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趵突泉导游词

2024-04-25

山东趵突泉导游词(共6篇)

篇1:山东趵突泉导游词

趵突泉泉池呈长方形,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周围绕以石栏。池边俯视,一泓碧水,清如明镜;三泉涌涛,势如鼎沸。历代文人学者都对趵突泉留下了诸多咏赞。如元代散曲家张养浩“三尺不消平底雪,四时常吼半空雷。而能再现趵突泉泉水全貌的,还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趵突泉赋》。那么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呢?济南的泉水来源于济南的南部山区。济南的南部山区主要由奥陶纪碳酸盐的石灰岩构成,石灰岩被水溶解侵蚀,形成溶洞和裂隙,吸收地表的降水和径流,并由南向北潜流。当这些地下水流至市区时,遇到济南东、西、北面质地坚硬隔水的火成岩阻挡,水流大量汇集,形成强大的静压力,在低洼的市区涌出地表,形成天然的涌泉。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袭人,极为爽口。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出京带玉泉水,到济南时带趵突泉水,以备饮用。

站在观澜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东巡抚都御史胡缵宗书写的。亭后的石刻“第一泉”三个字是清代王钟霖书写。“观澜”石刻二字是明代山东左布政使张钦书写。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与北岸的泺源堂相互衬托,形成对景。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沧园和白雪楼景区。沧园,原名叫“勺沧园”,取“沧海一勺”之意。这里原是明代著名诗人李攀龙的读书处。明万历年间按察使叶梦熊曾在沧园西侧建“白雪楼”,纪念李攀龙。现在我们已经穿过了枫溪区,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园的东门口,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有不妥之处,请多多包涵并留下你们的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篇2:山东趵突泉导游词

进入公园前,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公园东门口的“趵突胜景”坊,牌坊高7.5米,柱间总宽9.3米,造型为:四柱三间冲天挑担式。白墙灰瓦、卷棚式的民族风格建筑的大门就是趵突泉公园东门。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写的。 三大殿景区 原为著名文学家曾巩所筑,北殿现称三圣殿,祭祀中国始祖尧舜禹;中殿是娥英祠,祭祀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南殿是泺源堂,因其临泺水而得名。楹柱上有元代赵孟 的咏泉佳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三大殿院内有罕见的“双御碑”,记载了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康熙题词激湍乾隆题《再提趵突泉作》。

趵突泉历史悠久,古称泺,春秋时,鲁桓公曾会齐侯于泺,宋代大文学家曾巩始称“趵突泉”。站在观澜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缵宗书写的,如果你细心点也许会发现“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点。“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的,细心的游客会注意到“突”字上少了两个点。一种说法是表达人们的愿望,希望泉水永远喷涌没有尽头。一种说法是讲趵突泉水流旺盛,把突上的点冲走了,顺着护城河流到了大明湖,所以大明湖的“明”字上多了一笔。

篇3:山东趵突泉导游词

上午9点,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才利民宣布山东省首个“中国旅游日”暨“登泰山 保平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开始了沿秦皇封禅古道的登山之旅,并为广大游客当起了义务导游。

“这是一条文化之道,一条历史之道,一条生态之道,一条养生之道。”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一边登山,一边兴致盎然地为游客们讲解起脚下的秦皇封禅古道。据悉,在泰安主会场举办的庆祝“中国旅游日”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丰富人生”为主题,以“登泰山 保平安”为内容,以“登秦汉封禅古道、观封禅大典演出、品泰山文化精神”为载体,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大力弘扬齐鲁文化,传承历史文明,倡导旅游使命,展现时代精神,打响“登泰山 保平安”品牌,进一步提升“好客山东”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中,“登泰山 保平安”——秦汉封禅古道开通仪式、听名人诠释封禅文化活动、观赏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成为泰安主会场活动的三大亮点。

“中国旅游日”的举办,得到了省内各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

据悉,全省2000多家旅游企业推出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学生以及广大游客的惠民措施4000多项,使“中国旅游日”活动更多的惠及民生,惠及百姓,惠及更多的游客。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表示,“中国旅游日”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旅游发展的广泛认同,体现了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于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意识和出游热情,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传承文化、提升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旅游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推动作用。

篇4:山东趵突泉导游词

过了泺源堂我们首先看到了这快著名的双御碑。请大家看一下它的前后两面,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对,这块碑前后分别有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墨宝,双御碑因此而得名。康熙皇帝先后六次来济南。每来必题必咏,并且题字多有三点水。这块碑的前面就是他于1684年第一次来济南时所书的“激湍”两字,用二字来形容趵突泉,可见它当年喷涌的壮观景象。康熙皇帝的孙子乾隆皇帝每来趵突泉,也都有诗篇。1784年他第二次来时适逢山东大旱,趵突泉停喷,他没有看到第一次来时那种趵突腾空的壮观景象,感到十分遗憾,便写下来《再题趵突泉作》刻在石碑后面,诗的最后一句是“拟唤天龙醒痴眠,今宵一洒功德水”然后浴手焚香,祭天乞雨,接着就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趵突泉就复喷了。双御碑是十分罕见的,它显示着趵突泉的名气和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书法和观赏价值。

