过对中国当代陶艺研究方法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当代陶艺无论从创作还是研究都停留在西方陶艺的阴影里,没有得到应有的学术地位和话语权。本文旨在提供符号学研究方法,寻求陶艺研究学术创新,以期使中国当代陶艺在赶超美、欧、日等国陶艺的同时,传承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取得中国陶艺应有的话语权。

[关键词]符号学;当代中国陶艺;研究方法;学术创新

肖 绚(1970—),男,景德镇陶瓷学院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符号学、模式识别;李兴华(1964—),男,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陶瓷美学。(江西景德镇 333001)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陶艺符号学研究”(项目批准号:GL0731)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江西省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支持的研究项目。

陶艺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许多文化信息。虽然中国陶艺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但现代创作观念上的转变和新形式的探寻在20世纪80年代还处于萌芽状态,对中国陶艺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与中国陶艺今日所处地位不同,西方陶艺在其历史和现代之间维持着思想和学术的一脉相承性。由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中断,西方艺术标准成为“经典”话语权,西方陶艺理论甚至成为衡量中国陶瓷艺术成败得失的标准。但中西陶艺在其心理模式、符号系统、文化传统方面的歧异性,导致各自学术性话语之间语义学组织的显著区别。当中国传统陶艺按照西方陶艺理论使用较严格的逻辑标准加以分析时,前者的其他意义成分即会失去或减弱,所以建立中国特色的陶艺理论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本文是从符号学角度对当代陶艺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和创新的尝试。

一、当代陶艺和陶艺研究方法

(一)当代中国陶艺现状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对外文化交往的扩大,西方现代艺术的传入,价值观的多元化与市场经济的兴起,中国社会开始转型,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迅速发生变化,中国陶瓷艺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经济提供了陶艺家生存的环境,也成为引导陶艺生产的一个重要利益驱动因素。90年代初各地陶艺工作室纷纷成立,成为中国当代陶艺的主要创作力量。中国当代陶艺就此开始成为气候,与国外陶艺家交流也越来越多,中国陶艺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但当代中国陶艺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忽视了东方陶艺的传统,过多地打上了西方陶艺的烙印,成了西方现代陶艺的翻版,作品缺少中国陶艺符号元素和文化内涵,更缺少中国艺术特有的气质[1](P109-111)。其二,陶艺工作者大都只关心创作,而不关心理论,学术界对中国当代陶艺缺少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艺术批评。中国陶艺研究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结果是中国陶艺缺乏理论支撑和学术引导,缺乏理论研究和评价标准,根基不深,自然难达高峰境界!

(二)当代陶艺研究方法

其实对当代陶艺的研究绝不只是陶艺学科范围的问题,它涉及到中国造型艺术原始话语的许多方面,如社会与学术制度、作者动机、读者的理解、文化的结构、政治和历史环境以及艺术在特定社会历史下的功能等。显然中国陶艺研究还没有在这个层面上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还只处在初始阶段。

现有的陶艺研究方法主要有:

1.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在战后西方发展很快,这种研究方法在陶艺研究中也常常会被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其主要是借助行为主义、现象学、认知心理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对陶艺家及其作品进行研究,涉及艺术家的精神、情感、想象、幻想、动机、意志和人性等高层次品质。这种方法研究艺术家如何用特有的语言表达对社会的认识,认为陶艺只是表达情感,不必有具体框框,是一种行为和情感。

2.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目前有三种比较法被广泛应用。第一,集中的区域比较法;第二,控制比较法;第三,跨文化比较研究。陶艺学科的比较研究方法主要是借鉴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从创作者的性别、地域乃至国别等角度对陶艺进行跨文化、跨时代研究,从而对男性陶艺、女性陶艺、中国陶艺、欧洲陶艺、美国陶艺、日本陶艺、韩国陶艺等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东西,也试图找到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种族、民族在审美习惯、审美制度、审美传统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以另外一种立场和眼光来理解和认识我们自己。

