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和谐公路的思考

2024-05-01

对构建和谐公路的思考(精选6篇)

篇1:对构建和谐公路的思考

对构建和谐婚姻的思考

(当代婚姻社会学期末论文)

外语学院 旅游英语072班

074050346

颜小云

对构建和谐婚姻的思考

“家和万事兴”,重视家庭和谐关系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使“和谐”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中国自古就有“家国”之说,家是国的基石,没有千家万户的和谐,何谈社会的和谐?因此,和谐社会从和谐家庭开始,和谐家庭的构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血脉相连。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家庭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生命细胞,在现代社会仍然是个人成长并获得动力支持的源泉。本篇论文首先阐述了婚姻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的关系,和谐家庭的构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发展;然后指出构建和婚姻家庭的重要性与影响和谐婚姻家庭的因素;最后提出如何构建和谐婚姻家庭。

(一)婚姻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真正文明的社会必然是男女两性共同平等发展的社会,和谐家庭的构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在任何社会中都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设置。作为处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家庭的稳定,既为个人提供了私人生活的场所,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它还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第一个驿站。家庭作为社会整合的初级群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既是直接的,也是深层次的。家庭与社会的和谐是家庭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二)构建和婚姻家庭的重要性与影响和谐婚姻家庭的因素

(1)构建和婚姻家庭的重要性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是平安社会的坚固防线,也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的和谐是以家庭的和谐为基础,没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婚姻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细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没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家庭,就没有和谐进步的社会关系。

(2)影响和谐婚姻家庭的因素

第一,由于社会认知与民主文明程度的提高,使人们的精神追求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另外,物质条件的改善,人口流动率的大大提高,也给人们多样化选择创造了条件,从而也给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隐患。

第二,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完全实现事实上的平等。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也能影响到婚姻本质上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一部分人对恋爱婚姻自由的误解,造成草率结婚、早婚的现象增多。条件不成熟就急于建立家庭,加上婚前恋爱时,往往很少考虑婚后的实际问题。第四,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物质享受的多了,一些人往往忽略了感情这一第一要素,只是盲目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这样结合的婚姻,很难保证夫妻在感情上的和谐和精神上相互沟通。

(三)如何构建和谐婚姻家庭

(1)提升家庭的法律文化,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并维系和谐婚姻家庭的纲绳。

法律文化深植每一个家庭细胞,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本前提。源远流长的中华法系所创造的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家法族

规、伦理法治是中华法系的核心。创建新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法律文化,并将新的家庭法律文化深植到每一个家庭细胞,倡导文明、现代、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本前提。

(2)积极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把先进文化的理念更多地贯穿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美德教育人、以亲情感化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积极拓展家庭美德建设的外延,引领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家庭文明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

(3)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倡导尊重妇女权益的社会风尚

要科学而正确地看待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要倡导新型的家庭伦理文化,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同时,也要吸取西方文化中追求个人幸福的价值取向,既以家庭的和谐、稳定为重,又不牺牲个人的自由和幸福,建立和谐动态的幸福家庭。

(4)要切实加强婚姻家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婚姻家庭问题既受一定经济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和谐家庭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立足于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加强和谐家庭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深刻分析现代婚姻家庭变迁的成因与趋势,准确把握现代婚姻家庭的规律和特点,关注当前婚姻家庭领域的突出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适合当代家庭特点的现代家庭理论。

篇2:对构建和谐公路的思考

一、提高执行能力,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执行能力是建立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领悟的基础之上,要提高执行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素质和领导水平,着重提高从政治上把握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用科学的态度,健全的决策机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领导者的决策行为,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不因领导同志的调整而改变。第三,要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自觉珍视团结,维护团结,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诚团结的领导集体,这是构建“和谐工商”的关键。

二、提高学习能力,构建和谐机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学习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已不仅限于地位和级别的权力因素的控制力,非权力因素正在和已经上升为主要因素,管理对象也从管理人财物过渡到管理知识和信息资源。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仅表现在获取知识能力的强弱上,更重要地体现在通过学习来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的强弱上;不仅表现在对书本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上。因此,构建“和谐工商”,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提高学习能力,然后带动整个机关、整个系统全体人员提高学习能力,只有学习能力提高了,才能促进同事间的相互合作和沟通,也才容易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产生共鸣、激发活力,这样构建“和谐工商”就有了较高境界的思想基础。

