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2024-05-11

浅谈孩子责任心的培养(精选9篇)

篇1:浅谈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第六讲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I一是早饭,妈妈没给我买肉夹馍。二是坏了,我又忘记带书了。教学目的:

1、帮助家长教育孩子克服自我为中心的偏激心理,学会关爱别人。

2、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不丢三落四。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克服自私和冷漠。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教材导读法。

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阅读教育故事,引出课题。

一、早饭,妈妈没给我买肉夹膜

播放情景对话的录音。这一部分内容是以一个小故事女儿抱怨妈妈没有买肉夹馍而引出来的。并由此引出现在的独生子女缺乏责任心,自我意识严重的话题。接下来引导家长朋友一起阅读教育故事。

二、坏了,我又忘记带书了。

教育故事:儿子已是本学期第七次忘记带书了,为了给孩子送书,妈妈耽误了早上的重要会议,被领导批评,并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无奈,妈妈求助于专家,帮助孩子克服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教师对于这两个教育故事进行总结说明,引出今天的话题: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二)走进专家课堂,听专家分析支招。

第一部分,专家启示我们,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父母要善于从自身寻找原因,为孩子补上爱的教育这一课。

1、面对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父母要做到批评巧妙不落痕迹,切不可把自私、冷酷等字眼强加到孩子身上。要像教育故事中的妈妈那样,利用一篇感人的文章唤醒孩子沉睡的爱。

2、父母要有让孩子回报的意识,让孩子帮自己做点事情。

3、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养一种小动物。

4、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分享。

第二部分,专家课堂:孩子出现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孩子的性格导致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

2、家长没有及时纠正孩子做事马虎的不良行为。

3、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事心不在焉。

4、孩子需要做的事情多了,容易忙中出错。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改掉丢三落四的坏毛笔,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心平气和,善待孩子。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做到亡羊补牢。

2、学会自然惩罚法则。让孩子自己从自己的过失中直接体验到后果,从而督促他自觉地去改正。

3、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不要越位,不要包办。

4、家长要以身作则,并教给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

5、建立表扬奖励机制,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三)互动交流,传经送宝。

请班级内在爱心和责任心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家长谈谈他们的经验。

(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师根据教育故事和家长的做法,针对专家的建议,总结培养孩子爱心和责任心的方法。作业:

1、和孩子进行换位体验并交流心得。

2、和孩子建立一个小型合约,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篇2:浅谈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教学内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家长深刻领会责任心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

3、学习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你们好。

今天,共同来探讨-------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家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长辈对孩子关心倍致、疼爱有加,可是孩子吃东西时就忘了他们;长辈生病了,孩子却只顾自己玩耍,不去关心他们,有的甚至还吵着要求大人陪他玩。孩子报喜不报犹,在与别人产生矛盾时,先说别人的原因。

在学校,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学生不负责任的事情。如:忘了带学习用品,作业没做完就去玩了;打扫卫生,扫把扔一地就不见人影了;笔、书本摊一桌子,抽屉塞得连书包都放不下等。甚至连语文、数学书也常有人忘带。每当老师帮助教育时,学生们都是一个理由“忘了”。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学生记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没有被培养起责任心。

可见,当前小学生表现出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责任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学会负责”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关键,也是当前我们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孩子责任心缺乏原因分析: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责任心,可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一定的年龄自动出现。责任感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下才能慢慢觉得的。造成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孩子没有独立负责的机会。

我们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致使孩子没有机会独立做本该由他们负责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如果小学生想帮家长干点什么,家长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就行了。父母对回报有错误的想法,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渐渐地孩子认为什么事都有与他们无关,唯有学习、读书才是正经事,只要书读得好,成绩好什么事都好说,否则------。因此,他们变得“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别人,不懂得爱别人,不再“多管闲事”,以至于长大后,孩子们变得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周边的人为他们付出的再多,在他们的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说实在话,家长替小学生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小学生就越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

