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运动员训练总结范文

2024-04-13

柔道运动员训练总结范文(共10篇)

篇1:柔道运动员训练总结范文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因心理素质训练水平低,在比赛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发挥训练水平,所以赛前必须进行心理训练,提高他们自信心,促进运动技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优异成绩.

作 者:李丽红 孙忠强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夏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35)分类号:H191关键词:心理 训练

篇2:柔道运动员训练总结范文

浅析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研究方法:训练比赛小结研究法,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内容、心理特点及其表现、影响心理的主要因素、提高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作 者:张革明 作者单位:广州市伟伦体校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年,卷(期):“”(8)分类号:G886关键词:柔道训练作用心理特点表现内容影响因素提高途径

篇3: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关键词:柔道,赛前,心理训练

1 赛前心理训练的意义

当代运动技术和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体育竞技在傲然复杂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赛前的心理训练将是适应这一要求的充分发挥运动技术水平不可缺少的手续。要通过赛前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赛前竞技状态,从精神上,体力上为发挥高水平制造条件。

2 赛前心理训练的特殊途径

赛前心理训练方法根据心理训练的一般原理,并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项训练心理特征去探讨。在近几年的训练、比赛的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2.1 表象程序训练

就是闭上眼睛,采用自己的习惯姿势,将准备参加比赛的技术、战术及对方可能使用的技术战术,包括反攻战术等都在大脑里演习。

大家都知道,一个柔道运动员肌肉反应及思维是非常敏感的,再加上赛场上情况复杂多变,对抗激烈,每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失败,所以建立赛前表象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2.2 自我激励和自我放松

队员在上场前,应动员运动员全身各有关器官,系统进入工作状态。以肌体的最大机能潜力投入比赛,是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最适宜的水平。因此,通过自我激励与自我放松的练习,可有效的调节自己的中枢神经的兴奋程度。(1)自我放松。比赛时如果大脑过度兴奋,则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机能失调,肌感下降,动作变形。这是应采取心理训练中的自我暗示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把自己调节到适应的紧张程度。(2)自我激励法。与自我放松法相反,当中枢神经兴奋不足时则会出现精神不振,体力不济,反应迟钝的现象,这时就应积极动员,采用心理训练中的表象动员,积极自我暗示,意象演戏,念动训练等,进行自我激励。若兴奋性还不足时,还可以采取加快呼吸大声喊,这样,在短时间内就能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达到较适应的水平。

2.3 循序渐进的放松法

在打运动量大幅度训练之后,睡眠前,安静的躺下来,做自我暗示,使肌肉逐渐放松。首先要暗示自己,“我这样躺着真是太舒服了”,然后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暗示“放松了”,“没力了”使自己达到彻底放松,好像进入了睡眠状态。在大量大强度训练后洗热水澡,躺下来做15——20分钟,浑身的轻松感更为明显。

2.4 自我心理调节

心理训练的宗旨是通过自我心理调节达到自我控制,而自我心理调节则是使自己的心理处于适宜状态,因此,心理调节时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1)情绪调节。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效果。情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内心感受,像声音、气候、环境、场地;生理上的植物神经系统的正常与否所引起的身体器官功能上的变化;肌体的酸、胀、疼痛、疲倦;都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发生变化。情绪调节就是通过对影响情绪的因素进行调节,暗示、回忆等方法,避开消极因素,使思维的活动唤起有益的信息,使运动员在赛前保持良好的情绪。(2)认知调节。赛前建立起的比赛表象程序,在激烈复杂的比赛中式不会全部兑现的。在实际情况中有时出入很大,必须据比赛中对手特点进行自我调节,这样就可以提高队员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

3 结论

随着现代运动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和提高,运动员要取得优异成绩,只靠拼体力、技术、战术已经远远不够了。特别是我们的柔道运动,比赛相当激烈,对抗程度相当高,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胜负起着重要作用。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各种心理能力的有效途径。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战术训练、身体训练及心理训练都是现代运动训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当前运动训练和竞争的特点造成运动员高度心理紧张。具体体现为运动员竞争的激烈化合训练负荷量的不断增加,因此,运动员所要随着心理负荷也大大增加,再加上运动员年轻化所带来的不稳定,使得运动员心理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笔者我的初步实践和近年的体会:认为通过系统的心理自我调节的训练,能够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和心理习惯,能有效地成为运动员自身的一种技能,这样可促使运动员在激烈复杂的对抗中充分发挥其水平。

运动心理学的训练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我所谈的体会是远远不够的,既不具体有欠深入,况且各人有各自的气质、个性、特点和心理品质,具体情况等都各部相同,还有待于今后的不断时间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力为,现代心理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87-90.

[2]李贤英.柔道:以柔克刚的日本国技[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63-74.

[3]运动心理素质训练.中国体育报[N].

篇4:摔跤、柔道运动员高原训练研究

关键词:摔跤;柔道;运动员;高原训练

中图分类号:G886.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992-03

Research on Judo Athletes and Wrestlers’ Plateau Training

YANG Xin-ping,HAN Zuo-sheng

(Gansu Research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Lanzhou 730050,Gansu,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the documentary data on the training of judo athletes and wrestlers on plateau,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training experienced by Gansu provincial Free Wrestling Team,the effects of plateau-based training on judo athletes and wrestlers in terms of physiological reaction and physical constitution are researched. It also introduces the stages of plateau-based training and arrangement of process,including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post-training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events.

