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稀土三年财务分析

2024-05-05

包钢稀土三年财务分析(共5篇)

篇1:包钢稀土三年财务分析

1、包钢稀土公司概况 1.1.包钢稀土公司简介:

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以包头钢铁公司所属稀土三厂及选矿厂稀选车间为基础,联合其他发起人以募集方式,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股批字(1997)第1号文批准,改建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8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1997年9月2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司原总股本为260,350,000股,1998年5月22日召开1997年股东大会批准向全体股东按10:1的比例派送红股26,035,000股,用资本公积按10:3的比例转增股本78,105,000股,公司总股本增至364,490,000股。公司于1999年10月6日召开1999年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配股方案,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公司字(2000)16号文核准每10股配3股,向国有法人股配售5,584,000股,其余放弃,社会法人股全部放弃,向社会公众股东配售33,600,000万股,公司股本增至403,674,000股。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3,674,000元,业经内蒙古国正会计师事务所以内国正发验(2000)4号验资报告验证,2000年8月7日由内蒙古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5。2006年2月27日,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公司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为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向公司的流通股股东支付4659.20万股公司的股票,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将获得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3.2股股份,总计共获4659.20万股;改革方案已于2006年2月13日经公司控股股东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包钢董决字(2006)15号《关于同意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决议》文件批准,并于2006年3月23日经内蒙古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内国资产权字(2006)68号《关于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有关问题的批复》文件批复。2006年3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经股东会议表决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总股本不变。

1.2.包钢稀土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团队介绍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周秉利董事长

崔臣前任董事长 男 58

2朝鲁副董事长

孟志泉前任副董事长

汪辉文副董事长

张 忠董事、总经理

李学舜董 事

邢斌董事、常务副总、财务总监

赵增祺董 事

翟文华董 事

甘韶球董 事

吴振平独立董事

赵文小独立董事

李保卫独立董事

裴治武独立董事

张志坚监事会主席

张君强监 事赵治华职工监事黄立东职工监事王 欣监 事郭成龙监 事 白宝生监 事刘忠涛副总经理李 忠副总经理

张日辉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 李金玲副总经理 刘 义副总经理

会计师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

1.3包钢稀土公司股权结构

·变动日期 ·公告日期 ·变动原因 ·总股本流通A股高管股限售A股流通B股限售B股流通H股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境内法人股境内发起人股募集法人股一般法人股战略投资者持股

2009-04-03 2009-03-31 其它上市 80734.8万股 49315.6618万股 0万股

31419.1382万股 0万股 0万股 0万股 0万股 0万股 0万股 0万股 0万股 0万股 0万股

基金持股转配股内部职工股优先股

0万股 0万股 0万股 0万股

2.2010年包钢稀土公司主要投资及合作事项

3.2010年包钢稀土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走势 4.包钢稀土公司资产状况

4.1.包钢稀土公司资产总额变化情况

由表可以看出,包钢稀土在2007年到2010年里,资产总额呈上升趋势。

4.2.2010年包钢稀土公司资产总额季度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每个季度都呈上升趋势。公司发展状况良好。

4.3.2010年期末包钢稀土公司资产构成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10年年末,包钢稀土公司的资产构成部分。负债大于所有者权益。

5.包钢稀土公司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 5.1.包钢稀土公司负债变化情况

由图可以看出2007年的债务最少。2008年到2010年各年负债大致相等。

5.2.包钢稀土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化情况

由图可以看出,2007年到2009年所有者权益大致相当。2010年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

6.包钢稀土公司营业收入分析

6.1.包钢稀土公司总收入变化分析

6.1.1.历年总收入变化情况

6.1.2.2010年包钢稀土公司各季度收入变化情况

6.2.包钢稀土公司各项营业收入比较分析

6.2.2.包钢稀土公司历年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变化情况 6.2.3.2010年各项主营业务收入季度变化情况

6.3.包钢稀土公司无线增值服务收入部分的重点分析

7.包钢稀土公司营业利润分析

7.1.包钢稀土公司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7.1.1.包钢稀土公司历年毛利总额和毛利率变化情况 7.1.2.包钢稀土公司历年不同业务收入毛利率变化情况 7.2.包钢稀土公司历年净利润和净利率变化情况

8.包钢稀土公司历年现金流量情况

8.1.包钢稀土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增加净额 8.2.包钢稀土公司历年现金流量变化情况 9.包钢稀土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9.1.包钢稀土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9.2.包钢稀土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9.3.包钢稀土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篇2:包钢稀土三年财务分析

一、基本分析

(1)行业分析

我国有丰富的稀土矿资源,而且稀土资源具有稀土元素种类齐全、储藏量大、工业开采价值高、有价元素含量高等优势,为我国发展稀土产业奠定了基础。中国稀土产业被邓小平同志誉称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的资源优势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稀土成为新能源、新材料工业领域的重要资源,在新技术、新功能、新行业应用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兴朝阳产业。①国内发展趋势

a)从低端初级产品向高端精细化产品方向发展。近年来,各大稀土厂的产能远远大于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大宗稀土化合物产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而稀土精细化工产品具有技术密度高,投资回报大,技术垄断性强,销售利润高的特点,故综合经济效益可观。b)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备工艺和技术将不断涌现。多年来,稀土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利润率较高,门槛较低,一直对稀土制备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侵权和被侵权现象十分严重,各稀土企业和研究单位将会在稀土化合物制备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可以预计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化合物制备工艺和技术将涌现。

c)战略重组、优胜劣汰将成为稀土产业发展的常态。目前,我国稀土价格一跌再跌,出现从超额利润向平均利润靠拢的趋势,甚至出现为了抢占市场,在低于利润线下降价销售情况。随着科技在稀土行

