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2024-05-13

人教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共12篇)

篇1:人教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我愿住在童话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大鹿》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大鹿》

2、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

学会并有感情地背唱《大鹿》 学习难点:

体会《小红帽》和《大鹿》所描述的不同音乐故事,指导学生以歌声表现歌曲中的不同音乐形象和故事的发展。重难点突破:

引导学生在学唱前理解歌曲的内涵及所表现的音乐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习:

师生问好!

一、学唱歌曲

(一)导入课题

1、继续童话世界游

今天我们继续到童话世界旅游 今天的小主人公又是谁呢?

2、听录音范唱歌曲《大鹿》

学生为歌曲取名,教师出示课题《大鹿》

(二)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① 领读歌词

A、教师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边读边在黑板上有层次的贴出歌

词所描绘的画面,或用幻灯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B、学生分角色读歌词,教师弹歌曲的旋律 ② 学唱歌曲

A、听范唱

B、全体跟琴轻声演唱 C、师生接龙演唱 D、师生共同跟琴演唱 E、师生一起分析歌曲:

悠闲——稍快——快速急切的——坚定的 F、有表情的演唱

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G、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H、全体背唱歌曲

2、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①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② 学生根据歌曲及动作素材,小组自选角色,自选内容自编表演动作 ③ 教师到各组巡视指导学生的表演

④ 学生展示表演,有角色(大兔子、猎人)扮演;有背景(蘑菇房子、大树、小草、小花等);有配唱,打击乐伴奏等

(三)教师小结

三、师生再见!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2、用歌声和表演,复习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习:

师生问好!

二、欣赏歌曲:

《永远住在童话里》

1、录像导入:

教师播放《永远住在童话里》录像导入

2、问题:

你喜欢这首歌吗? 你听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3、听歌曲:声像结合(听歌曲看动画人物)

① 引导学生试着唱一唱 ② 问题

你能唱唱你记住的一句歌词吗? 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

4、听歌曲

你可以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 如果能跟着唱一唱就更好了。

5、创编新歌词

问题:你还喜欢或还知道哪些童话故事? 可以把歌曲中的童话故事换一换 教师将学生所改的歌词写在黑板上

教师演唱学生更改扣的歌词,学生跟着小声唱

6、总结:

7、童话世界真美,如果这人间像童话一样美丽,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永远住在童话里。

三、“童话故事”表演

1、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自愿结合成组

你喜欢我们学习的哪一个故事? 喜欢同一个故事的小朋友为一组

2、分组讨论:各组如何表演你所喜欢的童话故事,可以演唱,配乐表演,讲故事等等形式。

3、教师到各组与学生共同讨论

4、各组分别表演,教师要参与某一组表演

四、教师小结本单元内容

五、师生再见!

六、教后记

篇2:人教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二年级四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直以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将从以下的回顾来总结我的教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单元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记得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补发的《音乐》和《美术》书。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指着音乐书和美术书,告诉大家音乐有28本,美术有28本,要求音乐和美术一共多少本?怎样列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板书。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题组训练,以旧带新,发现规律。

篇3:人教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创设情境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让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回声》这篇科学童话比较抽象, 它是通过水波与声波遇到障碍物都会再回来这一共同点来解释回声现象的形成原因。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情境为主线, 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 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说、读、评、想象、讨论、感悟等自主活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使学生的心灵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的读音, 并学会运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欢快、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 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融入情境——字画一体, 兴致倍增

1. (学生课前读儿歌) 刚才小朋友读儿歌读得津津有味, 我想你们一定很喜欢儿歌, 黄老师也很喜欢。我们读一首儿歌、看一本好书都能知道新的知识, 就像打开一扇知识的大门。这节课呀, 我们要和好朋友青蛙一起去打开一扇新的知识大门, 弄明白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好, 我们先去石桥看看。 (点击课件: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及相应的生字:呱、圈、纹、碰、返。)

2.热情的生字娃娃已经在桥洞下欢迎你们了, 它们是谁呢?我们赶紧去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读生字)

