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伟简介

2024-04-12

陈大伟简介(精选6篇)

篇1:陈大伟简介

有效观课议课倡导者

——成都大学副教授陈大伟简介

陈大伟,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成都大学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研究”课题专家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与教学改革。曾获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研究课题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成都市第八届、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在倡导教师的幸福生活、校本研修、观课议课、课程与教学改革等研究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教师教育的“桥梁专家”。所提出的“观课议课”在2010年第9期《人民教育》上列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共33件)。

先后出版《校本培训研究》、《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怎样观课议课》、《有效研修》等15本个人专著。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管理》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篇2:陈大伟简介

今天的培训由成都师范学院教授陈大伟主讲。陈教授讲座的主题是《教师成长与观课议课》,今天去听了陈大伟教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他的幽默风趣,他的旁征博引,他的渊博机智,他的善思善感,无不让人钦佩涂地。

他从幸福的意蕴和本质及教师如何去创造和感受幸福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就幸福本身而言,是个人在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悦感;幸福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幸福,也需要幸福的教师,教师的幸福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的。他说,教师要实现幸福的课堂生活,就应当课前有期望,课中有改变,包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上的改变,课后能审美,即对课堂教学的回望和审视。陈教授的语言朴实清新,列举的事例简单却富有哲理,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相信老师们一定能够深刻领悟幸福的含义,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创造和享受幸福,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虽对他不甚了解,也并非名人效应,听他的字句言语,仿佛如沐春风。他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给我们讲到了如何提升教师幸福感的专题部分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不说他是字字珠玑,至少也是句句充满着一名教育大家所具备的智慧光芒。他给我们举了很多作为一名教育者为什么不幸福的事例,想想也是,连自己都不认同自己的事业以及自己所处的生活状态,如何能从教学乃至于生活中获得幸福感?

幸福并非仅是物质世界的绝对富足,也并非仅止于感情世界的幸福美满。其实一个人的幸福感,首先必须是从自我认同开始。认同自己的工作,认同自己的生活,认同自己周围的环境,人,事物,你就能从中感悟到幸福点滴。

感觉自己倒是一个很具有反叛精神的人,对于一些事物喜恶挺明显的,合则来,不合则避。时常感觉这样不好,导致了有时思想过于偏激,做法不够理智,为此吃的苦果也不少了,伤心那!

其次陈教授谈到: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有自己的目标。正所谓是“脚下有根,心中有魂”。一个没有自己目标的人,是很难听得到幸福的敲门声。而非常之不幸的是,我刚好是一个没有根又没有魂的人。这么多年来,除了高考那一阵儿,目标还算明确外,其他的日子都只是随波逐流。人说那个好,我也会觉得:哟,还不错咧!其实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也就是一棵墙头小草,风吹来回倒。借用古人的一句话:吾将一日而三省。看来是时候好好思考下去并做些改变了!

篇3:陈大伟简介

【案例回放】陈大伟《三顾茅庐》教学片段

师:我们来看看有关诸葛亮睡觉的文字(课件展示“: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我们一起读读这段文字。(生读)

师:第一个问题:诸葛亮睡着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没睡着。

师:你估计是什么原因?

生:他在测试刘备的耐心。

师:看看文字,说说你的理由。

生:他翻了一个身。

师:开始向外面睡,翻了一个身以后就向里面睡了,你估计他在想什么?

生:他在偷笑。

师:看样子还是暗暗地想更恰当些。诸葛亮会想什么呢?

生:刘备这个呆子怎么还在这里?

生:他会想,要不要跟刘备出山呢?

师:说得太好了!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要不要出山呢?这是他最有可能想的问题。(板书“:要VS不要”)诸葛亮到底要不要出山呢?

生(纷纷):要!

师:如果问题真的这么简单,他还会想那么久吗?