业的应用加快和企业战略重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内外优胜劣汰竞争进一步激烈。

②国际形势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外市场新增稀土供应近2万吨,明年国外新增稀土供应或超过8万吨。其中,美国钼公司在2014年底将构建年产

1.9万吨的稀土产能,到2014年中期,钼公司的稀土产能将达到4万吨,其在马来西亚的矿区还拥有重稀土资源。不仅如此,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澳大利亚矿区和马来西亚项目到明年能实现2.2万吨的产能目标。南非边远公司正在开发稀土项目即为典型的重稀土项目,其氧化物储量为95万吨。南非边远公司也在开发稀土项目,预计2015年投产,产量2万吨,且根据测算,其产品单价很可能会低于2010年我国稀土出口的平均价格。目前全球有200个稀土项目计划即将开发。2014年,中国实际合法生产稀土矿产品为8.49万吨,如果中国的产量维持不变,2015年,美国的稀土资源将达到中国的一半,世界稀土资源供应格局将发生巨变。

(2)公司分析

包钢稀土是由包钢(集团)公司、嘉鑫有限公司(香港)、包钢综合企业(集团)公司联合发起组建股份制公司,并于当年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7年完成了包钢稀土产业的整合与重组,实现了包钢稀土产业的整体上市。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包钢稀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稀土产业发展格局,拥有从稀土选矿、冶炼、分离、科研、深加工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业基地,是我国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技术分析

包钢稀土K线图

1(1)日K线分析

在上图前半部分,出现了类似圆弧顶的整理形态,随后股市向下走。经过几日的下滑后,在日K线图中出现了不太典型的上升三法形态(如图中白色框内所示),阳线形成于上升趋势中,跟随小实体起阻碍原来趋势的作用,最后一根长阳线维持了原来的上升趋势。

最后

四日的日K线形态类似于三白兵形态,同时成交量有所放大。基于上升三法形态和三白兵形态,对包钢稀土未来短期形势较为看好。

(2)移动平均线分析

12月14日的大阳线一举突破了五日均线、十日均线、二十日均线、三十日均线和六十日均线的压制,将五条移动平均线的阻力作用化解,并转化为支撑作用。接下来,12月15日成功站在所有移动平均线上面,未来一段时间内各条平均线将会发挥支撑作用。同时,五日平均线和十日平均线上扬趋势更加强劲,二十日平均线、三十日平均线和六十日平均线开始上扬,上扬幅度比较明显。五条移动平均线从上到下依次是:五日均线、十日均线、二十日均线、三十日均线、六十日均线,呈现多头排列,无论短期投资中期投资,此时买入时机都比较好,未来预期较好。

(3)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分析

上图中白色圆圈内,DIF线由下向上穿越DEA线形成黄金交叉点,是买入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DIF线和DEA线均转变为正值,此时买入风险相对较小,对收益情况较为有保障。同时,形成黄金交叉点时MACD柱状线由负变正,并且MACD柱状线逐渐放大并且依然有继续放大的趋势,投资者可以考虑买入。但在未来要警惕DIF线和DEA线偏离严重的情况。

包钢稀土K线图

2(4)支撑压力理论分析

上图中,日K线图中,曾经出现的两个高点形成一条支撑线,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于股价有一定支撑作用。

三、投资策略

篇3:包钢稀土三年财务分析

我国的稀土资源在世界上具有垄断优势, 但是, 稀土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近几年, 由于稀土价格的非理性上升, 我国稀土企业被批评为暴利行业, 利润空间太大, 稀土市场价格严重偏离其理论价格, 起伏很大, 市场价格被严重扭曲, 稀土问题层出不穷, 我国实施的稀土管制政策也遭到国际上强烈的指责, 稀土问题一度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稀土价格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其主要决定因素是成本, 成本不仅影响价格的高低, 更决定着利润空间的大小, 了解稀土企业成本是看清稀土问题本质的关键。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稀土问题。目前, 研究稀土产业发展 (林晓军、廖新庚、肖勇、任福兵) 、稀土出口 (毛克贞等) 、稀土定价权 (张许静等) 、稀土税费 (吴一丁等、赖丹等) 以及稀土外部环境 (王武平、倪昌江等) 的文献比较丰富, 但是, 由于稀土生产企业的具体财务数据较敏感比较难获取, 现阶段较少学者研究我国稀土精矿的成本结构以及在完全成本下稀土精矿成本应为多少、利润空间应多大, 而了解稀土企业的成本构成、分析现阶段稀土企业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和建立在完全成本下合理的稀土精矿成本对于提高稀土价格、应对国际上针对中国稀土管制的指责有着重要意义。其中苏文清 (2009) 试图在完全成本 (考虑资源和环境成本) 的情况下对中国稀土成本与效益做详细的分析, 提出了应把稀土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建议;曾先峰等 (2012) 基于完全成本核算了2008~2010年碳酸稀土的理论价格, 指出碳酸稀土的国内价格严重偏离其理论价格, 市场价格严重扭曲, 这些研究对本文进行完全成本下稀土精矿成本与收益的探讨提供了借鉴。

