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句解析

2024-04-16

国学经典名句解析(精选8篇)

篇1:国学经典名句解析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诗人借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来比喻读书。

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处在安全时期也要考虑危险可能存在,考虑到这个就会去准备,有了准备就免去了危险的祸患。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 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译: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年少的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只有伤悲的份。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译: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译:一年中最重要的季节是在春天,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是在早晨。

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10.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译: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篇2:国学经典名句解析

1,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大学》

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

3,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5,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6,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

7,8,学》

9,——《大学》

——《大学》

——《大10,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大学》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5,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6,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中庸》

7,8,9,——《中庸》 ——《中庸》

——《中庸》

10,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12,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 乐,仁者寿。——《论语》

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 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1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中庸》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篇3:吟诵国学经典培养优良品质

“我的小孩一向对父母很不耐烦, 在家里什么活也不干, 但这学期开始学会照顾父母了, 开始知道感恩了, 对人也有礼貌了。”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家长在校门口接送孩子时, 常对老师说类似这样的话。孩子转变何来?答案是“国学经典”澄清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这个回答一定出乎你的预料吧?那么区区“国学经典”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吗?它是怎样渗透到学生内心的呢?一个国学经典诵读实验班的实践案例或许能让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案例】

五年级一班 (此班为国学经典实验班) 的一节晨会课上, 当我把国学教辅书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每天7点半至8点之间诵读这些书目时, 学生有的皱眉, 有的抗议, 他们认为这不是语文书上的内容, 看不明白, 也读不懂, 是浪费时间。我一大早就吃了个闭门羹。

怎样让学生喜欢读书呢?兴趣源于生活, 我从网上找到了《我被13所学校开除》让学生观看。片中打骂父母, 欺负老师, 好吃懒做, 沉迷游戏的少年, 学习《弟子规》后, 居然痛改前非, 做不拿工资的义工。我发现学生有了兴趣之后, 又带领学生观看《90后的坏女孩》, 片中的少女, 娇生惯养, 痛恨父母, 打架斗殴, 恨世吸毒, 学了《弟子规》后, 居然洗心革面, 也开始做起义工来。通过看片, 学生不再拒绝读经典了, 相反同学们对《弟子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上搜索和翻阅相关书籍, 如饥似渴地学习《弟子规》。

在五 (1) 班的带动下, 我校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学习国学经典的倡议。国旗下讲话“淋浴书香, 从弟子规开始”, 实验班教师以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授《弟子规》课程并指导观看百家讲坛《弟子规》。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 我们进行了班级服务员 (班干部) 民主竞选。出手抄报、黑板报, 召开了“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主题班会, 听取礼仪和环保知识讲座并学习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动作。成立“弯弯腰小队”——开展你丢我捡 (校园垃圾) 活动。电影版弟子规在课堂上表演——利用学生们善于模仿的特点表演在生活中应该做到的细节。如:如何打电话、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做客、聚餐的礼节等。策划了黑林小学国学《弟子规》讲坛, 举办了《弟子规》故事演讲比赛、《弟子规》文艺会演等。礼仪和环保组一起走进村庄, 进行了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我们每个学生都加入班级QQ群, 把《弟子规》学习心得写进自己的网络空间。学生慢慢喜欢上了国学经典, 每天早上的课堂都会响起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反思】

学生学习兴趣的转变缘于教师创设了触及学生心灵的情境。学生行为的转变则缘于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理解、领悟了经典的含义, 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慢慢汲取了经典的精华, 得到了正能量。

在黑林小学, 墙壁上、画廊上、黑板报上到处张贴着国学经典故事, 每天的早操时间, 也可以看到全体学生吟唱《弟子规》的壮观场面。在经典的浸润熏陶下, 学生们厚德载物读乾坤经典, 自强不息做真理文章, 养成了文雅、知礼、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走进我们的校园, 看到的是一片整洁清新的环境;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都受到了学生充满爱心的呵护;学生们见了师长、来宾, 会自觉行鞠躬礼致意;我们的升旗仪式, 学生严肃认真, 动作整齐划一。这一切得到了许多来校参观的教育界同仁的一致称道。

