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

2024-05-05

不一样的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共10篇)

篇1:不一样的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

不一样的精彩

——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观摩

第三实验小学

闫宁

乘着三月的春风,3月28日,我们来到了德州一中,聆听了六名著名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受益颇深。

丁雪飞老师的《黄果树瀑布》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用好前置学习单,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关注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要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给学生以明确的要求及时在课本上做笔记。

注重汉字书写的形体美,“写好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漂亮的脸”,化难为简,以口诀为依托,“型紧凑,不黏连,笔画匀,有舒放”进行写字指导。

基于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红线,很多老师和学生语文课上缺少热情,容易倦怠,部分班级或学生成绩差,没有得法于课内,丁老师“让学”课堂,让学生学,重学但不轻教,指出: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学时心中有课标,让出时间、让出空间、让出机会,关注每一个学生,聚焦关键词,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得精彩,让得高效。

都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难啃的骨头,学生害怕,老师纠结。本次观摩会,最亮丽的风景,莫过于邀请到台湾名家何绮华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新城小学的宋运来老师同台执教,演绎别开生面的作文课。观摩课上,笑声不断。钦佩名师专家们亲和的教态,灵动的课堂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来自台湾的何绮华老师的《看绘本,学写作》一课,回忆四年级时与好朋小友小萱因矛盾而写了《小萱和我》,想挽留友谊却最终失去后懂得了尊重。深情讲述绘本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引导孩子观察图画中的小老鼠和大老虎的表情、动作,猜一猜它们有可能说什么,想什么,接下来会怎样,惹得全场的听课老师们忍俊不禁。让孩子在玩中学,寓教于乐,佩服何绮华老师的教育智慧和独具匠心,竟让绘本创作和有张力的语言训练一举两得。

通过《柳橙变变变》揭示什么是“主题”,“主题”就是文章写作的目的。文章是写给人家看的,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读者为什么要看文章?也许是想得到知识,也许想获得乐趣、启发,也许想知道一些道理或是讯息。如果写文章的人不能满足其中至少一项需求,所写的文章就没有阅读的价值了。

通过《白妖怪与黑妖怪》、《今晚,谁也别想睡觉》、《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引导学生观察文字之外的图画,生活中可以写故事的题材很多,读故事猜猜看,故事是怎么来的?

何老师通过绘本教学的方式,引导孩子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材料、对人际关系的观察,把它写成故事。“再通过阅读这个„第三只眼‟去想作者为什么会去写这个故事,作者要给你提供的是知识、乐趣还是启发,这样对于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何老师说:“通过一本书发挥创意,书不是圣经,是拿来活用的,看它是怎样存在在生活中,或者把它变成自己的血肉。不然就像一个冰箱,一直往里面放东西,最后放多了过期了没用了或者忘记它的存在了,等要用的时候才发现它不新鲜了,所有看过的东西要想怎么去运用。”

何老师告诉我们,在写作项目里,1+1=?,什么答案都可以,就是不能等于2,因为写作是艺术,讲究与众不同。前提是:要有道理,让人心服口服,最好有共鸣。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学生:“跟别人不一样,就是创意!”

当现场主持者介绍完宋运来老师的简历后,宋老师用幽默的语调问道:“宋老师是谁?”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解放北路小学二年级三班的小同学个个忍不住咯咯地笑出声来,师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对学生的引导了无痕迹。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上一节非常好玩的课,上着,上着你们就会忘了下课,孩子们相信吗?

生:相信。生:不相信。

师:相信的我要表扬你,不相信的我更要表扬你。(孩子们笑)师: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没有看到真实的课堂,所以要有怀疑的眼光。在课堂上小朋友就是要有怀疑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可以上课了吗?认为可以上课的同学请鼓掌。(掌声响起)„„

[赏析]宽松、温馨的氛围,给予孩子生命关怀

宋老师的课堂自始至终都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因为他知道: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乐于学习和培养学习的兴趣比写出好文章更重要,宋老师开头先用熟悉的音乐让低年级的学生安静下来,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静下心来,先从爱听音乐开始。而后宋老师用“相信不相信,上着上着就会忘记下课”这个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儿童的天生就是一个好奇者,学生便带着好奇心走进课堂,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本堂课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也被调动起来了,孩子的思维也跟着老师转动起来了。【片断2】

师:那我问同学们一件小事情,请你告诉我每天早上,谁喊你起床的? 生:妈妈。

师:这么说,妈妈喊我起来的。生:妈妈喊我起来的。

生:每天早晨,爷爷喊我起来的。

师:人家是爷爷,妈妈喊他们起床的,你呢? 生:闹钟喊我起床的。(孩子们笑)

师:不需要别人喊,自己起床的举手,(很多孩子举手)师:吹牛,绝对的吹牛。一大片吹牛(孩子们欢笑)师:谁喊你起床的?

生:没有人喊我起床,自己起来的。

师:这位小朋友长大了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因为他会自己管理自己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急吼吼)来向这位小朋友打个招呼吧。生:急吼吼,你好!

师:一个“好”字,看出你多懂礼貌。(孩子们鼓掌)生:急吼吼你好,你家住在哪里?我想和你交朋友。

师:你真热情,他会和你做朋友的。不过说话的时候不要扯着嗓子喊。(孩子们笑)

师:每个同学都打声招呼吧。老师告诉你吧,你怎么打招呼他都不会搭理你。为什么不理你呢?(出示漫画1)(笑声)生:他睡着了。

师:睡着了怎么理你呢?都有谁在喊这小家伙起床呢? 生:小狗。生:闹钟。生:小猫。生:还有小鸟。

师:请一口气把他们介绍出来。

生:小狗、小猫还有小闹钟来喊急吼吼起床。(掌声)师:能把他喊醒吗? 生:不能。师:咋回事? 生:睡得太香了。

师:你怎么知道他睡得那么香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他正打呼噜呢。生:流口水,正做美梦呢。(孩子们笑)师:谁知道他昨晚干嘛去了,睡得那么香呀? 生:因为他昨天晚上睡得很晚,所以起不来了。

师:睡得很晚,当然起不来了。孩子们注意,你看他说话多顺溜,用上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关联词。

