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2022-08-10

第一篇: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新世纪新兴起的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人们通过对各方面的管理方法的比较研究,并发现了蕴含在企业中的各种观念、态度、意识以及物化文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团队精神和古朴的诚信思想等是许多企业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在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各种精神财富,对于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市场经济与企业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中国的众多企业中,有许多企业以观念为力量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成为世人瞩目、值得信赖的一流企业。海尔的成功经验第一个被引入了哈佛MBA案例。海尔总裁张瑞敏在总结时强调,“观念革命”是海尔腾飞的关键,海尔在“质量是船,名牌是帆”、“人人是才”、“卖信誉,重长远”等理念的指引下,使其产品避开了大多数中国产品在世界上走的“低价道路”,走出了让人心高气爽的高档产品、高档价格的价格线路。

企业文化大致可分为三层,即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制度层起着精神层和物质层的连接作用,物质层则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的这三个层面相互依赖、相互连接构成了具有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在其建设中这三者缺一不可。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更需要其他的标志性、系统性、历史性和可塑性文化四大特征来贯彻和完善,我们要充分利用四大特性更好的建设企业文化。

凝聚和激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为了实现这种功能,实施职工合理化建议措施,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俗话说“打仗要靠父子兵”,因为他们血脉相通,所以他们可能团结得像一个人,将各自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互相信托,勇于牺牲。就企业而言,我们也希望有一种家庭式的的风气,这种家庭式的风气并不是之指一言堂、长幼有序的传流风气,而是那种具有浓烈的家庭亲情氛围,团结一致、相互依靠、互相帮衬的协作气氛,也就是说企业成员凝聚并不是为了一个经济目标,里面还有许多感情和其他的成分。在这样的企业中,员工以企业为家为荣,把企业当做自己小家的延伸,把工友当做自己的亲友来扩展,他们凝聚在一起的目的,可能除了这里能给他们以经济利益的满足之外,更多的是这里有一种令他们愉快的东西。这样的团队是一支坚强战斗力的的部队。

同时,听取职工合理化建议的做法,是企业低成本获得咨询的好办法,也是企业凝聚成员的重要措施,只是不少企业在这方面认识不深,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这样做的结果,既得不到群策群力的结果,也挫伤了员工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而逐渐积累起来的一整套代表着该企业个性的、为全体员工所共同自觉遵循的、积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它有着积聚的功能、感化的功能、激励的功能、规范的功能和导向的功能。

这些动能的实现,使企业员工能使个人目标和企业目的更好地融合起来,使企业发展的同时个人也得到成长,培养良好的企业精神,倡导一种企业文明,提升企业的精神和员工的精神水平。 现代水平的企业文化,要重视和加强对员工团队精神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清除企业内部恶性冲突的可能性,企业文化的建设,还能促进员工内心需要水平的发展,充分激发员工高级需要的觉醒水平,有利于员工向成熟、自制的方向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我们必须坚持和实施的必然途径。

第二篇: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

【摘要】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基础和保证;不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总是和短寿企业联系在一起。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只有重视并不断建设好企业文化,才能摆脱早期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摆脱“三四个人、七八条枪打天下”的局面,从而把民营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做久。

【关键词】民营企业;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微观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主动地作用于经济。企业重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基础变革要求上层建筑与之适应、为之服务的规律在企业里的反映。企业文化本着直接的经济目的,可以对企业实施文化创新,整合、生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局部文化环境、亚文化系统,促进企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同步协调,保持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浑然统一,从而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纵观二十多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和从事民营企业发展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深深的体会到成功的民营企业都有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独具特色的和谐的企业文化,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基础和保证;短寿企业或者根本不知道谈论什么企业文化,或者企业文化建设生搬硬套,不切实际,不健全,甚至不健康,总之是不和谐,不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总是和短寿企业联系在一起。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只有重视并不断建设好企业文化,才能摆脱早期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摆脱“三四个人、七八条枪打天下”的局面,从而把民营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做久。