这样的教学,引发了一些教师的争鸣。刘国军老师认为:“诸葛亮是否睡着,这样的思辨是一根毫无探究意义的稻草,理应从课文中描写刘备语言、动作的词句中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其次,面对学生‘偷笑’和‘呆子’的发言,与事实不符,和人物身份不符,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针对刘老师的争鸣,陈教授作出了回应“:对古典名著,我很希望通过教一篇(或几篇)课文就能引起学生自己研读的兴趣,并能在课文学习中对名著特点有所体会《。三国演义》除了写忠奸、写人才,还写智谋、写心机。……教学中抓住‘装睡’就抓出了诸葛亮的谨慎和智慧;同样,抓住刘备明知道诸葛亮装睡还在那里等,一是可以表现刘备的诚心,二是也回应了鲁迅先生的‘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睡与不睡’就不是‘毫无探究意义的稻草’了,反而是引导学生体会在重大决策前要深思熟虑,要谋定而后动。这样的思辨性探究,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在人生大事面前的慎重选择,从中明白人生要学会选择。”

【争鸣评析】在意蕴探寻中促成学生思辨

从争鸣与回应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争论只因教学价值的重心不同,争论的视角也就不同,所以对教材的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使用有着异同。刘老师是从“语文”的视角出发,站在“三顾茅庐”的文本上,力求通过对语言、动作的品味鉴赏,探究刘备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强调的是对语言的精准,对人物个性认识教学,是一种“纯语文”的教学;陈教授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站在《三国演义》原著的框架下,试图通过“睡与非睡”的思辨活动,感悟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求贤若渴,激发对作品和语言的兴趣,促进儿童通过读文去读原作,进而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学会为人处世的态度,是一种学“生”的教学(即从语文出发,教学生生活)。

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本质是立言立人“。立言”就是以文本语言为依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即形成儿童的语言“;立人”就是以文本的语言故事去领略文本中蕴含的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从而观照自我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从而教会学生生活,形成儿童的观点。按理说,陈教授“睡与非睡”的思辨教学是符合语文教学“立言立人”之本质的,是在强化儿童形成自我观点。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教学会引发教师的争鸣?

语文教学理应是“语文”的。其教学活动理应是读写听说的语言运用,有语言学习的目标要求、体验训练的方式步骤。综观教学片段,学生在读片段之后,并在教师“睡着了吗”“什么原因”“想什么”的追问中生发言语,学生很难一下沉入文本语言的情境中,领会语言背后的意蕴,固然难以生发出精彩的语言,更难达到陈教授的教学设想之目标,当然也就只能生发出“没睡着”“要不要出山”等简单的猜想性语言。其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设想的偏差,是导致教师争鸣的另一原因。如果,我们从一“等”一“睡”中去猜想、品味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进行对话沟通,使学生思维与故事人物思维进行碰撞,继而再引发思辨,这样教学也许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陈教授引发学生的两极之辨,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探究”,的确是“学生思辨的激活”,只不过是缺少引导学生思辨的基础——对文本语言的探究,对《三国演义》背景的熟知。当然其生发的思辨语言自然不尽如人意。也许正因为是这样一个课堂的遗憾,更能诱发学生去品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经典语言。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点拨。

也正是这样的遗憾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思考:要立人得先立言。当我们在考量“教到哪里去”时,是停留于文本,还是回归生活?是学习文字,还是学会生活?在根据学情作出合乎判断之后,对文本内容作合乎辩证的思考与分析,挖掘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再选择“用什么教”“怎么教”,才能使语文学习彰显出核心价值。

【策略探寻】思辨式教学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常态

我们知道,思辨,是以“问题探究”为载体进行思维的形式。阅读教学中大量策划“想象、感悟、模仿”等言语活动,在提升儿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却导致对文章表达深层内涵解读的忽视,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浅尝辄止,思考不深,难以发现文本语言表达的意蕴,严重阻碍了儿童的言语智慧和言语表现能力。激活儿童的思辨能力,形成儿童自我观点,理应成为“语文的特质”。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的思辨能够彰显出“语文的特质”?“中国批判思维学科”第一人谷振诣认为:语文学习中培养的思辨力与数学、科学中培养的思辨力有区别,是一种人文思辨力。主要表现是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过程中,对问题能作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和清楚明确、明白有力的说理。其呈现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对人文性问题进行思辨得出的答案通常是多元的,具有较大争议性;二是在思辨过程中,以辩护性解释为主要说理方式;三是最终目标是鉴别和选择一个最佳的价值理念或行动准则。从这“三个明显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文思辨所表现的三种思维形式,即反思、否定、重构。