3.经验描述方法。陶瓷艺术是一种可以经验的现象,可听、可看、可触摸、可参与、可体验操作,不应做超经验的解释,必须做经验的解释,因此,描述和把握经验就成为陶艺研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其主要从造型、装饰、风格、艺术价值等角度对陶艺进行研究,得出结论。[2](P82-84)

4.美学研究方法。美学研究方法实际上是哲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任何艺术理论探讨陶艺如果从表象到深层,都无法回避哲学层面的对陶艺欣赏、审美、美学价值等根本观念和问题的界定。实现陶艺学科的健康发展,必须将我们的理论体系搭建在坚实的哲学基石之上,以哲学的方式阐释陶艺的本质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来揭示陶艺学科的其他问题与规律。美学研究方法有助于当代陶艺找到一条与人类历史进程、与世界文化发展方向、与时代精神相吻合的中国当代陶艺理论发展的思想线索,奠定新的陶艺理论框架体系。

二、当代陶艺研究方法存在的缺陷

(一)以传统西方学术模式和西方文化为理论支撑,没有很好地处理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

20世纪,在西方强势文化流传的背景下,西方科学、哲学、艺术等在中国都拥有经典话语权。当代陶艺同样以西方为经典,以西方陶艺为学术标准。西方陶艺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教条则阻碍和窒息了中国本土陶艺家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表现力,导致中国没有出现更多有世界影响的陶艺家和有震撼力的经典作品。

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不同地域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虽然会有很大的差异,却各有其合理性,他们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只有通过其自身的价值系统,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有意义的解释。在艺术领域更是如此,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们用以交流与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不同民族和不同阶层的人们各自的情感交流与表达方式,在这一生活与文化圈内部往往是最有效的。所以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任何文化艺术都不能用一个标准、一个声音说话,否则在发扬一种艺术的同时,也是在摧残其他艺术。对中国而言,在睁开眼睛看西方,在海纳百川学西方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能忘记中国人在这个世界的各种场合、各个领域都要有自己的声音。陶艺学术研究同样要立足本国文化传统,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和理论体系。

(二)过分侧重心理学分析和肯定陶艺家对传统艺术的反叛,没有认真地研究当代陶艺如何走向大众

西方陶艺与西方当代艺术思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现代西方文艺思潮中,崇尚个性,关注内心世界,却少了一份对自然物的关怀,少了一份浓厚的文化根基。在这种思潮影响下,陶艺更多的是一种抽象物,陶艺只是一种创作模式和表现方法。当代陶艺应该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对陶瓷本质的理解和追寻,去体现创造者对陶艺的理解:比如社会、文化、宗教、哲学、历史等,发掘出独有的审美感受。也就是说继承优秀传统加以深化并融合自己的东西形成个性。缺乏文化,作品永远大不起来。

其实任何艺术的真正评论者都是大众,艺术要面向大众,艺术要关注大众生活,艺术要走向大众。而中国陶艺走向大众,就必须处理好艺术标准单一性还是多样性、审美共同性和个性、大众标准与艺术家个人标准等问题,陶艺研究必须在这些问题上下工夫并作出回答。

(三)只注重分析陶艺家个人风格,没有很好地研究和回答陶艺的时代功能和社会价值

当代陶艺研究更多的是分析陶艺家个人风格和作品的艺术性等微观问题,关注时代、关注人类精神、关注艺术的社会功能不够。其实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活在时代之外,艺术家也不例外。他可以保持对现实的批评,可以和现实有一定距离,但必须以自己的方式介入社会,必须勇于承担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实现艺术的社会价值。陶艺研究必须重视这个方面的研究,必须提醒艺术家承担社会责任。

与此同时,中国现代陶艺创作应注意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关注现实生活,吸收现代文化艺术新思想、新观念;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要开创陶艺新局面,还需要一种突破精神,一种前卫实验精神。

总之,艺术与艺术家的个性、与艺术家生活的时代、与特定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和心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东西方艺术与东西方文化有内在联系,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体系,在表达方法、作品精神、艺术风格 、艺术欣赏等方面不能完全用一个标准和模式来评价。

