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博物馆渠家大院导游词

2024-04-11

晋商文化博物馆渠家大院导游词(通用3篇)

篇1:晋商文化博物馆渠家大院导游词

乔家、渠家以及曹家都曾走过西口,塞外的风沙磨炼了他们不甘贫穷的意志与毅力,他们用自己饱含着汗水的业绩,衣锦荣归之后,给后人留下了这些雕梁画栋的宅院,和古色古香、风韵犹存、遍布城乡、数以千计的庭院建筑,而且给建筑学、晋商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直观资料。

占地8724平方米,6幢大院,20幢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整体为“双喜”字布局,全院以一条平直的通道将6幢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中有园,既重整体美感,又具局部特色,无不造型考究,匠心独用。全院装饰木雕300余件,几乎每件都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院内砖雕,俯仰可见。100个“寿”字组成的照壁,百字百样,方劲古拙,灵动纤秀。

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又是民俗的堂殿。这里已建为华北民俗博物馆。目前,已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人。

可与乔家大院媲美的是渠家大院。是清末民初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晋商渠源浈的宅院。渠家大院占地5317平方米,共8幢大院,19幢小院,240间房屋,迈入大门,一连五进,深达百米。象征着官品地位的“十一彩”牌楼,戏台院,栏杆院,木雕、砖雕、石雕,或圆雕、浮雕,多处镂空,立体感甚强,游人至此,无不驻足感叹。

渠家大院同乔家大院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遗产,现在已成为新的经济文化的载体--晋商文化博物馆。

在晋中还有不少很有价值的商家大院和民居建筑,如平遥县创建中国第一票号--日升昌的李家、榆次市开辟荣商之路的常家、太谷县的经贸活动伸展到东亚、西欧的大资本家曹家、灵石县因财达官,因官得势,大院建筑南北风格融为一体的王家等,或官府气势较强,或园林盛景较浓,形成了与乔家、渠家大院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民间瑰宝。 春秋数度,风流尽显,晋商大院以其辉煌的过去,永垂史册。后人将沿着历史上晋商辉煌的足迹,再创新世纪的繁荣。

篇2:晋商文化博物馆渠家大院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晋商文化博物馆的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古城内的渠家大院,是一所以晋商文化为主要陈列内容的县级博物馆,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家研究晋商文化的博物馆。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它当年的主人在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整个建筑总面积为23628平方米,现已开发出5317平方米,是当时“渠半城”的五分之一。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3个大院,19个小院,房屋240间。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主次分明。牌楼巍峨壮观,眺阁玲珑精致,院院之间有过厅,牌楼相隔,层次分明,活泼有趣。屋内屋外彩绘华丽,堆金沥粉。木、石、砖雕俯仰可见,题材广泛,寓意祥和,刀法精良。我国著名考古专家郑孝燮先生由衷地赞叹,渠家大院的每一个建筑构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是当之无愧的民居瑰宝。

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头为垛口式女儿墙,内分8个大院,19个四合小院,共有240间房屋,每个四合小院都自成体系,而各院落之间有牌楼、过厅相隔,形成院套院、门连门的美妙格局。整个大院墙高院深、气势恢弘。其中石雕栏杆院、五进式穿堂院、牌楼院、戏台院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堪称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筑特色。被建筑专家赞誉为“集宋、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

篇3:晋商大院中的传统文化符号

漫漫无际的黄土,连绵蜿蜒的山脉,高低起伏的沟壑,晋中地区这一典型的地理形盛,不仅代表了山西独特的环境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晋人的心理特征——阔厚、坚韧、质朴、沉着。晋商大院作为山西文化心理的物质表达载体,演绎出雄浑朴实、清雅古朴、坚固厚重、深邃富丽、和谐统一的风格特点。

晋商大院与笔者所在的细雨江南有着风骨上的本质区别。青瓦白墙,石雕漏窗,高耸的马头墙,杂乱的石板路,别致的小圆门,这些与整个水乡秀丽的景色融为一体,处处体现着杏花春雨江南的自然情景。

而晋商大院则是灰砖灰瓦,高墙大院,平顶单坡,完全是一派中原大地的雄浑气魄。如果说,江南建筑宛如二八深闺的少女,韵致清新,那么,晋商大院的风采便可比作强壮坚实的中年汉子,古朴厚重。不同艺术形态的展演,体现了区域性的文化传统的渗透方式。晋商大院中的特色传统文化“符号”,在这一表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于某种程度上往往是通过符号来加以实现的。文化是符号的一种“集叙”,符号是文化的一种“记忆”,现形式上的“穿插”、“重构”使之产生了新的文化语言,从而令其具有新的意义。