生:因为„„所以„„ 师:你也试一试这样说。

生:因为他看书看得太早了,所以早晨一直睡到几十点。(孩子们笑)

师:不是看得太早了,是看得太晚了。(师生同笑)

师:你也可以这样说:今天早晨急吼吼起不来了,是因为—— 生:今天早晨急吼吼起不来了,是因为他昨晚打游戏打得太晚了。生:急吼吼起不来了,是因为他昨晚做作业做得太晚了。师:现在有许多人喊他起床。小狗怎么叫? 生:汪,汪,汪„„(气氛热烈)师:谁能翻译一下小狗什么意思呀? 生:快起床,快点吃早饭。(孩子们笑)生:小主人赶快起床,我饿了。(大笑)

生:(扯着嗓子喊)快起床,太阳晒着屁股了。(笑声)师:那小猫怎么叫的呀? 生:喵,喵„„ 生:小猫说:“快起床。” 师:这是一只蛮温柔的小猫咪。

生:快起床,不然我抓你的屁股了。(孩子们大笑)

师:这样吧,大家分别扮演小狗、小猫、小闹钟一起来叫醒急吼吼吧。

众生喊叫。

师:这么多人叫,会把他吵醒吧。急吼吼起床后会做哪些事呢? 生:洗脸,刷牙,穿衣服。生:还要到厕所。(笑声)„„

[赏析]闪现个性火花,展现生命特有的灵性

宋运来老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更体现在一个“爱”字,他用那发自内心的微笑去关爱学生、赏识学生,从而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和充满生命力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用平等的口吻和学生谈话,始终以微笑的姿态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当发现孩子扯着嗓子喊时,用“你真热情,他会和你做朋友的。不过说话的时候不要扯着嗓子喊。”来评价学生,让学生知道不能扯着嗓子喊,此时更是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成长起来。

【片断3】

师:我们不说急吼吼,就说你早晨是怎么穿衣服的。自己穿衣服的请举手。生举手一片。师:真是自己穿的?是不是自己穿衣的,你一张嘴老师就知道。说说吧。

生:我先穿袜子,再穿裤子,再穿鞋子。

生:我先穿衣服,再穿袿子,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你看穿乱套了吧。告诉你:上衣,袿子,裤子,鞋子,都属于衣服。可以这么说:我先穿„„

生:我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接着穿袜子,最后穿鞋子。师:你说话多顺溜啊,没有用上两个“再”字。小朋友们,他用上了什么词语使自己说话那么顺溜?

生:用上了“先„„再„„接着„„最后„„” 师:假如妈妈喊你一遍,你还不起床,妈妈会怎么说? 生:妈妈说:“再不起来我就掀被子了。” 生:“再不起来,看老师不罚你站的。”妈妈说。师:好厉害的妈妈呀。我们看急吼吼是怎样穿衣服的。(出示漫画2)

师:谁来了? 生:妈妈。师:妈妈怎么说? 生:来换件衣服。

师:妈妈很高兴说这句话的吗? 生:不是,妈妈生气说的。师:你说一说。生:妈妈生气地说:“来换件衣服。” 师:急吼吼会怎么回答.? 生:让我再睡一会。生:不换!

生:我还没有睡醒呢。生:我才不穿呢。

师:我们看看急吼吼怎么回答。(出示漫画3)生:要迟到了快点!师:给谁说话呢? 生:给妈妈。师:他对妈妈说„„

生:他对妈妈说:“要迟到了,快点。” 生:急吼吼对妈妈说:“要迟到了,快点儿。” 师:急吼吼穿上了衣服有什么感受呢?(出示漫画4)

生:这衣服咋这么别扭?

师:他是在心里说的,还是嘴上说出来的? 生:在心里说的。

生:急吼吼心里想,这衣服咋这么别扭? 师:别扭,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舒服。师:衣服怎么穿得不舒服了呢?怎么回事?

生:是因为他对妈妈大声说话,妈妈生气了就给他换了一件小时候的衣服。(孩子们笑)

生:是因为衣服穿反了。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他衣服穿得那么别扭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出示漫画4)

生:(孩子们大笑)因为他脖子后面有个衣服架子。师:急吼吼穿了衣服,要干嘛去? 生:上学去。

【赏析】唤醒生活经历,注重生命体验

宋老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更是体现在“情”字上,他用饱满的热情去育人,注入爱与真诚的教学唤起了学生心灵与情感共鸣,他的课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强调“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鼓励你学习!”这里的“吸引”与“鼓励”使课堂上的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加到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中。现如今的小学生,课余生活单调,很少有机会走进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缺乏应有的、真正的生活感受,很多学生写作时写作材料的缺饭可想而知,宋老师,用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情,唤起学生心底的回忆,帮助、带动学生走进生活,将自己融合在某种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沉淀的真实经历、真实情感,让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宋老师的课,采用现场体验式的游戏、实践、体验,你说我说他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满堂欢声笑语,保护了儿童习作的兴趣。再向前一步,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点的训练。

当我们都在抱怨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时,我们老师其实要做的就是就要扎扎实实从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入手,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敢于表达,勇于想象,唤醒他们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我相信学生必然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身心愉悦学的学习,总是让人感觉时光的匆匆流逝。“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越来越信奉其中蕴藏的真理。“既然我们怀揣着理想上路,就不怕路途的遥远;既然我们已经开始在泥土中耕种,就不怕付出汗水。”我们坚信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值得捕捉,每一次捕捉都将是行动的推进。

篇2:不一样的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

心 得 体 会

栗小

陈志娥

2014年9月27日、28日两天,我有幸来到了省城太原,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薛法根、王菘舟、郭学萍、崔云宏四位名师的课堂和讲座,收获颇多。这次活动,各位名师们都是先进行示范课,接着是名师们帮我们指点迷津的精彩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名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精巧的教学设计、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见解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我们感悟颇多,受益匪浅。本次活动安排的教学内容丰富,呈现出了不同的课程形式,让我们听课的小语教师享受了丰盛的精神大餐。