一、成功民营企业的和谐企业文化特征

近几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一大批民营企业经历了早期的原始积累后,正在走向二次创业。有些企业注重资深企业的结构调整,有些企业则大量引进优秀人才以增强自身竞争力,而又有些企业则从建立企业文化这个基础入手,旨在提高整个企业团体的凝聚力,使企业制度慢慢过渡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如果企业是一个房子,那么—个企业的业务能力,包括产品能力、营销能力等是屋顶;企业的管理、架构、运作等是墙身;企业的制度、文化、用人机制是基础。”国内民营企业的皎皎者联想集团老总的这个比 喻已经享誉于企业界,广为众多企业家传颂。的确,企业文化是基础,特别是对那些要做大的民营企业。

总结海尔、联想等成功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如下鲜明的和谐企业文化特征:(1)竞争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民营企业对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民营企业的老板大都为“能人”,在多年的创业生涯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竞争经营艺术,极具竞争经营头脑和意识。(2)市场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市场,寻找空白地带,一旦发现,就立即调转船头,迅速赶到。强烈的市场意识使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3)创新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这往往是民营企业最想做的事,也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技术上的不断追求,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也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保证。(4)效率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产权明晰是效率的基础。老板对自己的财产负责,职员对自己的饭碗负责也就必须对老板负责,因此从老板到职员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企业机构精简,决策机制简单、灵活、机动、迅速,没有冗员,工作效率高,较少人浮于事、不负责任、低效内耗等问题。(5)在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是企业成功的一条

重要内容。有远见的民营企业家深深懂得企业文化中的‘人本’思想绝不等于企业员工,它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客户乃至竞争对手,以至人类社会。企业有前途、工作有效率和个人有成就,是企业的三个最初始的命题,绩效永远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工作的高绩效让顾客满意,顾客的满意支撑了公司的前途,从而让股东满意;公司的前途保障了员工的成就,也让员工满意。(6)风险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蚀本。同时,高风险的背后也隐含着超出常规的机遇。因此,每个企业必须谨慎对待风险,同时又要勇于面对风险。(7)人才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基础。每一个企业都希望人才济济。然而,有人才不等于有人才意识。只有把人看作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才是真正的人才意识。许多民营企业老总说过一句话:“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留得住公司的技术风格和产品信誉。成功吸引人才,而人才又能维持成功。”还有的民营企业在总结发展经验时说,成功=人才+机会+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公式中,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只要可能,它们都是从内部提拔人才的,奖励有工作成绩的人,尽量使员工满意。(8)服务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从商品到货币,被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一跳。如果这一跳不能被用户需求的双手接住,那么,接住它的将是坚硬的岩石,这个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如果第一次跳跃失败,他们再也没有第二次试跳的机会。由于这些原因,民营企业更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他们总是想用户之想,急用户之急,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许多公司向用户的承诺是“我们会做得更好。

二、民营企业短寿现象与民营企业文化缺陷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据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能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神话。“三株”、“巨人”、“飞龙”和“太阳神”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日长夜大,成为名噪一时的“民企巨人”,然而,这些“明星”们如今大都风光不在,人们用“只领风骚两三年”来表达对这些昔日“经济恐龙”的惋惜。纵观我国民营企业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短寿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企业文化有关,不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短寿的根本原因。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企业的短寿原因与他们的企业文化缺陷:

(一)目光短视

许多民营企业家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

正是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的局限性,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家把赚多少钱定为目标,什么赚钱搞什么,什么热做什么,今天炒房地产,明天玩股票金融,赌博心理很重,目光再稍微远点的就是将企业有多少资产作为目标。目标短视导致企业短寿。目标是一个远景,比如用友集团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财务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四川希望集团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微软的目标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办公室都用我的软件等等。所以,企业一定要以产业的特征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确定目标,而不能以利润和资产为目标。