三、提高队伍建设能力,构建和谐团队。广大工商干部是构建“和谐工商”的主体,抓好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工商”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始终坚持规范科学、协调高效的原则,不断完善内部各项制度、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一是是健全完善领导谈心、干部选拔任用、竞争上岗、任前法律考试等一系列激励约束制度,营造公平竞争、友爱团结的工作氛围,真正使每个人都有公平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二是健全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全面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责任分解方案,预防和减少违反党纪政纪事件的发生。三是深化监管执法改革,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认真落实首问责任、错案追究等工作制度,切实规范执法行为。四是加大干部在职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精选内容、拓宽领域、创新形式,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打造高素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执法队伍。

四、提高对外协调能力,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有法可依,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职能分工越来越细,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如果协调不好,就可能出现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或者推诿扯皮、无人监管等现象。特别在实行垂直管理的体制下构建“和谐工商”,必须提高横向沟通协调能力,要善于争取和积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正确处理、有效协调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利益关系,在需要工商部门牵头落实时唱好主角,争取各方面大力支持;在需要工商部门配合时当好配角,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不包打天下”。同时,还要协调好与新闻媒体及其他社会各界的关系,合理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赢得各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营造内和外顺的工作环境。

五、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构建和谐市场环境。一是要更新监管执法理念,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全局,在工作中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又要以服务市场主体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营造和谐执法环境;二是要继续按照“小局大所”体制和监管重心下移的改革思路,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充实到基层工商所,解决装备、人员配备和权责划分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和谐问题,切实打牢执法基础;三是要进一步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大力推进执法体制、机制的改革,深化“四制”落实,健全完善县(区)、所、片区三级联动执法责任考核、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市场预警机制和快速反映机制,尽心尽力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尽职尽责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市场环境。

六、提高团队文化建设能

力,构建和谐的工商文化。团队文化,是一种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体系、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制度体制为一体的文化形态,它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抓团队文化建设的能力。通过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单位、文明系统、警民共建、演讲比赛、文体比赛等创建活动,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先创优、和谐家庭评比、廉政文化、书法绘画摄影等各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和谐工商”的理念扎根到每位干部的灵魂信念之中,在陶冶情操基础上,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从而在队伍中树立正气,刹住邪气,培养和气,工作讲原则,利益讲风格,交往讲感情,岗位讲奉献,不干影响和谐之事,不做破坏和谐之人,大力弘扬“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勤勉诚信,执法为民”的**工商精神,大力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系统营造构建“和谐工商”的浓厚氛围和风尚。

总之,“和谐工商”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活力迸发,全体工商干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工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大家庭。在这样的团队中,队伍的潜力和干劲得到充分激活,创造愿望得到充分尊重,创造活动得到充分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融洽,整个队伍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活力。

篇3:对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的根本指针

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理念是和谐公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前, 面对剧增的公路运输特别是高速运输的需求, 高速公路的发展已成为必然。在扩充能力, 全面提高高速公路供给数量和质量的同时, 如何通过优化现有公路资源、改善服务, 充分挖掘现有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 提高运输效率, 保证道路运输的安全、畅通、和谐和高效, 是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必须从以下三方面来实施:

1. 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明确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的精确内涵。

公路的主要功能是安全可靠地保障物畅其流、人便于行, 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高速公路应该是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公路, 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对公路整体服务满意的公路。和谐高速公路的内涵应该是公路与环境的和谐、与未来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资源的和谐。具体来说:“公路设施发达完善、行车环境优美舒适、公路管理规范有序、服务水平优质高效, 用户出行安全便捷”不仅是道路交通发展的总目标, 更是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的精确内涵。

2. 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做好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的建养工作。

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率、通达率和机动性, 做到能力充分、衔接紧密合理, 保障货畅其流、人便于行。这是和谐高速公路建养工作的基本要求。

坚持公路建养与生态环保并举, 充分考虑公平性、资源需求的限制性、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最大化。这是和谐公路建养工作的必然选择。