三、用符号学研究方法研究当代陶艺的意义

符号学(Semiology)方法是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方法论探讨的重要方向之一,被视为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语义学和逻辑学基础,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数学”工具[3]。它是由19世纪末美国人皮尔斯和瑞士人索绪尔开创的,其主要方面包括对比较模糊的文化及学术现象进行精确的描述和对人文学术现象中的意义关系、因果关系、评价关系、行为关系进行较精确的表达和分析,以促进和提升对人文社会科学对象的理解和运用。许多学者认为21世纪将会是“符号学大有作为的世纪”。符号学方法有助于探讨与意指过程和交流过程中种种涵指可能性相联系的理性类型学,但目前还没有学者从符号学的角度系统地对中国陶艺进行研究。将符号学研究方法引入到陶艺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中国陶艺的文化内涵,不仅为解读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现代陶艺家的创作能力,其意义如下:

(一)作为一种方法论工具,规范陶艺的学术标准

借鉴符号学研究方法,尤其是借鉴和汲取符号学的学术规范,将会有效弥补当前陶艺研究在学术方面的弱项,使掌握大量感性资料与经验性材料的学术研究群体,进一步注重学术规范、迅速提高研究成果水平,寻找更多学术途径,利用更多研究方法,通过更加多维的视角,以探索和解决诸多艺术学问题,从而进入当代主流学术界的视域,藉此改变艺术学的研究重心。

(二)更能理解陶艺符号背后的文化含义,有助于国际学术交流,提升中国陶艺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在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文化形式中,艺术和宗教最能体现人类的本能,最能反映人性中共同的一面,从而在这个层次上实现对话和交流。而各种民族艺术形式中的符号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最能表现一个民族真实的世界观和道德观。从符号学角度看,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有一套系统规范的符号体系,从造型、釉色、装饰、题材、风格等都可以用符号进行表达,其中传统陶艺的吉祥纹饰更具有明显的符号和象征意义。通过符号很容易让人看到其民族、地域、时代、文化特征,也与传统文化的精神完全一致。充分的符号学对话将有助于人们理解陶艺符号背后的文化含义,有助于国际陶艺学术交流。为达此目的,中国陶艺应按符号学方式加以再表述,以使其更便于和其他地域学术进行有效沟通。

(三)构建适合中国陶艺发展的符号体系

中西学术分类系统在其心理模式、语言系统、文化传统方面的岐义性,导致各自学术性话语之间语义学组织的显著区别,两套思维系统并未在理论的层次上彼此支持或建立有效的理性的联系,特别是在与语义学成分有关的部分之间,因为后者更紧密地植根于各自的历史、文化、学术环境。就中国陶艺而言,其生命力本来在于保持其传统思想方式的特殊风格,因而涉及到语言的、逻辑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历史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其意义涉及种种不同的语义学的和思想社会的层面,它只能在自己的传统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挥其精神感染作用和实现其艺术价值。

以西方陶艺为解释标准并未能增加对中国陶艺话语的理解。所以,当代中国陶艺家需要重新组织和重新表述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话语,构建适合中国陶艺发展的符号体系,使其在现代学术和社会交流中发挥有效的作用。中西比较陶瓷艺术研究领域内部的障碍,只有通过进一步考察两种陶瓷艺术的不同概念组织,不同学术制度结构之后,才可以更清楚地加以揭示。需要指出两套艺术话语传统之间具有的不同的意义产生和作用方式的背景,以及在二者之间进行直接比较的不恰当性。我们并未否定两套陶瓷艺术话语之间对话的可能性。正好相反,二者之间有效的对话对于人类共同对艺术的理智探索任务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四)用全新的角度进行陶艺研究,提高陶艺创作能力

研究陶艺符号学有助于理解陶艺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关系,提高陶艺创作的水平。陶艺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利用陶瓷媒体传达信息,是一个求解过程而且是多解的,这一思维过程往往是借助于符号来进行的。通常在设计前期,陶艺家工作是意象积累阶段,是有意识地应用格式塔心理学和原型理论,做一些符号性的规整、分类、收集和研究,并在设计中采用构成的方法重新组合符号,为陶艺创作服务,而且采用了隐喻、换喻等手法来表达设计者个人的创作理念。

