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电子备课封皮

2024-04-10

美术电子备课封皮(共3篇)

篇1:美术电子备课封皮

山川学校音乐教案

2006---2007学年上学期

山川学校音乐教案

2006---2007学年下学期

山川学校音乐教案

2007---2008学年上学期

山川学校音乐教案

2007---2008学年下学期

山川学校音乐教案

2008---2009学年上学期

山川学校音乐教案

2008---2009学年下学期

山川学校美术教案

2006---2007学年上学期

山川学校美术教案

2006---2007学年下学期

山川学校美术教案

2007---2008学年上学期

山川学校美术教案

2007---2008学年下学期

山川学校美术教案

2008---2009学年上学期

山川学校美术教案

2008---2009学年下学期

山川学校健康教育教案

2006---2007学年上学期

山川学校健康教育教案

2006---2007学年下学期

山川学校健康教育教案

2007---2008学年上学期

山川学校健康教育教案

2007---2008学年下学期

山川学校健康教育教案

2008---2009学年上学期

山川学校健康教育教案

2008---2009学年下学期

篇2:小议电子备课

什么是电子备课?什么是电子教案?

电子是技术,备课是实质。因为技术的改变,在原来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应该备资源了,这个资源可以是网络上可以找到的,诸如,教材解读、教材背景、相关课件、别人的教案、相关的理论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收集、去整理。这个过程应该在你的电脑里保存的,并不断地能得到提炼的。这样的备课,对于没有电脑的教师是无法实现的,对于连基本的电脑知识也不具备的教师也是无法实现的。

教案是教师上课过程的实录,我不认为打出来的叫教案,对于一名老师来说,他的教案充满着变数,打印出来实在是浪费了纸张。再说,打印出来的教案叫电子教案?电子教案中的超链接怎么打?PPT课件怎么打?历史背景需要你打吗?教育要求需要你打吗?在你的电脑资源库里的东西都需要打印?当然,如果你的记忆力不是很好,那么做一点笔录带进教室,这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教案吗?需要检查吗?

我认为电子教案是完全不需要打印的!做好平时搜集资源的整理,不断丰富资源,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效率。每教一次都进行一定程度的再整理、再加工,这样学校的教学资源库才会越做越大,真正为教学服务。

但很多教师的教案都是打印出来的,因为要应付上级检查呀!万一哪一天,领导查到上课竟然没有带教案,在现在这种形势之下,不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饭碗”吗?因此我觉得“数字化”时代,检查的方式也不妨“数字化”一下,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形成新形势下教科研的特色。

篇3:走近美术 备课随笔(一)

关于色彩:

一、古典与现代

不断地对比与揣摩中,我渐而明确意识到,色彩在古典及现代作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先忽略人类的幼稚时期原始壁画的色彩表现,在追求“逼真”的古典作品中,色彩是从属于“真实”的一个小配角,它忠于职守地告诉人们物体的固有色以及光源环境。

我们来回忆一个很容易想起来的古典名作《蒙娜丽莎》,闪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女人温柔的笑容,以及这传神的笑容后面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至于她衣服或背景的色彩,没人注意,不像人物的柔软的皮肤或微翘的嘴角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颜色在这里安静地守着它从属的位置。那么现代作品呢?梵高的《向日葵》,向我们展示了它绚丽的、太阳一样的黄色、橙色,而花朵的形状,则在光色的氲环中不甚清晰,这幅畫就用色彩,展示了秋的成熟、绚烂,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大碗岛的星期天》,光斑陆离,形状在色点中找不到边界,这是一个飘忽的、迷离的午后,我们的注意力被眼前浮动的、彩色的空气颗粒吸引,欣赏着它们的变幻……这似乎也是一种真实,情绪的真实,感觉的真实。(历史的变迁,关注的焦点在变化,工业革命时代科技的进步,给现代艺术带来了强烈冲击。)在这个时代,色彩从附属一跃而成为主角,色彩本身成了作品表现的对象,色彩被诠释得清晰可见,被演绎得光彩照人。

二、色彩与情感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在与人共同生活的长期磨合中,都会与人的情绪形成某种联系,与情感产生某种共鸣。生活中的色彩应用以及人的无意识色彩取向就深刻反映了色彩与情感的紧密联系。比如,白色的纯净,黑色的诡秘,红、橙的热烈,蓝色的沉稳安宁。现代派艺术大师就是发现色彩的这一情感特征,因而可以做到仅仅用色彩来表达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不需要借助任何清晰具象的形。只要色彩,它们之间的奇异搭配,完全可以传递某种情绪,如:蓝调酒吧、雅灰书屋、粉色果汁、暗红烈酒……

三、民间用色与心理

我们常用“乡土”来结论民间作品的色彩搭配,原因就在于民间艺术品的色彩无一不红黄蓝绿、五颜六色,无一不尽纯、艳、亮之色,而且用色之多,映入眼中的可谓一“花”字,用句古诗,那就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暂且不论这其中乱得有序、乱得有理,只分析一下这些民间艺人的用色心理,乡民百姓,无论是生活在西北的、岭南的、黄土高坡的,无论是山上的、海边的、草场的,他们日常生活大都是单调而艰苦的,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中缺少调剂,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渴望热闹、醒目、鲜艳,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鲜亮、丰富、喜庆,这个愿望就用色彩最直接地表达在了他们的节日、婚嫁、工艺品创作中,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作品中,断少不了红色,传说中的仙女着红衫红裙、新娘的嫁衣盖头、新生的宝宝肚兜裹布……红色是所有色彩中最有刺激性、最热烈的一个,表露了辛勤劳动的百姓们对生活的一腔热情。反观,热闹喧嚣的城里人追求雅、素、静的色彩也基于这种互补心理。

四、黑白世界的独特美感

黑白一般被称为无彩色,作为广义上的色彩,黑白艺术也是对作品色调上的处理——在彩图兴盛的今天,仍然有黑白艺术一席之地。

比之有色彩,黑白调作品看起来简洁、明确、主题鲜明。比如木刻版画,虽然单纯黑白显得有点简单生硬,但很有力度。而如果让多层灰调的介入,其细腻的表现不亚于彩色,比如素描,并不乏丰富柔和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2006年期刊编辑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型社会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