在公路建设方面:建设公路势必会砍伐树木、占用土地, 这些行为会改变天然的排水系统和水域面积, 带来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流动的污染源, 汽车排放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会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土壤污染。这些都是公路建设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如何在建设中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的设计、建设理念, 强化绿色公路、生态公路建设意识, 是和谐社会发展对和谐公路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公路养护方面:要牢固树立“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思想, 继续宣传“公路建设是发展, 公路养护同样是发展”的理念;要抓好工程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 确保养护资金的有效使用;要及时发现公路病害, 制定预防性养护计划并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能力过硬的施工队伍, 保证施工质量;要坚持科技创新, 积极探索并引进路面修复、绿化、隔离设施的修补替换等方面的新措施、新材料、新技术, 实现全寿命周期公路养护成本最小化的养护新目标。

3. 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做好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的征费工作。

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主要有政府还贷性和经营性两种类型, 作为回收建设资金和养护资金的需要, 通行费的征收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在回收资金的同时使全社会都能充分享受到公路发展与改革的丰硕成果, 充分体现公路事业的社会性、共用性和公益性, 这是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的价值取向。

高速公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司乘人员在购买道路使用权的同时也购买了公路运营部门所提供的服务, 因此, 摒弃把自己放在管理核心和绝对主体地位的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旧理念, 就是做好和谐征费的基本要求, 要积极转变观念, 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要经常性教育收费人员与司乘人员进行换位思考, 严格执行文明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三服务”;要让便民服务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从交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人本需要、和谐文化、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二、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是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的根本保证

和谐是各种关系的融洽, 因此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 构建和谐高速也不例外。

构建和谐高速公路必须处理好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的关系, 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处理好公路建设与运输发展的关系, 取之于民用之用民, 实现建养并重、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

1. 正确处理“人”与“路”的和谐关系。

在公路建设上, 坚决反对劳民伤财、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坚决反对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工程, 坚决反对以牺牲职工切身利益为代价的“政治”工程,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保证“人”与“路”的协调发展。在公路发展上, 既要体现前瞻性, 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既要惠及社会, 又要有利于提高公路行业综合经济实力, 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劳动收入。要大力实施人才兴路战略, 促进“人”与“路”的可持续发展。

2. 要正确处理“小社会”与“大社会”的和谐关系。

要正确处理行业局部与国家整体和谐发展的关系, 充分发挥公路建设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 兼顾部门利益、行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协调发展。新建公路在设计、施工上要合理利用土地, 并积极开发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在用公路要大力实施“安保工程”, 深入开展公路日常性养护, 着力打造“平安公路”, 使群众走得舒心、走得放心、走得安心。

3. 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首先是公路管理人与公路使用人之间的和谐, 它体现在管理人为使用人的服务过程中, 体现在服务的质量和用户的满意度上;其次是公路行业内部的和谐, 它取决于解决好职工内部矛盾, 职工内部矛盾的化解, 取决于协调好职工之间的利益问题。要统筹好能力强与能力弱的职工群体之间利益的和谐发展问题, 激励能者创大业、干大事, 扶助弱者生活有着落、工作有活干。

三、建立健全保畅机制是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的根本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高速公路运输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交通量太大, 只要在某个地方堵车半小时, 就可能造成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堵车, 因此高速公路是否畅通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保畅是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构建和谐高速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1. 要以推进预防性养护和应急性养护为重点, 抓好畅行硬件建设。

由于通车年限的不断增加、交通量的不断增长, 在用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不断老化, 各种路面早期病害不断出现, 如何消除这一制约畅通的硬件问题, 养护工作就成了保畅的重头戏。因此要求: (1) 建立公路计算机管理数据库和一整套预防养护评价标准, 对公路、桥梁使用情况进行年度检测, 对个别路段、桥梁进行季度检测, 并将检测数据输入数据库, 依据评价结果, 确定公路使用状况和维修时间。 (2) 建立公路应急养护队伍和启动机制, 在重要节日、暑期、汛期和恶劣天气状况下, 有重点地做好找隐患、定措施、抓防范等各项工作, 为安全、保畅提供有力保障。 (3) 积极开展科技攻关, 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增加设备投资, 购买先进的养护设备;增加绿化投资, 实施绿色覆盖工程, 全面提高公路的养护质量。 (4) 引进技术力量强的养护施工队伍并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尽最大努力减少施工对交通畅通安全的影响。

