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

2022-08-23

第一篇: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金凯明来源:机电工程系发布时间:2012年5月26日

和谐就像一棵未发芽的种子在心中成长,和谐仿佛是一个永不磨灭的佳话,被世人传送;和谐被人们追逐了几千年,却从未完成过它的使命。今天在被和谐包裹的校园里面,我们需要释放出和谐的力量,让和谐包裹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梦想,建立和谐目标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院广大师生员工全面参与,不懈努力。学校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之道,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扭住发展这个执政兴校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

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深化构建和谐校园,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

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当是正相关关系,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开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逐渐推广和深化,广大教师的观念已开始更新,作为新型教师,不能总是强调“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应该将“红烛精神”升华为“火箭精神”——通过不断添加燃料,不但自己能遨游太空,还能将“目标”送入预定的“轨道”。其实,优秀的教师往往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的教师。广大教师应当利用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知识和技术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成为新的教学内容的源泉。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而校园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

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凝聚 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我,我

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比赛中,你努力,我加油,互相帮助是一家。在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也是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为校园的和谐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谐校园,从我做起”。

而我认为,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团结。俗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毛泽东也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可以这么说,校园和谐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团结精神。

第二是理解。理解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实现心灵对话的基础,是体现校园和谐对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尊重,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团结精神又是做好每件事的重要保障。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如何使自己在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社会中摆正位置,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我想借用的古人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孔老先生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要总是担心和埋怨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和非议,而应该首先提醒自己是否去理解了别人。如果我们大家真正领会、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就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

第三是善于倾听。做好师生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加强与不同层面教职工沟通与交流。

第四是加强教育。增强“师德”意识,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使师生焕发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五是加强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以此来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有效地引导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校园内、校外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的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在呼吁共建和谐校园,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与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民族之花开遍祖国每个角落。

让大家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快乐的拥抱着,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之善良的互通,频繁的亲情往来让我们激动不已。这种感知时常在我的心中静静的流淌„„

泱泱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孕育着十三亿中华儿女,是与非,荣与辱,泾渭分明,忆往昔,多少学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还看今朝,又有多少青年一代在成长,让我们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让我们用团结互助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校园充满和谐,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第二篇: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促进事业发展。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注入活力,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就成了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建设和谐校园,是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涉及学校各个方面乃至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人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构建和谐校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二是建设和谐校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基于此,学校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不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措施,把建设和谐校园工作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财务管理、仪器设备、基建项目管理制度;完善人事和干部管理、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制度;完善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决策项目预告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效率原则,也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教师以自己的知识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小康社会的建设发挥着创造才能。只有做到“四个尊重”,才能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热情,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自觉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中去。因此,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就必须大力提倡并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环境氛围,这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公平原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学校管理中,只有做到这四个要求,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四个要求”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同时也要注意兼顾弱势,做到利益均衡。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体现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团队气氛,增强校委会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情感管理体现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传统管理理念的转变。传统的管理重制度约束和奖惩激励,虽然并非不可取,但其着力点在于对被管理者的外在规范和要求。情感管理则是管理者深入到管理对象的内心,通过心灵的沟通达到彼此的认同和共振,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投身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是关键,情感管理则是切入点。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打破以往过分强调制度管理的传统模式,而应以春风化雨的情感管理为先导,并与制度管理有机结合,把奖惩激励与人文关怀统一于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这样,有利于形成既充满竞争活力,又融洽和谐;既充满创新激情,又具有安宁有序的

教育教学工作局面。

因此,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努力把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只有能够充分遵循办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才能称得上是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参与,不懈努力。

第三篇: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健全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

——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课堂上很多同学都就如何建设和谐校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阐述得很全面。今天,我想就一个切入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谈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首先来看看近期发生的三起不和谐的校园事件。

4月1日,复旦研究生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洋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将毒物注入饮水机中。黄洋抢救无效死亡。林某被刑拘。