(二)独断专行

在中国的民营经济中,孤独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个被社会无限扩张的话题,也是

一种现实的诱惑与梦想的陷阱。太阳神集团的许多内部人士说:他们的董事长骆辉是个绝对的决策独裁者,别人任何说服他的尝试都将是失败的,哪怕你有充分的理由与论据,在骆辉顽强的性格面前,都会落花流水。骆辉没有超越自己的英雄色彩,太阳神也就没有升起来。实际上,在中国民营企业家队伍中,如同骆辉那样的专制独裁、强人政治人物为数不少。在经营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或在企业初创时期,这种领导风格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提供作出大刀阔斧经营决策的环境,为企业尽早积累原始资本。但当公司进入成长、成熟期后,管理层就特别需要依靠懂得现代管理科学的专家来从事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

(三)缺乏诚信

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曾在提交人大的议案中呼吁中国企业加强诚信观念,并建议通过相应的制度解决中国企业诚信问题。易中创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新宇将诚信问题归结为中国企业道德素质的缺失。这些来自民营企业家们的呼声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恰恰切中了许多民营企业家的要害部位。不少民营企业家将仿伪制假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正当国有企业大刀阔斧进行内造活力、外树形象的改革之时,民营企业还在忙着点数靠不正当手段赚来的钞票,在苏南、温州等民企火爆的地方成为造假基地时,民营企业就成为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当市场日益成熟起来以后,市场的选择功能和淘汰功能也强大开来,微利取代暴利,消费者主权取代生产者主权,买方取代卖方,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感受到生存的极度艰难,缺乏诚信的企业和企业家不会得到民众的承认,最终就会被淘汰出局。

(四)忽视激励

在中国的一些民营公司中,技术知识往往被视为第一要素,老板总是强调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却忽视人的因素,忽视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能够有效支配资源的高管人员。一方面,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许多民营公司雇佣了职业化的管理人员后会发生经理人员的“背叛”,高科技人员在不同的中小企业中跳来跳去,不能长久地为某一公司效力,有些公司内部人员流动率每年高达50%,企业因此面临着崩溃的危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类公司中没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忽视对员工的激励,忽视员工的心理因素。企业缺乏在“贿赂”员工上面下工夫。一个民营企业要取得发展,要敢于出让自己的一部分股份。员工有了一定的股份,就能产生吸引人才的力量,员工背叛的可能性就小了,就会跟着自己一起走。

(五)管理粗放

从总体上分析,中国企业家的管理理念、风格和方式过于粗放,不够细腻。在推进公司战略过程中,往往是具有一流的战略,三流的实施能力;在履行具体政策中,不少民营企业缺乏细微的监管体系措施和具体可行并可量化的管理政策,导致公司的战略往往是虎头蛇尾,无法落实。比如,一些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新聘的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是搞不清楚。企业员工的招聘手段也是简陋粗放,缺乏细节。还有,一些民营公司鼓励员工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但到年终业绩检查时,并无具体的用数字支持的监督方案可寻,结果绩效管理仅仅是走过场。

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与中国民营企业家所受的文化熏陶和他们的成长路径直接相关。这种特定传统文化造就了民营企业家“靠先知和力气打天下”的思维定势,使得民营企业家失去学习的内在冲动。全国工商联在国内21个城市进行的一次

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家竟然不懂财务报表,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英语和计算机,大多数企业主甚至不看书,不看报,更别提钻研管理理论,进行知识更新了。结果是,中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这些年来激烈市场竞争的残酷事实给我们的教训是: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流程的实施必须细化。要在竞争中取胜,一流的细腻的管理风格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要素。

(六)疑虑下属

国内外优秀企业家的经验证明,企业文化的形成对实施公司的战略规划、发展壮大员工队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中国的海尔、联想等企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发展了一整套公司理念和经营哲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人要充分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正是这个道理。然而,一些民营企业不但没有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反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内部权力之争,最终导致企业丧失凝聚力,无法枪口一致对外。企业失去了凝聚力,也就失去了他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目标而在企业内部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一种社会资源,它是企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七)疏于选人