二、包钢稀土成本与收益现状

包钢稀土在全球稀土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白云鄂博稀土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 占全国稀土工业储量的83.7%, 产量是全国稀土生产量的52.7%。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包钢稀土已经形成一整套较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 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稀土原料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由于包钢稀土是我国稀土行业较大的上市公司, 其财务资料较好获取, 在稀土行业中有较大的代表性, 本文利用包钢稀土精矿的成本资料在分析其现阶段的成本收益状况与成本构成的基础上, 构建完全成本下稀土精矿的成本结构以及成本和收益状况, 展现了完全成本下包钢稀土精矿合理的成本结构和利润空间大小。完全成本下稀土精矿的成本是指稀土精矿生产过程所发生的所有耗费, 不仅包括稀土精矿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还包括以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为主的税费成本。包钢稀土精矿的成本并不是完全成本, 不能体现稀土资源的价值, 利用包钢稀土精矿成本资料分析了现阶段包钢稀土精矿的成本与收益状况和成本结构可以看到, 包钢稀土的利润空间因为成本的不完全被人为扩大, 造成了稀土产业是暴利行业的假象, 而我国针对稀土产业的管制政策因为没有真实成本数据的支撑显得苍白无力, 频遭国际诟病。

(一) 包钢稀土成本与收益状况

成本收入率是指企业经营各项收入合计与总成本的比率, 它反映企业经营收入和经营耗费的比例关系, 即一定数量的收入所耗费成本的数量。它是衡量企业盈利水平和成本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 成本收入率越低, 表明企业控制营业费用支出的能力越强, 经营效率越高。计算包钢稀土的成本收入率, 是了解包钢稀土利润空间的基础, 也是分析其成本构成是否合理的依据。图1中反映出包钢稀土的成本收入率非常高, 而且增长迅速, 2007年为98.51%, 到2011年增长到205.84%, 说明包钢稀土成本水平太低而利润空间太大。

包钢稀土2007年以来的营业收入呈增长趋势, 尤其2011年增长速度很快, 但2008年和2009年总收入利润率突然降低, 且降低幅度很大, 利润也下降很大, 主要是因为2008年经济危机的波及导致包钢稀土2009年营业收入下降、2008年和2009年利润总额急剧下降。

通过表1可以看到, 在当前的成本状况下, 包钢稀土精矿的毛利率很大, 5年中最低的毛利率为22.08%, 最高达到71.42%, 其利润空间很大, 稀土行业被认为是暴利行业不足为奇, 但如果在完全成本下计算上精矿生产中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其利润空间肯定大幅度降低。

(二) 包钢稀土成本构成现状

包钢稀土精矿的完全成本中应包括生产成本以及期间费用, 因为从广义上来说期间费用也是属于生产稀土所要发生的成本, 因此在完全成本下包钢稀土精矿的成本应包括期间费用。在完全成本下稀土成本中还有一块是税费成本, 但是, 由于我国稀土税收体制不健全, 资源和环境方面的税目不完善, 征收也不彻底, 资源和环境成本没有完全计入稀土精矿成本。

从图中2可以看到, 包钢稀土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在不断下降, 下降幅度比较大, 2007年和2008年包钢稀土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84.39%和85%, 占总成本的大部分, 但从2009年开始, 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断下降, 从2007年的84.39%下降到2011年的52.6%, 降幅较大, 2011年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1/2左右。包钢稀土期间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小, 波动不大, 呈先增后缓降的趋势, 在构成期间成本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中, 管理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最大, 销售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最小, 说明企业的主要成本投入在管理费用。

包钢稀土税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基本处于不断上升趋势, 尤其在2010年以后上升幅度较大, 到2011年税费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达32.99%。虽然税费成本不断提高, 表明了稀土完全成本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国家和企业开始重视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内部化, 政府利用税收作为完善稀土完全成本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包钢稀土精矿的成本还是不完全的, 没有完全包括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

三、包钢稀土成本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自2007年到2011年包钢稀土的成本是没有完全包括稀土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不完全成本, 各项成本在不断变动。

(一) 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期间成本变化幅度较小, 税费成本增幅明显较低

这些变化可以反映出国家宏观调控的变化, 不断健全稀土产业的税收征收体系, 完善稀土资源和环境税目的征收。

(二) 税费成本中资源成本明显偏低

虽然开征了资源税和矿补费等税目, 但税目不完整以及征收不规范导致大部分资源成本没有计入稀土精矿完全成本中。包头白云鄂博稀土矿由于是铁矿的副产品, 其资源税征税环节多体现在铁矿的开采上, 而白云鄂博铁矿按照铁矿资源开征资源税, 税负低, 对稀土资源没有起到保护和合理开发的目的。其次, 相对于每吨几十万元的稀土价格, 稀土的各项税负显得微不足道, 无法反映出稀土的稀缺性及对稀土资源的保护, 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进入门槛导致稀土行业的混乱。

(三) 税费成本中没有体现稀土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没有进入稀土完全成本中

目前, 稀土企业大部分环境成本并没有进入稀土成本中, 与国外许多稀土生产企业相比, 我国稀土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工业“三废”排放不达标、治理环境污染的投入少。

(四) 包钢稀土现行成本不是完全成本

因为现在成本不能反映稀土生产的耗费, 不是合理的稀土成本, 导致成本太低, 利润空间太大以及一系列稀土问题的出现。

四、完全成本下稀土成本与收益状况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包钢稀土现行成本并不是完全成本, 完全成本中应包括资源和环境成本, 而资源和环境成本基本上是通过稀土的各项税费实现的, 本文通过计算税费成本来体现。

