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2024-04-20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共9篇)

篇1: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你的网龄大约是:··············································································()A几个月B一年C两年D三年或以上你上网的地点主要是。···································································()A网吧B宿舍C学校机房D图书馆你平均多久上一次网?···········································································()A每天B 2-3天C每周一次D两周一次E半个月以上你认为自己上网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A交朋友、联系同学 B查找信息、获取知识 C排解现实中的压抑与不满 D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你一般都在什么时间上网?(多项选择)················································()A晚上B周末C假期D只要有时间E偶尔上网没有规律 F偶尔逃课上网G时常逃课上网你的个人Blog使用哪家网站提供的空间?【Blog通常是指一种可以由特殊网志程序维护的个

人网志,网上日志或手札】·································································()A博客网bokeeB QQ空间(Q-ZONE)C微软msnspace

D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E 我正打算建一个自己的BlogF 我知道blog是什么,但没有深入地了解

G 我现在还不了解什么是Blog,但我对它感兴趣

7你打算什么时候买电脑?·····································································()A下学期B下个学年C我已经有电脑了D不打算购买E其他你目前使用电脑的主要用途是······························································()A学习本专业的知识B拓展电脑应用知识C休闲娱乐D打发时间、寄托情感 9 你在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烦恼或不快时,向谁诉说?·································()A老师B家长C同学D网友E辅导员F其他你认为网络游戏________·····························································()A刺激过瘾B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成就感C无聊,浪费时间D没玩过,不好说

11你有过网络上瘾的经历吗?······························································()A有B没有你喜欢使用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吗?···························································()A喜欢B不喜欢C可以尝试一下你怎样看待网恋呢?···························································()A赞成B不赞

感谢你对本次问卷调查的支持!

篇2: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对大学生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掌握诸多影响下大学生的真实现状,进而开展正确的引导。我们开展了这次问卷调查,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填写。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年级性别您每周用来上网的时间是()

A 5小时以内B 5—10小时C 10—15小时D 15小时以上您上网多用来做()(多选)

A 游戏B 学习C 购物D 聊天E 看电影F 收发电子邮件G 更新博客H 其他(请注明)你认为上网对你现阶段的学习有无影响()

A 有负面影响B 有正面影响C 双方面影响都有D 无影响A 相信B 不相信C 不全信网络对你的影响主要有那些方面()

A 开阔了视野

B 认识很多朋友,通过与网友交流,减轻学习或其他方面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C 获取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D 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使成绩下降你对现在网络文化的看法是()

A 先进且重要B 良莠不齐,有点用C 无用D 无用且有害你对现在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存在的骂人现象怎么看()

A 非常反感B 没什么,很好玩C 别人都在骂,所以我也骂D 无所谓 7 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你觉得网络是()

A 自由的,完全可以不负责任

B 是虚拟的,不必太认真

C 是不健全的,尚待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规范

D 是不同的,需要发展其自身的规范你认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

A 比较缺乏,种类太少,质量不高

B 还可以,有些教育站点不错

C 教学信息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

D 不太了解,很少关注这方面内容你是否在网上有受骗的经历()

A 有B 没有C 周围的人由于这样的经历每次因为前一天上网时间过长导致第二天状态不好,你的想法是()

A 后悔,下决心以后不这样了

B 无所谓,照旧

C 有改变的想发,但是难以拒绝网络的诱惑日常生活中,遇到烦恼或不快时,有向网络倾诉的习惯吗()

篇3:网络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

关键词:网络发展,大学生,影响对策

21世纪是信息化普及的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网络逐渐普及到各家各户, 以它特有的优势与发展速度, 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 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智力素质, 身心素质, 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都是双重的。所以现在急需探索有效合理的措施和对策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把正面的影响发挥到最好, 从而达到辅助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多种调研方法, 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 保证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 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次调查课题组成员深入温州、瑞安、绍兴和宁波等地区开展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发出问卷77份, 回收72份, 有效回收率93.5%。调查对象为大学生, 调查方式为随机方式, 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本调查的特点是:以当代大学生的视角, 反映网络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

(二)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 性别:

本次调查中, 被调查对象男性占本总量的48.6%, 女性占41.4%。

2. 居住地:

在被调查对象中, 大城市占11%, 中小城市占19%, 县、乡镇占39%, 农村占31%。调查结果显示, 网络在农村的应用逐渐普及。 (如图所示)

二、网络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现状分析

网络是一个信息万花筒, 网上内容丰富, 既包括教育、学术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也有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 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摧残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信息垃圾弱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在现今高校中, 网络问题也是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最棘手的课题之一, 解决此问题是现今高校提高办学水平, 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了解网络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 上网理由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因为好奇而上网的人数占调查总量的29%, 追赶时髦而上网的占调查总量的43%, 因他人影响或其他原因而上网的占8%, 但因学习需要而上网的仅占20%。从下图中可见因为学习需要而上网的大学生并不占多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网络虽然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途径, 但是, 如果大学生不懂得合理利用, 网络反而会成为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

(二) 上网地点及时间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 选择在家上网的占58%, 在网吧上网的占18%, 在他人家中及其他地点上网的占24%。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内占19%, 在1—3小时左右的占38%, 3小时以上的占43%。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家庭条件的日渐富裕, 电脑已经成为大部分家庭的必需品。网络也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 毋庸置疑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虚幻的网络空间, 会令大学生深陷其中, 不能自拔, 从而导致迷失自我, 与社会脱节, 更甚者会走上犯罪道路。