Key words:wrestling;judo;athletes;plateau training

1高原训练对摔跤、柔道运动员的影响

1.1高原训练对摔跤、柔道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影响

1)Hb晨脉肺活量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9],通过高原缺氧刺激,可以提高摔跤、柔道运动员的心脏功能(SV、CO、EF等指标升高),肺通气功能(MVV、FVC增加);Hb;V·O2max;使其一般耐力水平有明显改善。据雷欣[8]报道,上高原后摔跤运动员的Hb比平原上升约23.2%(表1)。据胡柏平等[5]报道,摔跤运动员的Hb在高原训练期间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趋平稳的变化趋势。Hb的最低值出现在高原训练的第4d,最大值出现在第8~11d(P<0.05),返回平原后,呈现小波浪变化趋势,但总体水平较上高原前高﹙(P<0.05),最大值出现在返回平原后的第8天(表2,表3)。甘肃体科所对甘肃自由跤队,李跃敏等[4]对四川男子自由跤队高原训练期间Hb的变化研究与以上观点基本一致(表4)。李跃敏的研究还表明,摔跤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晨脉呈先升高——下降——稳定的变化趋势(表5)。同平原比较,高原训练末期运动员的肺活量有所升高(P<0.01=(表6)。

2)据龚惠兰等人[16,17]报道,柔道运动员高原训练初期血清CK活性、BUN、BLA显著升高,其中CK在上高原的第2d和第3d分别上升了73.0%和84.5%,BUN上升了31.1%。血清睾酮波动幅度不大,皮质醇趋于降低,皮质醇及T/C比值显著升高,;在高原进行与平原相同负荷训练时,血清CK活性、BUN、BLA水平明显高于平原。

3)据刘海平[2]报道,摔跤、柔道项目在高原训练期间,由于负荷缺氧和环境低氧分压的双重影响,造成运动员血乳酸明显升高,无氧糖酵解酶的活性增强,使得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明显改善,专项速度提高。另有报道,摔柔项目高原训练期间,由于低氧环境,糖有氧代谢受阻,血中乳酸、丙酮酸明显升高,可达12.73mmol/L。另据特瑞德斯(N.Terrados)报道,高原训练期间,采取短时间大强度训练,可以提高肌肉中的糖酵解酶的活性。

4)体重。高原环境下,由于空气稀薄,紫外线照射强烈,湿度低,人体皮肤层的水分易于蒸发。水分的丢失,蛋白质代谢加强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和能量摄取的限制,使人体进入高原时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脂肪储存减少。据雷欣[8]报道,摔跤、柔道运动员在高原期间体重平均下降2~3kg左右。熊正英[18]等人报道,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的体重呈现下降——上升——下降波浪状变化,波动范围在1.18~1.70kg之间。

1.2高原训练对摔跤、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

俄罗斯的高原训练实践表明[15],经过2个月的高原训练,返回平原后,摔跤、柔道运动员的一般耐力变化差异较大,而在较长时间内专项耐力却呈现上升状态,直到60d时,专项耐力指标降低。反映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跳远,引体向上,30m跑等指标上升得非常明显(图1~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血液中高氧容量的适应机制在平原条件下丧失了作用,因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的浓度下降,低于原始水平,但组织对氧的充分利用仍保持较长时间,这会促使无氧阈水平的提高和专项耐力测试中更经济地进行工作。另据李跃敏[4]报道,高原训练后摔跤运动员的多种力量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7)。

2摔跤、柔道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实践

2.1高原训练时间

关于摔跤、柔道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时间,目前国内外报道不尽一致,国内较统一的观点是3~4周。欧洲许多国家的摔跤运动员通常每年进行2~3次高原训练,芬兰柔道运动员每年进行2次高原训练,时间一般为16~18d。在高级摔跤运动员训练系统中,高原训练经常安排在准备期和比赛期,一般采用16~18d的亚高原训练,接着在平原进行赛前专项训练。表8是古典跤和柔道运动员在高原期间的几个训练参数,可以看出,柔道运动员集训时间为12d,而试图通过训练过程的集约化(强度训练量占47%)来建立一般耐力基础并非最佳方案。虽然,柔道运动员的总负荷量实际上同古典跤队没有区别,但未必可以缩短训练方案。因为在准备期开始,这会使适应机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2.2高原训练阶段划分

2.2.1反应阶段

这一阶段由于运动员初到高原,环境变化,低氧分压引起人体各系统机能发生暂时紊乱,运动员自我感觉差,气短、乏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需要2~4d的适应。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一般能力训练,改进技术,为逐步进入强度训练做好准备。训练上可安排一些一般性的身体训练,如越野跑、爬山、不规则的山地跑、球类活动,中小强度的技术练习等。心率一般控制在130~150次/min。

2.2.2适应前期

进入高原一周后,运动员逐渐适应高原环境。气短、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逐渐消失,晨脉降低,血色素升高,呼吸中枢对CO2反应增强,pH值恢复正常,运动员自我感觉好转。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有氧能力,逐渐加大训练量和强度,兼顾无氧能力的发展。可安排一般身体素质的练习,速度力量练习,专项练习,技、战术练习等。训练中间歇时间可逐渐缩短,训练强度逐渐加大。如果是技术训练,可相应延长5~10min,以通过专项训练来提高一般耐力,也可采用教学实战练习。强度课比重可上升到35%~40%。为了进行强度训练,高水平运动员还应采用负重器械、专项力量、垫上训练等,以提高各种对抗技术和实战技术。如果集训运动员为世居或久居亚高原、高原者,那么从第2周开始(反应期后),即可进行大量、大强度的训练,训练量、训练强度基本与平原相同。

