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散文

2024-04-09

姑父散文(通用15篇)

篇1:姑父散文

姑父的情怀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姑父在外地工作。村子北边不远处有一架山,姑父就在山那边工作。那里有一座宝塔,那里是革命圣地延安,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今天是姑父八十大寿,一大家子聚在一起,他的家国情怀犹如浪花在我们的心中不断翻腾。也不由得使我吟唱那首《喜闻姚店电厂花甲》:延河气象新,圣地夜缤纷。薪火传千代,痴情暖万心。放歌一甲子,吟诵六十春。红寺福音唱,白牙铸梦魂。

姑父家境贫寒,勤奋好学,是远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当年为了节省一毛钱费用每周徒步几十公里回家背干粮。大学毕业后,他只身一人离开渭北平原远赴陕北高原工作,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三十多年,把自己的大半生留在了革命老区的电力事业中。他也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企业的党政“一把手”。期间,经历了电厂从延安东关迁往距离城区二十多公里开外的姚店镇。他的命运注定与这个企业息息相关。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一方面带领职工大打设备翻身仗,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企业新的发展路径。在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扩建了三号机组。虽然一二号机组都是仅仅六千千瓦的装机水平,新扩建的三号机组也只有一万两千千瓦的装机容量,年发电量一亿两千度。但在当时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革命老区的工农业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改城区“白天静悄悄、夜晚黑漆漆”的境况。他信奉“有志者,事竟成”。也就是这样一个小企业,“厂小志气大”,与当年的“韩老大”(当时西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韩城发电厂)一起成为全国首批安全文明生产创水平达标企业,被誉为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整个三号机组的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他总是准时出现在生产基建现场;在双达标的日子里,他与大家一起擦洗设备打扫卫生参加劳动;在生活达标的重要阶段,他亲自督阵、不到五十天就建成了职工活动中心……现如今说起他,人们如数家珍,是他让企业旧貌换了新颜,一举甩掉了“村办企业”的落后帽子;是他彻底改善了职工的居住条件;是他使职工的收入水平明显增加,提升了整体生活质量和水平。这也应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职工的事再小都是大事”。人们依稀可以看到,夜半三更,那个身披着破旧羊皮袄的身影。我想这大概就是他的企业情怀吧。

在延安,人们提起电厂都会刮目相看;在行业,都不由地投来赞许的目光。不能不说这与他的文化引领密不可分。他率先跳舞,虽然舞姿不怎么优美;他带头唱歌,虽说略显五音不全。还有他一手组建的那支声名鹊起的篮球队,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多次斩获延安地区篮球比赛第一名自不必说,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手如云的、有五十多家单位参赛的行业系统内,竟然两次蝉联桂冠,不能不令人交口称赞。他亲自到师范学校挑选队员,有一个队员还是花了五千元代培费从偏远的山区挖来的,在当时曾一度被传为佳话。当年在与东道主决赛时,场上竟然出现一边倒的现象,纷纷为客队呐喊助威。也只有他,如同欢迎凯旋的战士一般,敲锣打鼓、披红戴花、夹道欢迎这些企业文化传播的使者。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批队员再聚在一起时,谈起当年的往事依旧神采飞扬。除此之外,当年西北电力系统职业道德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宝塔山下雷锋多》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特色企业文化的魅力》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大篇幅刊登,殊荣真是不胜枚举,足以折射出他的文化情怀。

工作中的他是严格规范要求自己的,文化上的他是引领时代潮流的,但对于家庭他是近乎苛刻的。他从来没有徇私为家里人走关系,他的子女都是普通的企业职工,他的老家也没有人因为他的照顾而跳出农门。对于他当时的岗位,要想谋点私利,对他来说也是再简单不过了的事了。他的爱人至今还是农村户口,当年也和其他家属一样,扛着一把大铁锨卸煤,这搁到现在都有点不可思议。与他一同出过差的人都知道,他从不住高档酒店,午饭一碗燃面就打发了。这也让人不难想象,为什么企业的办公楼前总是竖着那块“廉洁奉公”的巨幅标语了。退休后他也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含饴弄孙,或到小区图书阅览室读书看报,关心国际国内形势,享受着简单的晚年生活期颐百年,诠释着他的家庭情怀。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已经到了杖朝之年。姑父的企业情怀、文化情怀、家庭情怀,始终影响感染着我们。值此姑父八十大寿之际,写下文字权作纪念。诗云:

亲朋满座舞琴弦,八秩周公敞寿筵。

心切求知奔甲邑,胸怀壮志赴延安。

一生简朴银丝染,半世匆忙铁塔牵。

燃面粗茶贤内助,清白立业古今传。

篇2:姑父散文

母亲打电话来说,大姑父病重。从Y手中接过电话,听到母亲在那端说大姑父现在病得厉害,怕是不太好了,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以为,我不会流泪的。对这个老人,我以为,我心中是没有太多感情的。

小时候一直害怕大姑父。怕大姑父给我上政治课,怕他种种繁琐的规定。所以除了过年去一趟,基本上是不进大姑家门的。大姑父除了在学习上给我督促外,我的生活轨迹中没有他的参与。