(三) 上网的目的

为了获取学习资料而上网的占调查总数的20%, 为了娱乐的占调查总数的44%, 聊天交友的占调查总数的9%, 打发时间的占17%, 其他目的的占10%。从而可知, 网络对学习, 娱乐都有一定影响 (如图所示) 。虽然说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 但作为一名学生, 学习还是主要任务, 不能因为其他原因耽误了学习, 更不能让网络影响了学习。所以,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网络, 合理利用网络。

(四) 上网月花费

上网月花费在50元以内的占32%, 50到100元的占29%, 100到200的占29%, 200以上的10%。上网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从本次调查结果中可看出, 大学生还是能很好的掌握网上消费的金额。 (如图所示)

(五) 父母对大学生上网的看法

通过本次调查, 我们得知禁止大学生上网的占15%, 允许适当上网的占50%, 支持上网的占35%。从调查结果中, 我们还可以看出大部分父母还是允许大学生上网的, 但也有少数父母认为上网会成瘾, 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 从而禁止他们上网。

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 它具有高科技性、超时空性、自由性、开放性、伪真性与时尚性等特点, 对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所以, 大学生应该有网络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进而, 把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六) 大学生对上网的看法

在调查结果中发现, 51%的大学生认为只有合理利用网络才能对自己有所帮助, 17%的大学生认为上网可以促进学习进步, 25%认为上网可以增强综合素质, 其余7%的朋友认为上网耽误学习。同样的大学生也认识到了上网的危害, 49%的人认为上网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 25%的人认为上网影响身体健康, 其余的认为上网会诱发犯罪并且浪费时间。大学生能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是其能抵抗网络上不良信息诱惑的基本条件。

但当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 生活节奏的空前加快, 使得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心理负担。缓解压力与抒发情绪已然成为大学生网络交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大学生必须提高分析事物两面性的能力, 才能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

(七) 大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理解

从调查中得知, 24%的人认为网络文化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35%的人认为多少离不开网络, 14%的人认为网络可有可无, 27%网络纯粹消遣。 (如图所示) 从数据中, 也可以看出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了网络, 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也就减少了一个重要渠道。

(八) 对网络信息的满意程度

在本次调查中, 对网络信息非常满意的占9%, 对网络信息表示满意的占36%, 觉得一般的占50%, 不满意的占5%。由此可知, 网络的建设还有待加强, 网络信息还应进行一定的管理。 (如图所示)

三、对策和建议

从结果分析中可知, 因为学习需要而上网的仅占20%, 其余的都是因为娱乐、交友等。大学生还处于好玩好动的时代, 对网络充满新奇, 再加上处于青春期, 思想、行为都不成熟, 所以, 容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有的大学生因为迷恋上网络游戏, 而逃课去上网, 导致学业荒废, 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网络潜在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健康、安全的成长, 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方面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网络的发展而造成的影响。

(一) 社会方面

社会必须做好监管工作。任何人生活都离不开社会, 大学生也不例外。通过社会监督, 可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安机关等司法部门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管, 取缔“地下网吧”, 整顿“问题”网吧。社区、街道等应对辖区内的青少年的情况进行了解, 并及时对“问题少年”进行教育和引导。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 网络的诱惑所产生的影响也会相对减弱。

开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网站, 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 大多数大学生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 显得比较呆板, 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大学生网站, 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时, 要加强大学生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 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 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 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教育场所, 应该将网络安全意识融入教学。首先, 加大宣传力度, 让学生对网络安全加深理解。其次, 开设有关网络安全的讲座, 使大学生了解网络的优越性和潜在的危害性, 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大学生在网上上当受骗的案件, 都说明了, 他们缺乏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所以, 应该尽快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让他们能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选择性接受,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要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 构建校园网络体系, 开辟学校健康教育事业的虚拟阵地。实现全国范围内学校之间、至少在地区范围内学校之间的网络体系的贯通与一体化, 实现资源共享, 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 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 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三) 家庭方面

家长要控制大学生上网, 不能一味放纵, 应做好督促工作。网络上的信息是丰富的, 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 而购买电脑让他们上网, 但是, 网络的信息并不是只有正面的, 它也夹杂着很多负面信息, 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影响。家长要学会变通, 不懂变就难以和孩子沟通, 在实际教育孩子的行动上就不得其法, 往往事倍功半, 甚至徒劳无功。不能一味的制止大学生上网, 因为网络毕竟是一个获得最新资讯的重要渠道。适当的上网, 会使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有所提高。所以, 家长应在不反对孩子上网的同时, 经常与孩子沟通, 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让他们明确上网的目的。

(四) 自身方面

大学生自身应重视网络安全并加强自律性。父母和师长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你们身边, 不能总为你们做判断, 所以, 大学生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自律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尽量避免接触不良信息, 合理利用网络。

参考文献

【1】李一网络交往与网络陷阱学术论坛2003 (1)

【2】肖晋湘马军互联网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2 (4)

【3】潘宪华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学术版) 2008 (24)

【4】宋志英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 (01)

篇4: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摘 要:网络话语是伴随网络聊天工具和个人空间发展孕育的新生儿。它风靡网络世界,渗透到现实生活,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从网络话语的历史脉络入手,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实现网络话语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接与融合,促进网络话语的正面影响,进而起到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有效交流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话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87-03

