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轮纹病无公害药剂防治筛选试验

2024-05-13

苹果轮纹病无公害药剂防治筛选试验(精选10篇)

篇1:苹果轮纹病无公害药剂防治筛选试验

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剂筛选试验简报

为验证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笔者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纹枯病中等至大发生情况下,每667m2用240g/L满穗悬浮剂20mL、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15mL、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50g,300g/L爱苗乳油15mL隔7d再用药1次,兑水量50kg/667m2,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

作 者:姚红艳 陈时健 张纪英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汇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00刊 名:上海农业科技英文刊名: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3)分类号:S4关键词:药剂 水稻纹枯病 防效

篇2:苹果轮纹病无公害药剂防治筛选试验

作者采用4种防治药剂对美洲斑潜蝇防治药荆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防效达到89.8%;7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 400倍液防效达到87.3%,这两种农药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都较为理想,且都属于低毒环保型农药,可做为美洲斑潜蝇的轮换用药.

作 者:王海旺 李恩萍 李秀文 王书凤 赵宝福  作者单位:王海旺,李恩萍,李秀文,王书凤(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天津,300061)

赵宝福(天津市农业环保站,天津,300061)

刊 名:天津农林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IANJ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年,卷(期): “”(2) 分类号:S435.112+.9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   防治   药剂   筛选  

篇3:百泰防治苹果轮纹病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作物为18年生苹果树, 品种为乔纳金, 试验地点在普兰店市城子坦镇大卢村, 壤土, 土壤p H值为7.1, 有机质含量为1.2%, 株行距5米×6米。每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果树专用肥100公斤;试验处理浓度分别为: (1) 60%百泰干悬浮剂1000倍液。 (2) 60%百泰干悬浮剂1500倍液。 (3) 60%百泰干悬浮剂2000倍液。 (4) 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70%品润干悬浮剂700倍液。 (5) 70%甲基硫菌灵1500倍液。 (6) 对照喷清水。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每小区面积为2棵树, 4次重复, 试验地总面积40棵树。用奇勇牌电动喷雾器喷雾, 施药时间在苹果幼果期、轮纹烂果病感病前, 即2011年6月18日、7月1日、7月12日、7月23日、8月3日、8月16日。每亩喷药液量180升。

果实采收前对轮纹烂果病进行调查, 方法是每小区选1株树, 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 每方位调查1个结果枝上的所有果实, 调查苹果轮纹烂果病发病情况, 计算烂果率和防效。调查时间在9月26日。同时对已经采收的果实在贮藏期进行病果率调查, 调查时间分别为10月6日、10月16日、10月26日。同时在施药后注意观察苹果树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有无药害产生。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60%百泰干悬浮剂对苹果轮纹烂果病有较好的防效 (见表1) , 3个浓度处理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分别为83.49%、77.14%、64.12%, 70%品润700倍液的防效为75.26%。60%百泰干悬浮剂对苹果轮纹烂果病的防效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 推荐使用浓度为1000~1500倍液。试验期间各处理药剂对苹果树均无药害, 对果树生长及产量无不良影响。药剂对叶片有积极影响, 试验处理区叶片表现光亮、肥厚;果实表现果锈少、果面光洁、果皮薄、着色好、口感好, 同时发现百泰对苹果轮纹烂果病除了具有保护作用外, 还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结论

篇4:花生叶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关键词:叶斑病;花生;对比试验;防治;增产

中图分类号: S43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5-0027-02

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等)是花生最常见的一类病害,阜新地区每年都有一定面积的花生感染此病。个别重发病的年份,发生面积可达种植面积的70%以上;在轻发病年份,发病率也可达30%左右。叶斑病主要危害花生叶片,可导致花生提早落叶、植株早衰、果实不饱满、产量严重减少。花生叶斑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但随着药剂使用年限的增加,加之花生重茬严重,一些常用的常规药剂防治效果变差。为更好的防治花生叶斑病、减轻农民损失,特进行药剂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理想药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阿米妙收(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先正达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爱苗(苯甲·丙环唑)乳油: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欧博(氟环唑)悬浮剂:巴斯夫(德国)有限公司生产;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山东诺华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花生品种为阜花12。