从《弟子规》《孝经》中, 学生们认识到“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要孝敬父母, 尊老爱幼。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学习, 我们的学生知道了我们古代中国的了不起, 古代的中国人了不起, 他们感受到要做一个爱祖国、守孝道、讲诚信、懂礼貌、平等待人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五年级的同学, 从小娇生惯养, 平常在家里什么活都不干, 学校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之后, 他居然主动在家里扫地, 妈妈觉得不可思议, 而他用了一句古文回答: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这是我们实施国学教育的初衷, 也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

我们曾在全校800多名学生家长中进行了一次关于国学教育的调查。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统计显示, 约有87%的家长认为国学修养对自身的日常生活有帮助;约有76%的家长认为国学在今天出现了文化断层;约有71%的家长认为加强国学传统教育尤其有必要;约有89%的家长认为让孩子接受国学传统教育很有必要。

家长对国学与国学教育所持的肯定态度, 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缺少或忽视了什么。这些调查坚定了学校实施国学教育的信心。为此我们按照诗、礼、书、画、武、乐六方面, 对全校学生进行初步的启蒙教育, 让“新六艺”, 弘人文, 烛照心灵, 成长身心。

篇4:国学经典名句解析

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此句出自《左传·曹刿论战》。这里,曹刿所言与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最初带来的边际产出是递增的,一旦超过某一定值,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正如击鼓,却一鼓不如一鼓。

在生产中,边际报酬递减的例子十分常见。比如,在建房时,如果建材、建筑设备等其他投入不变,随着人工的增加,建造速度可能会加快;但人数增多到某一数量后,此时再增加人力,不仅不会加快建造速度,反而会“人多手脚乱”而延缓工期。又如,在农田里撒化肥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当向一亩农田撒第一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最多,撒第二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没有第一个100公斤化肥增加的产量多,撒第三个100公斤化肥的时候增加的产量就更少甚至减产,也就是说,随着所撒化肥的增加,增产效应越来越低。再以国有企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为例,当前国有企业职工总数远超国有企业本身所要求的适度规模,产出低,效益差,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与配置不合理。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粗放式的人力投入只会造成一个结果:边际报酬递减。

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该句出自《孟子》。孟子认为,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欲取之必先与之,有所得必有所失。

这与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理论”不谋而合。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经济活动必须消耗资源,而一切资源又都是稀缺的,在使用一种稀缺资源获得某种收入的同时放弃在其它方面所能得到的更高收入,称之为“机会成本”。通过比较机会成本的高低,可以使资源从效率低的用途转移到效率高的用途上。因此,以机会成本来估算生产中的各种成本,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整个经济或单个部门,单个企业的资源配置,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具有参考价值。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低效运行的国企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机会成本是大得惊人的,应予以高度重视。

撇开“机会成本”不论,“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矛盾在经济上也是很普遍的,譬如银行业中“流动性”与“安全性”的矛盾,“安全性”与“效益性”的矛盾,经济活动中“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等等。

三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该句出自清·赵翼的《陔余丛考·成语》,含义为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体现了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原理。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席经济学教授阿克劳夫(Akorlof)对二手车市场模型的分析,创立了逆向选择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在信息不对称时所面临的经营困境。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合同与投保人达成协议,发生保险事故时支付一定赔偿,投保人以支付保费作为代价。然而,每个顾客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是不同的,那些最容易发生意外的人往往最愿意购买保险。比如,在医疗保险中,那些知道自己身体状况不好、随时都可能住院的人最有积极性购买保险;那些身体状况良好往往不愿意购买保险。如果保险公司提高保险费,很可能将风险小的顾客赶出市场,而留下来的客户需要赔偿的概率大大增加,从而迫使保险公司再次提高保费,如此恶性循环,最后使得所有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投保人(优质客户)全部退出市场,剩下那些健康状况非常糟糕、在高额保费面前仍然愿意购买保险的投保人(劣质客户)。劣质客户不断驱逐优质客户,保险公司从一开始所选择的总是那些最能使自己破产的劣质客户,正所谓“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这种逆向选择告诉我们,凡是那些积极买保险的人都是容易出险的人,所以具有购买保险的最大意愿,以便出险之后能得到赔付。而出险概率较低的人则往往犹豫不决,如果保险价格提高了,反而会把他们拒之门外。经济行为中的逆向选择又叫“逆淘汰”,其实质就是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金属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人们称之为格雷欣法则,亦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成于水而寒于水

