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市场调查报告

2024-05-15

网约车市场调查报告(通用9篇)

篇1:网约车市场调查报告

携程正式入局网约车市场双语美文

Ctrip, China’s largest online travel agency, has become the latest entrant to the nation’s booming car-hailing market, notching up the already intense competition involving Didi Chuxing, Meituan-Dianping, amap.com and other major players.

携程这家中国最大的在线旅行社正式加入国内蓬勃发展的汽车消费市场,滴滴出行、美团电网,amap.com和其他主要参与者之间的激烈竞争马上开始。

Ctrip, which provides services for booking online flights, hotels and tailored trips, announced on Tuesday that it had been granted a license by the transport authority in Tianjin to operate ride-hailing services nationwide, after preparing to launch such services for three years.

携程提供预订在线航班,酒店和量身定制旅行的`服务,周二宣布,它已经获得天津交通部门的授权,在准备推出这些服务三年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约车服务。

In late March, Meituan-Dianping, China’s largest online platform for ordering food and booking restaurants, launched car-hailing services in Shanghai. In January, Chinese automaker Geely announced its ride-hailing brand Cao Cao had completed its first round of funding, raising 1 billion yuan ($159 million).

3月下旬,中国最大的在线订餐平台,美团,在上海推出了汽车上门服务。今年1月,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宣布旗下驰名品牌曹操完成第一轮融资,募集资金10亿元人民币(1.59亿美元)。

“The revenue of the operators in the domestic car-hailing market is considerable, and the threshold to enter the market is low, and that has attracted new entrants to the sector,” said Cheng Shidong, director of the Urban Traffic Office at the Institute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国内汽车运输市场的运营商收入相当可观,进入市场的门槛较低,吸引了新进入该领域的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司,城市交通办公室主任程世东如是说。

“Besides, the current players are not doing a good job in keeping customers and drivers, and it’s easy for them to shift to other platforms, if the new platforms offer better services and subsidies, as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platforms. ”The new entrants to the market, including Ctrip and Meituan-Dianping, all have capital strength, and they are competitive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players. In the beginning, platforms will attract users by price competition, and in the long term by providing good services,“ he said.

“此外,目前的运营者在保持客户和车手方面做得并不好,如果新平台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补贴,他们很容易转向其他平台,因为不同平台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包括携程和美团在内的新进入市场的企业都具有资本实力,与原有企业相比,它们更具有竞争力。一开始,平台将通过价格竞争吸引用户,长期来说必须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来吸引用户”他说。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225 million customers were using car-hailing services in China. However, there were only around 100,000 licensed drivers in the sector, and supply is falling short of demand, according to data from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

截至去年年底,在中国已有2.25亿用户使用约车服务。根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该行业仅有约10万名驾照持有人,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

Roland Berger estimated in a recent report that the demand from Chinese consumers for car rental and ride-hailing would surge to 37 million trips a day this year, which is around 4.5 times more than in 2015.

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估计,今年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租赁和乘坐汽车的需求将达到每天3700万人次,比增长4.5倍左右。

Li Qiao, CEO of Ctrip’s domestic car-hailing services department, said: ”The scale of the car-hailing services market in China is huge, and the sector has significant growth potential.“

携程国内汽车服务部门首席执行官李乔表示:“中国的汽车服务市场规模巨大,而且具有显著增长潜力。”

篇2:网约车市场调查报告

南京人去哪里最爱网络约车?目前南京网约车存在什么问题?近日,南京市政府官方网站中国南京网公布了南京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管理情况调查报告。这份南京首个官方版网约车调查报告,历时一个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

1市民爱叫网约车去机场车站

其次是上下班和接小孩

近年来,越来越多市民喜欢用手机约车出行。

究竟有多少比例的人在使用网约车呢?这份调查共有217人参与调查,其中,69.45%的人经常及有时使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出行,没有一人从未使用过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网约车出行?根据调查结果,排在首位的是“去机场车站”,其次才是“上下班”。

接送孩子上下学、节假日上街、和老人一起出行这三种用途紧随其后。

经常出差的市民沈先生深有体会,“我家离高铁站就半小时车程,但以前都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出发到小区门口招车,就怕打不到车。现在我提前一天夜里在手机上约好车,第二天一早车子都会准时到小区门口接我,省时又不怕误车了。”调查中,93.09%的使用者认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出行很方便和比较方便。