1、吉祥形态的总体布局

晋商大院的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纳吉求祥气氛的追求。如乔家大院,其总体布局为一个完整工正的双“喜”字,喜庆祥和的涵义不言而喻;而王家大院的总体布局巧妙地呈显出“王”字的格局,不仅体现了姓氏的特征,更表达出祈求后世子孙加官进爵的强烈愿望;太谷三多堂则将多子、多福、多寿的民俗涵义注入其中,院落呈“寿”字形结构。

这类建筑营造中的布局,表现出中国传统风水观对晋商大院建筑的巨大影响,同时也折射出民居中特有的民众风俗思想,通过直观的“具象”来比拟、表达内心的向往与追求。这使得晋商大院的布局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作用,既提供了一个遮风避雨、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

因此,晋商大院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空间的吉祥艺术物品。进而言之,大院的方方面面都喻有涵义,体现了人与自然是一种亲切和谐的一种精神性的关系。院内的一草一木皆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布局,每一盆花草、每一处流水、每一丛树木都呈现出一种生机和生趣,蕴含着不同内容的吉祥涵义。这样,完全弥补了大院高墙深院的呆板之感,使整个大院充满了自然的生命力和精神的内涵。

2、大门偏东的风水观念

在民居中,大门是最为显眼的风水景观。晋商大院都有宏大、雄伟的大门。门上往往装饰着精美繁缛的砖雕、木雕等。晋商大院以院落朝南为主,但是大门朝向往往着意稍稍偏向东方,通常开在东南角上。当地民俗称此为“抢阳”,意思为阳光能更早照上门窗。

门在民众信仰中是引导生气、避邪驱凶的关键实现着空间的隔离和维护,是家族兴旺与衰败的标志。大门朝向避开正房所在的中轴线,开在院落的东南隅(东南是吉位,俗称青龙门),这样,大门可以避免外来之煞气直冲天井,不但可以避免招煞惹灾散财,而且还可以给家族带来吉祥和好运,这一点与大院的大门口必有照壁的功用相雷同。在具体功用上,大门斜开,更容易保护大院内的隐私与秘密,同时也符合自然环境的要求。中国处在北半球,在北方,阳光大多数时间从南面照射,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坐北朝南的方位,便于人生活舒适。

3、肥水不外落的“单坡顶”

晋商大院的屋顶多有单坡屋顶,这种单坡屋顶给予我们从南方而来的人以诸多遐想,实际上这又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思想相结合的一种绝妙的艺术展现。单坡屋顶向院子倾斜,后檐升高,外墙直抵屋脊,与两边的屋檐交汇成一线,高墙环绕,可以达到防盗的目的。同时,晋中当地雨水缺少,单坡屋顶能够将雨水汇入院中,便于收集雨水,这在求吉的心理上,称为“四水归堂”,与徽州建筑的天井有蓄水小池安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商人肥水不落外人田的“聚财”的微妙心理。

4、屋顶尽是“吉星楼”

“吉星楼”是指屋脊上的古式塔楼。这在晋商大院的屋脊上随处可见,甚至一个屋顶有数个。吉星楼不仅体现了人们“吉星高照”的避邪纳福的心理要求,同时还可以使房屋的高度增加,满足一种自我视觉心理的需要。并且,吉星楼立于房屋上方,既显得非常突出,同时又与整个建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驱凶石狮、拴马桩

石狮是民居中极为常见的镇物。晋商大院的石狮多为门狮出现,门和石狮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表达了驱逐邪恶、保护主人的特定涵义。

拴马桩,又称“望桩”、“祥桩”,是过去人们拴马的石桩。晋商大院拴马桩的柱头上雕刻多为猴子形象,传说一是因为孙悟空曾经担任过弼马瘟,人们认为猴子可以保护牲口无病无灾,民间称其为“镇槽猴”,二是因为取“猴”的谐音“侯”,寄托了主人希望家人可以封侯。而拴马桩上雕刻的猴子背猴子,则表现了人们希望辈辈封侯,祖祖辈辈荣华富贵。有的猴子滑稽可笑,有的猴子嬉戏玩耍,还有的猴子翘着腿吃桃,一幅憨态可掬的样子,很惹人们喜爱。

6、涵义丰富的雕饰

晋商大院从门窗到牌坊随处可见各种石雕、砖雕、木雕等艺术作品。这些雕饰中有代表长寿的仙鹤、寿桃、神龟与苍松等;代表多子的莲花、葡萄、石榴和灯具等;代表富贵祥瑞的牡丹、麒麟、“八仙”、“三星”等;还有代表文人内涵的“梅、兰、竹、菊”的四君子等。凡此种种,或取其形,或取其意,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人类传统的理想化的审美观。可以想见,房屋主人每日生活在祥瑞环绕的空间,岂不是人间仙境。

上一篇:刘校长在学校创建“区级文明单位”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在科级干部述廉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