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教学案例——《趵突泉》

2024-04-07

WebQuest教学案例——《趵突泉》(共14篇)

篇1:WebQuest教学案例——《趵突泉》

WebQuest教学案例——《趵突泉》

1、引言。

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了解了猫的可爱、顽皮,大猫,小猫都有各自的特点。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老舍的一篇文章《趵突泉》,感受一下老舍眼中的趵突泉。

2、任务。

初步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理解课文,感受大泉与小泉各自的特点。

(1)上网查阅济南趵突泉的资料,文字或者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感受是怎样的。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谈谈你看到的趵突泉和老舍眼中的趵突泉有何差别。

(3)上网查阅古今还有哪位作家描写过趵突泉,做好相应的记录。(4)通过上述的学习,你对我们的大自然有什么想说的。

3、资源。

通过上网查阅的有关趵突泉的图片和古今文献资料。

4、过程。(1)准备工作。

教室必须是机房,并准备好可连接的网络。

给学生分组,选出组长和组员,做好分工。

学生各自打开Word,作为上课的记录本。(2)开始。

收集资料:学生打开浏览器,搜索、查找网上有关趵突泉的图片和古今文献资料,同时做好记录,把你的感受写在记录本上。注意是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组长做好指挥和监督,组员一人查图片,一人查文献,还一人做好记录。

回到课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老舍先生眼中的趵突泉。同时也做好阅读笔记,把大泉和小泉各自的特点分开归纳。

比较学习:将自己通过网上学习的结果和通过课文的理解做个比较,把自己的感受和作者的感受做比较,当然,做成一个表格会更加简洁明。

联系实际:通过学习,我们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评价。

这样的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爱思考,勤动手的习惯,将课文学习与网络学习结合在一起,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趵突泉》这节课,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进行比教学习,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通过学生资助学习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总结。

这节课《趵突泉》做到了网络资源与课本资源的结合,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分工合作,极大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对未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起到促进作用。

篇2:WebQuest教学案例——《趵突泉》

一、课题导言:

从作品的地位及评价争议入手,以十七岁的周冲为接近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引入作品的阅读。

二、学习任务:

1、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概貌、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

2、走进作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3、通过对一部作品的深入研读,掌握阅读鉴赏作品的方法,增强文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

4、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5、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6、关注人的生存需求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感受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感情体验与震撼中增强生命意识,滋养人文情怀。

三、过程和资源:

(一)准备阶段:

1、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原著。

2、观看电影《雷雨》。

(二)课堂研读讨论:

1、设问提示:

要求: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让学生陈述问题,教师进行设问示例)﹡曹禺是如何创作《雷雨》的?他自己对《雷雨》有怎样的评价?这些情况对我们理解作品有什么帮助?

﹡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鲁侍萍、繁漪、与三个儿子之间的难于调和的矛盾在哪里?作品在各种矛盾纠葛中揭示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特征?

﹡繁漪“古怪”在哪里?“雷雨”在哪里?她与周朴园有怎样的矛盾?你怎样看待她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怎样看待她的乖戾与叛逆?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与四风的感情纠葛?

﹡鲁大海、鲁贵、四凤、鲁侍萍属于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说剧本中鲁大海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周冲最后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促成他毁灭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在你看来,《雷雨》究竟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时代悲剧?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冲突。请梳理剧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体会这句话的内涵。

﹡有人说,《雷雨》一天之内让三个人死掉、两个人疯掉的剧情未免让读者和观众太过紧张了,于是作者安排了“序幕”和“尾声”来舒解与安抚人们的情绪。关于“序幕”和“尾声”,你认为是加上好还是去掉好?

﹡曹禺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你能体会作者这份贯穿于全剧的悲悯情怀吗?……(其他问题略去)

2、网上资源研读:

要求:带着问题研读以下相关资料,研读时把重要的信息复制记录、保存下来。

﹡链接关于整体赏评的资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资料》、《曹禺谈<雷雨>》、《李健吾谈<雷雨>》、《曹禺剧作的变化》、《<雷雨>(节选)教学探微》 等十篇。

﹡链接关于作者和创作情况的资料:《<雷雨>的诞生》、《曹禺生平及创作》、《第三只眼睛看曹禺》等五篇。

﹡链接关于作品主题思想的资料:《永远的雷雨》(王蒙)、《要么自由,要么发疯》、《对于神秘诱惑的憧憬》等。

﹡链接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资料:《我喜欢的繁漪和周冲》、《评<雷雨>中的人物》、《人物形象塑造的复杂性与多元化》、《繁漪形象辨析》、《沉默的鲁侍萍》、《关于周朴园》等八篇。﹡链接关于戏剧语言的资料:《论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谈谈<雷雨>的语言》等。﹡链接同龄人对《雷雨》的见解:《人性的生存悲剧》、《<雷雨>的戏剧冲突》等。

3、在线帮助:链接21CN、Yahoo、263 等搜索引擎。(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并激励学生补充、丰富有效资源)

4、课下纸媒体资料研读:书城查阅资料、图书馆借阅资料。

5、课堂讨论:针对问题,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深化认识。

6、学习反思:

﹡你读完原著后初步的感受是怎样的?那些你阅读中很宝贵的第一感觉,是否记在随笔上了?

﹡阅读原著时有没有对问题涉及的内容做重点关注?

﹡阅读资料时把重要的信息摘录下来了吗?比如那些可以佐证你自己的观点的材料,还有那些你打算加以辩驳的说法。(当然还包括信息出处)

﹡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的要诀是“受到启发但不被牵制”,你阅读时“质疑”过材料吗?

﹡阅读过程中是否及时地记下自己思维闪动的火花?

﹡阅读时有没有发现资源本身的错误或者缺漏?你用心辨识了吗?

﹡阅读时,发现你要解决的问题资源不足,搜索查询了吗?

﹡讨论时你及时地记下同学们的重要发言了吗?在讨论的思维碰撞中,你是否捕捉到了新的灵感?