2最不满意网约车甩客、绕路

交通部门:下一步将加强监管

不过,网约车带来方便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

目前南京的网约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根据调查结果,有两个问题非常突出,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不满意。其中,94.47%的人认为网约车有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绕道行驶问题。

另外,有93.09%的人认为网约车存在对举报、投诉其服务质量或者对其服务作出不满意评价的乘客实施报复。

对此,调查者认为,政府对网约车的管理重点应放在严格对网约车服务驾驶员的从业要求和严格规定从事网约车经营的网约车平台公司的经营条件。

记者了解到,前不久,南京发出了全市首张《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

南京交通部门表示,下一步将加强获得经营资质平台公司的引导和监管。行业管理部门将与平台公司签订运营管理协议,细化责任和义务,并将平台公司及驾驶员的日常服务规范纳入信用管理考核,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同时,建立行业监管平台,对网约车运营实施动态监管,定期公布各平台公司服务质量,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南京人去哪里最爱网络约车?目前南京网约车存在什么问题?近日,南京市政府官方网站中国南京网公布了南京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管理情况调查报告。这份南京首个官方版网约车调查报告,历时一个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

篇3:网约车新政打开万亿出行市场空间

底线管住安全和公平

2016年7月27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网信办7个部门联合颁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部令。

“出租汽车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网约车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在丰富了人民群众出行体验的同时,又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旧矛盾叠加,情况错综复杂,行业不稳定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出行需求。”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网约车市场,但是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责任主体,就是谁来负担承运人责任主体不明确,乘客安全和驾驶员权益得不到保证,个人信息安全泄漏风险比较高等等。

网约车平台之间的价格战、补贴战,不但扰乱了巡游出租车市场,而且不利于建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我们对网约车没有‘一禁了之’,而是出台了全球在国家层面上第一个网约车的监管法规,通过量身定制监管模式,给予其合法的身份,支持其规范发展。我们这次也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对私人小客车的合乘进行了界定,这对于真正体现分享经济的出行方式,明确鼓励支持,为在全国发展合乘服务提供了政策基础。”刘小明说。

“这次在制定对新业态的发展过程中大家注意到,我们明确提出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管住底线。管住什么底线?就是乘客的安全和市场的公平竞争。”刘小明表示。

《暂行办法》对运营平台、司机、车辆都做出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取得相应《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网约车车辆应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司机应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相较去年10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暂行办法》做了许多修改和优化。比如关于网约车车辆登记性质问题。明确将网约车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既体现出出租汽车的性质,又反映出新业态的特征。

《暂行办法》规定,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千米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退出网约车经营。此前要求8年强制报废。

《暂行办法》明确网约车平台公司与驾驶员应根据工作时长、服务频次等特点,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此前是明确要签订劳动合同。

新政巡游车经营权实行期限制和无偿使用

2016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要明确出租汽车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定位,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统筹发展巡游车和网约车,促进两种业态逐步融合发展。

《指导意见》新增经营权实行期限制和无偿使用,并不得变更经营主体。既有经营权未明确具体经营期限或已实行经营权有偿使用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制定科学的过渡方案,合理确定经营期限,逐步取消有偿使用费,并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变更手续,不得炒卖和擅自转让。

鼓励新老业态通过兼并、入股等方式融合发展。构建企业和驾驶员运营风险共担、利益合理分配的经营模式。“要健全利益分配制度,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构建企业、驾驶员运营风险共担、利益合理分配的经营模式,就是不用承包金、不用定额的制度,而是根据运营的情况,驾驶员和企业合理承担风险,共同承担风险,合理分配利益。如果依然用承包的方式,鼓励用行业协会和工会共同协商的方式来确定合理的承包金,实行动态的调整,保护驾驶员的合法权益。”刘小明表示。

刘小明表示,《指导意见》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因为传统的出租汽车运价是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科学的制定、及时调整出租汽车运价水平和结构,建立出租汽车运价动态的调整机制,充分发挥运价调节出租汽车运输市场供求关系的杠杆作用。

此外,《指导意见》还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方案明确,为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群众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城市人民政府应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并制定相应规定,明确合乘信息服务平台、合乘服务提供者及合乘者等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其发展。

