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晋商文化博物馆的导游词

2024-04-10

有关晋商文化博物馆的导游词(通用7篇)

篇1:有关晋商文化博物馆的导游词

有关晋商文化博物馆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晋商文化博物馆的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古城内的渠家大院,是一所以晋商文化为主要陈列内容的县级博物馆,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家研究晋商文化的博物馆。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它当年的主人在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整个建筑总面积为23628平方米,现已开发出5317平方米,是当时“渠半城”的五分之一。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3个大院,19个小院,房屋240间。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主次分明。牌楼巍峨壮观,眺阁玲珑精致,院院之间有过厅,牌楼相隔,层次分明,活泼有趣。屋内屋外彩绘华丽,堆金沥粉。木、石、砖雕俯仰可见,题材广泛,寓意祥和,刀法精良。我国著名考古专家郑孝燮先生由衷地赞叹,渠家大院的每一个建筑构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是当之无愧的民居瑰宝。

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头为垛口式女儿墙,内分8个大院,19个四合小院,共有240间房屋,每个四合小院都自成体系,而各院落之间有牌楼、过厅相隔,形成院套院、门连门的美妙格局。整个大院墙高院深、气势恢弘。其中石雕栏杆院、五进式穿堂院、牌楼院、戏台院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堪称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筑特色。被建筑专家赞誉为“集宋、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

祁县渠家在晋商中颇具代表性,曾是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全国各大城市都有渠家开设的商业金融字号,商业资本高达1000万两白银,其发家过程、经营之道及其经商爱国、投资近代工业、热心公益、兴办教育、发展文化等都很引人注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商人兴衰命运的缩影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即是以渠家为原型。现在馆内陈展分晋商纵览、著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世、晋剧渊源、渠氏家族7大系列、27个展室,采取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揭示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渠氏家族穷通天下,雄阔经商的辉煌。

篇2:有关晋商文化博物馆的导游词

占地8724平方米,6幢大院,20幢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整体为“双喜”字布局,全院以一条平直的通道将6幢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中有园,既重整体美感,又具局部特色,无不造型考究,匠心独用。全院装饰木雕300余件,几乎每件都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院内砖雕,俯仰可见。100个“寿”字组成的照壁,百字百样,方劲古拙,灵动纤秀。

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又是民俗的堂殿。这里已建为华北民俗博物馆。目前,已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人。

可与乔家大院媲美的是渠家大院。是清末民初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晋商渠源浈的宅院。渠家大院占地5317平方米,共8幢大院,19幢小院,240间房屋,迈入大门,一连五进,深达百米。象征着官品地位的“十一彩”牌楼,戏台院,栏杆院,木雕、砖雕、石雕,或圆雕、浮雕,多处镂空,立体感甚强,游人至此,无不驻足感叹。

渠家大院同乔家大院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遗产,现在已成为新的经济文化的载体--晋商文化博物馆。

篇3:晋商文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晋商文化,大学生创业因素,创业教育

引言

晋商纵横商界500 多年, 以雄财善贾而享誉国内外, 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奇迹。晋商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 与其独有的晋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2009 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11 万人。[1]此前累积未就业人数达100 万人。2015 年, 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49 万人。预计未来几年, 每年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千万大关。大学生未来就业之路更加严峻。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学习晋商文化, 把晋商文化融入创业教育中, 对指导大学生创业活动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

晋商文化的内涵

作为商帮之首, 到明代时, 晋商达到了“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2]的状态, 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涉猎领域之广, 与其在长期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和团体的一种信念和精神有关。这种信念和精神不仅包括开拓创新、勤劳节俭, 而且还包括诚实守信、坚韧不拔等, 共同构成了晋商文化的精髓和晋商蓬勃发展不竭之力量源泉。

1.开拓创新是晋商前进的动力

晋商之所以能够在明清时代成为十大商帮当中的佼佼者, 成为世界商业史上的传奇, 离不开晋商敢于创新, 勇于图变。在组织制度方面, 晋商创造性地提出两权分离制度, [3]“财东”与“掌柜”两者权力相互独立, 前者负责投资, 而后者更侧重于具体经营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 培养了大批经营管理人才, 用人机制逐步得以完善。在管理方面, 晋商善用创造性的理念, 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日升昌的创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当时商号现银运送不便的情况下, 日升昌顺应时势所需, 创立票号, 实现了异地存兑。正是由于日升昌善于把握时机和不断创新, 才得以壮大。敢于开拓创新是推动晋商不断前进的动力。

2.勤俭敬业是晋商处事的准则

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 勤俭敬业都是其长存之道。尤其在晋商明清快速发展阶段, 勤俭习惯影响晋商行为, 使其在纷繁复杂的商海中做到勤恳经营、合理投资。其敬业精神同样值得世人敬佩。他们长年奔波于大江南北, 很多商号还规定外籍雇员三年才可回家一次, 不论雇主还是雇员, 都能做到恪守商规, 非敬业精神不为之。勤俭和敬业是晋商迈向成功的必备因素。

3.诚实守信是晋商立世的根本

晋商以诚信立业、以诚信兴业。晋商极重视自己的诚信形象。在票号间流传一句话:“一日耍奸, 可以欺市;二日耍奸, 可以愚民。无一商号可以数年、数十年靠耍奸混迹于世”。[4]销售商品要求货真价实;对待客户, 不分阶层、大小, 货物拒绝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缺斤短两的售卖, 把信誉经营当作经营的首要大事, 忌讳投机取巧, 宁愿生意亏本也不可玷污商号的名声。诚信为本成为晋商立世之本, 成功之道。

4.坚韧不拔是晋商发展壮大的基石

晋商依靠“辟开万顷波涛, 踏破千里荒漠”的精神, [5]白手起家而成大业。晋商经营活动大部分是通过长途贩运实现的, 他们不惧风雪、沙漠, 北至俄罗斯和蒙民进行交易, 东渡到日本进行贩铜贸易。[6]充分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经过晋商坚持不懈的努力, 晋商在清代开辟出了一条以晋冀为枢纽, 穿越长城、戈壁, 途经库伦、恰克图, 深入西伯利亚, 最后到达彼得堡、莫斯科的国际商路, 成为继古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又兴起的一条陆上国际商路。