中学时,学校离大姑家很近。父母叫我经常去看看二老。偶尔去大姑家,便很正襟危坐,一丝不苟。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大姑父从我进门的那一刻起,就会不停地问我的学习情况。我心惊胆战,生怕答错什么问题,声音细小如蚊蝇。于是,如坐针毡似的熬过半个小时,便仓皇而逃。毕业那年,大姑父给我弄了一个学籍,动不动他便很严肃地对我说:“以后注意不要随便和别人说到你的学籍。而且,你要知道,这个学籍还未必管用。弄穿了,就白念。不珍惜这次读书的机会,长大以后就和你哥哥姐姐一样没出息吧!你爸就知道忙活,其他什么都不管不问。这次如果考不上,以后也别想让我再替你想办法了。机会只有一次。”诸如此类的话,去一次大姑父便说一次,直到这样的话语在心底里生根发芽,永远被我记在心间方才罢休。

那时的我是很恼火大姑父的。他给我施加了太多的压力,给我敲响了太沉重的警告。从他冷冰冰的表情中,我看不到关爱和温暖,鼓励和安慰。我只能冲着他的话,赌气似的狠命学习。现在想来也多亏了他。

刚工作的时候是和大姑父在一个办公室的。十年前的大姑父身体还很好,精神也很好。办公室中,与大姑父同龄的老师有好几个,他们是学校的骨干,顶梁柱。他们每天在办公室中大声说笑,无拘无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工作了,才知道,原来大姑父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古板。甚至,他很风趣。只是,在我们面前不。在我们面前,他习惯于教导。同事于是常常取笑大姑父说,因为我的存在,再不能信口开河,为所欲为,想说什么不加思考了。也许。我常常听到同事说些关于大姑父年轻时候的笑话故事。所有人都觉得大姑父是一个极开朗极幽默的人。我工作后不久,大姑父便退休了。按照他的那种性情,退休对他来说是一件不快乐的事。在家无所事事,时间漫长地不晓得该如何打发。而大姑是一个很传统很内向的女人。寡言少语,很有古代大家闺秀的气质。她的生活主流是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缝缝补补。她不能忍受大姑父退休后每天早晨端着茶杯出门逛游,下午聚在别人家门口打小牌的行为。于是,常常争吵。我很纳闷,风雨几十年的老人何以用争吵度日?于是大姑父到外面帮着私人学校代课,辗转反侧,如此种种。

然而,不论生活怎样愉快或是不如意,岁月的风霜雪雨终究会悄悄侵蚀人的肌体。那个曾经很豪爽很幽默且很严厉的大姑父在年轮的`威逼下渐渐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然而还是常常看着别人打牌。大多老年人的生活都是如此。尤其在退休以后,生活没了方向,没有了激情。退休综合症的种种便表现了出来。大姑父退休以后,身体很快就衰弱下去。有时在外面碰到大姑父,看他一天比一天消瘦,心里便会隐隐悲哀。然而,却从没有想到过,七十岁多一点的大姑父竟然就这么苍老了。

母亲电话中说:“你也不要记着大姑父对你们的种种偏见。人老了,做事难免不周到,各种差错都会有。现在他的病已经很危险了。还计较他什么过错干吗呢?”我没有记着大姑父自从我结婚这些年来对我的偏见,对Y的偏见。我和Y从不在意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表兄妹表姐妹之间的种种琐事不能成为我们和大姑大姑父之间的隔阂。

大姑父回到家中疗养。我和Y跟随父母去看望他。

我轻轻推开门,大姑父的房间很温馨,很暖和。立式空调一天到晚开着。被单被褥都干干净净。在家里确实比在安医的条件好多了!小表姐正坐在床边的小椅子上,双手支在被褥上,呆呆望着大姑父出神。大姑父实在瘦得厉害!双眼已经深凹下去,眼圈周围有点发黑。颧骨高高隆起。他靠在被子上,看到我来了,眼睛微微睁开,问我一些问题。我鼻子发酸,眼泪就涌出来了。我默不作声,背过脸去,使劲干咳了一声,耸耸鼻子,调整好自己,将眼泪轻轻拭去。我害怕哭不吉利。然后才回答大姑父的问题。大姑父还是一刻不停地问我的工作,问我支教的事情,问Y的工作调动情况。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不要调动工作了吧!跑来跑去有什么意义?离家又远,生活上都不方便。你那支教也快结束了吧?明年可不要再去了!那么累!在家好好看着孩子学习。你爸和你妈年龄也大了,没事时候多回家看看。我这儿不要紧。”我让他少吃一点水果,他微微摇头说:“现在不想吃。等我病好了,我还要到你家去,让你做好吃的给我吃。好了的时候,我一定要到各家走走,都走走,好多年没去过其他亲戚家了。”听到大姑父的话,眼泪再次涌了出来。