该句引自《荀子·劝学》。青与蓝,冰与水的辩证关系体现在:因为卓越,所以超越。

在经济现象中,连锁反应与效用成倍扩大的情况叫做“乘数理论”,也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该理论,在消费需求不足造成总需求不足而私人投资不力时,尤其要靠政府增加购买支出来解决。增加一倍的政府支出可带来多倍的国民收入。近年我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发展速度放缓,为扩大内需,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宏观经济,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复苏之路。

五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此句引自《吕氏春秋·察今》。该论述涉及到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经济变量(如价格,利率)在未来变动方向与幅度的一种估计,预期可以支配人们的现实行为,通过对所有与决策有关的不确定的经济变量进行预测,决策者就能够采取合乎理性的措施,使未来的不确定性得到部分或全部补偿。预期日益成为左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些国际评级机构如英国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美国穆迪(Moody),惠威(Fitch IBCA),汤臣百卫(Thomson Bank Watch)在引导人们形成预期,对外汇市场波动预测方面作用重大。1997年4月25日,穆迪在降低泰国主权信贷等级后又降低了三家主要商业银行的信贷等级,并将降级归结为泰国经济金融形势恶化,由此造成投资者对泰铢贬值的强烈预期,加上国际投机机构大举进攻,从而推倒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出焉

原句引自《荀子·劝学》。荀子这一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到经济学中就是“规模经济效应”,即通过不断扩张生产和积累自身优势以达到最优规模,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形成“滚雪球”式的赢利模式。当前全球一体化趋势掀起的企业并购高潮,越来越显露出大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的主角地位。

七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原句引自《贾谊·论积贮疏》。贾谊在此指出,生产不足而消费过度,必然导致供给紧张,形成“短缺”经济。短缺是生产力不发达在经济上的表现,我国告别“短缺”进入买方市场也不过一二十年而已,长期以来,经济生活处于供给严重贫血状态,改革开放后,政府抓住增加供给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生产,引导合理消费,理顺各种经济关系,解放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桎梏,才使我国逐步摆脱了“短缺”的困扰。

八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原句引自《晁错·论贵粟疏》。不难看出,晁错实际上在此提出了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当承担的职能———非“耕”也,亦非“织”也,而是“开道”也,即国家应主要行使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制订方针政策,发布信息,协调利益关系,提供服务,进行监督,来指导经济运行,实行政企分开,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尴尬局面,大力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九东家之子,增加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肤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此句引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东家之子,美得恰如其分,任何刻意的淡妆浓抹不仅毫无意义,反而有损她的天然魅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可以称之为帕累托状态。满足这一状态的经济就是有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家生产企业,如果能够做到不损害对手的利益的情况下又为自己争取到利益,就可以进行帕累托改进,换言之,如果是双方交易,这就意味着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楚材,吴调侯,等.古文观止[M].中华书局,2008.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健,唐五湘.微观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汪祥春.微观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篇5:国学经典名句 解读

《管子牧民》 维:纲。 礼:礼法。 义:正义。 廉:廉洁不贪,品行方正。 耻:羞愧之心。 谓礼、义、廉、耻是治国的四纲。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

《荀子大略》 仁义礼善:泛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规范。 辟:同“譬”,比喻。 谓仁义礼善这一整套道德规范应为全社会一体遵从。

人之有礼,犹鱼之有水也。

晋葛洪《抱朴子讥惑》 比喻礼仪对于人的重要。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是礼三本也。