影响大学生创业因素分析

随着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 高校毕业生数量到2015 年将达历史新高。同时, 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并未相应增多,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就将面临失业, 国家开始大规模的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创业成功率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 全国平均水平只能达到2%, 少数发达地区如江浙、上海也只能达到4%。这与高校学子在创业当中受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分不开。

1.创业意识不强

“创业意识是指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 是创业活动中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因素, 主要包括创业欲望、商机意识、风险意识等。”[7]

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主要表现在:

(1) 缺乏创业欲望。创业欲望是产生于创业者内在心理的强烈的持久的创业冲动。大学生的创业的想法多源于对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仰慕, 而且大部分大学生受家庭环境和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认为与公务员等职业相比, 创业风险较大, 更愿意选择过安于现状、甘于平淡的生活, 创业意识只停留在创业兴趣较高但主动性偏低, 许多大学生创业都是在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 创业成为其迫于就业压力之下的选择。而不是主动地为实现个人目标, 个人价值而产生的创业欲望。

(2) 缺乏商机意识。商机意识是影响创业者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要求创业主体具备对市场敏锐的嗅觉, 既需要熟悉经济大背景, 也需要掌握市场发展态势, 是创业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和保障。商机意识决定大学生能否在创业之路上顺利前行。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中, 脱离社会大环境, 普遍缺乏足够的市场敏锐度, 培养大学生具有足够的市场敏感度至关重要。

(3) 缺乏风险意识。创业者对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需要有客观理性的把握, 其是否具有风险意识, 能否及时处理风险带来的危机, 直接决定创业能否顺利进行。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创业风险意识不足, 由于其接触社会实践较少, 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刻, 对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缺少理性分析, 缺乏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 更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

强烈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持久的动力, 因此, 在创业教育中对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先行的、必须的。

2.缺乏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指以创新精神为指导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创新实践蓝图的思维操作意识。”[8]大学生缺乏创业精神, 主要表现在:

(1) 缺乏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8]受教育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长期被束缚在书本上, 缺乏创新精神。大学生在创业中主要表现在创业项目因循守旧, 或多局限于传统服务行业, 或一味追捧“高新尖”的科技项目, 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忽视技术创新能力, 未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 并且起步较晚, 资金短缺, 与其他经营者相比没有专业技术优势, 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

(2) 缺乏开拓精神。开拓与创新既密切联系, 又各有侧重, 都有打破常规, 勇于创造和探索之意。与创新精神相比, 开拓精神更强调不满足现状、不屈不挠的精神。传统教育观念认为, 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公务员、考研、出国等, 与此同时,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局限于研究型和应用型, 大学生缺乏改变传统就业观念的精神。不敢想, 不敢说, 不敢做, 缺乏怀疑传统、权威的精神, 缺少实践的魄力。但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 只有富有开拓精神, 才能走出新路, 立于不败之地。

(3) 缺乏勤俭精神。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但在创业中, 缺乏勤俭精神是大学生遇到比较突出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创业只是盲目的追求所谓的创业时尚, 对行业缺乏足够的了解, 更无法做到理性消费、合理投资, 铺张浪费, 资金不能合理利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4) 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缺乏能吃苦, 能坚持的精神, 体现在创业中, 许多创业者认识不到创业是踏踏实实做起来的, 他们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 遇到问题, 不会解决、害怕解决, 缺乏信念和意志的支持。

3.创业能力、经验不足对创业的影响

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所必备的核心技能, 包括基本的预算能力, 市场调研能力、基本的决策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应对突发矛盾和危机的能力等方面。现阶段大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创业技能, 缺乏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运作能力, 尤其是面对创业过程中产生的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时, 由于缺乏实践, 缺少必要的创业技能, 许多大学生创业者会显得没有章法。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开始阶段, 缺乏基本的预算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在创业过程中, 缺乏资金运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 在创业教育中加强对创业技能的培养是所必须的。

4.政府支持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 虽然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 但是仍存在许多漏洞, 主要表现在:

(1) 创业资金渠道稳定度低。资金是决定创业之路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虽然政府已出台许多规定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给予政策性的支持, 但是资金的落实渠道仍不稳定。比如, 一些地方政府和机构设立了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创业基金, 但总体来说数量较少且较难申请, 同时, 监管不力的情况时有发生, 使资金不能安全顺畅地运行。

(2) 政策的执行力度低。我国政府虽然出台了许多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但多属宏观政策, 对于其具体操作并无明确规定, 致使许多政策未落到实处。

5.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高校教育体系不完善, 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滞后。

(1) 目前,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多为选修或讲座形式, 讲课老师多是理论研究能力较强, 但缺乏创业经历。

(2) 课程设置较落后, 没有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 但是与其他课程之间不存在相互关系, 只是孤立的课程, 课程设置脱离实际。虽然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创业教育, 但是实际上与运用创业知识、发挥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

借鉴晋商文化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面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挖掘晋商精神内涵、继承晋商精神衣钵、发扬晋商精神, 将其融入创业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1.用晋商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创业教育中, 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

晋商之所以从众多商帮中脱颖而出, 最主要的是因为他们敢于打破“重农抑商”观念, 冲破世俗偏见, 从而称雄我国商界数百年。

受传统观念影响, 大学生对创业缺乏正确的认识, 未形成正确的创业观。毕业生的低创业率和每年公职考试的高竞争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应通过大学生开展晋商创业史教育和当前社会背景分析, 明确创业之路的光明前景, 在大学生中树立“当老板”的意识和冲动, 改变其小富即安的观念, 使更多的学生选择创业,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2.用晋商精神培育大学生的创业品质

