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一中简介简介

2024-04-20

定陶一中简介简介(共15篇)

篇1:定陶一中简介简介

定陶一中简介

定陶一中始创于1950年,占地107541平方米,在岗职工464人,84个教学班,在校生4700余人。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已为全国各类高校培养输送了10000余名本科学生。2005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招飞先进单位、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化学校、菏泽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菏泽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菏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全国教科研联合体理事学校等称号。学校现有教学楼6座,综合大楼1座。标准化实验室6个,微机室4个,校园网1套,多媒体教室65座,探究室2个,学术报告厅1座,新建图书楼1幢,电子备课室、图书室、阅览室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现有男女宿舍楼6座,学生餐厅一座,塑胶体育场1处,各种体育运动设施齐备。近年来,特别是省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定陶一中从更新观念入手,狠抓《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落实,既重教书又重育人,在规范办学行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篇2:定陶一中简介简介

通道第一中学位于渠水河畔,创建于1944年,是怀化市首批挂牌的重点中学、“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学校”、“省级文明卫生先进单位”、“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小区”、市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校园占地13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4个,学生2542人,教职工220人,专任教师160人,其中高级56人、中级101人,获市级以上荣誉教师126人。

篇3: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十一中学简介

肇东市第十一中学是是黑龙江省示范初中。现有60个教学班, 在校生2930余人。学校拥有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和数字化多功能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设施先进, 育人环境优美, 是一座现代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教育园区。现正创建国际生态绿旗荣誉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以德树人, 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 把“让每个学生都胸怀崇高的理想, 让每个学生都扬起奋进的风帆”作为育人目标。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为切入点, 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创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 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王乃冬校长境, 成功地将教育教学活动与文化建设交融起来, 形成了坚实的办学合力, 提升了整体办学水平, 并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巾考各科成绩遥遥领先, 升学率居全市之首。现已成为学生喜爱、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品牌窗口学校。近几年,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示范学校”、“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省“一类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被确立“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学校”、“全国中语会“十二五”创新写作课题实验学校”。j丨~"•1L-J9ll i V nbnl青年教师示范课中国梦演讲比赛学雷锋树新风活动酵職参加市运动会开幕式纪念五四运动诗朗诵校园艺术节演出ZHAODONG^QIZHONG

篇4:甘肃省定西一中简介

学校现有教职工220人,其中高级教师82人(特级教师3人),中级教师75人,高、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6%。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现有教学班49个,学生3000余人,现有硕士学历教师12人,外籍英语教师2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1人,省级骨干教师16人,市级骨干教师50人,省青年教学能手9人,市级青年教学能手19人,市级创新人才10人、市管拔尖人才2人,有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奖,5人获“省园丁”奖,2人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13人分别获市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学校荣获“甘肃省精神文明单位标兵”“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甘肃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甘肃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殊荣。现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项目试验基地”“同济大学社会实践基地”。

篇5:金沙一中食堂简介

本食堂是经省专家组签订卫生达标,食品合格,并经县卫生局批准开设的大型学生食堂,食堂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将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营业时间,以保障师生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本食堂员工均佩戴健康证上岗,卫生安全、训练有素、服务周到的员工保证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食堂除了提供一日三餐外,还匹配了炒饭、糯米饭、火锅、炸洋芋、凉面(粉)等多个餐种以适合不同需求,更增设了小吃区,供应各种小吃、矿泉水、饮料、文具和基本的生活用品,商品质量上乘,价格公道,完全能满足潜心读书的学子节约更多是时间。本食堂将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欢迎新老同学的光临。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6:高石碑一中简介

潜江市高石碑一中位于汉水之滨,兴隆河畔,占地98700平方米,学校片片水杉,挺拔秀丽,簇簇鲜花,飘香四季,绿化面积达39480平方米,是一所美丽的乡村中学,是师生工作、生活、学习的乐园。

学校始建于1975年,起初名为 “长市中学”,后来改为“高石碑中学”,1996年学校布局调整后,更名为“高石碑一中”。学校设立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以来,在各级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始终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以“创办具有农村特色的省级示范学校”为办学目的,以“依法治校,管理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扬校”为办学策略,形成了“和谐诚信,务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博学,师表奉献”的教风和“自觉自信,自强自尊”的学风。学校狠抓德育工作,注重教学质量,强调学生个性发展,走出了一条五育并重创特色的办学之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教学辉煌。

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研成果丰硕。全校教职工99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7人,中学一级教师教师54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省优秀教师9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骨干教师13人。近五年来,有5位教师在省级教学比武中获奖一二等奖,有19位教师在市级教学比武中获奖,且大多是一等奖。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共216篇。学校独自承担或参与了四个国家级课题、四个省级课题和三个市级课题,其中有六个课题已结题。学校有一支师心慈、师风正、师纪严、师德良、师教勤、师能强的师资队伍。