(三)撰写文章:

1、请提炼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认识,参阅相关资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雷雨》的文章。可以是小型学术论文(链接小论文的撰写指导以及范文),鉴赏评论文字,也可以是读后感,随想,等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作业形式)

2、回顾、反思、总结研究性阅读全过程中的情况及得失利弊,写一篇学习随感。

(四)交流借鉴:

1、论坛交流。

2、上传部分习作,摘要选登精彩见解,供同学阅读、交流、借鉴,亦是学习成果的展示。

四、教学反思:

首先,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实现了将探究学习引入常规教学的初衷,形成一个“范例性”WebQuest扩展阅读课案。它为学生展示一个完整而清晰地有效阅读过程,突出学习方法和效果的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其次,借助网络,不仅加大了课堂的密度和容量,且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便捷延伸。有效网络资源的集中,在学生课业负担重、上网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形下,免去了漫无边际的查询之苦,有利于省时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第三,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师驾控比讲读授课更为宽松,学生从研读资料到完成作业,都可以更为充分地体现操作的个性化与层次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控研读状态、选择作业层级。优秀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借鉴,也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好的促进、激励作用。

第四,课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和互动性看似不足,但实质上“设问提示”与自主研读资料寻求解答的教学环节中,集中地体现出了激疑、设疑、知困并解疑解惑的能动探究性。高质量的设问,是研读解困的动因,但问题意识往往是学生最缺乏的,“设问提示”环节,正是基于刺激学生“知困”的需要而设置的,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问题意识,使阅读由浏览情节的“读过”,上升到带着问题研读相关资料的“读懂”,再到研读中注重设疑解困、生发属于自己的见解的“读透”,实现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

篇3:WebQuest教学案例——《趵突泉》

“Web”是“网络”的意思, “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 WebQuest就是一种“网络专题调查”活动。WebQuest实质上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学习中的实践表现, 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互联网资源, 由教师引导, 以一定的目标任务驱动学习者对某个问题或课题自主地进行构建、探索和研究的学习平台。

采用WebQuest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能够使教学内容符合当前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保证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时代特征, 能够使学生和老师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过程中获得过程体验和知识内化, 并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WebQuest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WebQuest的创始人,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伯尼·道奇教授认为:WebQuest的设计主要由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束语六部分组成。下面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微处理器”为例 (4课时) , 说明WebQuest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实施过程。

1. 引言———主要提供背景信息和设计动机因素

引言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吸引注意, 提醒学生作好学习的准备。此阶段的教学设计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需要探究的缘由, 并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使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参与状态。

实施过程:人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是脑和心脏。那么计算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是CPU, 它是核心, 是最主要的部分, 计算机所有的数据信息都由它来处理。大家知道CPU是怎么样的吗? (出示各种CPU样品) 那它是怎么装在主机里的呢? (指示主板上CPU) 大家注意到CPU的表面有一个商标, 谁知道它是什么品牌吗?生产的厂家是谁?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生产厂家有哪几个?生产的品牌分别是什么?衡量CPU性能好坏的指标有哪些?现在主流的接口标准是什么?如何为我们的计算机选购合适的CPU呢?今天我们要亲自去寻找答案。

2. 任务———主要阐明学生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这一部分应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上, 特别是那些推动所有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下去的最终表现或成果。它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能够完成的且具有吸引力的任务。完成WebQuest的任务, 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更是要求学生通过更高级的思维技能来解决问题或在不同观点的讨论之中确立他们自己的看法。

实施过程: (1) 项目1:什么是CPU?它有什么功能?CPU有哪些组成部分? (2) 项目2:市场上最流行的是哪几种CPU?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各有什么特点?生产的厂家是谁? (3) 项目3:CPU的接口标准有哪些?提供的学习样机是属于哪种接口标准?目前主流的CPU接口是什么标准的? (4) 项目4:CPU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分别列出自己已经明白的和不懂的指标。 (5) 项目5:组装计算机时, 你怎么选择CPU?依据是什么? (6) 项目6:使用计算机时, 如何才能保护好你的CPU?

3. 过程———该部分描述学生在完成WebQuest任务时所经过的步骤 (任务递进分解)

这一部分描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经过的步骤, 为其提供一个“脚手架”, 将完整的项目计划分解成若干个片段, 让学生能够继续学习钻研相对单一的任务, 引导他们研究相对困难的步骤, 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他们的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

实施过程: (1) 全班分成两个大组, 第一大组任务是项目1到项目3, 第二大组任务是项目4到项目6。第一大组分成3个小组, 分别领取项目1-3;第二大组分成3个小组, 分别领取项目4-6;各小组完成相应任务; (2) 搜索引擎Google的使用技巧学习; (3) 利用Google查找各自的任务:概念理解———图片识别———完成任务; (4) 小组汇总———问题讨论———撰写报告———专题报告。

4. 资源———主要包括一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网站资源

为防止学生在网络空间因信息量巨大而迷失方向, 导致漫无边际地漂流, 因此, 由教师预先指定合适的网站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网站资源可以是包括在WebQuest文件中作为超链接指向万维网上的信息, 也可以包括非网络性的资源。由于这些资源是预先选定的, 所以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是可控的、聚合的。一些开放度较高的教学小项目 (如微机组装实训之后的个人总结) , 可以不设定网络资源,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展现学习结果的多样性。

实施过程: (1) 教师下发网页清单 (或者在群空间、FTP上给定一个网页清单文件包) , 指定特定的网站资源; (2) 或学生自行确定需要使用的网站 (最多4个) ; (3) 记录所使用的网站地址和域名。

5. 评价———建立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完成We-bQuest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符合现代教育评价观, 使学生了解他们的行为将受到何种评价。确立一个最低限 (阶梯式评价的最低点) , 鼓励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好的体验过程。

实施过程: (1) 完成小组项目任务并完成专题报告文本 (汇报后需上交) ; (2) 教师初步检查和评估专题报告文本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签署是否可以进行汇报的意见; (3) 各小组选择一人上讲台进行专题汇报 (通过此形式完成教师的授课过程) , 其他小组听课, 学生对尚未听明白的内容提出问题, 汇报人负责解答, 教师负责引导和协助; (4) 各小组对汇报人的汇报 (授课) 过程进行评分; (5) 教师评分 (结合学习过程和汇报过程、上交的汇报文本给定最终评分) 。

6. 结束语———这是学生进行反思, 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

这一过程总结学生在完成这项活动后学到的内容 (可以涉及非教学内容, 如汇报人的心理体验) , 同时也鼓励他们对相应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 以促进学生把这种探究的经验扩展到其他领域。

实施过程: (1) 教学内容的简要述评 (教学重点由教师阐述) ; (2) 专题汇报内容、表达的方式及注意事项的简要评判; (3) 教师给定的评分结果、评分理由的阐述。

三、关于WebQuest教学模式的思考

1. 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基于WebQuest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从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教学的垄断者、知识的机械灌输者向学习情境的建构者、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学习资源和过程的导航者以及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创设者转变。

2. 引言内容的设计

引言的表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是否成功。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是教学过程继续的关键因素。因而, 引言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点, 与学习内容的相关性、真实感以及幽默感等演艺成分的融入。悬而欲决是引言设计的最高境界。

3. 课题任务的确定

当新技术发展领先于教材的内容时, 是采用本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机。同时, WebQuest的课题任务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的性, 以实现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二是可行性, 即问题的设计要切合实际, 让学习者感觉经过努力能够使问题得以解决;三是挑战性, 即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具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4. 网络资源的选择

网海茫茫, 如何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探索发现与学习主题相关联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教师要通过搜索、整理、筛选和分类, 为学习者提供一些与本课题相关、有探究价值的搜索引擎、链接网址, 提高学习者的探究效率, 避免上网的盲目和误入歧途。这取决于教师对相关学科的网站资源的熟悉程度和有分析地取舍, 工作量较大且与经验有关。