(1) 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 大学生敢于创新, 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然而, 当前创业教育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对政策、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分析上, 对创新的关注不足。学校在课堂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 应把晋商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入案例教学, 使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 可更直接、准确地理解创新创业精神, 掌握创业的方法、规律, 使学生更加明确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诚实守信的精神。民间流传着“无商不奸”, 而晋商始终坚持以诚待人、以诚服人。当代大学生创业必须要有诚实守信的创业精神, 这样才可在商战中屹立不倒。学习晋商以诚立人、以信立世, 把诚实守信教育融入创业教育中, 充分利用学生组织的作用, 综合社会案例, 组织学生进行诚信创业大讨论, 强化大学生诚信创业的观念, 开展各具特色的诚信创业实践活动, 在学校全方面营造诚信创业的气氛。帮助大学生形成诚实参与社会竞争的习惯, 能够做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3) 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惧险阻、锐意进取的执着精神, 创造了晋商的辉煌历史。而在当代, 许多成功人士就是依靠坚韧不拔的精神走向人生巅峰的。成功之路满是荆棘。刚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创业之路一定不是无往不胜的。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做支撑,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如果遇到波折, 就极可能丧失创业热情, 创业信心被打击。因此, 培养大学生具有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 是高校创业教育所必须。把晋商坚韧不拔的精神融入案例教学, 学习晋商创业史, 使学生对坚韧不拔的精神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4) 培养勤劳节俭的精神。勤俭敬业精神的培养, 不只是大学生创业者所必须, 也是社会对所有创业者的要求。勤劳节俭、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是晋商昌盛500 多年的基石, 而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 勤劳节俭、吃苦耐劳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 要把学习晋商勤俭敬业精神与高校创业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实地调研, 直面晋商创业的轨迹, 感受晋商创业艰辛, 挖掘晋商精神内涵, 通过学习晋商敬业精神, 培养自立自强、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理性消费和勤俭敬业好习惯。

3.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技能训练

大学生应加强创业技能训练, 为创业奠定基础。对晋商来说, 管理技能和专业技术的支持, 财务知识、交际、谈判等能力是他们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条件。晋商通过对一代代学徒的培养, 使他们能掌握日常经营活动的各种能力, 如管理票号的能力、处理危机风险的能力。创业活动对大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 要求创业者既要具有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的支持、还需要财务知识、交际、谈判等能力。针对这种情况, 高校应积极开展相关的系统的基础能力教育活动, 通过对晋商经营方面知识的分析讲解, 使大学生具备相应的经营管理理论支持。此外, 大学生还需要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能够做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总之, 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相关理论知识非常熟悉、非常了解的是, 如果创业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 更容易获得成功。因此, 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 学习基本经营管理技能, 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创业活动才能获得成功。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开展创业教育

晋商善于利用政府新政策、晋商之间的相互扶持, 500 多年屹立不倒。晋商的善于借势, 值得创业者学习。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 应熟悉社会大背景, 选择政府大力扶持的领域。近年来, 政府实行了许多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举措。大学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政策支持, 学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创业活动, 是创业教育所必须的。

参考文献

[1]周姝彤.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原因及其治理[J].中国电力教育, 201 2 (5) :1 1 8-1 20.

[2]徐小洲等.大学生创业技能发展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 4.

[3]王友生.晋商的理财思想探析[J].财会月刊 (会计) , 2002 (9) :48-49.

[4]温强, 税永.晋商的顾客观念——基于市场营销的角度[J].消费导刊, 201 1 (2) :91-92.

[5]巫云波.论儒家思想对晋商兴衰的影响[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8.

[6]李娜娜, 石永英, 李学强.晋商精神与大学生创业教育[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 3 (3) :91-93.

[7]李琼.商科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 4 (6) :1 59-1 61.

篇4:有关晋商文化博物馆的导游词

【关键词】晋商文化 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 再构建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2

文化,和人类历史相生共存,对于其内涵的定义,涉及到了文化内容、文化传承、文化效用、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得到公认的是,文化不单单是上层建筑的某一方面,它包括“规范的、认知的、艺术的、器用的各方面”。[1]用最广泛的定义来讲“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杂丛结的全体。这种复杂丛结的群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的其他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2]从功能上看,文化具有满足需要的功能、认知的功能、规范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调控的功能,而首要功能是教化人的功能。因此,将本土文化融合于高职教育培养本土化的导游人才是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的。

1 晋商文化的特征及其意义

作为中国历史发展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晋商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超出商业的范畴。兴起于明代的晋商发展到清朝中期,已在“商路舞台、商业财富、商业伦理、商业组织、经营艺术、管理制度、商业技术、商业教育、城乡建设、庙宇奉祀、社会习俗以及商业精神等整个商业文明体系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伴随着晋商的发展与辉煌,一种明晰、独特的文化体系——晋商文化也逐步形成。基本特征如下:

1.1 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

晋商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对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在思想道德(信义观念)、经商立业、人生信条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种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诚信为本,以义制利。在晋商看来,商人虽以获利为目的,但时时处处“义”字当先,义中取利,注重以“诚信”为本,讲求货真价实,信誉至上,用户至上,童叟无欺。义利关系是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义”在儒家主要解释为道德规范,而“利”则被解释为“利益、功效”。在儒家的价值判断中,人的社会活动要特别重视“见利思义”。晋商正是用行动践行了义大于利的儒家法则。

——艰苦创业,谦恭勤勉。艰苦创业后的晋商一直保持着勤勉、谦恭的为人处事态度。勤奋刻苦与谨慎稳健成为晋商的重要敬业精神。也因此晋商能够父子相继数代,打破了中国“富不过三代”的俗话。