薛法根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王崧舟老师一环紧扣一环的引导,郭学萍老师儿童化的语言、以及灵动的诗意课堂、崔老师的朴实自然都会一一浮现在眼前。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对着记得密密麻麻的听课记录翻了又翻,看了又看,沉思良久,发现他们讲的课有这些内在的共同点: 首先,这些语文教师的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也很高,能写会说善讲,他们都能深入研读教材,对文本有着独到的见解,这点对于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很高。他们都能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都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都有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而在这几节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是重要的参与者,教师则成了引导者、组织者,能使不同程度学生的阅读感受得到发挥,教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整节课的。课堂上更是充分展现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了这些课,我深深地被专家们精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的教学功底以及他们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也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任重而道远。下面就把我感触最深的几点记录下来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薛法根老师的课扎实而有效

薛法根老师的课从字、词、句、段着手,扎实而有效。他执教的是苏教版五年级的《水》第二课时。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有二点:其一是抓基础教学,薛老师能从最基本的字、词抓起,比如文中有对字的讲解:例如“膝”和“勺”字,薛老师从字形、字义讲解,让学生有了深刻的记忆。再如本文有许多多音字,薛老师都会讲得很明白,注重了语文教学的最基础的知识教学。其二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对文中每个故事起一个名字。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训练概括能力很重要,这也显示出了薛老师对课标的准确把握。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郭学萍老师的课生动有趣

郭学萍老师很有个性,自称为“长辫子”老师。她执教的是《清平乐·村居》。她执教时采用了对比教学法,用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还有她自己创作的诗《读村居有感》来进行对比教学。很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而且配上漂亮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她给我们展现了年轻教师的青春和活力。而且她有一颗童心,从她的微电影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先进工作者,她值得我们学习。

三、王菘舟老师的课环环相扣

王菘舟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桃花心木》,他的课让我感受最深,最让我佩服的就是他抓住关键段落引导学生学习,创设语境反复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的课上完,学生该背的段落也就基本上能背下来了,而且王老师整堂课学生都是紧跟着老师的引导学,学生完全投入到了文本之中,能有如此的高效课堂,正是因为王老师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王老师不愧是全国小语四大名师之一。

四、崔云宏老师的课朴实自然

崔老师是我们山西省小学语文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他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在他的课堂上我看到了最朴实、最自然的课堂,我觉得他的课堂完全没有当作是一堂公开课来讲,他就是让学生为主体,顺学而教。虽然课堂上出现了学生的回答离文本稍远,但这也正是最真实的课堂。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问题,从而为以后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总体而言,四位名师为我们展示了语文课该如何去教,那就是要确定“教什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结合本次课改对“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的明确提出。我们在教学实践要能够正确的解读文本,领会编者的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不可将语文课上成数学课、美术课、思想品德课,这些非语文的课堂现象透视出来的正式我们对课程、对教材缺乏正确的理解。再者“正确的解读文本”对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的文本,不同的教师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所以我们正确的理解教材将直接影响到“教什么”的关键问题。没有这个基础,当然不可能灵活的,创造的使用教材,显而易见这将对我们的语文功底和人文情怀提出更高的要求。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 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尤其是薛老师的《水》,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再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品读文本。

篇3:不一样的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

走进朱乐平老师的课堂,时而欢声笑语,时而万籁俱寂,时而轻松愉悦,时而发人深思。谚语云 :“语言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对于朱老师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通过这多彩和富有个性的课堂,通过这通向智慧的窗口,我们可以感受到朱乐平老师对教育的反省,对教学的沉思。“言为心表”,心为言动,在做课堂实录,反复回放录像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被他的语言所感染,被语言背后所支撑的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怀所震撼。

一、风趣幽默,引人入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1. 巧妙类比,化抽象为具体。荷兰数学家弗兰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植根于现实。”因此,为了使学生内化数学知识,应当恰当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活动结合起来。如数学中“对应”的思想,就可以结合“一人一椅对号”的现实生活,用现实的材料来刻画数学思想方法,可以给学生以生动的现实写照,易于为学生内化。

数学在生活中有“原型”,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这已经在广大教师中达成共识。但不同的“原型”,所产生的效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朱乐平老师以其对数学特有的敏感性,独具慧眼,善于找到有趣的“生活原型”,巧设情境,进行教学。使置身其中的学生感到数学好玩又亲切,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案例一 : “与众不同”教学片段(一)

师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我或我的照片吗?(没有)

师 :看到过牛或者牛的图片吗?(见过)

师 :那你看,“我跟牛”有什么不同?(学生哄堂大笑)

生 :你是人,是高级动物。(众生笑。)

师 :哦,你是从“高、低级动物”这一角度来区分的,是吗?

生 :你没角。(众生笑。)

师 :是的,他是从“有没有角”的角度来看问题的。

生 :你是用2条腿走路的,而牛用4条腿走路的。

生 :你的眼睛没有牛的大。(众生笑。)

生 :牛没穿衣服,你穿了衣服,牛有尾巴,你没有尾巴。(笑)

师 :你后半句话我没听出来。

生 :牛有尾巴,你没有尾巴。

师(笑):是啊,我的尾巴到现在还没有长出来。

生 :交流的方式不同。

师 :他的意思说,牛不会说“人”话,而我不会说“牛”话。

生 :牛吃草,而人什么都能吃。

师 :他是从“吃”的角度来看问题的。

生 :人的耳朵是圆形的,而牛的耳朵是三角形的。

师 :以耳朵的“形状”来区分。

生 :牛的鼻子上了一个环。

师(笑):如果我的鼻子也上了一个环,那得有人牵着我了!

生 :牛有斗牛比赛,而人没有斗人比赛。

生 :人有头发,而牛没有头发。

生 :牛有四个胃,人一个胃。

师 :从胃的“多少”来看待问题。

生 :没有牧童从背后抽你。

师 :一句话,我跟牛的不同,可以从多种角度来看。其实数与数之间也有不相同的。看,同学们作业纸上也有的。看得清楚吗?