《荀子礼论》 天地是生命之本源,祖先是我们的本源,君师是政治的根本。……因此,这(事天地,尊祖先,敬君师)是礼的三大根本。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 葸(xǐ)畏惧。 绞:说话尖刻、刺人。 一味恭敬而不用礼来作指导就会疲劳,小心谨慎而不用礼来作指导就会畏惧,勇敢无畏而不用礼来作指导就会作乱,心直口快而不用礼来作指导就会尖刻。

礼身之斡也,敬身之基也。

《左传成公十三年》 礼:泛指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敬:戒慎,不怠慢。 礼和敬是立身处世的根基。

礼,与其奢也,宁俭。

《论语八佾》 奢:奢侈,讲排场。 俭:节俭。 举行礼仪,宁可节俭,不可奢华。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论语雍也》 谓君子广博地学习典籍,并用礼来约束自己。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礼:儒学家学说中约束人的思想行动、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礼节和道德。 谓不合于礼节和道德的东西不看,不合于礼节和道德的话不听,不合于礼节和道德的话不谈,不合于礼节和道德的事不做。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礼仪的应用,以和顺为可贵。

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克制自己,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礼记礼运》 谓圣人用礼仪来教化天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礼:礼节。 尚:注重。 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也指互相对等的行为。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记文王世子》 修内:自身的修养。 修外:处理好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修养。以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性情,用礼制来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礼记礼器》 本:关键。 文:文彩,形式。 忠诚守信是礼的关键,经义名理是礼的形式。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礼记乐记》 大乐大礼都简易而不铺张。

和宁,礼之用也。

《礼记燕义》 与诸侯国和好安宁,这是礼仪的实际应用。

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

晋无名氏《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 乾坤:天地。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仪:威仪,严肃态度、端庄行为。 何为:即“为何”的倒文。

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庄子大宗师》 礼:礼仪。 行:通行。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失足:举止不慎重。 失色:对人容貌不庄重。 失口:言谈不当。 君子待人,举止慎重,庄重有礼,言谈得当。

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

《荀子乐论》 志清:志气清正。 行成:行动有结果。

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方圆之至,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礼论》 至:最。 极:顶端。 谓墨线是取直的标准,衡器是取平的标准,规矩是取方圆的标准,礼是人道的标准。

服美动目,行美动神。

晋裴Q《女史箴》 服:衣装服饰。 行:行为。 动目:引人注目。 支神:感动人心。 衣装服饰华美只能使人注目,行为美好才能令人敬重。

礼让一寸,得礼一尺。

三国魏曹操《礼让令》 你礼让别人一寸,别人就会礼让你一尺。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大礼:指大事。 细谨、小让:指小节。 干大事业、顾大局的人,不必拘泥和顾及小节。

温故而知新,敦厚而崇礼。

《礼记中庸》 温习过去学过的,可增长知识;笃实诚厚,是用来尊奉礼仪的。

人不徒贵俭,而贵不礼。

晋程本《子华子》 徒:只 谓人不仅只注重节俭,还要注重礼节。

杀人可恕,无礼难容。

宋晋济《五灯会元》 杀人有时尚可宽恕,不合礼教倒是不能容忍的。

人有礼则生,无礼则死。

宋司马光《易说》 形容人生中礼仪的极端重要。

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

宋苏轼《赐文武百寮太师傅已下上第一表清举乐不允批答》 至:极,最。 文:此指礼节仪式。 节:法度。 最高的礼节没有一定的仪式,最深重的哀悼没有一定的法度。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宋王安石《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 从宜:遵从适当。 宜:适合,适当。 泥古:拘泥于古制。 礼制最可宝贵的是适合时代的需要,做事不可拘泥于古制。