——勇于创新,顺势而谋,适势而为。晋商在凭借贩茶、贩盐起家之后,建立了具有首创意义的票号。在国力衰微,清朝政府急需合作者来挽救经济危机之时,晋商顺势而谋,达成了与清廷的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作为一种已经成型的文化体系,其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严谨勤奋的实践精神都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品质对于现代人才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选择。对于山西而言,“晋商文化”——无疑是旅游业发展最大的一张王牌,彰显着丰富内涵的晋商文化是旅游教育的重要资源。

1.2 晋商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文化的要素构成了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优秀的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晋商文化得以创造辉煌的原因,在于它不仅关注传承更关注创新,重视在传统文化中融入现代意识。因此晋商文化作为含蕴丰富的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产生出了很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现象;在用人机制上,晋商采取“择优保荐”的措施;在激励机制上,晋商采用了“顶身股制”的激励制度。“顶身股制是对商号内业绩出色的职员的褒奖,凡是勤奋工作、才华出众的人,均有平等的机会顶上身股。”[3]这些理念、措施和制度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在中国企业的管理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晋商文化中的创新元素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从内容上为教育提供了众多的可挖掘点,选择晋商文化作为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再构建的突破口,是对晋商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晋商文化,使学生逐步形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文化的能力。

1.3 晋商文化具有支撑内涵的物化载体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长期交往中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晋商文化是基于晋商发展史之上的文化体系,不仅有丰富的意识形态的内容,而且凝结在票号、大院、古城关隘、彩塑壁画、雕刻造像等古老建筑上的传统文化随着晋商文化“显学”地位的日益凸显,而闪烁出灿烂的光芒,不同领域的文化生长点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舞台。当然由于导游专业的区域化特征,晋商文化更是培养职业人的重要内容。

2 基于晋商文化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

2.1 人才培养模式再构建的理念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多层面有机结合的产物,涉及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多个过程环节,其基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支持培养目标并完成培养目标的功能,它的内涵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要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应该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整合企业、社会的硬件资源,还应该整合环境文化资源。培养出的人才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技能型人才,而应该是适应现代旅游经济结构调整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因此,基于晋商文化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理念应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旅游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晋商伦理、晋商精神为素质教育基础;以晋商的管理制度、商业技术、城乡建筑、庙宇奉祀、社会习俗等为专业学习抓手;以区域的旅游资源为教学实训基地,以非连续型学程、工学交替、往复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人才培养模式

采取学年四段式的培养方案:

第一学年: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晋商文化调研——古城、大院专业体验——专业实践

第二学年: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古城、大院专业体验——导游资格考试——专业实践

第三学年:职业能力培训——专业拓宽性学习——导游资格考试——顶岗实习

其中“专业体验”、“职业能力培训”是学院集中安排的一个学段,利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不包含寒暑假),在本省区域内的具有晋商特色的景区景点以及旅行社,按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从专业基本素养(如参观企业、学习企业文化)到专项技能(如讲解)再到职业能力要求(如带团)逐渐层层递进完成,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学年要有25-28天的时间用于此学段。“晋商文化调研”、“专业实践”两个学段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学院采取分散式的按照学生兴趣特长组织定点式的专项实践。

3 再构建模式的原则

3.1 学生主体原则

在上述构建的模式中,学生、文化和行业的关系是主体、中介和客体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被当作主体,“因为人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现实有形的物质实体,另一方面,人来自自然界,从自然界中索取生活资料,并在征服自然中体现了主体地位。”[4]尽管对于客体有着不同的理解:“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并反过来制约主体活动的对象。”[5]“是人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6]但是,“客体是人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指向将是旅游行业,旅游行业在此构建中成为客体。主客体之间需要通过路径建立连接,文化在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在模式的构建中学生、行业、文化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学生是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力,行业是促进学生在业务上成长的主导因素,文化则是使二者的关系结合得更加紧密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只有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对晋商文化的新的理解,已达到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

3.2 晋商文化渗透原则

导游专业的区域性特征,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成为必然。要有意识以晋商文化为重点,编制乡土教材为抓手,以实训基地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晋商对于中国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内涵和勇于创新、顺势而谋,适势而为的创新气魄等,感受晋商文化的魅力。

晋商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样可以将其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大院的建筑风格、晋商的经营理念、发迹历史等内容都可以充实在基础课程当中,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习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加强与晋商文化相关的景点、景区以及企业的合作,为学生亲赴一线体验实践创造条件;聘请晋商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前来开办讲座,举办和晋商文化相关的读书节、影视展播活动,营造有晋商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3.3 理实一体化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等育人理念为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上述模式中,课程设置要有颠覆性的突破,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与学双边在真实的岗位上,往复式的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为了做。由于学生几乎要有一半时间在行业的真实环境中,接受着职业人的引领、企业文化的浸染,接受着晋商文化的熏陶、历史文明的启迪,因此不论学生的学识背景如何,真实的环境总能让他们找到兴奋点,促使学生在边学边干的过程中逐渐将就业手段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生活方式,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4 双证书原则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人才市场对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导游员素质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备独立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证明。行业对导游员有清晰的标准,一年一度的导游员资格证考试,就是行业对导游员的基本要求和录用标准,教学要围绕着资格证书的标准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晋商的文化的资源,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实训基地和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学院的考试要主动与行业考证对接,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以证代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涉及教育资源的利用,且涉及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监控和评价的诸多方面,只有全方位的落实高职的教育规律学生的培养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2]韦政通著.中国文化概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第3页、第2页.

[3] 东北财经大学.何宏.硕士论文.明清时期晋商经营机制的分析及启示[A].

[4][6]王铁丰、辛艺玲.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客体观[A].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5年1月.