屏幕出示 :在2、4、6、7、10这五个数中,找出“与众不同”的数。

【赏析】:幽默风趣但绝不插科打诨。别出心裁的类比让人忍俊不禁,但又让人肃然起敬。巧妙闲聊,自然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是一堂借班上课的观摩课,台上学生情绪紧张,简单随意的聊天使紧张、沉闷的空气一扫而光,学生的眼神开始灵气飞动了。贴切答问,紧扣目标。3分40秒的导入中,学生不停地笑着、想着,老师笑盈盈的,但适时地提炼着学生的每一种说法。数学好玩,但玩中自有章法。一张一弛,看似随意简单的的聊天,却暗示着孩子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的思想方法。巧妙的类比,化抽象为具体,自然完成了由“人跟牛的不同”到“数与数的不同”这样由此及彼的思想飞跃。

2. “暗度陈仓”,化枯燥为生动。“暗度陈仓”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其原意是隐蔽攻击路线,迂回到敌后,进行决定性的突袭。而用在教学上,则是通过创设语境,援引知识等手段,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接受所学知识。

案例二 :“回文数”教学片段

师 :我们先来看一类语言的现象。请把下面这些话 ,分别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一句一句地读一读。[课件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师 :这句话大家可能见到过,读出来是一样的吧?

[课件 :歌唱家在家唱歌。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学生自由读)]

师 :大佛寺,在哪?知道吗?(不知道)

师 :我们浙江的新昌。

[课件 :我笑猫小,小猫笑我。]

生 :我笑猫小,小猫笑我。(自己读)

师 :“这是一类十分奇妙的语言现象!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它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我们把这件种现象,引入到数学里面来,引申到两位数的乘法当中来,这是一个跨越了。(课件 :把这种语言现象引申到两位数乘法中)。如果我出示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12×42),那么倒过来它应该是怎么样一个算式?

生 :24×21。

师 :都会说 , 没问题 ( 课件出示 :24×21)。

师 :再来一个(课件出示 :62×13),倒过来。

生 :31×26。

[课件 :31×26]

师 :刚才我们看到的语言现象是,倒过来完全一样。现在我们将算式倒过来,还完全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这很显然,它已经不一样。哎,它可能会有些相同的地方,至于是不是相等?我们数学可以来研究一下。

[课件出示 :

12×4224×2162×1331×26]

师 :来,我想请你,拿出纸,算一下。下面我有一个要求[课件出示 :先估算是否相等,再精确计算验证]。

学生操作。

【赏析】:“回文数”的教学,其实是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内容枯燥乏味 ;但朱老师把“回文”这一种语文学科的修辞手法,借用到数学里来,由“回文”来引入回文数计算,就平添了许多趣味。一开头,朱乐平老师用自己的名字很风趣地引出“回文”的意思,由此导入新课,特别自然、亲切,一下子就和学生拉近了距离,搭建了一座和学生零距离交流的平台,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寻求回文数规律的过程中,做了几十道练习题,不仅巩固了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能力,同时掌握了有关回文数的知识。

数学好玩,但要玩好数学却非易事。“找与众不同的数”“回文数”,品味课题,幽默又饱含数学味。赏析这些片段,语言幽默却不插科打诨,问题好玩,但玩中自有章法。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但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能感悟到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看问题不可太片面等受用终身的体验。

二、清晰阐释,课堂有实效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同伴交流日益得到重视,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但是因为缺乏一些清晰、明白的指令、要求,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示范,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收到实效。。

对于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需要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题目做完了,比如与人合作,比如怎么来交流?”朱乐平老师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走进他的课堂,我们会听到很多指导学生“如何合作”、“怎么准备小组发言”等的阐释语,能真正感受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也认识到了在这一学习方式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清晰、明确的语言使合作、交流具有了可操作性,合理化的建议为学生思维的深入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也给数学教师提供了一套可以应用的操作模型。

案例三 :“与众不同的数”教学片段(二)

师 :一句话,我跟牛的不同,可以从多种的角度来看。其实数与数之间也有不相同的。看,同学们作业纸上也有的。看得清楚吗?

[屏幕显示 :问题 :在2、4、6、7、10这五个数中,找出“与众不同”的数。]

师 :那就独立地找,把你认为与众不同的数写在纸上,开始。

[屏幕显示 :1.每一个同学都独立思考,尽可能多地找出“与众不同”的数。]

(师巡视)

师 :同学们稍停一下,我看有很多同学都已经写出来了,过会儿交流。但是老师先有一个要求。

[屏幕显示 :2.每位同学整理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汇报 ;(想一想,你在小组交流中,准备说哪几句话。)]

师 :清楚了吗?(清楚了)

师 :准备好了吗?(好了)

师 :下面我们开始小组交流。

[屏幕显示 :3.小组交流 ;(小组内的同学一个一个地轮流说,听不懂要问,前面已经同学说过的内容,后面的同学就尽可能不要重复说。)]

师 :我们有可能两个人想得一样的,比如“7”,那我想很多人会想得一样,那后面的人就不用再说了,只要补充就行了。来,我们现在以4人小组交流。

(生交流,用时3分钟)

师 :稍微停一下,我看交流得差不多了,你们小组整理一下,能不能把你们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屏幕显示 :4.小组整理成果,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 ;(确定一个同学记录小组成果,要记录。)]

(1)你们小组认为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

(2)与众不同的理由是什么。

全班同学讨论好,你们组准备向全班同学报告哪些成果,说哪几句话?由哪一个同学代表你们组向全班报告。)

(生交流。)

[屏幕显示 :全班交流,每组要记录你们组没有想到的内容。]

师 :好了。

师 :看清要求了吗?(看清楚了)

师 :我们刚才要求是四人小组选一个代表,如果四人小组中有一个同学举手,那是正常的,如果有2人举手,就不正常了。看他们组是正常的。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说。但是站起来以后,说了,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1 :我们组认为2与众不同,因为2像鸭子,其他不像。

【赏析】:引用的上例中,其语言远非无懈可击,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欣赏到朱乐平老师阐释语言的一些特点。

1.指令语清楚、明白。

从节选的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朱老师对于一些用来组织教学的日常用语是非常清楚、明白的,像案例中的“稍停一下”“开始”等。正是这些明确的语言把学生的行为引到了认识活动上来,达到了对合作教学的控制和管理的效果。只有学生“停”了,才能安静地听。听清楚了,准备好了,才会有有效的合作与汇报。