俗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企业也应是“失败有三,无后为大。”多少民营企业在交班引退之后,企业也就慢慢萎缩了。实际上,一个企业是否成功,要取决于个别人离去后,企业是否还能够正常地发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应当是一个杰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在这方面,柳传志做得非常好,柳传志选接班人10年没有停止,从联想一开始就培养了两个接班人,一个是杨元庆,一个是郭为,并且在很早就让他们在某些方面独挡一面,让别人知道他们,让政府知道他们,让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知道他们。否则你的接班人选好了,但藏在屋子里,结果你退休的时候,新的接班人上来,别人不知道,谁都不相信他。所以要给接班人锻炼的机会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使企业经营历久不衰,决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地就经营论经营上,经济必须扎根在文化的沃土中才能持久。因此,对“传宗接代”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就不能局限于亲情相传,更重要、也是能更持久的“传宗接代”应该是文化,是形成一套能代代相传的良好风气,这就是企业文化。我们的百年老厂、百年老店,事实上都已形成一套百年相传的厂风、店风。有了这种已较为定型的厂风、店风,那么即使领导人离去,或者企业遇到什么外来变化,只要企业文化常在常青,企业就不会丢失它的核心竞争力。

三、构建和谐民营企业文化是发展民营企业的长久之计

民营企业要想延长自己的寿命,就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克服自身不利的因素对寿命的影响,同时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加强法制建设、改革企业治理结构,培育企业文化是延长民营企业寿命的最主要的手段。

(一)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

(1)企业家人格的提升。企业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崇高的品格、宽阔的胸襟,真正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企业家。(2)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企业家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开拓视野,驾驭不断成长的企业,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3)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家的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的大小,也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应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企业家要树

立核心价值观,就应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自觉开展理念革命,实现由经营理念到政治理念乃至最高理念的飞跃。

(二)提炼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个民营企业在提炼价值观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企业性质。民营企业文化因企业性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个体企业与私营企业不一样,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不一样。因此,一个民营企业首先要根据本身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

(2)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体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是相容、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3)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影响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与一体感,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接受新的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立既体现企业特色,又为全体企业成员和社会接受的价值观。

(三)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企业精神的提炼,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创立和提炼它,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企业精神的形成,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不断地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心理培育,同时要反复地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并在实践中及时提炼出其中的优秀部分,几经反复后,再用最简单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中的精华,由此形成企业意识中最具激励的东西——企业精神。不难看到,企业精神的创立,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结出的硕果。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创立企业精神,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是利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继而又炼出更新的精神成果,不断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四)确立高标准的企业道德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培育企业道德,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道德是企业员工的重要行为规范。道德对行为的软约束与厂规厂纪对行为的硬管理相配合,不但可以弥补硬管理难以面面俱到的局限,而且能够使员工的行为自觉地指向企业目标的实际。同时,企业道德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利益基础,否则就会流于空谈。

(五)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为之服务,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认为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又称CI。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并把它作为发展企业的战略措施,却并非易事。为此,企业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力推销自己,刻意地建立有特色的营销文化和企业识别系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为此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配合是不行的。只有通过对职工进行“四德”教育,提高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水平,加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让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这样,企业树立的形象才会在社会形

成“信任感”、“可靠感”、“美誉感”,良好的形象才更具有持久性。

(六)提高职工素质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提高职工素质抓起,这与培养“四有”新人是一致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素质之间是一种“大厦”与“基石”的关系。职工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兴衰,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可以陶冶职工情操。因此,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是现代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这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的以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职工,在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一批得力能干的企业发展生力军,让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崭新面貌的“公司人”、“形象人”,促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在全社会都形成一种新的风范。

总之,培育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创建属于自己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已经是当今有一定规模的中(下转第56页)(上接第60页)国民营企业不能不面对的和逾越的重大课题,民营企业培育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只有进行富有成效的工作,经过艰苦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2]胡联奎,吕一林编译.企业文化的治理与改造[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3]邓明然,马全丽.建设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J].经营管理者,2002,(2).

[4]朱晓莹.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家族企业制度变迁[J].江淮论坛,2004,

(1) .

[5]储小平. 华人家族企业的界定[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

[6]郭勇. 家族企业定义探析[J].湖湘论坛,2003,(4).

[7]姚耀军,和丕禅. 中国家族企业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J].南方经济,2003,(3).

[8]程书强,李慧. 家族企业的成因分析[J].唐都学刊,2003,(2).