前景万亿出行市场打开

虽然《暂行办法》对网约车做出诸多限制,但是文件出台还是得到了网约车平台公司的积极回应。滴滴出行回应称,该公司将按照《暂行办法》要求,规范运营,积极申请网约车平台公司相关经营许可,亦将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出行行业相关企业一同探索,加大技术创新,提高交通资源利用和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出行体验,为社会创造更多灵活的就业机会,更好地为亿万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优步公司回应,《暂行办法》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对网约车新业态的认可和支持,使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颁布此类全国性法规的国家。优步公司符合暂行办法中《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申请所需的企业法人、ICP许可证、数据库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大陆、网络安全管理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等方面的相关要求。优步将全力配合各城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有信心第一时间取得地方政府颁发的运营许可。

神州专车也表示对文件的出台表示欢迎,将严格按照网约车监管政策要求,继续坚持“专业车辆、专业司机”的B2C模式,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优质地出行服务。

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报告称,至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其潜在市场需求达到1.1万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各路资本竞相进入网约车领域。

今年以来,网约车平台公司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高潮。目前滴滴出行、易到都在筹划上市,神州专车已经在新三板挂牌,并且上市以来交易活跃、涨幅较大。

篇4:“网约车新政”引发市场焦虑

最严新政:“严”在哪里?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网约车的车辆要求,那么“苛刻”二字最贴切不过了。

第一点是车龄要求,广州需要少于等于一年,而深圳少于等于两年,这是否意味着如果购置一辆新车来做专车,那么这辆车就只能做一年或者两年呢?即使是在第二年再把车辆以二手车形式卖出去,这点时间对于专职做网约车的司机来说也是很难有足够的利润。

第二点车型要求,北上深对于汽油车型的轴距要求都大于等于2700mm。这一要求就会把一大半的紧凑型车给筛选掉,如英朗、福克斯。留下来的小部分都是像轩逸、卡罗拉这些以空间著称的紧凑级车,而且轩逸、卡罗拉也只仅仅是刚达标,轴距刚好2700mm。而比紧凑型车更低端一点的A0级小车全军覆没无一幸免,像我们经常打车打到的本田飞度、日产阳光这些小车以后应该是看不见了。

第三点要求,除了上海,北、广、深三个城市都对排量要求在2.0L或1.8T以上,刚才勉强仅存下来为数不多的紧凑型轿车瞬间也被淘汰得七七八八,幸存的就只剩凌度和CX-4和一些性能版本车。作为网约车中的两大王者,轩逸和卡罗拉都可以回家洗洗睡了。某些小排量中级车也难逃一劫惨遭毒手,如1.6T的索纳塔、1.5T的蒙迪欧。

其他还有一些配置、保险的额外要求这里就不多作解释了。如果真的出台这些政策,政府是想玩死网约车市场吗?受影响的不单只是司机,如果真全部满足上述要求,那么价格还不飞到天上去了,还有谁能搭得起网约车呢?刚开始成长起来的网约车市场瞬间就会灰飞烟灭。

网约车平台:叫苦连连

这些征求意见稿一出,最有意见的当然就是众多的网约车平台。神州专车表示,北京上海等地的网约车征求意见稿对神州专车无影响,但“有关京沪网约车司机必须持有本地户籍要求,过于严格。”

易到也比较委婉地表示,“新行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政策规范,也需要给予发展空间”,并将“根据各地征求意见稿的时间表,通过正常渠道向主管部门反馈有关政策意见建议,同时积极开展资质申请工作”。

而滴滴的回应则比较直接。在滴滴看来,这种做法将导致车辆供给骤减、司机大幅减少、网约车车费翻倍和出行效率大幅降低等问题:

1.车辆供给骤减:以上海为例,符合新轴距的网约车不足1/5;

2.司机大幅减少:以上海为例,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本地户籍。此举也会造成大量网约车司机失业,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3.网约车车费翻倍:网约车受大众的欢迎,是由于社会共享车辆本身的平民化所带来福利,使得定价相对实惠。新政中对网约车的要求提高了运营成本,可能达到当地出租车价格的两倍以上;

4.出行效率降低:网约车减少导致供不应求的情况,会使等待网约车的时间延长,同样也会出现“司机挑乘客”的情况。民众将重回“打车贵,打车难”的旧况。

虽然我们都明白,滴滴发出的这一份声明是为了自身利益,但对于广大消费者,确实也面临着这些问题。要是网约车比出租车还要贵,你还会用网约车吗?