学校教育成绩不断攀高,稳居全市前列。从97年到2008年,考上潜江市重点中学(潜江中学)的人数每年都在45人以上,其中03、06、07、08、09年分别是64、73、70、86、94人。近十年来,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学生获150个国家级奖,320个省级奖,500多个市级奖。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布局科学合理。学校的学习、运动、生活三区分明。近几年来,先后扩建了教学楼,改建了校园中心大道,新建了规范的体育运动场、达到省级标准的物理、化学、电教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重建了学生食堂,兴建了男女生公寓三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篇7:**市一中学校简介

**市第一中学建校于1982年,是**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校。近年来,先后荣获“**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德育示范校”“**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教职工175人,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主,其中,中高级教师150人(高级教师64人,正高级教师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9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6人,市级特级教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市级优秀教师19人,全日制硕士8人,教育硕士28人。

学校占地面积87亩,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装备有集声讯、网络、多媒体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室52个,标准化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多功能录播室、舞蹈室、通用技术类教室、智慧教室,地理实践室、生物技术实践室、3D打印室、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办学条件优越,文化内涵丰富,环境整洁优美,书香气息浓郁。

近年来,在中学生数理化生、青少年科技创新、机器人、信息技术与应用等竞赛中,学生多次荣获省级和国家级竞赛一、二、三等奖。学校高考上线率,特别是发展率一直居全省全市前列,并逐年稳步提高。有多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录取。

**市一中

隆重举行庆祝第35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

浓情九月,丹桂飘香。9月10日,**市一中隆重举行庆祝第35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教职工、学生代表等1900多人共同参与了本次盛会。

李朝奎校长对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辛勤工作的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对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以获奖教师为榜样,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再创一中新辉煌。为此,他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每位教职员工倍感珍惜教师身份、倍感珍惜社会认同、倍感珍惜国家重托,将培养好学生视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坚定取向;二是希望每位教职员工保持好内心宁静、保持好人格修养、保持好敬业奉献,传授真知、传扬美德、传递担当,让生命中遇见的每个学生自信而阳光的生长;三点要求:一要始终牢记“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的责任,不断拓宽知识覆盖领域,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捕捉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二要继续发扬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甘于奉献,淡泊明志的优良作风,以赤诚之心开启学生心灵之窗,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扎实的工作、丰硕的成果回报社会,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完善自己,享受从教的幸福和快乐,真正把教育作为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三要全体教师一起塑师者之魂、修师者之德、铸师者之能,实现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建设同步推进,实现师生的幸福指数和学校建设成同步提升!

篇8:山东定陶一中蕾文学社

“启迪社团秀”正式启动啦,欢迎各类具有创意精神的社团加入(不限于文学社),只要您将社团介绍、相关活动作品及图片发送给我们,就有机会向全国读者朋友展示你们社团的魅力风采。

联系我们:shetuanxiu@gmail.com

春蕾文学社简介

定陶一中是一所为国家培养出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长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的省规范化学校,定陶一中春蕾文学社创办于1988年,原名青春文学社,曾荣获“全国百强文学社”等荣誉称号,曾创办《青春》和《古柳河》两本文学期刊,在历届社员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素质教育新政以来,短短半年,已有多位社员在《中学语文》,《语文学习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文。

主编:刘玉真,山东定陶人。1999年本科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今聊城大学),毕业后一直执教于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 。2005年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结业。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等200余篇。

非主流和校园文学

我们都是九零后,提起九零后,我们首先想起的就是非主流,想起这些表面看似成熟,其实内心比谁都幼稚的孩子。与这些孩子谈论,就像听着尚未成熟的虚无主义论,言词间尽是失望,他们的未来完全在自己的幻想之中,这群爱做梦的孩子,梦到的全是无尽的失落和茫然。

人们说,非主流是不安分的,叛逆的,违命的,是劣根。这群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孩子们,用他们不太成熟的文字写下:“我们是糖,甜到忧伤。”他们喜欢这样的字眼,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原本已经退出的繁体字,他们重新抬起,并形成他们特有的风格“火星文”。虽然这样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的倒退,但也不值得提倡,那些如天,如地,如梦,如幻,如云,如电,如泣,如诉,如花,如风,如行板,如秦腔的歌,是他们黑色的挽歌。

有人说,他们天真,天真是一种没有欲望的状态,他们有欲望,但却得不到任何东西。别人的苦难在他们眼里是快乐,别人的灾难可以抚平自己的忧伤,因为他们喜欢对比。他们屈服于忧伤,却以快乐为耻。他们是消极的,他们在孤独中寻找快乐、在寂寞中迷失自我。

从70后的“愤青”,到80后的“迷惘的一代”,然后成就了我们“失落的一代”。我不敢想下去,下一代会是什么,是极端,是暴力,还是绝望?难道,这就是我们给学弟学妹们留下的一切吗?

