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演讲艺术特点

2024-04-23

奥巴马演讲艺术特点(共6篇)

篇1:奥巴马演讲艺术特点

奥巴马演讲艺术特点

奥巴马的成功在于他的个人魅力以及他的演讲中的表现力、说服力、语气与词汇表达。作为美国的第四十四任,第四十五任以及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非裔总统,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的演讲富有激情,活力并充分调动了美国民众的气氛“YES,WE CAN”肯定的不只是支持他的美国人命,更是肯定自我,肯定美国,并让人们去相信,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可以做到;我们会站在世界的高峰,我们会做的更好,跟着他他会带着美国走向更好的明天。奥巴马就用这样的说服力,说服了美国民众去支持他并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竞争者。

一、广泛的举例

广泛的举例是他演讲的一个艺术特点,例举一些平常的美好的事例给民众一种总统搞搞再上而且是与大家一样,有一样的生活一样的赞美,渴望着大家的渴望,没一个事例都触动了民众的心弦,这样的号召力与亲和力民众自然支持。

二、真实的内容

奥巴马的演讲是真实的。真实地承认并且面对目前的困难,真实地面对全世界的质疑,真实地承认他的错误,美国政府的错误而不是以各式各样的借口掩盖过去。他的真值有着美国强大的自信,“对于所有那些今天在观看就职典礼的世界其它各地的人民和政府,从宏伟的首都至我父亲所出生的那个小村庄,请明白,美国是所有国家、所有试图寻求和平和尊严男人、女人、儿童的朋友,我们已作好了再次担任领导者的准备。”

这样的宣言的时候,你不会认为他是狂妄,相反,是一种令人心悦诚服的真实。正是这样的宣言这样的真实才给民众一个真实的奥巴马更容易让大家接受的奥巴马。奥巴马自己所言:“这是我们的自由和信念的意义所在——为什么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男女老少能够在这个宏伟的大厅里欢聚一堂,以及为什么不到六十年前一个人的父亲还不能在当地餐馆里就餐、现在他却能够站在大家面前进行最庄严的宣誓。”这就是一个“美国梦”成为真实的写照,这就是蕴含于演讲词背后给人最大的感动。他的演讲词加上他,一个毫无根基的美国黑人,这样的说服力使我们不由自主的去相信他。

三、美国的乐观

奥巴马的演讲是的乐观,或者说拥有美国人的乐观。“美国,终将会解决这些困难。”奥巴马开篇就做出这样的承诺,在我感觉,不是政客们的口号,不是虚构的乌托邦,而是一个持续向前的国家的领导人对未来的描述,因为他的国家历史和他的人民,和他一样,从来都是乐观、积极、向前。他的演讲充斥的美国的乐观美国的价值观,我们要向前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有通过这艰苦岁月我们一定可以有光明的未来。

四、坚定的信念

奥巴马的演讲有着他的坚持,对传统价值的坚持,对建国理想的坚持,对和平正义的坚持。也许,“改变”是奥巴马竞选的口号,但是,改变中对正确的坚持,对原则的坚持,才是变革的精髓。令我为之触动的是:美国200多年前的建国宣言,能在一任接一任的总统就职时,反复被提起、宣扬、坚持。“我们的成功所仰赖的价值标准却是古老的——勤劳、诚实、勇气、公正、忍耐、好奇、忠诚和爱国。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它们在整个美国历史上一直是我们取得进步的背后推动力。现在所亟需的是回归这些真理”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不过按照研究中国历史的视角,200多年的合众国也算不短的朝代了。立国200多年的美国,仍然保持着蓬勃的朝气。去过美国的中国人,无不被美国的活力所感染。而美国保持的那些不变的原则,却不怎么被国人所重视。变革加保持,才是美国强盛的秘密。

五、有力的排比

自然而有力的排比,奥巴马的演讲中排比句很多,递进式的语气与渐强的词汇富有煽动性,并且感人肺腑,虽然在情感上和语气上是深沉的平实的却给予人一种奋进的力量。或悲或喜,悲中带着渴望喜中带着执着和坚定。他的演讲不是华美的不是刻意的修饰词汇组成语句,不是给人反感

二十、、而是真实与真诚,他坦然面对困难并克服他,无论有多艰难,他的演讲给人的暗金就是我们可以相信他,相信他会带领美国去打败困难,强烈的说服力与真情实感是奥巴马演讲成功的关键。