5. 评价体系的改进

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是一种轻过程、重结论的评价方式, 基于WebQuest教学模式的评价是一种开放的、全程的评价, 是既重视结论, 也重视过程的评价方式。如何建立完善的、适合于网络学习的评价体系, 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笔者认为“专题报告式”的学习结果展示和“团体评判式”的评价是可行的, 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也是符合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引入WebQuest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三:一是以计算机新技术发展为着眼点, 使教学内容紧跟新技术的推出步伐, 从而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最新的;二是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教师只做一个合格的服务者,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是以能力为本位, 在分组的教与学活动中, 多让学生上台阐述自己的学习心得, 力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比如WebQuest教学模式的步骤是否固定不变?本模式课时占用量较大, 应当如何把握整体教学进度?如何保持本模式对学生刺激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在刚推出本教学模式时该如何指导学生尽快适应教学形式的转换等。

摘要:WebQuest教学模式通过引言、任务布置、任务执行、资源提供、评价、总结六个阶段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 能够克服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文章在实践的基础上, 对WebQuest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WebQuest,网络,教学模式,任务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 2002, (4) .

[2]奚晓霞.基于WebQuest的建构-探究学习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2) .

[3]李广丽, 陈红丽.基于WebQuest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 (12) .

[4]肖龙海.学与教的新策略[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5]付桂香.WebQuest教学模式思考[J].林区教学, 2007, (2) .

[6]盛群力.学与教的新方式[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WebQuest教学案例——《趵突泉》

鉴于对部分学科内容(如历史、地理)超时空性和广覆盖面的特点,在现实环境和条件下较难开展真实的探究教学,选择WebQuest的方式可以弥补这点不足。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超时间、跨空间的实践学习。下面是以《环球科考家》为主题,利用WebQuest方式设计的网络探究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环球科考家》是在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地理(人教版)第一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第五章(世界的自然资源)和第六章(世界的居民)之后设计的一节综合探究课。这三章的知识前后联系,但由于知识点较多且相对分散,多数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达到内化和系统化的程度。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机整合这三章的知识,把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笔者采用WebQuest模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大课堂”中去拓展视野、感悟生活。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生活在温带大陆的中国学生难以想象出西伯利亚滴水成冰的严寒、非洲大漠居民在干旱中生活的艰辛、南极企鹅在冰天雪地中嬉戏的生动情景。相关电视节目地传播大大开阔了他们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异国考察的兴趣。初中生对神秘的异国风土人情的向往成为开展“环球科考”这一学习活动的原始动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

1.描述出世界主要的11种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地理分布,并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

2.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知道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是可再生自然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是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3.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知道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以及不同语言的分布地区,列举出考察地的人文景观,包括代表性的建筑物、风俗习惯。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树立正确的种族观和民族观。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人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存的意识。

3.了解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将气候类型、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宗教知识点进行系统地整合、分析。

2.气候类型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言

师:同学们,世界一面向我们展示着热带雨林那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一面又向我们呈现出她那极地的冰肌玉骨、层层冰嶂、绝世无双的美丽。我们不是从小就心怀畅想,做着一个跨洋考察,遨游世界的梦吗?今天,我就给大家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做一次环游世界的科考活动。

(二)任务

师:本次活动选择分布范围较广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极地气候作为我们科学考察的对象。同时也选取对上述气候特征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三个国家和一个地区作为同学们考察目的地,它们分别为马来西亚、埃及、意大利和南极洲。

师: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同学们要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四个考察团分别赴上述四个国家(地区)考察。通过考察中的所见所闻作一份考察报告,作为实践活动课的成果,报告需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根据自己的考察经历,做出科考小贴士,其中包括去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出行的最佳时间,考察路线、时间安排及交通工具等。

2.所去目的地有哪些自然景观(自然风光、植物和动物)。

3.根据自然景观,分析当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这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4.目的地有哪些自然资源,按照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

5.所去考察的目的地有哪些人文景观(建筑、名胜古迹),当地人讲什么语言,有什么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等。

(三)过程

1.搜索资料,自主学习

(1)推选团长,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分工。每个团员都要根据不同角色的要求,承担团内中的一部分任务。

(2)通过互联网收集信息,每个团员都要认真负责地收集数据和资料,并且做好自己的记录。资料的收集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网络,以及各种有效的资源。各考察团在团长地组织下,筛选收集到的数据(包括图片、文字、表格、视频等),按照任务要求制作成PPT演示文稿形成一份完整的考察报告。

(3)各团讨论并总结,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做好汇报准备。

2.汇报成果,突破教学难点

每一考察团推选一名代表作为本小组的讲解员,将自己小组里搜集的资料,有顺序、有目的地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他的同学可以提问,或对该同学所讲的内容进行补充。同时,老师对四个考察团的汇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学生从书本中学习到的气候类型、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宗教等知识点原本是零散的,通过用PPT的形式整合成一份考察报告,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作品,此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织、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系统化的思考,了解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成功地突破了教学的第一个难点。

教师将学生整合的报告与事前做好的PPT演示文稿(以表格形式呈现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自然景观)相对照,将抽象的气候知识与感性的具体图片(学生报告中呈现的真实图片、图表等)相联系,从而突破教学的第二个难点——分析各种气候的特点及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四)评价

评价环节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考察开始前,学生必须明确评价的内容,这便于活动的开展。

(五)结束语

师:世界是美好的,更是神秘的,多少未知的领域正等待着我们这代年轻的“科考家”去开拓。别忘了把你科考中获得的知识告诉你的家人、朋友、邻居,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世界、走近世界!

参考文献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点评

这是一堂颇有创新特色的地理课。教师利用现代网络的便利,将学生扮演成前往不同地域的科考家,构建起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科考家们带着一种神圣感和责任感认真完成任务,这样学生既复习了课堂知识,又学会了利用网络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这也是一堂高效学习的地理课。通过WebQuest,以科考为线索,以国家为单位,将分布于不同章节的气候、景观、资源和人口知识有机整合,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系统,使其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篇5:WebQuest教学案例——《趵突泉》

《敦煌石窟》

一、引言:

敦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 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二、任务:

你们的任务将是调查调查敦煌石窟艺术特色、风格演变、主要建筑、Webquest教学设计案例

破坏情况和怎么样保护。全班同学将分成五个小组,去收集、整理、研究信息资源。

艺术特色了解组:了解敦煌石窟的艺术特色。风格演变了解问组:了解敦煌石窟的风格演变。

主要建筑了解问组:了解敦煌石窟的建筑特色、分布情况及有特色的石窟资料。

破坏情况了解问组:了解敦煌莫高窟被破坏的情况。保护小组:研究敦煌石窟的保护方案。

三、过程:

(一)分组研究期  课前准备工作。

1、分组、选出组长。

2、小组讨论工作方案,明确各自的工作。

 各小组应分头行动,为各自的任务做准备。你们需要了解以下的内容:

A 了解敦煌石窟的艺术特色。B 了解敦煌石窟的风格演变。

C 了解敦煌石窟的建筑特色、分布情况及有特色的石窟资料。D 了解敦煌莫高窟被破坏的情况。E 研究敦煌石窟的保护方案。

各小组必须充分利用小组每个成员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的报告:(1)敦煌石窟的艺术特色报告。

Webquest教学设计案例

(2)敦煌石窟的风格演变报告。

(3)敦煌石窟的建筑特色报告。

(4)敦煌石窟被破坏的情况报告。(5)敦煌石窟不的保护方案报告。

然后,根据以上报告,展开对敦煌石窟艺术价值的评论。 在开始了解前,提供给大家的参考建议: 组内讨论决定小组中每个人的任务。

请同学们交给我一份每个同学的任务清单,以便老师的辅导。我们在了解各自的信息时,我们应该相互帮助,尽可能的把资料收集的丰富,全面。

我们要学会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学习内容,而不是由单独一个人去完成的。

我们的小组必须了解简报的表达形式,例如:PPT演示、图像、图片、VCD,DVD等。

制定一个每人完成任务的时间计划表,以简报形式布出来。规定一个完成任务的截止期限,以便督促每个人按时完成计划。

(二)综合研究期

各小组收集好自己的资料后,把资料初步整理好,并请哥小组代表面对全班同学进行答辩,展开对敦煌石窟的评论,然后各小组成员把答辩结果进行整和。最后,请每位同学上交一篇与敦煌石窟相关的论文,字数在1200子左右。再写一篇字数不限的学习心得。四:资源:

Webquest教学设计案例

网站链接表:

五.评价:

在完成这个“敦煌石窟”学习项目后,各小组成员必须做到: 就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向全班提交一份研究简报,方便同学们交流学习。

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交流学习:比如通过自己的画作,漫画,影像资料等

六、结论:

通过本次合作性学习,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敦煌石窟艺术价值,认识了敦煌石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合作性学习,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 a、b、主动、全面的学习知识; 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

c、了解怎么样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资料;

篇6:《趵突泉》教学反思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说说趵突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趵突泉的泉太好了,清浅,鲜洁

生:趵突泉的小泉比大泉更有趣。

师:现在你就是一名导游,请自己设计游览趵突泉的线路图。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路线设计,要求学生解说时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语言简单明了)

此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出自己对趵突泉的独特感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赋予学生一定的角色,让他们当一名导游自设游览线路图并解说,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表现欲,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上台展示自己的线路图,使得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满足,自信心倍增,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发展,改进了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片断二:游览景点,感受美丽

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导游,你将怎样介绍大泉和小泉并能吸引住游客?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小组长记下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生:我读懂了趵突泉的泉水清浅,鲜洁,有活力。

生:我读懂了小泉比大泉更有趣。

生:为什么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生:略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寻求解决疑难的方法)

师:现在请小导游,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讲解或提问)带着游客游览。

生:……

(教师根据情况,适时组织点拔,随机指导朗读)

篇7:《趵突泉》教学反思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看图和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一、抓重点句,贯穿全文。

我抓住能够贯穿全文的重点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层层深入学习挖掘文章内涵。从文章开头质疑为什么三大名胜趵突泉却占据一半进入课文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到老舍爷爷游览了趵突泉后,怪不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欣赏完大泉的气势美,小泉的姿态美后,再次诵读“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时加深对此句话的理解、感悟。而在学完小泉的有趣之后,有回归到:“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一次次的回归,让学生逐渐地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二、充分利用图片、录象,激发学生兴趣,化解难点。

揭题时,学生边看济南三大名胜的图片,边听老师配乐解说。此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把学生带入的课文中,这节课我们就单讲趵突泉。在体会大泉的气势之美时我们重点体会三句话。几次试教后我发现学生对句子中“永不疲乏”、“永不退缩”等词语理解得还不够到位,只能够停留在文字表面,运用书中的句子“大自然太伟大了”来谈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我通过查找资料利用录象,重点抓住几个“冒”字后先后引读,从而再回到全句再读感受到这是一种“永不疲乏”、“永不退缩”的自然力量。层层深入地引读来引导学生感悟趵突泉的“永不疲乏”、“永不退缩”等词语的意思,从而以读代讲,经过这样的几次导读学生的读的水平层层提高,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

三、课后整体感悟。

课已经结束了,静下心来反思这一节,有欣慰,也有遗憾。

一)课堂评价学生时教师语言应再丰富一些。

二)课前引领学生拓展性阅读不够,因此孩子语言的积累不够丰富,影响学生更好的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

三)小泉一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启发引导的还不够,一方面省去的是前面出现过的小泉有趣姿态,另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的无尽遐想,当时我只考虑到了后者。

篇8:WebQuest教学案例——《趵突泉》

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现教育网络化是当前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深化德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本人根据教学实践,对于基于webquest的德育教学做以下思考与尝试。

1 基于网络的教学—Webquest的基本模式

1.1 什么是Webquest

Webquest是伯尼·道奇(Benie.Dodge)和汤姆·玛蒂(Tom.March)1995年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就英文含义而言,Webquest是网络探究的意思,于2001年底译介到我国,有学者甚至称它为“信息化教学的新利器”[1]。基于Webquest的网络探究学习就是学生利用互联网提供的资源,比如网络课件,软件工具,专题学习网站等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教师是资源的创建者,提供者。

1.2 Webquest的基本模式

Webquest共有六大模块组成即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估、结论,它们互相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2]

引言模块:这部分内容为学习提供一个背景情景,阐述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务模块:这部分内容要确定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任务的设置要有明确性,真实性,能吸引学生。

过程模块:这部分内容是对学习完成任务做一个规划,描述其经过的步骤,来引导学生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资源模块:这部分内容要求教师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网络资源,比如学习网站,BBS,专题报告等等,当然也可以提供一些非网络资源比如书籍。

评价模块:每一个学习任务完成之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评价要公正,一致。

结论模块: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做拓展。

2 基于网络的教学—Webquest的教学实践

下面我就Webquest的模式和特征,结合德育教学,以《预防一般违法犯罪行为》为例做实践探究。

引言模块:以一起“寻衅斗殴”案例做导入,并提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判断问题。这样导入的目的,一方面案例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问题的引入能够将学生迅速带入课堂。

任务模块:在开始学习这节内容时将学生分为四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比如,让一组成员负责做社会违法犯罪案例调查也就是对资料进行初步搜集;二组成员负责将做近几年违法犯罪案例的统计并绘出曲线图;三组成员负责社会调查,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违反犯罪的认识;四组成员负责电子文稿制作,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并派代表做进行演示解说。