基于对网络话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科学设计“网络话语对大学生(教育工作者)思想行为影响”的问卷调查表,然后结合当下网络话语机遇与挑战,得出网络话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链接与融合的具体对策。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人类自从有了语言,就有了话语权的概念,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话语权的机会。网络的出现以及传播技术不断的创新使话语权的门槛不断降低。同时语言与网络组成一种新的事物——网络话语。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伴随着新媒介在网络上的不断出现,信息传播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使得原本在信息传播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普通民众也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并且“微博”的横空出世更是把信息传播带入到“碎片化”的时代。在这个网络话语流行的大背景下,网络话语影响大学生生活的同时,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深远影响。网络语言的特点对传统语言和教育模式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网络话语和传统思政话语的区别以及联系,来推出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研究现状

其一,网络语言相关的理论研究。国外网络语言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广泛。由于技术性因素的制约,我国学者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

1.研究内容:术语概念的转变(由“网络语言”到“网络流行语”)、研究内容的逐步多元化(内涵与性质、类型与特点、生成与引导、流变规律与发展趋势等)。

2.研究视角从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的视角展开。

3.研究方法多为理论取向的定性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

4.研究态势多样化。肯定论主张加以推广和应用;否定论宣扬要加以限制和规范;合理论认为存在即合理;发展论则宣扬适者生存。

其二,网络流行语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该应用研究则刚刚起步。目前仅看到王海滨等作者的论文,他们认为,网络流行语有助于促进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转换。

其三,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研究。张瑜、李朗(2006)两位学者从话语差异的视角分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有效性面临危机。他们认为思政教育者掌握这一新的沟通媒介,进行正确的引导。

综上分析可见,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好的研究成果,从而将国内现有粗放式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化。对于刚刚起步的网络话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则应进行着重研究。

(三)研究方法

其一,文献分析法:了解和梳理研究现状。

其二,调查分析法:获取一手资料。

其三,比较分析法:究其两套话语的差异所在。

其四,案例分析法:分析说明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冲击与挑战。

(四)研究意义

而从理论上讲,该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两套话语的联系与差异,从而揭示差异生成的原因、特点和规律,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新特点,来解决网络话语给传统思政教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并抓住这次机遇推出新的思政教育模式。

从实践上讲,该研究有助于缩小师生双方的话语差异;而将网络流行语适时、适度地引入思政课堂,一方面将理论实践化,另一方面提升思政课教育中学生的话语权;最后,新的思政教育模式也有助于网络话语的健康发展,思政教育者也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促其健康成长。

二、网络话语与思政话语的基本特征

(一)网络话语及其基本特征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语言形式,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它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

网络话语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从网络话语的本身来说:词汇丰富且具拼贴、戲仿性,它超越常规的语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由主体的隐蔽性而带来的粗俗化的特点。第二,网络话语更替很快,它的生命周期并不长,但它胜在,网络话语的产生源源不断,它可以说是一种“快餐文化”,看到的多,实质内容却少。第三,网络话语的使用人群主要是青少年,他们更容易接受并适应网络话语快节奏的更替。网络话语的使用的年轻化也是其更替速度虽快但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基于网络话语的这些特点,下面来看看大学生是怎样看待它的。在湖北省抽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网络话语对大学生(教育工作者)思想行为影响》的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该调查中性别比例基本持平,年龄层次主要覆盖于18—22岁。网络话语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影响。被调查大学生中一半以上认为网络话语是能有效与日常话语结合,并且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有25%左右的人认为网络话语只会风行一时;仅有2.08%的人认为网络话语会替代传统语言,可见这种言论在大学生心中的认可度并不高;更有12.5%的人远离网络话语,对其一知半解,说明网络话语的推广力度也比较有限。

(二)思政话语及其基本特征

相对于网络话语的特征,思政话语的特征可概括如下。第一,就思政本身来说,思政话语叙事宏大,内容富含哲理,更具专业性风格——严谨但因此也更显呆板,有些观念甚至有些陈旧。第二,就话语更替上来说,思政话语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不容易出现更替,因为思政话语有些是客观真理,有的受价值观的影响,这也决定了改变也极其缓慢。第三,就话语使用者来说,一般都是施教者在使用思政话语。在话语权上,他们更显话语权的霸权,也就是说,话语权大部分掌握在思政教育者身上,而受教者很少能掌握话语权。

思政话语的这些特点对思政教育也有着影响:在对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内容鲜活度不够,非常容易“炒冷饭”,总是使用传统套路,同时表述较为陈旧。思政话语使学生感觉空泛、乏味,很难产生学习兴趣,而且话语权的不平等也会给同学带来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网络话语与思政话语的差异性分析

其一,在语言的严谨度上,思政话语是高于平时的生活而总结出大义和大理,因此传统的思政话语是要求具有严谨性的,而网络话语却截然相反,它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体现的就是随意性。

其二,话语权方面的差异,思政话语更显话语“霸权”这权力通常掌握在施教者的手中,而网络话语权却更为平等。

最后,从当代大学生接触到这两种话语的来源来看,大学接触到思政话语主要来源学校施教的传播,而网络话语,大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接触到,如生活、互联网等。

三、大学生青睐网络话语的主要成因

(一)网络话语的传播方式

网络话语更是语言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发展的新形态,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接触网络话语的途径越来越多。可以说大学生“暴露”在网络话语的环境下,更为习惯使用网络话语。

(二)网络话语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期待

1.满足大学生迎新猎奇的心理喜好。网络话语的各种组合形式颠覆了传统词汇,并在网上被赋予新含义,亦或赋予暗讽、自嘲等风味,这些都比原来更加简单易用,并具诙谐新颖之效。其别样“新”意散发独特吸引力。