2.2.3适应后期

经过1~2周的反应,运动员身体基本适应了高原环境,可转入正常训练至负荷高峰训练。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大负荷量的强度训练。通过大强度、短时间的强化训练,使运动员体内产生高乳酸,刺激肌肉中糖酵解酶活性的改善,提高运动员抗乳酸能力和无氧糖酵解能力。阶段训练强度可遵循80%~90%~95%以上逐级递增原则,安排1~2周左右的高强度负荷训练和专项训练(表9)。可采用实战、车轮战、不规则山地跑步、爬绳、抱人等。同时进行摔布人、杠铃、哑铃等器械专项力量训练。一般来说,在强化基础小周期之后再进行强化小周期,运动员一般会出现疲乏现象。但是在第四小周期中,应安排两天减荷训练,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第五小周期(强化),包括进行比赛性质的实战训练(表10)。

与国内所不同的是欧洲运动员在训练阶段的划分上时间较短,一般以3d为一个小周期,高原训练由若干个小周期组成。这可能与欧洲运动员每年进行多次高原训练,机能水平高,对高原的适应性强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适应前期和适应后期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医务监督。在每一强度基础小周期和强化小周期之后,应及时掌握运动员的反应情况,必要时应降低负荷量。

2.3高原训练后至参赛时间间隔

从已有的资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原基础训练(1600~2000m)之后参加比赛,对于一次性的15~20d的高原训练来说,再适应时间不少于30~35d,而对年内多次参加高原训练者来说,这一时间可以缩短,但要准确把握。

如果要求运动员在国际比赛或其他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而赛期距最后一次亚高原训练间隔相距1.5月以上,则应在1100~1200m的海拔地带安排一次集训,以巩固在准备期里已达到的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水平。但应估计到,只有3周的再适应之后,才能达到较高的专项水平。因而,在18~20d的高原训练之后,应安排10~12d的平原训练。接着在赛前专项训练(16~18d)之后,于再适应期的第30~35d参加比赛。这时,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都会达到一个稳定水平。

实践资料为我们提供了高级摔跤运动员全年训练框图—高平原结合的原则。11月~1月为准备期。这段时间里,可以安排1~2次18~20d的高原训练。其目的是为一般素质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创造基础,在高原缺氧条件下提高技术水平,这样,就能显著增强极端困难条件下技战术动作的稳定性。比赛期中,建议安排两次亚高原训练,作为赛前准备阶段,此后,安排2~3月的平原训练。

摔跤运动员高原训练时,如想排除冒险因素,可这样安排:基础训练(18~20d),在亚高原(1000~1200m)进行,直接训练阶段(16~18m)在平原进行。两次集训之间,安排10~12d的降荷训练,以利于有效的再适应。

参考文献:

[1]雷欣.低海拔地区男子柔道运动员在2366m高原训练生理特点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4):9-14.

[2]翁庆章,钟伯光.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45-252.

[3]韩佐生.近年来国内外高原训练研究综述[J].体育科研,1994,(3):1-8.

[4]韩佐生译.欧洲高原训练研讨会纪要[J].体育科研,1995,(2):6-8.

[5]翁庆章.高原训练及其研究新动向[J].国外体育动态,1997,(24):189-200.

[6]蔡俊五.国际专家高原训练纵横谈[J].贵州体育科技,1997,(1):1-7.

[7]韩佐生,陈耕.高原训练结束至下高原参赛间隔时间的探讨[J].体育科学,1998,18(2):52-54.

[8] В.С.Дахновский,С.С.Лещенко .Подготовга борцов Высокого Клосс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Здоровья.1989.

[9]龚惠兰,罗兴华,周攀.低海拔及中度高原训练对男子柔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1):42-45.

[10]龚惠兰,罗兴华,周攀.快速进入高原环境中对男子柔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6):990-991.

篇5:浅议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

柔道赛场瞬息多变, 只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调节、应变能力才能使运动员保持较好的作战心态, 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应有的水平。 因此, 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 除了加强体能和技战术训练外, 还要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为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最高水平奠定基础。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途径有很多, 受基层业余训练条件的制约, 我们采取心理训练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训练时期以及赛前、赛中、赛后教练员和领队的心理疏导为主。

训练时期, 由于柔道是对抗性的竞技运动, 有的运动员会出现畏惧心理, 尤其是发现对手明显比自己高大的时候, 更容易出现畏缩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加强基本功教学的基础上, 经常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教学比赛, 有时还故意安排一些水平有一定悬殊的队员进行对抗, 来锻炼他们的心理能力。 同时, 还定期走出去, 每年数次将队员带到周边城市, 和周边市队运动员进行交流比赛, 进一步加强队员的对抗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通过这些途径, 发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再面对对手时就很少会出现发憷的状况。

赛前, 马上面临比赛, 运动员患得患失心理比较常见。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除了心理能力的不完善外, 还存在对自己竞技水平不自信的因素。 这个时期, 为防止受伤, 不适合再采取过多剧烈的、高强度的对抗训练了, 但可以安排一些示范教学比赛, 组织部分观众, 营造比赛环境, 使运动员能够感受到比赛的氛围, 达到锻炼运动员心理的目的。 进一步细化技能, 分析技战术, 总结实战经验与教训, 提高运动员总体技战术水平, 培养运动员信心。 同时, 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疏导, 准确把握运动员的心理动态, 不给运动员过多的心理压力, 要求运动员正常发挥即可。