现代陶艺设计中的符号具有以下特点:符号功能是纯审美功能;构成的目的是信息的自我目的化;符号是以形、色等空间符号存在;符号的感知性是个体性的视觉、触觉符号;信道是单件手工制造;语义学规则依赖个人的感性;语构学规则受陶瓷工艺和陶瓷材料理化成型特性的制约。

(五)符号学研究方法有助于中国陶艺的学术创新

从学术创新角度看,创新不仅有理论的创新、研究对象的转移,还有方法的创新。不仅借鉴、学习西方当代人文科学新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创新,从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历史话语、整理理论范畴、构建理论体系也是一种学术创新。对中国当代学术来说,20世纪的学术始终未能摆脱西方学术的影子,没有能找寻一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本土学术现代化之路。当代中国陶艺领域研究学术语言和范畴很多是借鉴西方的,但如果借用符号学研究方法,用于整理中国本土的文化资源、学术传统,尤其是在陶艺研究领域以中国特有的符号——造型、色彩、主题、装饰等能指形式,进而深入研究这些符号背后的所指,从比较研究角度,从人类学角度去研究符号后面的宗教、人类行为、价值层面和生活方式,能够在更高理论层面研究和评价中国陶艺的理论和文化价值,也能够在一个较为畅通的对话平台,进行当代中国和西方陶艺的学术交流。从全球化和跨文化学术交流角度,实现中国研究材料和现代研究方法的互动,是一种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当代学术探索之路。

四、结论

对于中国陶艺来说,由于20世纪西方学术体系和方法的引入,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存在着一种近乎绝对的认识论断裂。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特殊的解释学,来处理此认知性的裂隙所造成的沟通困难。符号学方法,正是对此由不同文化模式造成的认识论断裂设法予以解决的一种努力,是从全新的角度进行陶艺研究,是当代中国陶艺研究方法与学术创新的尝试,目的是以此为媒介和平台同西方陶艺进行全面深入的对话。

[参考文献]

[1]吕金泉.现代陶艺的误区[J].艺术百家,2004,(77).

[2]张兰芝等.陶艺材质艺术语言表述探究[J].中国陶瓷,2006,42(12).

[3] 李幼蒸.历史符号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彭 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肖 绚 李兴华

陶艺研究论文 篇2: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活陶艺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一词已经不单单会在艺术创作中提出,各产业中都提出创意这一口号,文化创意产业便在这一口号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研究汝瓷的现状以及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如何发展汝州生活陶艺。提出在发展过程中要提升设计的创意,突出文化的内涵,塑造独特的个性品牌。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生活陶艺;汝瓷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背景下发展形成的新产业模式。我国真正的对“文化创意产业”有明确概念是在2000年10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在正式文件中使用“文化创意”这一概念。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中这样对文化产业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和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而创意产业又分为多个体系,每个国家的体系也不尽相同。每个体系中又有不同的分类,来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现代名词。

生活陶艺的概念

中国是陶艺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而随着陶瓷工业的进步发展和创意思维的扩展,生活陶艺也开始在陶艺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生活陶艺的起步比较晚,至今对生活陶艺还没有完善的、统一标准的概念定义。但陶瓷专业领域里的人们对于生活陶艺普遍都有“审美”和“实用”两方面的意义。生活陶艺已经不是仅仅为了满足生活实际需要而生产出来的陶瓷制品了,生活陶艺更注重了审美和实用兼具的的特性,使人们在实用陶瓷制品的同时也在欣赏着一种艺术美。

生活陶艺是从传统的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的,其多样的创作理念支配者不同的生活陶艺创作者的构思,以不同的视角显示出不同方式的艺术美感,其显示出来的创造力和艺术美感使很多陶艺创造者们去追求,也使很多陶艺爱好者和消费者去购买。