一直以来,我们都错误地看待了非主流,把“主流向左,我向右”看成了非主流的定义,其实非主流也是主流文化的一种,不是对立,而是并立。它追求个性,不愿类同,热情奔放,这都无疑向社会展示了九零后的活力与魅力。

篇9:兴泰一中办学特色简介

兴泰一中办学特色简介

我国自古便以“德行方正”为取士的标准,建校以来,我校便秉承着这一文化传统,提出了“做一个行方品正的一高人”的口号,在“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平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办学理念指引下,以方正文化规范师生行为,用方正文化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一、让方正文化气息充溢校园

走进兴泰一高这座美丽的校园,方正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漫步在方正文化大道上,一方方镌刻着古今中外名人励志诗文的石碑矗立在校园内,厚重大气的“方正”二字令人浮想联翩。徜徉在方正池畔,碧波荡漾,荷花飘香,方方

正正的池塘立在学校中央,其池畔有一石书曰:“常伴方正池,人亦方正;每见荡漾水,情更荡漾。”信步走来,3幢教学楼的命名独具匠心,高一至高三分别取名为:“志远、品正、行方”,意在勉励三千学子要行方品正、志存高远。图书馆、实验楼、体育馆则分别取名为:“崇文、尚实、弘毅”,将方正文化解读得更为具体:一个方正的一高人要崇尚科学文化,坚持动手实践,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力拼搏。“吮园”里的母子鹿则旨在提醒学子学会感恩。行政楼取名“思贤楼”,意为“见贤思齐”也。

就是在车棚旁的角落,学校也细心地张贴了“随意难成行,方正成真人”的标语,提醒师生将车子排列成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都要“方正”为人。在兴泰一高的校园里,那刻有“求索”“尚志?博学”等书法作品的园石,那郁郁葱葱的香樟树、绿草如茵的草坪、四季飘香的花圃,处处都透着“方正”之气!而行走在

方正大道上的师生,也无不显露着方正儒雅的风采。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骄傲地说:我是方方正正的“一高人”!

二、借方正制度打造优效课堂

学校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从科室到年级,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到后勤,从备课到作业,从学习到生活,从着装到礼仪等,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方正制度。近年来,学校结合全校实际,规定了教师的四个基本素质:即纯洁而高尚的道德素质,强烈而持久的敬业精神,先进而切实的教育观念,渊博而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教师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远离庸俗、远离铜臭,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教学。为此,学校先后邀请了道德模范何建忠、唐月华等来校为教师作敬业奉献的事迹报告,以此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还邀请了有关专家来校为教师作教育理论、课题研究等讲座,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为了打通教师的成才通道,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中长期个人发展

规划,沿着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等阶梯逐级攀升,让教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满怀憧憬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师资队伍的优化为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学校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打造“优质课堂,高效课堂,生命课堂,方正课堂”,不断转变师生的教与学的理念,从教与学两方面提高效率。学校曾提出过“三导”式的课堂教学理念,即:“教师——导师;教学——导学”“诱导质疑发问,激励求知兴趣;指导自主学习,点拨方法规律;引导积极思维,启发探索创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又在此基础上从操作层面探索出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点拨提升,拓展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三导四步”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转变;二是学生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

变;三是教师由“注重讲解”向“注重引导”转变。

学校还十分重视各类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譬如,以往的试卷讲评课,要么是教师答案一报到底,要么是教师逐条一讲到底,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消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面对这一问题学校首先在高三数学试卷评讲课上作了大量的尝试,通过长期探索、不断对比实验,终于走出了一条“自主学习,互助解惑,合作探究”的教改新路,理论和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这一课型的具体操作流程是:呈现测试情况→小组互助解惑→师生合作探究→学生消化整理。高三数学试卷评讲课的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趋于完善、趋于规范,在实践中证明这一模式真正解决了课堂高耗低效的现象。泰州市教研室也在我校召开了这一模式的研究会,并向大市推广这一成功的尝试。云南、淮北、徐州、无锡、扬州、盐城、泗洪、宝应和兴化等兄弟县市纷纷到我

校进行观摩学习。

有关专家高度评价了我校这一模式,他们认为这一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用较少的时间解决了所有学生的存在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十几分钟的互助使得难度不高个别错误得以全部解决。二是使学生在研究的基础上听教师分析,有效提高了对教师讲解的理解效果。从心理角度看,这种模式下学生听讲的时间较短,而学生一节课中有效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且最为高效的时间段应是从10分钟到35分钟,这正是本模式下师生共同探究的时段。三是教师抓住典型问题进行讲解,使得师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四是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重点问题的变化与深化、提炼与升华,从而易于上升到规律、方法和 思想的层面,提高了学生认识的深度,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五是本模式确