官方回应:

门槛高是为了治“堵”

面对关于网约车新细则中“司机须有本地户口、车辆须有本地车牌”规定的热议,北京市交通委和上海市交通委也分别给出了回应。

对于设置本地户籍,北京市交通委官方解读称,设置户籍门槛有4个原因:要符合北京发展定位;治理人口无序过快增长、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治理交通拥堵的要求;根据政策要求,北京要适度发展网约车。而关于本地车牌问题,北京市交通委认为北京已制定了机动车限购、限行措施,如果放开外地车从业,将对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起到反作用。

上海交通委则表示,作为出租汽车的一种业态,网约车具有地域性服务特征,交通部《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禁止网约车异地经营。而且依据目前上海实施的外牌车辆限行措施,仅有在本市注册登记的车辆才能提供全时段全路段的出行服务。至于排气量的限制,则为了满足节能减排要求,保证网约车舒适性。

篇5:中消协公布网约车体验报告

中国消费者协会25日发布的网约车服务体验调查报告显示,网约车服务总体表现较好,但部分网约车司机安全驾驶意识不强,存在诸多不安全行为。

今年8月至9月,中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志愿者和专业调查人员在16个城市开展了网约车服务体验式调查活动。共对滴滴出行、优步(UBER)、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和其他品牌(含嘀嗒拼车、搭搭拼车、天天用车)等主要网约车平台完成了1002次体验。

结果显示,网约车乘坐体验部分存在的问题相对突出,安全性细项得分仅为67.5分,是行车过程中得分最低的指标。其中,20.1%的体验员反映驾驶员行车过程中拨打电话,16.5%的体验员反映驾驶员行车过程中不断玩手机,12.3%的体验员反映驾驶员行车过程中未系安全带。

对此,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部分网约车司机确实存在路线不熟悉、开车打手机、服务态度差等问题,他打车也曾遇到过,这反映出网约车平台审核把关不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建议提高司机准入门槛,比如保证无犯罪记录;平台对司机实行动态管理,参考网购等完善奖惩机制,并运用互联网优势进行利益引导,比如历史评价高的司机优先派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类似拒载、绕路等服务质量问题,出租车可能更严重。网约车属新生事物,管理模式需创新,平台必须优化服务、完善安全保障,比如经过严格培训,通过监测、评价监督司机服务水准。采取技术措施保证司机和乘客的安全,设置“紧急求助”、“号码保护”等安全措施,乘客也应注意核对车型、车牌号等。

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约车行业现状,了解消费者意愿,反映消费者呼声。体验调查时间集中在今年8至9月。地点选取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七大区域的一线、二线和三线共计16个大中城市。体验员为消费维权志愿者和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公司调查人员。本次调查分为网页车服务线上、线下两个部分,要求体验员要通过视频、音频、照片、截屏等一手资料,发现和记录网约车服务全流程中的问题及线索。

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品服务监督部汤哲介绍称,体验员通过网上约车、实际乘坐和手机支付对网约车各主要环节进行全流程体验。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1002个,涉及包括滴滴出行(含快的打车)、优步(UBER)、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和其他品牌(含嘀嗒拼车、搭搭拼车、天天用车)等目前网约车市场主要平台品牌。

在这1002次的体验中,到底发现了哪些具体问题呢?汤哲介绍,线上体验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平台APP运行不稳定、平台联系方式不明显、联系客服不便捷、部分平台订单取消收取不合理费用等。线下体验方面,中消协向媒体展示了部分体验员体验过程的音视频和证据截图等。

在这些一手资料中,更直观的看到听到网约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体验线下乘坐的问题。汤哲指出,第一,部分驾驶员不识路,绕路情况时有发生;第二、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不熟练;第三、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其中影响啊驾驶安全前三种情况分别是:行车过程中拨打电话,行车过程中玩手机和不系安全带。第四、服务方面,相比于传统出租车司机需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试,而网约车司机的岗前培训相对比较松散,因此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参差不齐;第五、合理性方面,开具发票需要累积达到一定额度或者支付一定的费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

汤哲表示,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有些甚至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中消协对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意见建议。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品服务监督部主任皮小林分析指出,应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引导网约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有关部门要对网约车这一新兴业态转变管理思路,理顺新兴网约车行业和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关系,将交通事业规划和治理方案融入城市综合管理发展大局。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积极听取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和广大消费者呼声和意愿,为出租车行业和网约车行业发展构建差异化生态空间。

中消协同时也希望网约车平台和服务从业人员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切实履行平台审查职能和义务,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况要零容忍,要杜绝“店大欺客”现象。同时还提醒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正规网络平台预定车辆。树立安全用车意识,养成对照平台核实驾驶员和车辆信息的习惯,发现信息不一致时,应当取消订单拒绝上车或通过平台客服寻求合理解释。如出现驾驶员无故拒载、不安全行驶、不合理绕路、加价收费等情况,要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留存相关证据证明,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车辆信息与订单不一致存在隐患