第二,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负责,如何对别人、对社会负责。父母是孩子终身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缺乏责任心,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其抱怨,不如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孩子的责任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细心呵护、耐心引导。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大都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事业的基础,也是许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础。良好的责任心不是一时一刻的事,不是成人后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养成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孩子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2、让小学生明白有责任心的人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我们知道: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会让人感到可信任;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才会不断地进取;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所以,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应该承担以下责任:(1)对自己负责

a、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自觉认真完成作业,并主动复习功课和预习新课,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b、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健康是学习、成长、生活的基础,要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作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认真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不做危险的事。

c、对自己的意志、品格负责。做一个诚实、活泼、合群、谦虚、正直、宽厚、勇敢、自强、自信、自律、不任性、有同情心的人;不怕困难,主动参与有一定难度的磨砺;能恰当地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遇事不过分紧张,能自我调适情绪;具有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

d、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学会自理、自立,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琐事无须他人督促,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e、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的时间就不在属于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把时间尽可能用在对知识的求索上,不要虚度光阴。(2)对他人负责

a、礼貌待人,宽容大度,知恩图报,说话文明,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b、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诚实不说谎话,做事有始有终,不斤斤计较,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c、懂得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乐善好施,不歧视弱是群体,能伸出热忱的手帮助他人,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3)对学校负责

a、知道自己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形象,以学校为容,为学校争光。

b、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劳动,勇于承担学校、老师教给的各项任务,并负责到底,做好老师的小助手,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c、在学校穿校服,举止文明,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积极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4)对家庭负责

a、知道父母的生日,孝敬长辈,关心父母,热爱家庭每一个成员,主动和父母沟通,多听父母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不辜负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在家做父母的好孩子。

b、作为家庭的成员要分担家庭的各种苦与甜,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了解长辈的辛苦、劳累,有一颗感恩的心,主动帮忙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培养。(5)对社会负责

a、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争做“五好”小公民。

b、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一颗热爱、关心社会的心。

c、树立少先队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懂得“没有国家,哪有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这个道理。

3、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途径

(1)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给孩子理智的爱。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顾自己,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

(2)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就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

(3)让孩子品尝一下苦果。

孩子尚处于成长之中,他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有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了自然后果的惩罚,他自然就会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不再会马马虎虎、草率了事。在执行自然惩罚法则时,家长应注意言出必行,否则,会降低在孩子们面前的威信,对孩子的教育也会失去作用。如果一味地强调所谓的说服教育只能束缚自己的手脚,反而起不到教育作用。必要时,家长要“心狠手辣”,“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惩罚是应该的。要知道,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他终身受益。一个孩子首先要对自己负责,然后才会对家庭、对社会负责。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被许许多多事实所验证的真理。

(4)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有对自己喜欢和崇拜的人进行模仿心理倾向,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一般都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很难想象,一个对孩子、对长辈、对爱人、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家长,能够培养出具有很强责任心的孩子。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以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5)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发育成长的最重要场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而且孩子每天在家里的时间要远远多于他在学校和户外的时间,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家庭这块阵地入手,家长要增强孩子对家庭的主体意识,提升孩子在家庭里的主体地位,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觉到他不是家里的客人而是主人,当孩子体会到了他在整个家庭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确实是被整个家庭所需要的时候,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便会油然而生。

(6)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良好的责任心是要靠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来维持的,而这恰恰是许多孩子所缺失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很强,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但就是做起事情来却只有几分种的热度,不是虎头蛇尾就是半途而废,稍稍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再坚持下去,在别人看来就非常没有责任心。因此,为了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平时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负责到底的良好习惯,交给孩子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家长都要全程地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决不允许孩子做到一半就随意放弃,要直到孩子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才能罢休。

(7)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

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另外,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好奇心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特点往往会妨碍他把一件事自始自终的完成,而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父母要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艺术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

四、总结: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责任心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

五、思考题:

篇3: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没有是非标准, 责任心就无从谈起。经常有这样的情况, 幼儿玩耍或走路时, 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上, 碰痛了, 哇哇地哭。家长为了安慰孩子, 就会一边哄孩子, 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 “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 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 我们打它了, 它再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在这时候会有些安慰, 破涕为笑, 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 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 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 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大人可能会想, 桌子碰了孩子, 我不过是打打桌子, 桌子又不懂得痛, 这有什么, 我没教孩子打人啊。单纯如一张白纸的孩子, 任何事情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 任何经历在他这里都是体验和学习, 我们做家长的, 倒不如在孩子跌倒之后, 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 安慰安慰一下来告诉孩子:你跌倒了是因为你自己不小心碰倒了小板凳, 小板凳没有错, 它在那儿可是一动不动的呀!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谈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时认为, 人在开头的一刹那间, 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 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孩子幼小时, 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 儿童教育中无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 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 要用一些心, 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 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