我来到屋外,大姑呆呆地坐在廊檐下,表姐表哥们在忙着做饭。大姑看上去很憔悴,很虚弱。我的父母坐在大姑旁边和大姑闲聊着。大姑双手放在膝上,粗糙,干裂,和我父亲的手背一样。我从没有见过大姑手如此粗糙过。大姑父病了,所有的重担都有大姑来扛着。表哥表姐们都不在家,苦了大姑这么大年纪还要忙这忙那。唉!父母都老了!大姑和大姑父都很衰弱了!我悄悄出门去买了两袋VE尿素膏,然后打来半盆热水,让大姑和父亲好好洗洗手,涂抹上膏药。大姑低头默不作声,细细搓洗着双手,我发现,大姑眼中已满含泪水。大姑对我父母说,大姑父是老大,理应先走。然后就哽咽了。我将大姑拉到厨房看他们忙碌,岔开她的话题。可是,我知道,大姑父怕是不能够再康复了!

篇3:散文与散文教学

众所周知,散文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最活泼,无拘无束的体裁。轻巧灵活,战斗性强,便于及时反映迅速变化的事物,富有现实性。

散文有时似银光闪闪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有时像抒情诗,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有时如娓娓动听的故事,叙述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有时若水墨画,描绘山水草木、花鸟虫鱼。

散文的题材无限广阔,不应画地为牢,这可以写那不可以写,应以作者的个性、爱好、素质、经历、情感思想而定。现在正处在新世纪大变革中,应加强作品的时代感,用散文轻便灵活的形式,倡改革之风,赞创业之人,抒时代之情,绘神洲之美。把人民最关心的事情和心愿反映出来,体现时代的风貌,开阔视野,扩大自己的心胸怀,与时俱进,和人民群众共呼吸。

散文要有思想的光辉。散文家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刻画生活的美文家,也是思想家。凡是读者赞叹击节,印象深刻的散文,大都含蓄着鲜明的立意,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思想越是崇高,作品的艺术光辉就越强烈,越有艺术生命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一篇好散文。作家在这个散文当中极力描写了父亲的背影,反映了伟大的父爱,所以它的魅力性,感动性对读者影响就高。

我们正处在新世纪的大变革、大建设、大发展的崭新时代,多彩的现实生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感情,新的道德观念,新的审美观念……要求散文工作者去体验、去观察、思索、反映,写出带有时代特色的,为人民喜爱的佳作。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就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会不断提高和深化。

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联想,在心里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特别是散文创作及其他的样式,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景生情。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回旋的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联想,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是此时此地的观察,与彼时彼地的观察融会贯通,否则,便没有感受的加深,思想的升华,诗意的结晶。如果说,精细的观察,为作者采集了丰富的矿石,那活跃的联想,则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

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要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广大的爱好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像蓬间雀那样在草间徘徊,而不能像大鹏那样展翅万里,自由傲游天地。

以上谈了散文和散文的一些特点,下面来谈谈对散文教学的一点拙见。

语文教师进行散文教学前一定要全面认真备课,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手段,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深刻理解散文的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以及作家的主要思想情感和意义。例如,冰心的《小桔灯》,这是作者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生动感人。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熏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体现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参与的程度是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本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如果学生不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即使教师讲的再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深刻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的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的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再重点朗读品味鉴赏,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

当然,“读”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你是如何感受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尤其是在研读赏析环节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段落、语句来进行品味,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相互答辩释疑,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气氛活跃。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赏读文章,学会观察描绘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摘要:散文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自由, 最活泼, 无拘无束的体裁, 题材无限广阔。优秀的散文, 几乎难以离开联想。联想, 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 是观察的深化。散文教学前一定要全面认真备课, 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手段, 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 深刻理解散文的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以及作家的主要思想情感和意义。

篇4:姑父会保养

其实,姑父退休前是个局级干部,因长时期超负荷工作,落得一身毛病,求医问药成了家常便饭。退休后,姑父放弃各种发挥余热的机会,专心调养身体。

他每天早早起床,洗漱一番后,用十指不停地按摩头皮,长达半小时。接着他下厨做早饭,煮粥里面放点花生米、玉米面、红枣、荞麦片,凉拌的小菜是自己腌制的萝卜条和酸菜。吃完早饭,他背起一只装有开水的军用水壶,离开家门,去500米开外的体育场,在400米的塑胶跑道上疾走,至少是10圈以上。一年到头,姑父晨练风雨无阻。

晨练结束,姑父去菜场买菜,回到家里后,他一边听收音机,一边练书法、侍花弄草、洗衣做飯……总之,没有一刻消停。累了,姑父这才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实际上,他并没有歇下来,除了让躺椅轻轻晃动外,还有滋有味地哼唱老歌《酒干倘卖无》,姑父只会唱这么一首歌,歌词全记得。