保了学习过程的全员参与,这与教师讲授或教师与某个学生的相互问答相比,更能确保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的实施。尤其可喜的是在高三数学试卷评讲课的基础上,我校其它各学科也纷纷效仿这一模式,大胆进行创新,如语文课就总结出了“出示学习目标→自我发现→合作探讨→师生点评”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引进了竞争的机制,每节课给各小组答案进行评价,公布各组得分情况,学生班会也由学生自定主题,自我设计,自我活动。

针对青年教师多、同学科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学校强化备课组长的功能,加强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兴泰一高独特的“方正”效应。近年来,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15%的教师获得省和泰州市青优课比赛奖项,有20%的教师在兴泰市举行的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数学组被评为泰州大市先进教研组;语文组、英语组被评为兴泰

市先进教研组;语文组还成为z市学科基地,被评为z省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并协助省教研室面向全省举办“活动体验式教学”研讨会,受到与会专家一致好评。

三、使德育始终指向方正育人

学校以德育为先,在打造良好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以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人生教育”为重点,以激励学生进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抓落实、求实效为基本要求,把“方正”教育纳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序列化的轨道。并在打造德育工作特色的实践中探索出“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的能力培养策略。

学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的教育网络,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寻求三方的通力合作,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管理,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道德基础的理

念,围绕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学习纪律等,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日小结,月评比,期中、期末综合考核等测评方式。同时,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结合新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了学生自主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评价体系。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评价的原则,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加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整体性,营造方正育人的良好氛围。

在方正机制的引领下,学校积极依托教科研平台,开创了德育新局面。先后开展了国家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师德建设的研究》和省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家庭成功教育策略研究》《自读自练自评研究》《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研究》《激励理论在转化后进生中的作用研究》等课题的研究,用科研指导德育工作,用课题推动德育工作。

学校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征,科

学安排,分年级系统地开展各项德育工作,让“方正”的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在高一年级,学校侧重开展方正做人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高二则着力于开展方正学习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高三注重开展方正理想教育,意在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校还针对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有重点地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诚信教育、生命安全教育、争做“绅士淑女”教育,培养学生对生命、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

为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学校倡导学生日常的自主管理,一方面积极完善学生自主管理的机构,建立了班委会、学生会、值日小组等,参与学校管理;设立文明监督岗,监督校园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宿舍管理等。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组织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

篇10:王楼乡一中学校简介

王楼乡一中学校简介

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一中始建于1953年,于1993年迁于新址-----王楼乡王楼集北500米,占地面积26680平方米,现有在校生900人,设13个教学班,住宿学生600人,有教职工52人,高级教师职务8人,中级教师职务30人。学校近三年来先后有5名教师获省级优质课、10名教师获市级优质课、省级优秀辅导员13人次、获市级优秀辅导员10人次。

建校56年来,学校秉承“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以“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教风,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教书育人”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改革创新,学校先后被评为区级档案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区级安全文明校园、区级优秀团支部、区“青年文明号”、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区级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化学校、区级学籍管理先进单位、区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

篇11:东山一中彩印厂简介

目录

公司简介

创新理念

成本效益

管理模式

公司简介

东山一中彩印厂创立于1988年,是一家集体所有制印刷企业。厂址位于福建省东山一中东侧,坐落于享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福建东山岛。系漳州市东山县印刷制品行业的知名企业;被漳州市印刷协会吸纳为印刷会员单位;是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印制许可制企业;为国家标准信封GB/T1416的信封生产定点许可企业;被福建省新闻出版局认定为”福建省出版物(专项)定点印刷企业“。

多年来公司不断进行设备更新,引进冠华品牌的多台胶印印刷机,科雷ACF-3602H++激光照排机,苹果计算机,戴氏双数显切纸机等尖端设备。为客户提供更高产品质量要求。

从成立到发展,一中人始终坚持“顾客是上帝,质量第一,诚信是根本”的宗旨,用心沟通,用心服务。公司坚信,公司的专研与创新,定能为您成功“增光添彩”!

创新理念

将传统印刷与现代化数字化印刷相结合,走资源节约型的绿色印刷之路。以印刷设备的更新换代,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印制产品质量。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上升了印刷产品的精准度。使生产过程简单化,让客户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所要的印刷产品。公司注重市场供需信息,在第一时间作出决策,以获得更加广阔的印刷市场。

成本效益

东山一中彩印厂依靠先进的设备,专业的印技人员。在”印前、印后“过程中,严掐质量关,使生产过程由复杂到简单化,制作工艺科学化,以满足广大客户的印刷需求。

管理模式

篇12: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的前身是乾隆十六年(公元1752年)兴办的宛南书院,1903年光绪皇帝诏改书院为学堂,迄今这个老牌省重点高中已有一百零五年的历史。

学校现位于南阳市城区东部,北依独山,东临白河,交通便利,环境怡人。新校区占地面积13.5公顷,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3亿多元,教学设备总价值4000多万元。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3300余名在校学生,210余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68人,特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70人,中级教师5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教育教学专家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2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5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3人。