(一) 稀土精矿资源成本估算

目前包钢稀土精矿成本中没有包括资源成本, 与国外资源有偿使用相比, 我国现行资源是无偿使用的。包钢的资源税是按铁矿征收的, 按照先选稀土核算, 两吨原矿生产一吨精矿, 每吨精矿资源税为11.4元。在计算稀土资源成本时, 苏文清在《中国稀土产业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中参照美国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矿实行的权利金费率12.5%, 即稀土精矿销售价格乘以12.5%为稀土资源成本, 本文也以此进行稀土精矿资源成本的估算。

(二) 稀土环境成本估算

稀土生产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污染造成的破坏和环境的恢复是需要成本的, 这部分费用大部分没有计算到包钢稀土精矿的成本中。环境成本包括的项目很多, 其中主要的一项是排污费, 目前实收标准和制定的收费标准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两者之差就是未计入的环境成本。以国家排污收费标准计算, 每吨稀土氧化物的环境成本为2673元, 这只是国家减免的部分, 企业应计的环境成本即5347元减去已上缴的金额。

图3在完全成本条件下, 总成本上升, 税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加大, 并逐年增加, 到2011年税费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已超过生产成本。可以看到, 资源和环境成本的计入对于稀土精矿完全成本的提高作用是巨大的, 在2011年彻底改变了包钢稀土精矿的成本结构。

计算在完全成本条件下包钢稀土的成本收入率, 由图4可以看到, 在加入估算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后, 包钢稀土成本收入率明显下降, 最低为2007年82.65%, 上升到2011年为159.68%, 利润空间得到了压缩。如果在主营业务成本中加入主营业务收入12.5%的资源成本, 毛利率减少12.5%, 历年精矿的毛利率仍然可以达到9.58%~58.92%。即在大幅度压缩利润后, 稀土企业还是有利可图的。

五、结论

通过分析得知, 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在稀土价格中体现不完全, 价格低于其真实成本与内在价值, 从而严重扭曲。把根据有关依据估算出的稀土精矿资源和环境成本计入包钢稀土总成本后, 得到包钢稀土精矿理论成本即完全成本。这一成本反映了稀土资源的价值, 包括在开采中的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

计算计入了资源和环境成本的完全成本, 可以看到, 包钢稀土精矿的成本大幅度提高, 被人为扩大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 其高价导致的“暴利”便无从谈起。在完全成本的条件下, 生产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 税费成本占总成本的低于生产成本, 并逐年增长, 在2011年, 税费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首次超过生产成本所占比重, 随着国家推进税费改革, 税费成本所占的比重将会更大, 这也是比较符合稀土理论成本的变化, 体现了稀土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上述完全成本是参照国外权利金费率和现行的税费政策计算的, 虽然在完全成本条件下包钢稀土精矿的成本收入率下降幅度较大, 但其绝对值仍然很大, 利润空间依旧可观。

在完全成本下实现稀土企业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充分内部化主要依靠稀土企业的税费改革, 通过改革完善对稀土资源和环境税费的征收以及运行体制, 调节稀土成本和利润的构成, 使稀土企业成本各构成要素的价格体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肖勇:《稀土产业发展不对称现象探析》,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第5期。

[2]毛克贞、吴一丁:《稀土出口价格与稀土储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第5期。

[3]张许静、王正明:《提高稀土资源税率对增强我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的潜在影响研究》, 《特区经济》2012年第1期。

篇4:包钢稀土:零成本利益输送不再

A股中占据稀土上游的公司主要有两家,一北一南,一“轻”一“重”,位于北方的包钢稀土,主要生产轻稀土,位于南方的广晟有色,主要生产中重稀土。同是稀土企业,为何一季报业绩相差如此悬殊?由于广晟有色尚未发布2011年全年业绩,我们从其2011年三季报中发现,毛利率仅为23%,也与包钢稀土迥异。

3月26日包钢稀土发布的201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363%。这已是公司连续第三年实现业绩高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年报中71%的毛利率令人咋舌,包钢稀土俨然成为与高端白酒、高速公路等同列的“暴利”公司。

稀土行业现在到底是在向上走,还是向下走?4年间股价上涨12倍的大牛股包钢稀土还能延续其强劲走势吗?

包钢稀土为何在毛利率上占据压倒性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其业务结构。上市平台包钢稀土只是一家稀土加工企业,它并不掌握最上游的稀土矿资源,其原料供应被母公司包钢集团控制。包钢稀土通过关联交易,以远低于市场价格获得母公司供应的廉价矿浆。有这么一个慷慨的“富爸爸”,让广晟有色等公司难以望其项背。

2008年,包钢稀土通过股东大会表决,由包钢集团供应上市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强磁中矿、强磁尾矿,其中强磁中矿为20元/吨、强磁尾矿为12元/吨。双方于2009年4月签订供应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20元一吨的强磁中矿,如果路程稍远一些,其采购价甚至比运费还便宜,包钢稀土以近乎“零成本”的价格向母公司采购原料。

几乎在上述合同签订的同时,政府开展稀土行业整合,相关产品价格出现疯狂上涨。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年初至2010年年中,稀土金属钕从每公斤30美元涨至500美元。这段时期凡是与稀土相关的原料均升值10倍以上,唯独包钢稀土向集团采购的矿浆价格未变。

此前没有资源优势,長期业绩平平的包钢稀土,一跃成为4年来股价表现最牛的上市公司,市值从50亿跃升至800亿。但是这顿免费午餐是有期限的,上述协议于2011年12月31日到期,赤裸裸的利益输送也将结束。

