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工业

2024-04-30

稀土工业(精选十篇)

稀土工业 篇1

钢铁材料大气腐蚀损耗约占总腐蚀损耗的50%[1]。在大气环境中长期服役时,耐候钢比碳钢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原因是合金元素的作用使其表面逐步形成了一层致密而牢固的腐蚀产物膜(锈层),减缓了介质对基体的进一步腐蚀,而碳钢表面形成的锈层疏松,且有微裂纹存在。可见,提高碳钢或耐候钢耐大气腐蚀性的关键在于改善其锈层的保护性[2,3,4]。

稀土可以有效改善低碳钢的耐蚀性。通过加速腐蚀试验研究稀土对低碳钢耐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发现,稀土可以通过夹杂物改性,从而减小基体的微区腐蚀[5];稀土可以净化钢质,使MnS夹杂球化,增强锈层与基体的钉扎作用[6];汪兵等从缓蚀角度阐述了稀土影响低碳钢耐蚀性的机理[7]。前期的工作多数集中在稀土对钢基体耐蚀性的提高方面,而研究稀土元素对碳钢锈层影响的则较少,特别是对含稀土碳钢大气暴晒形成锈层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工作通过工业大气暴晒试验评价了含稀土钢和碳钢的耐蚀性能,通过自腐蚀电位测量,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以及锈层扫描电镜(SEM)观察,从电化学角度研究了稀土对碳钢基体及锈层耐蚀性的影响。

1 试 验

采用20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了2炉不同稀土量的碳钢。通过加入富铈混合稀土丝(Ce ∶La≈ 60% ∶40%)来控制钢中稀土含量,为了使稀土元素尽可能均匀地分布,采取出钢前约2 min时在炉内投加混合稀土。出炉后用Fuji300轧机轧制成5.0 mm厚的热轧板。另取1种Q235碳钢热轧板作对比。3种试验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

大气暴晒:地点为江津大气腐蚀试验站,具有典型的酸雨气候特征;试验按GB/T 14165-93进行,暴晒试样尺寸为150 mm×100 mm×4 mm。试样挂片前经打磨、清洗、吹干、称量后,用绝缘夹固定在大气暴晒架上,上表面朝南与水平方向成45°。试样暴晒0.5,1.0,2.0 a后酸洗除锈并称重,采用失重法计算腐蚀速率。

使用MEF-4M型金相显微镜观察各试验钢的微观组织。

利用PARM273A电化学设备测量暴晒前后钢试样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以0.01 mol/L Na2SO4溶液为测试溶液;电极体系为三电极室温开放体系,辅助电极为铂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SCE)。动电位极化曲线测量:扫描速度为1 mV/s,扫描区间为相对于自腐蚀电位正负250 mV。EIS谱测试:正弦波扰动电压幅值为10 mV,扰动频率范围1.0×(10-2~105) Hz。所有电位均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电位。

采用HITACHI S-4300型扫描电镜观察暴晒试样锈层截面形貌。

2 结果与讨论

2.1 显微组织

3种试验钢的显微组织见图1。可以看到:试验钢均是典型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但轧制过程不同,各钢的晶粒尺寸不同。0号钢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5~6 μm,1,2号钢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10~12 μm。在钢成分相同的情况下,细晶粒组织的耐蚀性优于粗晶组织[8]。

2.2 耐大气暴晒性能

表2是大气暴晒时间对3种试验钢腐蚀速率的影响。可见,因为表面锈层的保护,各试验钢的腐蚀速率均随暴晒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经过2 a大气暴晒,1号钢和2号钢的腐蚀速率分别比0号钢低27%和30%。这说明在碳钢中加入适量稀土可以有效改善其耐蚀性;且随稀土量增加,碳钢的耐蚀性提高。

2.3 自腐蚀电位

自腐蚀电位是评定材料耐蚀性的重要热力学参数,其值越正,表明发生腐蚀的倾向越低。从图2可见试验钢自腐蚀电位随暴晒时间的延长逐渐正移。这表明由于锈层的出现,基体得到了保护,发生电化学阳极溶解的倾向逐渐降低。另外,2种稀土钢的自腐蚀电位值在各时间点均较0号钢正,说明稀土有利于提高碳钢锈层的稳定性和保护性,改善其耐工业大气腐蚀性能。

2.4 极化曲线

3种钢暴晒前的电极极化曲线见图3。从图3可以看到:暴晒前3种钢电极的阴极行为受溶解氧极限扩散控制,而电极在阳极极化下的电化学溶解受电荷转移控制;3种试验钢阴极极化区差异不大,但2种稀土钢的阳极电流密度均小于0号钢,且随稀土含量的增加,阳极腐蚀电流减小。这说明稀土的加入可以减缓腐蚀初期钢基体的阳极溶解。

稀土能使钢中条状MnS夹杂物转化为球形或纺锤形的稀土化合物,削弱了其作为活性阴极的作用,从而减少了腐蚀源点[9]。此外,钢中的RE-Fe金属间化合物以及稀土硫化物在腐蚀介质中不稳定,溶解时可以消耗H+使钢表面薄液膜下的pH值升高,减缓析氢腐蚀[10];同时,可溶性稀土化合物释放出的稀土离子还会通过“水解-沉积”方式覆盖在基体表面,起到缓释剂的作用[11],从而减缓了裸钢的腐蚀。

图4是3种试验钢暴晒0.5,1.0,2.0 a后的极化曲线。由图4可知:经2.0 a暴晒,带锈电极阴极过程中溶解氧还原的极限扩散特征逐渐消失,转化为以锈层还原为主的电荷转移控制;在阳极极化区,由于锈层的覆盖,各试验钢的阳极电流均较暴晒前的钢电极减小,且随暴晒时间的延长,锈层对阳极溶解的抑制作用增大;阳极电流密度较暴晒前的钢试样降低了2个数量级。

比较发现,稀土钢阳极电流小于0号钢,且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阳极电流呈减小趋势。由此可知,稀土钢锈层的保护能力优于碳钢。此外,与0号钢不同,稀土钢的阳极极化区出现了钝化现象。这说明经过2.0 a暴晒,稀土钢表面形成的锈层保护膜已十分致密,有效地阻滞了腐蚀介质对基体的电化学溶解;这也说明稀土可以加速碳钢锈层的致密化,减少其中裂纹和缺陷的数量。

2.5 电化学阻抗谱

试验钢表面经过腐蚀被锈层覆盖,与测试溶液之间存在2个双电层结构:一个是由锈层与其周围溶液构成,另一个由基体与渗入到基体表面的腐蚀液构成。图5是3种试验钢经过大气暴晒0.5,1.0,2.0 a的Nyquist谱。

从图5可以看出,带锈试验钢的Nyquist谱是由位于高频区和中低频区2个容抗弧组成。试验钢经腐蚀后表面粗糙,造成电极/溶液界面中电场分布不均匀,由此所产生的弥散效应使容抗弧发生明显的压缩变形。因此,用常相位角元件CPE1和CPE2分别表示锈层和基体及腐蚀溶液构成双电层结构,带锈试验钢在腐蚀液中的电化学体系可用图6等效电路进行拟合。其中,Rs为溶液电阻;Rr为锈层的等效电阻;Rct为基体溶解反应的电荷传输电阻。

通过等效电路拟合,选取能有效表征材料耐蚀性的锈层电阻Rr和电荷传输电阻Rct 2个参数来分析。3种试验钢经过0.5,1.0,2.0 a暴晒后的Rr和Rct值见表3。可见,随着暴晒时间的延长,试验钢锈层电阻和电荷传输电阻均呈上升趋势,说明锈层随腐蚀的进行趋于稳定,对腐蚀介质的阻挡能力增强。

Rr的大小可表征锈层的致密度及其阻碍腐蚀介质离子透过的能力,是评价锈层保护能力的关键参数。对比发现经过较短时间(0.5 a)的大气暴晒,3种钢锈层的Rr电阻相差不大;随着暴晒时间的延长,2种稀土钢Rr值增大速度明显大于0号钢,大气暴晒2.0 a后1号钢和2号钢的Rr值分别是0号钢的2.7和4.2倍。这说明稀土元素可以使碳钢锈层致密化,对基体的保护性增强。这与失重及极化曲线结果一致。

Rc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锈层的反应活性;其值越大,说明锈层性质越稳定,基体阳极溶解的速率越小。经过2.0 a的大气暴晒,2种稀土钢锈层的Rct值均明显大于0号钢的。由此可知,稀土能降低锈层的反应活性,减轻钢基体的腐蚀。

2.6 锈层的截面形貌

3种试验钢大气暴晒2.0 a锈层截面的SEM形貌见图7。由图7可见,3种钢锈层均未出现分层现象,但稀土钢锈层厚度小于碳钢;碳钢锈层较疏松,且有许多贯穿性微裂纹,这些裂纹在腐蚀过程中由于毛细管效应大量吸收腐蚀液直至钢基体,使锈层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加剧钢基体腐蚀,因而削弱了锈层的保护能力;稀土钢锈层较为致密,裂纹数量明显减少,其物理保护性优于碳钢。因此,稀土碳钢形成的保护性锈层可以有效阻止腐蚀介质的侵入,减小腐蚀电流,这也是其锈层电阻及电荷传输电阻显著高于0号钢的原因。

3 结 论

大气暴晒2.0 a结果表明,碳钢中加入适量稀土元素,从热力学方面讲,稀土碳钢自腐蚀电位高于对比碳钢;在动力学方面,稀土碳钢的阳极电流密度较小,且随着暴晒时间延长,锈层趋于钝化。稀土还可以提高碳钢的锈层电阻和电荷传输电阻。因此,低碳钢中含有稀土,暴晒后表面形成的锈层薄、致密、裂纹少,增强了对基体的保护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Wang Z Y.The review of atmospheric corrosion research onmetal material[J].General Corrosion,1995(4):1~3.

[2]Itagaki M,Nozue R,Watanabe K,et al.Electrochemicalimpedance of thin rust film of low-alloy steels[J].CorrosionScience,2004,46(5):1 301~1 310.

[3]Chen X H,Dong J H,Han E H,et al.Effect of Ni on theion-selectivity of rust layer on lowalloy steel[J].MaterialsLetters,2007,61(19,20):4 050~4 053.

[4]孙成,吴维,黄春晓.碳钢在辽宁省大气中腐蚀产物的分析[J].材料保护,1998,31(10):13~14.

[5]李春艳,王向东,江社明,等.稀土对低碳钢耐大气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J].稀土,2005,26(6):23~28.

[6]张化,章奉山.稀土处理耐候钢生产与使用中的问题[J].炼钢,2003,19(4):19~23.

[7]汪兵,刘清友,王向东,等.稀土对碳素钢在模拟工业性大气腐蚀环境下耐蚀性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09,21(8):35~40.

[8]汪兵,刘清友,贾书君,等.晶粒尺寸对普碳钢耐工业环境下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7,27(4):193~196.