我的孩子在两岁左右总爱去家里的一个角落弄保温瓶水壶的壶嘴, 孩子的爷爷奶奶总是很担心———怕壶里滚烫的开水烫伤了孩子, 孩子一过去就要把她抱回来, 并且一遍遍叮嘱孩子“里面的水很烫呢, 会烫伤手的”, 在两岁孩子的观念里还没有构建出“烫”的概念, 她依旧很好奇, 你越不让她弄她就越好奇, 越想去弄。有一天我想了一个办法:干脆让她感受什么是“烫”, 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先感知“烫”的概念, 知道“烫”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于是我带她走到保温瓶边揭开壶盖, 把孩子的小手轻轻的拿到壶嘴上, 发烫的蒸汽一下子把孩子的小手熏得缩了回去, 于是还没等我解释烫的意义, 女儿口里一下子就蹦出“妈妈, 烫!”这几个字。从那一次起孩子再也不去弄水壶嘴玩了, 在她小小的脑袋里已经明确认识了什么是烫。已经构建起“水壶中的水是烫的”的概念了。

2 责任心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理想、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紧密相联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奉献为乐, 那么他就会有很强的责任心, 反之, 则对人对事漠然置之。如:大连的一名公交车司机, 开车时突然心脏病发作, 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马路边, 将发动机熄火, 打开车门让乘客安全下车……死之前的一刻是最痛苦的时候, 这位司机能够在这时竭尽全力保证他人的生命安全, 不仅说明他具有惊人的毅力, 更体现了他尽职尽责的可贵精神,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 人的生命才熠熠生辉。

3 责任心以情感为基础

可以想像, 一个孩子对父母没有感情, 不可能对家庭承担任何责任, 一个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没有情感的人, 当外族入侵, 祖国受难之时, 他不可能挺身而出, 舍生忘死, 为国献身。我曾看过一个电视短片, 讲的是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五岁的小男孩过日子, 妈妈经常会因为在超市上班而回家很晚, 小小的儿子会在妈妈回家的路口等着妈妈, 而且每次接到妈妈时总是让妈妈走在靠墙的马路一边, 嘴里说“妈妈你很辛苦哦, 我是男子汉要走在路的外边好照顾妈妈, 保护妈妈”。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承担, 明确着自己的责任, 所以年轻的妈妈觉得很骄傲——有儿子没儿子就是不一样呢!

4 学校教育宜将责任教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责任心的培养进行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责任心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每一位教师都要挖掘教材的责任培养因素, 善于利用教材的各种责任因素, 渗透德育, 把社会责任观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推进“一体化德育”的研究工作, 把德育工作落实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之中。比如我们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 无时无刻不在承担学生的责任心培养义务:根据会计核算的配比性原则, 有一笔收入发生, 一般会伴随着一笔支出或费用发生, 学生在确认收入的同时也要反映费用的增加。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责任教育渗透, 要遵循教育规律, 掌握当代中专生的心理特点, 将责任教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反复向学生渗透责任教育内容, 不可厚望于某节课、某项内容。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 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因此,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重视“认真”这一学习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责任教育于教学之中, 寓理于情, 以情育人, 在课堂的理性讲授中融进现实的、形象化的情感, 长期地熏陶、渗透, 才可获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5 社会是责任心培养的主渠道

社会是一个最为全面也最为综合的实践场所。我们不光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责任意识和集体责任心, 更重要的要让孩子具备社会责任感, 比如引导孩子进行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等。实践是实现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唯一的途径, 它是道德认识外在的、具体的表现, 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从实践或书本里学来的道德认知、情感, 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为此,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体验实践中的酸甜苦辣。如在校内体验“当一天清洁工”、“当一周的升旗手”、“护绿小卫士”;校外“当一天收银员”、“当一天农民”、“做接待员”、“做环保员”等角色。使学生亲身体验工作、劳动的艰辛, 培养学生“学一行、爱一行”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激发青少年心中有他人、心中有家乡, 培养责任感。因此, 家长和教师要积极带领孩子走向社会, 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 体验各社会职业的作用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树立人生理想。在社会体验中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 增强社会责任感。

6 最后, 责任心靠意志来维持

人才的培养贵在只争朝夕, 重在从小抓起。与其临渴揭井, 不若未雨而绸缪。我们要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尽责尽心并非听他说得如何动听, 主要反映在行动之中, 不管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都离不开坚强意志和毅力的支撑, 只有在克服困难中, 在抵制各种诱惑中, 才能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感。播种信念, 收获行动;播种行动, 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让我们给孩子播下责任吧, 责任孕育着承担与成长, 让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来挖掘并培养每个孩子的责任心, 让孩子们明是非, 成长为一个个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Z].