2.满足当代大学生彰显个性、颠覆传统的心理需求。当代大学生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喜欢创新,追求特立独行,张扬个性,想要颠覆传统。使用网络用语或创造新的网络用语以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的同时享受到一种创造的乐趣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范的快感。

3.自身具有娱乐减压作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方式。而网络话语的简约诙谐也提供了这一娱乐效果。大学生参与网络言语交际很多时候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身心的放松,获得快乐。

4.网络有助于大学生宣泄情绪。在网络平台上,大学生拥有较在现实生活中相对自由的话语权,他们能更自由地用网络话语抒发自己对时事的看法、喜好,甚至不满。这种低门槛使网络给了每个人释放自我情绪的空间。大学生对由网络衍生而发展的网络话语更是爱屋及乌。

(三)网络话语反映了大学生的生存状态

1.网络话语使人际交往变得更轻松、更愉快。网络话语的形式简约而不简单,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打破固定词义用法限制。使用者在交流时不需要在意词义用法对错,只需表达自己就行,这种相处方式简单轻松,令人愉快。

2.网上学习,提供更多接触网络的渠道。不仅仅是人际交往,学习娱乐和更多的教学内容都要借助网络来完成,这使当代大学热衷于“宅”在网上。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已经被网络话语包围。

四、网络话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

(一)机遇

网络话语渗透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用其展示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人际交往方式,由此我们可以在思政教育话语中找到落脚点,将两者紧密结合,使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生有利的影响。

调查显示网络话语的应用使课堂气氛活跃并且能拉近师生距离,让师生更容易交流,同时网络话语能使老师授课内容贴近实际,将理论实践化,弥补了传统思政话语的空泛、叙事宏大的缺点从而利于理解,利于思政教育的进行和传播。因此将网络话语带进思政教育的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思政教育不应该是墨守成规,顺应时代潮流是语言或教育发展的必然。

思政教育工作者中64.58%的人在工作中偶尔使用网络话语,27.08%的人几乎不用,8.33%的人使用较多。这说明72.91%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了解并且愿意用网络话语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不过在使用频率上有差别。这反映了对于网络话语的引进还处于尝试的阶段和观望阶段。

许多教育工作者正在尝试,探讨如何做到在引起学生兴奋的同时,也让他们听进去,获得实质的知识。无论是网络话语在大学生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间形成的桥梁作用,或是在课堂中引入网络话语所带来的趣味性与加强思政课程的易接受性等,其作用都是利大于弊的。这就是网络话语带给传统思政教育的大机遇。

(二)挑战

面对将网络话语引入思政教育中带来的各种优势的同时,少部分学生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表示对网络话语“侵袭”思政话语的担忧。思政话语是需要一定的严谨性的,若引入网络话语导致其过度随意化,从而逐步丧失严谨性,这无疑也是一场“灾难”。

再者,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自身话语权的加强,也带来一些问题:第一,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大学生更看重自己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第二,网络使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形式,难免会弱化主流文化。这些都是网络带来的一些弊端。因此,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对施教者亦是一种挑战。

最后,虽说网络话语能够起到弥补傳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语言的抽象性和枯燥性的作用,但是叙事方式的不同成为当前网络话语与思政话语融合困难的一大挑战。随意对正式、描述内容的点与面等,要在这些看似极端对立的两者中找到结合点并不易。

五、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对策(网络话语与思政话语的融合与对接)

网络话语的应用已经如同呼吸一样自然。较之于传统式一板一眼的思政教育,网络话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网络话语更新速度快。因为网络话语很多都是伴随着社会热点问题而出现,快速地更新不断注入新鲜的消息,让我们了解更多社会新闻,拓宽视野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反思。第二,网络话语流行度大,传播速度快。调查中发现,网络话语在大学生当中使用率占到半数以上,而传统媒体报刊电视对于网络话语的使用率也是极高的,网络话语亲和力强。第三,网络话语趣味横生,根据调查,使用网络话语的思政教师会给学生带来明显的好感,这无疑拉近了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者的距离。第四,网络话语形式多样,内容通俗易懂。网络话语的通俗简明对于大学生可算是黑夜中的一丝曙光。加上多样有趣的形式刺激着学生的神经,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鸿沟也随之产生,面对网络话语相对思想政治话语的优势我们提出它们有效融合的四个对策。

一是转变教育理念,与大学生平等对话。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的人际会话和组织传播中的单向话语控制已趋式微,意识形态、等级结构、等级观念在青年学生心目中渐渐淡化,教育者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和沟通。

二是加强理论研究,与大学生同行。主要是探寻网络话语的流变规律,善于捕捉网络话语的先进成分,透过网络话语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诉求,实现网络话语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对接。

三是进入网络生活,与大学生“共境”。网络生活已是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话语已成为他们的一种日常语言,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与学生“互粉”,成为“圈内好友”,为他们释疑解惑、定向导航。如现在微信微博的流行,教师同学在课余时间可以互相搜索与关注,及时了解现今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也注重思考其网络话语使用情况。

四是掌握网络话语,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网络话语是网络文化的典型表现,成为大学生之间新的沟通媒介。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顺势而为,努力克服代际差异,主动接受、学习、运用网络语言,实现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如湖北一些高校的相关思政课教育工作者会创建马克思主义交流群等,教师引导同学们在群内发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其中必定会有许多大学生较常使用网络话语,教师在接收同学们的语言特点时也会思考让思政话语与网络话语有效融合,同时会在恰当的时候给同学们一些建议或者意见,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同学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形成有效沟通交流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王學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王炎龙.网络语言的传播与控制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4]曹文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N].光明日报,2013-05-20.