[9]岳丽杰,王龙妹,朴秀玉,等.10PCuRE钢的耐大气腐蚀性及腐蚀机理[J].钢铁研究学报,2006,18(1):34~38.

[10]Kim K Y,Chung Y H,Hwang Y H,et al.Effects of calci-um modification on the electrochemical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weathering steel[J].Corrosion,2002,58(6):479~489.

我国稀土工业发展现状及进展 篇2

本文介绍了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稀土冶金及稀土材料工业发展状况、稀土应用市场与进出口情况、稀土科技新进展等, 重点对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四川氟碳铈矿和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3类主要稀土工业资源的`冶炼分离工艺技术进行了综合评述,探讨了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稀土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建议.

作 者:黄小卫 李红卫 王彩凤 王国珍 薛向欣 张国成 Huang Xiaowei Li Hongwei Wang Caifeng Wang Guozhen Xue Xiangxin Zhang Guocheng 作者单位:黄小卫,Huang Xiaowei(东北大学冶金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4;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8)

李红卫,张国成,Li Hongwei,Zhang Guocheng(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8)

王彩凤,Wang Caifeng(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稀土办公室,北京,100087)

王国珍,Wang Guozhen(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100038)

薛向欣,Xue Xiangxin(东北大学冶金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4)

稀土工业 篇3

稀土被人们誉为现代及未来工业必不可少的维生素和新材料的“宝库”,是一组还未完全被人们认识的金属元素,稀土元素是世界上公认的战略元素和高技术元素。稀土不但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海洋六大新科技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稀土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之一,储量大、品种多,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都排名第一,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稀土产品在全球稀土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内蒙古稀土产业基本情况

(一)内蒙古稀土资源情况

内蒙古稀土资源总量居世界之首。累计查明稀土氧化物资源储量达亿吨,工业储量为4300万吨,占全国80%以上、占世界50%左右。目前内蒙古稀土年均选矿量(折REO)约为4.5万吨,占世界年总量的一半以上、全国的70%以上。

(二)内蒙古稀土产业的突出优势

1、较低的成本优势。我国稀土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包头市,不仅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开发条件得天独厚。白云鄂博矿是我国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山,稀土与铁、铌共生,白云鄂博矿稀土矿物是包钢开采铁矿的副产品,因此开采成本较低。另外自治区稀土矿区较为集中,也有利于生态保护和统筹规划。

2、政策和环境优势。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年区内注册的各类企业95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87家,稀土企业46家。

3、强有力的融资优势。1997年9月,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稀土上市公司,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资产已达12个亿,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稀土企业,具有很强的融资和带动能力。

4、科研开发优势。包钢稀土研究院是目前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专门从事稀土研究的专业机构,先后承担过千余项课题,取得重大成果500余项,有近百项科研成果和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很强的科研开发能力。

二、内蒙古稀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稀土市场供大于求

我国年处理稀土精矿能力已达14万吨,是目前全球市场需求量的2倍。包头稀土精矿处理能力已达11万吨,因此稀土上游产品供大于求。

(二)产品趋同、集中度低

我区虽然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原料生产基地,产品大多数为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的原料型初级产品。目前全区稀土工业产品结构中,上游产品50%,中游产品占38%,下游产品仅占12%左右,产品结构明显不合理。

(三)产品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

企业产品直接出口量占产量的40%,大多为原料型产品,由于市场主要在国外,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风险也大。

(四)科技投入少,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进入九十年代,我区稀土产业发展不仅科技投入总量不足,而且投入分散。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导致稀土应用研究人才短缺,使稀土应用产品开发缓慢,这将大大制约我区稀土产业未来的发展。

(五)企业改革滞后、行业自律机制难以形成

目前,由于利益驱动个别地区和单位不顾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要求,对稀土分离以前的项目还有盲目扩大规模并重新布点的现象;传统观念仍束缚着企业的发展,中小稀土企业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企业间难以形成横向联合。

三、内蒙古稀土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我区稀土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依托资源优势,采用高新技术,走引进与自主开发并举的路子,提高稀土工业生产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实现内蒙古稀土工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内蒙古稀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重点支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稀土中、下游产品和应用产品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企业联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内蒙古稀土产业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稀土制造业中心。

(二)发展目标

到2005年,自治区稀土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稀土下游产品的比重达到自治区稀土产业的50%,集中精力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稀土原材料(中游产品应占绝对优势)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到2010年,稀土产业发展基本形成四大稀土产业链,稀土及相关产业产值超过150亿元,下游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70%,把我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稀土科研、开发、生产基地,打造世界稀土制造中心。

到2020年,充分发挥四大稀土产业链优势,使我区稀土及相关产业形成四个百亿元工程,使我区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促成相关产业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稀土将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成为带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发展重点

根据市场需求,适度集中优化和稳定发展上游产品,加强、巩固、提高稀土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稀土中、下游产品和应用产品,努力开拓市场,加大推广应用力度。要以包头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础,加快内蒙古稀土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依托产业优势,延伸稀土产业链,一是以稀土镧和钕为主要原料,由储氢合金材料到镍氢电池、电动车的产业链;二是以稀土钕、镝和铽为主要原料,由稀土永磁材料到永磁电机、电动车和IT业等的产业链;三是稀土铈为主要原料,由碳酸铈化合物到稀土硝酸铈氨液晶显示器专用腐蚀剂和抛光粉等高端稀土铈类化合物等的产业链;四是由氯化稀土、稀土稳定剂、稀土改性MC尼龙、工程塑料等产业链;依托内蒙古稀土集团,以稀土高科为龙头;发挥集团作用,加快多种经济形式的企业资产重组,重点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的高技术中、小稀土企业,坚持以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着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四、稀土产业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稀土行业项目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稀土产品结构调整目标。控制稀土精矿生产总量,停止稀土矿山项目的审批,严格稀土冶炼项目审批。

(二)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加强稀土行业企业管理工作,尽快实现内蒙古稀土工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根本性转变。整顿现有稀土企业,对在限期内仍不能达标的企业要分阶段限期关停并转。

(三)以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为契机,为稀土科技人才发挥一技之长创造条件,并通过新的体制来培养和吸引人才。

(四)充分发挥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稀土工业园区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资金和技术来开发建设稀土项目,在此基础上加快内蒙古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

(五)完善自治区稀土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种子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和银行资金向稀土中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生产投资,逐步建立退出机制,使基金滚动发展,专项用于成长性好的稀土深加工产品和应用项目建设。

(六)加快稀土信息化建设,依托全国稀土信息网、钢铁网等现有基础,建立起自治区稀土工业统计及数据库联机网络,拓宽信息渠道,适时发布稀土产业发展信息和市场信息,既为稀土企业发展服务又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从而带动稀土产业加速向新型工业化发展。

(七)应建立稀土战略资源保护政策,设立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出资组建的稀土资源储备基金。主要用于在稀土价格低于保护价时以保护价购买稀土资源,从而稳定稀土价格,实现稀土资源总量控制。稀土储备基金实施保护性购买的稀土产品主要是稀土精矿、碳酸稀土和氯化稀土。

中国稀土产业政策对稀土出口的影响 篇4

(一)世界稀土资源分布

地壳中的稀土绝对储量并不少,但是目前世界已发现的可供开采的稀土矿却很少,且分布不均。据2015年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显示,世界稀土储量为1.3亿吨(以稀土氧化物R EO计),①其中中国5 500万吨、巴西2 200万吨、澳大利亚320万吨、印度310万吨、美国180万吨、马来西亚3万吨,其他国家合计4100万吨。从稀土产量来看,2015年中国稀土产量(折合R EO)为10.5万吨,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全国22个省区有稀土资源,其中98%矿藏集中在内蒙古白云鄂博、山东微山湖、四川凉山,及以江西为代表的南方七省,它们共同形成了我国稀土的三大生产基地和两大生产体系。我国稀土分布呈现“北轻南重”的特点,北方为轻稀土矿,包括氟碳铈—独居石混合矿、氟碳铈矿;南方为中重稀土矿,包括离子吸附性矿、磷钇矿、褐钇矿等。

(二)中国稀土出口现状

中国稀土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主要以矿石和焙烧矿、混合稀土精矿、中间化合物、高纯氧化物、金属、合金以及稀土材料为主。中国稀土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1. 中国是稀土国际市场的主要供给国

据统计,我国向世界供应90%以上的稀土精矿;全球绝大多数中重稀土来源于我国南方特有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我国生产的稀土化合物,满足了世界总需求量的85%—90%;稀土金属满足了世界总需求的75%—80%。目前全球能够提供各种级别、各类稀土产品的国家只有中国。

2. 稀土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中国是稀土出口大国,却不是稀土出口强国。中国稀土出口产品以低、中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如稀土金属、氧化稀土和稀土化合物、稀土永磁材料等,这些产品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75%之高,而高附加值的产品却仅仅25%。如今一些稀土应用技术专利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

3. 出口市场高度集中

中国稀土的主要出口国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加大了产品出口的风险。一方面,当这些国家发生突发性的政治经济事件,会导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额锐减。典型例子是2009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使得我国所有稀土产品出口额都急剧下降,对我国稀土出口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比如我国稀土金属几乎全部出口至日本,一旦引起贸易摩擦,将不利于我国稀土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4. 稀土走私成行业“牛皮癣”,政府监控困难重重

由于中国稀土出口配额数量与海外市场需求量严重失衡,使得国内许多私人企业铤而走险选择走私,从中谋利。走私现象十分猖獗,已成为中国稀土行业的“牛皮癣”。中国稀土产品通过非法途径源源不断流向海外市场,政府对稀土的管控完全失效;另一方面,由于走私价格远远低于正常海关的出口价格,更多国外企业把目光投向“黑市”渠道采购的稀土产品,这就使我国稀土出口企业对出口价格的谈判能力更加削弱。

二、中国稀土产业政策梳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司长陈燕海介绍,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实施了稀土行业管理办法,稀土行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依据产业政策,稀土应用领域发展加快,规模和技术水平明显增强,行业运行日渐完善。

(一)出口税收和出口配额制度

从1985—2005年,稀土出口退税制度经历了从出口退税13%到退税为零的过程。从2006年起,一直以来的出口退税转为出口征税,这标志着中国开始采取较为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到2007年,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出口征税政策,并在此后的4年中,连续调高对中、重稀土的出口关税税率。

1998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出口配额制,但是出口配额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都高于当年的世界稀土需求量,因此出口配额制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为了更好控制稀土出口数量,2004年中国决定削减稀土出口配额,将2004年稀土出口配额定为6.56万吨(以稀土氧化物R EO计),中国稀土正式进入配额时代。2009年工信部制定的《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中提到,2009—2015年,每年出口稀土不超过3.5万吨。此外,中国政府还通过配额对稀土出口产品进行分类管理。

(二)稀土出口企业资质管理政策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稀土出口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并将生产企业的环保核查结果也与此挂钩。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提高稀土出口企业资质门槛。2012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要求“冶炼分离和金属冶炼企业必须在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复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名单之内”。