文化创意产业下的汝州生活陶艺的复兴

1.汝瓷的历史

汝瓷名列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因其产自汝州而得名,它的创烧与形成经历的几起几落,历时数百年,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特点。却只在公元1086年至公元1106年,短短的20年间昙花一现,便消隐于战乱之中。优雅的釉色,精细的胎质和简约古朴的造型显示出其古朴、淡雅、大气的审美特征。纯洁,安定,美好,富贵,吉祥的文化内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生产力经济向注意力经济的历史大转变下,创意一词已经不单单会在艺术创作中提出,各各产业中都提出创意这一口号,文化创意产业便在这一口号下应运而生。在全球创意文化产业到来的今天,生活陶艺也已经在慢慢的形成概念,有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和创作生活陶艺,使生活陶艺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日常的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器具了,现在更多的是注重生活陶艺人性化,文化气息和观赏价值。汝州的生活陶艺虽然只在公元1086年至公元1106年,这短短的20年间昙花一现。但,随着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汝州的生活陶艺也在进行着新的变革和创意。若要使已经随着历史的变迁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汝瓷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便要重新完整的复制出汝瓷的制作工艺与烧制技术。但因汝瓷被皇室所喜爱,被誉为御用珍品。造成了其留世的稀少。南宋周辉的《清波杂志》中记载:“汝官窑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从中又不难看出,御用珍品,在其时民间流通尚少。而以玛瑙入釉更使得失传的汝瓷釉料显得扑朔迷离。而且,汝瓷的烧制要经过两次的窑变,釉色的形成主要是根据天然的矿石釉料在高温和缺氧的情况下自由裂变而成的。又因其釉色七彩纷呈,灿若星辰,所以被认为阳气太重,帝王公卿也不用其作为陪葬用品,更使其留世稀少。更因为汝官窑的窑址迟迟没有找到而更使得汝瓷珍贵无比。当今世界藏有宋代汝瓷的博物馆不足十家,藏品更是不足七十件,也就有了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而在现如今,想要重新完整的复制出汝瓷极其烧造工艺,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许多生活陶艺爱好者及烧造者们在重现汝瓷这一道路上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直到2004年5月,汝瓷的汝官古窑才被一个叫朱文立的汝瓷大师在汝州的张公巷找到。使得千年之谜的汝官窑得以揭晓。

2.汝瓷的现状

(1)汝瓷的工艺发展

汝瓷源于汝州,而汝瓷烧制的原料就是来自于得天独厚的高岭土和石英、煤炭资源丰富的汝州,使汝瓷有了赖以生存和薪火相传的天然环境。但也因此限制了汝瓷的地域发展。汝瓷的烧造对釉料的配方和火候的掌握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汝州的瓷器的窑变跟平常的不一样,每件瓷器烧制是摆放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所受热的程度也不相同,产生窑变的效果就不一样。因此,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开片。

汝瓷的釉色据说里面有玛瑙的成分,在复制的时候,也成为了最为棘手的。从1957年开始,朱立文便开始了尝试复制出汝瓷釉色中的天青釉,1987年,朱立文在经过先后调整配方328个,经受1500余次失败之后,终于使断代800多年的汝官瓷天青釉重现于人们的视野。从而朱立文被誉为“青瓷第一人”。从天青釉的复制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汝瓷釉色的研究和复制时多么的困难。而朱立文在复制出天青釉后,并没有止步不前,为使张公巷北宋官瓷重回人间,朱文立再次踏上了征程,经过多次的试验,他终于在2005年又把张公巷北宋官瓷研制成功了。中国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说:“复制成功的几乎与原物逼真无二,朱文立的认真探索与坚忍不拔让人敬佩。”但朱文立的追求没有停止,他说:“现在的技术只是接近了古代的汝窑和北宋官窑,我的下一个目标是超越。”在文化创意的今天,作为生活陶艺的汝瓷已经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上通过现代的信息已经能够很好的了解都汝瓷,并且正在慢慢的揭开御用珍品汝瓷的神秘面纱。使这位在宋代短短的二十年间昙花一现的美人,重新走入大家的视线。

(2)汝瓷的艺术发展

作为生活陶艺,在平时的生活中就经常为人们所使用。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在充斥着各种各样材质的生活用品的今天,陶瓷已经不可避免的减少了它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分量。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进步,生活陶艺也在向着兼具生活实用于审美艺术的道路发展,并重新慢慢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汝瓷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慢慢的开始了它的复兴之路,虽然,只是刚刚的开始。但是,从现在人们对汝瓷的喜爱和国家对汝瓷的扶持以及社会媒体对汝瓷的关注不难看出,汝瓷将会在历史中跃然而出,在现代重现它的辉煌与美好。