篇5:北京晋商博物馆

北京晋商博物馆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关于商人和商业的博物馆,馆内收藏的晋商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图章、印钞版、文书、银票、契约、合同、账本、书信、票贴、印章、簿记、老照片等藏品超过4万件。目前,馆内的基本陈列为 “华夏巨擘,风云晋商——‘万里茶道主题文化展”大型展览,以晋商的崛起、晋商与万里茶道,晋商著名商号、票号的创立与发展、晋商成功的原因、晋商建筑的文化韵味等为主线展开描绘晋商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全面而深刻地展现出晋商“纵横欧亚大陆两万里、雄踞商界五百年”的财富故事。

自2008年对外开放以来,北京晋商博物馆作为晋商文化的重要研究和发展基地,受到了国家及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多次莅临博物馆参观指导。同时,来自世界各国的重要使节、知名学者、企业家等也纷纷到馆参观学习、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传播华夏晋商文化和开展交流活动的重要窗口。

元宝箱

该元宝箱原为祁县乔家大德恒票号所有,体表上黑漆,箱体侧面写有“恒记”字样。这是庚子之变时,乔家给慈禧太后借银所使用的元宝箱。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携光绪皇帝和皇室西逃,途经山西,由祁县乔家的大德恒票号接驾。乔家把大德恒作为临时行宫,使得慈禧太后非常满意,临行前还赠送30万两白银给太后。

关于大德恒票号

大德恒票号创设于1881年,原是祁县乔家三堂(德星、保和、在中)合股经营,由于其他两堂经营不力,大德恒逐渐变为在中堂独家经营。

1914年5月10日《申报》所刊《山西汇商一年之盛衰》一文中称:“大德恒票号,昔为茶帮,嗣后改汇业,财力雄厚,与三晋源等尤足称者,壬子春间,各汇庄微显动摇之兆,而该号掌柜陈照章早已于债权接洽,历历认可,同时联号之大德通亦接洽成功。迨各帮或形难涩,或致破裂,而大德恒独见优裕,资力之雄固其一端也。”

大德恒票号总号设在祁县城,自从在中堂成为大德恒专东之后,主管人是第十世乔映霞(总号掌柜阎维藩)。1920年以后由四少乔星斋接管,晚期由乔映霞的长子乔铁汉接管。

护照文字

钦□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总理营务处忠。

为给发护照事,照得本处现据敬亨泰商民刑廷耀,禀称铺伙申永盛等带雇驼只,前往西湖沙山子一带贩运白米。诚恐沿途阻滞,禀请给照,前来为此,给予护照,仰经过地方台卡□□验照放行,不得拦阻。该商亦不得藉照滋事,各宜□遵,切切须照。

计开骑马五匹,工人十名,骆驼□□□□

右照给商民申□□□□仰经过等处□□□

光绪七年正月。

塔尔巴哈台,即今天的新疆塔城。这份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总理营务处所发的护照,表明了光绪年间,中国商人前往新疆地区贸易的历史事实。光绪初年,正是新疆多事之秋,到处是中外反清势力。左宗棠于光绪二年收复新疆,光绪七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当时,中俄就新疆问题,仍摩擦不断。

“川”字茶砖

这块砖茶生产于清中后期,距今有上百年的历史。是晋商茶王“长裕川”茶庄所创立的名牌,中俄茶叶贸易时期的主要商品。不仅过去,即便在今天,俄罗斯人都还认这种砖茶。由于砖茶的制作是采用特定的发酵和压制技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茶枝的营养成分,能经久保存。时至今日,这种茶砖仍可饮用,被誉为“可饮用的文物”。另外,茶砖的压制大大减小了体积,方便包装,提高了运输量。“川”字茶砖的另一大特色是,外观和形态规格都一样,在当时的草原上被牧民当作货物交易的一般等价物,信誉度非常高。

合盛元账本

这本珍贵的账本为山西华商合盛元银行神户支店明治四十四年(即光绪三十三年)账本。该账本为褐色精装封面,内部也采用与现代银行业相类似的统计表格,采用阿拉伯数字记账,与传统山西票号的账本截然不同。这表明当时合盛元票号已经和近代银行接轨了。

关于合盛元票号

合盛元票号,是1837年由茶庄改组而成,为“祁县帮”最早的票号。财东是祁县郭逢源、张廷将。主要经理有梁寿昌、贺洪如。

合盛元票号起步早、发展快,在国内各大城镇享有很高的信用度和知名度。曾加入“山西汇业公所”,在北京与户部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等并列。合盛元创办之初,主要为工商业铺户承担汇兑、存放款业务,与商业发展保持密切关系。后来逐渐受到清政府的重视,许多官款都由合盛元承汇,客观上起到“官办银行”的作用。

合盛元在国内占据重要位置后,遂往国外发展,成为第一家在海外开设分号的晋商票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日本的神户设立合盛元银行神户支行,后来又在日本东京、大阪以及朝鲜的仁川开设分号,从事国际汇兑和结算。

合盛元票号在日本开设分号以后,既扩大了自身的经营业务,又为中国商人打入日本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据合盛元日本分号经理申培植说:“日本作汇兑,以天津上海为多……全年汇兑在2000万元以上……每万两得汇水50两。”如此推算,合盛元仅汇兑业务即可盈利10万两。

独慎玉组照

榆次常家在1880年(光绪六年)设独慎玉,并以独慎玉字号在莫斯科设立分庄。这组照片是从常家后人手中收购而来。除了反映晋商的商号已经抵达俄罗斯以外,还展示了晋商的致富足迹。

照片拍于光绪年间,记录了独慎玉在俄罗斯的情况。一幅是外景,招牌用的是俄文。从门侧写的“茗茶绿水”字样,可知其主营业务为茶。一幅是柜台近照,可以看到内有中国伙计和俄罗斯伙计。另一幅则是一张全家福。中间端坐的长者是一家之长,事实上他正是第二幅内堂照片里的一个小伙计。这个小伙计经过奋斗衣锦还乡,不仅在家乡建起了大院,晚年还子孙满堂,家业兴隆。

中国和俄国的贸易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之后《恰克图条约》的签订,正式指定了恰克图为中国贸易的集散地。经验丰富的常家近水楼台先得月,参与了市场的创建。