[5]张瑜,李朗.消除话语差异: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6).

[6]王海滨.网络流行语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之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2(10).

[7]邓景,唐韬.网络时代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转换——以网络用语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2(4).

[8]陈宁、周翔,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塑[J].思想政治教育,2012(2).

[9]王仕勇.近十年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2(10).

[10]郭晓舟.从网络流行语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6).

[11]赵彬.网络流行语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党史博采,2012(6).

[12]李宇杰,高雅.从网络流行语看当代青年的价值观[J].社会科学家,2012(6).

[13]王影.当代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冲突与调适[J].教育探索,2012(2).

[14]胡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2010(11).

篇5: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尊敬的同学:

您好!为了理解大学生网络学习英语的情况,特此进行有关此项的调查。非常感谢您能够参加调查,提供您的看法与意见。本调查不记名,感谢您的配合,谢谢!性别:____ 年级:____ 专业:____

1、您使用网络学习英语的频率

○ 经常 ○ 偶尔 ○ 很少 ○ 不使用

2、您经常访问哪些英语相关网站(多选)

□ 爱词霸

□ 点点英语

□ 直接使用百度找资源

□ 其它,如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使用

3、您上网都搜索或使用哪类英语学习资源(多选)

□ 翻译工具

□ 听力资源、英文音乐 □ 英文原著 □ 英文原声电影 □ 英语学习网站 □ 英语试题获取

□ 其它,如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使用

4、您认为多媒体网络学习(多选)

□ 资源丰富,有足够的学习内容可供选择

□ 学习内容生动有趣,引发学习兴趣

□ 能有效的提高英语能力,尤其在听说方面 □ 与传统的学习没有区别,只是用网络教学取代了传统的书本

□ 听力的训练很好,可是口语不够

5、在网络学习方面,你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学习(多选)

□ 利用计算机网络完成听力任务

□ 口语训练

□ 在线浏览各类英语文章

□ 与老师同学在线讨论

□ 利用各种聊天工具和朋友用英语聊天

□ 其它,如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采取网络学习后,你的自主学习能力

○ 有显著的提高 ○ 有提高,但是不明显 ○ 没变化 ○ 下降 ○ 大幅度下降

7、您通过了下列哪些英语等级考试(多选)

□ 四级 □ 六级 □ 专四 □ 雅思 ○ 无 □ 其它,如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为 ___ 小时 您每天在网上学习英语的时间为 ___ 小时

9、网络对您以下哪些方面的英语能力提高有帮助(多选)

□ 听力 □ 口语 □ 阅读 □ 写作

10、谈谈您的网络英语教学的看法及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9 李柯

一、调查背景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无论在经济、政治、日常生活或者军事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已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网络文化这一新兴文化正在我国迅速普及,由于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这就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现在,网络文化已经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那么,网络文化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调查对象:江汉大学部分学生 调查时间:2016.5-2016.6

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文献研究为辅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二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冲击和变化;三是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三人组在针对我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填写,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次调查总体是我校全曰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982名大学生。分别对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各调查25份问卷,其中男的发放52份,女的发放4份。共发放100份,实收98份。回收率98%.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

一、有多少大学生在上网?

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学生上过网,其中有48.3%的学生经常上网,有26.8%的学生曾经上过网,9.3%的学生很想上网,但限于条件而无法实现。此外,还有15.6%的学生对上网持无所谓的态度。

当问到什么时候开始上网时,答1997年及以前上网的14%,答1998年上网的 29%,答1999年上网的 51%,答2000年以后 上网的 6%。在回答“你平均多久上一次网”的问题时,每天的 29%,隔天的 17%,不定期但间隔不长 20%,一个星期的19%,半个多月10%,一个月以上5%。60%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在8至20小时之间,12.5%的学生每周上网在30小时以上,有极少数学生每周在100小时以上。其中,一周上网时间最长的达138小时。在回答“曾经一次上网最长时间为几小时”这个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回答在2-5小时,一次上网超过5小时的学生只有19.1%,有3%的学生最长一次上网在20小时以上。其中一名学生曾经一次连续上网72小时,吃的盒饭和饮料都是网吧老板免费提供的。

二、大学生喜欢在哪里上网?

在回答“最喜欢在哪里上网”这个问题时,有54.8%大学生最喜欢在校园周围的网吧上网,“网吧的网速快,服务周到,上起网来就是过瘾。”一个姓李的大学生是说。有24.1%的学生喜欢在寝室上网,而喜欢在家里和学校实验室(中心机房)上网的分别占17.6%和3.4%,当记者问及“在哪里上网次数最多”时,有66.4%的学生回答在网吧,有19.5%的学生回答在寝室,而回答在家里和实验室的分别占10.8%和3.2%。调查发现,有49.3%的学生寝室配备了电脑,有的一个寝室6个人就配有6台电脑。

三、大学生上网主要干些什么?