2010年以来,稀土产业整合力度不断加强,工信部、环保部相继公布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

(三)开采控制

国家在稀土生产方面也同步进行管控。2007年,中国开始实行稀土生产的指令性计划。2010年,国家开始对稀土采矿业的无证勘查开采、超量开采以及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中央收回了稀土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审批权限。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4月统一调整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资源税替代出口关税,稀土开采的资源税计征方式或由原来的“从量计征”转变为“从价计征”,并且税率方面大幅提高。

(四)整合资源,建立稀土战略储备

2015年初工信部提出,到2015年底前,中国六大稀土集团要整合全国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实现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重组。截至目前,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六家集团共整合了全国66本稀土采矿证和77家冶炼分离企业,剩下少数不合格企业也已明确整合意向或列入淘汰计划。整体来说,稀土集团的重组整合已基本完成,部分未完成的企业也在调整加速。通过整合重组,提高了稀土上游产业的集中度,合理化资源配置,改善了生产秩序,为今后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行节能减排与环护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六大稀土集团的实质性重组,也提高了稀土行业的创新力,加快了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加快了发展高端应用产业,从而培育了中国稀土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一方面出于国防安全考虑,一方面出于经济安全把握。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将稀土储备列入政府和国家层面,从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北方轻稀土资源和南方离子型的开采,可以起到稳定稀土产品价格波动、防止海外稀土资源对国内定价权的冲击的双重作用。

实施稀土专用发票。2012年5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颁布2012年第17号公告。公告强调加强对从事稀土产品生产、商贸流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管理。经研究,税务总局决定将稀土企业开具的发票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汉字防伪项目管理。

自2012年6月1日起,稀土企业必须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稀土企业专用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发票的密文均为二维码形式。有分析人士认为,稀土专用增值税发票的启用意味着中国以专用发票为技术基础的国家稀土专营模式启动。

三、中国稀土产业政策对稀土出口的影响

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为保护稀土资源、调节市场和维护国家利益,政府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对稀土产业进行扶植、培育和规范,以达到良性运行和发展的目的。中国稀土产业政策对稀土出口有下列影响。

(一)稀土产品出口结构与出口价格

中国稀土产业集中度低、供求关系不平衡、政府对稀土出口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中国稀土出口价格低廉,缺乏定价权。而中国实行的出口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更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出口鼓励政策导致稀土出口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出口管制则促使稀土出口价格迅速提高。

通过稀土出口政策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稀土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在逐年下降,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日益增加,稀土产品出口结构趋向合理。但同时,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只片面强调出口额、出口量,而忽视了稀土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这也导致了中国稀土结构的不合理。2005年以前,初级产品占稀土出口的90%。想要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应从优化稀土出口结构开始。

(二)稀土出口量及出口创汇额

2005年以前,中国实行鼓励稀土出口政策,促使稀土出口量大幅增长,出口创汇随之提高;2006年以后,实行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在缩减了稀土出口配额的同时,也取消了稀土产品的出口退税,还对稀土原材料及简单加工产品征收出口关税,并逐年提高出口税率。虽然这些措施限制了稀土出口量,但是受到价格大幅提高的影响,稀土出口创汇额不降反升。

(三)稀土出口产品价格贸易条件

中国稀土出口产品价格贸易条件受政策影响明显,鼓励出口时,稀土出口产品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反之,出口管制时期稀土出口产品价格贸易条件不断完善。

(四)稀土出口贸易依存度

出口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出口总额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认为,如果资源性产品出口依存度过高,则直接反应该国资源和贸易利益的流失,间接反映该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无法进行深加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中国稀土出口政策通过直接控制稀土出口量而间接影响了稀土出口依存度。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为规范稀土出口,从1999年制备方法开始实行出口配额管理,此后又实施了开采量控制、市场结构调整以及出口税收等一系列政策,稀土产业密度不断提升。但因为国际稀土市场需求集中导致买方垄断、稀土应用技术垄断导致中国稀土出口结构单一,国际稀土市场上存在大国博弈。国内稀土供给过剩,出口配额、开采控制指标、指令性生产等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导致2010年以前稀土产品价格一直低价震荡。2010年以后,我国稀土定价能力逐步增强。

为实现稀土产业可持续增长,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完善稀土出口管理政策

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已受到全球的高度重视。拥有最大储量和产量的中国更应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对稀土出口进行管制。但管制要适度,既要有效管理,又要兼顾全球稀土需求。不能因稀土出口过紧影响本国出口创汇和国际关系,也不能因放松管理而导致资源的减少甚至是阻碍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区别对待轻重稀土资源,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由于稀土出口配额管理没有对具体元素的出口采取有针对性的管制,导致众多稀有元素大量流失。对待轻重稀土不能搞“一刀切”。中国轻稀土储量较大,在建立完整国家储备制度和环保核查的要求下,轻稀土的出口可以适度放宽;对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则要加强,尤其是对更为少量的元素铽和镝。

(三)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限制初级产品出口

除资源、产量外,技术已成为影响稀土产业格局的重要因素。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需要增强自主创新水平、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出口政策应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限制初级产品出口。

(四)积极应对国际挑战

对稀土资源的出口进行管制是中国稀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本国资源、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符合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因此,中国要积极应对来自国际方面的异议,加大对外宣传,阐明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合理性,让国际社会了解这是对本国资源环境的保护,也是对国际社会安全的维护。对稀土出口进行管制不等于禁止出口,中国稀土出口政策充分考虑了全球稀土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娴,徐光宪.稀土[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2]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稀土产业概览编委会,2009.

[3]王珺之.中国稀土保卫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4]王武平.我国稀土产业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5]张鲁波.中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6]李珊.中国稀土出口贸易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7]李旭霞.浅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稀土行业影响及对策[J].稀土信息,2004,(1).

[8]陈占恒.中国稀土产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概览[J].四川稀土,2010,(3).

[9]宋洪芳.我国稀土产业现状及“十二五”展望[J].稀土信息,2011,(6).

稀土工业 篇5

关键词:稀土矿、稀土产品、天然放射性含量、广东

一、引言

我国是稀土矿进口国,进口的稀土品种有:锆英砂、铌铁矿、铜矿、独居石等。广东省环境辐射中心测量了多个口岸进口的多个批次的进口稀土矿石,与广东省粤北铀矿石及其他的矿石,以及由此类矿石提炼出的稀土产品,有氧化钇、氧化钕、碳酸钸、氯氧化锆等。

从测量中发现,稀土矿石的天然核素比一般土壤的水平高出很多,而其提炼出的产品天然放射性非常低。

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所测样品由送样人送来,每样两份,每份不少于3公斤,一份密封保存(备查),另一份作为检测样品。

样品采集后经破碎、磨细过筛,粒径不大于0.16mm,装入与标准样品几何形状一样的聚乙烯样品盒中,称重,密封保存。

三、测量仪器与方法

样品测量采用美国ORTEC生产的相对效率为35%HPGeg能谱仪。测量方法的探测限见表1。

表1 测量方法的探测下限:

注:1假设232Th与228Ac平衡。样品量:0.048kg 测量时间:86000秒

测量用的刻度源为中国计量院生产的证书号为GBW08304标准河泥,其参考日期为1986年8月26日,相应的参考值见表2。

表2 刻度源的参考值

四、测量结果与讨论

各稀土矿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测量结果见表3。

表3 各类稀土矿石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 单位Bq/kg

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豁免水平为U/104+Ra/104+Th/103+K/105

从测量结果上看,测量的各种进品伴生矿天然放射性都很高。其中超出豁免水平值1的,锆英砂有39个,占测量总数66.1%;独居石为100%;硅酸锆为53.8%,钽铌矿为91.7%,钽矿为31.8%,铌矿为73.3%,其它进口矿石为33.3%,国产铀矿石是100%,其他国产矿石是28.6%。

由稀土矿提炼出的成品,氧化钇、碳酸钸、氯氧化锆、氧化钇等,天然放射性水平非常低,通常低于探测下限,测量结果见表4:

表4 稀土产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

讨论:

稀土矿石一般呈难溶于水的碳酸盐、氧化物或硅酸盐等形态,必须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将稀土转化为溶于水或无机酸的化合物。经过溶解、分离、净化、浓缩或灼烧等工序,制成各种稀土化合物。稀土在冶炼与加工过程中,放射性物质也被迁移、浓集和重新分布。

稀土工业 篇6

关键词:稀土案,出口限制,应对策略

一、稀土资源的重要性及中国稀土贸易的现状

(一) 稀土资源的重要性

稀土是稀土类元素群的总称, 包括镧、铈、镨等15种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等2种元素, 在工业领域的作用十分重大。稀土储量稀少但用途广泛, 由于其化学性质较活泼, 能与其他多种元素相组合, 运用于各类新型材料及新能源, 因而尤其珍贵。而在当今时代, 由于稀土的战略重要性, 是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人们常把其比作“工业维生素”。

(二) 中国稀土的现状

中国的稀土储量只占全球比重的30%左右, 但出口量却高达90%以上。虽然近几年中国加强对稀土出口的控制, 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我国稀土的出口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戏称为“白菜价”,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稀土产业的相关政策不完善, 且技术水平低下, 对稀土资源进行无序开采。随着我国稀土资源无节制的滥开滥采, 消耗量极速增加, 对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综合考虑到稀土资源储量下降的形势, 以及所带来的环境破环因素, 近年来, 我国针对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出口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旨在加强对稀土资源的保护。我国对稀土产品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始于1998年;2000年实行开发许可证配额制度;2005年稀土出口退税被取消;2010年增加稀土的出口关税, 并减少其出口配额;2011年1月24日, 由国家环境保护部拟定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出台。随着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 中国对稀土资源的开采与管理逐步迈入正轨。

二、“稀土案”的诉讼过程及败诉原因

(一) “稀土案”的诉讼过程

中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而采取的稀土出口管理政策, 特别是出口限制措施, 受到了美国、欧盟、日本等的指责。而早在2009年, 美国、欧盟、墨西哥就以中国九种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违反了WTO义务为由, 将中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2012年1月13日“原材料案”美欧墨三方胜诉, 无疑更加坚定了美欧日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诉讼决心。“原材料案”实质上成为“稀土案”的前哨战, “原材料案”中国的败诉也无形之中加重了中国的压力。

2012年3月15日, 美欧日以中国稀土、钨等原料的出口限制政策违背了中国入世承诺及WTO规则为由, 向WTO提出了申诉, 要求我国取消对稀土出口的限制。随后, 双方进入磋商阶段, 但并未协商成功。同年6月27日, 美欧日提出设立专家组请求, WTO争端解决机构于7月23日接受美欧日请求, 并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进行调查。2014年3月26日, WTO裁定中方稀土、钨等原料的出口措施违规。同年4月, 中国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请上诉, 但最终败诉。2015年1月1日, 中国取消稀土配额, 标志实施16年的稀土配额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2015年5月1日, 中国取消稀土出口关税, 引发国内外热议。