第三篇: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曾丽丽

摘 要:本文通过构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指导原则及文化建设的结合、价值观及企业精神是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下几点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一、引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要对广大职工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激发职工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二、以人为本,构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指导原则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就要把“人本”思想贯穿始终。

第一,以人为本,必须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这体现的是一种个人生存意义与企业生存意义之间的和谐。

第二,以人为本,必须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这体现着员工个人理想与企业理想之间的和谐。愿望和景象是一个企业的发展理想。

第三,以人为本,必须用科学的制度激励人,它体现的是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和谐。

第四,以人为本,必须用优美的环境去熏陶人,它体现的是员工与企业环境之间的和谐。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员工则与企业同质进步、共同成长。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文化建设的结合

和谐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有利于确保和谐企业文化构建的正确方向,整合企业人力资源和阵地资源,充分发挥和谐企业文化作为优秀企业文化的功能。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好形式,是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资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的好形式,也是企业有效地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好形式。抓好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之源。

我们必须看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以来不重视从一个企业的微观角度考虑问题,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造成了“两张皮”现象。在当前形势下,要把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一方面要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宏观导向,使之能够体现和遵循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和谐企业文化建设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要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保驾护航、指引方向。另一方面和谐企业文化理论为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微观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思路。和谐企业文化构建的优势,是使一个企业保持生机和活力,使它富有个性和创造性。

四、价值观及企业精神是工作的重要内容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美国管理学家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价值观是任何一种企业文化的基石。价值观作为一家公司成功哲学的精髓,为所有职工提供了一种走向共同方向的意识,也给他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了指导方针”。

现代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通过宣传共创、共享的价值观,确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微观领域,最为重要的是用劳动者、管理者、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合作共识,来整合员工的意

识。

首先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要宣传劳动者、管理者、资本所有者共创财富价值观,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接着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要积极培育劳动者、管理者、资本所有者树立共享财富的价值观,认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

再就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要发展和深化共创、共享的价值观,并使其人格化。

总之,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要推行和谐价值观、和谐精神,追求企业整体优势,把着眼点放在统一协调全体员工的思想行动上,挖掘员工潜能,使员工在追求共创、共享中,以团体良性情绪和最佳气氛实践企业经营战略。

五、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齐抓共管。对于企业来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在企业内部构建以人为本、公正民主、诚实守信、安定有序的和谐人际关系,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做到以人为本树和谐。

(2)要关注员工的多种需求。现代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得到物质方面消费的需要,更有满足精神生活的渴求,在物质需要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精神需要更为强烈。

(3)要做到安定有序保和谐。

为此,要“坚持‘三贴近’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实现途径,是新时期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六、以理论的创新,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人们常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结合。其实,无论情或理,都是关于心理方面。“理’,无非是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求人们抓住事物根本,这与心理上的认知要求一致。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走创新之路。“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理论的创新和理念的创新。

(1)内容上创新

克服过去式的思维定势,努力拓宽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运用情感载体,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切实了解职工的要求,掌握职工的情绪,研究职工的思想变化,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信息网络,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走向社会化、系统化、科学化。

(2)形式上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唯实务实的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职工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寓教于乐、陶冶情操,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

(3)方法上创新

政工干部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中心意识,为企业创新发展尽职尽责。思想工作要向“预警机制”发展,即在每项改革酝酿之前、方案起草之前和实施之前,充分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

(4)手段上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服务领域十分广泛,担负的责任十分繁重。只要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群众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对不正确的思想给予教育、解释以及

必要的批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广大职工就能心悦诚服,自觉转变思想认识,从而收到实际效果。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自信、自尊、自爱的思想,奋发进取,开拓创新。

(5)体制上创新

企业中层普遍愿做行政工作而不喜欢做政工工作,造成思想政治工作者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后继乏人。必须建立起党委负总责,党政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政工”的新体制,不断在创新中提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持其活力。

七、结论

总之,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总结新经验。要善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在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中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转自:中国月期刊网[