趵突泉:趵突泉历史悠久,古称泺。据记载,春秋时期,鲁桓公曾“会齐候于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北宋时,又称“槛泉”、“瀑流”,宋代文学家曾巩始称“趵突泉”。 我们面前这一方水就是闻名天下的趵突泉了。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清朝人刘鹗在《老残游记》里写道:“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咳嗽疲骸蹦昝捌鹩形辶吒摺谱彻郏食啤劳惶诳铡9湃税阉形媚习司爸住u劳蝗捎诰肮燮嫣兀时焕娜嗽抻健N揖醯枚怎劳蝗栊吹米詈玫牡笔衾仙嵯壬摹鄂劳蝗男郎汀贰N颐怯仪胺接屑缚槭蠹铱匆幌隆J紫龋磅劳蝗比质敲鞔蕉哺Ш谧谔庑吹模恢雷⒁獾矫挥校巴弧弊稚倭松厦嬉坏悖裁?有两种说法。一说这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愿望,希望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故意写成这样;一种说法是当年趵突泉喷涌的势头非常旺盛,泉水把突字的点给冲掉,顺着河流到大明湖去了,所以大明湖南门牌坊上的“明”字多了一笔。其实,趵突泉的水流进护城河,经小清河汇流到大清河,最后流入渤海。“观澜”两字是明代山东布政使张钦书写。“第一泉”碑是由清代王钟霖题写的。当年乾隆皇帝在北京时,已封了北京的玉泉为天下第一泉,下江南时,带了玉泉山的泉水供路上饮用。当他来到趵突泉,品尝了趵突泉的水后,认为趵突泉水比北京玉泉的泉水还要好喝,于是把玉泉更名为“玉泉趵突”,又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并倒掉了玉泉水,换上趵突泉水供路上饮用。用趵突泉的水炮茶味醇色鲜,素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观澜亭:趵突泉西边的亭子叫“观澜亭”,是观赏趵突泉的绝佳位置。亭名取自《孟子.尽心》中“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命名。当年乾隆皇帝来济南时就在那里观赏趵突泉水。1953年毛泽东来济南时也在那里观赏趵突泉。观澜亭上的楹联是张养浩的诗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道出了趵突泉的气势。这是由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

来鹤桥:趵突泉的泉水为什么清澈甘甜,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群仙鹤来到这里,水中映出它们的倩影。看到自己这样美丽,它们高兴的叫起来,天上王母娘娘正在宴请群仙,听到地上喧哗,顺手拿起一杯美酒琼桨倒了下来,美酒正好泼到趵突泉里,从此,趵突泉泉水更加好喝了。就是因为这个传说,我们把东边的这个小桥叫来鹤桥。小桥最初是明万历(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初年,历城知县张鹤鸣建,原为木桥,1956年开辟为公园时改为石桥。桥头的牌坊上写有“蓬山旧迹”,另一面写有“洞天福地”。传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3座仙山,这3座仙山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们来到趵突泉,看到趵突泉的3股水柱,就像海中的3座仙山一样,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猛然醒悟,原来仙山在此,所以明朝天启年间,济南知府樊时英建“蓬山旧迹”坊。趵突泉被古人称为仙景,这泉水也如仙水一般,所以有喝趵突泉水长生不老之说。

南大门景区:我们现在来到了趵突泉南大门。南大门建于1995年,是一座仿宋建筑,中国的建筑以苏州最为著名。不过我相信,任何一位到过苏州的朋友在苏州都没有见过这么气派的大门,它建筑面积1575平方千米,气势恢弘、壮观,被园林专家们称为“中国园林第一门”。此门有三大门匾:康熙提“激湍”;王羲之提“泺源门”;乾隆题“趵突泉”。

王雪涛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坐落在沧园内,王雪涛原名王庭钧,字晓封,河北省成安县人,当年著名花鸟画家,生前任北京画院院长。

篇5:山东趵突泉的导游词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的建筑就是趵突泉公园的东门。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题写的。进了大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座迎门假山,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迎着大门建假山吗?这是古代造园的一种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说以山为主,迎门叠石,似透非透,成为公园门口处的自然屏障,与山石后的溪流成山环水行之势,同园中其他景物相分离。这座假山的石块全部采自于济南南部山区,石质、色泽、纹理都可以同江苏无锡的太湖石相媲美。过了晴雨桥,大家再往前走,就看到这块石姿优美,纹理自然,高4米,重8吨的龟石了。它最初为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所收藏。张养浩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以山猿、野鹤、山石为友。此龟石有“瘦、皱、漏、透”的特点,在此与它合影,有长寿延年的吉祥之意。

请大家随同我一起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马跑泉。为什么叫马跑泉呢?据说这泉水是由北宋时期的抗金将领关胜的战马刨出来的,故此得名。相传,关胜是梁山泊农民起义将领,后为济南总兵刘豫的部将,骁勇善战。金兵南侵时,誓死不降,奋勇抗金。在一次激战中,败走西城,口渴难忍。他的战马仰天长嘶,前蹄奋力刨地,泉水夺地而出,后人为纪念此泉,称它为马跑泉。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漱玉泉景区。“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济南书画家关有声的手笔。“漱玉泉”三字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古代人们常把女子的牙齿称之为“玉”,而女词人李清照常在此梳洗打扮,因此而得名;另一种说法取自于李清照所著的《漱玉集》;还有一种说法是从“漱石枕流”这个成语转化而来的,形容哗哗的泉水冲刷着玉石的样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纪念堂,建于1979年。纪念堂两旁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上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写得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联是“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是对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为丈夫《金石录》所作的序的高度赞扬。挂在门厅内的匾额“一代词人”也是郭沫若手书的。

李清照是我国杰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文学家,博学多才。母亲也是一位状元的女儿,知书达礼。李清照自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加上天资聪慧,酷爱读书,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李清照18岁时,与当朝史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妇俩相互支持,作诗填词,研究金石书画。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金兵南侵,李清照夫妇被迫南下。途中赵明诚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过着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中度过了她的余生。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分界线,前期的词大多是歌咏自然,赞美生活,描述夫妻恩爱、思念。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而后期的词作大多是抒发国家之恨和悲叹自身命运凄苦的。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线泉景区。金线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并称为济南四大名泉。“金线”的形成,是由于两岸泉水相对涌流,流势均衡。当太阳照射到池底,平静的水面上就会显示出一条聚成的水线,金光闪亮,像游丝一般,忽隐忽现,随波荡漾,蜿蜒多变。老金线泉的“金线”已难看到,新金线泉的“金线”也必须在水势旺盛,阳光照射角度恰当时才能看到。