由众多青年组成的大学生求知群体,他们思维活动,创新能力强,他们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善于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溶入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这在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上网点击的内容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

在回答上网主要是为什么时(可多选),收发邮件 156人 78% ,搜索所需资料 68.5%,看新闻及评论 65%,发送贺卡58%,用oicq、icq、mirc聊天识友57%,下载软件44.5%,阅读文章42.5%,进聊天室 38.5%,在线看电影 35.5%,管理或关注有兴趣的论坛(BBS)、贴帖子 35%,下载音乐34%,在线玩游戏、棋牌(如联众、中国游戏中心等)22%,纯为看新鲜而浏览五花八门的网页 21%,更新个人主页 15.5%,看招聘信息 12.5%,炒股 8%,投稿7%,订购喜爱物品 5%,在某些社区或网络城市“存活” 2.5%,远程教育、入网校进行电脑知识培训(如天极网网校)1.5%,收听广播1.5%,尝试拍卖或交换物件 0.5%。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2.7%的学生拥有自己固定的E-mial信箱,15.2%的学生设计过个人网站。在调查大学生上网经常浏览的网站时(可多选),娱乐网站 46%,音乐网站 44%,贺卡网站 43.5%,文学网站 39%,电影网站33.5%,生活服务网站28%,先锋另类网站 25.5%,游戏网站25.5%,软件网站 22%,漫画网站 21%,图片桌面壁纸网站 16.5%,教育网站 16.5%,各种个人主页 12%,军事网站 10%,其他网站6.3%。

四、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有多大

调查中,认为网络只是消遣娱乐的工具之一占 42.5%,密不可分 的33%,可有可无18.5%,说到底我也不知道是些什么的占6%。认为上网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占37.8%,认为很有帮助占12.6%,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25.2%,只有24.4%的学生认为上网对专业学习和自身发展不利。具体到上网中哪些方面对自己有帮助时(可多选),60.3%的学生认为上网后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有51.6%的学生认为丰富了信息交流方式,有31.6%的学生认为更有利于自己更全面看待问题,有29.5%的学生认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18.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更深入思考各种问题。让学生估计网上获取的信息量占自身已有信息的几成时,52.9%的学生认为占20%左右,28.4%的学生认为占20%-40%,认为占40%-50%的有12.7%,认为占50%以上只有5.7%。

(一)正面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共享与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

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方便大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在“你认为网上有你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吗”的问卷中,回答:有很多的占75%;有一些的占25%;没有人认为没有。又,在“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的问卷中:找同学商量占33%;上网求助占63%;自己独立解决占4%。这一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封闭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总多多少少有些顾忌。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大学生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4、网络为大学生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如今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就业越来越困难。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大学生极其关心的热点问题。这时候,网络就充当了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尚方宝剑。网络不仅信息量大,功能完备,而且保证所有新的就业信息在一小时内完成真实性、合法性验证并上传。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随时点击浏览、比较总结,同时网络招聘范围广信息量大,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从网上浏览企事业单位的背景和详细资料及发展演变情况,比现场招聘了解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要全面辩证。在“你上网的内容有哪些?(多选)”的问卷中,回答:“聊天交友”96%;“搜索所需资料”88%;“看新闻及评论”60%;“在线看电影”72%;“在线玩游戏”36%;看招聘信息12%。

(二)负面影响

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网络的开放、自由和社会化,使得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沉迷网络、网络游戏上瘾,生活过分网络化等等)。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小心翼翼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学生们在很多时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实感,而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安全且隐匿的交流平台,符合大学生们既想坦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大学生只满足精神需求而脱离现实的现象出现。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与满足,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有了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相比之下,对现实产生了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对现

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2、网络可能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这是它明显不同于虚拟网络的一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过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现实理性思维的话题往往涉及太少。

大学生对这社会的认识,往往是仅仅在接收他人给出的信息和观点,而并没有充分地消化和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缺乏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问题和现象的锻炼,这必将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的片面化和被动化。

3、大学生溺网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往往不足,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在问卷“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长”中,回答:1小时以下占25%;1-2小时占37.5%;2-5小时占29.2%;5小时以上占8.3%。结果表明长时间上网的人虽占少数,但也说明了大学生溺网的现象的存在。

4、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法纪观念淡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于个人的信息有很大的隐蔽性。这样的隐蔽性使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与人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故此不少大学生在网上谎话连篇,并以说谎为乐事。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淡化法纪观念。部分大学生在不受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弃伦理道德于不顾,自由发布一些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表现自我能力的卓尔不凡,不惜作出破坏他人数据信息系统的违法行为,造成大学生“互联网犯罪”的事件。

三、建议

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大学生对网络的失衡问题,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在些罗列几点建议:

1、自我节制

(1)增强自觉程度。任何时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大学生要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理性且道德地使用网络,在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必然会相对地减少上网的时间,在现实在参加更多的休闲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2、摆正心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方式,积极、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问题总会解决的。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现实中,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就不至陷入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也不必要把情感

完全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

高校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高校可以多设一些相关的网络教育课程,加强网络安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2、加强管理

加强管理全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可以在本科低年级就及时抓好这方面的管制工作。同时,适当地限制大学生们的上网时间,从而有节制地利用网络。

4、大学生对未来网络有何建议

81%的学生对网络关注程度一般,只希望网络服务发展得更好,提供更大的方便,13.5%的学生认为网络离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点距离,根本关注不过来呢,5.5%的学生表示以后正要投身于此。

篇7: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范围。

对象:从性别来看:女生占50占%,男生占50%从年级来看:大一占60%,大二占20%,大三占20%

范围:我校学生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

应为是以问答的采访方式1.请问您是大几的?2.您经常上网吗?3.您上网主要是干什么?4.你一天平均上多久?5.您通宵过没有?6.是否有意学习某种电脑技能?