2. 以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和文明执法为重点, 维护良好通行环境。

作为高速公路服务行业, 为客户提供良好的通行环境是高速公路管理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做好通行环境维护工作。 (1) 增加日常巡路密度, 提高养护维修的及时率。道路设施的及时维修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路政队员、稽查人员在巡路或稽查时发现路段内交通设施出现损毁时, 要及时通知并督促养护单位进行维修;信息部门要不定期检查公路报警电话, 保证通话正常, 方便故障车辆、事故车辆的及时求援。 (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杜绝责任事故发生。要求施工单位施工前必须办理《施工许可证》, 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 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 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的布设, 必须经路政交警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3) 加强数据分析,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交通事故是诱发堵车, 影响畅通的根源之一, 为了把道路交通事故的被动处理变为主动预防, 要对每一起事故发生的原因、车型、地点、时间、天气进行及时分析, 从中寻找规律;要指导路政外业队员对事故多发地点合理安排巡逻时间;要完善警示标志, 增设减速带并利用可变情报板发布警示信息;要对发现的疲劳驾驶的车辆及时拉响警报器进行提示。 (4) 加大投入, 完善预案,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 引进网络移动办公系统, 方便及时查询相关资料;配备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和车载可变情报板的巡逻车, 保证路面信息的及时互通;完善事故处理及分流预案、特殊情况下的交通管制预案等各种预案,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做到临危不乱,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 (5) 加强和相关方的协调联动, 形成保畅一盘棋。加强同高速交警队、沿线地方交警队、消防队、医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成立由相关方组成的保安全畅通领导小组, 明确各自职责范围,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提高事故处理效率, 严厉打击车匪路霸扎胎盗抢的妨碍安全畅通的不法行为。

3. 执法与服务并重, 将文明执法的理念贯穿始终。

(1) 规范行为、持证上岗; (2) 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 (3) 严格执法、依法行事, 办案一视同仁; (4)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 (5) 提高能力, 严厉打击逃漏费现象, 维护公平的征费秩序; (6) 可以考虑向社会提供的故障车辆免费牵引服务, 真正体现民生交通的理念; (7) 可以考虑推行警路联合执法体系, 简化办事程序, 极大地方便司乘人员。

四、以社会和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 建立优质收费服务保畅机制

“以人为本, 以车为本”的优质服务是创建和谐公路的灵魂, 从顾客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 优质服务向更深层次、更加个性化方面进行突破是规范征收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

1. 建章立制, 和谐内部管理环境。

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无论什么单位, 都应该建立起从上到下的规范秩序, 使人人都知道按规章办事;规范不合理或制度缺失, 要及时予以修正和完善;制度规范一经确立, 就必须坚持按章办事, 违者必究。因此, 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按照上级要求, 结合本单位实际,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制度有效规范行为, 从而实现作业流程规范, 服务质量规范, 行为举止规范, 内务管理规范, 内业管理规范, 形成靠制度约束人, 规范人、管理人的和谐管理环境。

2. 规范服务, 展现文明窗口形象。

要引导广大收费工作人员调整自身的价值观, 强化服务意识, 自觉从客户的关切点考虑服务的着重点, 把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工作放在最大程度地满足司乘人员的需求上, 大力推广“微笑服务”、“春雨服务”, 使过往司乘人员在通过收费站时能感觉到如沐春风的感觉。

3. 强化素质, 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收费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影响收费服务的直接因素, 要通过集中培训、岗位练兵、老带新等方式使收费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收费业务;要掌握计重收费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作业流程;要掌握并执行绿通政策、为绿通车辆提供方便;要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增加特殊情况下的应急通行能力。

4. 广开渠道, 增加站口通行能力。

要从多方面入手, 在设备的配置维护、信息的及时收集发布、收费车道的开放使用、收费人员的配备培养, 紧急预案的实施等方面建立有效机制, 最大限度地提高收费站口快速放行能力, 使高速公路真正实现高速, 避免和消除对公众时间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可考虑在传统节日或紧急时刻对一些车辆实行免费通行, 随时提供全天候交通信息咨询和服务, 完善服务区的综合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5. 文化兴路, 实现持续跨越发展。

“十人管理靠魅力, 百人管理靠制度, 千人管理靠文化”, 和谐的文化环境是保证和谐、高速实现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打造立体化的文化氛围, 要建立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文化体系, 要想实招、用实劲、办实事、求实效, 不断落实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出生产力, 文化出凝聚力, 文化出创造力。