[2]富饶中学.富饶中学责任心教育工作方案[Z].

篇4:浅谈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关键词】责任 多子女 少子女 家庭教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1920年,有一个11岁的美國男孩子踢足球不小心打碎邻居的窗玻璃,邻居索赔12.5美元。闯了祸的男孩子向父亲认了错,父亲说:“我可以原谅你的过失,但你应该对它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拿出钱说:“这12.5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小男孩每逢周末假期便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故事引起我长时间思考:

在我国多子女、少家长的年代,父母给予孩子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是极其困乏的,绝大多数人甚至长年累月连温饱都不能满足。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当时,在我周围有很多家庭因交不起1.5元钱的学费让孩子辍学。有的孩子为了上学,就利用寒暑假时间,冒着风雪、顶着酷暑每天天还没有大亮就得出发往返几十里山路挖药材、寻猪草、拾柴火。经过一个假期的劳动挣到了学费,就能和小伙伴一起去上学,那是非常幸福、快乐的事!在那个年代里,父母从外面回来带一点好吃的,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是孝敬长辈,其次才是他们的子女。

而如今在少子女、多家长的时代,父母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爸爸妈妈如果出门在外,时刻牵挂的可能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孩子,回家时总要给孩子买一大堆好吃的、好玩的……今天家里吃什么?孩子说了算。周末去哪里玩?由孩子决定。久而久之孩子成了家里最有权威的人。而且,家家的孩子都是小皇上,孩子要星星,父母不敢给月亮;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咬了;家里洗洗刷刷、大大小小的活儿家长自己扛着从来不让孩子操心,还美其名曰:“只要你好好学习,把成绩搞上去就行了,家里的什么事都不用你操心。”孩子衣食无忧,有的从小迷恋游戏,在学校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甚至逃课。可怜的家长,有的厚着一张老脸,怀里揣着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攒下的一点血汗钱,求爷爷告奶奶,把孩子领着转战城乡。城里上不成去乡下学校试试,乡下上不下去又去民办学校再试试,岂不知在那里孩子都是一样的——缺乏上进心,没有毅力,怕吃苦,没有责任心……有的不得已只有放弃学业另辟蹊径。在这个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具有竞争资本的人?当孩子放弃了学业,那无异于要父母的命!那种痛苦、那种失望、那种失败、那种无能……孩子是永远不会体会得到的。

由此可见,在多子女的年代里,子女从父母那里虽然没有得到丰富的物质享受,却成长了责任!在少子女的年代里,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得了丰腴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然而却失去了责任心!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的缺失。

如今的孩子缺什么?很显然,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一切物质来得都太容易了。在有些父母看来,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别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不考虑,这种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第一:孩子从小不懂关心体贴别人,心中只有自己。

第二:因为孩子在家里自己说了算,全家人都让着他,所以不会与人合作、沟通。

第三:怕吃苦,贪图享受,做事缺乏毅力。

第四:缺乏责任心,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五:因为犯了错误总有人护着,所以没有学会面对现实却学会了逃避。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重点应从教育的源头——家庭教育入手。

第一:家里的家务活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每天爸爸应当做什么,妈妈应当做什么,孩子应当做什么,都要事先规定好,千万别因为怕耽误孩子学习而大包大揽。

第二: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就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比如孩子损坏了别的孩子的玩具,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帮人修理或照价赔偿;孩子一时冲动打伤了人家,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门道歉;孩子早晨磨磨蹭蹭上学要迟到了,家长也不用着急慌忙地送他,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

第三: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

篇5: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1、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2、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3、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责任心。

4、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一、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对孩子责任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态度,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孩子形成责任心。

娇惯、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从小养尊处优、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孩子成年后就会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心。

二、孩子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善待他人,这是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的基础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

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照顾父母。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三、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孩子进行协商,对孩子解释他们应该做某事的理由。

把每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对孩子交代清楚,保证孩子能完全理解。

耐心指导孩子做家务,以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反馈。

四、让孩子信守诺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父母为孩子做出遵守诺言的榜样。无论作出什么许诺,都要尽可能地实现,如果不能实现的话,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告诫孩子不要轻许诺言,一旦许诺,就必须遵守。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对集体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

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走上社会也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必过渡。

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

责任心的培养要通过孩子自身的实践体验,家长越俎代疱是无济于事的。有的家长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这是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让孩子自己承担失责的后果,孩子才能懂得上学读书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篇6:浅谈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2016-12-24 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的问题,让孩子的责任心一点一点被偷走,我们都深爱着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真的会爱吗?我们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把责任还给孩子呢!