第四篇:弘扬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

众所周知,如何使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大、做优、做强,不仅要靠强有力的领导和严格规范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靠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把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每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达到成熟之后自然散发出来的魅力,是企业的灵魂,它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凝聚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养成绝不是靠悬挂在生产一线、办公场所内的标语口号就能实现,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它需要一批批的企业人若干年苦修而成。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每个企业都有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它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一般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内部员工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精神一旦形成群体心理定势,既可以通过明确的意识支配行为,也可以通过潜意识支配行为,还可以通过潜意识产生行为。其信念化的结果,会大大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的关注企业的前途,维护企业声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主要有5方面的效用:

一是,导向性。即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方向上来。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这比强迫命令更有效。

二是,规范性。即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对企业和职工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是对员工中存在的生产意识、竞争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等的规范。

三是,约束性。是指一种由内在心理约束而起作用的对行为的自我管制,属于企业的微观管理制度部分。如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企业制度、企风厂风、人际伦理关系的准则等,企业精神正是它们的集中反映和理论升华。

四是,凝聚性。企业精神如同是一种粘合剂,它使整个企业团结一致,这是企业精神所确立的共同价值和信念所起的作用。

五是,融合性。企业精神对职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新职工进入该企业后,通过耳濡目染,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语言,从而自然而然地融合到这个集体中去。

一支乐队,需要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否则难以呈现出余音绕梁的华章;一枝玫瑰,总归来自根茎的创新,否则难以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一座桥梁,需要桥墩的奉献,否则难以负载千车万人的流通;而一个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样需要每一位员工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需要每个员工的爱岗敬业。企业与员工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企业的发展,就不会给员工提供好的发展环境,只有具备了团结、实干、创新、奉献这四种精神,员工才能在企业方针政策的带领下发挥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构建企业文化 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延安北机务段是地处陕北革命老区隶属西延铁路公司的一个基层站段,近几年来,该段紧紧依托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从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规范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入手,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机制,以人为本,大搞人才战略,创下了建段以来各项安全工作指标的最高记录,先后被路局授予“安全生产标兵单位”、“双文明先进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1、积极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魂,是企业的凝聚力所在。因此,延安北机务段领导班子在公司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审时度势,叫响了公司“艰苦奋斗、团结奉献、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依托地域优势提出了“弘扬延安精神,做铁路跨越式发展火车头”的口号,带领全段职工为打造“精干高效、勇往直前”的西延品牌努力奋斗,为此段专门派人到国铁机务段去参观、考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学习国铁、提高自身”的发展思路。为段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机务段的各项工作开始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2、不断提高企业素质。

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在2005年,段下大决心通过竟聘上岗的方式,从生产一线职工中提拔出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13名人员到干部岗位,果断将管理能力弱的干部进行适当的岗位调整,并提拔了5名同志到中层干部岗位上来,有力地改善了全段领导干部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充实了干部队伍,提高了整体工作能力,这也是机务段成立以来人员变动最大的一次。同时,针对职工业务素质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的实际,对生产一线职工业务素质进行集中培训,特别是我段机车逐步转型为DF8B型机车和与之配套的检修设备陆续到来的关键时期,段分批次,派大量技术人员和职工到多个国铁机务段和机车厂学习,培养了一批懂得新知识、新技术的关键人才,为我段机车转型顺利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以来,段党委还积极响应公司党委提出的全员“提素”工程,在全段每个干部职工中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工作,给他们配备了专门的学习笔记本,结合实际每月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认真落实,为职工提高自身素质搭建了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存载,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能有效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以及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引导和约束职工的行为,使职工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自觉地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要求自己。延安北机务段为了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研究制定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段各项工作的奖罚措施,增强了干部抓落实的责任意识;为加强职工的劳动纪律,段率先在全公司范围内引进了先进的指纹考勤系统,制定了指纹考勤办法,并将考勤与奖金挂钩,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职能部门对职工考勤难掌握的问题,同时也大幅度减少了迟到、早退、旷工等想象。除此之外,段还参照国铁机务段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过程等方面的措施、制度,对全段各项安全管理办法、相关制度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补充、修订、完善,使段各项工作进一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4、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是铁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铁路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机务部门来说尤为突出。近年来,延安北机务段把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灵魂工程”,用文化的力量塑造职工、引导职工、规范职工,促进了安全生产的稳步发展。段在职工日常工