2.口语与书面语言(幻灯片)相结合,清晰阐释了合作的方法与要求。

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一个人必须养成的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具体方法的指导。上例中朱老师把口语和幻灯片这种书面语言相结合,非常清晰地告诉了学生合作的方法和要求,如,交流之前要“静静地独立思考”“要准备小组发言,想想要说哪几句话”“组内发言要一个一个地轮流说,听不懂要问,已经说过的尽可能不重复”“组内交流时要记录,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时要记录自己没有的方法”等。合理化的建议为学生思维的深入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使“新的学习方式”不再是“花架子”,也为教师提供了一套可以用来指导高段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操作方案,建立了一套可供操作的应用模型。相信语言可以“超越时空,在学生心中弹奏,经久不衰。”

三、大智若愚,趣妙横生

美国东宾夕法尼亚精神病研究所学者、非语言交流研究的先驱之一伯德维斯特尔认为 :“语词仅仅表达了我们意思的一小部分 :约30%~35%。”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中的语词所表达的意思可能远远大于这个百分比,但是毕竟不能完全表达。因此,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表演性的语言需努力借助于自然协调的手势、表情、姿势等态势语,以达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公式 :“信息的总量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因此数学教学中除语言因素之外,还有如点头、手势、走动、眼神、表情、语调、速度、停顿、沉思、感叹等非语言因素(或称态势语),它对学生的认识可起到定向、调节、加深、强化、鼓励等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产生干扰、削弱认识效果的负性作用。

“咦 ? 什么意思 ? 你‘听懂 ’了吗?”“诶!你们听明白了吗?”“哦,你的意思是说什么什么?”“他是不是说……”等等。当朱老师这样说的时候,他总是前倾着身子,专注地、求助地看着你,表情好奇而又充满了期待。“好为人师”,我想是一部分人的特点之一吧。朱老师“傻乎乎”的表情强烈地刺激着学生,学生回答了,可是朱老师的表情还是有点不理解……望着好奇的老师,一个个的学生就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想说清楚。

“藏起一点巧,露出一点愚”。智者的大度给孩子的是一份信心,是一种鼓励,赋予孩子的是一股急欲表达清楚,让人明白的激情,耐心的等待又给了学生无限的说话勇气,充分激发了孩子的潜能。

朴素、平实的语言背后体现的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对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视,是一种很高明的教学策略。一个学生急着回答问题时,往往表述不准确,层次不清楚,内容不全面。朱老师以这种语气追问一遍,既不挫伤回答问题同学的积极性,又让全班同学共同梳理一次概念,既强调了关键词语,又巩固了知识。同时,他“迫使”每一个学生都去倾听别人的发言,去理解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特别是学生正确的精彩的回答,他更是要让其他学生反反复复地去解读这位学生的意思。

虽然这样的课堂学生回答的面可能会少一些,但学生真正独立思考的空间却更大了。每一个同学都努力地去理解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在这个基础上去补充与丰富。这样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可以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朱老师的课堂教学总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沉默是金,精彩留白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教学过程是信息交流和控制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言语与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儿童的思维过程往往从惊奇开始。当惊奇感用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时,学生就开始明白,什么使他惊奇,并产生探究的心理。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保护儿童的惊奇感,并引导他们把惊奇感转化为求知欲,成为思维过程的比较持久的推动力。

案例四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 :用1和2,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算式?

生 :1 + 2 = 3 、2 + 1 = 3 ;2 - 1 = 1 ;1×2=2、2×1=2 ;2÷1=2。

师 :有没有小 朋友列出 :1 - 2 = ?1÷2=?

生 :没有。

师 :其他几道算式感觉都很舒服,这两道不是很舒服,1-2等于几今天我们不研究,1÷2=?你能根据除法的意义,独立地、安静地想一想 :1÷2是什么意思?

(学生安静地想了约2分钟,渐渐地有小手举起来,也有举起来一下,又有些疑惑地放下。)

生1 :一个苹果分给两个人,每人一半。

生 2 :1÷2=0.5。

师 :你真了不起,知道0.5。

( 投影出示 :被除数÷ 除数 = 商→4÷2=2→2÷2=1→1÷2=1/2)

【赏析】: 从以上课堂谈话看出,巧设问题促思考,“1÷2=?你能根据除法的意义,独立地、安静地想一想 :1÷2是什么意思?”正是思维的目的性引起思维的灵活性。用朱老师的话来说 :“看到课堂先是一片寂静,接着有两三只手举起来了,慢慢地多了,有些手举起又放下……这一过程最舒服!”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关键是引导学生分析和综合。

整体性提问,留白现精彩!朱乐平老师很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一节课要研讨的核心问题,教师总是会大方地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以使其获得广泛的体验与感受。他的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总是有足够多的思维空间,提出问题后总是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独立活动或小组交流的时间超过五分钟是件经常的事。因此,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时间去独立思考,有时间去小组活动,有时间去回顾反思。朱老师总是把自己在课堂上讲话的时间,压缩得十分“精致”,有时沉默是金。

篇4: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精彩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老师的手来翻阅,我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怎样去翻阅孩子们的生命呢?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激情,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学习呢?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心态,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素质教育下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各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和“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蕴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所以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

教师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多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或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教学《小乌鸦和妈妈》时,我们接触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等。对“渴”和“喝”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欣喜使我一次又一次感动,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1、引领学生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经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商场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不能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体验。

1、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山青青》时,我引导学生给课文画插图,孩子们充满热情地画了一幅幅图画,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心理的世界》是一首非常美的小诗,“看到一棵小草,我想起了草原……”我带着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细细地品味,孩子们简直喜欢极了。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说出:

看到一棵小草,我想到了田野,

看到一片树叶,我想到了森林,

看到一滴水,我想到了大海,

看到一颗流星,我想到了宇宙……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别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篇5:不一样的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