午饭,姑父的招牌菜是萝卜烧肉。每次,他都会买上三四斤萝卜、半斤多五花肉。这道菜做好后,红烧肉专门盛一碗出来,送给小区门卫师傅享用,姑父和姑妈只吃萝卜,不吃肉。

午休醒来,姑父开始玩弹弓,一玩就是半天。弹弓是姑父用粗铁丝、牛皮筋、废旧皮革做成的,弹丸是捏好的小纸团儿。他用毛笔蘸着墨汁,在白纸上画上一只不大不小的鹰,贴在客厅的墙上。他手执弹弓,再三瞄准墙上的鹰,然后射击。命中目标了,他乐得哈哈大笑;没命中,他捶胸顿足直叹气。

晚饭,姑父只吃一小碗宽汤素面,里面有个荷包蛋。姑父很喜欢吃苹果和梨,不过,苹果和梨都用榨汁机榨成泥,再用温开水冲服。姑父把这称为“水果茶”。

篇5:慈爱的姑父坚强的姑姑抒情散文

姑父和姑姑自幼在一个村子里住着,相隔不远,直到青年时期两个人成了一对自由恋人,两家算不上门当户对,但双方打破世俗的偏见,终于结为合法夫妻。

姑父和姑姑婚后40多年来,恩恩爱爱,相依为伴。

姑父自青年时期,精明能干,技术能力强,一直被村领导重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能人,也是一个带头人,一直坚持到退休的那一天!

姑姑是一个贤妻良母,勤俭持家,尊老爱幼,里里外外一把好手,被庄乡邻居赞不绝口!

人们常说“好人一生平安”,但好人也有不幸的时候,15年前姑姑得了一个不治之症,瘫痪在床已多年,15年来,姑父细心地照顾姑姑的饮食起居,儿女们也总少不了跑前跑后。

15多年来,是一个艰难漫长的岁月,也是姑父用一片慈爱的心态去做,姑姑才坚强地生活下来,这里面有辛苦、有付出、有大爱,让我们晚辈们深深感动和敬畏。

姑父和姑姑这样不幸的家庭,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社会大家庭中成千上万,方方面面,不同程度的不幸家庭,都在坚持生与死之间的抗衡。

生活是美好的,但往往的不幸,疾病缠身,意外伤残,自然灾害,都会给不幸的家庭带来伤感和困惑,我们只有真诚面对。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青年时期风风火火,夫妻之间志同道合,到老了相互依靠,陪伴终生,是一件莫大的幸福和快乐!

姑父和姑姑的现状,影响了身边的亲人,以及周边的人们,无不夸奖慈爱的姑父和坚强的姑姑,这一对恩爱守护的老夫老妻。

坦然的说,姑父和姑姑是我妻子的亲姑、亲姑父,也是我的姑姑和姑父,我们每年都会带上孩子去看望二老,姑父一家都会热情的招待我们,每当看到瘫痪卧床的姑姑时,我们的心情有说不出的滋味,只见姑姑向我们压抑的微笑,让我们有一丝欣慰,但内心里心酸不止。

我们对姑父、姑姑有很多要说的话,但千言万语也解决不了姑父和姑姑十五年之久坚难的处境。

篇6:读《姑父》有感

偶然机会看到《中国文学作品排行榜》,第一篇小说便是王瑞云的《姑父》,第一段信中提到姑父死了,为姑妈一家大大松了一口气,似乎为故事的主角――姑父在姑妈家乃至在社会中的累赘地位埋下了伏笔。

一直以来,我喜欢看有历史厚重感的文字,似乎能把自己带回到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与历史巨人并肩而立,抑或彻夜长谈。但我并不喜欢文革时代的小说,读那个时代的小说,总会让人感觉到一种落后和愚昧,所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似乎都泯灭于对伟人疯狂式的个人崇拜之中,永远看不到能够自由呼吸的人物,朴素温暖的情感,合理动人的情节。

然而,《姑父》可以说是能够让人为之一震的小说,它突破了一般的叙述手法和情感传承方式。以一个小女孩成长的视角,描写了“姑父”如何在的牢狱之灾后,由一个英俊潇洒充满自信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老、黄、瘦”的神经质老头:“整个人――像被剧烈地挤压过,弄得每个榫头都有些错位”,“脸和头发漫漶成一体,成为混沌一团”,“放佛眼珠和眼白被搅拌过,弄得黑白不分”;在写姑父吃东西时“眼睛里由于聚焦显出了奇怪的光彩……用鹰隼般的速度……”,盐水鸭块掉落后,他捡时“脸上的肌肉绷紧了,横着竖着像画了格子,眼珠子抄上去,露出大块吓人的眼白……”让人产生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沉重的窒息感。

个人认为,时代决定命运,在那个全民均被政治荼毒的疯狂时代,姑父的遭遇,是时代的伤痕,姑父的苦难,也必将万劫不复。一般那个时代的小说,更多的表现手法是对“文革”和四人帮的泣血的控诉,是对社会歇斯底里的呐喊。然而,王瑞云陛下的《姑父》,让人感觉的是一种绝望,一种悲哀,一种窒息,以至于在当今回想,仍然会让人毛骨悚然,心有余悸。在时代面前,人永远是最弱小的动物,在“大时代”的洪流中,每个人的肉体均会被折腾得体无完肤,每个人的精神均会被辗压得萎靡不振,每个人的命运均会被撕裂得七零八落。