那么,这三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在怎样的“语言落脚点”得以滋长。陈大伟教授的“要教学生自己读不明白的东西”的教学主张,给我们的思辨活动策划带来了启示,那就是文本沉睡的语言,即不容易发现,学生自己读不明白而又有探讨价值的语言训练点。在这些语言训练点上,通过反思、否定、重构等多种思维方式来提升儿童的思辨能力,提升“语用品质”,促进儿童观念形成。

1. 反思

反思是对文本语言所呈现出的感性和表象进行理性思考,并将这种超越了感性表象的理性颠倒为文本的本质——核心价值观。例如《第八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这一片段的教学,大多数教师会通过表演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唉声叹气”这个词,辨析“几乎”一词的意义,进而引出蜘蛛结网的启示对战争的重要影响。这是文本语言呈现出的感性表象,但教学不能止于此。要引导学生对这样的感性表象进行反思:七战七败,怎能不叫人唉声叹气,布鲁斯王子在哀叹些什么?只有他一个人哀叹吗?在这样的反思中,抓住事件中可能的人物角色(战士、人民、王子),从不同的视角去生成语言,深层剖析人物的感受,设身处地想王子之所想,从而增强奋起还击的信心,坚定屡败屡战的恒心。学生在反思过程中促进了语言生成,切入了人物内心,改变了从简单技术加工向深刻暴露思维的转变,进而抵达文本的本质——学习知难而进、永不言败的生活本领,生存智慧。

2. 否定

在哲学范畴里,否定是一种“引起运动的力量”,是针对某种目的,否定自身,使自身显现出来,成为现实性和客观性,其思维形式是基于本体的逆向思维《。寻隐者不遇》《游园不值》等古诗文,如果循着“不遇”“不值”等本体语言去探寻,那么学生会陷入遗憾与失望的阴影,这样的教学势必影响学生的心灵。如果,我们从逆向的视角去探寻遇“云、松、山”,值“红杏”,就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心境,探寻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感受生活的无限乐趣。再如上面所述的课例,如果从“不睡”“不等”的逆向思维去考究,更能抵达品悟人物“谨慎”“诚心”个性特点的教学目标。

3. 重构

这是对文本所呈现的单一的教学价值进行审视、批判,形成适合学生的新的价值体系。一篇文本受“单元主题”的影响,往往只呈现出一个价值观,但这样的价值观对于学生只是“他的”,而非“我的”《。慈母情深》一文以梁晓声要钱买书为事例,描写了作者所听、所看、所想,从而让读者(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但这样的价值观是单一的,很难唤醒学生的“生活行动”。但面对“买罐头”这一举动,文本却只言片语,往往容易忽视,教学需要从这一微小的言行中去感悟“孝子情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只写慈母情深”的思辨,进而重构“孝子情深”的价值观,指导进行“买罐头”的言语实践,体会作者所做所思,让学生融入生活,感恩父母。

当然,反思、否定、重构,往往不是独立的思辨形式,三者互为统一,否定是反思的本质,反思是否定的体现,重构是反思、否定的再生。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反思、否定、重构的思辨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对文本人文性的思辨,同样对文本语言的工具性可以进行思辨,在思辨中体悟言语表达的智慧,在思辨中构建属于儿童的表达文本。

篇4:陈大伟:坚守“最后一站”