学习心得

陈丽娟

“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初中系列研讨观摩会”在安阳市委党校进行,12月13号上午,由于我到达学习会场比较早,因此我有和工作人员交流的机会,得知今天请来的是符永平和张文弟两位专家,心里特别好奇,好奇符永平老师带到安阳的课堂和今年春天在郑州的课堂是否一样?但通过一上午观看和倾听符永平老师的授课和报告,让我对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的组织操控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里我重点把符老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给大家进行分享,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符老师的研讨分两部分进行,首先是示范课《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初三年级课程),然后是讲座《老歌新唱 浅印深痕-说说我的18种课型中的复习课》。授课对象是安阳市八中九(2)班学生。授课开始,符老师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们懂得“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我们不做解题的机器”。有了这种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符老师及时给学生表现展示的机会,在给出一半的题目条件下让学生自己编题,自己设立问题,此环节大大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展示的时候,个别学生由于紧张发言语无伦次的时候符老师及时给予鼓励、引导,让学生逐渐摆脱紧张情绪。听着符老师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表扬、鼓励学生的语言也极其丰富,比如:你太厉害了。你就是专家,太让我震撼了。你的思维全班第一等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被符老师激发了出来,幽默风趣的引导语言让孩子们笑声不断,就是在这样开心和谐的氛围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学到了新的知识。在教学中不断的给学生穿插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肩上的责任和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这里我就想到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因为我真的做得不到位,不能引起学生关注,学生还不够爱我。要做学生爱的老师,不要做学生怕的老师,就像符永平老师说的,给学生考个高分,对学生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如果学生为社会做贡献而努力学习,并能更好的去适应社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

奉献,那才是最好的!

和以往的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符老师没有因为上百名教师听课而“作秀”,尽管原计划一个小时的授课时间临时变为100分钟,但符老师给我们展现出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人格,善于用自己的语言真诚表扬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而不是做解题的机器,我也坚决不做教书匠。通过这次学习,我们确实需要反思,教师上课应该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要时刻告诉自己:“上课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一种享受。”

这次同课异教学观摩学习意义非凡,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们出去学习的机会,让我既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改进教学的激情,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努力,减小与优秀教师和专家们的差距。

符永平简介:全国著名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南通市教育科研中心主任。江苏“人民教育加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符老师电话:***

篇6:不一样的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心得

唐立娟

2014年3月15日到3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好课堂教 学观摩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了华应龙,许卫兵,蔡宏胜和庄慧芬四位全国著名特级 教师的示范课和他们的优秀经验讲座。我体会到什么是功底深厚,什么是名师魅力。在这里重点与大家分享一下华应龙老师和庄慧芬老师的课。华应龙老师是位理论与实践能完美结合的大师,听他的课确实是一种享受,整 堂课上,充满了人文气息,完全没有了课堂上的约束,让学生自由发挥。课由游戏 “小组口算 比赛”导入,学生们兴致盎然。学生们求出后,华老师围绕这样两个问 题展开讨论:

1、这样比公平吗?为什么?

2、怎样比?看似简单的两个问题,却将平均数的意义讲解得清晰透彻。华老师课堂的最大特点是敢于突破原有思维角度,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 革。他的这节课重点不是计算平均数,而是渗透平均数的内涵和意义。他在课 中放了一段关于平均数的故事,使学生们领会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将新课标提倡的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华老师喜欢打篮球,他也将篮球融入到 数学例题中。已知篮球队8个人的平均年龄,猜猜他们每个人的年龄,让孩子体 会到平均数的趣味性。随后又让学生比较7个学生队员、1个篮球教练和7个 的平均年龄,让学生发现有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两个平均数差别这 么大?华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更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悟求平均数的一个前提条件:这些数据要很接近、不能相差太多。听华老师的课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学生,被他的睿智和风趣吸引。“我怎么没 想到?”是我最大的感受,没想到他的教学方式如此独特,没想到他的思维模 式如此创新,没想到他的课堂如此有趣。没想到我的收获如此新奇。

庄慧芬老师的示范课《认识图形》,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怎样让学生有一双 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怎样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庄老师整节 课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动手验证、比较归纳来探索菱形的规律,在探索和运用规 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大胆猜想,仔细验证,灵活运用的能力,培养 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 生命的活力。课后,还听取了庄校长作的《数学,儿童与我在场》的一个专题讲座。在庄 校精彩的讲座中,运用了大量的、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为老师们分析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数学老师必须注意的许多问题,阐述了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 略。其严谨的话语,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分析,不时得到我们老师的赞许和阵阵 掌声„

篇7:不一样的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

3月8日-9日,“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在泰安举行,我们有幸参加此次盛会,观摩了四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及报告。郑瑄老师对待教学的心诚、孙琪斌老师对待教研的痴狂、符永平老师教改的信念都在打动着我。下面我但就符永平的教改思想的体现之一,既不同课型的利用----章头图导学课谈谈我自己的感悟。