作行为中积极倡导“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的“三不伤害”原则和“违章就是犯罪、违章就是杀人”的安全理念;专门设计制作了安全文化亲情寄语可视系统,机车乘务员在出乘前能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家属们的叮嘱,有效地提高了乘务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在机车运行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提出了“每防止一起路外伤事故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口号。同时,段党委还以“安全屏障”工程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保安全作用,认真开展了“反两违、灭事故、当先锋”、“党员无违章,周边无事故”等党内活动,并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征集安全警句、格言上百条,组织班组职工学习。段工会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月签名活动,使每个职工都来感受安全、确保安全。将职工家属的寄语和“全家福”照片悬挂在醒目位置,使职工既得到安全提示,又感受到亲情关怀。共青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安全大讨论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了职工安全行为的养成。

5、积极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段领导班子深知这个道理,也着实在这项工作上下了一番工夫。一是认真开展形势教育。段党委抓住铁路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针对职工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映和队伍不稳定因素,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段领导班子成员主动深入一线,利用添乘、检查和以召开座谈会、形势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上级有关政策,深入浅出地讲明形势,使职工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本职工作干好,我们的工作才有保证,才能促进企业的长治久安。每季度段党委都要对全段职工的思想情绪变化、队伍不稳定因素进行专题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拿出解决方案,指派专人负责落实,几年来全段没有发生过一起职工群体上访事件。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故,也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在每次别的站段发生事故后,段都会引起高度重视,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及时将事故通报向全段每个干部职工传达,对发生事故的关键点,组织人员进行认真分析,对口单位对照自身工作进行深刻自查,及时弥补管理中、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防患于未然。同时,每年年中和年底,段都要对半年、全年的违章违纪、事故案例进行汇总,找出共性和关键环节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效地防止了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三是抓好职工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每年新入路人员到段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党委书记亲自为他们上专题思想、职业道德教育课,使他们在一开始就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文明进步的思想文化理念。

6、不断加强企业硬环境建设。

在加强企业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延安北机务段的硬环境建设也在同步有序地进行。2002年,机务段刚搬迁到延安北的时候,职工的生活条件特别艰苦,站区内没有绿化、没有自来水、附近没有市场、没有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由于道路原因职工出行很不方便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就在这百废待新之际,段领导班子果断决定要下大力气搞好机务段的基础工作,解决职工的基本需求。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段的不懈努力下,短短三年时间,延安北机务段的面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段内铺上了水泥路面,职工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建起了商业一条街和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延河大桥修建完工,段内绿树成阴、鸟语化香。目前,为了解决职工住房难的问题,三栋“四个一”住房已经建成封顶,新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也即将破土动工。职工们对这些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职工的后顾之忧得到不断解决,牢骚声和抱怨声逐渐减少,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7、加快发展,塑造企业新形象。

两年前,延安北机务段的机车中修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当时,机故频发,机车临碎修件数居高不下,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影响了机务段的声誉和形象。为迅速扭转不利局面,05年初,段领导班子及时做出了年生产23台中修机车的计划,并提出“以中修促质量,以质

量促中修”的口号,全面打响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机务段”的冲锋号,这也成为我段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年,我们吸取了大量的国铁机车中修经验,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在管理上严格落实“严抓、严管、严考核”方针,生产过程中坚持“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的安全质量理念,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不断努力,段不但成功担负了DF4B、DF4D型机车的中修工作,就连刚引进的DF8B新型机车的中修工作也由我段完全承担,全段机车质量也因此得到迅速提升。04年,我段共发生机破48件,而05年中修生产工作开展后,全年机故降至13件,机车临碎修件数也由月平均380件左右下降到250件左右,06年在05年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升,有效地保证了运输生产安全,得到了路局、公司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兄弟单位的普遍好评。

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因地制宜,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在观念上创新、企业品牌上创新,人才机制上创新,才能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好,才能推动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延安北机务段将一如既往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好企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促进我段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公交车服务调研报告下一篇:钢筋班组承包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