乔家青云得路牌匾

该匾为木质结构,阳文雕刻。中间为行草“青云得路”四个大字,牌匾右侧写着“乾隆岁次壬子全义乔先生采芹”,左侧写着“亲友程□恒、武□惠、宋永贞、刘朝栋、赵烈、程□善敬立”。

这块牌匾最早悬挂于祁县乔家大院,曾见证过乔家大院的兴衰荣辱。其中的“全义乔先生”指的是在中堂主人乔致庸的二伯父乔全义。乔全义少年得志,16岁便中得秀才,这幅“青云得路”匾是亲朋好友所赠,希望他日后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关于祁县乔家

祁县乔家,从清朝乾隆年间在包头经商起家,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中华民国到全国解放,历时200余年。据有关资料记载,乔家商业发展最兴盛时,在全国各地的商业字号就有200多个,特别是大德恒、大德通票号更是闻名全国。乔家鼎盛时期,资产达数千万两白银。

乔家从包头起家,鼎盛时期商业字号遍及全国各地。其中最重要的,一是以复盛公为首的复字号系列店。经营粮、油、菜以及皮毛百货,大部分在包头。另外的有在呼和浩特的百货店、绒毛皮店、粮店,在祁县有茶庄、当铺、烟店等;二是总号设在祁县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

灵石钞版和配套印章

山西灵石德顺号所遗留下来的2块印钞版和9枚图章,是“收藏里最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些图章已经被转手卖出几次,甚至还有一枚被卖到了香港。为了收齐这套藏品,收藏者辗转各地,耗时5年。

这是两块光绪年间的印钞版,均由小块角质拼凑而成,较之普通木质钞版,更为珍贵。配套印章包括抬头章1枚、押款章3枚、防伪章2枚、落地章2枚、提示章1枚,共九枚。这套印钞工具,完整地再现了晋商印制钱帖的过程,对于研究旧式金融业具有重大意义。

大德兴汇票文字:

(信汇)号务事宜,另信详呈。兹咱在祁收会过蔚泰厚宝号现足宝银一万五千两整,言定会至归化城。七月十五日,本号见信照数无利交还,未立会券,即依此信为凭,公封厚记备五十两钱法一副。至时缴信,照法给付是妥。余不宣,专此上。

此银订明交蔚长厚记经收,倘信有失,作为废纸。又批王皓掌柜清照。七月十八日,大德源付下银九□。弟杨三德具捎,乙亥五月初七日祁冲(未列号)

(票汇)凭票收会到德兴宝号拨兑宝银一千两整,言定会至化城冬标本号,见票照数,无利交还。勿误,此据。

其平公较去伊备五十两钱砝一副,至日公拆比兑。光绪二年八月二十一日,京都大德兴记立。

汇 票

汇票为票号出具的汇兑凭证,在执行完汇兑之后,必须严格销毁。从理论上说,汇票传世的可能性很小,本馆所收藏的大德兴汇票两张,是因为什么原因得以保存下来,至今仍是个谜。据业内专家透露,目前传世汇票仅有4张。从这个角度看,存世汇票绝对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关于票号和汇票

汇票的书写内容、款式是规范化的。有的有票根和骑缝线编号盖章。为了防止假票和维护主客双方的信用,有的汇票还有见证人的签名盖章。这意味着货币的经营风险被大大降低。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打破地区和国家的界限。为了适应交换发展的需要,在全国各地市场称量银两的天平砝码极不统一的条件下,工商业按携带去的砝码秤量兑付,按两地不同砝码折合的差数兑付。

有关信汇和票汇,据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表述如下

(1)票汇,普通汇款以票汇为最多,由票庄开汇票一纸,交给汇款人,汇款人将汇票寄给受票人,受票人可拿票向该分号领款。(按:这张大德兴汇票属于旧式会券,新式为三联单)

(2)信汇,汇款人将款项交给票庄甲,然后写信给受票人,甲票庄写信给乙票庄。受票人持信到乙票庄取款。需要保人,且由受款人出领款收条给乙,乙寄回收条给甲作为存根。

关于大德兴票号(参见张巩德《山西票号综览》)

大德兴票号,是咸丰元年到同治元年间由茶庄改组而成,财东是祁县乔家堡的乔锦堂(映霞)。乔家是前清下叶至“七七”事变前,晋中最大的商业资本家之一,商业字号遍布国内重要的商埠城镇。大德兴茶庄在咸丰年间开始兼作汇兑,大约是同治元年开始专营汇兑,到1884年正式改名为大德通票号。

两枚防伪章

防伪章两枚。方形章为双线纹,印面文字为“兰亭序”全篇。另一章为横式卷轴式结构,印面文字为“醉翁亭记”全篇。

篇6:追寻没落的晋商文化

山西的街道不宽,每个体面门庭的花岗岩门槛上都有两道很深的车辙印痕,可以想见当年车水马龙驮载着金钱、风险、骄傲、九州的风俗和方言,从山西通贯茶马古道,甚至抵达内蒙古和俄罗斯,在上个世纪以前的五百多年中,纵横驰骋,执中国商业、金融发展之牛耳。山西的历史是商人的历史,是一座座神奇的商业建筑,历经百年风雨,虽苍老而风骨犹在。那些与之年岁仿佛的文化宅第早已坍塌,而这些商用建筑却依然虎虎生风,正仿佛文士和商人的对决。

清朝咸丰、道光年间的奏折、明人沈思孝的《晋录》、美国作家罗比·尤恩森的传记中可以看出:太谷、平遥、介休几个县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几乎可以和当时的国库存银媲及,太谷县城甚至被描绘成“中国的华尔街”。

东北人薛岩与老师刘建民近20年时间里漫步其间,并不为寻幽览胜,只为了寻找一些流失在历史中已然无法掌握的碎片,关乎激情,关乎冒险,关乎当年商人们生离死别的情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薛岩的老师就节衣缩食,倾囊借贷开始搜集晋商五百多年历史中隐藏在商业行为背后那些活动的思想。

2000年,薛岩在太原见到刘建民,基于共同的兴趣一起开始了漫长的收藏生涯,由于收来的东西基本不具备互通市场,而且其中隐含的文化研究价值使得两人不忍卖出任何一件。薛岩只好经营公司,以此来支撑收藏。按照晋商当初的商业路线天南地北奔走,书信、票帖、印章、薄记、老照片堆积如山,其中的甘苦,冷暖自知。

薛岩想知道,是什么让这个巨大的商业团体真正没落,甚至没能换一种形态存活下来?外来的侵略、无穷尽的社会动乱、军阀混战、工商企业破产关闭,原票号贷的巨额款项无法收回,存款民众在人心惶惶中争相挤兑,票号行业倒塌,以致一贯善于经营的晋商没能东山再起?除了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一次次阻断了中国经济自然演进的暴力冲撞之外,又是什么最终摧毁了山西商人的经商本能?