再继续往西走,我们就来到了尚志堂,又叫“金线书院”,因金线泉而得名,旧时指官家或私人藏书和讲学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满了白玉兰、紫玉兰,每到初春,玉兰花争相绽放,芳香扑鼻,故尚志堂院也称玉兰院。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泺源堂。大家请看堂前上的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这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赵孟頫对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写照。泺源堂北面的建筑是娥英殿,是为纪念虞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堂。娥英殿北面是三圣殿景区。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全部为历代名人的诗篇佳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这座罕见的“双御碑”,是清代康熙皇帝的“激湍”石刻和乾隆皇帝的《再题趵突泉作》。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趵突泉景区,站在来鹤桥上了。来鹤桥原为木桥,为明万历年间历城知县张鹤鸣所建。1956年开辟趵突泉公园时,修建了这座石桥。大家请抬头看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旧迹”,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据记载,过去人们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莱仙山,即神话中得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想登蓬莱山求仙的人到处寻找仙山,当他们来到趵突泉边,看到三股水柱,其状如山且不能攀登时,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旧迹”坊。如果你能到泉东面望鹤亭茶社一坐,一边品茶,一边赏泉,则更能体会“润泽春茶味更真”的意境了。

趵突泉泉池呈长方形,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周围绕以石栏。池边俯视,一泓碧水,清如明镜;三泉涌涛,势如鼎沸。历代文人学者都对趵突泉留下了诸多咏赞。如元代散曲家张养浩“三尺不消平底雪,四时常吼半空雷。而能再现趵突泉泉水全貌的,还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趵突泉赋》。那么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呢?济南的泉水来源于济南的南部山区。济南的南部山区主要由奥陶纪碳酸盐的石灰岩构成,石灰岩被水溶解侵蚀,形成溶洞和裂隙,吸收地表的降水和径流,并由南向北潜流。当这些地下水流至市区时,遇到济南东、西、北面质地坚硬隔水的火成岩阻挡,水流大量汇集,形成强大的静压力,在低洼的市区涌出地表,形成天然的涌泉。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袭人,极为爽口。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出京带玉泉水,到济南时带趵突泉水,以备饮用。

站在观澜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东巡抚都御史胡缵宗书写的。亭后的石刻“第一泉”三个字是清代王钟霖书写。“观澜”石刻二字是明代山东左布政使张钦书写。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与北岸的泺源堂相互衬托,形成对景。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沧园和白雪楼景区。沧园,原名叫“勺沧园”,取“沧海一勺”之意。这里原是明代著名诗人李攀龙的读书处。明万历年间按察使叶梦熊曾在沧园西侧建“白雪楼”,纪念李攀龙。现在我们已经穿过了枫溪区,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园的东门口,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有不妥之处,请多多包涵并留下你们的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山东趵突泉的导游词(二)

大家请看,在我的右手边就是著名的趵突泉。赵孟頫用诗句“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书写出了泉水的奇妙与瑰丽。大家快看,这就是象征着济南的三股泉水,像老舍在《趵突泉》中所写,这三股泉水“永久那么纯洁,永久那么活泼,永久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它们每年都在向外不停地涌出清澈甘甜的泉水,供人们饮用。传说当年乾隆皇帝饮用过此水,才得以长寿。看,这三股泉水清澈透底,一串串水珠犹如闪闪发光的珍珠项链。下面给大家30分钟时间自由活动,30分钟后我们在车上集合。

接下来,我们的目的地是千佛山。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距济南市中心2。5公里,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部,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要说起千佛山最值得去的,就是那金灿灿的大佛了。那座大佛说是佛,却像一座巍然不动的金黄的山。这座大佛通体高20米,号称“江北第一大佛”。千佛山上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一只可爱的白兔,有的像一只欲要跳起的青蛙,还有的像一只有着大尾巴的松鼠。千佛山还有许多惊喜值得你去寻找。好了,此刻给大家40分钟游览时间,大家要按时间回到车上呦!

夕阳西下,我们已经游览完了行程里的所有景点,感谢大家这天的配合,下次旅途我们再见!

山东趵突泉的导游词(三)

欢迎你们到泉城济南来旅游,在济南停留其间将由我来接待你们并为你们提供服务,我希望我的讲解能使你们在济南玩得开心,过得愉快。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约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

现在我们看到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建筑的大门就是趵突泉公园东门。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写的。进了大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迎门假山,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迎着大门建假山吗?这是古代造园的一种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说以山为主,迎门迭石,似透非透,成为公园门口处的自然屏障,与石后的溪流构成环水行之势,同园中其它景物相分离。这座假山的石块全部采自于济南南部山区,石质,色泽,纹理都可以同江苏无锡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顶和入口处采用了大块石,用悬挂的手法形成巨石悬挂的逼真壮观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适当的空隙,便于采光和空气的通畅。此乃济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园艺家极高的赞誉。

过了晴雨桥,大家再往前走看到这块石姿优美,纹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吨的龟石了。它最初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张养浩所收藏。张养浩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以山猿、野鹤、山石为友。此龟石有“皱、瘦、透、秀”的特点,在此与它合影,取长寿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合影留念)。