1.2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设在阜蒙县大固本镇,土壤为沙壤土,pH值为7.1,土壤有机质含量1.3%。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1) 喷施阿米妙收(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mL/667 m2; 2) 喷施爱苗乳油10 mL/667 m2;3) 喷施欧博(氟环唑悬浮剂)20 mL/667 m2;4) 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 喷施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 喷施清水(CK)。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10行,行长6 m,行距50 cm,小区面积30 m2。2013年5月5日播种,露地栽培,其他种植方法及田间管理与生产田相同。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第一次施药时间为2013年7月29日,15 d后再施药1次,共施药2次。采用卫士牌WS-16P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片孔径1.5 mm)进行喷雾,药液量为30 kg/667 m2。

1.5 调查方法

2013年7月29日调查施药前发病基数,9月22日调查最终病情。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每株按上、中、下各调查10个叶片。根据为害分级标准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于花生成熟后进行产量测定。分级标准(以单叶片为单位)见表1。

药效计算方法为:

病情指数=×100(1)

防治效果(%)=

1-×100(2)

式中:CK0为施药前对照区的病情指数;CK1为施药后对照区的病情指数;pt0为施药前药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pt1为施药后药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药剂处理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各药剂处理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防治花生叶斑病效果最好的药剂为阿米妙收、欧博和爱苗,其中阿米妙收的防效最高,达到74.2%,而欧博和爱苗的防效相当,在70.0%左右;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的防效较低,其中甲基托布津的防效为60.1%,而多菌灵的防效仅为44.4%。

2.2 各药剂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各药剂处理花生的产量调查结果见表3。

由表3中的数据可知:与CK相比,5种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后,花生的单株荚果数、百果质量、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增产效果最好的是阿米妙收、爱苗和欧博,增产率分别达到了32.59%,24.9%,21.37%;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的增产效果相比前几个药剂要差一些,增产率分别为15.96%和12.0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阿米妙收、爱苗、欧博、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这5种药剂对花生叶斑病都有防治效果,其中阿米妙收、欧博和爱苗这3种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最好,防效均在70.0%以上,而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不佳。与对照相比,阿米妙收、欧博和爱苗均可使花生产量显著增加,增产率分别为32.59%,21.37%,24.9%。综合分析,推荐使用阿米妙收、欧博和爱苗防治花生叶斑病。

参考文献

[1] 庞振凤.几种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药剂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56-57.

[2] 范君龙,殷君华,姚潜,等.五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的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4(5):96-98.

[3] 邹宗峰,田明英,缪玉刚,等.新型农药防治花生叶斑病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46-147.

篇5:海棠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海棠锈病是各种海棠的常见病害,对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 Koehne)、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 Makino)以及梨(Pyrus spp.)、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等观赏植物危害较为严重,导致叶片枯黄早落。还会危害桧柏、侧柏、龙柏、铺地柏等观赏树木,引起针叶及小枝枯死,影响园林景观。

海棠锈病的病原菌有梨胶锈茵(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和山田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Hirats.f.),2种锈菌都是转主寄生,危害海棠类及桧柏类植物。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桧柏类植物寄主体内越冬,次年3—4月冬孢子成熟,当时旬平均温度为8.2~8.3℃,日平均温度为10.6℃以上,且有适宜的降雨量时。冬孢子开始萌发,冬孢子萌发5~6 h后即产生大量的担孢子,随风传到转主寄主海棠等树上,侵染叶片、叶柄、果实及新梢[1,2,3,4,5,6]。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选用25%嘧菌酯乳油、30%己唑醇乳油、25%腈菌唑乳油和40%复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进行海棠锈病防治效果试验。25%嘧菌酯乳油为新型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内吸治疗型杀菌剂,阻止真菌中ATP的生成杀死病菌细胞。嘧菌酯杀菌广谱广,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不易产生抗药性。30%己唑醇乳油为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性,杀菌谱广,防治效果佳。25%腈菌唑乳油为广谱杀菌剂,内吸性好,药效高,持续作用时间长,兼具预防保护作用,还具有增加植物叶绿素含量,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40%复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杀菌谱广,可用于防治各类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同时还具有延缓病菌抗药性发展的作用。