不管是一只汝窑小碟以1.4亿元的价格在拍卖会成交,还是汝瓷的哪种釉色被陶瓷爱好者们研究出来了。都足以说明人们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得到的汝瓷,尽管有些是被收藏家门收藏起来的,有些是被当做艺术品来观赏的。但,不管是被收藏或者是被观赏,生活陶艺中的汝瓷都具备它所应有的实用性。即使被收藏或者观赏,它古朴,典雅的气质以及瓶、碗、碟、盘、尊等的造型,都足以说明它所存在的价值及意义。并且,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的近几年中,汝官窑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但从事的企业和数量达到了近40家,专业技术力量更是得到了加强,而且生产工艺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在器型和釉色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传统的汝瓷器型多为:瓶、尊、碗、盏托、盘、洗等,器型偏小,有汝不盈尺之说,釉色也多为天青色、月白色、豆绿色。近几年,经过努力不少汝瓷都有较大器型的作品问世,而釉料也发光釉,技法也有了浮雕等技法。

文化创意产业下汝州生活陶艺的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会慢慢渗透到各个领域,汝瓷想要得到发展,就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不断的创新与探索。将生活陶艺的发展纳入到陶瓷文化创意的发展中。

为使汝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汝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汝瓷的发展,将汝瓷列入了十五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并且河南省邮政局也发行了以“中国瓷器,汝窑瓷器”为名的特种邮票、首日封、纪念封各一套六枚。而且还在不断地对如此进行研究。汝州作为汝瓷的发源地,汝州生活陶艺想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产权化发展

现在的汝瓷市场,虽然有一些品牌和专利,但是,汝瓷的产品的品牌没有达到一定的知名度,想要汝州的汝瓷走向世界,就要有自己的响亮的牌子。有了自己的牌子,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专业的技术,在要得到很好的传承的情况下要有自己的专利,包括品牌,技术,标示等等……作为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应运而生的生活陶瓷要有自己的产权。

朱氏汝瓷有限公司就是由朱立文先生创立的,朱立文是是中国第一位防制张公巷北宋瓷产品成功的人,他的成功填补了古陶瓷史上的一个空白。这也是汝州市打造汝州瓷器文化品牌的一个新成果。

玉松汝瓷有限公司中的孟玉松女士开发出的发光釉获得了“中国陶瓷产品设计竞赛评委特别奖”、“中国第十二届文博会金奖”。另外,孟玉松女士研制的凤头龙鼎、鸳鸯酒壶两个新的陶瓷品种先后获得了国家专利,这让汝州瓷器的品牌走向了更高的台阶。

2.技术的提高

虽然汝瓷是在近几年才慢慢研究出一些新的制作技术和釉料的,但是,在已经能够复原传统的汝瓷的基础上,我们所面对的就是更好的去发展现代的汝瓷产业。在技术上不仅复原出先人们创造的辉煌,更利用现代的科技,将汝瓷的技术提高和创新。站在世界的角度提高我们现有的技术。根据统计,汝州市已经在开发出的天蓝釉、天青釉、月白釉和豆绿釉的基础上又成功开发出了发光釉、桔皮釉、和粉青釉。在釉色以及开片上汝瓷应遵循不丢不弃的做法,不丢传统汝瓷釉色及开片的雅致、柔和,不弃不断追求创新的脚步!