(二) “稀土案”中方败诉原因

历时三年多的稀土案最终以中方败诉结束, 而究其败诉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案判决的影响。

2009年, 美国、欧盟、墨西哥以中国铝土、焦炭等九种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违反了WTO义务为由, 将中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 美欧曾在“原材料案”终裁之前就表示考虑将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方面的措施诉诸WTO, 2012年1月13日“原材料案”美欧墨三方胜诉, 无疑更加坚定了美欧日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诉讼决心。而“稀土案”中美欧日的上诉理由更是与原材料案如出一辙, 让人不得不怀疑“原材料案”即为“稀土案”的前哨战。

2、中国违反GATT关于取消数量限制的一般规定。

中国对稀土出口采取出口配额、出口许可证等措施, 但据GATT第11条第1款中规定, 禁止缔约国各方使用数量限制, 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等限制出口的措施明显违反了GATT的规定。而即便中国想援引GATT第11条第2款中的例外规范, 也不能证明涉诉措施符合“临时的”、“严重短缺的”、“必需的”三项要件。

3、中国违反《中国入世议定书》的规定。

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签订的《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第11.3条有“取消出口产品的全部税费”之要求, 而中国对稀土、钨等实施的征收出口关税的等限制, 违反了此项条款。

4、中国违反“国民待遇原则”及“非歧视原则”。

据美方观点, 中国实施稀土进出口限制措施时, 对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却并没有进行相应的限制, 违反了WTO“国民待遇原则”及“非歧视原则”。

三、稀土资源出口应对策略

随着中国按照WTO的裁决相继取消稀土配额及出口关税, 历时三年多之久的“稀土案”似乎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稀土案”的败诉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取消稀土配额及出口关税无疑给中国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 因此, 我们必须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才能更好的合理维护我国的稀土资源。

(一) 具备相应的国际视野

1、深入理解并掌握WTO规则。

“稀土案”中, 稀土是一种带有放射性污染的原材料, 且对地表水有极大污染, 中国为了保护国内环境而限制开采, 理应是符合国际法环境原则的。因此, 我们应对WTO的规则深入理解和掌握, 以提高应诉能力。例如:在对《入世议定书》第11条的解释方面, 应着重解释第11.3条与第11.1条、第11.2条之间的关联性, 表明中国在第11.3条中并未放弃对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原则的引用;应积极证明中国符合GATT第20条 (g) 的四项要求, 即有权援引该条款;强调对环境及自然资源保护的合理性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改变我国的被动地位, 积极参与国际新规则的制定。

近年来, 中国虽然在经济上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处在被动地位。无论是“原材料案”还是“稀土案”中, 我国即使是有保护国内资源的正当理由, 但在面对申诉方提出的诉讼理由时也毫无招架之力, 实在让人叹惋。究其原因, WTO规则是在美欧的主导下建立的, 他们把规则吃得很透, 占据了绝对的主动地位。而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 对WTO相关规则的运用尚不熟练, 处于被动地位, 只能为人鱼肉。因此, 必须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才有机会改变我国的被动地位, 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更好的维护本国的利益。

(二) 适度改变国内政策

1、推进资源税改革, 将出口税改为国内资源税。

2015年5月1日, 中国取消稀土的出口关税, 这势必会对稀土的出口价格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因此适时推进资源税改革, 将出口税改为国内资源税, 既不违反WTO的规定, 同时也不会影响稀土的出口价格。

资源税的征收可以有效限制本国战略性资源的开采。对于如稀土这类较稀缺且重要的资源征收较高的资源税, 提高资源的开采成本, 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同时企业为降低资源的开采成本, 势必会不断进行技术更新, 有利于企业的良性竞争。

2、加强对稀土资源的国内监管。

由于监管措施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强, 我国稀土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无序开采的状态, 稀土廉价走私严重, 稀土市场混乱无序。加强对稀土资源的国内监管力度, 可以有效打击稀土走私, 加强对稀土资源的保护。

3、建立健全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之前制定的有关稀土出口配额、出口关税、许可证配额等制度虽然有效减少了稀土资源的开采与出口, 但却与WTO规则相悖。因此应与国际接轨, 结合国际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 也应该健全资源开采的法规制度, 规范稀土资源的开采工作, 从源头上减少稀土资源的出口量, 才为上策。

4、加大科研力度与研究投入。

稀土作为战略性资源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技术限制严重制约了我国稀土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加大对稀土资源的研究投入, 拓展稀土的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 有利于增强我国稀土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5、适度提高稀土在国内的生产成本。

目前我国稀土出口量大, 且价格低廉, 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不得不提高稀土在国内的生产成本。例如, 可以提高稀土生产制定门槛, 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由于稀土产业造成的污染严重, 可以对稀土生产部门及企业征收适度地方环境污染补偿, 算入稀土开采的成本之中;同时大力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和待遇标准。

6、寻找稀土资源替代品。

通过寻找稀土资源替代品减少对稀土资源的开采, 保护稀土资源, 降低依赖性。

四、结语

从“美欧墨诉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案”到现今的“美日欧诉中国稀土案”, 中国在这两起战略性资源出口措施的案件上无一胜诉, 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争端问题解决, 积极应对。一方面中国应深入了解并熟练运用WTO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相应的贸易争端;另一方面, 中国也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 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最终成为规则的改变者, 甚至制定者。

参考文献

[1]梁咏.WTO体制内中国“稀土保卫战”的合规性研究——以安全例外为视角[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2, 33 (2) :87~95

[2]刘畅.WTO框架下中国对资源出口限制的把握——以“稀土”案为例[J].现代商业, 2012 (7) :118~119

[3]蔡德林.理性看待WTO规则下我国稀土贸易纠纷案[J].对外经贸实务, 2012 (9) :17~20

[4]于兆鑫.“美国诉中国稀土案”所涉法律问题分析[J].知识经济, 2012 (9) :19~21

[5]白晓慧, 杨朝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资源和环境保护——从美日欧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案谈起[J].生态经济, 2012 (10) :140~142

[6]马连良.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和关税制度的调整策略--以目前的稀土案为背景[J].科学与管理, 2013 (6) :76~78、87

稀土工业 篇7

关键词:稀土,贱卖产能过剩措施

一.我国的稀土现状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中东有石油, 中国有稀土。”他强调稀土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定要把我国稀土的优势发挥出来。然而我们的国际矿产资源贸易日益面临一个“怪圈”:铁矿石价格贵如金, 而稀土却卖出了“萝卜价”, 这无疑不令人深思。

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具有很多优秀性质, 素有“新材料之母”的美誉。其储量丰富, 但分布不均, 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作为全球头号稀土大国, 目前, 我国已探明的工业稀土蕴藏量占世界的52%, 且种类全、品位高、矿点分布合理。尽管我国稀土第一, 占市场份额90%之巨, 但出口价格一直较低, 连年亏损, 并且还付出了惨重的环境、资源代价。

二.深入探析低价“怪圈”

从供给来看:据统计世界稀土储量超过2亿吨, 够用上千年。中国有接近90%的市场份额, 除此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中国的稀土产品生产能力约10~20万吨/年。

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 稀土资源的需求大国主要是美国、日本、欧盟, 全球稀土产品的需求量大概为10万吨/年。

因此全球性产能过剩、供过于求是“怪圈”形成的罪魁祸首。且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国内过剩的稀土生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挖掘。

2.1从企业方面分析低价“怪圈”

中国稀土行业自身无序竞争是稀土出口价格低廉的关键所在。

纵观整个国内稀土市场, 北方的包钢、四川的中铝、江西的五矿是目前国内稀土的最大供应商。但是除此之外, 国内存在大量的小矿厂。这些小矿厂技术含量低, 在开采的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度低, 给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更重要的是, 由于这样的小企业散而多, 导致我国虽然拥有大量的稀土资源, 却难形成统一的价格机制。这一点, 成为了我国长年来稀土贱卖的关键原因。

更有甚者, 许多小企业为了维持营利, 通过走私的渠道贱卖稀土, 如下表2.1.1所示。竞相压价造成的恶性竞争, 逐渐形成了价格低—营利难—降价抛售的恶性循环怪圈。

2.2从缺乏创新、附加值低方面分析低价“怪圈”

技术对稀土产业的影响十分关键, 是典型的科技依赖性产业。所以没有创新的技术, 稀土产业只能沦为廉价资源供给者。

随着加工程度的深入, 稀土产品价值增长跨越十分大, 幅度比其它产业更为显著。而我国稀土产业主要是低端产品, 这些产业技术含量较低, 产品附加值也低, 进一步加剧了许多企业连年亏损的惨剧。

2.3从政府方面分析低价“怪圈”

政府对稀土行业的管理部门涉及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各大央企以及地方政府等众多部门, 其关系错综复杂, 利益难调。因此, 缺乏统一领导, 主管部门级别不够, 致使许多政策并不能实际落实。

从近年以限产为核心的保护行动的结果来看, 政府的“限产”就可以说是失败的。在国土资源部开始实施限产计划的2007年, 中国稀土矿产量仍然达到12.08万吨, 远远超过8万吨的计划指标。加之官方统计数据尚不包括大量的非法采矿, 实际产量或许更大。

由于很多稀土矿所在地是贫困地区, 开发稀土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单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 滥开滥采, 许多“限产”实际上只成空谈。

2.4从国外环境分析低价“怪圈”

由于在我国购买稀土原料初级产品不受配额限制, 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近年来大规模在我国稀土资源区投资设厂。国外企业的这种投机取巧, 使得本来属于我国的利益进一步遭受外国侵蚀, 也是导致我国所实施的稀土产品配额制并不能有效扼制资源外流的主要原因。

许多国家因为中国稀土价格低廉, 加之自身的资源战略储备计划, 早已停止了本国的稀土开采, 转而向中国购买。中国的稀土资源被贱卖到世界各国, 日渐枯竭, 而外国大型稀土矿资源却停止开采贮藏起来, 长此以往, 稀土市场前景堪忧。

2.5从生产粗放、污染环境方面分析低价“怪圈”

由于生产粗放, 我国稀土行业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到限制了稀土行业的持续发展, 对环境的巨大破坏更是对中国整个自然环境构成了威胁。如果将环境的破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毁灭纳入考虑, 中国稀土行业的实际亏损之巨是我们难以想象和承受的。

三.打响稀土价格保卫战

针对以上分析, 稀土贱卖的关键问题是供过于求。所以, 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动权就在中国手上, 适当限制供应量, 将会促使稀土的国际价格逐渐提升, 从而使得中国充分发挥稀土大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价格影响能力。具体而言, 可以采用以下应对措施控制供给:

3.1促进稀土企业强势整合, 提高国际竞争力

限制供应量的关键在于集中供应。关掉小型稀土矿厂, 尤其是严格打击无证开采的小厂, 然后北方以包钢为主, 四川以中铝为主, 江西以五矿为主, 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将大大有利于价格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