4月11日,上海财大一名毕业生因求职与情感不顺,居然持刀抢劫银行被捕。 5月7日下午3点多,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女生从校园内的知行8楼跳下,当场身亡。 大学高材生或犯罪或自杀,都不禁让人唏嘘,我们不禁要反问,为何高校不和谐事件频发,是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还是高校的管理机制出现漏洞?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在校时有学业压力、社交压力、恋爱压力,毕业了也会有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结婚压力。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以升学为导向的,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很多大学生年龄上是成年人,心智上远未成年,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都与成年人的标准相差太远,遇到问题时无法作出清醒的处理,容易走极端。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高校的管理也做得不到位,大部分高校重事后轻预案。 安全教育是每个学校常规教育中的一部分,但大部分高校实际上做得很不专业。大一入学及军训,学校组织过大范围的安全教育,但只是流于形式,大多是“走过场”。

我国高校现有的应急管理机制,着重“事后处理”,轻视“预案管理”。然而,在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预防远比“治疗”重要。只有做好安全预案管理,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完整的应急管理体制,应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总结三个阶段,“但传统的观念,使我们更注重‘惩治’而忽视‘防范’”。

从海外名校的经验看,除了知识性技能灌输,主动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提前“引入”学生的寝室生活,有意识培养学生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也很重要。

哈佛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年,校方新生主任就会刻意将不同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兴趣爱好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寝室,让他们迅速体验文化冲突、生活习惯冲突、个性冲突等带来的强大压力,为他们走上社会提前锻炼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该校既明文规定寻求帮助是学生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权利。也为此提供了细致的安排,宿舍舍监会通过组织社交聚会来扩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机会,每栋楼也都会有一位终身教授当“家长”,随时关心学生们如何应对学业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还有一群博士研究生担任导师,为学生找工作提供社会支持。

近年来,复旦、南科大已先后开始本科生寝室“书院制”的改革实践,这是非常可喜的,希望这样的改革快点覆盖到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所有学生,也能更快从形式模仿转向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契合,真正让寝室生活成为学子们获得抗压锻炼、社会支持的24小时课堂,真正让“教做人”成为比“教知识”更重要的教育工作。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和”是一种哲学,“和”是一种道德,“和是一种艺术。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重视。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

1创建和谐的领导班子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比如“和衷共济”

“厚德载物”“和气生财”“和为贵”都是对这种和谐精神的注解和说明。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

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我们认为,为了达到和谐,从学校角度来看,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管理工作,力争把最优质的资源用到人才队伍建设上来,作为校园中的党员老师,更应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见到荣誉的时候,让一让;看到困难,上一上;接受任务,做一做;教育教学,追一追;与人相处,笑一笑;碰到老师间有矛盾,问一问,解一解。充分发挥党员服务在基层,树立先锋模范的作用,为创建和谐的校园出一份力。 深刻领会“八荣八耻”提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做“知荣明耻”的表率。

2.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以校名,校以师显。教师,是推进学校发展的最直接的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师要注重自我内化的和谐,应从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观念与心理要素等内在道德环境诸因素探讨内化发展和谐关系,增强专业技能与实践技能的和谐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谐处理教与学过程中的矛盾,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工作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培养能够超过自己的学生”。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质量。

3.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校学校

和谐校园首先是法制的校园,依法治校就是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校园管理,从

事教学科研等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设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

学校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奖优罚劣的机制的健全和谐,是维系校园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如学校各岗位的“职责”、“安全管理制度”、“奖教奖优条例”、“教职工考核评比条例”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成效。

组织队员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队员学习交通手势指挥操,强化队员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观念,培养安全的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使队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通过标语、图片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与法制知识,远离“黄、赌、毒”,以言行身教影响自己身边每一个人

4.加强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平安的校园环境

树立“以生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各种

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加强学校的保安保卫,每学期开展安全自救演练,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问题学生”要耐心帮教。

签订安全责任书。我校每年都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

书,每学期至少一次召开学生家长会,并结合平时的家访和假期前《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教师、家长明确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履行对学生的监护责任和明确应做的工作、应负的责任。

组织参观“知荣辱,树新风”事迹展。引导队员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家知事

明理,孝敬父母,主动做家务;在校自立好学,关爱他人,积极帮助有困难的队员;在日常生活中,辛勤劳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在平凡小事中不断进行行为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扬荣行善的良好习惯,走上一条成长的光明大道。