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约车行业现状,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北京、天津、黑龙江等地消费者协会(委员会),组织消费维权志愿者和专业调查人员于2016年8-9月开展了网约车服务体验式调查活动,涉及滴滴出行(含快的打车)、优步(UBER)、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和其他品牌(含嘀嗒拼车、搭搭拼车、天天用车)等目前网约车市场主要平台品牌,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七大区域的一线、二线和三线共计16个大中城市。

体验发现,个别订单线上信息与实际车辆信息不一致,占比为0.4%。“虽然占比绝对值较小,但是信息不一致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大,比如如果出现安全事故责任之类的事情将加大处理难度,需要引起重视。” 中消协商品服务监督部主任说。

同时,有19.8%的体验员反映驾驶员抢单后到驾驶员达到时间超出系统提示时间,等待时间过长将对消费者后续行程造成影响。

安全性体验最差:2成司机开车打电话影响安全

本次体验中,驾驶员影响安全性细项得分仅为67.5分,是行车过程中得分最低的指标。20.1%的体验员反映驾驶员行车过程中拨打电话,16.5%的体验员反映驾驶员行车过程中不断玩手机,12.3%的体验员反映驾驶员行车过程中未系安全带,影响交通安全。

驾驶员对实时路况的掌握和预判,驾驶技术熟练与否,与乘客的安全休戚相关。但由于很多网约车驾驶员并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即使借助城市地图导航,仍有相当多的驾驶员出现不识路等影响服务有效性的问题,绕路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司机还存在故意绕路的嫌疑。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目前出台的部分网约车暂行办法和征求意见稿中均提及,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当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目的就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和公共交通道路安全,保护司机和乘客双方。但从本次体验来看,仍有6.3%的体验员认为驾驶很不平稳,2.9%的体验员认为驾驶不太平稳。

软件不稳定、开发票不方便

跟乘车过程问题频发相比,线上反映的问题主要是软件不稳定、客服信息不明显、取消订单不方便等等。例如有11.6%的体验员反映在使用软件时遇到部分APP页面会出现闪退、打开时间长,在客服联系方式这一细项上,16.5%的体验员反映在APP上不容易找到客服的.联系方式。

《报告》特别指出,本次体验中无法取消订单占整体体验占比为68.2%,例如深圳体验员体验“滴滴出行”时出现无法取消订单的情况,哈尔滨体验员体验“滴滴出行”时出现取消订单要收费的情况。

皮小林指出,由于消费者方面的主客观原因或者驾驶员、系统的原因,取消订单情况在所难免,平台有关消费者不能取消订单或者因平台或驾驶员自身原因取消订单后额外向消费者收费的规定,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减轻了平台或驾驶员的责任,属于不公平格式条款。

另外,除出租车可以当场直接提供发票外,网约车平台普遍开具发票需要累计达到额度或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如易到出行必须达到50元方能开具发票;滴滴平台只支持快递发票,累计金额不足200元由乘客支付快递费用,且明确表示不接受乘客自取发票。这样的服务行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

“网约车作为新生事物,其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争议和监管盲区。”皮小林表示,中消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引导网约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好疏解和引导工作,为网约车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篇6:网约车市场调查报告

《报告》认为,北京市日均出行需求在2016年的稳定增长,可能是导致北京市域局部区域行程速度下降的关键原因。

“互联网+共享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必由之路

如何才能治理大城市的“拥堵病”?《报告》认为,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是有限路面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全域私家车出行需求的问题,在“治堵”上应该充分发挥网约车公共交通服务效能。

本次课题研究员闫学东教授认为,网约出租车的核心运营模式是“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交通”,具有四个特点可以有效帮助大城市“治堵”:以经济规律为杠杆,调节交通市场供需关系;以信息对称为核心,供给匹配需求;以大数据为手段,实现运营过程的全监控;以共享交通为模式,盘活私家车运力资源存量。

《报告》认为,“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新能源车辆运用、先进公共交通技术运用必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核心技术。“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交通”正是组织这些先进互联网技术、能源技术和交通技术的核心组织框架。

闫学东教授认为,未来即使所有个体出行车辆全部实现无人驾驶,仍将占据路面资源,唯有实现个体出行车辆共享才能发挥资源节约、一体服务、提升效率的效益。目前的网约出租车的运营模式正是“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交通”模式先驱性实践。