请大家随同我一起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马跑泉。为什么叫马跑泉呢?据说北宁时期的抗金将领关胜的战马刨出来的,故得此名。相传,关胜是梁山的农民起义将领,是济南总兵刘豫的部将,骁勇善战,金人南侵时,誓死不降,奋力抗金。一次激战中,败走麦城,口渴无水,十分难忍。他的战马仰天长嘶,前蹄奋力刨地,泉水夺地而出,后人为纪念此泉,称它为马跑泉。

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漱玉泉景区。“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济南书画家关有声的手笔。“漱玉泉”三字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古代人们常把女子的牙齿称之为“玉”,女词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还有一种说法是从“漱石枕流”这个成语化来的,说哗哗的泉水刷玉石。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纪念堂,建于1979年,纪念堂两旁是郭沫若先生写的对联。上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写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联“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是对其词作成就的赞扬,称赞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为丈夫《金石录》所作的序。挂在门厅内的匾额“一代词人”也是郭沫若手书的。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杰出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博学多才,母亲也是一位壮元的孙女,知书达礼。李清照自小受双亲熏陶、启发和诱导,再加上天资聪慧,酷爱读书,成为当时杰出的文学家。李清照18岁时,与当朝宰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妇俩互相支持,恩恩爱爱,作诗填词,研究金石书画,购置古籍字画。靖康之难以后,北宋灭亡,金兵南侵,宋五朝南渡,偏隅江南,李清照夫妇被—迫南下,途中,明诚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过着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渡过了她的余生。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分界线,前期的词大多描绘的是歌咏自然,赞美生活,夫妻恩爱、思念的词。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如梦令》);“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红藕相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后期的词作大多抒写了家国之恨和悲叹自身命运凄苦的。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李清照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称为“易安体”。今有辑本《李清照集》和《漱玉词》。

山东趵突泉的导游词(四)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约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正门

进入公园前,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公园东门口的“趵突胜景”坊,牌坊高7.5米,柱间总宽9.3米,造型为:四柱三间冲天挑担式。白墙灰瓦、卷棚式的民族风格建筑的大门就是趵突泉公园东门。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写的。三大殿景区原为著名文学家曾巩所筑,北殿现称三圣殿,祭祀中国始祖尧舜禹;中殿是娥英祠,祭祀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南殿是泺源堂,因其临泺水而得名。楹柱上有元代赵孟的咏泉佳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三大殿院内有罕见的“双御碑”,记载了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康熙题词激湍乾隆题《再提趵突泉作》。

趵突泉景区

趵突泉历史悠久,古称泺,春秋时,鲁桓公曾会齐侯于泺,宋代大文学家曾巩始称“趵突泉”。站在观澜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缵宗书写的,如果你细心点也许会发现“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点。“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的,细心的游客会注意到“突”字上少了两个点。一种说法是表达人们的愿望,希望泉水永远喷涌没有尽头。一种说法是讲趵突泉水流旺盛,把突上的点冲走了,顺着护城河流到了大明湖,所以大明湖的“明”字上多了一笔。

漱玉泉景区

如同晴天下雨般的漱玉泉,最初为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所收藏留下来的龟石,纪念关胜的马跑泉,来源于漱石枕流的漱玉泉,还有李清照纪念堂,有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山东趵突泉的导游词(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济南的趵突泉来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李秋立,你们叫我李导好了。今天,我带大家到趵突泉游园赏泉,希望我能陪伴大家度过一段愉快的游园时光。大家也许知道,济南又叫“泉城”,就因为它有很多泉水,有名的就有72名泉,最著名的九算趵突泉,它被喻为众泉之冠,也是泉城的象征。可以这样说,不游览一下趵突泉就不能说到过济南。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的“大客厅”泉城广场的西边,在泺源大街北面,公园始建于1956年,因为公园里有趵突泉而得名。公园小巧玲珑,清静幽雅,是周围市民晨练、游玩的好地方。全园由十个景区,今天,我来为大家就趵突泉景区、漱玉泉景区做重点介绍。

现在我们到了公园西侧的趵突泉景区,这里可是大家擦亮眼睛观赏的景观。这里由亭台楼阁、廊、榭组成。高低错落的建筑像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喷吐腾涌的趵突泉。有三个大泉眼一起喷发。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像不像雷声滚动?这被称为“趵突腾空”。趵突泉的泉水一年四季都在18度左右,到了严冬,水面上的水气袅袅上升,像一层薄雾。一边是幽深的泉池,一边,波光粼粼,一边是彩绘的楼阁,雕梁画栋,这些与薄雾形成“云雾润蒸”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的文学家、诗人都有作品赞美,就连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经在趵突泉边写诗刻石,颂扬名泉。当代作家郭沫若、老舍业有赞美的文章。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游客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词吗?对了,这是著名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有趵突泉还有一处值得观赏的景区,就是漱玉泉。漱玉泉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长方形、四面栏杆用汉白玉砌成的、清澈可见的泉池。你们看,泉水从石壁上溢出来,活泼欢腾的流入池塘里,声音清脆。相信女词人李清照在这里居住时,经常在泉边梳妆打扮。漱玉泉对面这座漂亮的院落,是为了纪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纪念馆”。院内正厅的对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是大学者郭沫若题写的。你们看,天资聪慧的李清照难道不正是名泉争流的优美环境和晶莹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的吗?