近日包钢稀土公布了2012年对集团的采购协议,强磁中矿由每吨20元上涨至260元,强磁尾矿由每吨12元上涨至160元。公司称调价是以市场价格为依据,以后每年调整一次。包钢稀土预计2012年原材料关联交易金额约5.5亿,而2011年这一数据仅为0.7亿,矿浆采购成本上升近7倍。

篇5:包钢稀土三年财务分析

我国稀土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储量看,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稀土储量超过2亿吨, 我国占23% (我国曾经占80%以上, 但后来因国外发现了大型稀土矿占比有所下降) , 其中内蒙古包钢稀土 (集团) 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包钢稀土”) 母公司包钢集团拥有的仅白云鄂博矿山储量占国内稀土资源储量的87%。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 白云鄂博矿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稀土矿山, 蒙古语称“白云博格都”, 意为“富饶的圣山”, 被誉为“稀土之乡”。白云鄂博是包钢稀土的原料基地, 包钢稀土利用包钢 (集团) 公司铁矿生产分选后的尾矿作为稀土原料, 既节省了矿石开采工序, 降低生产成本, 又可从中获取高质量的稀土精矿, 从而奠定了生存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包钢稀土每年直接和间接供应着全球75%左右的轻稀土原料, 在国内外稀土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现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包钢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又为包钢今后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高科技产品的发展, 稀土应用越来越广泛, 市场越来越广阔。近几年来, 稀土资源价格上涨很快, 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2011年随着稀土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 稀土行业被人们视为发展潜力最大、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但是, 最近两年来, 稀土效益却出现了明显回落。以包钢稀土公司为例, 2011年稀土资源涨价后成为包钢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利润来源, 当年营业收入115亿元, 实现利润60亿元, 占包钢集团当年利润总额80%左右。2012年营业收入下降到92亿元, 比上年减少了23亿元;实现利润20亿元, 比上年下降了66%。2013年预计营业收入75亿元, 较2011年减少40亿元;利润9亿元, 仅相当于2011年的15%, 比上年也将下降一半以上。稀土作为发展潜力巨大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为什么会出现效益逐年下降的趋势?原因在哪里?为弄清这个问题本刊编辑部专程到包钢稀土进行了调研, 经与有关领导座谈分析和现场调研, 逐步揭开了谜底, 现将调研情况发表, 以抛砖引玉, 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一、稀土产品效益下滑的原因剖析

概括起来讲, 稀土产品效益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客观条件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 也有主观工作中的差距, 但主要原因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 宏观管控不到位, 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1) 价格暴涨过度刺激了地方小厂的发展, 加剧了滥采乱挖, 打乱国有矿山正常的开采秩序, 严重冲击稀土市场。2002年前后稀土价格最低, 之后一路狂飙十多倍, 2011年的价格更是像疯狂过山车, 以氧化镝为例, 2002年仅15万元/吨, 2011年年初升到了210万元/吨。事实上, 更疯狂的是, 氧化镝在2011年7月时冲高到1480万元/吨。不仅是氧化镝, 2011年以来, 国内各种稀土产品价格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暴涨, 如2011年1月至6月, 氧化镧由2.8万元/吨涨到16.5万元/吨, 氧化钕由23万元/吨涨到150万元/吨, 氧化铽由260万元/吨涨到2300万元/吨, 而氧化钇由4万元/吨涨到48万/吨, 氧化铕由270万元/吨涨到2950万元/吨, 半年间价格暴涨10倍。自2011年稀土产品价格大幅提高以来, 一方面包钢稀土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也过度刺激了地方开发稀土产品的积极性。稀土价格暴涨之后, 因受利益驱动, 地方小厂遍地开花, 一哄而上, 滥采乱挖, 甚至到国有矿山偷矿、抢矿, 不仅造成资源丢失浪费, 而且打乱了国有矿山正常的开采秩序和控制稀土生产的科学安排, 从而提高了国有矿山原料开发利用成本, 后患无穷, 有的地方无序、无计划开采十分严重。由于稀土产品价高利大, 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 有的地方政府对矿产资源重视不够, 个别的甚至明治暗保, 暗中支持, 给资源管理来带巨大阻力。

(2) 稀土产品的重复纳税, 提高了企业产品成本。按正常的生产过程包钢稀土公司的稀土产品是以包钢铁矿山开采、分选铁矿后的尾矿为原料, 这些原料在铁矿开采时, 已按规定缴纳了矿产资源税, 但由于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价值较高, 国家税务部门又根据稀土回收利用情况, 按铁矿石同等产量重复征收资源税, 即在原矿产资源税上增加“稀土矿产资源税”。例如, 近两年来开采铁矿已按1200万吨产量交纳了矿产资源税, 但从中分离出来的稀土还要按1200万吨铁矿产量交纳稀土矿产资源税, 每年纳税达9亿元左右, 大大提高了资源开发利用成本, 降低了企业效益。当然按照资源利用价值, 对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伴生资源适当提高资源税率有一定道理, 但是按照税收政策, 重复纳税是税负大忌, 特别是有悖于国家鼓励资源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 如果同一资源中每综合利用一种资源, 按资源开采总量增加一次纳税的话, 对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十分不利。特别是对包钢铁矿资源, 除铁元素以外, 还有几十种可供回收利用的资源, 如果每综合利用一种元素, 增加一次纳税, 将严重挫伤企业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不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家应该从节约资源,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出发, 认真研究综合利用资源的税种、税率, 做到既要合理收回国有资源的应有回报, 又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资源利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价值。