赛中, 柔道运动员易出现的心理障碍有: ( 1) 过度紧张。 面对比赛, 运动员有紧张感是很正常的, 适度紧张对运动员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有些运动员由于求胜心过重引发过度紧张的情绪, 这就会增加他的心理压力, 导致其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最终以失败告终。 ( 2) 缺乏自信。 一般体现在一些比赛经验不足、有比赛失利阴影的运动员身上。 自信心不足会导致运动员产生畏惧心理和悲观情绪, 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 3) 盲目自信。 和上例相反, 对自己的实力过分自信, 这种情况容易出现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对手的了解不够细致, 粗心大意, 极易出现失误, 甚至导致截然相反的结局。 我在多年的带队比赛生涯中都发生过上述情况, 在某一年的省比赛前几天, 我发现一个平时训练表现都比较优秀的队员在赛前就出现异常情况, 话很少, 且经常出现发呆的情况。 我一看就心里有数了, 该队员虽然不是新队员, 也训练了接近两年, 但去年因故没能参赛, 今年是第一次参加省比赛, 虽说平时交流比赛也打了那么多场, 但正规大型的省比赛倒是第一次参加, 不可避免出现一些紧张情绪。 我利用休息时间专门找她谈心, 对她进行心理疏导, 并和她一起分析对阵表, 对她提出的要求就是正常发挥, 没有具体名次任务。 后来她在最后的决赛中最终发挥正常, 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 还有一年省比赛中, 一位平时成绩优异, 很有希望夺冠的运动员赛前由于过度自信, 没有对对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了解, 在最终的决赛中, 大意失荆州, 被对手打败。 事后该运动员非常后悔, 平时交流比赛也在一起打过多次, 没想到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经过这次教训, 该运动员痛心悔改, 再也没出现此类情况, 最终在届运会中顺利夺冠, 被省队选拔出去。

所以说, 在比赛期间, 除了要制订科学合理的作战计划和预案之外, 还要合理利用比赛开始前和比赛间隙休息的短短时间对运动员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及时修正作战方案。

赛后, 运动员的心理教育同样重要。 比赛结束了, 要及时组织运动员进行总结, 分析比赛中的经验与教训, 教育运动员要做到“ 胜不骄, 败不馁”, 及时调整心态, 迅速过渡到下一个比赛周期。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篇6:柔道运动力量训练浅析

摘 要 文章从柔道运动过程中的肌群分析出发,从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个方面对如何提升柔道运动员力量素质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 柔道 运动 力量 训练 提升

作为一项颇负盛名的体育运动,柔道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同和参与,其相应的各种赛事也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展开,而相应人才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柔道运动的训练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了技术水平、心理素质以及不能缺少的力量,而力量作为柔道竞技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需要在对柔道的学习过程中着重训练,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柔道运动过程中的肌群分析

柔道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力量,因此力量的训练至关重要,想要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首先需要对柔道中需要使用的各个肌肉群做出必要的了解,才能够有的放矢进行训练。

从人体的肌肉数量层面看,参与柔道运动的肌肉占据了超过90%,柔道在竞技比赛的过程中,需要运动员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肌群使用,可能会面对在一瞬间把握战机制敌,也可能会要求运动员与对方僵持,保持一定状态最终获胜,因此对于肌肉的要求相对较高。

相应的研究表明,柔道运动主要涉及到的肌肉群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颈部,主要可以分为颈浅肌群以及颈深肌群。其次在上肢肌群的运用方面,涉及到了肩带肌以及上臂肌、前臂肌以及手肌几个方面,其中肩带肌主要涉及的肌肉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以及大圆肌,上臂肌则包括了肱二头肌、喙肱肌、肱三头肌以及肘肌。对于下肢而言,得到训练的肌肉应当包括股四头肌、缝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小腿三头肌以及腓骨长肌等。从腰背以及腹部的角度看,涉及到的肌肉包括髂肋肌、臀大肌、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背长肌、背短肌、腹直肌、腹内斜肌以及腹外斜肌等。而胸部肌肉通过柔道运动得到锻炼的则包括胸大肌以及前锯肌等。

柔道运动所涉及的肌肉群落相对广泛,但是从柔道技术的角度看,训练的重点应当放在手臂一带肌肉群落,以及腰和腿部的肌肉群落训练上。通常而言,对于柔道运动员肌肉力量的训练可以通过简单的器械,例如哑铃或壶铃,配合运动员自身体重逐步展开。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利用哑铃的“飞鸟”练习,以及在专门运动设备上的臂力训练,以及蛙跳、引体向上等都是对相应肌群的很好锻炼方式。但是应当注意在每一次的训练开展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对于多种训练方式的合理安排,确保每一个肌群都能够得到训练,同时还应当兼顾到运动员的自身状态,有针对性的设置训练环节才能达到提升运动员整体状态的作用。

二、柔道运动员力量提升训练方法分析

对于柔道与动员力量的提升,需要首先注意到不仅仅是训练形式的问题。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衡量存在三个层面的标准,即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分别标志着运动员不同方面的力量素質,而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运动员各自的身体状况展开负荷阻力、重复次数、练习组数、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的不同搭配,切实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