奥巴马的胜出不是历史的创造或再创造,而只是历史的延续。基于利益、种族偏见、文化歧异等与抽象的国民身份不相干的东西,他作为黑人或许会成为竞选总统并胜出的障碍;但基于政治自由主义的逻辑,他作为黑人并不会成为这样的障碍。政治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指向的政治哲学理论,超越于性别、种族、文化、阶级等属性而发出命令。它对应着抽象的人和一个国家的公民的权利平等和尊严。既不是奥巴马赢了,也不是黑人赢了,而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民主、自由的理念再一次赢了。

包括我们中国人,整个世界都在与美国人民分享他们在奥巴马身上得到体现的“美国梦”:自由、平等、机会和信心。但这其实只是一个通过美国化的表达来体现的“世界梦”,因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才是这一个梦的根源。这种价值是普世的,除非我们也跟着非民主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们否认政治的道德基础和伦理学对“人”的规定。

乐观、坚持、真实加上举例与排比,一个美国的奥巴马用他的演讲艺术诠释他为什么可以站在现在世界的顶级大国的政治领导层。每个人的胜利都不是偶然的,面对当今世界的各种不安定的因素,即将踏上“麻烦”的长征之路的奥巴马,能够在内心深处感到温暖和振奋的是,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民都热烈支持他,不但对他表示乐观和期勉,也都愿意对他的经济纾困方案抱存耐心和希望,大家都了解经济复苏不是几个月就能奏效。

奥巴马用他的行动一再提醒人民,他和他的政府不可能在短期内即恢复景气,他也可能犯错,也会让民众失望。就像肯尼迪就职演说所说:“所有这一切(期待)都不可能在头一百天内完成,亦不可能在头一千日内做到或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甚至在我们有生之年也不可能完成。但是,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吧!”给民众信心,使民众信赖,不掩饰的将他和政府所遇到的困难摆放在人民群众面前,这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真正的民主与自由,每一位合法公民都可以参与到国家的决策中去,这正是我国所做不到的。而奥巴马的演讲正是将他日后的作法附加在了语言只中,也正是这样关乎到个人的切身利益上的事才会更吸引大众的关心,也正是因为这样奥巴马才会得到大众的支持。

领导人高高在上,会给民众以隔阂,过于圆滑又不得大家信任,有深度有力度又有亲和力的领导才百姓所期待的领导。奥巴马在全民的祝福声中挑起重担,在七十多年来最严厉的形势中出任总统,责任虽然艰巨,路途亦颇遥远。但反过来说,他也有相当大的机会带领美国人民走出难关,创造奇迹,化危机为成功的转机。

每当奥巴马演说结束,基本都是全场欢声雷动,久久不息。正是这种语言的魅力才可以战胜四方,打倒对黑人存有偏见的种族歧视者,打败了不同的竞争者从数亿美国民众之中脱颖而出,他的演讲正是富有这样的力量这样的自信才可以使他屹立在美国的政坛连续两届。一次的成功可能是偶然,而第二次的成功就是个人的力量的肯定。奥巴马说:“现在是开始重塑美国的时候了!而在世界民众心中,这个星球其实也到了被重新塑造的时刻。或许正是这种力量才是奥巴马的魅力所在。

篇2:奥巴马演讲艺术特点

奥巴马的演说是激情与感动的结合,当我反复观看奥巴马就职演讲视频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这一席演讲如此深入人心,如此触动万里之外不同语境下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心,在我看来,归于他演讲的真实和本身乐观、自信与坚持的精神。

奥巴马是个天生的演讲家,有着“令政客妒嫉的嗓音”,加上其个人魅力无穷,透显着成熟男人的魅力。调动现场气氛能力一流,演讲中带着某种直指人心的魔力,每每能使得群情激昂。他的演说富有节奏感,味道十足、语气恰到好处,几乎带有一种催眠和传教的功能,让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使当他面对成千上万人演讲,也能让每个人都觉得奥巴马就是对他一个人在说。

美国各大媒体的调查表明,大多数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演说中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照、层进、比喻、借代等。现分析其语言艺术如下:

(1).运用押韵手法,增强表现力。声音是词语的表达形式,因此,音律就成为了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音韵为手段传达的思想可以给人以形象感和立体感。英语的押韵可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种类,最常见的有头韵。头韵指词首重复,如 great和 grew。在演讲中,能产生强烈的语言效果和韵律美。