第二次见到利盟亚太区总裁陈大伟,是在利盟公司在北京的办公室。这个新加坡人相当绅士,语调不紧不慢,谈到兴致上,会嫌自己蹩脚的中文实在不尽兴,干脆说一大串英语。完成采访后,一看表,早已超过原定的时间。

利盟从郭士纳的手里分离出来,独立门户后,一直都是靠技术吃饭,不怎么做广告,相当低调。当2005年利盟在中国的接力棒传到陈大伟的手中后,陈大伟就给了自己两项任务“勤耕外部,也讲究精耕内部”。眼下,利盟正极力破茧成蝶,冲出多年来捆绑营销所带来的弊病。

用制度与情感留人

在利盟北京的办公室里,除了利盟logo上一笔鲜艳的红色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挂满水墨画的“长廊”。看惯了中国红,“利盟红”让人感觉很亲近,而长长的水墨画,更是透出浓浓的中国味。“入乡随俗,这样会让中国员工更有归属感。”常年在外忙公务,很难回家的陈大伟深刻明白“归属感”的重要性。

在IBM工作15年,他从一名普通员工逐步成长为产品和服务总经理。“这15年是我事业腾飞的基础,在IBM我体验到良好的内部管理所带来的成长机会,并形成了最初、也是最牢固的管理理念。”回忆起大学毕业进入IBM新加坡公司,陈大伟感到自己是个幸运儿。

离开IBM后,他在戴尔任亚洲副总裁5年,之后又在EMC公司担任大中华和东南亚地区副总裁。如今,选择到脱胎于IBM的利盟,他笑称说:“归家了。”

一位在IT企业的几大巨头里打过滚儿的人,身上必定带着不同企业的“范儿”。而陈大伟最钟爱的,还是IBM“范儿”。

“去利盟在美国的总部面试时,我特别高兴,因为利盟也曾是IBM的一部分,分管打印业务,1991年才自成一家,其中必定带着IBM的基因。”一进利盟的会议室,陈大伟便看见墙上挂着一副描述公司使命的图。这幅图的重点是针对员工的,而不同于一般公司强调对客户的使命。这一子把陈大伟拉回了10多年前,他当即决定留下。“这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公司,我希望把更好的管理带进利盟,把握好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站。”

“一间真正有魅力的公司,给员工创造的福利不仅仅是薪水,而是这里能不能提升自我价值。”陈大伟要把IBM人性化的管理、戴尔独特的直销模式和EMC的高效率工作融为一体,带入利盟。

进入利盟的前6个月,他的工作重点就是与每个员工面谈。“IT企业的员工都很年轻、很有想法,但是很多公司不允许他们去试验自己的想法。我喜欢倾听员工们的职业目标、职业兴趣,把空间留给员工。”谈话结束后的几个月内,根据员工的谈话与相关资料,管理层制定了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这是从IBM学来的,很受用。”在他的管理准则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给予下属足够的发展空间、足够的支持和信任,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不同的想法。

“中国式”前行

利盟在欧洲打印市场排名第一,全球市场排名第二。而在中国,惠普、爱普生等品牌在零售市场始终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作为后来者,这家全世界惟一的专业打印公司从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就用一边发展品牌,一边以OEM模式占领市场的经营模式,开始在“夹缝”中生长。

“当时在中国,打印机的经销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经销商一旦成为某一产品的代理,就不能再接受其他品牌。很显然,中国只有惠普、爱普生和佳能3种产品,经销商也是他们的。利盟只能另辟蹊径,寻找自己的出路。”陈大伟说,OEM战略是当时利盟切入中国市场必须的路径。

现今,利盟已经与联想、戴尔、IBM和四通等建立了捆绑销售的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捆绑式营销的确是一项有效手段。但不可否认,长期的捆绑营销,最终会阻碍利盟自身品牌的建立与拓展。

“进入利盟,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全局性的亚太计划。每个地区都想进入,成本提高了,利润却上不去。”上任几个月后,经过一连串的调查与分析,陈大伟将准心直指中国,“我要下大力气投资中国,这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高端客户成为利盟的重要对象,利盟也开始对用户进行“量体裁衣”。