为了达到有效整合, 避免“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局面出现, 政府首先应采取更加强硬和落实的措施, 从行政上建立统一的、高级别的领导, 督促各省之间的配合, 对一些在整合中损失较多的地方辅以适当的补贴, 同时灵活运用市场机制进行整合。

尤其应严把技术关, 对技术不达标、污染过重的小企业进行查处或者拒绝给予开采证。在各方面配合和支持包钢、中铝以及五矿对小型或不规范矿厂的并购。

3.2严控出口, 加紧收购

面对宝贵资源, 开源节流是重要步骤。一方面, 继续利用关税和适当的非关税措施严格限制出口, 进一步细化稀土产品出口税号, 严格稀土出口企业资质认定, 完善稀土出口配额分配办法, 防止资源流失。另一方面, 尽可能地收购国外的优质稀土资源, 巩固我国稀土大国的地位。

3.3加紧建设中国稀土行业协会

制定严明的章程, 建设有话语权的团结成熟的行业协会, 从而规范大小稀土企业, 统一行动, 尤其是统一定价, 有效避免恶性竞争,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 是中国成为真正拥有定价的稀土大国的重要手段。

3.4加速建立国家稀土储备库

实际上, 通过收储调剂余缺进而保护和调节资源价格, 已是国际惯例。中国应以北方的包钢、江西的五矿和四川的中铝为三个中心, 建立国家稀土储备库。

截止2011年1月, 包钢已建成6座储备库, 江西赣州也开始积极准备, 令人欣慰。但是与每年十多万吨的产量相比, 储备库的建设速度、区域扩展仍须加快, 同时, 法规的明确建立才是更加固定、更加长久的制度保障。

3.5构建稀土行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现在已经成立的, 由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公司为主、多家稀土骨干企业和多家科研院所、大学联合组建的“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就是一个稀土行业技术创新的榜样。通过建立研发基金会、鼓励企业加大科研等方式促进稀土技术的创新开发, 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使我国稀土产业的附加值能够有所提升,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稀土产业的实力。毕竟, 稀土产业链下游更具投资价值。

四.结束语

不难预见, 以上诸多措施在实施中必然会遇见很多阻滞, 但是稀土作为一种战略资源, 如果依然以“萝卜价”长期流失, 那么它威胁的将不仅仅是我国的经济利益, 还将威胁到我们的资源安全和国家安全。正如包钢所意识到的一样, 资源比利润更重要。

值得欣喜的是, 从去年开始, 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 稀土价格逐渐走高。但是这些整合和出口限制措施已然受到众多西方国家的诟骂, 因此, 目前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在提价的同时谨防世界各国的贸易诉讼和打击报复。

中国稀土价格保卫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参考文献

[1]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冯羽生.谈中国稀土资源定价权[J].中国金属通报.2009, (11) .

[3]倪平鹏, 蒙运兵, 杨斌.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保护性开发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0, (10) .

稀土工业 篇8

1.1 稀土的重要价值及战略意义

稀土作为重要的稀有资源有着无法替代的战略地位。虽然稀土在地球上储量非常巨大, 但冶炼提纯难度较大, 故较为稀少, 得名稀土。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 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 可以与其他材料组合形成新型材料, 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它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稀土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各个领域, 并随着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稀土产业必将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成为发展战略军事及高新技术的关键要素, 是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因此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不得不提的是稀土开采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稀土在采选、分离、冶炼等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很大的污染。在采选过程中, 稀土矿区地表植被将被严重破坏, 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酸性化。在冶炼、分离过程中, 稀土焙烧将排放大量含有精矿的粉尘, 含有氢氟酸、二氧化硫、硫酸等的废气。这些工业废气会进一步加剧稀土矿地区的土壤、水域以及大气污染程度, 对人类、动植物的健康, 以及公众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稀土作为重要的资源, 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可以预见稀土储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未来高新技术的发展。从世界稀土储量分布来看, 中国占据着稀土资源的主要优势, 有着近乎世界一半的稀土储量。据有关数据统计, 到目前为止, 我国稀土矿探明储量的矿区有60多处, 主要分布于22个省 (区) , 其中内蒙古白云鄂博和四川冕宁等地蕴藏有丰富的轻稀土元素;江西、广东、福建等地重稀土元素蕴藏丰富, 且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中重稀土资源, 不论资源量还是稀土元素种类配分, 都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与之相比,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稀土矿。

1.2 中国稀土败诉案始末

2012年3月13日, 美欧日三国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提出, 中国针对稀土、钨、钼的出口限制措施违法了世贸组织规则以及中国入世承诺。

2014年3月26日, 世界贸易组织组织公布了专家组报告, 认为中国对于稀土出口配额的作用与保护资源无关, 出口配额不是防止走私或出口非法开采稀土产品的必须措施, 不能防止非法开采或生产稀土的国内消费, 反而会对国内消费者传递刺激消费的负面信号。裁定中方涉案产品的出口关税、出口配额以及对相关出口企业施加的出口业绩和注册资本要求不符合《1994年关贸总协定》及《中国入世议定书》的相关规定。虽然中方明确表示, 对稀土实施出口限制的政策目的是为了保护可耗竭资源和自然环境, 以实现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而无意通过限制贸易的方式来保护国内产业, 但WTO专家组最终还是判定中方败诉。

2 中国稀土败诉的原因分析

虽然中国有接近世界一半的稀土储量, 但可以看到的是稀土在世界范围内的储量分布还是较为广泛的。但是中国承担了世界绝大部分的稀土生产, 历年占全球产量高达90%以上。长期的高位生产使得中国政府终于意识到保护稀缺的稀土资源的重要性, 在2010年开始对稀土行业进行整治, 以规范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对稀土出口进行进一步的限制配额, 但这些却成了美日欧等国诉讼中国的借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在这场近乎席卷全球的资源争夺战中败诉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国内外生产和供给不一致

我国在2009出台了稀土限制出口政策, 使得国际市场的稀土价格逐年上升。与此同时, 由于国内稀土经营主体过多, 造成了国内稀土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 使得厂家之间不得不以低价竞销的方式求得生存, 这就出现了国内国际稀土市场两个价格且国内稀土市场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稀土价格, 使得有些国内厂家以较低的国内价格购买稀土产品之后, 转而高价卖到国际市场, 形成了所谓的倾销行为, 成为了中国在此次稀土败诉中最大的原因之一。

2.2《中国入世议定书》条款成为中国对外抗辩的软肋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谈判才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有条件的: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要求, 中国应当取消适用于出口产品的全部税费, 除非满足该项税费在《议定书》中有明确规定或该项税费符合GATT第8条的规定。遗憾的是, 稀土资源并未列入其中。由于我国对稀土所征收的出口税不在可允许征收出口税的范围之中, 因而征收稀土出口税不符合WTO的贸易规定, 违反了我国的入世协定书。

2.3 关于稀土的出口限制属于数量限制, 违反WTO的规则

从2009年开始, 我国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来限制稀土的出口数量。在稀土出口限制方式的选择上, 采用的是出口配额、出口许可证等措施。虽然WTO贸易规则对成员国实施出口限制并不反对, 但明文规定禁止各成员国使用数量限制。GATT第11条明确指出:“任何缔约方不得维持对任何其它缔约方领土产品的进口或向任何其它缔约方领土出口或销售供出口的产品设立或维持除关税、国内税或其它费用外的禁止或限制, 无论此类禁止或限制通过配额, 进出口许可证或其它措施实施。”我国在限制出口方式上采用了出口配额和出口许可证制度, 而以上两种属于数量限制, 因此违反了WTO相关贸易规则。

2.4 中国有关管理稀土资源的法律存在缺陷

我国有关稀土生产的法律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以《矿产资源法》、《对外贸易法》为主的国家层次的法律;以《进出口关税条例》、《进出口货物管理条例》为主的国务院出台的法律法规;第三层次主要是以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对外经贸等部门的制度规章。这些法律规定虽然各有效用, 但与WTO法律所规定的统一、公平的政策原则相矛盾, 并且多部门管理交叉, 容易出现管辖的真空地带, 可能会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

2.5 中国缺少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和谈判的高级人才

本案反映出我国目前缺少精通国际贸易的高级人才, 处理和解决贸易摩擦争端的能力十分薄弱。国际贸易规则大都是资本发达国家设立的, 使得他们对规则十分熟悉可以轻松的在贸易争端中依据规则找到有利于他们的证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后来加入WTO, 时间并不算长而且很多领域尚处在起步阶段。近年不断发生的贸易摩擦暴露了中国对贸易规则不熟悉, 缺乏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经验的问题。如果中国能够熟悉WTO等一系列国际贸易规则, 精通外语和谈判技巧, 那么或许可以在贸易争端中重新夺回主动权, 据理力争, 以减少贸易摩擦带来的重大损失。

2.6 西方资本围攻, 意欲低价哄抢资源

稀土资源在高科技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美日欧等国为了得到中国更多的稀土资源, 经常采取逢低买入, 逢高打压的策略:在国际稀土价格较低时大量买入以增加本国稀土战略储备, 在国际稀土价格较高时调用这些战略储备来打压国际稀土市场价格, 以此来达到操纵国际稀土市场价格的目的。在加入WTO以来, 中国的许多出口产品都遭受到美日欧等国的围攻。尤其是在稀土资源市场, 中国长年出口大量稀土, 早已被美日欧等国定义为全球廉价稀土供应国。而我国政府在意识到稀土出口产业需要调整后加大了对稀土出口的限制, 使得美日欧等国无法像从前一样轻易得到中国的廉价稀土资源, 因而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 指责中国破坏自由贸易、违背WTO贸易规则, 联合西方各国资本上诉WTO仲裁。

3 中国稀土贸易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取消稀土出口的关税措施和出口配额制度

中国在《入世议定书》中承诺, 除规定的可以征收关税的项目外不会继续对其它项目征收关税。稀土并不属于中国可以征收关税的项目之中, 此案败诉的一个很大原因就在于我国违反了WTO的法律规定。因此我国应取消对于稀土出口的关税措施, 从法律层面上符合WTO的法律规定, 以此来扭转我国在法律层面上的不利局面。且出口配额制度的存在, 容易产生少数稀土企业垄断稀土贸易的局面, 不利于我国稀土贸易的健康发展。并且由于稀土生产供过于求, 在出口配额制度下使得盗采稀土、走私稀土的现象频繁发生, 危害了稀土产业的发展。因此中国应该取消关税措施和出口配额制度, 转而寻找更加符合规定的措施来促进稀土产业的发展。