建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始终牢记“博文约礼,成德达才”的校训,把“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特长突出”作为人才培育目标,实行“开放办学”模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指导,形成了“团结、活泼、文明、进取”的优良校风,尤其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自主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创新是动力和灵魂”的办学理念和“全面发展,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人文素养好,科学素养好,特长或优势突出”的办学特色的总结,把英才辈出,桃李芬芳百年南中的要义诠释得淋漓尽致。鲜明的办学宗旨,先进而得当的教学方法,切实而科学的学校管理,使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名列省市前茅,先后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优秀人才。如原国家计委主任袁宝华,现国家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言,中科院院士丁声树、张国伟,工程院院士张勇传、余永富等。70年代以后,又培养出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二名,现已发表20余万字作品的王越;世界机器人大赛第二名获得者姚沁;博士、美国APP驻中国总裁姚旭升等一大批初露锋芒的青年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重点课题优秀实验基地、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实验基地、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单位、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南阳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南阳市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南阳市职业道德十佳单位及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普通高中(A)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普通高中(A)培优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德育示范学校、南阳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网上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南阳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中国百强中学(民间)等诸多殊荣。

篇13:环县一中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简介

环县一中创建于1955年,是庆阳市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共开设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4000名,教职工246名。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建“平安校园”是学校始终如一的治校宗旨。进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平安校园”总体要求,坚持“全局着眼,整体规划,预防为主,标本兼职”的方针,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组织、动员并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建立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学校始终坚持把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列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的做法的是:

一、思想重视,组织保证

学校成立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及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狠抓安全责任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了以张宗军校长任组长的创建领导班子,副组长由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担任。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育、后勤、保卫等职能处室具体抓,形成了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创建工作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开展。同时还聘请城关派出所所长张发同志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积极开展“警校共建”。

二、健全制度,强化措施

平安校园的假设,不是一股风一阵热,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平安校园建设并取得成效,必须健全规章制度,强化 工作措施,使平安校园建设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轨道。

1、几年来,我们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制订了《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学校综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门卫制度等。

2、定期对学校校舍和各项安全设备进行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学校定期对防雷系统、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每年的寒暑假和国庆、五一假前,学校领导都要对学校安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整改。

3、加强门卫和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进出人员实行登记。上学期间不准学生擅自走出校门,确需离校者一定要有班主任批条。外来人员进校办事,需问清事由,征得学校领导同意方可进校,严禁任何人携带刀具及易燃易爆品进入校园。

4、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每学期开学时,学校从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环县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强化养成教育。不断邀请公安、交通等部门来校做报告,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等安全教育。综合综治宣传月、交通安全宣传周、消防宣传日、禁毒日等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法制报告、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师生遵纪守法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立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建构大教育观。我们利用家长会、家长到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校配合的重要意义,主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情况,了解学生校外表现,积极探索家、校配合的最佳途径,追求良好的教育效果。我 们每年都特邀“成才之路”专家报告团以“关爱成长”、“一切为了孩子”等为主题的家庭报告会,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经费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到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安全防范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安全防范措施已不能全部适应。为此,学校不仅注重安全工作的人防,而且注重安全工作的物防和技防。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在安全设施上加大投入,添置了先进、科技的安全设备设施。在办公区、微机室等重要部位安装红外线报警器、电子监控设施、防盗门窗、应急灯、灭火器等物防、技防设备。这种“人、物、技”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安防措施,为学校的安全和平安校园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物质的、现代的有力保障。我校始终重视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积极落实上级提出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人防方面,一是加强学校门卫建设,守好校园治安的第一道防线。今年,我校调整了所有年龄偏大的门卫人员工作岗位,学校委托阳光军训中心,筹措21万元,把一些年富力强、有责任心的同志充实到了门卫和宿舍管理等重点岗位,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巡视制度。积极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建立了警务室。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确保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我校制定了严格的《门卫管理制度》、《来客登记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考勤制度》和《学生请销假制度》等管理制度,要求每一位师生明确规定的各项要求,从思想上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同时 严格把握管理和检查标准,把制度约束、管理督促和问题整改结合起来,做到处处有规范,安全无缝隙。

在“物防”上,为每一位学校安保人员配备了强光手电、防割手套、防刺背心、警用钢盔等装备。我校还拿出专项资金,对微机室、书库、实验室等重要部位的防盗门窗进行了维修加固。

在“技防”上,我校克服资金困难,筹措资金六万元在学校重点部位都设置了监控报警系统和校园安全监控等技防设施,共安装监控摄像头72个,实现了校园网络监控全覆盖并计划于下学期开始将重点部位的监控设备与公安联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确保学校安全。