礼有经、亦有权。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回 礼节有常规的,也要有变通。

贫者不以货财为礼。

《礼记曲礼上》 穷人送的礼,不能用金钱的价值来衡量。

物薄而情厚。

《小学善行》 物虽然微薄但带着深厚的情意。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形容礼物虽微不足道,却表明情意深重。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谓礼仪虽然纯粹属于天道法则的一种形式,但应该贯串于人生的追求过程中。

老不拘礼,病不拘礼。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老年人和病人不必拘泥礼节。

将求于人,则先下之,礼之善物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将要对别人有所求,就首先要谦恭自抑,这在礼节上是善于处理事物。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宋佚名《名贤集》 在礼节上降抑自己的身分去待人,一定是对人有所祈求。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汉韩婴《韩诗外传》 实:忠诚老实。 虚:虚情假意。 谓待人诚实,疏远的人也会亲近你;待人虚伪,亲友也会疏远你。

结交接物,恭而有礼。

《晋书杜预传》 接物:与人交际。 待人接物,谦恭而有礼貌。

凡事谦恭,不得尚气凌人,自取耻辱。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 尚气凌人:骄横傲慢,气势逼人。

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宋林逋《省心录》 用谦逊的态度待人接物的,是强有力的人;用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自卫的,是贤良之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在家里不懂得热情待客,出门就缺少热情接待自己的东道主。

人恶礼不恶。

《金瓶梅词话》第80回 谓别人不以礼待我,我仍以礼待他。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别人以刚强的办法,我以柔和的办法战胜他;别人使用权术,我以诚实的态度感化他;别人动气了,我以道理使他折服。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之报。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涌泉之报:指报答别人的恩德倍加丰厚。 涌泉:地下奔涌而出的泉水。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篇6:国学经典名句

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8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9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9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9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9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9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9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0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0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10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10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10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0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10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0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10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1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1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11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11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1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11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

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1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2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1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2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2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1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3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3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13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3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3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3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4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4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14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14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4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1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4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篇7:国学经典名句

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形容一个君子文采好、有修养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有云:“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错”是磨刀石的意思.表面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拿手来当磨石,可以来雕琢我们的玉石。现在比喻:别人的建议和意见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强调善于利用别人的长处。

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两亿多年前,严寒使大部分植物灭绝,但却产生了耐寒的松柏;两千多年前,战乱使周王朝衰微,孔子发出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感叹。松柏傲寒而屹立,多么像在乱世和逆境中保持崇高尊严和气节的人啊!所以,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美它们经冬不凋的品质,也就是赞美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真理、守卫正义的人们。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就算)处在安逸的状态下也要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想到了这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心理上)就会所准备,有了准备就可以免除(将会出现的)隐患。

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

顺随善良就像登山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一样迅速坠落。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8.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战国策•燕策》)善于做的人不一定成功,善于开始的人不不一定有结果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可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才知道自己的困境(也可以理解为不足)

11.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寓意:要尊师重道,重视学习。教师受到尊敬,然后学问才能受尊敬,学问受尊敬,才能使人重视学习.1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14.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礼记•大学》)大意是修光明大道前必先修身用法:致言欲成大事者时所用谏语

1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礼要有来有往,送礼不回礼,不礼貌;收礼不送礼,也是不礼貌的行为。用法:在礼节上该有往来

1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

1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2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说话必须有信用,做事必须有结果.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用法:年龄层应该有哪种做人该达到的境界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要说不知道。实事求是,才是明智的行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2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2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患:忧虑)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3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已经不能改正,但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挽救

3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3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 君子

3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三章)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做高明

3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克制自己的人才算刚强

3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3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①说明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②说明要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任何事业都是从小事做起,离开了小事,亦无伟业可言。)

4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粮仓充实了,人民才懂的做人的礼节;衣食丰足了,人们才知道荣誉和耻辱。

42.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 人也经常尊敬他。

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用法:用在心态上

4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水》)

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得交往甜的像甜酒一样。淡以亲:指淡泊但心地亲近。甘以绝:指小人之交囡过于甜蜜因而往往断绝。