例 :We didn’t start with much money or many endorsements.Our campaign was not hatched in the halls of Washington.(Obama,This Victory Belongs to You)奥巴马在同一句子中用头韵,重复了“m”、“h”,强调了政府崇尚节俭的政策,这符合广大普通群众的利益。这种特殊的情感涵义通过语音的表象化得到有效传递。巴马政府充满期待。

(2).排比反复。排比结构是英语演讲中最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几个词组或句子并列使用,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突出所强调的内容,增强语言的气势,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反复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通过对重点词、重要概念的多次重复,可以引起读者或听者的注意,给人以较深刻的印象。

例 : 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They

are serious and they are many.They will not be met easily or in short span of time.But know this, America, they will be met.在这一段里,奥巴马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和简洁的语句,既肯定了美国正面临严重的危机,又表达了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因而博得了全场听众热烈的掌声。文中的“they”回指首句的“challenge”,” they”反复出现了四次,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辞中,几乎每个段落都能找到排比的影子,既有词组或短语的排比,又有句子和段落的排比,而且又往往结合反复一起使用,从而大大增强了演讲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3).层进。层进是指在排列句子成分时,根据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由少到多,从低到高的原则,选择恰当的词语,使语义层层递增,起到加强语义的作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辞的很多句子和段落都有运用层进的修辞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

例: We are shaped by every language and culture, drawn from every end of this Earth;and because we have tasted the bitters will of civil war and segregation, and emerged from that dark chap estranger and more united, we cannot help but believe that the old ha2treds shall someday pass;that the lines of tribe shall soon dissolve;that as the world grows smaller, our common humanity shall reveal it2self;and that America must p lay its role in ushering in a new era of peace.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长句,句中有句,辞格套辞格,复杂的句子结构既说明了美国多元文化的复杂性,又展现出奥巴马运用语言的娴熟和技巧。句中不但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譬如把“civil war and segregation(内战和种族隔离)”比作“bitter swill(苦辣的泔水)”,又用“that dark chap tar(黑暗的篇章)”喻指内战和种族隔离;而且四个并列的宾语从句“(believe)that...;That...;that...;and that...”在语义上层层递进,节奏逐步加强,再一次把演讲推向了高潮。

(4).对照。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辞中使用较多的另一种修辞手法是对照。对照就是把意义对立的词、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就职演说中恰当运用对照,可以通过矛盾揭示本质,通过对立事物的互相映衬,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 : In reaffirming the greatness of our nation, we understand that 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It must be earned.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 one of shortcuts or settling for less.It has not been the path for the fainttakers, the doers, the makers of things———some celebrated but more often men and women obscure in their labor, who have carried us up the long, rugged path towards p prosperity and freedom.在这一段落中,奥巴马在重申美国是个伟大的国家的同时,指出伟大不是天赐的,而是需要努力赢得的,用“that 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与“It must be earned”对照,目的是强调后者。接着,两个否定句“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和“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又与后面的肯定句“Rather, it has been the risk-takers, the doers, the makers of things...”形成对照, 使用了关联词语“Rather”来引起听众的注意,说明美国能走到今天并不容易,突出强调了广大美国民众的默默奉献对国家繁荣和自由的重要意义。这样,通过前后事物鲜明的对照,成功地激发了听众的思想感情,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巧用矛盾辞格,意味深长。矛盾修辞法是使用两种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的特征来形容一项事物,以增强语言感染力。这种修辞手法运用短小机智的妙语,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自相矛盾,但进一步思考之后,发现又是非常合理的,令人记忆深刻。矛盾对立的两面使演讲者在更大程度上感染人、说服人,给人以启迪。

例 :Well, I say to them tonight, there’s not a liberal America and a conservative America — there’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re’s not a black America and white America and Latino America and Asian America;there’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这句话不但有矛盾修辞,还有反复和平行结构的综合运用,形成了烘云托月的效果,像警言一样敲打着听众的心,激发出民众的爱国热情。

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词表面上是通过口头方式进行表达的,似乎是脱稿演讲,实际上是经过了精心准备和斟酌,并且做到了藏稿于心。整篇演说词朴实无华,极少使用堂皇之词,这与奥巴马的平民、律师、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的身份是相符的,使得他的演说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在看似平凡的演讲中,奥巴马使用了不平凡的修辞手段来增强演讲的效果。他使用了音韵修辞格、词汇修辞格和句法修辞格等多种修辞手段为演讲增添色彩,奥巴马在演讲中娴熟地使用了语言艺术的技巧来提高演讲的效果,他吸取了历届总统就职演说的精华,又旗帜鲜明地保留了自己的时代感,现实性和平民性,同时,也使演说词具有了语言艺术的欣赏性。