从最大力量的提升角度看,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通过最大随意收缩表现出最高力值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运动员能够举起的最大重量,从肌肉角度看是要提升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以及肌肉间协调用力的能力。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逐步提升运动员的负荷能力来提升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应当注意随着负荷阻力的不断增大,练习次数应逐渐减少,防止形成运动伤。通常采用运动员最大负重的60%-85%负荷阻力,同时注意练习和间歇的时间分别控制在30-60秒以及1-3分钟,因不同的运动员身体状况而异。另外,肌肉间协调用力的能力也是影响运动员最大力量的重要因素,可以采用运动员最大负重的85%-100%负荷阻力进行训练,同样采取金字塔式的负荷安排方式,每组动作重复不超过3次,安排3-8组动作,分别间歇3分钟时间进行训练即可。这种方式能够将增大肌肉体积的练习与改善肌肉协调性的练习结合起来。在开始时通过小阻力多次数的练习可使肌肉的活性逐渐提高,协助完成热身。

对于快速力量的提升,即提升在最短时间内发挥肌肉力量的能力。对于具体工作,可以通过提升最大力量进行,帮助实现力量-速度曲线的偏移实现;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提高肌肉收缩速度来达到提升快速力量的目标。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二者通常相辅相成,但是仍然以对最大力量的训练提升为主,这主要是由于肌肉收缩速度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相对比较难以通过训练得到很好的提升。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30%-50%的最大负重作为负荷练习,每组动作重复5-10次,设定3-5组,并且对完成时间加以控制,间歇时间通常不要超过3分钟。

对于力量耐力的提升,需要注意应当以动力性练习为主,配合一定的静力练习,因为动力联系能够促使氧和其他营养物对肌肉的供给,而静力练习则限制了氧的供应和酶的作用。通常可以采取运动员最大负重的25%-60%进行练习,每组活动重复10-30次,可以根据运动员的个体进行确定,组数同样是依据情况设定,需要与运动员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够取得效果。训练时间方面,耐力训练需要尽量延长时间,以不伤害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为准,对于间歇时间也不需要严格控制,但是应当明白每一次训练都是对运动员自身能力的挑战。

三、结论

篇7:柔道运动员训练总结范文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训练损伤,防治对策

运动员在繁重的训练任务中难免会由于受到运动技巧、动作、气候、器材、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损伤。运动员在运动中的损伤主要包括急性损伤、慢性损伤,而在一般情况下,主要的损伤为慢性损伤。根据大量损伤病例来看,由于运动项目的特征特点,柔道运动员损伤的部位主要包括腰、踝、膝、肘、肩,损伤的程度与类型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得到妥善有效的预防。接下来将对柔道运动员训练损伤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分析。

1柔道运动员训练损伤的原因探究

1 . 1柔道运动员缺乏良好的思想状态

柔道运动员训练损伤的第一个原因主要是因为运动员缺乏良好的思想状态。运动员一般多多少少总会晕倒,依稀有大大小小的训练损伤,因此,运动员总以为受伤是避免不了的事情,既要保证训练效果,还要能够尽量避免训练损伤。正是由于柔道运动员对运动创伤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良好的思想状态等因素影响,在训练中既要防止受伤,还要保证训练效果,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训练,既容易造成训练损伤,又无法正常进行训练,得不偿失。

1 . 2柔道运动员在训练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柔道运动员在训练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运动员的训练损伤。众所周知,柔道由柔术不断演变而形成,是一项非常激烈的运动,具有非常强的对抗性,如果在进行训练前没有进行专业的准备活动,突然进行激烈的运动训练,很容易因为受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等因素影响而形成损伤。柔道作为一种竞技运动项目,无论是平时训练或是比赛,均需要较长的时间,运动量极大,因此,需要进行常规的关节操以及有针对性的腰、颈和各关节的拉伸及专门的倒地练习,以使身体能够很好地适应紧张的运动状态[1]。

1 . 3柔道运动员缺乏专业的技术动作规范

缺乏专业的技术动作规范进行指导,是导致柔道运动员训练损伤的重要原因。柔道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非常讲究力学原理、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专业的技术动作,否则很容易因为受力不合理而形成损伤。而大多数柔道运动员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往往没有严格根据动作要领进行出力、用力,很大程度上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的力学原理。如运动员在进行投技背负投动作训练时,往往会在使用内股、扫腰等动作时缺乏专业性,出力、用力不合理,导致劲椎损伤,既导致训练损伤,又限制了运动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1 . 4柔道运动员运动过度, 导致疲劳

柔道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是一项非常激烈的运动,具有非常强的对抗性。因此,柔道运动员想要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专业的技术动作,就要进行非常密集的训练,训练任务非常繁重,程度很强。再加上柔道运动个人直接对抗的特点,运动员很容易因为运动过度而形成运动性疲劳,因而导致训练损伤[2]。

1 . 5柔道运动员在减体重和体力方面准备不足

众所周知,在柔道比赛中,根据相关规定将运动员按照大小体重、年龄的区别分为不同级别,因此,运动除了平常的技能训练之外,还会适当进行减体重和体力。然而,柔道运动员在平时的减体重和体力方面准备不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为了保证训练的效果,将训练正常进行下去,并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治疗效果,延缓了病情的恢复。柔道运动员在减体重时,大量消耗体力又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地水分补充,极易在训练中导致损伤。

1 . 6柔道运动员在训练中会受场地、服装、器材等因素的影响

服装、器材、场地等因素也是导致运动员训练损伤的原因之一。如果柔道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场地不平整、光线过暗、使用器材与专业规范的器材不符、服装不便于进行训练,也很容易在训练中导致损伤。