在任务的分配时要先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特长及兴趣,否则会影响任务的完成,另外,要注重强调各小组之间的相互协作,这样才能保证任务完成的进度及质量。

过程模块:在这一流程中要将任务的叙述表达清晰完整,保证分组的顺利完成及明确各组员要完成的工作。注重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资源模块:在Webquest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教师是资源的创建者,提供者。为了避免学生盲目的寻求资源而浪费时间,教师可提供与学习有关的网站及资料搜索的方法和途径。供学生学习参考:

东方法眼http://www.dffy.com

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www.chinalawinfo.com/index.asp

法律图书馆http://www.law-lib.com

正义网http://www.jcrb.com

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

法律思想网http://www.law-thinker.com/

当然教师可以把自己的QQ、邮箱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课后有问题可以通过该途径和学生进行交流。当然,也可以设立BBS,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资源的提供并不仅仅局限于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或图书查询获取到自己所需的资源。

评价模块: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最终完成的效果要靠它来体现。正因为它的重要性,我们在评价时要做的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多样化。要做到学生自评,老师和学生互评,学生相互之间互评。因此我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作了总结,做出以下评价表格:[3]

总结模块: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都要作出反思和总结。教师反思自己的创建者,提供者作用是否发挥到位,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之后自己掌握到哪些知识,还有哪些自己还没有做到位。当然通过基于Webquest的教学学习,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网络搜索,了解到很多犯罪案例及它的危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

3 基于网络的教学—Webquest的意义

高职学校的学生,它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很多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引和开导。而基于Webquest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利用社会资源,网络资源来自主学习,有利于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基于该模式的教学,对广大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该模式下教师是配角,使问题的来源,知识的源头,而如何能将这个任务做好,给学生做好榜样变得尤为重要。另外,高职学生在这期间正在学习计算机一级B,通过该模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这样,既可以提高德育课程的吸引力,也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

4 结束语

基于Webquest的网络教学是一个当代很时髦的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推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它的模式特点,让其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助手。

摘要:在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将网络技术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对于深化德育教学学科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webquest,德育教学,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张会丽,杨威.基于Webquest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研究与实践.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30.

[2]Webquest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http://www.docin.com/p-5344593.html.

篇9:浅析WebQuest案例的设计

如今有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叫“WebQuest”,它所提供的教学模式能较直观地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大有裨益。

一、WebQuest案例的教学设计分析

有各种各样的WebQuest教学设计,但我们一般是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对象的分析

WebQuest案例教学是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对象和教学设计,是否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相匹配,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

从年龄因素分析,学习者在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比较单一,注意力缺乏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学习者思维已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但缺乏抽象性;形式运算阶段(11岁),学习者的认知成熟度逐渐摆脱了具体的实证支持,抽象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有相关性。

从性格因素分析,学习者性格各有不同,比如沉稳型的人在学习时就能深思熟虑,心思细腻,而冲动型的人就显得比较浮躁,且极易发生错误。所以对前者,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需要分析总结的主题来设计案例,而后者则应选择创造性的主题来设计。

2.教学目标的设计分析

明确、规范的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学活动,使学习者沿着预订、正确的方向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在WebQuest教学设计中,其设计目标也可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三大领域,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对这三大领域分别进行分析。

3.教学资源的设计分析

说到教学资源的设计,最常见的做法是点出任务的一系列网站和帮助学生绝对链接。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指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已有信息之外的地方。

4.教学策略的设计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人们从不同角度、立足于不同理论提出了各种教学策略。比如说,设置多种教学情境,布置旨在解释现象或寻找解决实践问题途径的问题性作业等。

5.教学评价的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的评价,是对设计师的工作价值观一致的重要措施,价值观是教师的身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奖励,能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此外,教学评价还可以起到监督和鞭策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二、WebQuest案例的模块分析

每个WebQuest案例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它包括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等六大模块。除此之外,还可以有诸如小组活动、跨学科等非关键模块。

1.引言

WebQuest案例介绍部分是什么是学习者将学习的设计各种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

2.任务

这部分要阐明学生在完成WebQuest案例的设计时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这包括查找一些适合特定主题的网站。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查阅网站,在线研究,制作相关的媒体展览作品。

3.过程

这一部分描述学习者完成任务所要经过的步骤。其中,教師可以根据教授内容的特点,向学生展示完成的步骤,让学生了解中间的策略步骤以及分块方法,指导每个学生的扮演角色,建议学生的人际交往,使整个过程描述部分简短而清晰。案例《探索生命》中“过程”模块就是一个典范。

4.资源

这一部分是指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信息。信息时代,资源的获取已经从传统媒介的单一模式发展到网络媒介的多元体系,制作WebQuest案例必须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

5.评价

每一项WebQuest案例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标准必须是公正、清晰、一致的,并且要适合特定任务,所以必须有一个评价量规,我们可以根据“WebQuest评价指标结构图”来进行设计。

6.结论

这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由讨论,共同研究,为学习拓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机会,教师要从中提取可以在课堂上交流讨论的问题。

总之,每个积木的WebQuest案例是独立的,设计师可以丰富不同的模块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理解各构建模块的作用和意义,并在平时的实践中去探索、总结。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WebQuest案例的设计是建立在探究学习和建构主义基础上的。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WebQuest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的有益探索。

篇10:《趵突泉》教学设想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趵突泉泉水的特点,激发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渗透园艺文化,拓展思维,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小泉的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对喜欢的部分说说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分节读课文

2、说说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美景?

二、导读课文,感受趵突泉之美。

1、学习1-2小节

(1)自读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3)说说趵突泉泉水的特点。

(4)理解“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一定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并仿说一句话:假如没有( ),西站就会失去一半的妩媚。

(5)齐读1-2小节

2、讲读第3小节

(1)指名读第3小节

(2)思考:大泉给你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3)多媒体欣赏大泉,说说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大泉的壮观?