参考文献

篇3:奥巴马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旨在把语言和语言使用与其意识形态意义联系起来的一种分析。语言并非仅仅是一种客观的传播媒介, 也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不仅反映社会现实, 也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 (The N ews Journal, 2003) 因此, 批评性话语分析本质上是对语篇特别是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进行的一种社会分析, 以提高读者对语言的敏感程度, 使他们认识到语言和现代社会生活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语言运用和不平等的社会权力关系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促使读者实现批评阅读 (critical reading) , 增强他们对大众语篇的反控制意识。

批评话语分析要求把语言作为一个多功能的系统, 因此,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自然成了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来源。 (辛斌, 2005) 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 黄国文 (2001) 认为, 我们在分析语篇时完全可以用这种理论进行指导。Halliday将语言所能完成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功能抽象概括为三大语言元功能, 即概念功能 (ideati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 function) 和语篇功能 (textual function) (徐珺, 2005) 。概念功能, 指语言用于表达说话者的内部经验, 世界及其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功能, 主要由及物 (transitivity) 系统来实现 (王冬梅, 2008) 。人际功能, 是指能表达作者 (讲话者) 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以及他 (她) 对事物的推断的功能, 它直接与态度、观点等相关, 是一条展示意识形态作用的捷径。另外, 在语篇上, 名词化的过程隐藏了参与者和情态的成分, 减少了行为成分, 使客观性更强。修辞的应用也是政治演讲文本的一个重要特点, 不仅保证了政治演讲的流畅与生动, 还增加了文本的说服力。

本文将从及物性、人称代词的选择、情态系统, 语篇的修辞等方面, 对奥巴马就职演讲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是如何利用语言为其政治目的服务, 劝说美国的民众接受其宣扬的意识形态的。

2 奥巴马诺贝尔和平奖演讲分析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在2008年11月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 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本文以他的就职演说为语料, 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下, 根据语篇的具体特征, 选择性地分析及物性, 情态系统, 人称代词以及语篇修辞特点。

2.1 及物性

及物性 (transitivity) 是概念功能的一部分, 是以交代各种过程及其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来反映语言的概念功能, 其中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是最常见的三种表示概念功能的过程。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 它有两个参与者:“动作者” (actor) 和“目标” (goal) ;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 (sensing) 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一般有两个参与者:心理活动的主体“感觉者” (senser) 和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 (phenomenon) ;关系过程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任何关系的过程, 可分为“归属性关系过程” (attributive) 和“限定性关系过程” (descriptive) , 前者对事物进行描写, 后者对事物进行限定。

在演讲中, 奥巴马主要采用了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这两种及物性系统。在谈及如何重建美国经济和政治霸主的地位时, 奥巴马选择了对行为进行描述的物质过程:

(1) On this day, we come to proclaim an end to the petty grievances and false promises, the recriminations and worn out dogmas, that for far too long have strangled our politics.

(2) Starting today, we must pick ourselves up, dust ourselves off, and begin again the work of remaking America.以上各句中的动词, “proclaim”, “pick”, “dust”, “begin”属于物质动词, 表明了奥巴马的决心, 并表明他将和美国民众一起, 改善美国现有的政治管理制度, 重拾信心, 共建全新美国。而及物性系统中的关系过程是进行评价或判断最直接的方式 (Hodge & Kress, 1979) , 如以下各句中由系动词连接名词词组或形容词形成的关系过程。

(3) 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They are serious and they are many. They will not be met easily or in a short span of time.

(4) Less measurable but no less profound is a sapping of confidence across our land-a nagging fear that America's decline is inevitable, and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must lower its sights.