1.2 试验设计

4种供试药剂,选择5种浓度喷雾防治,各处理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1.3 试验区设置

试验区设置在太湖县晋熙镇,共选择12处120株感病海棠植株进行试验。施药在海棠植株出面明显病斑之后进行。试验区设置如表2所示。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施药前,清点植株上锈病病斑数。施药后30 d,再次清点未消退的锈病病斑数,病斑消退率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各处理的菌斑消退率如表3所示。为了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筛选合适的防治药剂与施药浓度,对表3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在α=0.05的显著水平下,不同施药浓度(行)F=15.620 847,大于临界值F-crit=3.259 166 7,P-value=0.000 105 5小于0.05,差异显著。不同药剂(列)F=9.846 243 3,大于临界值F-crit=3.490 294 8,P-value=0.001 478 2小于0.05,差异显著。

根据方差分析结论,再结合表3可以看出,25%腈菌唑乳油4 000倍液、25%嘧菌酯乳油600倍液、30%己唑醇乳油2 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5%腈菌唑乳油4 000倍液、25%嘧菌酯乳油600倍液、30%己唑醇乳油2 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由于近年来城市绿化中较多地选用桧柏类植物,因此海棠锈病的发生在所难免。结合多年来防治实践,笔者认为,海棠锈病的防治,关键是要在早春病斑出现前施药预防,出现病斑再防治已经影响海棠的美观、影响观赏了。

对于海棠出现病斑之后,建议选用25%腈菌唑乳油进行防治。一是25%腈菌唑乳油具有较强的内吸性,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杀灭病菌。二是25%腈菌唑乳油具有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有利于海棠恢复健康,加快病斑的消退[5,6,7,8,9,10,11]。

参考文献

[1]黄云.植物锈菌的锈生座孢属(Tuberculina)重寄生菌及寄主的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4.

[2]王丽霞.主要花卉真菌病害调查与病原真菌鉴定[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0.

[3]付余波.我国四省区梨主要病害的病原鉴定、分子检测与药剂筛选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4]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3):20-23.

[5]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77-80.

[6]张国庆.基于系统关键因子分析理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键期分析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99-201.

[7]张国庆.有害生物主要防治技术[EB/OL].(2012-05-17)[2016-06-10].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72034.

[8]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0-193.

[9]张桢.潜山县松毛虫病调查分析及精细化预防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48-150.

[10]周乾.基于劳动公平的我国如期脱贫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318-319.

篇6: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剂筛选试验

【关键词】药剂;水稻;纹枯病;防效

为验证24%满穗悬浮剂、30%爱苗乳油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效、持效期及安全性等,为这些农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不同药剂田间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作物品种、药剂

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辽河5号”,2012年4月11日播种,5月25日移栽,试验对象为水稻纹枯病。供试药剂:24%满穗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430g/L戊唑醇悬浮剂(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爱苗乳油(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1.2 试验环境与栽培条件

试验地设在沟沿镇东古村,试验田土壤为盐碱土,pH值7.5,有机质含量中等,肥力中等。水稻栽培方式为机插秧。

1.3 试验设计和安排

设处理(每667㎡用量):(1)24%满穗SC20ml;(2)430g/L戊唑醇悬浮剂SC 100ml;(3)30%爱苗EC 15ml;(4)清水对照。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35㎡,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区四周留保护行。

1.4 施药方法

用山东卫士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2次,第1次施药期为2012年7月11日,纹枯病呈发病初期;第2次施药期为7月19日,纹枯病呈发病中期。在本次试验前20d和试验后均未用过其他杀菌剂,施药时水稻长势良好,每处理区按每公顷用药液量300㎏均匀喷雾。