一条连自己都不知道存在的枪,导致23年的监禁,让一个“穿着白球鞋,白短裤,白短衬衫,派头一级,惹得一群女生打听”的英俊小伙变成了僵尸般的老头,让一个“仿佛世界都是他的”自信的年轻人变成了木讷、猥琐、懦弱的神经质,满脑子仅剩的是“比死还难熬”的牢狱记忆。读到这里,我禁不住想,在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候,谁来对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负责?在“万里江山一片红”的时候,谁又会对一个个家庭悲剧负责?作为社会累赘的姑父的死似乎让他周围的世界恢复了平静。然而,他的姑父、你的姑父,所有人的姑父或许正在遭受新的悲剧,以至于当姑姑漫不经心地夸阿斌“长得活像他外公”时,我想所有人都会为之一愣,或许相像的不仅仅是外表吧!谁又能保证阿斌的命运不会遭遇历史的轮回?

篇7:我的姑父作文

他喜欢写字、看书、读报、运动。他非常勤劳。他喜欢的动物是狮子、老虎、大象,最不喜欢的动物是猫。

我的姑父作文50字

篇8:姑父权元

1973年初,高中毕业后我来到离城100公里的云霄县上山下乡。由于父亲在当地有些朋友故旧,因此,在单调烦闷的劳动之余,我还可以到县城里的叔叔伯伯们家里打打牙祭,填充在农村的辘辘饥肠。

小县城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尤其是农历七月的中元节,比春节还热闹,家家户户祭拜祖先,自然少不了平日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我随着叔叔伯伯们走东家串西家享口福,就这样认识了权元叔叔。那时,他正当壮年,瘦小的身躯洋溢着一股自信、精明与智慧,在长辈中有说不出来的特别,大家都很尊重他,这使我对他有了较深印象。他话不多,但说话时会使我多看他一眼,而就在彼此四目相对间,可以读出他脸上透出生活的艰辛与人生的沧桑。只是当时年纪小,在大人们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中,我只有大块朵颐的快乐,与权元叔没有过多的交谈。

多年后,我在妻子的亲戚中,意外地看到了权元叔叔,一问才知道他竟是妻子的姑父。从亲戚口中了解到,他年少聪慧,启蒙后从书本和社会中学到许多知识与生活之道,年纪轻轻就从父辈手中接过家业,成了烟厂和航运公司的少东家,一手小楷写得十分俊秀,并练就了左右开弓双手同时打算盘的绝技,是当地有名的账房先生。

只是这一切戛然而止。“文革”动乱中,他受到无休止的批判,干起环卫工人的活计,每天拿着扫帚穿梭在大街小巷。那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光。在那样的逆境中,他们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含辛茹苦地抚养着5个孩子,顽强地维持着家庭的完整。直到“文革”结束,孩子们也大了,笑声才在这个家里荡漾开来。

了解这些后,我同权元叔之间交谈多了起来,对他的称呼也在叔叔与姑父间不时变换。他的老朋友、老伙伴我也熟悉,在一起总是海阔天空、打牌下棋,不亦乐乎。兴之所至,会叫上些小菜,伴着杜康,尽兴而谈。在同他及长辈们交往中,我懂了许多道理,他们那代人身上所特有的坚忍、顽强、乐观、豁达、理性,深深地影响了我。

有天晚上在姑父家的小楼上,大家聚会谈起世事风云变幻,有人说了些尖刻偏颇语句。姑父缓缓说了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并根据这句话对当时一些人与事做了分析。

听了他的话,在座的人均受到触动,静静坐了会儿就走了,只有我留下来陪着他。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就着咸菜、花生与小鱼干喝着刘伶醉,谈了许多。我说了对社会、工作及人生的看法,姑父也谈了他的人生经历、遭遇和感想,以及对我的希望与要求。那是我永远无法忘怀的一个夜晚。从那以后,这12个字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姑父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诠释,使我获益终身。

2010年夏,姑父迎来了80岁生日。有感于世纪之交中国波澜壮阔的巨大变革,老人不胜感慨,欣然动笔,步刘禹锡《陋室铭》之韵填了首《老年铭——八十有感》:

身不在強,有康则宁。力不在壮,有为则赢。斯是暮年,唯求得亨。池鱼游绿水,盆花映青峰。谈笑有贤达,往来无痴丁。可以调美食,阅书经。无胡言之乱耳,无生计之劳形。北周庚开府,东晋王右军。冯唐云:何老之有。

这表达了老人对晚年生活的满足喜悦。那年庆寿宴会上,子女及孙辈、曾孙辈都向他表达长寿祝福,九秩祝寿的相片中,姑父在阳光下笑得非常灿烂。

然而次年6月中旬,我在西藏,正从波蜜赶往墨脱途中,接到姑父小儿子的电话,说他体检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肺癌晚期。我立即从高原返回,带他到上一级医院寻求治疗之法。可一切都迟了。