第三句中的“real”, “serious”, “many”是对于美国现在所面临的“challenges”的限定。第四句中的“sapping”, “nagging”则描述了美国民众所面临的信仰危机, 表明了当前局势的严重性。关系过程中一般现在时的使用增强了评价和界定的客观性。奥巴马选用这种概念过程和时态, 是想证明自己所言是普遍认可的事实, 并没有夹杂着个人的主观因素。从而, 让听众认识到美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十分严峻的。

2.2 情态系统

系统功能语言学 (Halliday, 1994 /2000) 认为,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 除了表达肯定和否定的两极之外, 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可能性, 即“中间状态”, 即“情态” (modality) 。情态是说话人对某个命题或提议的态度、看法, 表现了说话人的意愿或判断。全文共有单词2369个, 其中情态动词62个, 各种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如下:

但情态本身也有等级之分。情态量值分布最明显地体现在情态操作词上。通过对情态的高、中、低量值的区分, 可以看出说话者语气的轻重。当否定词在命题和情态之间转换时, 情态的高、低量值会发生逆转。要表达相对肯定的态度时采用的是高量值的情态词, 反之则使用低量值的情态词。情态词量值分布如下:

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 奥巴马这篇演讲中用得最多的是中情态词, 共23个, 占全文情态动词的37%;高情态词, 共8个, 占全文情态动词的13%;低情态词, 共31个, 占全文情态动词的50%。这是就职演讲, 奥巴马不必使用太过激烈的情态, 只要表明自己的理念, 指出以后努力的方向。中, 低情态词的使用可以使自己的主张不带有强制的色彩, 使信息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从而增加了信息被听众认可的机会, 也可以避免遭受听众的批评和挑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在中情态动词中, will又是演讲稿中用得最多的, 有19个之多, 占所有情态词的31%。will用于第一人称后表示决心。通过对will出现的语境的分析发现:will几乎都是刻画新总统对美国民众的承诺和未来工作的艰巨。这可以反映出奥巴马对前途所做出的主观判断, 以此来影响受众, 让他们感觉美国明天的任务很艰巨, 支持新总统的工作显得十分必要。低情态词中, 使用最多的是“can”。其大量使用使他在表达自己的执政决心和承诺时更加游刃有余。但奥巴马在这篇演讲中也使用了高情态动词“must”8次, 表示他的主观取向, 强调了美国可以而且必须取得成功, 以此来迎合美国民众的心理, 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同时, “must”也传达出一种强制的态度, 这样总统话语权的权威化也表现得更加清楚了。

2.3 人称代词

语篇的人际元功能关注的是篇章作者和篇章意图中的读者的互动关系, 即说话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 并影响听者的态度和行为。如对何人使用何种称谓, 体现着作者 (讲话者) 的态度。情态是人际功能的体现形式之一, 主观情态反映话语生成者与陈述的亲近性, 而客观情态则模糊了个体与团体的观点。在英语里, 除了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和情态副词之外, 人称代词、实义动词、时态、直接、间接引语都可表达情态意义 (辛斌, 2005) 。政治家在演讲中非常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调节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Maitland & Wilson, 1987) 。本文着重分析人际功能中的人称代词在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使用。

人称代词在英语政治语篇中的应用很广泛。Beard (参见The News Journal, 2003) 指出, 政治家和他们的撰稿人对演讲中使用什么代词颇费脑汁;他们自己准备承担多大的责任;成功后他们愿意和同事分担多大的责任;他们有多大把握相信公众接受他们的观点;以及失败后他们自己准备承担多少责任。这些功能都要靠代词来实现。获胜演讲中使用的人称代词如下:

分析演讲稿我们不难发现, 在描述未来执政路上的艰难和总统的承诺的时候, 其大量使用“we” (共计61次) , “us” (22次) , “our” (67次) , “you”/“your” (共15次) , 使受众感觉到自己就是那个“you”, 不自觉地和新总统开始对话, 使受众更能体会未来的艰辛, 也增加了受众的主人翁意识, 受众和总统间的距离不自觉拉近了。奥巴马通过“we”与“I”的成功置换, 达到了“前面的路还很长很艰辛, 我需要你们的参与”的效果, 从而树立了一个锐意改革, 人民至上的新一代美国领导人形象。

2.4 修辞

“演讲者借助修辞获得支持, 最终获得政治权威 (political power) ” (郭秀梅, 1984) 。这里, “说服”将修辞与政治连在了一起, 因为政治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说服”。因此, 演讲辞中的修辞功能不可忽视。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 最常见的修辞形式就是排比:

(1) For us, they packed up their few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traveled across oceans in search of a new life. For us, 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 endured the lash of the whip and plowed the hard earth. For us, they fought and died, in places like Concord and Gettysburg; Normandy and Khe Sahn. (为了我们, 先辈们带着微薄的细软, 横渡大洋, 寻找新生活;为了我们, 先辈们忍辱负重, 用血汗浇铸工厂;为了我们, 先辈们在荒芜的西部大地辛勤耕作, 定居他乡;为了我们, 先辈们奔赴 (独立战争中的) 康科德城和葛底斯堡、 (二战中的) 诺曼底、 (越战中的) Khe Sahn, 他们征战、死去。)