对于目前引发社会热议的各地网约车细则,闫学东教授则建议,各地在制订网约车管理细则的过程中可更加关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网约车运营时段的公共交通属性管理;监督网约车司机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管理(如恶劣天气是否出车,是否存在宰客行为);实现网约车与大众公交一体服务管理(与大运输量公交接驳);关注网约车是否充分节能环保(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

相关资料:

2016年11月2日消息,近日,北京交通大学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披露了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该报告在科学研究分析后得出结论,滴滴专车、快车上线时期加速北京交通拥堵的说法缺乏实证依据。同时指出,“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悉,这份名为《基于滴滴大数据的北京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分析报告》是由交通问题专家闫学东教授领衔,带领课题组利用滴滴的订单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

报告分析了从2014年10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北京六环以内的专快车的订单量数据以及平均行程速度,着重探讨了网约车发展与北京城市交通拥堵之间的关系。

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的总平均行程速度26.97Km/h,2016年1月到7月行程速度为25.81 Km/h,相比较,行程速度略有下降,显示出总需求量增加对于交通带来的影响。

报告明确指出,北京市域行程速度与滴滴的订单量并无相关性。2015年,北京滴滴的订单大幅上升,但市域平均行程速度保持平稳震荡,没有下降趋势,滴滴专车、快车加剧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说法缺乏实证依据。

“这就是说,2015年滴滴订单量大幅攀升时,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并没有变化,没有出现因为订单大幅增长而让行程速度降低(或拥堵程度增加)的情况。”该课题组研究员表示。

报告进一步指出,衡量北京市域平均行程速度(或拥堵程度)的首要因素是北京市出行需求量。北京城市环路行程速度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与出行需求量增加相关。

课题组在对重要的集散地,如北京站,北京南站的进出客流量,行程速度、滴滴的订单量等参数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滴滴的订单量并不会影响其行程速度。

篇7:网约车暂行办法

(一)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

(二)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失效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

第三十五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对每次违法行为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一)提供服务车辆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或者线上提供服务车辆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车辆不一致的;

(二)提供服务驾驶员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或者线上提供服务驾驶员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驾驶员不一致的;

(三)未按照规定保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的;

(四)起讫点均不在许可的经营区域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

(五)未按照规定将提供服务的车辆、驾驶员相关信息向服务所在地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报备的;

(六)未按照规定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并落实投诉举报制度的;

(七)未按照规定提供共享信息,或者不配合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调取查阅相关数据信息的;

(八)未履行管理责任,出现甩客、故意绕道、违规收费等严重违反国家相关运营服务标准行为的。

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再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责令停业整顿、吊销相关许可证件。

第三十六条 网约车驾驶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对每次违法行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携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

(二)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绕道行驶的;

(三)违规收费的;

(四)对举报、投诉其服务质量或者对其服务作出不满意评价的乘客实施报复行为的。

网约车驾驶员不再具备从业条件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撤销或者吊销从业资格证件。

对网约车驾驶员的行政处罚信息计入驾驶员和网约车平台公司信用记录。

第三十七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违反本规定第十、十八、二十六、二十七条有关规定的,由网信部门、公安机关和通信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约车平台公司及网约车驾驶员违法使用或者泄露约车人、乘客个人信息的,由公安、网信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处以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给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8:网约车涨价,大家怎么看?

@网友:价格上涨得太快了。今年3、4月, 优步拼车30多元, 滴滴拼车50多元;7、8月, 优步拼车80多元, 滴滴拼车70多元;现在9月, 优步拼车91元, 滴滴拼车则是93元。

@流浪的心情:昨天打了一快车, 下车我扣费15元, 司机收到11.2元, 我秒懂了!

@苏奎:滴滴涨价背后有很多因素:首先, 滴滴合并优步中国之后, 有效竞争会减少, 而价格根本上是由市场竞争决定, 平台无价格竞争压力了, 价格自然就高了。其次, 由于滴滴在司乘两端的用户规模都已经很大, 继续补贴也不能增加多少规模, 也就是说补贴的边际效果很低了, 减少乃至取消补贴是很正常的商业决定。再有, 专车平台司机已经大量专职化, 每次运输的成本与招租方式关系不大, 价格最终会与传统的巡游出租车拉近, 更加反映成本。最后, 减少补贴也与平台未来可能存在的资金压力, 或投资人希望尽快盈利等有关。