1.5 调查方法与统计分析

1.5.1 安全性调查

施药前调查基数,第1次施药后7d和第2次施药后10d各调查1次药害情况。

1.5.2 防效调查

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10个点,每点5丛,共50丛,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各小区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并与CK比较计算防效。

1.5.3 调查数据及统计分析

各处理区药效差异性比较,采用Abbott校正公式计算,并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p=0.05和0.01标准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效

试验田水稻纹枯病自然发生程度为大发生。试验结果表明,24%满穗SC、430g/L戊唑醇悬浮剂SC 100ml 、30%爱苗EC对 水稻纹枯病均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第1次施药后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38%、72.49%、73.37%;第2次施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17%、70.38%、79.51%。30%爱苗EC防效最好,其次为24%满穗SC,但各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明显。

2.2 安全性

经观察表明,各个用药区作物生长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3 结论

从本试验结果看,几种供试药剂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在纹枯病中等至大发生情况下,建议每667㎡用24%满穗悬浮剂20ml、30%爱苗乳油15ml、430g/L戊唑醇悬浮剂SC 100ml,在纹枯病发病初期用喷雾法均匀喷雾,隔7d再用第二次,用水量20㎏/667㎡,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玉林.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J].现代化农业,2011(9).

[2]常望霓.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J].湖南农业大学,2011.

[3]徐宝玉,徐加健,刘学进等.爱苗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9(3).

篇7:水稻稻飞虱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目的

通过对于几种不同的药剂的试验, 选择出对于稻飞虱防治效果最为明显和有效的药剂[3]。

1.2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采用的药剂均来自于正规的农化生产公司。共有2个主要的试验药剂, 一个对照药剂。其中, 主要试验药剂分别是15%阿维·嚓嗓酮WP (湖南农大海特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和50%吡蚜酮·阿克泰WP (南京科维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对照药剂是25%吡蚜酮WP (上海禾佳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

1.3 试验地概况

本次试验选取的是长坝镇河家堡村廖家嘴农业社, 本基地土壤表层属于灌淤土, 土壤肥力良好, 拥有较好的排灌条件, 稻飞虱数量较多。供试水稻品种为宜香优, 生育期为孕穗初期, 防治对象为第3代稻飞虱, 以低龄白背飞虱为主, 稻飞虱密度平均1 000头/百丛为上[4]。

1.4 试验方法

试验开始之前, 现对于试验药剂进行以下8个处理。处理1:10%吡·噻WP50 g/667 m2。处理2:25%噻·杀单WP100 g/667 m2。处理3:30%乙酰甲胺磷EC150 m L/667m2。处理4:51%毒·吡EC50 m L/667 m2。处理5:25%噻嗪酮WP50 g/667 m 2。处理6:80%敌敌畏EC+40%毒死蜱EC (150+80) m L/667 m2。处理7:5%锐劲特SC30m L/667m2。处理8:CK。

上述8个处理各设4次重复施药, 这样一共形成了共32个试验基地, 每个试验基地的面积为20 m2。各个试验基地之间建造小埂, 避免各个不同的基地之间药效互相干扰, 造成试验的干扰项。另外,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各个试验基地要随机排列, 且除了用药之外的各项管理应该保持一致。

1.5 具体操作

7月上旬左右, 是水稻孕穗期, 因此, 本次试验选择了在水稻孕穗期期间进行施药。将处理好的各种药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均匀的稀释, 然后统一采用WS—16P手动喷雾器 (山东卫士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 对水稻进行均匀喷雾。整个试验只施药进行一次施药。

1.6 气象记录

为了最筛选出对于防止稻飞虱最有效的药剂, 本次试验记录了施药当天的气象条件。施药当天天气为多云, 最高气温30℃, 最低气温22℃。施药时间为15:00, 施药期间的温度为28℃。整个施药期间没有降水状况发生, 从理论上来说, 气象因素并不会影响试验药剂药效的发挥。