在晚辈们善意的谎言中,聪明的老人已经感到了些什么,但他一切如故,坦然面对,乐观生活,坚持服药治疗。接下来的一年多里,我多次去陪他,看着他日渐枯槁的身子,听着他从喉咙深处发出嘶哑的声音,想着认识他这几十年的岁月,心中不由酸楚难耐,悲从中来。癌症的折磨使他眼中失去了以往智慧的光泽,口中再也没有了睿智的谈吐及偶尔冒出的诙谐玩笑,他在生命的道路上渐行渐远。2012年8月27日清晨,老人终于闭上了眼睛。

篇9:我的姑父作文

由于爸爸和妈妈在外地打工的缘故,我和妹妹不得不居住在姑父家。

开始,我和姑父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因为每次我洗澡时,都会赶上他来“凑热闹”。一碰到这情况,他便要用粗犷的喉咙责备我:“你早不洗,晚不洗,偏偏现在洗干嘛呀!”听到这话,我就打心底的讨厌他。

这倒还好,未想到以后我每次洗澡洗到一半,都能听见他的吼叫,让我不觉得他小气、讨厌又霸道都不行了。真可谓冤家路窄啊!

直到那天中午,大家正在津津有味的`吃饭。姑父吃着吃着,突然顿了一下,他用筷子轻轻搅了搅饭,淘气又委屈地说:“你们看看我,自己种了稻,却只能吃你们吃剩下的面条。”

姑母取笑道:“你呀,就该吃剩下的!”说完呵呵大笑。

姑父听后,微微笑笑,继续大口的往嘴里扒面。

看着他憨厚的模样,我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那碗面,是早上我和那几个孩子没吃剩下的,现在却留给姑父吃,并且几乎每天都这样。而我们整天都吃新鲜的饭菜,吃得还理直气壮。想着每次姑父从田地所带来的满身泥土,还伴着一脸疲惫的神情;想着这种情况下,我还因洗澡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顶嘴;想着姑父为我们做那么多事我们却不闻不问,甚至抱怨连天……真是有些无地自容!

打那以后,我开始尊敬姑父。要洗澡时,先问问他是否要洗。上学放学,也时不时跟他打打招呼,即使他每次都只有冷淡的表情或“哦”一声了事,我的心里也会非常高兴。

前段时间天冷,我无意间穿着件单薄的衣服在姑父面前晃荡。姑父见了,对我“骂”道:“天气热吗?穿那么点!”看他面不改色,我非但不生气,反而有些想笑—真是个刀子嘴豆腐心、可爱的姑父啊!

篇10:姑父给我的爱作文

我从小就不跟父母住在一起,但是我并不缺少父爱,因为姑父给我的爱就像父亲一样深厚。

自从八岁开始,每一个星期六早上,不管刮风下雨,姑父都会雷打不动地送我乘地铁去静安寺上素描课。

这星期,姑父刚做完肩膀的手术。可是,星期六又来了,我让姑父休息一个星期,我自己去。可是,姑父说什么也不同意。硬撑着送我去少年宫。六号线平时就非常的挤,今儿个不知是不是老天爷存心跟姑父对着干,人挤得前胸贴后背,我和姑父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显然人们挤到了姑父的伤口,他的.脸色苍白,额头上冒出许许多多的冷汗,但他强忍着,一直用手护着我,不让人群把我挤伤了。

终于到世纪大道站了,改换成2号线了。2号线相对来说比6号线空了好多,我们进去的时候正正好好有一个空位,姑父就让我先坐到座位上。我看了看姑父的样子,说:“您先坐下吧,您有伤!等会儿我上课一直都是坐着的所以站一会时间是没关系的!”姑父摇了摇头,微笑着说:“不用了,医生不是说我要多锻炼锻炼的吗!正好用这点儿时间好好锻炼。”说完,把我轻轻按到了座位上。终于,静安寺到了,和以往一样,姑父生怕我被人群挤散,牵起了我的手……

篇11:给姑父的一封信

姑父:

你在他乡还好吗?这次你去国外出差快三个月了,我们全家都很想念你,我更是盼望你能早点回来。你像慈父一样对我的关照,我记忆犹新。记得前年暑假前夕,同学们都在议论纷纷参加夏令营,去北京的事,我是多么想去啊!可是爸爸妈妈的工资本来就很少,我又不好意思,向和我在一起生活的爷爷奶奶开口,要上千元的参营费,怎么办呢?!我左右为难,整天闷闷不乐。有一天我正坐在那里发呆,你看了便问:“怎么啦?不高兴?!”我只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你。我话音刚落,你就毫不犹豫地说:“没事,参加夏令营是好事,钱不够,我来付。”我当时就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随着飞驰的列车,我们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只能在书本中才能见到的天安门,还参观了升旗仪式,亲眼目睹了国旗班的叔叔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向广场中心的升旗台走去。当我举起右手向冉冉升起的国旗敬礼时,我想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自豪,多么幸福啊!幸福就在我身边!后来,跟着老师和营友,我们又来到了北京大学,这里的校舍真宽敞,整洁,明亮。一幢幢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错落有序,校园里还有青青的草坪,美丽的未名湖让人留连忘返……在这里的哥哥姐姐真幸福!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争取来这里读书。姑父,你一定要帮我保守这个秘密啊!