(4)讲解重难点句子

(5)自由读第3小节,交流读读最喜欢的句子

3、学习第4小节

(1)读,找找这小节描写了几种小泉的姿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小泉的姿态。

①画一画,画出小泉眼三种冒泡的样子。

让学生先读课文,划出描写三种小泉眼冒泡样子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画一画这三种样子;同时让三名学生在黑板上画。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黑板上三幅图画的评议意见,加以修改和补充,成为下面的三幅图画并附文字:

“不断”,“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隔一会儿”,“十来个”,“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半天冒出一个”,“比较大”,“大多扁扁的`”

②拍拍手,拍出小泉眼冒泡的节奏。

在前两个环节教学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1)小泉眼有三种不同的冒泡,如果它们在冒泡时发出了声音,那该是什么样的节奏呢(2)大家再想想,这些声音和我们音乐课上学的哪些节奏相似呢

学生一边模仿冒泡的声音,一边拍手,试着把三种冒泡的节奏打出来。然后,教师指名把三种节奏写在黑板上:

第一种:×××× ×××× | ×××× ×××× |

第二种:×× | ×× | ×× O |

第三种:× O | × O | × O |

(2)选择最喜欢的姿态,交流读

(3)想想小泉还可能有哪些形态?(从我们学校的景物方面思考)

(4)画一画小泉的姿态 (5)用比喻句说说

(小泉一会儿冒出好多个水泡,挤在一起向上冒,真象一朵朵盛开的山茶)

(6)说说对这些小泉总的感受

(7)齐读第4小节

三、品味词句,背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

篇11:WebQuest教学案例——《趵突泉》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WebQuest教学模式及将这一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整合的意义,探讨了如何基于WebQuest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尝试,以提高大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WebQuest教学模式 探究式 自主学习能力

一、WebQuest教学模式

WebQuest的字面含义是网络调查。WebQuest教学模式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伯尼?道奇(Bernie Dodge)和汤姆?马奇(Tom March)于1995年提出,是一种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它将专题研习与资讯科技整合运用,即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相关材料、方案或技术等。WebQuest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网络为平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不应该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赋予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其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角色也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WebQuest模式在本世纪初被介绍到我国,得到我国教育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一个完整的WebQuest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前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sources)、评估(Evaluation)和结论(Conclusion)六个部分。也就是说,WebQuest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目标或任务,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对网络信息进行获取、筛选、比较和运用,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二、WebQuest整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传统教学基本上属于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往往是在老师讲授后,通过复习和作业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师的地位始终是主导,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禁锢,形成习惯性思维定势,缺乏自主和创新。

WebQuest模式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这种理念可以使师生之间实现充分有效的互动。同时,它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相整合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学双方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终生学习能力提供更优化的外在条件。在WebQuest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关注。

WebQuest教学模式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知识获取者。教师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提供最合理有效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创设最佳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角色分配始终贯穿于WebQuest的六个部分中。

三、基于WebQuest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简单地说,基于WebQuest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就是利用网络资源的授课计划及实施,教师的具体教学内容依据此目标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论坛、各种社交软件、Email等形式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知识传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学生经过亲身探索钻研,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学习成果的展示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基于WebQuest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学习体验,为学生创造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在WebQuest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设计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教师方面,首先查找相关领域的网络资源并进行甄选;再次确定三至四个备用主题供学生选择;最后设计好任务执行的步骤及评价标准。学生方面,首先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在供选择的主题范围内,根据各自小组的兴趣,确定一个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协作;然后利用网络工具,通过合作、探讨、交流等形式进行资料收集,找出能为己所用的资料,即实施发现、归纳、推理、创新的思维过程,完成探究式学习;接下来各组成员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分析和重组,集思广益,a以最佳表现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对学习过程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结。

实现WebQuest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于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是否取得了最优的学习效果。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硬件设备等学习环境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如精神鼓励和关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出发,使学习环境有利于网络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走出网络探究式学习即“资料收集”并“原样复述”的误区。

参考文献:

篇12:趵突泉教学设计

1、尝试运用读书单自学课文的阅读方法。

2、尝试交流自己阅读后的观点,谈谈自己的感悟。

3、习得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写作方法,并积累。

4、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趵突泉之美。

教学重点:

交流自己喜欢的(印象最深的)美句,尝试品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过程预设:

课前谈话

出示诗一首:

俞子闻说泺泉好,

超然堂前会英豪。

上阳光景劝君记,

课乘书卷醉文涛。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然后告诉我,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相传古泺水的源头有泉,称“泺泉”,又称“瀑流泉”、“娥英泉”、“三股水”,至北宋,文学家曾巩为之取名叫“趵突泉”。咱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就叫“趵突泉”。

一、初读感知

1、同学们,请你用手指在桌面上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趵突泉。

“趵”字写法指导。

“趵”在字典中只有一个意思——跳跃。古时候“突”的意思是冲出,所以“趵突”就是“跳跃冲出”的意思,跳跃冲出之泉就叫“趵突泉”。历代文人墨客为它写过无数的诗文篇章,今天我们要看的是1938年老舍先生住在济南时写的。

请同学们自己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2遍,然后完成读书单上1、2两部分。

2、交流读书单1、2两部分。

(1)难读的生字或词语:学生作业展示(预设:如果学生没说到“攒”教师提出,并指导该字的两种读音及意思。)

(2)学生作业展示:读完这篇课文,知道这是一篇写景(趵突泉)的文章,主要写了(溪水)、(大泉)、(小泉)三处景致,分别在课文第(2、3、4)自然段。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总说单讲趵突泉,后面三个自然分别写了三道景致,这种结构我们叫总—分。在一般的写景状物作文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齐读第2题。

(3)师生共读课文。

二、再读品悟

1、溪水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清浅、鲜洁

这水是由趵突泉而来的,是一溪活水,令人想到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是源头活水来。”

2、大泉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

(1)纯洁、活泼、鲜明——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请学生领读。

纯洁和鲜明都是视觉可见的,活泼呢?是一种感觉,我们一般用来形容什么?用在这里行吗?范读——学生读。

(2)永不疲乏——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第一个泉在冒,第二泉在冒,第三个泉在冒,白天在冒,夜里在冒,春天在冒,夏天在冒,秋天在冒,冬天在冒,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读该句

(3)昼夜不停——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昼就是白天,夜就是夜里,白天夜里不停地翻滚,所以叫“老”那么翻滚。

“翻滚”的水是怎么样的水?读出翻滚之水。

(4)伟大——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自然的伟大体现在哪里?交流。

(5)神秘——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全班齐读该句。你想到了什么?

范读——自己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齐读第3段文字,用心去感受大泉之美。

4、小泉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有趣——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斜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

同他想法一样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来读一读这段话。

你看到了几个小泉?你是怎么找出来的。这种有一个词重复出现的句子叫“排比”,用上它能使文章层次更清楚,内容更丰富,我们写文章也可以用到。一个“有的”就写出一种小泉出水的姿态,这四种小泉出水有相同点吗?咱们用拍手的方式来模仿模仿水泡出来的节奏。(同桌配合练一练)

拍手来表现小泉的出水变化:很快——快——慢——快

5、美美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

6、因为这溪水…大泉…小泉…所以老舍对它有着这样的评价:“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你相吗?

虽然有所夸张,但正是这夸张让我们看出这泉在老舍眼中美极了!