2柔道运动员训练损伤的防治对策

2 . 1加强安全教育防范, 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

柔道教练要针对运动员对运动创伤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良好的思想状态、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训练等思想状态进行了解分析,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开解,加强安全教育,引起运动员对运动创伤的重视,增强认识,提高防范意识,提出具体、明确的预防要求,增强防范效果,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既能够保证训练效果,又能够降低训练中的损伤率,一举两得[3]。

2 . 2柔道运动员坚持进行专业规范的准备活动

众所周知,柔道由柔术不断演变而形成,是一项非常激烈的运动,具有非常强的对抗性,如果在进行训练前没有进行专业的准备活动,突然进行激烈的运动训练,很容易因为受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等因素影响而形成损伤。而如果柔道运动员在训练前,进行专业的准备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运动员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增强肌肉的弹性和力量,使运动员的重要关节得到大幅度的有效活动,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状态转入紧张的活动状态,降低训练中造成的损伤发生率。

2 . 3柔道运动员要从分掌握技能动作规范并灵活运用

柔道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非常讲究力学原理、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专业的技术动作,否则很容易因为受力不合理而形成损伤。因此,柔道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切不可争强好胜、乱用蛮力而伤人伤己,一定要严格根据教练的指导,运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充分掌握技能动作,强加练习,达到能够灵活运用的目的。除此之外,要合控制训练强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安排,切勿进行过度的训练,以免适得其反。

2 . 4柔道运动员要进行适当的放松, 劳逸结合

柔道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是一项非常激烈的运动,具有非常强的对抗性。因此,柔道运动员想要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专业的技术动作,就要进行非常密集的训练,训练任务非常繁重,程度很强。再加上柔道运动个人直接对抗的特点,运动员很容易因为运动过度而形成运动性疲劳,因而导致训练损伤。因此,柔道运动员要注意融合放松因素,适当的进行放松休息,根据训练项目的不同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放松。如在进行大量的上肢练习时,可以选择进行间隔性慢跑,使上肢练习与慢跑能够有机结合;又如在完成大量的下肢练习后,可以选择仰卧放松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训练疲劳,提高训练效果。

2 . 5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 避免局部负担过重的情况

柔道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是一项非常激烈的运动,具有非常强的对抗性,运动员想要快速提高自己的技能技术,增强实力,往往会选择大密度、高强度的训练,但是这种训练方法并不科学。想要快速提高自己的技能技术,增强实力,首先就要对自己的训练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局部负担过重的情况发生,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练习同时注意营养。柔道运动员可以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训练安排并参考以下意见:(1)是要正视自身的力量训练,努力提高主动肌与对抗肌、协同肌、支持肌的协调能力;(2)加强各关节的肌肉训练,特别是膝关节的股四头肌的训练;(3)大运动量训练中应注重对膝部、腰部和肘部的保护。

2 . 6科学合理的选择场地、服装、器材等因素, 创造良好的训练条件

服装、器材、场地等因素也是导致运动员训练损伤的原因之一。如果柔道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场地不平整、光线过暗、使用器材与专业规范的器材不符、服装不便于进行训练,也很容易在训练中导致损伤。因此,运动员训练中使用到的垫子和木板要符合相关的卫生要求,并且进行定期检修;运动员要着专业的训练服装,由于训练是运动量大,服装一定要经常更换清洗;选择正规的训练场地,避免场地不平情况;保证训练场地的光线,科学合理的选择场地、服装、器材等因素,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提高训练效果[4]。

3结语

篇8:浅谈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

柔道运动员心理因素的训练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可归纳为: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及模拟训练法。

1.1意念训练法

意念训练是指柔道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意念训练对技战术训练作用显著。如在练习之前通过对技战术要领方法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把这些痕迹激活,可使动作完成得更加正确、顺利。

自我暗示也属于意念的范畴。比赛前进行意念训练,一方面可以想象动作的完美过程,另一方面用暗语也可以进行自我动员与激励,取得技术想象与心理调控的双重效果。

1.2诱导训练法

诱导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一个方向上的训练方法,可为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1.3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是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在模拟未来比赛的条件下进行心理训练(或包括心理训练在内的综合训练)即模拟心理训练。通过模拟训练,可以使训练与比赛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接近,使柔道运动员在近似比赛的条件下锻炼和提高对未来比赛的适应能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等。

2柔道运动员消极心理因素的克服方法

2.1心理紧张及其克服方法

2.1.1表象放松法:这种方法是使柔道运动员想象他通常感到放松与舒适的环境,让柔道运动员在脑子早将自己置于这个环境之中,使身体得到放松。

2.1.2自我暗示的放松法:开始有教练员指导柔道运动员依次放松身体的各个肌肉群,同时增强呼吸,经过几次指导之后,让柔道运动员自己独立完成,在开始时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全身肌肉放松,以后会使时间逐渐缩短,最后可用较少时间就能使全身肌肉放松,在进行放松时,还可以使用暗语或录音带。

2.1.3音乐调节法:音乐调节法,选听不同的音乐能使人兴奋,也可使人镇定。音乐给予人的“声波信息”可以消除大脑所产生的紧张,也可以帮助人内在地集中注意力使大脑的冥想井然有序。在大赛之前,让心理紧张的柔道运动员听听音乐,可以调节情绪。