晋商,虽然人数众多,敢做敢为,却也经常遇到自信的边界;晋商奋斗数百年,内部却从来没有出过一个能代表他们说话的思想家;晋商已经有力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却没有最终参与社会变革;晋商靠钱财发言,却无法建立精神王国;晋商是一群缺少皈依的强人,一拨精神贫乏的富豪,一批在根本性的大问题上不大能掌握得住的掌柜。他们在前后左右能找到的参照物只有旧式家庭的深宅大院,他们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只能在农村。

虽然山西商人的商格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他们的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仍然让他们光芒难掩,他们仍然是伟大的商业管理者。虽不是山西人,薛岩仍希望尽自己的努力,收藏和拯救濒临灭绝的晋商文书,通过这些历史的碎片研究和延伸晋商文化,并能以做博物馆的形式让更多人领会到这种商业精神。于是,他搜集老照片,觉得里面包含着伦理;收集书信,觉得往来信函里传递着晋商的运营规则;收集账薄、票帖,觉得那是反映晋商票号、钱庄经营的绝对凭证;收集钞版和图章,觉得商人的信用源于其中……与其说,晋商留下来的是一个个豪门巨贾广宅大院,不如说晋商是一个群体,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这个群体的兴盛与衰落在长阶段的历史中,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由这个群体形成的商业传统和精神,是一股强劲的力量,矗立于今天每一个山西人的人生背景之上。也正因如此,这个群体留下的东西极为可贵也极为零散,甚至就此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了。

近4万件的藏品之于商业史的意义,绝非如山西遍地的商家宅院之于旅游业的意义那样简单,与其说它们是旧时代那些商人的纪念碑,不如说他们是历史中作为有血有肉的商业个体的情感、思想、激情和灵魂。

薛岩无数次往返山西,但见曾经富贾一方的祁县太谷一带,而今已仅剩下深宅大院的寂寥虚空,不禁慨叹晋商风骨的没落。在薛岩的目光里,搜集到的每一件文物和票证都是山西商人过去的辉煌本身。他总能透过一只银锭或者一纸债券就时光折返:晋商乔致庸的大伯乔全义中举人时的匾额、各商号的图章、老钞版、旧文书、银票、契约、合同、账本……那些古老的质地和文字是通往昨天的唯一路径,而薛岩是领它们走向明天的人。

薛岩宁可给大家周详地介绍晋商的古往今来以及每件藏品本身蕴藏的诸多价值,也不愿花时间在讲述自己的收藏经历上。于他而言,他搞收藏的意义和目的在于探究和推广晋商文化、商旅间那种层层缔结的细密牵连,而不是宣扬自己收藏的艰辛过程。

篇7:晋商文化的当下启示

第一,敬业。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封建社会中,传统观念是重儒轻商,明清以来,在山西以商为荣渐成风气。由于山西人重商、敬商,兢兢业业,视号如家。所以在山西出现了“学而优则商”“以学保商”的社会风尚,他们把商业作为一项崇高事业来对待,这是他们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进取。许多山西商人原本贫寒,他们硬是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最初是肩挑小贩,后稍有积蓄,开了个小字号,逐渐发展壮大。在晋商大盛魁的店内一直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不畏艰辛,敢于冒险,他们拉着骆驼,千里走沙漠,冒风雪,闯险阻,西北走蒙疆,东渡扶桑,南至东南亚。他们还开辟了一条以山两、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戈壁大沙漠,经恰克图,深入俄境,到达欧洲的国际茶叶商路。

清朝嘉庆以后,社会不靖,盗贼四出。山西杀虎口是晋商赴包头必经之地,但此处盗贼猖獗,有民谣称“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尽管如此,晋商却未因此退缩,而是越去越多,形成“走西口”大潮。

第三,重团队。晋商在经营活动中十分重视发挥团队群体力量,他们以家族宗法与乡里之谊,以会馆地域行业之便,以崇奉关公、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来协调人与人、商号与商号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团结,逐渐形成了地方商帮群体。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其一是朋合营利和合伙经营。其二是按地域行成商帮。其三是联号制和股份制团队群体帮。联号制是由一个大商号统管一些小商号,类似西方的子母公司,在商业经营中较有力地发挥着团队群体作用。经商爱国。晋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商人爱国的优良传统。清后期,英国某公司通过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获得山西五处煤铁采矿权。为筹措赎矿银,山西各票号全力以赴,旬日集银150 万两,终于从英商手中赎回了山西的煤铁采矿权,保护了山西的煤铁资源。

第四,重诚信。晋商认为诚信是商道之本,是经商长久取胜的基本要素。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诚信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秤平、斗满、尽满足”;“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祁县乔致庸把经商之道排列为:第一是守信,第二是讲义,第三才是取利。

第五,重修身。“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晋商在尤其重视修身正己、人格修养。据晋商《贸易须知辑要》载,“做掌柜、大伙计不可自抬身价,目中无人。至于小伙计、学徒,也要尽良心,严要求。”这保证了商号内部人事协调、和谐,共同为商号的发展尽职尽力。晋商经营文化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奉行义利相融、诚信戒欺,和衷为贵、勤俭为本的道德原则。人与人之间奉行言必有礼、行必有信、取财有道、中和以德、慎待相与等一整套行为规范。

考察团此次晋商文化之旅收获颇丰,晋商的商道伦理和经营风范对现代商业的文化建设乃至实业界的道德建设,无疑有着历史性的启示。

李万来会长认为,以精诚勤敏著称于世的晋商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贯于商业经营之中,为中国商业文化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这些对今天的山西企业影响尤其深刻。

太重集团核心价值观——诚信、创新、精益、卓越

记者:此次晋商文化之旅都考察了哪些企业,从中有何收获?