2006年底,陈大伟在利盟进行了一系列架构调整,开始大力拓展行业大客户业务; 2007年,在经过几个月的鏖战后,利盟“按需打印,按张付费”的绿色技术最终获得了沃尔玛的“芳心”。“这是很艰苦但却相当漂亮的一仗。在中国市场,要与惠普、爱普生一决高下,对利盟来说,不仅是要赢得单子,更是一次出头的机会。”此后,利盟的客户几乎都是红海中的“游泳健将”。

截止到目前,利盟的触角延伸到了国内、国际的金融行业的大客户,并不断向政府、电信等行业浸润。“今年我们在中国做得不错,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在国内市场已经实现了计划。”说起这些,陈大伟才自豪地笑了笑。

除了大客户路线,陈大伟还进一步加速本土化。现今,利盟不仅将技术搬到中国,建立了打印机工厂,还建立了一系列渠道,与中国大中城市的代理商实现了有建设性的商务联系,共同探索中国区域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渠道生存战略,分析消费者需求的阶段性发展。除了尝试为相应的市场提供适宜的产品和服务外,他也尝试将触角延伸到二、三级城市,一步一步布局。

“利盟仍然会坚持捆绑营销的模式,并且不会大规模投放广告。一方面是为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我们推崇‘用户体验’的方式。”陈大伟主张要实实在在地推销,对于目标客户,利盟都习惯先让客户体验一番,用能力说话。如他所说,利盟中国一直在探索中国式的前行,但也要保持利盟个性。

采访手记

读懂中国

第一次见到陈大伟,是奥运会刚刚结束的时候。提起观看奥运比赛,他说:“就看了一场,但期待的选手没有上场。”在坐的记者都笑了起来。他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奥运的花费相当惊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这些钱可以做很多事了。

对于一位商人来说,习惯从“成本、收益、价值”来分析问题。对于一位新加坡人来说,很难全方位地认识中国,看到现象后面的原因。即使,他懂中文。

读大学时,有位要好的朋友也是新加坡人,经常被她缠着问很多关于中国的为什么,在自己看来,简单又浅显。但彼此从小成长的环境,教育模式、文化熏陶的不同都让两人对对方的国家充满好奇,也夹杂着不解。

陈大伟在新加坡长大,在国外接受教育,在日本进行培训。如今,要读懂中国,他觉得确实是个挑战。但作为一名管理者,他相当清晰地认识到,想要实现中国的本土化,即使自己不是中国区总经理,作为亚太总裁,他也必须去了解这个国家。“一名掌舵人都不能本土化,还怎么要求他的水平本土化?”

篇5:陈大伟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陈大伟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2018年1月5日—7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学习——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讲座。尽管那三天天寒地冻,气温非常低,但也阻挡不了老师们学习的热情。陈大伟教授的讲学,让我如沐春风,他的观课议课的观点,也让我耳目为之一新。

我体会最深的是议课。传统的议课模式为:当某某老师上完一节课,领导老师们议课一般都会用“我觉得某某老师的课优点是缺点是“的句子。而陈教授的观课议课就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议课模式,他要求观课者先描述蕴含困惑的故事,然后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上课的老师,也就是议课对象从人——课——事实的转变;反过来,上课的老师又可以对观课者提出疑问”假如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又会怎样处理?“这样,观课议课就变成了提供选择方案而不是以指导别人方式的表达。然后,小结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和进步。这种议课的对话模型变成了所有人都是学习者,很值得推广。

篇6:陈大伟简介

高瑞珍

有幸拜读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读后感触颇多,受益匪浅。陈教授的理念很新,把我领进了另一翻新的境地。继续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我认为自己在今后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评课内容不要表面化。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数学课应观察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题时的方法和效果。数学课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长此下去,学生的数学素养会慢慢提高。

二、“观课议课”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三、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上一篇:凸显特色回归本真下一篇:泵车承包合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