(2) Our workers are no less productive than when this crisis began. Our minds are no less inventive, our goods and services no less needed than they were last week or last month or last year. Our capacity remains undiminished. (同危机初露端倪之时相比, 美国人民的生产力依然旺盛;与上周、上个月或者去年相比, 我们的头脑依然富于创造力, 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依然很有市场, 我们的实力不曾削弱。)

排比句的使用, 显得演讲结构紧凑。在表达对先烈的敬意时, 慷慨激昂, 在传达对美国社会, 对民众的信心的时候, 语气坚定有力掷地有声。

参考文献

[1]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2) :1-4.

[2]郭秀梅.实用英语修辞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4.

[3]王冬梅.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来源及主要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8) .

篇4:向奥巴马学习管理艺术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一个成功的总统背后则有一群男人和女人。奥巴马,美国第56届、第57届总统,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他的背后是一群80后。2013年1月21日,奥巴马宣布就职连任,其演讲稿就是由一个叫法罗的80后年轻人带领着自己团队,在白宫的一角吃着成盒的比萨熬夜写出来的。

80后,被称为个性一代的新新人类,是一群不折不扣的“个人主义者”,面对如此一支“个性化”的新生力量,奥巴马是如何让他们变“个性”为“共性”,并拼尽全力助其竞选和连任总统成功的呢?

为梦想而战

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步入社会时,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站队”——跟对人。站队即你要从事的行业,你要跟随的领导,你要开拓的领域。正确的站队,会让你的仕途更加顺畅,更有机会平步青云;错误的站队,也许就难有出头之日。

谁会想到一个无钱、无权、无靠山,而且名字还有些滑稽的“三无”黑人能当上美国总统,可是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的国度呢,一切皆有可能。但是站在这样一个“三无”黑人的旗下,是不是过于冒进,还是赌一把风险与机会共存?是什么吸引了无数精英纷纷投靠奥巴马麾下,是丰厚的待遇?是入驻白宫谋个一官半职的许诺?都不是,依然是马丁·路德·金慷慨激昂的“I have a dream”,“美国梦”激励着年轻人聚集在奥巴马身旁,并为了共同的梦想而并肩奋斗。奥巴马向其团队描绘了一个未来美好的愿景,告诉所有人“不是为了某个人工作,而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这一招,两千多年前的汉高祖刘邦也用过。刘邦是个高明的政治家与企业家,刘邦只用了四字便得到了天下的统治权——“奖赏封用”,这四字真言是汉高祖刘邦智慧的表现。对于工作干得好的下属刘邦会给予奖赏以作鼓励。“封”在汉朝就是予以封地,同姓的封王,异姓的封侯,在现在来说就是放权,对于自己信任的员工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把权力和责任都交到员工的手上,会激发员工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工作。“用”则是对非常有才干的人加以重用。因此张良成为刘邦的智囊,为刘邦出谋划策;让韩信成为外联主管,带兵打仗,扬名在外;萧何则成为后勤部长,振国安民。

确定管理制度

明确的使命和团队文化是一支渴望所向披靡的队伍所必备的两个因素。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总统选战的竞争程度更甚于商战,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

想要赢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因此,内部团结一心是赢得选战胜利的前提条件,也是必备要素之一。内部的钩心斗角,互相猜忌是奥巴马团队的大忌。在奥巴马团队中绝不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出现。与其他候选人团队中的内斗、背后捅刀子、不择手段上位相比,奥巴马的这种“团结政策”更具吸引力。

创建新团队,必须先树立原则。奥巴马为其团队规定正确的竞选战略以及人与人之间要互尊互重,无论你职位高低,保持彼此的尊重是首遵守则,在遇到危机时要携手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推卸责任,互相埋怨。明确整个竞选团队是为了服务于这个事业,为了共建美国梦,而不是为了私人野心。这种“大同”式的管理制度,在以“自由”与“民主”著称的美国特别受用,这是奥巴马吸引精英投其麾下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

任何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团队都需要管理,奥巴马对团队的管理在于他给所有的团队成员一个对于未来的美好期望,使所有人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管理的作用就像是磁铁与铁钉一样,企业就是磁铁,员工就是铁钉,没有磁铁,铁钉永远不会自动聚集在一起。