四、部门配合,责任落实

学校要求部门配合,人人参与,要求全校教职工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育人意识,时时、事事抱有“安全第一”的宗旨,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我们制定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签订,强化意识,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各年级班主任负责对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常规安全检查和交通、防水、防火、防盗、防电等安全教育。教导处负责对学生教育教学安全检查和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和学生活动场所安全检查。总务处负责用电线路及各处开关、插座、各种用电设备情况、校舍、围墙、消防设施质量及性能、楼道、楼梯、扶手、照明等安全情况的检查。保卫科负责校园安全秩序及周边环境的治理。明确了责任,实施责任追究制,各部门各负其责,能够及时找出校园内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把安全工作作为考评各部门、班级和每位教职工的重要条件。实 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

五、成效显著,校园平安

强烈的安全意识、健全的安全制度、严密的安防措施,使校园平安和谐,使平安校园建设步步提升。学校从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多次被评为综治先进单位。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工程,不可一暴十寒,必须科学规划,持之以恒。在平安校园创建中,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距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认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不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环县一中

篇14:祁阳县黎家坪镇一中简介

一、基本情况:

黎家坪镇一中前身为黎家坪镇中学,1997年迁入新址,新址位于黎家坪镇中山路东侧,新湾水库旁。东临322国道,西连湘桂铁路,交通十分便利。左依巍巍大华,沐祁江澄清之水;右靠亮丽高峰,览黎城旖旎风光。学校纳山川之灵气,沐日月之光辉,可谓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2010年学校通过验收,成为省合格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达6067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5695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规划科学:教学楼、科学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理化生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大礼堂,是同学们演出、集会的好场所;标准的田径运动场与周围绿化了的看台相衬相映,和谐天成;文化长廊书香浓浓,休闲广场清新怡人:形成了现代化园林式学校风格。

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12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本科学历74人,专科学历18人;高级教师10人,中级职称56人,初级职称26人。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共11人,其中校级领导3人,包括校长1人,业务副校长1人,后勤副校长1人;中层领导8人,分管学校办公室、教学、政教、教研、后勤、团委工作。

学校中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和教师群体,保证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学校的科学发展。

二、办学质量:

几十年风雨兼程,学校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校训,倡导“敬业、爱生、严谨、善诱“的教风和“勤奋、尊师、诚实、多思”的学风,形成了“人格化、规范化”的管理特色与“合格+和谐”的办学特色。近五年来,全校教师有116人次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教研教改论文奖励;先后有40人次获得了市、县 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立功人员等光荣称号。全校学生先后有46人次在各项奥赛中获奖;38人次在科技创新大赛、“三独”比赛、“两语”阅读比赛、征文竞赛中获奖。学校连续十三年在全县毕业会考中跻身前六名。学校先后获得了2008年县教育质量检测综合评价“优秀学校”、2008年县初中毕业会考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2009--2013年县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教学质量评价“前十名学校”、“先进单位”等20多项殊荣。

三、财务状况:

学校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经费全部由各级政府部门财政拨款,学校无大额欠款,财务状况良好。

祁阳县黎家坪镇一中

篇15: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简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创建于1950年,1963年和1978年两次被确定为市属重点中学,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牛栏山一中办学业绩卓著、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占地面积280余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教职员240人,学生2500余人。

经过多年发展,牛栏山一中形成了以“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文物保护区”为主体,与“文化广场、花园、林园”相配套的园林式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和谐。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达到一流水平,建有科技楼、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书院式图书馆、学生艺术教育中心;装备了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演播厅;构建了与因特网联接拥有400个计算机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有线广播、双向控制闭路电视、现场影音采集三合一的开放式教育管理系统等现代化设施。

学校屡次被授予北京市德育先进校、文明单位标兵等多种荣誉称号,被认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北京市科技活动示范校、美育试点校、体育传统项目校。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牛栏山一中的办学经验,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二、学校实施科技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基本思路

科技教育是科技活动的发展和深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和实际,确立以大课程为载体,全面实施科技教育的基本思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情感、科学方法的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围绕“十五”规划,抓住创建“科技教育示范校”这一契机,建立和完善科技教育与四类课程相结合的结构框架和体系。

2、强化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提高教师的科技素养以及组织开展各种科技教育活动的能力,塑造一个团结、进取、创新的教师群体,加快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学术型教师的转变。

3、完善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的开发,加快校园科技教育环境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教育氛围,给学生以学科学、用科学的空间,激发他们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4、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确立科学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世界观,使之成为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学校实施科技教育的具体做法

新型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绝非通过一两种途径就能实现的。紧密联系我校寄宿制这一特点,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课程的育人理念。大课程包含了四类课程,分别是:以学科教学为主的第一类课程;以选修课、活动课为主的第二类课程;以校园生活为主的第三类课程;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的第四类课程。

结合四类课程,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科技教育“学科化、活动化、生活化、社会化”的“四化”实施途径,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与“学科、活动、生活、实践”四类课程体系相结合的科技教育结构框架,使我校的教育科技真正落到实处。