2.2心理胆怯及其克服方法

2.2.1对于不相信自己实力的运动员,应该树立其自信。

2.2.2对于比赛胜负计较过多的应注意不让运动员对比赛的胜负计较。

2.2.3对于要求自己必须取得比赛胜利,压力过大的,应减少其自身压力,不要把比赛结果看得过重。

2.2.4对于惧怕名气大的对手的运动员,应当促使其摆正心态。

2.3消极情绪及其克服方法

2.3.1激励法,教练员应根据柔道运动员个性与客观影响,激发柔道运动员比赛的士气,把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2.3.2转移法,柔道运动员的恐惧、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往往是由于特定的思维定势和注意定向所引起的。对此可采用注意力转移方法,使用一些刺激物去消除引起情绪消极的原因,从而减缓和排除消极情绪。

2.3.3体验法,有消极情绪的柔道运动员通过参加比赛去体验比赛,提高柔道运动员对恐惧、紧张的免疫力,控制消极情绪的产生。

2.4情绪激动及其克服方法

有些运动员在赛前情绪过分激动,表现为呼吸短促、心跳加速、四肢颤抖和心神不定,行为、知觉和表象不连贯、注意失调、遗忘与比赛有关的重要因素、记忆下降等。

柔道运动员产生情绪激动与柔道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和比赛经验有关,应提高柔道运动员的训练程度,丰富柔道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对少儿柔道运动员或初次参加重要比赛的柔道运动员更应如此。柔道运动员产生情绪激动也与运动员个人特点有关,有的运动员个性倾向比较突出,在赛前很容易激动,对他们要加强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

2.5盲目自信及其克服方法

当一个柔道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信心超过了他实际具有的能力时,便产生了盲目自信。教育柔道运动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比赛,胜不骄,败不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使柔道运动员学会科学、全面地分析问题。每次比赛之前,教练员都应带领队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己彼各方的实力,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情况,使柔道运动员处于良性的战斗准备状态。

2.6注意分散及其克服方法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的集中,把注意集中在某一对象或活动表现为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是注意的分散。

篇9:柔道运动员在初级阶段的训练研究

关键词:柔道,初级阶段,训练

自1976年柔道运动引入我国以来,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功训练方法和经验,但同柔道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分析、探讨柔道技术训练的规律,总结出柔道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形成适应我国特点的柔道技术训练体系。本文就我国柔道运动员在初级阶段的训练理论进行总结。

1、注重基本技术的形成

我国柔道运动员初级阶段的训练基本都是在业余体校进行的,对于柔道运动的认识不足。因此,对于初学者的训练最主要的就是对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对于每一个动作都应从步法、抓握手法、使用方法上进行认真的讲解和演示,务必使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的作用和意义、掌握住技术的关键部分。

1.1、掌握技术动作的构成

学生要想把基本动作学好,首先就是要了解技术的结构,进行分解、练习。一个柔道技术的动作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步法:在使用动作时腿部的移动过程及脚印移动的轨迹;(2)手法:在使用动作时抓握的部位以及在上肢发力时的运动轨迹;(3)躯干动作:躯干部位的运动轨迹;(4)完整动作:在动作时身体各个部位运动轨迹的综合。在学习时,应该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分解的练习,进而掌握住整个技术的要领。

1.2、注重技术动作的重复训练

对于重复训练应该包括以下几种练习:(1)打入练习,也就是对于同一个技术动作在分解后进行重复的练习,在练习时要求动作规范、动作要领准确、每一次都要达到标准,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直到符合技术的要求;(2)抗阻打入练习:在打入练习熟练后,就可以进入抗阻打入练习,进一步的提升运动员所学动作的专项力量和训练的难度。对于柔道运动中的每一个技术,都可以通过抗阻打入练习来提高技术的专项力量,要点是阻力的用力方向应该同主练队员的发力相反;(3)抢手打入练习:与上面提到的打入练习的不同点在于,抢手打入练习时手上的抓握方法同技术动作结合练习的一种方法,难度提升了很多,因为只有首先能够抢到实施技能的把位,才能进一步的使出自己的进攻技术,是技术向实战的一种过渡;(4)投入练习:投入练习实际就是打入练习的一种发展,在打入练习的基础上吧对手摔倒在垫上,完成整个的运动技术动作。

1.3、对抗性训练

初级阶段的学员都是在没有对抗性的条件下完成的,这种条件下习得的技术是无法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必须向对抗性进行过渡。对于初级阶段对抗性的训练有以下几种方法:

(1)针对性半对抗训练:有技术向实战进行转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因此,首先应该从半对抗性训练开始,该方法就是在学生进行训练时,陪练的运动员在主练人员进行技术动作时进行一定的防守对抗,增大练习的难度,使主练队员必须要克服一定的阻力后才可以完成所训练的技术动作,通过多次重复的训练使运动员在半对抗性的条件下完成技术动作。

(2)条件实战:在运动员完成了半对抗性训练后,接着就要进行条件实战训练。该种训练的目的就是在实战的过程中强化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以直接要求运动员在实战中运用某种技术,通过对技术动作的强化打好向实战技术过度的基础。

(3)针对性的全对抗实战:这个阶段的训练就是要求陪练人员全力的对抗主练人员的一个技术进攻训练或者集中技术的配合,这种训练对主练队员的要求非常高,而且难度也非常大,基本接近了实战。

(4)综合实战:是一种将各种技术动作融合在一起按照比赛标准进行的实战训练,包括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和反攻技术等等。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很好的让队员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高强度的对抗,在实战中摸索技术的各种技巧、掌握进攻、防守、反攻的各种时机,学会如何创造进攻的机会。