@傅蔚冈:作为一种促销手段, 企业可以用低价来获取用户, 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在所有时间都必须保持低价。过去两年, 网约车企业通过打折券和抵用券等各种方式, 吸引了很多用户。但是, 认为这种低价会永远持续, 是不切实际的。因为除了打折券之外, 它们还有自己的价格体系。低价可以视为一种营销策略, 但不应该被视为理所当然。

@网友:以前滴滴烧钱大战有补贴 (去年至今年上半年, 各网约车平台恶意亏损数百亿来拉乘客) , 乘坐滴滴有时甚至是免费的, 以前有时候乘坐滴滴, 价格和公交地铁的价格差不多, 所以全国人民都支持坐滴滴 (所以滴滴宣布拥有数亿用户) 。现在滴滴几乎没有补贴, 下雨天滴滴溢价4到5倍, 平时出租车76元, 前些天北京下雨滴滴溢价4、5倍要342元。马上寒冬、雨雪恶劣天气就要来临, 又要溢价了, 不是老百姓小肚鸡肠, 这样溢价, 老百姓能没有怨言吗?

@网友:补贴可以减少, 但涨价怎么可以呢?失民心的事别做!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就是廉价。

@乐清柳市:会不会这样, 网约车不补贴后, 实际价格比出租车还贵, 然后出租车也涨价, 然后就搞笑了……

篇9:网约车搅局传统出租车市场

随着滴滴出行、优步、首汽约车等打车软件的不断兴起,曾经垄断市场的出租车行业面临威胁。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又将如何应对呢?

当出租车“撞上”网约车

今年6月初,西安市发生了出租车罢工抵制网约车事件,有大量出租车聚集;6月15日,青岛则发生出租车“隐身”罢运抵制网约车,不少乘客的出行受到影响;而今年5月底,重庆发生滴滴快车遭出租车围堵事件。此类事件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表面看,这是两个对立端的矛盾,实则是出租车抵制私家车的事件,出租车司机的做法表明只有出租车才能享受网约车的“待遇”,而私家车进行网络约车的服务则不合法,属于“黑车”。

自打车软件诞生以来,出租车行业可谓是终日惶恐不安,全国多地发生出租车罢工抵制网约车事件,但值得一提的是,群众出行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反而调侃“出租车罢工了道路通畅了很多”、“他们经常就在罢工”等言论。据《经济》记者了解,出租车饱受诟病,是由于有些出租车司机经常以不顺路、路太堵等理由拒载乘客,恶劣的服务态度,不完美的乘坐体验早已成为出租车的代名词。但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对记者诉苦道:“不是我们有意要拒载,实在是份子钱太高了,不拒载就难以维持生计。”记者了解到,北京地区的出租车司机需向公司缴纳5000元/月,甚至更高的“份子钱”。所谓“份子钱”就是出租车司机上缴给出租车公司的承包费用,既是前者的运营成本,又是后者的主要收入来源。

多种因素导致网约车和出租车的矛盾不断升级,如何平衡规范好这两者是目前的重中之重。据悉,原应在今年5月份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却好似“羞答答的玫瑰”迟迟不肯露面。目前,国家不断出台网约车的相关政策,但网约车和出租车仍然冲突不断。

网约车与出租车的最大不同就是,网约车基本以私家车为主,而出租车大部分都是出租车所在公司的车。前者的车内环境更加整洁干净,司机具有较文明的驾驶习惯,且从手机端APP打车还可获得相应的优惠,以上原因使得出租车行业占有的市场份额逐渐被削弱。

打车百态,各有千秋

“你赞同的,我未必认可,而我喜欢的,也未必是你爱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出租车和网约车行业。从事广告行业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出行还是愿意选择出租车,由于网约车被数次报道过发生女性遇袭事件,因此她会选择相对安全的出租车。在外企上班的杨女士表示,她并不认同,一是出租车司机态度恶劣,且车内环境不整洁,二是网约车平台会不定时地发放优惠券,且一键打车很是方便,节省时间。

出租车和网约车犹如曹植在《七步诗》中所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据相关调查表示,习惯街边招手打车的乘客占比为31%,出租车仍然拥有很大的市场。许多乘客表示,如果出租车司机愿意改掉拒载、绕路等不文明恶习,乘客还是愿意选择出租车,出租车有齐全的运营证件和专门的管理公司,选择出租车就是选择安心。