篇4:对构建和谐家庭的思考

关键词: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53-01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家庭暴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一)》的规定,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的定义,在使用上是较为狭窄的。第四十八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第2条,将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理解定义为:“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体、心理及性方面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社会性别的家庭暴力行为。”这说明暴力行为包括身体、心理和性等三个方面。

1 家庭暴力的范围

我国对家庭暴力还没有明确的范围,笔者认为在确定家庭暴力范围时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界定:(1)家庭暴力可发生在婚姻家庭、未婚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中;(2)家庭暴力可发生在夫妻间、曾有配偶关系的人间、伴侣间、父母子女间、兄弟姐妹间、祖孙间以及其他家庭成员间;(3)家庭暴力的手段既有作为的,也有不作为的;既有直接指向受害人的,也有间接指向受害人的;既有身体的,也有语言的;(4)对受害人造成的损害有身体方面的、性方面的、精神和情感方面的、经济方面的;(5)从程度上讲,对受害人造成任何损害和伤害的行为都应属于家庭暴力的范畴。

2 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

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1)由观念错位,贪恋婚外情导致家庭暴力。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人在各种传统的、现代的、本土的、外来的思想、文化、观念、习俗的激烈碰撞中,思想迷失了方向,道德观念特别是婚姻道德观念发生了错位。一些男性视糟粕为时尚,以拥有“婚外情”作为向人炫耀的资本,有的在外与“二奶”长期非法同居,生儿育女。回家则对妻子“横挑鼻子竖挑眼”、使妻子“左右不是”,以种种借口逼迫妻子离婚,更有甚者,将所包“二奶”带回家中居住,把妻子赶出家门,妻子稍有反抗,则会招致家庭暴力。(2)一些男性性格扭曲、品行不端直接引发家庭暴力。一些男性性格扭曲,常常无端怀疑妻子生活作风不检点,不许妻子和别的男性说话,不许妻子贴补家用外出打工赚钱,妻子若有反抗,就会遭到家庭暴力;一些男性沾染上不良习惯,整天贪于玩乐,游手好闲,在外赌博、酗酒、嫖娼无所不为,有的横行乡里,危害百姓,是人见人恨的恶霸。(3)严重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作祟引发家庭暴力。一些男性大男子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心态任意摆布和欺侮妻子,发威逼打骂妻子为能事,常常因一点点生活小事,对妻子大打出手,以此来满足自己“男子汉大丈夫”的自尊心。(4)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长期以来“男尊女卑”传统的夫权思想,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有所抬头;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是我国妇女的地位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二是社会上多数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内部的事”、“清官难断家务事”。劳动社会化程度不高、生育风险还基本上由女性自身承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女性处于下岗、失业率高,再就业难的境地。在调查中发现,97%家庭中,女性的收入低于男性,男女两性实际收入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与男性相比,女性仍属于低收入群体。在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妇女,大部分妇女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和家庭经济支配权,这就造成了其在经济上过于信赖丈夫的事实,一些女性甚至被丈夫视为生活上累赘,常因向丈夫索要生活费遭到家庭暴力。(5)我国现行法律尚无配套的比较完善的预防制止家庭暴力的措施,缺乏执法监督制度。在立法上,保护家庭成员人身权利,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散于各个法律之中,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6)在法律宣传和教育方面开展得不够广泛和深入,许多公民没有意识到家庭暴力是侵权行为,是违法行为,而社会舆论对此采取宽容态度而未能给予及时的、大张旗鼓谴责,对致暴者没有威慑作用。

3 反家庭暴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我国,对家庭暴力问题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规定,而且这些规定在制止家庭暴力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容否认的是,现有的法律规定还有很多的不足,其主要表现为:(1)现行的刑事法律中对有关家庭暴力方面的犯罪诸如虐待、遗弃等多以“情节恶劣‘、”情节严重“为条件,而且在程序上多将其列为自诉案件,這势必会把相当一部分家庭暴力行为不当地排斥在刑事干预之外;(2)由于刑法中没有明确承认”婚内强奸“,由此,影响了对婚内性暴力的处理;(3)在民事法律方面,修改后的婚姻法虽然第一次将”禁止家庭暴力“写进全国性的法律之中,但对家庭暴力未做明确界定。最高人民法院虽然对此作出了司法解释,但该解释显然将家庭暴力的范围限定过窄,是否完全符合婚姻法的立法本意值得探讨;(4)在程序法方面,对于家庭暴力案件缺乏特有的处理程序和证据规则,这必然导致家庭暴力案件的受害人举证负担过重,家庭暴力案件的事实难以认定,在客观上使一些施暴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5、在组织法方面,没有为设立专门的反家暴机构包括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作出明确的规定;等等。