四.数据结果与分析

当今大学生是电脑消费的一大群体,是网路世界中的一个新生主力军,在享受着网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遭受着因网路而带来的危害与迷茫。通过调查我们有一下几点看法。危害

1.1 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2个小时以下的占57.79%,2-5小时的占28.92%,5小时以上的占13.29%。而他们上网占用的主要是体育锻炼时间、休闲娱乐时间及睡眠时间,其中被调查中有7.1%的是经常“晚上包宿上网”的。由于牺牲了相当的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去上网,这些学生常常因为睡眠不足、缺乏锻炼和即时休息而面容憔悴、无精打采、注意力不能集中等,重者与毒品成瘾相似,完全被游戏和网络控制,难以摆脱,整个人变得不可理喻。

1.2 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技术,内容丰富生动,传播速度快捷,原本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然而在我校调查中发现我校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只占19.9%。网络因信息繁杂多样,易于取得,又使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易受大量无关信息的干扰,不知不觉地把有目的的学习变成一种无目的的漫游。

由于我校部分学生对上网时间不能很好的控制,而是聊天、看视频、玩游戏,其中在调查中有51.3%的同学沉溺于此中,从而对学习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来这些是用来陶冶道德情操和加强品格修养的,只要适当的控制时间,它能使我们适当地调节一下情绪,使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经常上网的同学对此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而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许多学生因此而不断的逃课、熬通宵、不完成作业,导致成绩直线下滑。

2成熟

虽然网路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但是总体来讲“功大于过”的,从本调查问卷上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在网路时间的分配上不但是合理的,而且随着网龄的增加也越来越变得成熟。

首先,网络在人们生活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她的危害而逃避她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分配合理的时间,如果使用的恰当,那么我们会收益匪浅。经问卷调查,当问到“你的上网时间”时,有70.2%的同学选择“利用课余时间上网”,仅有4.76%的同学是“经常旷课上网”的,这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合理的安排并控制时间的。并且还发现在回答“利用课余时间上网”的学生

中其中大二的学生低出大三的9.45个百分点,这是否能说明高网龄的学生更能够合理的安排并控制时间呢?

从本次调查来看,我觉的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增加,我们自身会变得成熟,对待电脑网络也会逐渐以平常心看待。在问及“是否有意学习某种电脑技能”时,大二的学生中有63.4%的同学有这种想法,而大三的则只有46.5%,虽然这个比重还是很高,但是总算较之大二有所下降,或许这种说法有点牵强,但是我个人认为随着接触网络时间的增长,对网络的期望值也是逐渐归于平常化,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网络,那时不管是我们还是网络本身都将会变得成熟。

篇8: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的调查方式以保证结果的公正和客观, 设计了选择、填空两个方面问题。填空题主要是对个人基本情况, 选择题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就使用网络对其学习、成长、未来工作及生活用语造成的影响等的评价。

本调查采取分层整群取样方式抽取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部分高校大一和大三学生, 共获取问卷1250份, 其中有效问卷1194份, 有效率95.52%。学校类型涉及医学院校 (n=315) 、师范院校 (n=112) 、农业院校 (n=202) 、工科类院校 (n=123) 、艺术类院校 (n=43) 、地方民族类院校 (n=115) 以及专科学校 (n=284) ,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受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2、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问卷由主试专人负责, 当场发放, 当场回收。对原始问卷核查整理后, 录入Excel2003进行处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表2不同家庭状况大学生关于网络影响的调查数据

1、不同家庭状况大学生关于网络对学习影响的评价

农村和县城生源的大学生多认为使用网络对学习没有太多促进作用, 城市大学生则更多认为使用网络会对其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单亲家庭和三口之家的大学生认为起促进作用的占较高比例, 而三口以上家庭者则更多的认为没有促进作用。

2、不同家庭状况大学生关于网络对成长影响的评价

除单亲家庭的大学生认为使用网络对于个人成长而言利大于弊外, 其余家庭情况的学生多认为使用网络对成长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

3、不同家庭状况大学生关于网络对未来工作影响的评价

不同家庭来源、家庭结构的大学生呈现出相同的选择趋势, 所有大学生均认为使用网络对于未来工作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

4、不同家庭状况大学生关于网络用语对生活用语影响的评价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影响不大, 不同家庭来源及家庭结构的大学生在此方面的选择趋向基本相同, 大多数学生只是偶尔在生活中会使用网络语言。

三、讨论

由于目前关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特点、内容、生活方式等方面, 关注家庭状况的研究极少。

本调查发现, 大学生关于网络对学习影响的作用评价因家庭来源及家庭结构的不同而不同。相比于非城市大学生 (农村和县城) , 城市大学生肯定网络对学习作用的人数比例更高。原因可能是由于城市大学生接触网络较早, 对网络的迷恋程度较低, 使用网络的时间相对少, 因而对学习影响不大。本调查还发现, 家庭人口数量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关于网络对学习影响的作用评价。三口以上家庭的大学生中, 有半数认为网络对学习没有什么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此类家庭多为传统的主干家庭, 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相对来说传统、保守, 而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子女对事物的认识理念。

本调查有一个有趣的发现, 相当高比例的单亲家庭大学生认为网络有助于个人成长, 跟其他家庭来源及家庭结构的大学生观点明显不同。这或许是因为单亲孩子的成长环境较为特别, 父 (母) 爱的缺失使孩子不愿或不善于与他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而网络的匿名性可确保单亲孩子心理的安全性需要, 因而被认为是有助于个人成长的。