姑父,你和姑姑有一个七岁的.小女儿,但你们仍把我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妹妹有什么,我就有什么,让我一点也感觉不到孤独。今年春节,你们全家要去海南三亚度假,为了开阔我的眼界,全价购买机票,也让我和你们一起去欣赏南海风光。当飞机冲上云霄,我也仿佛在腾云驾雾。穿梭在白莲花般的云朵中。飞机进入海口上空时,望着广阔无边的茫茫大海,我想到姑父你和所有曾经关心和帮助我的人,你们的爱就像大海一样深远。你们给我的祝福,给我的幸福,永远留在我身边。谢谢你,谢谢大家。

篇12:致姑父姑母姐姐500字作文

使我如此痛彻心扉?

我是做错了什么,

还是长得让你们讨厌?

为什么,

要把你们的脾气发泄在我的身上?

我不懂,

会让你们这么生气,

我已经按照你们的去做,

一切都只听你们的安排,

为什么你们对我如此不满?

如此不满,

不满,

我希望有一天,

你们的双面性格,

可以改一下,

起码是对我的态度,

你们不满我,

我做好的事情让你们满意,

想起你们对我的发泄,

我没有告诉

那是以前,

现在我也忍着。

可是你们更加肆虐,

我不得不说,

你们早已将我的纯洁和向往

彻底扼杀在摇篮中,

小学生作文大全

在爸爸妈妈眼里,

我是他们的宝贝,

捧在手中怕摔碎,含在口中怕融化。

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我总能感觉,

自己是最幸福的!

可我也希望,

你们能好好的对待我,

不起求像珍宝一样,

不需要花言巧语,

只要好好对待。

我假如做错了事情,

不要语言性的羞辱,

这样比打我还要痛苦。

说实话,

我一点儿也不恨你们,

只是希望,

多给我一点儿关怀和问候,

也就足够!

因为,

我那碎了的心,

篇13:缅怀我的大姑父作文

随着大姑的一声“你走了,留下我可怎么办?”的哭声及呐喊声以后,所有人的眼泪都抑制不住了,而我的心,也在这一刻被活生生的揪痛,在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簌簌的滴落下来……

我们此刻的眼泪仿佛不是为他流的,而是为活着的人流的,是为了我的姑姑流的,逝者就这样安详的去了,他此刻已经不懂得疼痛,可是留下的活者却是最最令人可怜的,俗话说的好“少年夫妻老来伴”即使在孝顺的儿女也是抵不上两口子的相依为命的,而经,所有人感受到的悲痛都是暂时的,只有大姑会越来越感觉到不适应,越来越难受,希望她能够挺过去。

我的大姑父,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特别讲究的人,说讲究其实也就是比较传统,也许是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吧,在家里他的地位是绝对不允许撼动的,即使自己的儿女,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也是得下跪赔不是的(包括儿媳妇),在我们这里总觉得这样的他有点过分,我们是无法接受的,但是也许这就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吧,在这样的一种教育方法下,看到他们的子女们也是比较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的。

大姑父给我的`另一个印象即是爱热闹、爱开玩笑,特别是和我的婶婶们,以前的正月或者遇到什么事业上总是能听到大姑父和婶婶们的互相斗嘴,尤其是候婶婶。小时候的我不懂得那是开玩笑的话语,就记得有一次大姑父和妈妈说你做的这饭不行呀,一看就不想好好招待他,我当时听着就特不受用,满满一大桌的上好菜式,别人都说挺好,凭啥你说不好,妈妈也在和他不住的对说,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大姑父一贯的作风,喜欢那样的方式和他们的弟妹们开玩笑,瞬间觉得他也是一个可爱的人!

大姑父还有一个拿手绝活,那就是包饺子,总觉得他包的饺子那是天底下最好看的了,只是当时没有那样的条件拍下几张做一个纪念,如今却是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了,一个男人包出的饺子那么的小巧玲珑,足以证明他也是一个心思特别细腻敏感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再那时那刻,说出让姐姐照顾大姑的话,那样的话听着就让人觉得特别伤感,仿佛在冥冥中他已经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而那时那刻,他最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陪伴他一生的爱人,而这样的嘱托现在想想却也是让人异常难受与不忍的。

篇14:父亲节追忆姑父的深刻教诲作文

在我们孩提时代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家庭的生活条件都不好,能吃点荤菜都被称之为打牙祭,只有来了亲戚朋友才会多炒上几个菜佐餐。而在大人们饮酒待客时,总是把孩子撵走不让沾边。生怕孩子们一人一口的先“尝”为快后,“盘”中羞涩菜不够客人吃丢了颜面。也担心孩子们围在旁边眼巴巴地盯着餐桌,会显得没有家教。