三、借鉴积淀

交流读书单上第4部分,我会借鉴。

预设:(1)总分结构——回忆第一组课文《桂林山水》、《记金华双龙洞》、《七月的天山》也都用了这种写作结构。

(2)比喻句、拟人句——能使文章更生动,更有韵味。

(3)排比句——能更清楚地写出景物的特点。

(4)观察事物要仔细,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好语文的法宝,我们平时要注重积累、勤加练习。

四、学法归纳

篇13:WebQuest教学案例——《趵突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信息技术(选修)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丰富多彩的因特网服务。

二、设计思想

本节课利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设置任务,学生根据既定任务探究、求知,每一环节都有明确的任务,使学生始终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环境中,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授,而是引导、答疑,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师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试验性操作,尝试性学习等手段,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求知,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Web Quest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网络资源的利用,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架设了一道交流信息的桥梁,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开放性。

针对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Wi n d o w s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以及网上浏览的技能,所以本节课笔者运用Web Qust网络探究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内容比较多,通过本节课同学们不仅要学会申请电子邮箱,了解什么是电子邮件以及电子邮箱的表示法,而且要学会熟练的收发电子邮件,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和快捷。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积极自主探索,学会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以及相关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发邮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会自主或借助帮助信息,协同大胆探索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负责任地使用因特网。(2)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相关技巧。

教学难点:电子邮件的附件功能。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 所有机器都具备上网条件;保证学生都能打开Web Quest教学模板。

3. 教师机的广播系统完善,将用到的素材传到学生机上。

五、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课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置为7个环节:

1. 首页:创设情境,轻松引入

生:学生登录网页,欣赏电子贺卡—以端午节为主题,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进入本堂课。

师:提示电子贺卡是老师远方的朋友通过因特网寄来的,引导学生回答在网络环境下都有那些信息交流的方式?

生:学生回答都有QQ,MSN,E-mail等。

师:教师借以引出在以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粽子飘香的端午节来临之际为你的亲朋好友通过电子邮件传递一份祝福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进入神奇的电子邮箱世界,体验如何收发电子邮件。

设计意图:以Flash贺卡轻松引入本节课,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环节优势:Web Quest教学模式的运用,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引言:展示理论,垫定基础

师:在体验收发电子邮件前,必须先了解有关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以便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实践的运用。

生:学生点击引言,自主阅读有关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

师:教师重点讲解电子邮箱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用户名,什么是主机域名。并提示学生在申请邮箱之前为自己设计一个好记又不重名的用户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开展以下任务奠定基础;弥补了课本上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此环节优势:Web Quest教学模式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避免了发学习题签带来的麻烦;对于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起到了很大的鼓励作用。

3. 任务:任务驱动,主动探索

师:了解了电子邮箱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就动手来申请一个免费的邮箱吧!老师给你提供了几个免费申请邮箱的地址。提示在申请邮箱时遇到问题,可以单击“过程”参照。

生:点击任务,先浏览申请电子邮箱的注意事项,分小组完成。

【任务一】如果你还没有电子邮箱,就到以下网站上去申请一个免费的邮箱吧!(分小组完成,以免网络堵塞),申请成功的请到“讨论区”留下你的邮箱地址吧!

师:从“讨论区”中,老师看到了咱班同学都已顺利的申请成功。下面我们就动手来写信吧!

生:小组协作,完成任务二。

【任务二】登录自己的邮箱,给相邻小组的组长写一封信(1组与2组,3组与4组),小组组长的邮箱地址从“讨论区”中可以找到。5组的同学给老师写一封信(lianshufen_2008@126.com),主题输入机器号加姓名,以便统计小组得分。

师:各小组组长把收到信的件数告诉老师,并记录在“小组评价表”中,然后老师转播5组同学给老师发的信,并打开让学生欣赏,调动课堂学习气氛。鼓励各小组争先。

生:气氛活跃,团结合作的精神高涨。

师:同学们从电子邮箱的基础知识了解了电子邮件不仅可以寄信,还可以邮寄许多其他的东西,比如音乐,照片等文件,那通过电子邮件怎样实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电子邮件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添加附件。

生:参照过程,小组协作,完成任务三。

【任务三】把桌面上“端午节的由来.doc”通过附件的功能发给你的好朋友或是同位(邮箱地址可以从“讨论区”中找到)收到信后下载并查看,了解相关历史。当然你也可以给老师发信(lianshufen_2008@126com),我期待着!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了吧。老师也收到了部分同学的信,下面有哪个同学上来帮老师把这封信保存下来呢?

生:回答纪念-屈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

师:谢谢该学生帮老师顺利的保存下了这封信,那你帮老师打开来浏览一下吧。评价操作非常好。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都能顺利的收发邮件了,那同学们看一下自主探究,能不能自己给自己发邮件呀?

【自主探究】你能自己给自己发邮件吗(只有一个邮箱)?赶快动手试试吧!

任务三的“附件”功能和自主探究的内容,学生可能掌握起来有点难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合作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老师指导部分学生上来演示给大家看,以少教多的方法达到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的目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环节优势:学生可以独立或小组协作的方式学习,找到解决任务的方法并付诸实施。在这期间,学生可以享受到这种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参与探索,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也不再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学生研究讨论的组织者和学生研究的助理。

4. 过程:参照过程,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教师在Webquest网络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成功申请免费邮箱的整个操作步骤,以及圈点出收发电子邮件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学生在自己申请电子邮箱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只要认真地加以参照和对比,肯定能从中找到答案并小组协作找到解决的办法。

此环节优势:对自主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也能及时的为学生加以指导和帮助;小组成员也能自由自主的互相合作,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电子邮箱,交流注册心得,体验成功的快乐。

5. 评价:加以评价,拓展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屏幕广播系统展示各小组完成任务情况,统计各小组收发信件数,在小组评价表上记录得分情况;利用Excel自编的测试题让学生进行自测,得出分值。请得满分的同学进行问题讲评,让每个学生明白问题出现在哪里,让学生考虑并确定现实可行的最佳方案。

此环节优势:鼓励各小组团结协作,勇于争先的精神;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6. 结论:巩固知识,总结经验

师生共同总结收发电子邮件的经验,鼓励对过程的反思,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对电子邮箱的其他功能有所探究。

7. 讨论区:建立“讨论区”,共享信息

设计意图:由于时间限制,环境限制,同学们之间不可能都记下相互之间的电子邮箱地址,建立一个讨论区,让学生在此留言各自的邮箱地址,以便有选择性的、针对性的收发电子邮件。

此环节优势: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架设了一道交流信息的桥梁;讨论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教学相长,能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能充分暴露学生的认识状况,使教师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学生在此也可以展开讨论,交流本节课的心得、体会,进行协作学习,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开放性;同时也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最后让学生齐读: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反思:Web Quest教学模式创意新颖,“讨论区”的留言本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架设了一道交流信息的桥梁,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开放性。“过程”的提供给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开辟了大胆尝试的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从中找到答案并小组协作找到解决的办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采用了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3个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根据既定任务小组协作探究、求知,使学生始终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环境中。在“获取信息-整理归纳信息-应用信息”的过程中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教学环节设置精彩,课堂气氛活跃。