篇6:山东趵突泉导游词

(趵突泉 作者:佚名)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这句话很熟吧!趵突泉名列济南众泉之冠,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公园始建于1956年,其名胜古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具有南北方园林艺术特点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园林。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趵突泉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

门票:40元,60岁老人和军人持相关证件免费。

开放时间:7:00-19:00(春、夏、秋);7:00-18:00(冬)

交通:

公交车:从火车站乘

3、k51到趵突泉;从汽车站乘5路可到趵突泉。趵突泉南门:19路、49路、K52路、K54路、65路、72路、82路、K96路、K100路、102路、103路、128路、165路;趵突泉东门 :41路、K50路、K51路、K59路、66路、82路、85路;趵突泉北门5路、K59路、101路。普通公交车票价1元,空调车票价2元。

联系电话:0531-86920439

传真:0531-86927305

景区官方网站:http://

7天济南西市场店

地址:济南市槐荫区经二纬九路519号

指路:嘉华购物广场斜对面

价格:商务大床房 178元/间

联系:0531-83151388

推荐理由:离济南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只有1.5公里路程,公交车站下车即到。离济南著名景点”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大明湖均只有10分钟车程。

详细介绍:http://

七斗星商旅酒店-济南大明湖店

地址:济南市天桥区济南火车东站广场西侧

价格:标间 169元/间

联系:0531-67868777

推荐理由:火车东站广场南临泉城三大名胜之一的大明湖公园。周边有泉城广场、趵突泉公园、黑虎泉等旅游景区。

周边景区:大明湖 千佛 山泉城广场 五龙潭公园 旅游小贴士

1、济南美食:碧筒饮、香脆荷花瓣/荷花粥、湖菜鸡块、糖醋鲤鱼

奶汤蒲菜:奶汤蒲菜是以济南大明湖出产的一种质地鲜嫩、色泽洁白、味道清鲜的蒲菜为主料,配有苔菜花、冬菇,加奶汤烹制而成。奶汤味道醇厚,洁白,蒲菜脆嫩,历来被人们誉为济南第一汤菜。

2、推荐旅游线路: 东门--龟石--李清照纪念堂--趵突泉--万竹园--苍园--王雪涛纪念馆

景区地图

趵突泉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趵突泉景区导游示意图景区相关资料

基本介绍

趵突泉名列济南众泉之冠,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公园始建于1956年,其名胜古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具有南北方园林艺术特点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园林。

趵突泉是公园内的主景,泉池东西长30公尺,南北宽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其中漱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关,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现在泉北的李清照纪念堂正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词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园的南大门,布置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有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一点也不为过。趵突泉边立有石碑一块,上题“第一泉”,其色为墨绿色,为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所题。

如今趵突泉泉北有宋代建筑“泺源堂”(现为清代重建),堂厅两旁楹柱上悬挂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对联;西南有明代建筑“观澜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书“趵突泉”三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写,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端耸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楼,横额上有“洞天福地”、“蓬山旧迹”字样。

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日,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含菌量极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理想的天然饮用水,可以直接饮用。“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泉的形成

济南以“泉城”而闻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国之最了。平均每秒就有4立方米的泉水涌出来。比较著名的泉就有四个:珍珠泉、黑虎泉、金线泉、趵突泉等,仅趵突泉每天就涌出7万立方米的泉水。

为什么济南的泉水这么多呢?这主要与济南的地形结构有关系。它的南面是一片山区,是山东有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

这里的山区是由石灰岩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隐藏着岩浆岩。山区的石灰岩大约是在4亿年前形成的,其质地比较纯,它以大约30 °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石灰岩本身不很紧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储存和输送地下水。地下水顺着石灰岩层的倾斜,大量地流向济南。成了济南泉水的水源。在平原下的岩浆岩,它的组织很紧密。所以地下水流到这里后碰到岩浆岩的阻挡就流不过去了。岩浆岩上又覆盖着一层不透水的粘土层,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这些被拦阻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从地下的裂隙中涌上地面,就形成了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趵突泉 作者:雪在舟)

名称来历

2002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在《趵突泉》诗中赞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名泉风采

趵突泉

趵突泉 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泺源堂之前,趵突泉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2002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比之为“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日,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含菌量极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理想的天然饮用水,可以直接饮用。“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漱玉泉

漱玉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泉池呈长方形,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杆。池长4. 8米,宽3.1米,深2米。池内北壁镶嵌“漱玉泉”刻石,为济南当代书画家关友声1956年书写。泉南侧为溢水口,由自然石叠砌。泉水从池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水面破裂,咝咝作响,然后漫石穿隙,跌入一自然形水池中,如同漱玉。池水面较大,山石驳岸,错落有致。池内又有一泉,簇簇水泡,旋转着慢慢升起,犹如螺形,又叫螺丝泉。泉水清澈见底,蓄有锦鱼。岸上青松挺拔舒秀,翠竹婀娜多姿。

相传这里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故居所在,李清照曾于此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她的作品《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清田雯有诗:“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清代学者任宏远在《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中写道:“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

“漱玉”一词源于《世说新语·排调》中的“漱石枕流”。明代诗人晏璧曾有“泉流此间瀑飞经琼,静日如闻漱玉声”的赞语。(趵突泉清澈的泉水 作者:小熊)

马跑泉

马跑泉,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东侧假山下。泉池为不规则形,略成长方形。池长12米,宽5米有余。池岸由已溶蚀的石灰岩岩石砌垒,曲折起伏,参差交错。泉水从石隙中流出,沿池底小溪向东北流去,注入护城河(西泺河)中。泉池周围,怪石嶙峋,绿树掩映,显得格外幽雅别致。

泉名源于“北宋末年济南将领关胜抗击金兵入侵,壮烈牺牲,其坐骑愤而刨地出泉”的传说,相传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攻至济南,知府刘豫贪生怕死,欲献城投降,其部将大刀关胜则坚决主战。关胜率军屡创金兵,但最终在金兵和刘豫的前后夹击下,战死于济南西门外。关胜的战马看到主人遇难,仰天长嘶,前蹄连连刨地,结果刨出一汪清泉,这就是马跑泉。