1.7 防治效果记录

本次试验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记录和调查, 分别抽取32个基地之中的10个点, 每个点抽取同样面积的水稻丛, 对其进行拍打, 统计拍打过程之中睡眠漂浮的稻飞虱死亡数量。按照:防治效果 (%) = (1-CK0活虫数×Pt1活虫数) / (CK1活虫数×Pt0活虫数) ×100的公式进行计算, 最终得出防治效果结果。式中:CK0为对照区药前;CK1为对照区药后;Pt0为处理区药前;Pt1为处理区药后。

1.8 药害调查

试验不仅对于药剂防治稻飞虱的效果进行调查, 还对于各个基地的水稻是否有药害反应进行了调查和记录, 分别对于各个基地水稻的枯叶情况, 失绿情况, 畸形生长情况以及矮化情况进行了后续的跟踪药害影响的调查和记录。最终结果显示, 试验药剂对于水稻的这些生长情况并没有不良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分析

根据后续的跟踪调查, 对于32个基地中的水稻生长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 施药后, 32个基地之中的水稻生长状况良好, 均进行了正常的抽穗和扬花。叶片和茎秆也生长良好, 可见, 本次进行试验的药剂对于水稻并没有生长安全的隐患和影响。

2.2 药剂筛选效果分析

根据对于32个基地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25%吡蚜酮·阿克泰WP10 g/667 m2的效果比较快, 产生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但是其也有弱点, 这个药剂的持久性比较差。50%吡蚜酮·阿克泰WP20 g/667 m2及25%吡蚜酮·阿克泰WP20 g/667 m2的药效较好, 且持效期较长。后期调查防效均在80%以上, 该药剂可供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本次试验的结果显示, 对于稻飞虱的防治工作而言, 50%吡蚜酮·阿克泰WP对于稻飞虱的防治十分有力。它不仅可以快速对于稻飞虱进行有效的遏制, 具有药效迅速的优点, 而且其持久性十分强, 可以有效遏制稻飞虱的发生。所以, 在水稻的生产中, 若是发生稻飞虱的情况, 可以采用施用50%吡蚜酮·阿克泰WP的方法进行防治, 用量大约为每667m2施用10 g。若是出现大面积的稻飞虱, 则应该酌情加大药量, 每667 m2施用50g的50%吡蚜酮·阿克泰WP。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于稻飞虱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 笔者发现了效果良好且持久度强的防治药剂, 但是稻飞虱的突变性较强, 除了药物的防治之外, 各个种植人员需要不断从实践中获取经验, 深入了解稻飞虱的特性, 掌握好稻飞虱孵化的时期, 对其进行准确而快速的防治。另外, 各个宣传机构应该提高宣传力度, 普及好防治稻飞虱的及时, 提高防治的整体效率。

摘要:稻飞虱是影响其产量的一大害虫之一, 且稻飞虱具有突发性强的特征。为了筛选出更加高效、低毒、针对性强的药剂, 以防治稻飞虱对于水稻的伤害, 特地深入到基地, 做了一系列的水稻稻飞虱防治药剂的试验。结果证明, 50%的吡蚜酮·阿克泰WP对于大面积发生的稻飞虱具有十分显著而持久的效果。15%阿维·噬嗦酮WP对大面积的稻飞虱防治效果一般, 但是其对于稻飞虱中的白背稻飞虱则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试验过程及结果整理如下, 希望能够对于水稻稻飞虱的防治工作起到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稻飞虱,防治,药剂试验

参考文献

[1]邢华, 蒋伟雁, 许乾, 等.25%吡蚜·噻嗪酮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J].现代农药, 2011 (4) :53-54, 56.

[2]叶新.80%吡蚜酮·烯啶虫胺对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 2014 (9) :4-5.

[3]钟贵昌.15%阿维噻嗪酮WP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吉林农业, 2015 (6) :71, 94.