2、在实战中掌握柔道技术的各种技巧

从基本技能向实战技术转变的过程中,运动员要在实战训练中逐渐的掌握使用柔道技术的技巧,这种技巧是一种感觉性的东西,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体验和摸索。比如我们常说的“借劲使劲”就是在比赛中发现对方将要使用的进攻技术时,顺着对方的方向在使上一把劲,使对方的力量打空、走过正常位置而失去重心摔倒。技巧在实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增加实战训练的次数,运动员体验的次数越多,感受也就越深,技巧也就掌握的越熟练。

在柔道运动员初级阶段的训练过程中,应该在参考国外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体系及方法,具体步骤就是基本动作训练—技术动作训练—综合技术动作训练—实战训练—技巧总结五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梁作廷.柔道技术训练方法浅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 (02).

篇10:论柔道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摘 要 专项力量训练是柔道运动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章从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技巧出发,关注运动员的综合发展,并对加强柔道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有助提高运动成绩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 柔道运动 柔道技术 专项力量训练

为了让柔道竞技比赛达到高水平,我们会在竞争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合理运用专项力量作用,将身体的力量传递到对方身上,从而制伏对手,赢得比赛。专项力量训练是在要求运动员良好的专项技术后,加强其力量的爆发力、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和耐力。力量是柔道运动员必须加强的项目之一,因为良好的爆发力能有效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同时也会提高比赛水平有积极作用,所以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力量训练遵从系统性原则

力量的训练重在持之以恒,只有不断加强,才能见到效果。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每周都要进行的事情,全年训练的重点也是力量训练,而在临近比赛的期间,力量训练也是关键。我们每周要安排至少三天的时间进行力量训练,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保证至少两天的训练,如果每周安排一次力量训练,那就太不科学了,因为每次训练一般在训练后大脑皮层都还保留着前一次训练的一些“痕迹”,这种痕迹只会保留很短的时间,如果中间间隔时间太长,那我们的力量训练效果就不明显了,而运动员也会在反复的疼痛中度过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力量的提高没有帮助。所以,力量训练不仅要注意时间的间隔,还要注意力量训练课程的合理安排,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力量训练的计划不应变化太大,以保证运动员的精力。

二、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必须紧密结合专项,具有针对性

通过力量训练,柔道运动员的技能和专业素质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教练在那排训练的过程中,应注重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找出力量训练水平得到提高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结合柔道经济的特点,绝对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者要平衡、综合发展,并突出速度力量。

力量训练分为静力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静力性练习是肌肉等长收缩,让身体各部位的肌肉不发生位移,不产生运动,这对提高力量本身有很好的作用,但由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没有交替,运动员比较会疲劳。动力性练习是肌肉收缩的长度发生了变化,整个身体发生的运动,也是提高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主要途径,我们的训练主要以动力性练习为主,适当进行一些静力性练习。不管是哪种训练,都要完完整整的进行,因为力量训练的负荷程度、时间、内容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对练习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最好是每次5-6次的训练数量,每组3到5次,练习的动作要多模仿柔道专项技术动作,这样可以加强运动员相应部位肌肉的力量。

三、练习的负荷必须达到要求

所有力量强度训练,都要达到极限负荷,只有达到了极限才有可能进行超量恢复,然后再继续突破下一个极限,那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才能得到提高。当肌肉或肌群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的阻力练习时,肌肉会产生极大的收缩,刺激肌肉产生相应的生理学适应;当我们进行负重训练,肌肉由于超负荷变成了低负荷,所以原来的负荷程度不能再适应下一轮的力量负重训练了,因为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得到了提高,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需要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大重量的负荷训练始终占主导地位,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要经常达到或接近运动员的最高负荷,即极限训练,这样是保证好成绩的重要方法。但我们知道,力量训练是非常艰苦的,所以,运动员自身的自觉性和毅力也非常重要。

四、掌握肌肉力量发展的均衡性

我们常常发现,运动员在肌肉训练时,各肌肉的力量训练是不平衡的,所以其专业成绩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如果一些力量不强的肌群没有得到平衡提高,那运动员在训练时可能会出现肌肉损伤,甚至造成比赛失利。专项力量训练对每个肌肉群的力量要求都不同,在进行力量训练计划的设计时,我们主要进行大肌群的联系,按比例均衡地发展肌群系统。如果教练员不按照专项力量训练要求的肌群力量分割来进行训练,就会导致则某一部位力量过大,力量增长会不起作用,而另外一些需要用力的地方,却明显感觉力量不足。那些肌群的具体力量是多少,应该如何分配、平衡肌群力量,需要教练员根据比赛特点,以及运动员的个体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使运动员肌肉具有强大力量的同时,也能让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得到平衡對发展,使其整体力量得到提高。平衡肌肉力量,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提高薄弱肌群的负荷强度来提高它们力量的绝对值;另一方面,就是要对薄弱的肌群加强训练。

总之,我们不能忽视力量训练在柔道运动中的重要作用,而力量训练的高效、科学,就是柔道运动竞技的赢面达到了一半,因此,我们应注重力量训练的方法,讲究训练模式,鼓励运动员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翁信辉.日本柔道现代化改革指导思想与力法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3.06.

[2] 建强.柔道力量练习的设计和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03.

上一篇:你该有你的幸福作文下一篇:毕业论文答辩优秀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