3.设计的创新

在创意多元化的今天,器型的样式已经不单单是为了满足使用,更多的要注重样式的创意,个性以及文化内涵。将生活陶艺赋予人文的气息与艺术的气息。新一代的汝瓷应牢牢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创造出新的产品样式,不刻意的追求市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釉色、器型的创新,从而站在市场经济的前沿。以超凡的设计创新理念赢得在社会市场经济中的份额!推动汝州生活陶艺的发展。不管是汝不盈尺还是现代炎黄二帝的塑像,都应该在不丢失汝瓷原本釉色和开片的基础上接近生活,让艺术融入生活,从而使汝瓷的创新更进一步。

4.多方向发展的模式

生活陶艺的创意发展方向是一定的,并且在文化创意产业这一国策的推动下更长远的发展。所以,生活陶艺中的汝瓷不仅仅要通过单一的发展方式去或得发展,更多的是要结合具体的环境,市场和资源条件以合适的模式进行发展。现在,虽然已经有结合邮票进行发展的模式。但是,这还远远的不够,汝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结合旅游业,或者汝州所拥有的其他比较知名的产业进行发展。在依附发展的时候,塑造鲜明的品牌特征。

现在汝州已经把汝瓷的生产工艺流程与风穴寺、怪坡、温泉等风景名胜结合,组成了旅游的精品线路,在让人们欣赏大自然美好风景的同时,感受到汝州瓷器的魅力。

总之生活陶艺的发展应注重探索文化的深意,自我的价值,努力提升设计的创意,突出文化的内涵,塑造个性独特的品牌。吸引消费者并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引导消费者为此消费。汝瓷的发展要在技术提高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走入世界的舞台。

结论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对于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而言抵抗力较弱,因此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需要外部的支持,又需要企业内部的自我调整。发展汝州生活陶艺除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制定,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还要陶瓷企业懂得培育良好的创意市场,调整产业的结构,建立创意的基础设施,招揽和培育优秀的相关技能人才,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生活陶艺这一在文化创意产业下應运而生的产业,将会在未来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汝州陶瓷在釉料和技术复原和提高后,也将会以崭新的面貌适应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市场需求,历史上的辉煌奠定了今天的发展价值,数千年的厚重文化历史让我们感到骄傲,笔者认为现代汝瓷也必将走向国际的舞台,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2012年河南科技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210467007

作者:周惠

陶艺研究论文 篇3: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形体空间转换比较研究

摘 要:现代陶艺在形体造型空间的表现形式上有了比传统陶艺更为丰富的拓展,变化更为丰富和自由。本文从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形体空间变化的比较出发,分析了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形体变化方式的不同点,突出现代陶艺在造型表现语言上的个性化与多样化。

关键词:现代陶艺;传统陶艺;形体变化

0 引言

现代陶艺形体结构的多样性使陶艺家能够更自由地表达空间的丰富性。对作品形体的一种认识与理解便在这种多元结构和语境下不断发展起来。传统陶艺形体的造型主要是以同心圆的方式展现的,为了实用的目的,尽可能地使它的使用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现代陶艺则基本上抛弃了实用功能,更强调形体空间的视觉张力以表现现代陶艺独特的艺术魅力。

1 从对称形态向非对称形态的转换

在造型艺术中,对称的形态是指在三维立体造型形态中,视觉所看到的以中心点为分割线,形体的两面是相等的,形态变化也是一致的,这种对称的形态变化在传统艺术造型中比较常见。传统陶艺造型的对称性,是以器形的中心点为圆心,或中轴线为中心,通过拉坯手工成型来构建绝对或相对对称的形体,该形体两边的视觉张力是均衡的,形体变化不大,内空间的中空大多是为了满足烧成或实用的功能,外空间所围合成的胎壁所形成的形体变化基本上是向两边对称的。这些对称形态的形成一般都是靠辘轳车或拉坯机的匀速转动,在向心力的作用下,靠手的力量使形体趋向同心圆形态。

现代陶艺多元化的发展打破了这种单一对称的传统造型模式,更倾向于追求形体的不对称性。这种造型形态在视觉上所形成的变化方向、形体大小不是一致的,但从体量和视觉上看是均衡的。形体在形式上变化更为丰富,更为自由,外轮廓或凹或凸所形成的不一致的形态变化更彰显着陶艺家个性情感发挥的自由度和对美的理解与设计。例如,陶艺家露西·达克沃斯的作品,形体变化是由几个基本的几何形体在对称关系下,利用某个细小的局部采用方向的转变、体量的大小来打破形体上的绝对对称,在形式上寻求变化,在视觉上寻找平衡,在整体的对称中寻求局部的不对称。