遇到此等情况,我们的父母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如果是姑父来时,就肯定会破例。姑父总是微笑着招手,让我们围坐在一起,把菜分给孩子们。其乐融融、亲情倍增。可由于我们的加盟,姑父却少了下酒菜少了许多口福。他会因酒已尽兴而小啜几口撂下杯子,三杯通大海,可能因为酒精的作用,每当这时姑父的话最多。说到高兴时姑父会欣慰的仰起头大笑。他总是说菜虽然很合口味,但他不爱吃荤,端起酒抿上一口也就挟上一点菜。他说最爱吃的就是花生米,这可能是淮南话说的此菜经叨吧。当时我们那里知道他的苦心,只知道你不吃正好我们吃,大快朵颐的吃肉,听着姑父讲着妙趣横生的的故事。特别给力的是冬天,一大家子人像逢年过节一样围坐在一起。那时还没有什么客厅,就在靠门近点的外屋里把平时摆放保温瓶、茶具的大桌子拉到屋中间,摆上菜。孩子们也能“混”上个背朝门腿肚子朝外的一席之地。由于旁边有个生火的炉子,菜凉可以放上热一热,这种家庭会餐能延续长一点,我们也能更多的享受姑父谈古论今的精神大餐。但这时姑父在动筷子往往就仅限他最爱的油炸花生米。今天想想才领会到,哪是姑父为了我们能一饱口福而演出的“苦肉计”。

姑父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也是在饭桌上他对我们的教诲。别看他生性和善,但看到有谁浪费粮食他就会不客气。他看不得在桌上撒饭粒,也看不得碗里剩有饭粒,只有这时我们孩子们才感到姑父的严厉。就是我们在他家,姑父也会毫不顾忌孩子们是走亲戚,担心责怪他吝啬。总是让我们把碗里的饭吃的一粒不剩,还亲自监督看谁吃的最干净。“七粒米一条命”的故事就是那时候他在饭桌上说给我们听的。

我们大一点稍谙世事后,姑父总是说不管你穷富贵贱,做人都要勤俭、不要浪费,他的口头禅就是“可吃不可脏”。可能是出于对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崇敬,加之儿时受到的熏陶,也使我看不得浪费。以至于今天在餐桌上,我总是无意识的碗底朝天,从不剩一口饭、一粒米。无论在何等场合吃饭从不“浅尝则止”,不会象征性地扒两口作罢。“节约闹革命”已经不是我刻意这么做而是成了习惯。虽然姑父那时只讲节约,还没有“打包”一词的说法,但我在饭店用餐后如果剩菜“可观”,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让服务员拿来包装袋子,因此常常被讥讽为穷命。为此,我出差到外地在朋友家做客时还闹过笑话。当地的风俗流行“扣饭”,就是不能看到客人吃饭露出碗底。当时主人见我刚快吃完就又扣上一碗,一连两碗大米饭,可想而知我的肚皮遭了多大的罪。

篇15:姑父散文

网络上流传的“中国亲戚关系图”。

本报讯(记者 饶丽)管奶奶叫姨姥姥的人,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妈妈的舅舅应该怎么称呼?“独一代”已为人父的市民韩先生在面对“独二代”儿子这样的提问时一下子蒙住了,不知如何回答。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如果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会答么?不会的话赶快查一查“中国亲戚关系图”。

与韩先生类似,已是大二学生的王启赫每到过年时就会为拜年时的亲戚称谓头疼不已。“前天去舅公家拜年,面对舅公一大家子,碰了面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后来妈妈让我叫大舅公,我才跟着叫,之前就是‘嘿嘿’傻笑。”王启赫坦言,以前一直没弄明白堂姐与表姐、侄子与外甥的区别,怕叫错闹笑话,可遇到了人不打招呼又不礼貌,非常尴尬。

记者调查发现,拜年时被称谓难倒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随着“独一代”与“独二代”的出生,许多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的家庭姻亲关系不熟悉,尤其舅舅、姑姑这些称呼对于“独二代”来说更是陌生,拜年时常叫混、叫错。对此,很多人在微博上表示,拜年时一般爸妈让你怎么叫就怎么叫,或者干脆就是点头问好,即使如此也是“刚见面时都叫了一遍,走的时候就忘了。”

正因为如此,今年春节网上流传的“中国亲戚关系图”备受年轻人追捧。该表分为家族方面的称谓、亲属方面的称谓、师友方面的称谓等三个部分,详细列举了人际关系方面的辈分大小和各种关系称谓。这张新鲜出炉的图表,让许多人产生了共鸣,有网友甚至将其视作“春节拜年必备图”。比如,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大爷、大娘),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叔叔、婶婶);对母亲的姑父、姑母,称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爷、姑姥,男的自称外侄孙,女的自称外侄孙女;对丈夫(妻子)的其他家族及亲属,丈夫(妻子)怎么称呼,自己也应随之怎么称呼,不能计较年龄大小。

上一篇:发光的那群人-赞美作文900字下一篇:情 况 反 映 - 海淀区公安消防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