群子之交,朋友这间有个适当的距离,但心灵相印,紧密地贴在一起,小人之交,常常胶在一起,密切无间,但心灵上互相隔膜,难以沟通

4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

4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4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不管多愚笨的人,在很多次的思考中,也一定会有收获。

4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这里司马迁用来赞美孔子,可以理解为:孔子的德行高洁,令人景仰,孔子的行为光明正大,应该作为行动的准则。我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5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站在河塘边,与其急切地期盼幻想着鱼儿到手,还不如回去下功夫编好渔网

5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诫子书》)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5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5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5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观察事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

5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5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个很好的典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57、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高雅的歌曲,能跟着一起唱的必定很少;名声太高的人,他的实际情况往往很难与之相称。《阳春》:古代一种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和:唱和。盛名:很高的名声。副:符合。

5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5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碗粥饭,当想来之不易;半根丝线,常记织得艰难。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60.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61.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62.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3.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的励志对联

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67.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6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6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70.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7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7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7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7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7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7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7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7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9.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80.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篇8: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办学品位

一、发挥优势特色

特色教育需要赖以生存的“沃土”。我们综合分析学校的发展历史、资源优势和多年开展的“经典诵读”实践经验, 精心论证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华传统是我们国家的民族灵魂, 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 而“经典教育”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柱, 是深化课改的重要课题, 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最简捷的方式, 作为人生起点阶段的小学生, 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 滋养心灵。

2.我校施教对象需要“经典教育”。我校是一所企业校, 地区人口多来自农村、农转非、进城务工人员, 家庭教育普遍滞后, 但他们却更急需接受智、知、力、行及道德方面的教育。

3.“经典诵读”实验优势。2002年我校开展《经典诵读与儿童潜能开发》的市级课题实验, 获得“十五”期间优秀成果一等奖, 故将此课题滚动到“十一五”省课题研究, 于2009年结题。

二、整体运作树特色

学校特色建设必须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指导, 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生长”进校园管理、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整体运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组成特色教育领导小组, 提升管理品位, 把特色创建融入学校10年发展规划, 对特色创建的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予以具体规划。

二是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1) 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的活动, 组织孔子教育思想研讨会, 吸收传统文化营养, 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 (2) 研究特色教育业务, 构筑“书蕴读书工程”。我校二十多名教师参与省市课题研究, 十多教师参与编写校本教材, 有力地支持了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三是总体规划特色教育体系。让特色教育“生长”进学校教育, 我们从文化环境、教育渠道、特色活动、育人效果实行整体规划, 研究出了“文化熏陶、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

三、文化特色显特色

建设与特色教育相适应校园文化,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校园精神文化以激励、励志为主调。每天晨读时间各班诵读《少年中国说》, 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诵《弟子规》培养学生儒雅气度和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自编自演《游子吟》《满江红》等作品让学生在愉悦中陶冶情操。亭廊文化、班级文化突出经典内容, 这些都促进了学生读经典、爱经典、用经典。

四、课程支撑固特色

特色课程是特色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主渠道。多年的实践和努力, 基本上实现了“特色课程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两者有机整合。

1.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教材是特色教育的依据, 是教育内容的稳定保障, 我们从《儿童经典诵读—历代诗歌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挑选出经典内容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编排教材, 经一年的实施后修改定稿。

2.刚性管理特色课程。我们将经典诵读课程与语文、数学学科一样提出管理要求, 纳入检查、考核、总结及资料归档建设范围。

五、知行活动强特色

我们坚持以“经典诵读”知行活动为载体, 遵循“直面经典、形式多样、不求甚解、水到渠成”的原则, 在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的活动中使师生的举止儒雅、端正, 真正实现以知养行, 以行孕知, 知行结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国学经典名句解析】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05-24

国学经典孟子名句选读12-04

国学经典读经机 善仁国学经典早教机06-05

国学经典语录05-23

国学经典融入05-25

国学经典分享04-16

我与国学经典05-04

学习国学经典05-09

学国学经典05-19

传统国学经典06-02

上一篇:学校教师培养工作总结下一篇:送严士元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