(一)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技教育“学科化”。

科技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具有紧密和明显的互补性,能活化学科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现有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技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技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他们构成了科技教育的基础体系。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内涵,既可以巩固课本的基础知识,又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前人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探索这些成果取得的途径,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材的延伸。在教材中,这些延伸的材料往往一带而过,而在实践中却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果进一步引申,使之具体化,则可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材料。

例如:我校教师许成文辅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研究讨论了学校教室冬季供暖问题,建立合理的模型,为学校冬季供暖如何节约能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彩虹老师在进行《数列知识》教学时,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是了解不多,通过“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

化学教师郑爱民老师在进行《二氧化硫》一课教学时,引入二氧化硫引起的空气污染和形成酸雨的所带来的危害,以及二氧化硫的来源和如何防治等科技教育内容,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严谨的实验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历史教师刘赋斌老师在进行《民国时期的文化》一课教学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科学家们的材料,拿到课上展示、讨论,把课内和课外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通过结合学科教学,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大大提高了科技教育的效果。

(二)抓好活动课程,做到科技教育“活动化”

在活动课程中,我们旨在排除以学科成绩为依据的评估模式,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提高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各种活动当中去,都有实践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此,学校做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开设科技活动选修课

我校开设了与学科课程有关的多门选修课,并将其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三节课后至晚饭前的1个半小时时间为全校科技活动选修课时间。各年级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每门选修课都有课本或材料。现在已形成校本课程的有天文观测、野外观鸟、生物标本制作、无线电技术等多个学科。

2、建立科技兴趣小组

我校长年以科技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现有科技兴趣小组20多个,包括:学科竞赛小组、天文观测小组、生物兴趣小组、无线电小组、航模小组、陶艺组、扎染组等。这些兴趣小组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每学期按计划进行活动,培养了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1)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小组

我校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小组一直是学科竞赛活动的龙头,国家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郭志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把讲授的教学内容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用高观点统率而又深入浅出的教学活动,化难为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具体中见抽象,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高、深、难的知识。同时,他根据参加竞赛辅导的学生都是尖子生这一特点,组织探讨教学,形成多项信息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优势互补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天文兴趣小组

我校是北京市天文活动传统校,北京天文馆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天文科技活动已有近20年的历史。多次参加国际以及国内的包括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天文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及北京市天文爱好者举办的重要天象联测活动。同时还承担了紫金山天文台有关流星

雨的观测项目。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了科学素质,而且寓思想教育于天文科技活动中,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收获。

(3)生物兴趣小组

我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李万成老师的指导下,重点开展植物标本制作、动物标本制作(国家允许范围内)、校园植物的鉴定以及野外观鸟等活动。2003年,我校与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杨镇一中共同建立了“北京湿地学校”,在李老师的带领下,生物小组的同学多次到湿地进行观鸟、护鸟活动,他们在那里发现了在北京地区属于最新发现的鸟类,如白头翁、黑尾妍和宗背伯劳等,经高武教授鉴定,为北京的夏候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但增加了鸟类知识,而且也提高了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计算机兴趣小组

为培养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我校在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同时,着重对信息科学爱好者进行培养。依托学校良好的硬件环境,计算机小组的同学们进步很快,在冯文科等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在电脑作品设计与制作、网页制作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同学已经达到了初级程序员的水平。

(5)科技创新小组

我校的科技创新小组,在李龙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机器人、车模、无土栽培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活动。设计并完成了磁悬浮列车模型、摩天大楼防风系统模型、自动喷泉系统、无土栽培营养液自动循环系统等一批科技小成果。通过这些活动,有效的强化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课程的开设,不但使学生得到发挥特长的机会,而且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对科技教育的选择和需求。

(三)抓校园生活,做到科技教育“生活化”

学校生活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在的影响作用。通过设计、开发校园生活课程,重在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建立完善的人格品质。为此,学校领导广泛征稿,反复论证,精心设计布置了“五廊一窗”,即化学、物理、天文、生物、地理科普知识长廊和科技作品、科普信息宣传窗。设立了“一台”,即利用“校园电视台”开设每周一次的科技教育专题节目。不管是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都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浓厚的科技氛围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四)抓社会实践,做到科技教育“社会化”

开放性是科技教育的另一个特点,为此我们十分重视社会科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校科技教育与社会、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学校聘请了十几位有特长的校外科技辅导员,建立了“中国儿童活动中心”、“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燕京啤酒集团”、“顺义三高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多个校外科技教育基地。在校内外科技辅导员的带领下,定期组织学生涉足社区,参观考察、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使学生懂得了科技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地位。

寒暑假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好机会,我们提出让假期不再空白的口号,向同学们发出走进社会大课堂的倡议,号召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对此,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他们或是进工厂,或是到农村,或是走街道,或是访学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从中学到很多社会知识。开学回校后,90%以上的学生都写出了实践感受或调查报告。同学们提出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学校还进行文章评比表彰,优秀作品在全校范围内交流。