李万来:我们此次主要考察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太原钢铁集团两家特大型国有企业,随后参观了乔家大院、常家大院、渠家大院以及日昇昌票号,并邀请山西财经大学乔南教授作了《晋商文化及晋商兴衰》的专题报告。

晋商的勤奋、敬业诚信、精于管理、善于经营、生金有术、聚财有方、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等都是我们今天企业不可缺少的要素。追寻当年晋商的足迹,我们依稀还能体验到晋商创造商贸奇迹的艰辛不易,仿佛还能把握到晋商构建金融帝国奋斗中的快乐脉搏。

企业文化的灵魂是核心价值观,当年晋商的成功同样源自于正确的义利观、道德观、人生观,晋商恪守“利以义制”“名以清修”的古训,绝不违背职业道德。

在许多大院门楼的牌匾上,晋商名流用“德昭宏远”“德惟馨”“德兴堂”“俭养德”“慎俭德”“ 大德通”“大德源”等命名,都把“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中华传统优秀的家训文化,在这些富商大贾的大院里都可以找到踪迹和传承,这些家训延伸到商训,成为企业价值观的源泉。

记者:晋商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和公司文化,为什么最后走向衰败?

李万来:山西财经大学乔南教授是晋商文化研究专家,她向大家介绍了晋商起由及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晋商文化特点。她认为晋商的兴起主要基于三点:一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如茶路和票号的建立;二是重德,晋商把道德建设作为经营文化的重点;三是重义,以义取利而获得发展。

关于晋商的衰落,乔南教授的解释是:清朝覆没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西方一些更为先进的商业模式进入中国,而晋商固守传统,自然走向衰败。

记者:面对“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以及全球正在兴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的现代企业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李万来:这次考察研修我们选择了三个典型案例。包括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太原钢铁集团及晋商文化。企业价值观重在落地,企业可以有许多价值理念,各个专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会有自己的理念,这些都是价值观的内容,但它如同满天星斗,尚无最核心的东西,没有一个中心,没有一个魂,企业核心价值观才是一家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记者:如今,国家已公布了核心价值观,很多企业也有了核心价值观,那么核心价值观如何真正落地,真正的内化于心,演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李万来:我们来到太重集团,总算看到了路径。1950年,由国务院下发组建的太重,并从上海等地抽调专家、技术人员,当年10 月太重正式成立。目前承担高速列车车轮、车轴、特大型挖掘机、海洋钻井平台等国家基本建设重要设备,员工15000 余人,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40 亿元,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曾在该厂任党委书记、总经理。虽然历史积淀的太重文化特质随着岁月流驶而愈加浩瀚,但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传承和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和挑战,太重人认真提炼的“诚信、创新、精益、卓越”与晋商精神一脉相承,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太重的实践。

而太重人的重大创新是将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价值观考核首先作为一种文化管理在先行,改变了多年来一味以绩效、计时计件等多种重效益、重数量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做法,他们针对太重核心价值观八个字去精心设计考评指标,紧密地与业绩考核相融合,耐心地从小事做起,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考核红利,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票否决。

太钢文化之魂——李双良精神

记者:您此行还考察了太钢集团,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有何特色,给您带来了哪些启示?

李万来:太原钢铁集团始建于1934年,建厂之初就引进全套德国主体装备,成功冶炼了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第一炉硅钢,它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全球单体工厂生产规模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现有员工3.7万人,2014年产钢107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

进入21世纪,太钢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体现太钢文化特色,形成了“一二三四五”框架,即:全员行动,促进文化落地的一条主线;把握“系统性、科学性”两个原则;依据“认知、认同、践行”三个步骤;推进“内化于心,塑化于行、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四个方面;达到“有层次、有重点、有节奏、有声势、有创新”的五个标准。

这个公司的文化最具特色、最富感染力的是从公司英雄身上开发的公司精神力量。20世纪诞生的企业文化理论,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在所著《公司文化》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包括五个要素:1.企业环境,2.价值观,3.英雄人物,4.礼节和仪式,5、文化网络。

自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企业文化要素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普遍会把企业的英雄模范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格化显示和企业价值观传播的导向,员工模仿效法的具体典范,有的英雄人物产生于企业那些敢于幻想的组织缔造者之中,如晋商中的曹三喜、雷履泰、乔致庸以及我们今天的张瑞敏、任正非、柳传志、马云……有些是企业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时刻产生的,如大庆的王进喜,北京百货大楼的张秉贵……精明的公司都会推出这些英雄模范让员工仿效,使企业价值观转化为员工自觉行为。

记者:的确,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太钢集团有自己的英雄人物吗?精神实质是什么?

李万来: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劳模李双良是太钢集团一位普通退休工人。李双良也是山西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闻名全国的冶金能手。1963年退休后他主动请缨,不要国家投资一分钱,带领渣场职工治理渣山,搬掉了沉睡半个世纪、总重量达1000万立方米的渣山,回收钢铁131万吨,创造了3.3亿元经济价值,在渣山上建成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大花园,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国内外数百万参观者。这样一位“当代愚公”成为太钢企业文化的英雄人物,“李双良精神”成为太钢企业文化最最宝贵的资源。

上一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世界著名短篇小说》选读课教案下一篇:dpg%byxq四川华福白酒厂招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