篇8:苹果轮纹病无公害药剂防治筛选试验

关键词:阜新地区;花生;地下害虫;药剂筛选

中图分类号: S435.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3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为10%噻唑膦颗粒剂,河北智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8克/升阿维菌素,安徽美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40%甲基异柳磷乳油,青岛双收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辛硫磷颗粒剂,山东瑞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毒死蜱颗粒剂,河北好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试验作物为花生,品种为阜花12,防治对象为花生地下害虫。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在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镇民主村,该地块地势比较低洼,多年种植花生,且地下害虫发生严重。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pH值为7.0,土壤有机质含量1.3% 。花生栽培采用露地栽培方式,2014年5月1日播种。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4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1)10%噻唑膦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000克);(2)10%噻唑膦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500克)+5%毒死蜱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25克);(3)18克/升阿維菌素(每667平方米用量500毫升)+ 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667平方米用量150毫升);(4)3%辛硫磷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500克);(5)空白对照。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0平方米,总面积750平方米。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各药剂处理拌成毒土,方法是药剂与适量水混匀,然后对上细沙土20公斤/667平方米混合均匀制成毒土,于成虫出现期(花生开花初期),在花生垄侧旁开沟施药。

1.5 调查方法

收获之前,每小区按照“Z”字型5点取样法,调查样点内花生总株数和被害株数,总果数、被害果数,计算被害株率和虫蛀果减退率。挖土取样调查,还是按照“Z”字型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米×1米×30厘米土内幼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并测量每小区的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引起的被害株率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各处理被害株率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被害株率最低的是处理2,被害株率为2.24%,比对照下降了63.4%。另外,处理4的被害株率也比对照下降了59.5%,效果明显。

2.2各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引起的被害果率及虫蛀果减退率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未经过药剂处理的对照被害果率达到24.24%,而各药剂处理后被害果率明显下降,为7.2%~11.29%,其中处理2和处理4的被害果率最低,分别为7.2%和7.67%。各处理虫蛀果减退率分别为53.42%、70.3%、55.28%和68.36%,其中处理2的虫蛀果减退率最高,防治地下害虫的效果最好。

2.3 各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虫口减退率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药剂处理区地下害虫的虫口数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少,其中处理2的幼虫数量最低,为0.87头/平方米,虫口减退率达到了80.7%,处理4的幼虫数量为1.02头/平方米,虫口减退率为77.3%,而处理1和处理4的虫口减退率也都达到了60%。

2.4 各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区花生产量显著提高,其中处理2 花生亩产最高,达到182.2公斤,比对照增产20.74%,其次为处理4,亩产达到174.8公斤,比对照增产15.84%。处理1的增产幅度较小,仅有6.3%。

3 结论

试验中筛选出10%噻唑膦颗粒剂+5%毒死蜱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这2种药剂处理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效果最好。这2种药剂处理使地下害虫造成的虫蛀果率及虫口数量都显著低于对照,虫蛀果减退率、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0.3%、80.7%和68.36%、77.3%,且使用这2种药剂使花生产量大幅增加,增产率分别为20.74%和15.84%。推荐用量为:10%噻唑膦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500克)+5%毒死蜱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25克);3%辛硫磷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500克。

另外,考虑地下害虫不同的发生程度会对试验的结果产生影响,为了增加试验效果的准确度,该试验应在地下害虫发生的不同年份及不同作物上继续进行2~3年试验。

参考文献

[1]李正武,余小清.花生地下害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湖北植保,2010,(04).

[2]朱世宏,王红旗,范永山.浅谈地下害虫的防治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8(04):25-26.