柳絮泉

位于老金线泉北。在金代《名泉碑》及明清文献中均有记载,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柳絮泉周围多柳树,阳春三月,泉花与柳絮共舞,甚是迷人。因泉中气泡翻飞,银光闪闪,泉花串串,常年“泉沫纷繁,如絮飞舞”而得名。自古以来咏柳诗作难以计数,又多与浪漫的典故和人物相关联。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幼时,曾将纷飞的大雪比作“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以新颖、妥贴的比喻,远胜其兄的“撒盐”之说。后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所称赞:“柳絮才高不道盐。”清代学者任宏远在《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中写道:“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平生。往昔风光在,犹存乐府名。”这一诗作被后人认为是李清照故居在历下趵突泉的有力佐证。明代诗人晏壁“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冷冷。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真实形象地写出了柳絮泉的倩姿。

金线泉

金线泉位于趵突泉东北侧,尚志堂与皇华轩之间。泉池呈长方形,原长4丈,宽2丈。由于水面有一条游移飘动的水线波纹,映日凝望,宛如一条金光闪闪的金线浮于水面,故而得名。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石甃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东注城濠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曾巩《金线泉》诗云:“玉甃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灵漪巧上弦。”

明清时期,金线尚能清晰地见到,后因改建泉池,基底遭到破坏,水面亦随之缩小,水势减弱,金线则从此消失。1956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在原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所石砌雕刻的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于是人们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江苏吴兴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而将原金线泉改称“老金线泉”,由济南书法家李仲余新题“老金线泉”(隶书)四字嵌刻于池壁

趵突泉公园其它景点介绍

龟石

位于漱玉泉的东侧,太湖石种。最初为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所收藏。张养浩(公元1269-1329)济南人,元代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中途弃职归隐济南故居云庄(今俗称张公坟)。在其归隐云庄期间,广收名石,其中四块按其形状分别命名为龙、凤、龟、麟,总称为“四大灵石”。现龙石下落不明,凤、麟二石早已损坏,只剩龟石,龟石姿态优美,纹理自然,玲珑剔透,高四米,重八吨,具有“皱、瘦、透、秀”的特点,堪称“济南第一名石”。(趵突泉公园小景 作者:雪在舟)

李清照纪念堂

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座落于漱玉泉畔,始建于1959年,1999年进行较大规模扩修建,现今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典型的宋代建筑。歇山飞檐绮丽多姿,悬山抱厦丰富多变,曲廊凹凸有致,院落花木扶疏,飞亭叠瀑,展室内涵风格各异,从图、文、像、书、画等不同层面展示了一代词人的伟大成就与丰富的一生。李清照是封建时代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个,可以和苏轼、陆游、辛弃疾并列,也可以和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前代风格大师比肩,因为她诗词文赋无所不通,而尤以词闻名于世,她的词无论是感情、形象的表现手法,还是语言的锤炼都非常自然真实,几近完美。在艺术风格上,清照的词是人们公认的婉约词派代表,以浅俗易懂、明白如话为特点,被人们称为“易安体”。她深受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喜爱。李清照纪念馆是全国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功能最齐全的李清照纪念堂(馆)。:李清照纪念堂前院门楼是一座飞檐圆顶的四柱抱厦,双脊比翼,颜额挂有牌匾,上写“李清照纪念堂”,为1959年郭沫若题写。门楼迎门屏风前后两面分别是郭沫若题写的“一代词人”和“传颂千秋”。正厅坐北朝南,青瓦起脊,歇山飞檐,匾额“漱玉堂”为郭沫若所题,门前抱柱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副对联是对女词人身世和作品的高度概括。厅内陈列着李清照塑像、著作版本以及后人的诗词、题字等。正面立着的石膏塑像是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雕塑的。左边小展室是李清照详细的生平及行踪图。右边展室陈列着后世研究李清照的著作书影及李清照年会的盛况照片。正厅东侧曲廊间有“叠翠轩”,西侧曲廊南端有“溪亭”,亭旁有“洗钵泉”,东侧曲廊的墙上,镶嵌着30多方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李清照诗词碑刻。由东侧沿曲廊往里走或从西侧踏过一条竹林幽径便是李清照纪念堂后院“静治堂”,原是赵明诚居莱州时宅第的名字,取“静心治家”之意。它的正中与前院建筑中轴相对,前为悬山抱厦,两侧抱柱楹联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师大教授启功先生所书“济南泉水洛下园林间气英华钟韵语,故国前尘归来梦影偏安文献让遗嫠”。堂内有两个展室,里面陈列着四组栩栩如生的蜡像,分别是“书香门第”、“词坛绽绣”、“志同道合”、“流寓江南”,从不同时期再现了李清照的生活。

纪念堂西院为易安旧居。旧居由飞厅、走廊、方亭、石桥等组成。走进高悬的“易安旧居”匾额大门,但见院中假山堆叠,亭阁耸立,瀑布直挂,小桥流水,奇石玲珑,松竹相映,十分雅致。正厅高屋飞檐,古朴典雅。门上匾额“有竹堂”,原是李清照的父亲居汴京时的府邸名字,取竹子“出土有节、凌云虚心”之意。两边楹联悬挂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的对联“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离愁”。正厅展橱内摆放多种文物,有清代版本《金石录》、历代各种铜镜等。亭的正中悬挂着李清照的大写意画,画像两边为集李清照的诗句所撰写的对联“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展厅的墙上皆为当代书画家所作的赞咏李清照诗词的作品。整个建筑古朴清幽,既有纪念意义,又具观赏价值。游客中心、医疗救护中心、12315联络点都设在了此院。