3.2 征收资源税以促使资源有效开采

征收资源税并不是以限制相关资源出口为目的, 而是通过提高稀土开采企业的生产成本, 促进稀土行业整合, 淘汰不符合规定的稀土企业使稀土产量降低, 进而使得稀土出口量下降。并且此举能够将部分税负转嫁到国际市场, 增加我国稀土贸易利得和市场势力。值得一提的是, 征收资源税属于间接限制措施, 是对生产的源头性的调控措施, 与口配额、出口许可证、出口税等直接限制措施更符合WTO贸易规则。因为从国内生产、消费同等水平上的限制开采不属于WOT贸易规则所禁止的出口数量限制。征收资源税的间接限制措施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减少稀土等矿产的开采, 来保护原产地生态坏境。

3.3 加大稀土行业整合力度

虽然此次的稀土案中方被判败诉, 但真正执行法律制裁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 并且败诉制裁不溯及诉讼期, 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稀土行业进行调整整合, 以实现在符合WTO规定的条件下对稀土资源的有效控制。全国稀土企业应整合为几家大型企业, 解决小散乱的局面。推动稀土生产环节的整合与调控, 及时更新和及安全出口管制清单以建立全方位的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加强行业自律, 对违规建设及开采的稀土矿山予以坚决取缔, 取消无证开采、越界开采, 使稀土的开采量和出口量维持在相对均衡的范围, 保障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

3.4 推动稀土产品研发, 加快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稀土出口仅仅是对稀土原材料的出口, 量多利少。国外企业大量进口稀土来研发稀土高端技术产品, 因而出现了我国低价卖出稀土原材料, 高价买入由我们自己的稀土原材料制造出的高新技术产品, 造成了贸易出超的现象。因此中国应该推动稀土的科技创新与研发, 由国家统一规划, 集中优势技术力量, 加快稀土下游产品的研发, 打破外国的专利垄断, 以此来改变我国单一出口稀土原材料、长期处于稀土贸易链中的低端位置的尴尬境遇。

3.5 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 寻找新的替代市场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越来越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的区域组织能为其成员国提供比WTO更为良好的贸易环境, 可以大大降低贸易摩擦的几率。中国应不断寻求有共同利益的贸易合作伙伴来组建利益共同体, 以团队合作的意识应对挑战。比如2010年1月1日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为中国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除此之外, 我国应积极寻找稀土的替代市场。我国目前主要的稀土出口市场为美日欧发达国家, 暴露出了我国稀土出口过多依赖于这几个市场的局面。但可以预见的是, 稀土以其特有的战略价值和稀缺性必然使得稀土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所以中国应扩大对其它市场的稀土出口份额, 关注新兴稀土市场, 积极寻找有潜力的稀土替代市场, 减少对美日欧稀土市场的依赖, 从而暂避锋芒, 保持我国稀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6 培养高端商贸人才, 提高解决贸易争端的能力

此次的稀土败诉案暴露出我国高端商贸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高端商贸人才是指熟悉国际贸易规则, 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并具有较好解决贸易争端的能力。全国虽然有700余所高校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 但真正能培养出高端商贸人才的学校却少之又少。培养出的学生与国际脱轨是很大的原因之一。现今的培养模式只是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规则和流程的认识, 虽然广泛但缺乏深度。对诸如WTO规则等重要的国际贸易规则不仅不够精通, 甚至于知之甚少。各高校应重视国际贸易的实践, 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流程的熟练度, 更要学生从实践出发, 提升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培养出真正符合现今国际贸易环境的高端商贸人才, 才能避免我国在日后类似情况下遭受巨大损失。

摘要:持续几年的稀土纠纷案以中方败诉落下帷幕, 但其带来的深远影响却远没有结束。为何我国会在占据绝对市场的稀土市场落得败诉, 为何我国会频繁被国际资本围攻, 在国际贸易市场处于不利地位,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以中国稀土败诉为视角, 首先阐明稀土所具有的重要战略价值及目前我国稀土出口的现状, 通过分析中方稀土败诉的原因来找出目前我国在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之处。并结合现实, 为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及几点建议。

关键词:稀土败诉,贸易争端,出口限制

参考文献

[1]张安文.高价稀土将危及下游产业[J].四川稀土, 2011, (3) :24-25.

[2]梁咏.WTO体制内中国“稀土保卫战”的合规性研究——以安全例外为视角[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2, 33 (2) :87-95.

[3]王宾容.我国稀土出口限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贸, 2013, (9) .

[4]程森郎.中国稀土出口争端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3.

[5]贾怀东.中外稀土之争是场持久战[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2, (10) .

稀土工业 篇9

我国稀土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储量看,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稀土储量超过2亿吨, 我国占23% (我国曾经占80%以上, 但后来因国外发现了大型稀土矿占比有所下降) , 其中内蒙古包钢稀土 (集团) 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包钢稀土”) 母公司包钢集团拥有的仅白云鄂博矿山储量占国内稀土资源储量的87%。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 白云鄂博矿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稀土矿山, 蒙古语称“白云博格都”, 意为“富饶的圣山”, 被誉为“稀土之乡”。白云鄂博是包钢稀土的原料基地, 包钢稀土利用包钢 (集团) 公司铁矿生产分选后的尾矿作为稀土原料, 既节省了矿石开采工序, 降低生产成本, 又可从中获取高质量的稀土精矿, 从而奠定了生存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包钢稀土每年直接和间接供应着全球75%左右的轻稀土原料, 在国内外稀土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现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包钢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又为包钢今后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高科技产品的发展, 稀土应用越来越广泛, 市场越来越广阔。近几年来, 稀土资源价格上涨很快, 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2011年随着稀土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 稀土行业被人们视为发展潜力最大、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但是, 最近两年来, 稀土效益却出现了明显回落。以包钢稀土公司为例, 2011年稀土资源涨价后成为包钢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利润来源, 当年营业收入115亿元, 实现利润60亿元, 占包钢集团当年利润总额80%左右。2012年营业收入下降到92亿元, 比上年减少了23亿元;实现利润20亿元, 比上年下降了66%。2013年预计营业收入75亿元, 较2011年减少40亿元;利润9亿元, 仅相当于2011年的15%, 比上年也将下降一半以上。稀土作为发展潜力巨大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为什么会出现效益逐年下降的趋势?原因在哪里?为弄清这个问题本刊编辑部专程到包钢稀土进行了调研, 经与有关领导座谈分析和现场调研, 逐步揭开了谜底, 现将调研情况发表, 以抛砖引玉, 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一、稀土产品效益下滑的原因剖析

概括起来讲, 稀土产品效益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客观条件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 也有主观工作中的差距, 但主要原因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 宏观管控不到位, 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1) 价格暴涨过度刺激了地方小厂的发展, 加剧了滥采乱挖, 打乱国有矿山正常的开采秩序, 严重冲击稀土市场。2002年前后稀土价格最低, 之后一路狂飙十多倍, 2011年的价格更是像疯狂过山车, 以氧化镝为例, 2002年仅15万元/吨, 2011年年初升到了210万元/吨。事实上, 更疯狂的是, 氧化镝在2011年7月时冲高到1480万元/吨。不仅是氧化镝, 2011年以来, 国内各种稀土产品价格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暴涨, 如2011年1月至6月, 氧化镧由2.8万元/吨涨到16.5万元/吨, 氧化钕由23万元/吨涨到150万元/吨, 氧化铽由260万元/吨涨到2300万元/吨, 而氧化钇由4万元/吨涨到48万/吨, 氧化铕由270万元/吨涨到2950万元/吨, 半年间价格暴涨10倍。自2011年稀土产品价格大幅提高以来, 一方面包钢稀土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也过度刺激了地方开发稀土产品的积极性。稀土价格暴涨之后, 因受利益驱动, 地方小厂遍地开花, 一哄而上, 滥采乱挖, 甚至到国有矿山偷矿、抢矿, 不仅造成资源丢失浪费, 而且打乱了国有矿山正常的开采秩序和控制稀土生产的科学安排, 从而提高了国有矿山原料开发利用成本, 后患无穷, 有的地方无序、无计划开采十分严重。由于稀土产品价高利大, 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 有的地方政府对矿产资源重视不够, 个别的甚至明治暗保, 暗中支持, 给资源管理来带巨大阻力。

(2) 稀土产品的重复纳税, 提高了企业产品成本。按正常的生产过程包钢稀土公司的稀土产品是以包钢铁矿山开采、分选铁矿后的尾矿为原料, 这些原料在铁矿开采时, 已按规定缴纳了矿产资源税, 但由于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价值较高, 国家税务部门又根据稀土回收利用情况, 按铁矿石同等产量重复征收资源税, 即在原矿产资源税上增加“稀土矿产资源税”。例如, 近两年来开采铁矿已按1200万吨产量交纳了矿产资源税, 但从中分离出来的稀土还要按1200万吨铁矿产量交纳稀土矿产资源税, 每年纳税达9亿元左右, 大大提高了资源开发利用成本, 降低了企业效益。当然按照资源利用价值, 对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伴生资源适当提高资源税率有一定道理, 但是按照税收政策, 重复纳税是税负大忌, 特别是有悖于国家鼓励资源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 如果同一资源中每综合利用一种资源, 按资源开采总量增加一次纳税的话, 对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十分不利。特别是对包钢铁矿资源, 除铁元素以外, 还有几十种可供回收利用的资源, 如果每综合利用一种元素, 增加一次纳税, 将严重挫伤企业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不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家应该从节约资源,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出发, 认真研究综合利用资源的税种、税率, 做到既要合理收回国有资源的应有回报, 又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资源利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价值。

(3) 宏观调控只控制了国企和正常生产企业, 对非法经营的小厂难以控制, 结果控制了国企, 为民营小厂让出了市场, 影响国企效益。稀土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我国又是世界该产品的主要原料产地, 有计划地控制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但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 往往只控制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 对一些非法小厂、小企业却控制不住。比如, 一些严令停产的地方小厂采用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大量开采、选冶、分离稀土, 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 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生态环境恢复成本极高, 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的沉重包袱。环保费用方面, 国有企业控制标准及投入很高, 但由于国家制定标准有些方面超出实际可能, 生产企业很难达标。国有企业不达标, 不仅要付出巨额的罚没款, 更重要的是由于国家控制总排放量, 排放达到总量后随即限制企业生产。而地方小厂生产灵活, 虽然环保也不达标, 达标率比国企还低, 但一旦有关部门来检查就提前停产, 很难受到限制。这样也为执行环保标准差的民营小厂让出了市场, 严重限制了国有正规大厂的发展。再比如, 在稀土税执行方面, 2012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称, 将从6月1日起对稀土企业开具发票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汉字防伪项目管理。稀土企业必须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 (稀土企业专用版)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 但具体落实到执行层面, 存在着国有企业严格执行, 其他民营企业逃税的情况。因为不开发票具有的成本优势, 提升了地方小厂的竞争力, 使正规的国企不仅失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而且在竞争中因税负过高也降低了效益。