设置薪酬上限

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 它的成功主要原因应归功于沃尔玛独到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中成本控制在企业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沃尔玛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成本控制体现在许多细节上,在沃尔玛的各级管理人员办公室中,看不到昂贵的办公用品,办公室也没有经过豪华的装修,沃尔玛还鼓励员工尽力为公司节省不必要开支而开动脑筋,出谋划策。沃尔玛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对于那些能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合理的开源节流可以使企业积蓄实力,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奥巴马就是一个“过日子”的高手,在其竞选总统的准备中,设置薪酬上限是他的一大精明之举,把省下来的钱都用于总统竞选上,而对于其团队,美好的前景则是奥巴马给其团队最好的福利待遇。

设定薪酬上限不失为一个精明决策。除财务总监之外,团队中所有人的月薪不得超过一万两千美元,虽然这个数目在普通行业中属于高薪范畴,但在很多州竞选中,许多人都可以拿到高于此薪酬两倍以上的收入。设立薪酬上限的目的是可以免于在薪资谈判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这些时间可用于做一些对竞选成功更有益的事情。对于所有低级别员工则采取分级工资制度,新来的员工一视同仁,只要是有能力并怀有美国梦的热血人士,无论资历怎样,都有机会在奥巴马团队中实现他们的梦想,这一点在其他竞选团队中是不存在的。

整个团队不仅对薪酬设定了上限,而且还实行了一条不提薪制度,除非更换岗位,且职位担当责任更加重大,否则一直到竞选结束薪资标准都与最初设定的相同。一切省下来的金钱与精力都用于竞选。奥巴马向其团队描绘了一个宏伟的愿景,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会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薪酬上限的设定可以避免内乱的发生,加薪问题是一个令许多老板头疼的事情。一些繁杂的工作内容尽量简化,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花在总统候选人的主要职责上,对于奥巴马来说,没有什么比适时调整竞选理念,大范围地宣传自己更为重要。

步步为营的个人营销术

根据目标设定竞选策略,明确每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及任务,做到各个击破,步步为营,这也是奥巴马取胜的关键。

正如企业或品牌渴望拥有较强的知名度一样,选择宣传渠道十分关键。信息时代,互联网是最便利、最有效的宣传渠道。画面与声音同步的视频传播相对于单一的图片或是文字传播更显直观。奥巴马以视频为主要宣传途径,采取层层剥笋之宣传法则:先在网上宣布奥巴马正在为参选组建团队。几个月之后,待奥巴马的团队真正意义上组建起来之时,正式公布参选信息。

每一步营销宣传策略,奥巴马本人都会参与其中。在拍摄视频之前,稿件会由其御用文胆“精雕细琢”,奥巴马还会亲自对文章进行润色,修改措辞,以求达到完美。

篇5:领导干部演讲艺术的特点

①语言要新鲜,不讲套话、空话。

②语言要准确,不讲大话、假话。语言的准确性来自思维的精确性,只有想得明白,思考得周密,才能讲得准确,讲得恰如其分;要根据不同的听众,挑选精当的语词,运用尽可能严密的逻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信口开河或泛泛而谈是不会抓住听众的。

③语言要通俗,尽量使用人人都懂的,有地方特色的群众语言,反映群众的感情、呼声、心愿和脉搏跳动的心里话,象一些口头语、成语、顺口溜等等。群众语言讲起来琅琅上口,容易使人接受,能够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④语言要简炼,不讲抽象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罗嗦,抽象。一般要注意3点:

1)讲究词语的修饰和表达技巧。

2)是去掉多余的话,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不要拉拉扯扯地讲半天。

3)语速要恰当,不要拿腔拿调、不要在不该停的地方停顿,以免造成误会。

4)是避免重复。演讲时为了强调某一点,有时需要重复,但非重点的地方不能重复。

5)是去掉口头语和多余的叹词,如“这个”、“那个”、“反正”之类的口头语或“嗯”、“啊”之类的叹词;

领导干部作报告的技巧

①充分准备,熟悉讲稿。不管是自拟的报告稿还是秘书根据领导意图拟的报告稿,报告人事前必须字字句句认认真真读两三遍,除了在内容和形式等大的方面从严把关之外,对容易读错的字,陌生的人名地名术语,拗口的句子等要特别注意,保证读准读熟说流利。