各级政府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机关,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极其重要的职责,因此,反家庭暴力应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各部门有责任结合自身的具体职能,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以加强对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1)采取组织措施,明确义务(责任)主体,加强对家庭暴力案件处理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等。(2)司法行政部门应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密切配合,做好家庭矛盾的调解工作,有效控制家庭暴力;解决受害家庭成员的法律援助问题;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积极宣传家庭暴力行为的严重性和社会危害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男女平等在家庭生活中实现。(3)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要求在有关的课程中增加社会性别意识方面的内容,培养青少年树立健康、平等的性别观念。

反家庭暴力是人类的共同课题。西方国家不仅在社会上采取设立妇女庇护所、外逃儿童收容所、救助热线等措施积极帮助受害人,而且制订了专门法律来制裁和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如英国《1976年家庭暴力和婚姻诉讼法》、《1978年家庭暴力与治安法院法》、《1996年家庭法案》和《1997年保护免受骚扰法》等。其中有许多措施都值得我国借鉴。②2001年,我国修改后的《婚姻法》,首次规定了针对家庭暴力的救援措施。其内容有:(1)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的,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2)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3)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4)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察,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5)因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这些措施为我国反家庭暴力提供了民法上的依据,使得我国反家庭暴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巫昌祯,杨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2]夏吟兰,李明舜.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法律干预之实证研究[A].中国法学会,2002.

篇5:对构建和谐公路的思考

生态兴,文明兴。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对推进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我市公路交通基础建设日新月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公路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已经成为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交通部在全行业中大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通过科学的决策和实施有效的管理,在积极探索生态公路、绿色运输、科技创新、精细化设计等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少建设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的宝贵经验。通过加强环保理念教育,创新理念、拓宽思路,建养并重,加大科研,加强环保执法力度等有效手段,使公路交通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交通惠民的目的。要结合生态保护战略的实施。在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与养护工作中突出环保和生态文明。

二、公路交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一)公路交通建设对生态文明的影响

公路交通往往没有把公路建设当作大自然这个大系统整体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加以处理,而在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公路本身的功能作用,而没有考虑公路与周围自然环境及景观的协调性。公路建设施工、运营对周围生态环境与植被破坏严重,公路修建除对沿线生物个体造成严重破坏外,还可能会造成区域生态环境不可估量的后果,比如一些公路的建设可能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二)交通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型社会的需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降低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坚持保护优先,有效保护公路所经过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有效解决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把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打造和谐公路交通的目标。

(三)交通生态文明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目标。当前随着大乌兰浩特规划的形成,城市框架在逐步拉大,城镇化推进速度的加快,我市公路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面对剧增的交通运输需求和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沿线土地,会对所经过区域的生态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建立节约型交通,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交通,已成为公路交通行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环保,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建发展路、致富路,更应建环保路,这是惠及子孙的一件大事。公路交通建设是生产力,生态文明也是生产力;公路交通建设是发展,生态文明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

(四)交通生态文明与公路交通建设同等重要

公路交通建设,一方面要不断满足地方经济、社会、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正确处理公路交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交通发展步伐,固然重要,但重视交通生态文明工作同样也很重要。如果环境遭到破坏,恢复要花费的资金将更多,时间也将更长。不注重环保,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交通建设决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发展。保护好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三、加强公路交通建设管理,有效控制生态影响

(一)生态文明是交通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公路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目前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势在必行,进行公路建设就必然要占用土地资源、使用原材料,影响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如何在继续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的过程中最小限度地占用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实现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和谐,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公路交通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认真处理好建设与环保的关系,用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公路建设目标,这一理念必须贯穿公路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养护等各个环节。

(二)加强前期工作中的环保工作

篇6:对中小城市构建和谐新社区的思考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和对农村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加,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中小城市的许多村庄也都进行了村改居的改造。当然新成立的社区如何实现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新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研究莱芜市程故事社区个案入手,结合其发展现状,总结发展经验,提出中小城市构建和谐新社区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改居;和谐;新社区