2. 产品研发动力不足

国家对包钢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十分重视, 从1961年起原国家冶金工业部以包钢科技人员为基础, 又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矿业研究院几个研究单位抽调300多人, 加上高校分配的毕业生, 组建了一支稀土研究队伍, 并于1963年成立包头冶金研究所, 即今天的稀土研究院。由此, 掀开了中国稀土科研人员依靠自主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发展中国稀土事业的序幕。1965年, 全新的研究所正式落成。在此后的几十年中, 稀土院与国内院校以及稀土企业一起, 开展了对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追溯稀土院最早的科研成果《利用内蒙古野生植物制造浮选药剂的研究》就是针对白云鄂博选矿问题开展的。稀土院同其他研究单位一起, 面对这一世界级选矿难题作了不懈的努力, 研制了多种选矿工艺, 终于分选出60%以上品味的稀土精矿。这其中, 稀土院成功研制H205稀土浮选药剂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稀土院还针对生产中的不同工艺, 研制了多种选矿药剂, 一步步提高着稀土精矿的分选指标。1978年至1986年,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受党中央和国务院委托, 先后七次到包头组织召开“包头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工作会议”, 组织全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针对白云鄂博资源, 特别是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体, 开展科技攻关, 取得丰硕成果, 有力地促进了以包钢为主体的我国稀土产业和稀土应用的发展。使我国于1986年全国稀土总产量超过美国, 跃居世界第一, 从此成为世界第一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包钢稀土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发展, 技术发展逐步成熟, 已形成了从稀土选矿、冶炼、深加工到应用的完整稀土工业体系, 拥有完备、先进的稀土生产技术和工艺, 能够生产各种稀土氧化物、化合物、稀土金属以及多种稀土新材料和稀土应用产品。由于研发工作的加快, 推进了稀土产品的批量生产。成绩应该充分肯定, 科技进步对稀土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在发展中有些问题值得关注, 实践证明, 科技进步是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从某种意义讲, 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科研攻关, 每一次攻关成功, 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就相应地迈上一个新台阶。最近, 包钢稀土院正在筹备建院50周年回眸, 将于8月8日举办稀土产业论坛, 许多专家学者正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事例准备论文, 届时将有一大批专家学者用事实论证科技进步对稀土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但是按照我国资源状况和实际需要, 还有很大潜力, 如产品档次不高、使用普及面不广, 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研发资金紧张等问题影响着开发效益的进一步发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 科研机构层次和地位逐渐下降。负责稀土研发的包头 (包钢) 稀土研究院成立于1963年, 直属原冶金工业部, 是与包钢并列的科研单位, 层次很高, 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 甚至亲临指导。1992年, 进入包钢 (集团) 公司, 是国家首批重点转制科研院所之一, 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稀土科技研发机构, 对推动稀土产业起到科学指导作用。但由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的需要稀土院与包钢集团由平行单位, 转变为下属单位, 随着包钢稀土公司的成立又转变为其下属单位, 相当于包钢集团的三级单位, 在层次、地位及职能方面实际在弱化, 其综合实力也受到影响。

(2) 国家只投入科研项目经费受限制。按现行科研费用专款专用的管理办法, 科研费只能支付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仪器设备材料等费用, 却不能用于逐步提高的科研人员工资性支出。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的工资性支出没有明确的来源。另外, 近年来国家的一些科研项目还要以“资本金”的方式注入, 我们知道, 对于包钢稀土这类上市公司来说, 按照“资本金”的方式注入, 评估起来难度大, 操作流程复杂, 办理时间长, 费用不足制约了研发实力和产品开发。

(3) 产品档次有待提高, 利用空间存在较大差距。目前, 包钢稀土的产品虽然已有很大提高, 但尚有差距, 许多产品仍属于中低端产品, 在提升产品价值和效益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另外, 在扩充产品使用空间和普及方面, 也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通过科研攻关开发扩充新产品价值和利用空间。

(4) 随着稀土产品的紧俏, 社会各界对稀土产品开发越来越热, 地方小厂发展很快, 急需专业技术人员, 这容易引发技术和人才外流。历史上曾有过类似的教训,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我国辽宁镁矿公司的发展事例值得借鉴。当时, 我国镁矿资源集中分布在营口、海城地区, 资源得天独厚, 开发效益较好, 所以国家在辽宁海城地区成立了专业化的镁矿公司, 负责开发利用当地的镁矿资源。由于当时镁矿产品的效益好, 所以周边小厂如雨后春笋般大批兴建, 不仅抢夺国企资源, 而且高薪高待遇挖走企业的主要专业人才, 结果周边小厂发展起来, 国有企业镁矿公司人才大量流失, 最终导致国有企业倒闭。现在, 包钢稀土也面临着当年镁矿公司相似的情况和风险。

(5) 在如何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还应继续努力。据业内人士和相关部门反映, 现在稀土科研攻关方面, 科研成果很多, 高精尖的项目也很可观, 但有些项目不接地气, 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 转化率不高。有的是停留在基础性研究上, 有的停留在获奖项目上, 有的停留在字面图纸上, 生产实践用不上。所以在如何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使科研成果尽快尽多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 市场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 稀土效益下滑, 除了受资源状况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外, 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虽然稀土用途很广, 但市场开发不够广泛、甚至存在一定的神秘感, 有的人认为稀土是国防军工产品, 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离得太远, 产品市场远远没有打开。2012年我国稀土价格大幅下滑, 主要稀土品种的价格较2011年呈现下跌趋势, 特别是2013年出现了价格不升反降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 2012年我国国内稀土价格均价全线下滑, 无论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氧化镝、氧化铽、氧化铕, 还是供应较为充足的氧化镨钕、氧化镧、氧化铈, 2012年全年均价同比普遍下跌都在40%左右, 可谓“一落千丈”。早在2010年末, 稀土价格很低, 从2011年初开始上涨出现了“每日一价”的局面, 市场上可谓是“一土难求”, 彻底地告别了所谓“稀土白菜价”的局面。可是好景不长, 到2011年8月之后, 稀土价格开始逐步下滑, 在2012年延续这个趋势, 受到地方小厂过度开发, 产品上涨太快的影响, 直到2012年12月中旬再度下探, 产品售价接近2010年12月的价格水平。

(2) 由于出口产品管理不善存在变相走私现象, 对国企稀土产品出口带来不利的影响。“从统计数据来看, 国外海关进口数远大于我国海关稀土出口数。”这个差额说明稀土出口存在着严重的走私出口问题。海关总署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说, 稀土产品走私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 稀土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由于受利益驱动, 通过虚报、瞒报品名出口走私现象严重, 甚至还出现了通过邮寄和旅客随身携带的形式非法出境。国家对稀土出口实施了出口配额, 国有企业按国家要求标准按“稀土”名称进行出口, 但是市场瞒报品名, 张冠李戴, 变相走私, 比如有的以出口“酸”产品为名变相走私稀土, 两类产品出口质检标准不同, 名义上是出口酸实际上是出口稀土, 让配额外的稀土蒙混过关。其他方面的出口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3) 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出口产品的成本, 稀土绝大部分依靠出口, 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自2005年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尤其对以稀土为代表的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 这意味着中国稀土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另外, 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 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加收稀土资源税及人工费用等增长, 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稀土企业冲击比较严重, 造成成本上升, 竞争力减弱, 影响经济效益。

二、几点建议

目前, 稀土资源与其他矿产资源相比仍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 随着国防军工、高科技的发展和使用范围的扩展, 其稀缺度会越来越高。有些稀土资源紧缺而产品需求量较大的国家正不惜重金到海外寻找这种资源和替代品。我国属于稀土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储量较大, 占比较高, 仅包钢白云鄂博矿区含有稀土成份的铁矿资源储量就达十多亿吨。但是由于稀土矿产资源量属于亿万年生成, 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讲是一旦出来之后不能再生的一次性资源, 采出一点就减少一点。以白云鄂博矿区为例, 历经50多年的开发利用已消耗资源达三分之二, 目前保有储量仅相当于已探明资源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 即使资源储量较大, 也应从长远发展战略出发, 发扬“守着金山不忘忧”的精神, 珍惜资源, 节约资源, 保护资源, 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科学管理, 让稀缺资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持续释放出更大的资源优势, 并尽快让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实现效益最大化。为达到以上目标,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保护资源, 保持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稀土资源稀缺度高, 需求量越来越大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小、散、乱”问题, 要加强资源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把保护资源和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应该看到通过前几年的治理, 稀土矿产资源开采中长期存在的, “小、散、乱”现象有所好转。但受利益驱动, 随着稀土产品涨价, 有些地方滥采乱挖、偷矿、抢矿一哄而上的痼疾又死灰复燃、旧病复发。特别是有些大矿区周边的群采矿点整治风头一过, 就会遍地开花。因为相对于铁矿、煤矿等低产值矿产资源来讲, 开发利用稀土矿价高利大, 有的地方已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 一旦停产, 政府财政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有的地方政府对整顿矿区资源明治暗保, 一旦整顿风头过去, 就放任不管, 甚至暗中鼓励支持, 不仅滥采乱挖侵蚀大矿周边, 甚至跑到国营大矿偷矿、抢矿, 有恃无恐, 一旦官司告状, 也由地方相关部门受理, 国有大矿反而会成为输家, 最终以赔偿地方息事宁人。长此以往, 滥采乱挖痼疾久治不愈, 不仅打乱了国营大矿的正常开采, 而且大量丢失浪费资源, 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因为有地方政府暗中袒护, 要进行治理, 首要的一条是做好重点稀土矿区地方政府工作, 实行矿山与周边村民联合共管共建, 特别要加强全局教育, 与地方政府一起实行联合监管, 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开采, 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稀土企业, 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 加快建立规范稀土开采、生产秩序和监管的长效机制, 通过专项整治、查出、纠正稀土资源的违法勘查、开采生产行为。

2. 严控稀土开采总量, 按计划生产, 防止过度开发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国际市场对稀土资源需求量大, 对稀土资源开发利用, 总量控制不够严格, 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开采现象。经过半个世纪的超强度开发, 我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下降较快, 特别是一些资源条件较好的主要矿区稀土资源加快衰减, 一些原有老矿山大部分资源枯竭, 服务年限缩短, 以包钢稀土矿区主要矿山为例, 由于与铁矿伴生, 开采铁矿的同时开采出稀土资源。随着前几年钢铁生产的高发展, 铁矿原料的高需求, 稀土资源采出量较大, 经过50多年的开采, 主要矿区资源已经采出三分之二, 保有储量仅剩三分之一左右。南方一些离子型稀土矿区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到目前的15左右, 而且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 一半以上的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已经流失, 通过一组数据也从另一侧面说明, 对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比较明显。当前我国是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着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我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贮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这种过度开发、储量快速衰减状况令人担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有效利用资源, 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今后一定要按照《矿产资源法》有关规定, 对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 实行严格的控制, 坚持按指令性计划合理开采。同时, 对这种稀缺度高的战略性资源, 除了要保持正常的需求以外, 必须要保持一定数量的战略储备。