色彩也是从视觉上构成不对称的一个重要因素。色彩有轻重感、冷暖感,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形体上使用色彩对形体造成视觉落差,可以打破形体在形式、体量上的对称稳定感。例如,台湾陶艺家王修功的作品,形体是一个圆盘,造型上是中心对称的形体关系。而作者利用釉色的轻重感来打破形体造型上的绝对对称,以追求变幻迷离的视觉效果。

2 从平衡形态向非平衡形态的转换

任何物体能以某种相对稳定的形态在空间中存在、移动而保持不變,都必须处于这样或那样程度不同的平衡状态。任何一种形体存在于空间中,必然也就会受到重心与平衡规律的制约。在这一规律制约下,各种形体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丰富多变、优美动人的造型形态。平衡是物体在空间保持稳定的必要条件。各种艺术形态的塑造,大都表现为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形体的重心不能脱离了物体而存在,其稳定性就是它以这样那样的平衡方式在空间中保持不倒的那种特性。任何物体平衡程度如何,取决于物体的重心同支点及承重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传统陶艺的造型形态,主要是以同心圆的形态展现其艺术价值,同心圆的基本形态要求使其造型形态具有对称性,平衡感。形体的中心点重心点大多是落在形体的正中心位置,给人的视觉感受上是平衡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传统陶艺中的瓶,碗、罐等,造型形态都具有平衡感、稳定感。

现代陶艺相对于传统陶艺而言,更强调了它的非平衡形态,形体变化更为自由,更为张扬。陶艺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打破了传统陶艺平衡的形态,重心点不再局限于承重面的中心位置,而是偏离了承重面的中心点,可以在形体上表现更大的艺术效果。在满足支撑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使形体夸张变形,满足作者所要表达的空间张力。非平衡的形态更增加了形体的不稳定性,让人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紧张感、方向感。例如,陶艺家安·特恩的作品《动物》,高度概括了动物的造型运动特征。动物的头部向一侧严重扭曲,整个形体由三个脚支撑,通过不平衡的形态特征来突出强化这种动物的性格特征。

3 从半封闭形态向开放形态的转换

一般传统陶艺都是存在于室内空间中,这种半封闭形态空间的大小与室内空间的大小、结构、颜色以及陶艺本身尺寸大小、肌理、色泽、展台等有直接的联系。随着人们“环境意识”与“设计意识”观念日益觉醒,公共艺术、公共空间一直都是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公共空间是连接人和环境的桥梁。当今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审美意识相互结合,上升到对人文因素的关注,公共艺术已经成为现代艺术思想和设计理念介入环境空间及人的内心对环境空间审美的代言。而现代陶艺凭借独特艺术表现力决定了它能够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介入到室外空间,参与到公共空间、自然环境空间中,从而从室内走向开放性的室外空间中。现代陶艺从半封闭空间到开放空间的转变实质就是周围环境空间的转变过程。从室内半封闭的空间形态到室外开放式的空间形态,正是陶艺形态介入空间的一种审美表达。

现代陶艺走向开放的室外环境空间其目的是要展示其空间的艺术性,即一种开放的形态变化。作品既要具备原创性和人文风格,又要将其所蕴涵的力度和张力拓展到广阔的公共空间中。现代陶艺在追求与自然环境空间共同作用的同时,应该以自然元素的联想,材质上的默契,造型上的呼应以及体量与节奏的把握作为创作基点,使陶艺作品自然地融入开放的环境空间氛围中,给环境空间增添一抹色彩的跃动和生活的激情。这种空间的建立是实现陶艺作品空间与自然环境空间彼此共存的、统一和谐的空间系统化关系以及创作者思维空间对世界观的表露。为了使现代陶艺融入开放的室外空间,艺术家必须改变陶艺的造型特征,使其在表现形式上,思想内涵上能更好地和区域文化背景、环境功能、科学技术相结合,将那些能体会现代人思想意识、感觉趣味和价值观念的陶艺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

作者:吴海燕

上一篇:我国广告学论文下一篇:银行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