篇9:茄子褐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茄子品种为京茄1号。

供试设备:Jacto-40型手动喷雾器。

供试药剂: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由美国世科姆公司生产;250g/L嘧菌酯悬浮剂, 由先正达作物有限公司生产;50%烯酰吗啉·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由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按生产上推荐浓度配置药剂浓度。

1.2 试验设计

试验田位于保定清苑, 大棚栽培。2014年3月14日种植, 人工移栽。高垄栽培, 一垄一行, 垄距0.6m, 株距0.3m, 茄子褐斑病历年发生。

试验设7个处理, 处理1~3用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分别为450、675、900g/hm2;处理4为250g/L嘧菌酯悬浮剂300mL/hm2;处理5为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950g/hm2;处理6为50%烯酰吗啉·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62.5g/hm2;处理7为空白对照。小区面积36m2, 重复4次。以手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2014年4月5日茄子褐斑病零星发生时, 开始用药;2014年4月12、22日分别用第2、3次药, 共用药3次。施药时天气晴朗, 用药液量900L/hm2。

1.3 防效调查

施药前 (4月5日) 调查病情基数, 因零星发病病情基数视为零;最后1次用药后7d (4月29日) 再次调查发病情况, 试验期间共调查病情2次。调查方法采用统一的国际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1.4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试验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性的评价。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不同杀菌剂对茄子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见表1) , 试验药剂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50、675、900g/hm2对茄子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9%、86.2%和87.6%;250g/L嘧菌酯悬浮剂300mL/hm2对茄子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0.3%, 显著低于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675~900g/hm2的防治效果, 与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50g/hm2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50%烯酰吗啉·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62.5g/hm2的防治效果为85.9%, 显著低于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900g/hm2的防治效果, 与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50~675g/hm2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950g/hm2的防治效果为80.0%, 显著低于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675~900g/hm2的防治效果, 与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50g/hm2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注:统计分析方法用DMRT法。

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茄子安全, 可以在田间应用, 具体使用剂量根据田间病情和天气情况而定, 施药间隔期7~10d, 连续使用3次左右, 病情发展较快田间需要多次用药时, 应与其它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药剂交替使用, 以达到有效防病的目的。

3 结论与讨论

近几年全国茄子褐斑病的发生较为普遍, 并且危害越来越严重, 对茄子褐斑病的防治已成为茄子温室栽培的重要问题。本试验对防治茄子褐斑病菌的杀菌剂进行了筛选。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50~900g/hm2、250g/L嘧菌酯悬浮剂300mL/hm2、50%烯酰吗啉·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62.5g/hm2、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950g/hm2对茄子褐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安全, 在实践中具有很好地应用价值。田间试验应继续扩大对其它杀菌剂防效的测定, 以期更好地指导生产。

摘要:田间药剂防治结果显示, 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50900g/hm2、250g/L嘧菌酯悬浮剂300mL/hm2、50%烯酰吗啉·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62.5g/hm2、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950g/hm2对茄子褐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且对茄子安全。按照施药间隔期710d, 连续使用3次。

篇10:苹果轮纹病无公害药剂防治筛选试验

关键词:草莓根腐病;防治药剂;成活率

草莓属于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的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我国草莓种植业迅速发展,2009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9.01万hm2,总产量达220.6万t,居世界第一位,主要产地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近年来,由于农户普遍缺乏轮作、间作的积极性,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因此,尽快摸清草莓病害发生现状,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已成为当前草莓种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草莓的无公害管理,应做到以控制温湿度、物理及生态管理手段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根腐病主要危害草莓根部,该病害的病原菌只侵染草莓。该病菌属低温性疫霉菌,鞭毛菌亚门真菌,当地温10℃左右、土壤水分多时,发病一般较严重,当地温在25℃左右,即使水分多,发病也轻,因此,在气候冷凉和潮湿的土壤环境,此病成为草莓生产的毁灭性病害。目前,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常用石灰氮、棉隆、威百亩、溴甲烷、氯化苦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对土传病害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成本较高、毒性大、污染环境。为此,笔者用60%多菌灵·福美双、15%嗯霉灵可溶性粉剂、60%多菌灵·福美双+15%嗯霉灵可溶性粉剂不同药剂组合进行防效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最佳防控根腐病的药剂组合,为科学防治根腐病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青岛市莱西市夏格庄镇五四农场草莓生产日光温室。土壤为格陆谷进口椰糠基质块,pH为5.8,电导率为0.8ms/cm,无任何土壤肥力。试验地内草莓为全日照日光温室栽培,试验前10d和整个试验期间未施用过其他药剂,栽培条件、田间管理水平均一致,草莓长势均衡。