章头图是教材编写专家从大量图片中精选出的每一章的开头图,大多数情况下我是在一章的开始教学稍微涉及到一点或干脆弃之不用,但符永平老师却为此专门开发了一类课型-------“章头图”导学探索课。他的这种课型与我区的单元主题教学有相似之处,利用章头图在学生面前展现整章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及数学思想方法。教材在一元二次方程章头图中安排了三个图:滑动的梯子、海豚、从悬崖上自由下落的石子,符老师从中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梯子出发,精心设计了三个导入题,步步深入的引导学生列出了相应方程,并以此为基础,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研究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解法、应用,凡一元二次方程整章要学的内容,符老师在这一课时中都涉及到了,老师始终在强调鼓励学生自己编写这一章的教材内容,一堂课下来,学生确实自己建构起了全章的整体框架。课上对应用题题意的理解审题是学生在自己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基础上自己通过实际例子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一系列活动,最后自己总结出来的,对一般形式的概括和理解则是在一次函数的认知基础上进行的,解法是从方程2x2-25=0开始,以平方根的基础展开的,“老师不讲你们也能解!”(这是邱学华的尝识教学思想的体现)在老师的这种鼓励下,学生一鼓作气,把分解因式法、配方法、公式法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练习的处理更别具一格,让学生一开始做题就从命题人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题目,自己设计题目陷井,自己把握问题情境,让学生站在高处去认识题目,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知道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提高了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相比我自己的课堂教学,定义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索,错误认为定义是人为规定,让学生自己探索耽误时间,不如老师直接给学生讲清楚就可以,练习也是老师直接给出学生被动解答,每课时的学习也只停留在完成本课时内容,没有给学生在知识整体结构中认识当堂内容,与符老师的课堂教学相比,我的课堂教学真是拙劣的很,符老师的教学关键是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出发,每个问题的提出,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每一个练习的处理,每一新知的探索总结,甚至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在极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上,他的这种新课程理念已举重若轻贯串于课堂始终,象空气一样弥漫于教学的细枝末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已不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而成了自然的流露且不留痕迹,在符老师课后的学术报告中说到:“数学思想方法要让学生自然生长”,确实他的课堂上的确做到了学生的“自然生长”,不能不令人信服大家风范,他的教学思想是犀利的:“章头图”导学探索课、“再创造式”概念教学新授课、“再创造式”公式教学新授课、“再创造式”定理教学新授课、“问题设计”习题课、“问题设计”新授课、“三维”开放式复心课、“再创造”式试卷评讲课、指导学生的“教材编写”课、学会订正(学习反思)辅导课数学实验课、课题学习课、数学论文撰写指导课、以学生小论文为教材的导学课、学案(自学训练)导学课、引导“学生上课”的学习课、学生作业自评指导课、帮学指导课,他研究的这十八种课型,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领略到他的思想犀利到不给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以些许纰漏,他的教学研究是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出发的,是走自己的路出来的,别人没研究的他敢开拓,在他学术报告中可以体会到他是有强烈责任心的人,他把自己的数学教学提高到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高度,提到了时代要求高度,提高到了中国前途角度,这些我们看来高不可及的东西,符老师的数学课堂上都能看到影子,他确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他确实是在“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他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实现教学的知识增长、文化熏染、品格濡染与学生的文化发展、心理成长、生命自由与生命自然生长的同构共生”,他的课堂教学让人感觉到“数学课堂是美好的,美好的数学课堂是充满创造的”,他的课堂教学让人感觉到“数学本色的美是可以滋养民族的科学精神”的,他的课堂教学力求让学生在追问中感受思维的神奇光辉,寻找创造的幸福感觉,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学生,符老师的课是灵动的、充满创造的、思维活跃的、大容量的,他的大容量是水到渠成的,不是急就速成的,他的大容量是学生完全可以接受的,不是只顾教师展示的,他的大容量不只是体现在做多少题目上的,而是知识、题目、数学思想、解题方法、自学能力培养等诸方面立体丰满的大容量,一节课下来想想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符老师却在一堂课中确确实实完成了,且让人感到是水到渠成的、不着痕迹的、不生硬的。

符老师还有一大教学特色,评价学生语言,具体、生动、幽默、精彩。例如,学生出题、做题特别有探索性、创造性,老师评价“真爽!”“漂亮!”“我会记住今天,数学家就成我们班诞生!”“胆子有多大,本领就有多大!”“泰安的孩子怎么了,那么厉害!”“你都能帮老师备课了!”这样的评价语言让全班每位同学更加自信、勇敢、团结。以至于课堂由开始很少有学生举手到最后学生争先恐后自主地站起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

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还在“转化”思想,教师板书“转化”,师生一问一答总结什么叫“转化”?教师说“转化“就是把初三的题目转化成?学生回应:初一的题目,用这种互动方式接着说:把难题转化为,容易的题目;把没意思的题目,转化成有趣的题目等,这就是“转化”,转化是伟大的!„„

篇8:不一样的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30多年作文教学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他作文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系统地阐述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策略、课型等内容,并选取了9则较为经典的作文课堂教学实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篇9:诗意课堂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诗意课堂 精彩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43

在新理念下,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自主意识更强了......但要真正地从传统走出来,走进新课程,还要教师在心灵深处来一场彻底的革命。我们应扬起“诗意课堂”的旗帜,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耕出一方适宜的土壤,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充满诗意。那我们该如何构建诗意课堂,滋润学生的心田呢?

一、诗意的引领——酝酿诗情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课堂上,教师眼笑眉开,学生就会燕舞莺歌;教师柔情似水,学生就会情深似海;教师诗一般的导语,学生就会情感迸发。因此,在设计导语时,教师要用语言去描绘情境,引领学生走入如诗一般优美的语文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在教学《夕阳真美》一课时,我播放了有关夕阳的图片,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同时启发引导:“一曲动听的音乐,一幅美丽的画卷,将我们带进迷人的傍晚,领略了多彩的夕阳。说说你眼中的夕阳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受?”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会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文本进一步体验。

多媒体就像一个不会说话的教师,在你需要的时候发挥他的作用,及时地给教学注入活力。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6”时,课文的插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迅速地将他们带进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对如此美丽的插图,我及时加以巧用,把神奇的动物世界图放到实物投影仪上,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真正地让课堂流淌出浓浓的诗意。

二、诗意的孕育——寻觅诗情

在课堂上,师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只有平等对话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我们来看看两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诗意的课堂。

在课堂上,于永正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引来孩子会心的大笑;他还像大哥哥一样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挖掘文中的精彩之处……听于老师的课如坐春风。他钻到了孩子的心里,和孩子一起享受语文的欢乐,和孩子们一起领略语文天地的无限风光,并陶醉在其中。

窦桂梅老师的课诗意盎然,让语文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心里,也感染着在场的所有教师。教学《大脚丫学芭蕾》一文,窦老师化身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色彩对人物情绪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学环节步步紧扣。窦老师说:“如果你想表达贝琳达的绝望、难过,你会怎样表现?”孩子们说出画面感,并在黑板上画出来。窦桂梅老师的说课让在场所有的教师听得入迷。没想到她说课时和授课时判若两人,刚才还温文尔雅,说课时却激情四射。她告诫在场所有的语文教师:要让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什么样的文本就要还它什么样的味道。

这就是诗意的教师!两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生动有趣的课堂更需要像他们这样的教师。新课程呼唤着诗意的教师!