(3) 宏观调控只控制了国企和正常生产企业, 对非法经营的小厂难以控制, 结果控制了国企, 为民营小厂让出了市场, 影响国企效益。稀土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我国又是世界该产品的主要原料产地, 有计划地控制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但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 往往只控制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 对一些非法小厂、小企业却控制不住。比如, 一些严令停产的地方小厂采用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大量开采、选冶、分离稀土, 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 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生态环境恢复成本极高, 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的沉重包袱。环保费用方面, 国有企业控制标准及投入很高, 但由于国家制定标准有些方面超出实际可能, 生产企业很难达标。国有企业不达标, 不仅要付出巨额的罚没款, 更重要的是由于国家控制总排放量, 排放达到总量后随即限制企业生产。而地方小厂生产灵活, 虽然环保也不达标, 达标率比国企还低, 但一旦有关部门来检查就提前停产, 很难受到限制。这样也为执行环保标准差的民营小厂让出了市场, 严重限制了国有正规大厂的发展。再比如, 在稀土税执行方面, 2012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称, 将从6月1日起对稀土企业开具发票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汉字防伪项目管理。稀土企业必须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 (稀土企业专用版)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 但具体落实到执行层面, 存在着国有企业严格执行, 其他民营企业逃税的情况。因为不开发票具有的成本优势, 提升了地方小厂的竞争力, 使正规的国企不仅失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而且在竞争中因税负过高也降低了效益。

2. 产品研发动力不足

国家对包钢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十分重视, 从1961年起原国家冶金工业部以包钢科技人员为基础, 又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矿业研究院几个研究单位抽调300多人, 加上高校分配的毕业生, 组建了一支稀土研究队伍, 并于1963年成立包头冶金研究所, 即今天的稀土研究院。由此, 掀开了中国稀土科研人员依靠自主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发展中国稀土事业的序幕。1965年, 全新的研究所正式落成。在此后的几十年中, 稀土院与国内院校以及稀土企业一起, 开展了对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追溯稀土院最早的科研成果《利用内蒙古野生植物制造浮选药剂的研究》就是针对白云鄂博选矿问题开展的。稀土院同其他研究单位一起, 面对这一世界级选矿难题作了不懈的努力, 研制了多种选矿工艺, 终于分选出60%以上品味的稀土精矿。这其中, 稀土院成功研制H205稀土浮选药剂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稀土院还针对生产中的不同工艺, 研制了多种选矿药剂, 一步步提高着稀土精矿的分选指标。1978年至1986年,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受党中央和国务院委托, 先后七次到包头组织召开“包头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工作会议”, 组织全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针对白云鄂博资源, 特别是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体, 开展科技攻关, 取得丰硕成果, 有力地促进了以包钢为主体的我国稀土产业和稀土应用的发展。使我国于1986年全国稀土总产量超过美国, 跃居世界第一, 从此成为世界第一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包钢稀土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发展, 技术发展逐步成熟, 已形成了从稀土选矿、冶炼、深加工到应用的完整稀土工业体系, 拥有完备、先进的稀土生产技术和工艺, 能够生产各种稀土氧化物、化合物、稀土金属以及多种稀土新材料和稀土应用产品。由于研发工作的加快, 推进了稀土产品的批量生产。成绩应该充分肯定, 科技进步对稀土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在发展中有些问题值得关注, 实践证明, 科技进步是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从某种意义讲, 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科研攻关, 每一次攻关成功, 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就相应地迈上一个新台阶。最近, 包钢稀土院正在筹备建院50周年回眸, 将于8月8日举办稀土产业论坛, 许多专家学者正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事例准备论文, 届时将有一大批专家学者用事实论证科技进步对稀土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但是按照我国资源状况和实际需要, 还有很大潜力, 如产品档次不高、使用普及面不广, 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研发资金紧张等问题影响着开发效益的进一步发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 科研机构层次和地位逐渐下降。负责稀土研发的包头 (包钢) 稀土研究院成立于1963年, 直属原冶金工业部, 是与包钢并列的科研单位, 层次很高, 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 甚至亲临指导。1992年, 进入包钢 (集团) 公司, 是国家首批重点转制科研院所之一, 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稀土科技研发机构, 对推动稀土产业起到科学指导作用。但由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的需要稀土院与包钢集团由平行单位, 转变为下属单位, 随着包钢稀土公司的成立又转变为其下属单位, 相当于包钢集团的三级单位, 在层次、地位及职能方面实际在弱化, 其综合实力也受到影响。

(2) 国家只投入科研项目经费受限制。按现行科研费用专款专用的管理办法, 科研费只能支付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仪器设备材料等费用, 却不能用于逐步提高的科研人员工资性支出。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的工资性支出没有明确的来源。另外, 近年来国家的一些科研项目还要以“资本金”的方式注入, 我们知道, 对于包钢稀土这类上市公司来说, 按照“资本金”的方式注入, 评估起来难度大, 操作流程复杂, 办理时间长, 费用不足制约了研发实力和产品开发。

(3) 产品档次有待提高, 利用空间存在较大差距。目前, 包钢稀土的产品虽然已有很大提高, 但尚有差距, 许多产品仍属于中低端产品, 在提升产品价值和效益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另外, 在扩充产品使用空间和普及方面, 也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通过科研攻关开发扩充新产品价值和利用空间。