1.2试验设计 基质消毒试验(覆膜与未覆膜)设置2个处理,每个处理50株草莓苗,各3次重复;将重茬基质采用甲霜·嗯霉灵15kg/hm2+高氯毒死蜱15kg/hm2+阿维丁硫15kg/hm3兑水3 750g/hm2处理后覆膜21d后进行试验。泡根试验+清水对照(CK)共设计10个处理,选取感病草莓苗与未感病健壮草莓苗(CK)剪除毛细根,留主根,在用上述覆膜消毒后的基质上进行以下试验。将感病草莓苗根系分别在以下不同组合浓度下浸泡30min,轻微晾干后定植。不同组合处理如下:60%多菌灵·福美双(北京诺达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0倍、500倍、1 000倍液;15%嗯霉灵可溶性粉剂(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250倍、500倍、1 000倍液;60%多菌灵·福美双(北京诺达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嗯霉灵可溶性粉剂(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250倍、500倍、1 000倍液;清水(CK)。每个处理用草莓苗50株,各3次重复,共计30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0m2,处理区组间设立间隔行。

1.3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试验观察期共30d(2015年10月16日至2015年11月16日),试验期间日最高温度30℃,最低温度6℃,平均气温18℃。

1.4调查与计算方法 0级,无病斑:1级,0<病斑面积占总面积(x)≤5%;3级,5%50%。根据病级计算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如下: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级数),(调查总株数×9)×100;发病率(%)=发病株数闹查总株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E103。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未经药剂处理的对照株发病率达46.5%,病情指数最高达25.83;其次是经药剂处理后未经覆膜的发病率达33%,病情指数最高达18.33;覆膜后的基质草莓苗病情指数最低,发病率达20.5%,病情指数最高达11.39。由此可见,药剂防治后覆膜处理后使用可有效降低根腐病发病率。从表2可以看出:供试药剂对草莓根腐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900g/hm2嗯霉灵防治效果最佳,株发病率为9.33%,病情指数为4.07,病株防效达90.43%,病指防效达90.43%,病株防效与病指防效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药剂处理。由此可见,900g/hm2嗯霉灵浸根30min防治根腐病效果最好。

3.讨论与结论

2015年10-11月青岛地区降雨次数较多,气候湿润,加上部分农户种植密度过高、连年重茬,导致田间菌源量较高,草莓根腐病呈大发生态势。本次试验药剂处理时间正值根腐病发病上升期间,见效比较明显,试验结果准确性较高。选择的2种药剂主要囊括了广谱性杀菌剂和常用土壤消毒剂嗯霉灵,进行不同浓度设置以及复配使用,筛选出了最佳防治浓度配比:15%嗯霉灵可溶性粉剂500倍浸根30min,成活率可达90.67%。

通过以上试验及管理经验总结,出现根腐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品种单一,山东地区以章姬为主,种植面积占90%以上。(2)种植模式及管理不规范,多数农户采用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温、湿度较难掌控,通风透气性差导致病原菌滋生。(3)连续轮作,导致重茬。重茬是引起根腐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合理间作,选择抗病品种进行轮作。(4)选取无病菌种苗,避免因原产地感染而导致地区交叉感染。(5)采用高畦栽培,可有效降低湿度。(6)覆盖地膜,避免大水漫灌:覆膜提高地温,地温10℃左右,土壤水分多时,发病较重;避免大水漫灌,采取滴灌模式。(7)减少氮肥使用量,增施磷钾肥,提高根系硅元素含量,增强根系抗病性。可以有效减少发病。(8)及时清理老叶、病叶,拔出病株,降低病原基数。

上一篇:党员示范寝室特色活动下一篇:艺术生文化课数学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