首先父母要学会放手,不包办孩子的生活。属于孩子责任范围内的事情,按时起床、穿衣、吃饭、收拾书包、写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其次,父母要有意识地留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来做,比如洗碗、扫地等,这样就能够通过这些生活细节,让孩子感受到做事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有三句话送给平时喜欢包办孩子生活的父母: 爸爸妈妈相信你,这些事你有能力自己做。

如果你遇到困难,爸爸妈妈愿意和你一起来讨论怎么办。讨论之后你依然做不到,没关系,爸爸妈妈会帮你做。第一句话传递给孩子的是信任,信任会让孩子充满信心。第二句话传递给孩子的是帮助,会让孩子很安心。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有时事情他们还做不到。如果他们知道爸爸妈妈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提供指导与帮助,他们就不会觉得孤单,就愿意去尝试更多的事情了。

第三句话传递给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知道爸爸妈妈永远是自己心灵的港湾,孩子就会没有后顾之忧,就会更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问题。

生活中,父母们经常以“爱孩子”的名义替孩子穿衣脱鞋,给孩子整理床铺,收拾房间。父母的心是好的,但用错了方式。我从小就把孩子份内的事揽到了自己身上,时间一长,孩子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些事情本来就应该是爸爸妈妈干的,跟自己无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怎么能有责任心?

建议广大父母,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要去过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属于孩子责任范围内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吧,只要不出现安全问题,就应该鼓励孩子多尝试。只有当孩子能力所不及的时候,才需要父母陪伴在他身边,帮助她分析事情的原因,引导他想出解决的办法。父母正确角色定位应该是做孩子的“军师”,而不是“管家”。

篇7: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心得体会

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顾自己,逐步放手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在溺爱下一味的包办,或者因没有耐心等待孩子学习的过程而总是替代。

自己做选择

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逐步到兴趣班等的选择,在孩子的主观选择下进行,并在选择前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给他讲清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以及孩子自己需要对这样的选择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承担什么样的选择结果。

分担家务

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适当的分担家务活,建立家庭责任也是让孩子建立责任感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信守承诺,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从小给孩子建立信用的概念,告诉孩子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做一个信守承诺、讲信用的人。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错事要道歉、想补救办法

逐步建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尤其当做错事时,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涉及到他人时自己道歉,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补救办法,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己实施补救。

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从需要家长督促逐渐的走向自我督促、自我监督,自觉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等。

为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安排行动计划

篇8: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许多父母过多地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发展,而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却不大重视,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成才不利,反而导致一些孩子已经产生了诸如做事不认真负责、虎头蛇尾、马虎草率、得过且过,生活中高傲自大、不懂礼貌等缺点,甚至引发了厌学、厌世等不良心态。对此,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家长又该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呢?

二、研究及分析

(一)现象一

活动室柜子上掉落的图书、玩具等物品,能主动捡起的仅有几个人而已。大多数幼儿都视而不见,有的从上面跨过去,有的绕过去,有的直接从上面踩过去,问他们:“为什么不捡起来呢?”回答多数是:“不是我弄下来的。”“我不知道是谁掉的。”“老师,今天不是我值日。”

(二)现象二

教师有时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会请孩子们带一些废旧物品或者图片资料等,有些幼儿能很好地完成,而有些没带的幼儿则会理直气壮地回答说:“老师,我爸爸忘了给我拿了。”“妈妈没有提醒我。”“我奶奶记性差,忘了提醒我了。”

(三)现象分析:

从以上两个比较典型的现象中可以看出,目前幼儿缺乏责任感的现象十分普遍。

现象一:物品掉落———少数幼儿捡起———大多数绕过、踩过———询问原因———回答。大多数幼儿绕过、踩过掉落在地上的物品,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做出责任行为的内在动机,即责任情感体验,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班级小主人,应该爱护班内物品。幼儿时期孩子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教师询问时,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解释。

现象二:为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布置任务———部分幼儿很好地完成———部分没完成的幼儿却理直气壮。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四二一”的中国式家庭结构中,受到六位长辈的呵护和宠爱,一般情况下,只有大人的过错,没有孩子的过失,大人心甘情愿地替孩子承担责任,这就无形地使孩子逃避了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