社会实践是校内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社会实践作为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学校实施科技教育的措施保障

(一)健全管理网络,为实施科技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在实施科技教育的过程中,构建学校科技教育的管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步骤。我校科技教育管理网络的主要内容是:

1、设立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团委书记、科技总辅导员、科技教育骨干教师等六人为组员。

2、由组长负责制订学校科技教育的近期及远期规划,副组长制订年度计划。

3、建立科技工作会议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的工作会议。每学期召开1至2次扩大到行政班子、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及有关任课教师参加的工作研讨会。

4、设立专项基金,用以表彰、激励在科技教育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或有突出表现的师生。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实施科技教育活动的硬件设施。

为了更好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科技活动,为科技教育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我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98年至1999年,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建起了科技楼和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配备了高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语音教室、电化教育系统、学生机房等设施。

科技楼建成后,学校又投资150万元,建成高标准天文观测站、生物标本室、构建了400个终端的现代化宽带校园网络系统,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200台电脑的网络教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这些硬件设施的建成,为我校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育队伍。

科技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是学科教学。因此,教师的科学素质及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科技教育,都直接影响着科技教育的质量。为提高我校科技教师队伍的科学素养及教学水平,我们采取了“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了北京市无线电协会副主席孙心若老师、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汪之玉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及应用总体部张昊英教授等专家学者来我校做科普教育讲座;先后选派30余名骨干教师到上海、山东等地的高校、著名中学学习,还组织全体科技辅导员参加科技辅导员培训。在此基础上,我校充分借助评价导向,将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到教师、班级的综合评价之中,把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引导到科技教育上来,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校全体教师的科学素养。

五、潜心探究,硕果累累

科技教育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及毕业生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近三年的高考中,我校共有108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01年我校达到清华北大录取线46人,录取28人;02年我校达到清华北大录取线69人,录取30人;03年我校达到清华、北大录取线75人,录取50人。本科以上录取率由80%提高到85%以上,总录取率稳定在95%以上。03年,我校翟献杰同学以2.06米的跳高成绩荣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并以2.10米的跳高成绩和合格的文化课成绩入读清华,陈亮同学以53秒98的400米栏成绩和合格的文化课成绩跨入北大。

在许成文等一大批辅导员的精心指导下,我校学生在学科、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竞赛成绩也是捷报频传。仅去年一年,获得市级一等奖17人次,市级二等奖51人次,市级三等奖49人次,区级一等奖56人次,区级二等奖65人次,区级三等奖38人次。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小组在国家级奥林匹克高级教练郭志江老师的带领下,连续11年夺得“迎春杯”竞赛远郊区县冠军。在94年至97年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有4人获得金牌,11人获得银牌。在第六届“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中,秦伯涛同学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比赛获得金牌;97年代表中国在汉城国际数学邀请赛中获得金牌。在第七届“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中,李景昊同学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比赛获得金牌。在第八届“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中,董冲亚同学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比赛获得金牌。2001年,秦伯涛、吴猛同学又入选北京队,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分获金牌和铜牌。2002年7月,孙乐同学在第九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中获得银牌。

在北京市举行的中小学生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知识竞赛中,我校生物小组同学连续三年成绩喜人,其中李金敬、郭伟、高凤莲等同学分获北京市一、二、三等奖,我校获高中团体市一等奖。郭洋同学撰写的《北京白头翁的观察与研究》论文荣获第二十三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二等奖,李万成老师荣获优秀科技教师称号。

天文小组在2001年11月18日的观测狮子座流星雨活动中,取得了超过以往历次活动的观测成果,捕捉到流星300多颗,作品几十个。其中,申学松、申英利、申英健三名同学的作品获全国中学生天体摄影比赛一等奖。2003年11月,天文小组同学制作的火箭模型荣获2003年英国太空周火箭模型制作竞赛二等奖。

在2001年的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中,计算机小组的同学获得北京市一等奖1人,三等奖4人;在200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电脑设计与制作比赛中,获得市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吴猛同学和吴云峰同学分别获得第八、第九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李研同学的电脑作品《香港回归》在首届北京市中小学电脑作品设计与制作活动中获学生组一等奖。在直冠军等教练员的精心培养下,我校的运动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高中组第一名24人次,第二名36人次,第三名34人次。在2001年顺义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中获重点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2002年和2003年的北京市田径传统校比赛中,分获高中男子团体组第一名和第五名。

通过多年的科技教育实践,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区教委、科协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也得益于兄弟单位的支持与协作。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科技教育的成果,不只是体现在少数学生的参赛获奖,而更重要的是在参与科技教育的过程中,使绝大多数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上一篇:五大活动调研报告下一篇:医德医风考评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