篇14:WebQuest教学案例——《趵突泉》

【关键词】 网络网络教学WEBQUEST

WebQuest是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伯尼·道奇博士和汤姆·马奇于1995年创建的一种课程计划,它是一个以探究为取向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习者所接触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都来自因特网。简单地说,WebQuest是利用因特网资源的授课计划。WebQuest的基本构想,就是帮助那些暂时不能单凭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务的学员,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资源,以一个个阶梯形式提供支持,使之最终形成在没有帮助情况下去独立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WebQuest区别于其它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的核心思想就是:WebQuest提供一些有趣的、可行的任务,促进学员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WebOuest在任职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

1、WebQuest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WebQuest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任职教育是一项长期教育的过程,具有终身性和拓展性,是“岗位工作一任职教育”、“任职教育-工作岗位”的不间断的交替过程。它可以起始于大专,也可以起始于本科或硕士以上,但是所以进行的任职教育和培训,从其本质上讲都是一种非学历教育,旨在以最迅捷有效的方式和多样化的途径,来满足军队和个人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来解决军队和个人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这说明WebQuest应用于任职教育教学过程非常有利于任职教育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2、Webouest的超文本性质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所谓超文本,一方面是指信息的形式以多媒体(将分别荷载文字、声音、图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信息加以数字化,并进行组合和处理的信息载体形式存在;另一方面是指通过超链接使信息之间产生联系。如果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一本书,就和传统的文件或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这时的正文(文章、段落、或一句话、一个词)都按相互间的联系被组织成正文网。这本书无所谓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从哪段正文开始阅读,以及接下来读什么都由读者的意愿来决定。选择下一段正文的依据不是顺序,也不是索引,而是正文之间的语义联系。

利用WebQuest的这个特性可实现对任职教育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任职教育是面向特定的教育对象,具有层次性和衔接性。随着我军不训不晋、晋训一致干部制度的不断完善,初、中、高三级多阶培训体系的严格落实,任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培养专业的层次性,培养过程的衔接性越来越明显。任职教育是遵循军事人才的成长规律,着眼人才岗位迁移和职务发展,区分排联级、营级、团级等不同级别,军以上单位参谋、师以下单位参谋等不同层次,指挥军官、参谋和技术干部等不同类型,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科学构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模型,实现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培训目的,能够各有侧重、前后衔接、相互贯通,是培训人员在不同学习阶段学有所值、各有所获、逐级提高。

3、WebQuest的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所谓协作式教学策略,要求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在基于Intemet的WebQuest教育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可以说,协作式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也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材培养的一种教学策略之一。

任职教育是立足岗位的专才教育,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特点。任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训对象获得特定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是为特定工作岗位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实践活动,强调的是“专才”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训练针对性和技能实用性。任职教育是立足现实的教育,是针对当前工作岗位的教育。我军院校调整,把军队院校划分为学历教育院校和任职教育,对军事人才培养模式、组训方式进行调整改革,其目的之一就是解决长期困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打牢宽厚基础与提高第一任职能力的矛盾。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实用性,最大限度地贴近工作岗位、贴近部队实际、贴近作战任务,缩小院校培养与部队任职岗位的差距,尽可能地实现零距离、直通车。

各军兵种的学员通过网络可以在校或者不在校时均能协作学习,贴近工作岗位、贴近部队实际、贴近作战任务了。

以上这些特性的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员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任职教育教学进程结构所必不可少的。

二、WEBQUEST在任职教育中的应用

WEBQUEST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更加强调学员做为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学会方法、得到知识。而教员只是从中加以组织、指导。WEBQUEST中学员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员是组织者、引导者。

为此,教员应熟悉任职教育学科领域可用的在线资源,把任职教育学科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组织整理,分门别类成可查找数据库、参考资料、项目思路,等等,最后才确定适合自己课程并配有相应在线材料的主题。由于教员事先把相关任职教育资源进行了整理,为学员指明了参考材料的范围,而且,还包含有明确的指针,避免了漫无目的的任意冲浪,大大节约了学员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教员设计任务,可以给学员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其集中精力调动各种能力完成任务,并为进一步的交流和互动奠定基础。教员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为学习和交互过程提供指导。

在WebQuest的任务和过程中,教员可以充分体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和策略。首先,呈现给学员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通过收集、整理信息来回答,这些问题应该促使学员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概括出主要问题,

并进行比较、判断和综合。教员应引导并激励学员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在和教员的互动过程中,真正培养自己的能力。一个好的任务设计常常要做到:使之聚焦与集中,以便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上;使之牵引与驱动,以便推动所有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下去;促进清晰的表达,以便使缄默知识成为清晰的知识。

任职教育网络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价。评价中首先应当是考虑的是自我评价;然后是协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最后才是教员或者家长、社会对学习者的评价,将这些评价综合、整理后,形成最后评价。WebQuest的评价主体可以是学员本身、教员、部队首长、同学,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只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引发学员的思考,引起自我的改进。因此学员应该是最主要的评价者。

在任职教育WebQuest教学中,在任何一个阶段,学习者都必须将其思考过程返回到因特网上,一是给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带来一个观众群;二是为得到多方面的反馈提供了可能性,因为远距离的观众可以通过学习者成果中内含的电子邮件形式给学习者反馈信息。

通过这个WebQnest的整个学习过程,学员不仅有目的、有选择地从网上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同时通过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等形式学员之间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同时教员作为指导者,通过答疑和适时的介入,积极加入与学员的互动中。

任职教育WebQuest教学正是以此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通过网络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交流、讨论等,高效率、高质量地传递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们不仅是在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形成了自己的成果,在成果的展示中获得了成就感、自豪感!

而教员则努力营造交流的机会,这种交流既可以是学员之间交流与协商,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协商;同时,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大力鼓励协作学习,尤其鼓励学员之间相互促进。而不仅仅象传统教学的过程,主要强调学员个体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总之,利用WEBQUEST可以提高任职教育网络教学的互动性,将尽可能的把学员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并知道如何进行学习,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三、WebQuest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WebQuest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革新,但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如重视接受信息,轻视实践活动;重视智商培养,轻视情商培养;重视智力活动,轻视体力活动;重视现代科学技术,轻视传统文化遗产等等。

WebQuest课堂环境中的协同学习活动,学员之间不再是直接面对,而是教员通过WebQuest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员连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声音、文本和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由此形成一个虚拟的人际交往环境。这种人际交往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完全不同,它是虚拟的,实际上是一种“人机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学员的私有化空间封闭性更强,人际关系减少,教员与学员交往的频度不同,兼具有不公平性,因此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员和学员更要突破封闭性,加强协同和交互,注重人际交往,在拓宽学员的知识面的同时,也要帮助学员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

WebQuest教学说到底,也只是电化教学的一个新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代替了教员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学员怎么学、学什么,都取决于教员,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WebQuest,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教员是关键。

上一篇:如何培养儿童的注意力下一篇:三坐标测量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