3. 从支持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出发, 研究制定与稀土产品伴生资源开放利用的相关政策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镧、铈、镨、钕、钷等17种元素的总称, 其特点是资源类型较多、产品类型较多、多元素伴生矿多、归属部门较多, 有的归属于有色金属企业, 有的归属于钢铁企业, 有的单成体系。我国最大的稀土产品基地包钢稀土归属钢铁企业。在包钢集团中属于仅次于钢铁产品的第二骨干产业。由于其地位的重要性和产品的特殊性, 有制定其相关政策时既要考虑到所属行业普遍性因素, 又要考虑其本身特点, 研究制定适用于产业特点的相关政策。以包钢稀土为例, 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政策应该区别对待, 适当给予优惠:一是在产业政策上包钢是钢铁行业目前处于产能过剩, 发展受控产业。但稀土产品中很大一部分应用于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医疗等领域属于长线中的短线, 是国家支持发展行业, 在产业政策上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二是投资政策上应该优先保证, 并实行低息甚至免息;三是在税收政策上由于属于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又是紧俏产品, 应实行少税种、低税率, 特别是对一些促进国防军工、高科技、节能、环保发展的新产品、新材料应实行减税或免税, 减轻企业负担, 鼓励企业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4. 推进技术进步, 加快产品产业升级

包钢稀土5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 科技进步既是破解技术难点, 加快稀土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又是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开拓市场的主要手段, 没有科技进步, 就不可能有今日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包钢稀土。从某种意义讲, 资源是有限的, 但一旦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它的利用价值都是无限的。过去如此, 现在如此, 今后也离不开这样的发展轨迹。目前包钢稀土面临两大难题, 急需技术进步给予支撑。一是冶炼分离能力过剩;产业链延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 特别是新材料开发和终端应用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二是市场开拓不够广泛, 稀土产品应用还不够普遍。汽车用贮氢动力电池, 医疗磁共振成像仪由于销路不畅不能实现满负荷生产。

要破解以上难题, 主要靠技术进步, 重点应在几个重点环节做文章。一是要搞好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 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要让科研成果接地气、重应用, 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从源头抓起, 推动利用原地浸矿等高效绿色选矿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现有矿山, 提高采矿效益和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针对稀土冶炼分离产能过剩问题, 停止核准新建冶炼分离项目, 调整稀土加工产品结构, 控制稀土低端领域的过度消耗, 压缩档次低, 稀土消耗量大的加工产品产量, 鼓励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稀土应用产业。四是加快民用适用产品的研究, 开拓稀土产品市场, 充分发挥稀土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5. 重视环境保护, 实现稀土利用与改善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由于稀土资源化学成份复杂, 在开发利用中排放出的有毒、有害杂质较多, 所以在开发利用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坚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与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与稀土行业的一时发展。为此, 要鼓励利用无氨氮冶炼分离、联动萃取分离等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现有稀土冶炼生产线, 降低化工材料消耗和“三废”排放。在矿山要搞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建设完善专用尾矿堆存和处理设施。加强尾矿保护和利用, 同时要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 搞好资源二次利用, 变废为宝, 改善环境。

6. 加强稀土产品出口管理, 严防变相走私带来的不利影响

被瞄准的稀土 篇10

2012年3月12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对外表示,为保护我国的稀土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全国稀土企业将整合组建为两至三家大型企业,但“整合方案并不一定按省来划分”。苗圩的一席话,使资本市场上稀土板块呈现“万绿从中一点红”,表现较为抢眼。不料3月13日,美欧日三方联合就中国限制稀土出口问题向WTO提起诉讼,意图阻止中国对稀土资源的整合。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回应表示,中方将根据WTO争端解决程序,妥善处理有关磋商请求。

联手发难

长期以来,中国以不到世界40%的稀土储量,供应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份额;从2008年开始,出于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中国对稀土实行了严格的出口配额管理。2010年开始对稀土资源进行整合,意在改变中国稀土面临的被动格局。

2009年,欧盟、美国与墨西哥先后将中国的原材料出口限制政策告上WTO。尽管三方所列举的原材料未直接涉及稀土,但业界普遍认为,其真正目标仍然“意在沛公”。2010年10月,日本驻华大使召集美、英、德、法、韩等各主要国驻华大使,要求中国在出口限制上有所缓和;2010年12月,美国公布了“重要资源战略”,提出将与日本及欧洲各国紧密合作,以确保稀土资源的供应稳定;之后,欧盟也表态,愿与日本就稀土新技术开发、稀土调配的国际交涉采取一致步调。

并非所有人都看好这场诉讼。

澳大利亚稀土企业莱纳斯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澳大利亚人报》采访时表示,这场贸易诉讼很难获得成功;最近几个月稀土价格大幅下滑,西方这一行动显然不符合目前的稀土市场现实;而且中国开发稀土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有充足的理由降低生产量,出口配额自然要减少。在WTO规则中有相关条款,是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

诉讼走势

在此次诉讼中,美欧日三方声称,中国对稀土的出口限制措施违反了WTO规则。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2012年3月13日回应此事时说,中国相关措施符合世贸规则。多年来,尽管面临巨大环境压力,中国一直努力保持一定数量的稀土出口。中方希望其他拥有稀土资源国家也积极开发稀土资源,共同承担责任。

中方主动应诉。根据WTO诉讼机制,中国有10天时间就诉讼做出回应,并要在60天内与美国、欧盟和日本举行谈判。如果仍不能达成协议,美欧日有权要求WTO成立工作小组,对此案进行调查。众多专家分析,在两个月的磋商中,双方达成协议较为困难,成立专家组的可能性较大;而一旦成立专家组,从调查到宣布最终裁定结果,大概会持续两年左右。

对于中国稀土产业而言,眼前的“倒春寒”似乎有些冷,整个行业,正处于新一轮整合的前夜。如何实施稳中求进的政策,才能避免整而不合?

“在我看来,中国此次的胜算比较渺茫。”美国国际贸易法庭执业律师黄笑生分析。2012年1月底,WTO确认中国限制铝土、焦炭等9种原材料出口的行为违反WTO规则,就已给此次的稀土诉讼敲响了警钟。当时,中国援引GATT第20条中《保护环境和可用尽自然资源例外条款》进行抗辩,而WTO裁定中国没有权力使用出口税。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可对84个税号的产品采取征收出口税的措施,没有扩展到其他产品。“可以看出,如果中国继续以保护环境为抗辩理由,很可能会重蹈覆辙。”黄笑生说到,“尽管这个规则对中国可能显得并不那么公平”。

但中国打赢这场官司并不是没有希望。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认为:“中国去年的稀土出口配额的使用率只有60%左右,表明中国的出口配额政策并未对国外稀土需求产生限制;另一方面,中国在稀土的生产上实行了总量控制政策,内外一视同仁,这为中国提供了抗辩的理由和机会”。即使败诉,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黄笑生预测:“只要能耗上两三年,中国做好资源整合,也算是一个小胜”。

内部整合

面对严峻的国际出口形势,中国的稀土产业需要通过内部整合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赣州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赖兆添表明,该市稀土开采权已全部整合到了赣州市稀土矿业公司;目前,全市40多家正规企业,只有16家获得生产指标,“但多数企业是主动放弃了配额,选择观望”。

2011年以来,国内外需求偏弱,导致稀土价格猛跌;下游产业也采取持续观望、去库存甚至减产态度,导致2011年的中国稀土出口配额一半落空。比如氧化镝,2011年最高价格曾达到约1300万元/吨,而现在只有300万元/吨,降幅超过了76%。

赣州市政府负责人说,“赣州目前稀土产业已陷于停滞”,“下一步如何整合、企业如何生产、人员如何安置、国家政策和地方经济如何协调,我们还在等待”。赖兆添说,在整合前,正规生产的带票稀土精矿价格在45万元/吨左右,无票的也有30万元/吨左右;而现在,无票稀土精矿的价格却跌到13万元/吨。

2011年国庆开始,国家推出了《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一方面加大稀土环境治理力度,同时也可提高稀土环保成本,对稀土价格提供支撑,但收效似乎不显著。2012年3月12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关于稀土整合的表态,无疑是给稀土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整合停滞?

“目前整合政策在具体措施上还不完善,在监管上基层管理难于执行。”赖兆添说,“非法生产还有生存空间”。

2011年四季度起,国内部分大型稀土企业呼吁,应启用稀土专用发票,对稀土实行专营,类似烟草,借助专用发票打压“不带票”的稀土,迫使稀土价格回暖。

在南方的离子型重稀土区,大型企业间正激烈争夺整合权。这使得南方的整合,还没有重大进展。北方一直是以包钢稀土为主。按计划,内蒙古自治区将整合区内35家稀土企业,其中包头市23家,整合主导者是包钢稀土。

但包头市达茂稀土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乔桉表示,“原先的关停整合措施,可能要有调整”。

“我们活得很好。”包头市福生稀土冶炼厂总经理王智明说,“我认为包头的稀土整合有可能失败”;而包头市金豪稀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喜平则对此表示“谨慎”。他认为,包头稀土整合目前虽陷停滞,但这毕竟是大势所趋。

孙喜平认为,“不久可能出台的稀土专用发票政策,虽对非正规的小企业依然难以控制,但中等规模的正规企业,可能再次成为被整合的主要对象”。包头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说,自治区是否改变了先前的整合政策,目前还未收到正式文件。

稳中求进

“由于整合政策有待进一步出台,稀土市场又持续低迷,下一步稀土产业整合还需要等待政策和市场的变化”。中国五矿集团一名高管表示,五矿已经在南方各省通过参资入股形式,整合了部分稀土企业。

中铝稀土板块一位高管亦表示,中铝稀土业务刚起步,“希望稳中求进,经营重点还是放在稀土矿产开采上;分离冶炼能力暂不考虑扩张”。“稀土整合在经历前期迅猛推进后,随着稀土价格低迷和地方利益的软性抵制,目前整合进程已经减缓,甚至停滞。”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张文安说。

张文安等人认为,以五矿、中铝为代表的各大企业,在前期稀土整合中已获得部分稀土资源或未开采的储备,足以满足现阶段的生产需求。“即使大型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由于产能和矿产资源保护原因,也无法开采,反而要承担更多的整合、管理成本。”包头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说,“各大企业并不急于扩张”。

避免整而不合

进入2012年,以地方为主导的稀土整合却在加紧进行。

2012年2月底,以广东省国资委、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的广晟稀土集团成立;而今年“两会”,福建代表团也传出厦门钨业牵头整合福建稀土行业的消息。

赣州稀土矿业公司一负责人透露说,“目前,地方稀土企业集团旗下各企业在产权上还是独立的,财务、人员和经营上各自负责;地方稀土企业集团实质上只是一个挂牌公司,充当管理和贸易公司的角色,并不具备实际的生产能力和统一经营权力”,“整而不合”。

孙喜平表示,稀土产业整合目前最缺乏的,不是资金和管理能力,而是政策。“对小企业实施整合甚至关停,应该像对待拆迁那样,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与人员安置。”

上一篇:科学防治麦田杂草下一篇: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