综上所述,造成幼儿缺乏责任感的不良后果,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是主要责任人。首先,幼儿的责任感是由教养者从小教育、培养而形成的,但由于教师平时的疏忽,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包办代替现象(如:帮孩子绘画,孩子们的玩具柜全由教师和阿姨整理等)。其次,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受长辈们的宠爱自然无可厚非,但大多数家长往往怀有溺爱、包办心理,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孩子总是没错的、没责任的,心甘情感地替孩子承担责任,从而造成孩子心里无“责任”二字。而教师和家长作为孩子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教育者,应该如何来应对和处理,使孩子真正能与责任感牵手呢?

三、建议

(一)教师方面

1. 有意识地让幼儿自己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应让幼儿明白什么事是自己的责任,应该自己去独立完成。比如,小朋友在看完图书后我就让他们自己收拾,如果不小心撕坏了,我就让他们学习自己修补;玩过的玩具,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归回原位。我还组织幼儿开展了“小主人”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床铺等,不能事事依赖父母、老师。另外,我让幼儿知道自己是班中的小主人,要乐于为班级做事,还引导幼儿讨论、尝试在家里当主人的责任与义务。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意识,还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通过游戏活动中扮演角色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每位幼儿都是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去做的。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承担爱护孩子的责任;超市里,“售货员”要给顾客介绍各种商品,礼貌待人,热情服务;在理发店里,“美容师”要对顾客认真负责,热情周到,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今年开学,班内新插入了两位小班的小朋友,我就组织幼儿开展了“以大带小”的活动,让大家教小弟弟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规,课间活动时带小弟弟一起玩等。这样,就让幼儿树起了帮助弟弟、妹妹的责任感。

3. 教师创造一定机会,让幼儿承担一些责任。

如我们实施了值日生轮流制。每组有6个幼儿,依次编号1、2、3、4、5、6,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依次轮流做值日生:为自然角里的植物浇水、换水,给其他小朋友分发物品等。那第6位小朋友做什么呢?他则负责监督、检查值日生的工作,并在本组值日生请假的情况下暂时代替做好值日生工作,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了。另外,在午睡起床时,我们还让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自理能力弱的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让胆大的幼儿关心帮助胆小体弱的同伴。这样幼儿既能做好自己的事,又能为同伴服务,还在锻炼中逐渐养成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逐渐形成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家长方面

1. 父母应为孩子做表率。

父母是孩子社会行为习得的楷模。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

对任何人来说,能做好的事而不去做,那是缺乏责任感;同样,对于尽自己的全力做不到的事而硬要去负责,则是滥用责任感。家长要经常反省自己,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如果家长经常对人夸海口,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悄悄模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自己说的话不承担责任。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也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个没有独立性的人是不会有良好的责任感的。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他想做的事。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等。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他在家庭中的身份,使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会逐渐增强,对独立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责任意识也会随着独立性的增强而增强。

3. 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

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和多少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重要因素。安排孩子适当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比如帮邻居送信、照看邻居的小弟弟小妹妹、陪爷爷奶奶说说话等,一方面可以使孩子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他人及社会对他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所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并从中得到乐趣,从而逐步建立起对社会的责任心。

篇9:浅谈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案例1:在我的一个亲戚家中,正好有一个两周岁大的孩子,全家人都围绕他一个转,而就在我们都在吃饭时由于孩子独自玩耍自己撞上了桌子而大哭起来,这时孩子的母亲连忙抱起孩子,抚摩着孩子的疼痛处:“宝宝一定很痛,妈妈知道哦,不哭不哭,就是这个桌子不好,撞到了宝宝的头阿是?妈妈帮宝宝打它。”这时妈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轻轻的拍打着桌子,就象是在批评桌子的过错一样,于是孩子也跟着妈妈一起打起了桌子,孩子没过多久就笑了,一边笑着一边打着桌子,用着还未成熟的语言说着:“桌子,坏,桌子,坏”。最后孩子喜上眉梢。