②清晰流畅,语速适中。作报告最好用普通话,或者用大多数听众熟悉的本土话。大小标题和重要的句子可以适当重复;使听众句句听得清,思路理得清,重点记得清。

③庄重自然,精神奕奕。既不能嘻戏轻浮,又不能声色俱厉,拿腔调摆架子。身强力壮的中青年干部最好站着作报告。

④根据讲稿,又不拘泥于讲稿。除了重要会议上的正式报告(如向人大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必须一字不掉地照稿宣读之外,一般应该“讲”报告,而不是“读”报告。报告人按照讲稿或提纲的层次结构,灵活自如地讲述,可以根据听众的反馈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讲稿作些增删补释。如举例,可以按讲稿举,也可在现场信手拈来举;听众不很明白,可以多举两例,大家已不言而喻可以少举例和不举例。

⑤注意反馈,交流感情。作报告切忌埋头照读不理听众,即使是照本宣读的正式报告,报告人也要不时抬起头来扫视全场,用目光和表情与听众交流感情(如同电视新闻播音员那样),可以适当有一些手势,但不宜过多和过大(不能象演戏那样)。要及时根据听众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报告,如后座的听众听不清,音量要放大一些,听众对某些难点莫名其妙,应作些解说等。还要注意与主席台的其他领导同志示意交流,让他们有适当的插话机会,使报告人与听众,台上和台下融为一体,使整个会场气氛活跃起来。

领导干部补充发言的要求

在会议的主题报告(中心发言)之后,往往要请有关的领导同志作补充发言,补充发言的要求是:

①在时间上宜短不宜长。补充发言者应紧紧围绕会议的主旨,抓住重点和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补充和说明。

②在内容上宜深不宜浅。俗话说:“嚼过的馍馍没味道,浅薄的话儿没力量。”作为补充发言,关键在于“补充”二字。要求发言的同志必须是有感而发,做到:内容深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力,在某一个侧面深化会议主题。

篇6:奥巴马演讲

That’s a really important question, and it goes to the heart of a debate we’re having right now in this country – and that’s the debate about how to tackle the problem of our deficits and our debt.Now, there are obviously real differences in approach.I believe we need a balanced approach.That means taking on spending in our domestic programs and our defense programs.It means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in programs like Medicare so we can strengthen those programs and protect them for future generations.And it means taking on spending in the tax code – spending on tax breaks and deductions for the wealthiest Americans.But I also know that 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 don’t see eye to eye on a number of issues.And so, we’re going to continue working over the weekend to bridge those gaps.The good news is, we agree on some of the big things.We agree that after a decade of racking up deficits and debt, we finally need to get our fiscal house in order.We agree that to do that, both sides are going to have to step outside their comfort zones and make some political sacrifices.And we agree that we simply cannot afford to default on our national obliga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in our history;that we need to uphold the full faith and credi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ith a recovery that’s still fragile and isn’t producing all the jobs we need, the last thing we can afford is the usual partisan game-playing in Washington.By getting our fiscal house in order, Congress will be in a stronger position to focus on some of the job-creating measures I’ve already proposed – like putting people to work rebuilding America’s infrastructure, or reforming our patent system so that our innovators and entrepreneurs have a greater incentive to generate new products, or making college more affordable for families.And businesses that may be holding back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surrounding the possibility of a default by the U.S.government will have greater confidence to invest and create jobs.I know we can do this.We can meet our fiscal challenge.That’s what the American people sent us here to do.They didn’t send us here to kick our problems down the road.That’s exactly what they don’t like about Washington.They sent us here to work together.They sent us here to get things done.Right now, we have an extraordinary – and extraordinarily rare – opportunity to move forward in a way that makes sure our government lives within its means, that puts our economy on a sounder footing for the future, and that still invests in the things we need to prosper in the years to come.And I’m hopeful that we will rise to the moment, and seize this opportunity, on behalf of all Americans, and the future we hold in common.Thanks everyone, and have a great weekend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奥巴马演讲艺术特点】相关文章:

奥巴马柏林演讲04-23

奥巴马夫人演讲05-10

奥巴马演讲集05-15

奥巴马开学演讲05-31

奥巴马连任演讲05-27

奥巴马演讲英文范文06-06

奥巴马联合演讲范文06-06

美国总统奥巴马演讲08-20

1奥巴马就职演讲05-02

奥巴马竞选演讲视频06-02

上一篇:消防员叔叔我喜欢你说课稿下一篇:预备党员转正时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