(4) 随着稀土产品的紧俏, 社会各界对稀土产品开发越来越热, 地方小厂发展很快, 急需专业技术人员, 这容易引发技术和人才外流。历史上曾有过类似的教训,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我国辽宁镁矿公司的发展事例值得借鉴。当时, 我国镁矿资源集中分布在营口、海城地区, 资源得天独厚, 开发效益较好, 所以国家在辽宁海城地区成立了专业化的镁矿公司, 负责开发利用当地的镁矿资源。由于当时镁矿产品的效益好, 所以周边小厂如雨后春笋般大批兴建, 不仅抢夺国企资源, 而且高薪高待遇挖走企业的主要专业人才, 结果周边小厂发展起来, 国有企业镁矿公司人才大量流失, 最终导致国有企业倒闭。现在, 包钢稀土也面临着当年镁矿公司相似的情况和风险。

(5) 在如何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还应继续努力。据业内人士和相关部门反映, 现在稀土科研攻关方面, 科研成果很多, 高精尖的项目也很可观, 但有些项目不接地气, 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 转化率不高。有的是停留在基础性研究上, 有的停留在获奖项目上, 有的停留在字面图纸上, 生产实践用不上。所以在如何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使科研成果尽快尽多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 市场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 稀土效益下滑, 除了受资源状况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外, 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虽然稀土用途很广, 但市场开发不够广泛、甚至存在一定的神秘感, 有的人认为稀土是国防军工产品, 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离得太远, 产品市场远远没有打开。2012年我国稀土价格大幅下滑, 主要稀土品种的价格较2011年呈现下跌趋势, 特别是2013年出现了价格不升反降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 2012年我国国内稀土价格均价全线下滑, 无论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氧化镝、氧化铽、氧化铕, 还是供应较为充足的氧化镨钕、氧化镧、氧化铈, 2012年全年均价同比普遍下跌都在40%左右, 可谓“一落千丈”。早在2010年末, 稀土价格很低, 从2011年初开始上涨出现了“每日一价”的局面, 市场上可谓是“一土难求”, 彻底地告别了所谓“稀土白菜价”的局面。可是好景不长, 到2011年8月之后, 稀土价格开始逐步下滑, 在2012年延续这个趋势, 受到地方小厂过度开发, 产品上涨太快的影响, 直到2012年12月中旬再度下探, 产品售价接近2010年12月的价格水平。

(2) 由于出口产品管理不善存在变相走私现象, 对国企稀土产品出口带来不利的影响。“从统计数据来看, 国外海关进口数远大于我国海关稀土出口数。”这个差额说明稀土出口存在着严重的走私出口问题。海关总署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说, 稀土产品走私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 稀土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由于受利益驱动, 通过虚报、瞒报品名出口走私现象严重, 甚至还出现了通过邮寄和旅客随身携带的形式非法出境。国家对稀土出口实施了出口配额, 国有企业按国家要求标准按“稀土”名称进行出口, 但是市场瞒报品名, 张冠李戴, 变相走私, 比如有的以出口“酸”产品为名变相走私稀土, 两类产品出口质检标准不同, 名义上是出口酸实际上是出口稀土, 让配额外的稀土蒙混过关。其他方面的出口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3) 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出口产品的成本, 稀土绝大部分依靠出口, 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自2005年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尤其对以稀土为代表的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 这意味着中国稀土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另外, 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 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加收稀土资源税及人工费用等增长, 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稀土企业冲击比较严重, 造成成本上升, 竞争力减弱, 影响经济效益。

二、几点建议

目前, 稀土资源与其他矿产资源相比仍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 随着国防军工、高科技的发展和使用范围的扩展, 其稀缺度会越来越高。有些稀土资源紧缺而产品需求量较大的国家正不惜重金到海外寻找这种资源和替代品。我国属于稀土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储量较大, 占比较高, 仅包钢白云鄂博矿区含有稀土成份的铁矿资源储量就达十多亿吨。但是由于稀土矿产资源量属于亿万年生成, 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讲是一旦出来之后不能再生的一次性资源, 采出一点就减少一点。以白云鄂博矿区为例, 历经50多年的开发利用已消耗资源达三分之二, 目前保有储量仅相当于已探明资源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 即使资源储量较大, 也应从长远发展战略出发, 发扬“守着金山不忘忧”的精神, 珍惜资源, 节约资源, 保护资源, 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科学管理, 让稀缺资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持续释放出更大的资源优势, 并尽快让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实现效益最大化。为达到以上目标,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保护资源, 保持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稀土资源稀缺度高, 需求量越来越大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小、散、乱”问题, 要加强资源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把保护资源和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应该看到通过前几年的治理, 稀土矿产资源开采中长期存在的, “小、散、乱”现象有所好转。但受利益驱动, 随着稀土产品涨价, 有些地方滥采乱挖、偷矿、抢矿一哄而上的痼疾又死灰复燃、旧病复发。特别是有些大矿区周边的群采矿点整治风头一过, 就会遍地开花。因为相对于铁矿、煤矿等低产值矿产资源来讲, 开发利用稀土矿价高利大, 有的地方已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 一旦停产, 政府财政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有的地方政府对整顿矿区资源明治暗保, 一旦整顿风头过去, 就放任不管, 甚至暗中鼓励支持, 不仅滥采乱挖侵蚀大矿周边, 甚至跑到国营大矿偷矿、抢矿, 有恃无恐, 一旦官司告状, 也由地方相关部门受理, 国有大矿反而会成为输家, 最终以赔偿地方息事宁人。长此以往, 滥采乱挖痼疾久治不愈, 不仅打乱了国营大矿的正常开采, 而且大量丢失浪费资源, 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因为有地方政府暗中袒护, 要进行治理, 首要的一条是做好重点稀土矿区地方政府工作, 实行矿山与周边村民联合共管共建, 特别要加强全局教育, 与地方政府一起实行联合监管, 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开采, 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稀土企业, 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 加快建立规范稀土开采、生产秩序和监管的长效机制, 通过专项整治、查出、纠正稀土资源的违法勘查、开采生产行为。