案例2:在一列飞驰的火车上,隔壁车厢里的一阵哭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原来是一对国外夫妇带着2个孩子,爸爸在安详着看着报纸,妈妈在为孩子们准备丰盛的食物,而小儿子和姐姐在火车里疯狂的玩耍,在奔跑中,姐姐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上摔在地上哭了起来。面对自己的孩子摔跤,爸爸仍安详地看着报纸,妈妈也没放下手头的事情只是安静地看着孩子鼓励她自己爬起来。这位小女孩停止了哭声,慢慢的爬了起来,妈妈走了过去冷静的问她谁先撞了谁?是桌子撞了小女孩还是小女孩撞了桌子?在妈妈的鼓励和说理下,女孩意识到了是自己的错,是自己撞到了桌子,最后小女孩把撞的凌乱的桌子放回了原位。这位家长面对自己孩子摔跤居然能如此冷静的处理,真是匪夷所思,她不着急吗?事后在询问中,这个妈妈告诉我们看着孩子摔倒在地上的时候其实她也很心疼,但先要冷静的观察孩子是否受伤,在确保孩子没受伤的情况下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很重要。

在案例1中,对于这件事,从事情的表面看母亲用了借物的手法让孩子得到了安慰,疼痛得以减轻,孩子得到了快乐。而从长远来看,这位母亲教会孩子的是推卸责任,她没有教育孩子桌子天生是硬的,玩的时候要小心,不然撞到了就会很痛,因为她知道如果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不能马上得到心理的安慰,反而可能更伤心,这位母亲为了得到当时一时的效果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这孩子的将来可能就是一个不负责任心的人。案例2,国外父母对于孩子要做的,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这个父母放手让幼儿在火车里疯狂玩耍,自己却能安详地干着自己的事情。面对孩子摔跤了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还帮助孩子分析这件事情上谁对谁错?谁该负责?怎么负责?培养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要负责任的意识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把此人有无责任心作为评价的重要所需,而在我们身边推卸责任的事情却屡见不鲜。饭不好吃是奶奶错了,没有玩具是妈妈错了,摔倒了是地板错了,撞疼了是桌子错了,唯独自己没有错?——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怎能适应学校和社会,有怎样的生存能力?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极其自然的。著名的“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也曾说过:“一个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应该是敢于承担责任。我们生活于世,就要面对生命中的许多责任。”那就不可否认,作为人类,要在社会中生存,责任心是重要的,更是不可缺少的。是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也是成熟的标志。要培养好一个人的责任心就要从幼儿时期抓起。

1.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唤醒孩子的责意识

世界著名化学家、炸药的发明者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对社会责任感就是来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诺贝尔的父亲老诺贝尔对研制炸药特别感兴趣。一次,诺贝尔问父亲:“炸药是伤人的可怕东西,为什么还要研制它?”老诺贝尔这样回答孩子说:“虽然炸药会伤人,但是,我们要用炸药来开凿矿山、采集石头、修筑公路、铁路、水坝,为人民造福。”听了父亲的话,诺贝尔接着说;“我长大了,也要研制炸药,用它造福人类。”可见,父亲的责任感、事业心对诺贝尔的影响很大。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2.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

跟孩子讲道理是种不错的教育方式,但道理在孩子心中却显得过于深奥,他们未必能明白,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去告诉他们。例如“把玩具收拾好”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就比较模糊,什么是收拾好?怎样做才算收拾好?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有趣的话语来引导孩子,例如“汽车该回车库了”、“画笔和笔帽是好朋友,不要让它们分家”、“积木宝宝该回家了,要不然就丢了”……再通过和家长比一比谁先把他们送回家等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操作整理。其实讲道理和游戏等方式都是要求孩子把玩具放回原来的盒子、箱子或柜子里,学会整理,但这样的要求和方法更具体,也更有趣,孩子更容易接受。

3.给予孩子帮助与引导。提高孩子的责任水平。

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但这种爱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家长应该放弃对孩子的溺爱,大胆的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孩子做完作业后让他自己整理书桌,吃完饭后帮着收拾一下碗筷,家里的大扫除、日常家务活一定要有孩子一份,即使他只有两岁,并不能真正做家务,也要让他参与其中。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孩子这些事情做的多了,做习惯了,他的责任心自然就培养起来了。孩子遇到困难了,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教会孩子方法,让孩子有机会并有能力把事情独立做完。当孩子顺利的把事情做完之后,家长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进行评价,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孩子,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良好的责任心是一个人终身要面对的课题,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负责任是一个态度和一项本领。如果你爱孩子,如果你想正确的爱孩子,那就收起你对孩子无微不至的溺爱,大胆的放手让孩子学会参与,学会承担,学会负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上一篇:杨澜ted演讲稿全文下一篇:《苹果》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