5.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少先队围绕“八荣八耻”教育主题,开展了“关爱他人,做一个扬荣行善的小公民”活动。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少先队员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给全校每位少先队员发放一份“八荣八耻我知道”;举行一次主题升旗仪式;出一期“明荣知耻”专题中队黑板报和一次“八荣八耻”的少先队大队活动;继续办好学校红领巾《浪花报》,开设了“快乐队生活”、“语文知识百花园”、“英语天地”、“健康快车”和“环保与我”“法规在我心,文明我在行”等六个栏目,由队员们自己投稿、采编,每月出一期专刊,中间加插各中队涌现的好人好事。。抓好大、中队队角建设,学习园地的内容要求丰富多彩,有“我与祖国共成长”,“奏响绿色乐章,放飞绿色希望”,“文明礼仪伴我行”等,

学校利用教师节、国庆节、重阳、队庆等有利契机,通过举行队活动、出版宣传栏,国旗下的讲话,慰问孤寡老人、元旦新队员入队仪式等形式生动的活动,为一百多名新队员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在队员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6.加强文明卫生习惯教育

安全、卫生、健康是人类的基本要求,只有环境安全、卫生、身体健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工作。从一个教室、一条小路做起,根除陋习,珍爱环境,共同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在学校教评和外事活动中展现出应有的素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等文明用语在学校随处可见,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礼让他人的行业为随处可见,让人时刻感受到文明和谐的氛围。。

培养学生讲文明、讲诚信、守道德、守纪律的意识,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报告会、演讲会、征文比赛、图片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交通安全意识、,文明道德意识,做一个文明的人。

7.创建和谐的教育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知识的载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而学生是求学

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个人意志的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育就不能成功。教学相长,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师生关系是良师益友关系。

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

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和谐的情境与氛围,设计和谐高效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建和谐的教育关系,形成默契、和谐的教风、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成立学生家长联谊会等方式,请家长帮助开展工作,听取家长建议和意见,

及时调整学校工作,做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和谐。

8.组织开展创建和谐处室、和谐年级、和谐班级系列活动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将努力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手,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利用好每一个空间。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学生干部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其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制定学校德育常规,设立学生会和文明监督岗,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更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在和谐的教育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第五篇:吹响构建和谐校园的号角

二、二班 胡继凯指导教师:李林

构建和谐校园从我做起。何谓和谐?从孔老夫子的“大同社会”到老子的“小国寡民”;从墨子的“兼相爱”到康有为的“人人相等,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思想;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和谐社会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生存状态。如果说社会是一片浩瀚的大海,那么高中校园就是汇聚这波澜壮阔的千千万万水滴之一,只有每滴水珠都尽情绽放自己,大海才能拥有无限的壮阔。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觉得唱响和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把握时代脉搏,响应党的号召,从我做起,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努力做好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宣传者。

和谐社会理念深刻指出了“和”的思想。“和为贵”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蕴含着和平共济、政通人和、内外和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人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校园中存在两种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首先,是同学间的关系。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于事物的看法可能存在不同,所以价值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这种差异。如一只河蚌,包容入侵的沙砾,最终磨砺成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除了这种包容,与人相处还需要真诚、关爱。生病时的一杯热茶、伤心时的一双肩膀、失落时的一句安慰,都是人际关系的良好润滑剂,是奏响和谐校园乐章的动人音符。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是一只只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滋润着我们干渴的心田,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们能不尊敬老师吗?见面时的一句问候、上课时的专心聆听、完成作业时的那份认真,都是表达我们心中对老师感激之情的最好方法。

再次,构建和谐校园还应增强环境意识。我们的校园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在这迷人的环境中,我们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飞自由的心灵。我们应以校为家,用心呵护这美好的一切。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力争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最后,构建和谐校园还应建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学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实现

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树荫下朗朗的读书声、自习室里专心学习的背影、教室里渴求知识的眼睛,无不向人们昭示着知识的巨大力量和无穷魅力!

构建和谐校园,从我做起。在茫茫学海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搏击风浪的水手,以智慧做桨,自信做舵,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长风破万里浪,定会抵达和谐校园的幸福彼岸!

上一篇:如何挽回婚姻智斗小下一篇:如何开展的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