为增加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的内涵,提高文化品位,趵突泉公园在李清照纪念堂原有李清照诗词碑碑廊基础上,2003年底,又在新建的易安旧居两院连接回廊上镶嵌了16方词配画石碑,这些石碑大的长达2.4米、小的仅长0.75米。词配画石碑内容大都是李清照居住济南时期创作的诗词,词配画石碑在公园尚属首次。如今,由启功、欧阳中石、沈鹏、费新我等著名书法大师题写后刻制的35方书法精妙的石碑和生动美观的词配画石碑在李清照纪念堂和易安旧居的150米长廊上形成了一道新的文化景观。

郭沫若为纪念堂题诗:

李清照纪念堂题诗

郭沫若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

沧园

沧园,在公园东南隅,为趵突泉园中园,是一古典形式的建筑,1964年改建,占地2500平方米。园西侧,有纪念明朝著名诗人、“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白雪楼。李氏著有《沧溟集》,世称“沧溟先生”,故将该园命名为“勺沧园”,近年人称为“沧园”。

园内大厅三座,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每厅皆有外廊环绕。园周曲廊相围,沿廊修竹婆娑。院内苍松挺拔,腊梅橙黄,突出了冬季景观。尤其雪落时刻,松竹梅各展风姿,构成一幅“岁寒三友图”。沧园内腊梅多株丛生,奇树盆景,名花异木,秀竹婆娑,恰似“岁寒三友”画卷。

1987年1月,利用原有建筑,在园内建“王雪涛纪念馆”。王雪涛(1903~1982),河北省成安县人,中国当代著名的花鸟画家。纪念馆分“无陋山庄”、“萝月堂”、“瓦壶斋”三个展厅,陈列王雪涛遗作和收藏品及生前绘画用具200余件。同时,纪念馆不定期举办各种书画联展,是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联馆会员之一。

|(济南趵突泉观澜亭 作者:aua18)

万竹园

万竹园座落于趵突泉西,前、东、西三院成品字形排列,花园居于西部,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是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建筑特点糅合而成的古建筑群。

始建于元代,因园中多竹而得名。元代,因园内筑有 “胜概楼”,赵孟頫曾有诗描写其壮观,称“济南胜概天下少”。明隆庆副四年(1570),礼部尚书殷士儋归隐于此修建“川上精舍”,并易名“通乐园”,取“与民同乐”之意,或经史自娱,或讲学论文。清康熙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在园内筑书室,易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因园内望水泉居济南七十二名泉第二十四位得名。清末民初年间山东督军张怀芝修此园为私宅,集江南江北之能工巧匠,历时10年,始成今日规模,故又名张家花园。1980年,市政府将其划归市园林局管理,对其进行了全面整修。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恢复和改建了西花园,并正式启用原名——万竹园,成为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

该园有3套院落,13个庭院,186间房屋,还有5桥4亭1花园及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园内建筑玲拢雅致,古朴清幽,颇具“清、幽、静、雅”的隐士之风。曲廊环绕,院院层进,空间一环扣一环,庭园一层深一层,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景致。溪流、池泉与院落建筑动静相映,形成院院相通,流水潆洄之景观。楼、台、亭、阁,参差错落,结构紧凑,布局讲究。石栏、门墩、门楣、墙面等处,分别有石雕、木雕、砖雕,雕刻细腻逼真,为万竹园“三绝”。园内还植有木瓜、石榴、玉兰、修竹、翠柏、芭蕉等多种花木。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集》。1986年,设此园为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纪念馆,常年展出李苦禅画作。纪念馆共有14个展室,总建筑面积3752平方米。现展出李苦禅书画作品400余件,其中《松鹰图》、《红梅花怒放》等,为画家晚年佳作,另有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系画家绝笔之作。此外,纪念馆中还展有李苦禅先生生前收藏的部分古字画及其生平照片、书信稿等。同时,纪念馆不定期举办各种书画联展,是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联馆会员之一。2002年,著名军旅雕塑家仇志海在万竹园杏院设立仇志海黑陶艺术陈列馆。

三大殿

趵突泉北岸有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通称三大殿,最南大殿“泺源堂”。泺源堂最早为娥英祠,祀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北魏邮道元《水经注》有过记载:历城有泺水,“俗谓之娥英水也,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历经沧桑,该祠后荒废。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于熙宁年间知齐州时(1072~1073年),在这里建二堂,并作《齐州二堂记》:起初,朝廷和邻近州郡使者、官吏来时,并无寓所,仅构筑临时馆舍,让其住宿,走后拆除,既浪费又简陋。故在泺水处建二堂,供客人居住。南堂临泺之源,称“泺源堂”,北堂南对历山,曰“历山堂”。元代改奉吕洞宾,为“吕仙祠”。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观察何启图改历山堂为阁,上层祀文昌,下层祀钟离(钟离权,亦称汉钟离,传为八仙之一),同时将阁后李公祠改祀斗母,称“斗母宫”。后来3殿统称吕祖庙。今殿堂3座,坐北朝南,建在同一中轴线上,是一组较大的明清建筑,1979年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南第一大殿,面阔3间,进深6米,高架两层,歇山飞檐。红漆木楹柱,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蔚为大观。门上匾额,镏金隶书:“泺源堂”。抱厦楹柱,悬挂木刻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摘自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咏《趵突泉》诗句,当代已故书法家金棻书。殿前为卷棚式厦檐,楣额透雕云纹、彩亭、禽兽、花卉等图案,显得玲珑古典。殿台临水,为赏看趵突泉景最佳处。中间为二大殿,三楹两层,斗拱错落,红柱绿瓦熠熠生辉。最北为第三大殿,硬山出厦,古朴无华。现二大殿为“娥英祠”,祀娥皇、女英。三大殿为“三圣殿”,祀尧舜禹。前后殿分别悬挂楹联:“琴瑟友之,钟鼓乐;凤凰归矣,潇湘吟。”“趵突腾飞,三泉歌唱尧舜禹;中华昌盛,万代长明日月星。”二联皆为济南著名学者徐北文教授所撰书。三座大殿,外围青砖白粉筒瓦坡顶墙。形成二进院落,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东西各设洞门,分别嵌砖刻门额“枕流”、“漱石”。墙壁设有花格透窗,与窗外景色相补,呈现出幅幅图画。那亭亭玉立的雪松,苍老古拙的国槐,飘飘悠悠的翠柳,妖妖艳艳的腊梅,都被摄入窗内。其余空间,镶嵌着王守仁、王钟霖等明清以来的名人咏泉碑刻19方,其中一石碑,前刻清康熙皇帝所书“激湍”二字,后刻乾隆皇帝《再题趵突泉作》诗,人称“双御碑”,为这深幽庭院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玩水的小孩 作者:aua18)