然而,网约车平台的发展并不顺利,从最开始的明令禁止到现在的合法行驶,从不被认可到受欢迎可谓一波三折。例如,现在滴滴出行从司机端到乘客端都能够被熟练地使用,也正是滴滴让司机从最不互联网化的群体变成互联网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通过“互联网+交通”的方式帮助司机降低了空驶率,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收入,而私家车主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赚取外快。

吴师傅就是享受打车软件带来“红利”的众多司机之一。他是一位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安徽人,一名滴滴的专职司机,年近50岁的他已儿孙满堂。他表示,自从做了滴滴司机后,收入比平时工作收入翻了几番,现在全家的支出费用全靠他的收入。在他看来,互联网约车让他的生活不再枯燥乏味,每天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同时也丰富了他的阅历。但天有不测风云,吴师傅苦笑地告诉记者他被乘客投诉的遭遇。有一次他在首都国际机场抢了一单,定神一看是3个小时之后的预约单,由于机场停车时间的限制,他便致电给顾客说能否取消订单,顾客不仅不同意还投诉了他,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被滴滴方面限制出行一周。但吴师傅仍然乐观地表示,滴滴改变了他曾经一成不变的生活。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隐患。从事媒体行业的焦女士就遇到了此类问题,她使用优步打车后,司机接单后打电话告诉她,由于她的路线堵车要取消订单,不仅态度恶劣还伴有脏话。焦女士一气之下说要投诉他,结果在挂掉电话的一分钟之内,其手机连续收到将近100个垃圾软件发来的身份验证信息。无独有偶,从事广告行业的刘女士也曾遇到过网约车司机的“夺命连环Call”。目前,网约车虽然方便了乘客,但个人信息安全面临威胁。据了解,优步已经在全国7个城市全面上线“电话加密”,用优步约车后,司机和乘客在互相联系的过程中,系统将自动生成一个加密代码而非司机和乘客的真实手机号码,从而保障了司机和乘客的个人隐私。

狭路相逢“勇者”胜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两会上提出“关于大力发展网约车,转变政府监管模式”的建议。对于2015年10月10日,交通部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先肯定了网约车的合理合法地位。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蔡继明表示,他平时出行也会选择便捷的网约车,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打车难的问题,还进一步缓解了城市道路拥堵的情况。网约车的出现充分利用了社会闲置的私家车资源,真正地做到了物尽其用。

在全民互联网化的时代,实体经济加上互联网都处在见证奇迹的时刻。而“互联网+交通”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但无疑让传统的出租车行业雪上加霜。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供给侧改革好比做蛋糕一样,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做好蛋糕。有人说,网约车是来抢出租车的蛋糕的,试问如果出租车做好做大自己的蛋糕,自然不愁有顾客来买,也不会给网约车留有抢蛋糕的可趁之机。

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共享出行已经成为一波浪潮。网约车刺激了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让出租车行业走出发展困局。但目前“一山难容二虎”的局面,仍需破局。

国外如何对待网约车

在国企上班的施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会利用假期时间出国散心,在众多国家中,对日本的“好感”颇深。她说,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当地的出租车不仅没有拒载客人的现象,且服务态度非常之好。施女士表示,日本的出租车会提前在指定地点等待乘客,并且将乘客的大件行李主动放在后备箱里,车辆擦洗得一尘不染,车内环境整洁,当然优质的服务匹配的自然是高昂的车费,反观国内的出租车则逊色很多。这也是国内网约车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出租车的服务、车技、人品、环境都是一流的,当然也就不需要网约车。在日本,出租车无需向公司缴纳“份子钱”,每月只需按一定比例上交收入。正是由于日本出租车服务优良,有关法律规定,私家车不得进行收取报酬、具有经营性质的活动。

在2015年,韩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私家车主提供出租汽车服务,该法案成为韩国首部宣布优步等打车软件服务为非法的全国性立法。同年3月,优步在韩国正式停运。

而在新加坡,每一家出租车公司均有自己的APP打车软件,从而阻断了外来打车软件的侵入。据悉,新加坡在打车软件的管理方面,主要措施包括注册管理和打车费用、防拒载等,并且要求司机必须持有出租汽车驾照,必须提前在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申请注册,申请成功者将获得有效期三年的资质证书。

接受记者采访的乘客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如果国内的出租车能把服务质量提升,还是愿意选择乘坐出租车。由此可见,服务质量、车内环境成为制约出租车发展的掣肘,出租车若想受到社会公众的欢迎,还应该从自身做起。

上一篇:关于严明工作纪律体会下一篇:工作自荐信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