2. 严控稀土开采总量, 按计划生产, 防止过度开发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国际市场对稀土资源需求量大, 对稀土资源开发利用, 总量控制不够严格, 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开采现象。经过半个世纪的超强度开发, 我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下降较快, 特别是一些资源条件较好的主要矿区稀土资源加快衰减, 一些原有老矿山大部分资源枯竭, 服务年限缩短, 以包钢稀土矿区主要矿山为例, 由于与铁矿伴生, 开采铁矿的同时开采出稀土资源。随着前几年钢铁生产的高发展, 铁矿原料的高需求, 稀土资源采出量较大, 经过50多年的开采, 主要矿区资源已经采出三分之二, 保有储量仅剩三分之一左右。南方一些离子型稀土矿区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到目前的15左右, 而且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 一半以上的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已经流失, 通过一组数据也从另一侧面说明, 对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比较明显。当前我国是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着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我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贮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这种过度开发、储量快速衰减状况令人担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有效利用资源, 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今后一定要按照《矿产资源法》有关规定, 对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 实行严格的控制, 坚持按指令性计划合理开采。同时, 对这种稀缺度高的战略性资源, 除了要保持正常的需求以外, 必须要保持一定数量的战略储备。

3. 从支持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出发, 研究制定与稀土产品伴生资源开放利用的相关政策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镧、铈、镨、钕、钷等17种元素的总称, 其特点是资源类型较多、产品类型较多、多元素伴生矿多、归属部门较多, 有的归属于有色金属企业, 有的归属于钢铁企业, 有的单成体系。我国最大的稀土产品基地包钢稀土归属钢铁企业。在包钢集团中属于仅次于钢铁产品的第二骨干产业。由于其地位的重要性和产品的特殊性, 有制定其相关政策时既要考虑到所属行业普遍性因素, 又要考虑其本身特点, 研究制定适用于产业特点的相关政策。以包钢稀土为例, 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政策应该区别对待, 适当给予优惠:一是在产业政策上包钢是钢铁行业目前处于产能过剩, 发展受控产业。但稀土产品中很大一部分应用于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医疗等领域属于长线中的短线, 是国家支持发展行业, 在产业政策上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二是投资政策上应该优先保证, 并实行低息甚至免息;三是在税收政策上由于属于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又是紧俏产品, 应实行少税种、低税率, 特别是对一些促进国防军工、高科技、节能、环保发展的新产品、新材料应实行减税或免税, 减轻企业负担, 鼓励企业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4. 推进技术进步, 加快产品产业升级

包钢稀土5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 科技进步既是破解技术难点, 加快稀土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又是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开拓市场的主要手段, 没有科技进步, 就不可能有今日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包钢稀土。从某种意义讲, 资源是有限的, 但一旦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它的利用价值都是无限的。过去如此, 现在如此, 今后也离不开这样的发展轨迹。目前包钢稀土面临两大难题, 急需技术进步给予支撑。一是冶炼分离能力过剩;产业链延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 特别是新材料开发和终端应用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二是市场开拓不够广泛, 稀土产品应用还不够普遍。汽车用贮氢动力电池, 医疗磁共振成像仪由于销路不畅不能实现满负荷生产。

要破解以上难题, 主要靠技术进步, 重点应在几个重点环节做文章。一是要搞好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 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要让科研成果接地气、重应用, 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从源头抓起, 推动利用原地浸矿等高效绿色选矿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现有矿山, 提高采矿效益和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针对稀土冶炼分离产能过剩问题, 停止核准新建冶炼分离项目, 调整稀土加工产品结构, 控制稀土低端领域的过度消耗, 压缩档次低, 稀土消耗量大的加工产品产量, 鼓励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稀土应用产业。四是加快民用适用产品的研究, 开拓稀土产品市场, 充分发挥稀土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5. 重视环境保护, 实现稀土利用与改善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由于稀土资源化学成份复杂, 在开发利用中排放出的有毒、有害杂质较多, 所以在开发利用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坚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与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与稀土行业的一时发展。为此, 要鼓励利用无氨氮冶炼分离、联动萃取分离等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现有稀土冶炼生产线, 降低化工材料消耗和“三废”排放。在矿山要搞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建设完善专用尾矿堆存和处理设施。加强尾矿保护和利用, 同时要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 搞好资源二次利用, 变废为宝, 改善环境。

6. 加强稀土产品出口管理, 严防变相走私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包钢稀土三年财务分析】相关文章:

包钢04-27

稀土市场分析04-26

草原雄鹰包钢股份06-25

稀土市场发展态势分析04-02

包钢实习心得体会06-22

包钢体育协会章程04-23

包钢集团请示课件资料05-14

中国稀土行业分析报告05-18

包钢通勤车路线范文06-07

包钢22小制度汇编07-31

上一篇:第14课普罗米修斯盗火下一篇:景观园林专业知识(景观方向)复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