1.社区发展现状概述

程故事社区面积0.66平方公里,驻区单位10余家,居民一万余人,于2002年3月在莱芜市莱城区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完成了村改居。近年来,社区以建设一个经济发展、平安稳定、和谐文明的新型社区为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抓住城市建设的大好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实现了三个文明协调快速发展。社区先后荣获“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省文化先进社区”、“全省创安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等称号。

2.社区发展思路

2.1解放思想谋发展

针对村改居后,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方式陈旧等问题,社区党支部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党支部的建设,才能更好的统一干部和群众,从而促进社区干事创业、加快社区发展。在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中,先后召开座谈会7次,120多名群众参加,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1]在股份制改革中,坚持“党员、干部和一般群众享受同样股权”,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使群众顺心舒心,对党员放心满意,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2.2一心一意为民生

社区自成立以来投资120万元建起了小学,程故事小学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名列前茅,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就近上学;投资180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老年公寓,4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在此安度晚年,而且每月可领取30元的生活补助金;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了居民就医取药,每年还开展一次免费查体;从道路硬化、街道亮化、社区绿化入手,加强村居环境综合整治,投资硬化道路3200米,[2]在居民区种植了大叶女贞、三叶草等20多个品种的花卉草木,安装路灯35杆,大大改善了环境。

2.3齐心协力促和谐

社区4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都实现了就业,并为外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620多个;实行了“三警进社区”的新型社区警务战略;[3]组建了12人的社区治安专职巡逻队,投资20万元在居民区安装了电视监控设施,使居民有了安全感;不断加强社区文化规范化建设,建起了“三室三站一校一场所”,组建了舞龙队、腰鼓队和秧歌队等文化队伍,购置了文体器械,活跃了居民文化生活;此外还成立社区老年艺术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促进了社区居民间的交流,使新老居民真正达到了和谐相处。

3.对农改居新社区发展的建议

3.1固堡垒,树形象,凝聚党心民心

重建立健全四项制度:一是学习制度。学理论,学政策,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4]二是民主决策制度。建立健全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凡涉及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工作都及时提交议事会讨论,重大事项全民公决。三是居务公开制度。通过设立公开栏、张贴公开榜等形式,定期对社区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进行公开,自觉接受居民监督,提高了工作透明度。特别是财务开支,每一笔都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张榜公布,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四是党员带头制度。对全体党员,服务居民要“真心、爱心、耐心”,开展工作要“高标准、细服务、求实效”,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成员带头做,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带头做,谁都不能搞特殊。

3.2新机制,新路子,加快经济发展

坚实的经济基础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否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奔小康是检验党支部战斗力的重要尺度。要加快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探索新的符合当地实际有地区具特色的新路径。[5]

探索新机制,就是实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使居民变成了股民,人人持股、按股分红,既从根本上解决了集体资产所有权虚化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使群众与集体的利益更加直接,关心集体、关心发展成为自觉行动,为加快社区经济发展凝聚了力量。闯出新路子,就是抓住高新区建设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走出了一条“依靠旧村改造,依靠集中建设标准厂房,依靠发展第三产业”具有地区特色的新路子。

3.3抓服务,优环境,打造“四好社区”

以服务群众、多办实事、优化环境为宗旨,努力建设保障好、治安好、环境好、生活好的“四好社区”。

一是保障好。做到小有教,保障适龄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老有靠,保障好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考有奖,鼓励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组建社区劳动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职业介绍、档案托管、劳动保险等项服务,保障就业。二是治安好。以创建“平安社区”为目标,成立社区警务室,组建社区治安专职巡逻队,安装电视监控设施。三是环境好。号召家家养花、人人爱美,进一步美化了社区环境;从道路硬化、街道亮化、社区绿化入手,加强村居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四是生活好。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始终不忘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活动,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加强社区文化规范化建设,利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积极开展活动,活跃居民文化生活。

建设村改居新型社区,在对各种硬件设施加以改造完善的同时,更需要立足民生,时刻不忘党的群众路线,做到让群众得实惠,让老百姓满意。和谐新社区的建设,要做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发展机遇,以人为本,方能在改造中取得大家满意的成绩,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四季之声优秀写景作文下一篇:2024年北京中考择校生已经确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