尚志堂

李清照纪念堂以西有一个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淙淙,沿屋穿廊的小院,便是同治九年山东巡抚丁宝祯在此建的培养科举人才的“尚志书院”,又名“尚志堂”。旧时地方官员为“会考”学子补习辅导之场所。清同治八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此建书院,手书匾额“尚志堂”,取高尚其志之意。四合院建筑,玉兰、围廊、奇石,美丽而和谐,幽静而深邃。

泺苑

泺苑位于趵突泉公园西北区,2005年8月底正式动工建设,2006年国庆前夕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泺苑是一条仿古民居式水景街,东西长28米,南北长约100米,总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过去是大板桥街、小板桥街曹家巷等老街巷所在地,这里曾经河道交叉、泉源充沛,一年四季流水潺潺,是泉城济南“潇洒似江南”景致最有代表性地区之一。泺苑基本恢复了这一老济南风情。整个泺苑四围皆曲折环绕以清澈的泉溪,形成“人家尽枕河”的泉城特色景观,前街后河的布局不对外直接敞开,仅以几座不同风格的小桥对外连接,沿桥往里走,就好像即将步入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令人心驰神往。泺苑街宽3.5米4.0米,均以青石板铺面,板桥泉泉水流过街面最后汇入三曲桥大河面,形成“清泉石上流”、“水上汀步”等景观,可供人们亲泉、嬉水。泺苑内建筑沿循明清济南民居风格,以廊、榭、阁等敞开性建筑为主,亭、台、楼、阁、榭等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在杨柳、国槐、皂角等百年古树的映衬下,加上抱街入户、随处可见的泉水,宛如一幅大气秀美的水墨画,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泺苑内的楹联和匾额都是国内著名学者和书法家根据泺苑的景观和文化特色专门撰文和题写的,有欧阳中石的“泺上台”、“趵突流长”,陈左黄的“皇华苑”,马季的“泺苑”,荣斌撰、张仲亭书的“泉声入耳鸣环珮,柳色迎眸展画屏”等共计15块匾额、26幅楹联、一幅坊,恰如其分的文字与大气磅礴的书法为“泺苑”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泺苑以观泉、嬉水、品茶为特色,依托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打造中国第一“儒茶文化”品牌,让人们在泺苑浓郁的泉文化气息中品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儒学文化和茶文化,既为广大游客和市民增添了一处亲泉、嬉水、品茶的高雅的休闲娱乐空间,又扩展和丰富了济南泉水游的内容,成为公园乃至泉城济南的一道特色景观。

百花园

百花园地处趵突泉北区中部,占地27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园内建筑由百花厅、百花轩、连廊、花架及围合盆景门、墙、架组成,游人既可自百花轩进入,穿过花架廊通道,拾级而上直抵百花厅;也可由花架景门式东门进入,沿盆景花架式东墙进入百花厅。百花厅为上下两层建筑,上面一层为百花厅,展示各种花卉盆景,下面一层为储藏室。百花轩与百花厅南北相对,成为百花园中轴线,两侧连廊、花架、墙、架错落有致,把百花轩与百花厅有机的连为一体,共同组成了百花园南低北高、轴线不对称式格局。百花轩既是百花园南大门,又是游人休憩观景的好去处,北望百花厅,厅内花卉盆景等尽入眼中,南望三叠瀑景观尽收眼底。百花轩东西两侧皆与连廊相接。走在西侧错层连廊内,西看可欣赏到泺苑三曲桥大河面景观,细品泺苑古民居意境,东看可纵览百花园景致,各式盆景点缀其间,别有一番风情。

观澜亭

始建于明代(公元1461年),四方敞亭,飞檐翼角,斗拱承托,上饰吻兽,下设坐栏,结构朴素简洁,凭栏可俯视“趵突腾空”。亭前水中有一幢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为明人胡瓒宗书写。亭后石刻““第一泉”三字,为清代王钟霖书写。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壁廊为后来所建,与北岸泺源堂、南面来鹤桥相互村托,形成对景。

泺源堂

位于趵突泉北侧,三间两层,是一座民族形式的阁楼。前有抱厦,突出水面,栋梁彩绘,黄瓦红柱,形体雄伟。抱厦柱上有元代著名文学家赵孟頫的咏趵突泉诗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此句是对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写照。”云雾润蒸"为趵突泉奇景。严冬清晨,气候寒冷,泉水温度高于气温,水面上形成一层水汽,水汽渺渺上升,水雾缭绕,使泺源堂如浮在白云之中,使人有置身人间天上之感,犹如仙境。

望鹤亭茶社

依水而筑,窗明几净,是游人饮茶休息和临窗观泉赏景的佳处。趵突泉水质洁净,清冽甘美。茶社入口挂有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滋荣冬菇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的诗句,道出了趵突泉水泡茶的绝妙之处。乾隆皇帝每次南巡,都要携带趵突泉水,沿途饮用。

上一篇:愚蠢的狼兄弟作文下一篇:中学生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