三、诗意的解读——点燃诗情

课本中的诗文大多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范本。就像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鲜花和星星》《放小鸟》《这儿真好》《世界多美呀》,充满了童真童趣,为孩子们所喜欢。课文正是利用这些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孩子进行熏陶、感染,让孩子学会爱身边的一草一木,进而爱整个世界。

教学《雨点》一课时,我利用春天的绵绵细雨,带着学生在雨中玩耍。有了亲身体会,再让孩子仿写课文,他们的情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学生的语言富有诗意和灵性。这样的课堂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个性,弥漫着诗的芳香。

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精神寄居和心灵依托的主要场所,应充满着浓浓的诗意。在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就会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学习的幸福和甜蜜。

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诗意的课堂上中激情飞扬吧!

篇10:不一样的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

观摩活动

---听课心得体会

2014年4月17日,由张印校长带领我们一行七人赴包头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

这次活动我们聆听了蔡宏圣老师讲授的《比的意义》,柏继明老师讲授的《手能帮我学数学》,杨新荣老师讲授的《打电话》、周卫东老师讲授的《认识小数》及仲广群老师讲授的《找规律》以及他们的讲座,他们对新课标理念的运用,对课程新颖的设计,灵活的教法,幽默的语言,课堂的收与放,对学生的启发和组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就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大家进行分享。

一、教学收获

1.在特级教师蔡宏圣老师的数学课中,他的课给人的感觉是自然、朴实,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教材、诠释课标,教学中完全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获取新知。他的课堂教学理念新、教法新,使人如沐春风。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为理解而教的教学理念,以及他丰富的教学机智,比得意义这一课本来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完了,但是由于沟通出了问题,安排了六年级的学生,蔡老师临上课才发现问题,于是临时将新授课讲成了复习课,最重要的是在本节课中,蔡老师教会了学生课堂的三部曲就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2.柏继明老师的课——《手能帮我学数学》。这节课中柏老师大部分围绕《植树问题》来展开,《植树问题》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数学知识能以理解,有些数学知识难以记忆。那时我费了好多的口舌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全面掌握的。主要是学生很难记清楚什么时候要减1,什么时候要加1,什么时候不用减1也不用加1。这次有幸听到柏老师的课,通过一只小手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真让我大开眼界,顿然醒悟!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这双手既能操作学具,本身还能成为一种很好的学具。柏老师的这堂课就是借助“手”这一极为方便的“操作学具”,通过学生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的并用,使较难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3.周卫东老师讲的是《认识小数》周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小数,孩子说完自己记录的3个小数后,补充一句:大家对我的发言还有什么补充吗?其他孩子再交流自己找到的小数。周老师让孩子把小数写到黑板上,结合孩子的板书,教学小数点的写法,读法,小数的写法。如果不是周老师的教学,我们自己书写小数都不规范,看来以后自己也要对学生的书写严格要求。结合孩子的发言,周老师适当补充,及时练习,将本课的知识点融入4道研究题的学习汇报中,以学生自己的发现为主,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了提醒,补充,帮助的作用。对比我们自己,发现我们对孩子预习过后的情况了解不够及时和准确,没有结合孩子的学情进行课堂教学,对预习案的设计没有精心研究,上课有走老路的现象。

4.仲广群老师上的是四年级的《找规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满堂课通过小组合作,将问题一一解决,将学生的思想拔高了,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中的逆推思想,这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备课中想不到的、做不到的,有了这种思想上的提升,做题目也会快些。

更让我们认真聆听和思考的是仲广群老师提出的助学课堂所谓助学课堂,强调三助,学生自学,生生互助,教师帮助。

自学:学生自学倡导先学后教,在“一探二学三生疑”的预习指导策略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探是避免把预习等同于看书自学的做法,因为这会使得学生的预备学习编程了被动的接受或简单的模仿。所以,我们一般先安排一道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在探而不得或是探而不明的时候,再安排看书、操作、实验或是收集资料等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探索贯穿预习的始终。二学是在探索之后的行动,因人而异。这时的学,可能是对“探得”后的进一步“确定”,也可能是“探不得”后的“充电”。总之,学生自主探究后的学,就不是索然无味的、可有可无的学,而是某种带有“揭秘”欲望并伴随着心理预期的学习。

三生疑,是更深层次学习的体现,是学后的反思、质疑与追问,疑问的深度,反映了预习和思考的深度.学生把疑问带到学校,又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动力强劲。针对不同的内容,预习的内容和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如新授类的会增加探究的成分,复习类的会增加整理的成分,体验类的会增加观察、实验的成分,实践类的会增加操作、制作的成分。由于不受时间的制约,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而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常常迫于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考虑,不得不“走过场”;由于不受空间的制约,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留出余地,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助学:“回馈、释疑、整理、提升”的教学策略。回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采用的方法很多。提问,教师设置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判读学生的理解程度;汇报,让学生汇报预习的经历、采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果等,了解学生预习的深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解几道题来一个小测验,以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交流,将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通过全班交流的形式获得信息。

释疑:在反馈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师生合作共同解答。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教师可灵活选择释疑的方式方法,如直接回答、讨论、辩论、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等,若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很高或是利于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新一轮的课内探究便由此展开。

整理:需要认识到的是,学生的预习并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水平所决定,学生课前的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地、模糊的、肤浅的,而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亦即让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让肤浅的认知变得深刻,让零碎地知识变得结构化。

提升:课堂上能够腾出更多时间 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是“先学后教”的又一优势。有了学生的“先学”,有了教师引领的“织网”,就夯实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领学生“爬高”,则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实到了实处,也是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助学课堂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键在于能够准确为学生的学情“把脉”,把教学的力量用在重心处和关键处,实现“三个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能弄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切实把教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其间,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我认为这个助学课堂和我校正在研究的“预学案”教学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个模式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知识,便于学生深刻、更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仰望名师的课堂,再俯首自己的课堂,高低立见。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拿来我的课堂,我也肯定是上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效果的。沉下心细细想来,我们的课堂,肯定不是对名师课堂的东施效颦,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应不断地学习反思、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创设适合自己和孩子的课堂,尽管那样课堂或许未必是精致的,但它是质朴的,是简约的,是我和孩子们自己的。最后感谢领导给了我们这次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对数学教学又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赴包头参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

观摩活动

---听课心得体会

东胜区万佳小学:张伟

上一篇:数学课例研修心得下一篇:让真情自然流露感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