本调查中, 家庭情况在大学生关于网络对未来工作及生活用语的作用评价方面影响不明显。工作就业是几乎所有大学生均要面对的一件事, 但对于大学生而言, 未来的工作是自己了解相对较少的陌生领域, 此时网络的强大信息功能刚好帮助他们, 因此大学生的总体选择趋势相似, 不存在家庭情况的不同。网络语言以其便捷性、实用性、时尚性、形象性等特点深受年青人欢迎, 但被调查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却使用的较少。这可能是因为语言作为一种沟通工具, 是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技能, 与家庭情况无关, 逐渐成熟大学生需要根据场合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总之, 本调查发现,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网络观念有一定的影响, 但逐渐成熟的大学生也能理性的根据自我需要去利用网络, 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本文受陕西省教育厅课题资助, 项目编号:09JK06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家庭情况是否会导致大学生对网络生活影响的感受评价不同。方法:运用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问卷调查陕西省西安市及咸阳市1194名大学生, 分析家庭来源与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学习、成长、未来工作及生活用语的影响。结果: (1) 家庭情况会影响到大学生关于网络对学习影响的评价; (2) 家庭结构不同, 大学生关于网络对个人成长所造成影响的评价不同; (3) 家庭情况在网络对大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用语的影响方面无明显作用。结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网络观念有一定的影响, 但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较为理性。

篇9: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网络集群行为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处理价值关系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青年时期是人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它是后天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方式等情况下逐渐形成的。网络作为虚拟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集群行为就是指基于互联网产生的相对自发、不可预料、无组织的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的网络互动行为。最近,大家常见的各种“门事件”就是典型代表。

一、网络集群行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通过我院的调查问卷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参加网络集群行为的事件主要有:(1)涉及官员贪污腐败的事件;(2)涉及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事件;(3)涉及伦理道德的事件;(4)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话题;(5)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事件和话题。这些热点问题在社会上也吸引了无数的网民加入讨论,网民的态度以及社会、政府对网络热点事件的态度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成型有较大的影响。

1.价值取向多元化与价值目标功利化

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人的言论或网络行为对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他们原来比较单一的价值判断逐渐变成以是否有利于个人生存和发展作为指导其行为的根本标准,价值取向逐渐偏离主流价值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属性。在一些论坛和博客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表现,这也使得青年大学生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于生活、娱乐层面,冲淡了对高尚道德理想,对人性全面发展的追求。这些在客观上助长了青年大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趋利避害,价值目标短期化、实用化、功利化。

2.追求自我彰显个性与道德观念的弱化

青年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渴望自主选择,追求自我,互联网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他们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其行为的随意性大大加大,价值判断、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会被扭曲和破坏,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从而淡化了道德的观念。

3.网上便捷的交往手段与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

网络交往方便、即时,可以使交流双方在轻松的心情下表达情感、思想。避免人们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与话题限制。但是网络交往是虚拟的,以字符为交流工具的,缺少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因而在很多时候大学生体验的是一种虚拟的情感、成就,当他们面对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时时常会出现不能适应的现象,他们更多的倾向在网络中寻求帮助和慰藉,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现实的“人际交往”,在网络中回避直接面对矛盾,逃避现实世界,尽量减少对周围人们的近距离沟通和接触,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他们对亲情友情的淡漠,造成在实际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

4.倡导社会公平公正与法制观念的淡薄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血气方刚的年龄,他们对社会中出现的不公平或不公正的事件反应比较敏感和迅速,有时又苦于在现实的生活中找不到合理的渠道来反映,就选择运用网络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网络中向网友述说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受到的遭遇,在众多的网民经过围观甚至是网络的判断中,不断寻找着事实的真相,直至把谜底揭开。但是,很多的网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在参与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却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法制观念比较淡薄,有时甚至做出一些违法法律的事情,如在人肉搜索过程中擅自攻破他人的网站密码,窃取他人的隐私,将他人的隐私随意公布在网络上。

二、网络集群行为下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干预对策

在信息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作为新事物的积极倡导者,他们在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目标多样化等特征。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结合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特点,不断创新网络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尽量减少网络集群行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成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帮助大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1.坚持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其鉴别能力

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把握判断,主要依靠他们自身的鉴别能力。降低网络集群行为中不好的因素对大学生的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应该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鉴别力、抵抗力。这是根本性的措施。因此,我们要着重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辨别的能力,使他们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通过自我实践和锻炼,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形成正确价值观。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诱发大学生价值观念的世俗化和工具化,陷入物欲陷阱,迷失方向。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人不仅是物质实体,也是精神实体,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更要追求精神享受;在谋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还应对社会做出应有贡献。自觉做到物质和精神、自我和社会的统一,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一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教师要成为既懂思想教育艺术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价值观教育中过于简单化的状况,以网络为主要工作领域,适时监督、管理网络状况,及时沟通信息、参與讨论,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以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4.加强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成为守法网民

目前,社会及政府在网络的管理和监督上还存在着监管不力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等方面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也具有相应的游戏规则,只有大家共同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才能保证网络空间拥有正常秩序。否则,没有规则的游戏最终会摧毁整个互联网。

参考文献:

[1]李景源,孙伟平.价值观和价值导向论要.新华文摘,2007,(22):34.

[2]邓希泉.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0,01:103-107.

[3]丁静.时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学海,2010,(5):208-212.

上一篇:六年级下册英语工作总结下一篇:对竞聘演讲稿写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