3.不错, 大家都能很快地认出这些生字娃娃, 看谁能任选其中一个生字来说说画面上的内容, 可以是一个词, 还可以是一个句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打破常规教法, 颇有新意。把生字的复习融入真实可感的画面中, 不仅读字音, 还用生字说画面上的内容, 可以是词, 也可以是句。这样既复习了生字, 进行了说的训练, 又注意跟课文有机结合, 环环相扣, 恰似风行水上, 自然成纹, 显得生动而流畅, 营造了人人乐于参与的氛围。]

二、再现情境——感悟课文, 水到渠成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点击课件: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 请大家仔细看图, 这半圆的桥洞和倒影连起来好像什么?

2. 石桥在同学们的赞美声中变得更美了!课文中哪句话写到了石桥的美景呢?大家打开书认真找找。

3. 太美了!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女同学再来读读。

[设计意图:阅读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接纳文本, 而是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补文本意义的表白。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石桥的美, 从而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二)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石桥真是风景如画。瞧, (点击课件: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 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风景了,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 原来是一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在学它说话。那小青蛙说了什么?用“”画出。看不见的小青蛙说了什么?用“”画出。

3. 根据学生的回答, 在课件相应的位置上出示:

(出示在小青蛙的头顶上) “呱呱呱, 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

(出示在桥洞的石壁上) “呱呱呱, 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

(1) 看不见的小青蛙可真调皮, 小青蛙说什么, 它也跟着说什么。谁能读好青蛙说的这两行话?

(2) 谁能读得更好?你为什么这样读?能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吗?

(3) 谢谢你, 现在老师知道了朗读也要注意标点符号, 大家都来试试。

(4) 当时一只青蛙学另外一只青蛙说话的情景一定很美。现在, 请你们同桌一起练习读句子, 一人读小青蛙说的话, 一人读学话的小青蛙说的话。

(5) 分组练习读小青蛙说的话和学话的小青蛙说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回声”的场景, 为下面理解回声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明明听到有青蛙在学说话, 却见不到它的影子, 小青蛙觉得很奇怪, 它心里在想些什么?

2. 小青蛙感到很奇怪, 就问妈妈 (引读)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1) 刚才我发现××同学不但读出了奇怪的语气, 而且脸上还有奇怪的表情呢!你能站起来读读吗?

(2) 谁还想带着表情读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有表情地朗读, 注重在体会心情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即优生示范——中等生和后进生模仿——全班齐读。这样以点带面,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自信与快乐。]

(四)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小青蛙非常奇怪, 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呢?待会儿有非常精彩的动画片, 你们仔细观察, 特别要注意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水的变化。 (点击课件, 学生观看无声的动画片。)

2. 出示练习, 学生试着完成。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 () 到岸上。她 () 起一颗石子, () 进河里, 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 () 到河岸, 又一圈圈地 () 回来。

3. 反馈、小结:

这些填上的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我们说话写话都要注意用好动词。

4. 齐读这段话, 感受整个实验过程。

5. 男同学读, 女同学读, 进一步感受实验过程。

6. 给画面配音。

(1) 准备:青蛙妈妈刚才夸小朋友读得好, 她还想看看谁说得更好, 说什么呢?就是给动画片配音, 看着画面 (课件) 把过程说出来。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 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先试着说给你的同桌听, 说不来的可以请教同桌或课本, 也可以问问你们的这位大朋友——黄老师。

(2) 同学们, 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就要给动画片配音了, 谁对自己有信心? (生选定配音角色) 其余的同学来当评委, 等会儿评选出你最喜欢的配音演员。

(3) 评选最喜欢的配音演员。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也可以向他学一学, 和他比一比。

[设计意图:课堂是孩子的, 观察画面、尝试填空、朗读感受、给画面配音, 给了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鼓励他们自主地观察发现, 读书, 同桌互说, 既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差异, 又让每个学生通过协作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重要的是, 让每个孩子尽情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五)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大家边看课文第五自然段边听录音, 想想你明白了什么?

2. 交流, 点击出示句子。

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你在桥洞里叫, 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 也要返回来。

(1) 这两句都是妈妈说的话, 我们该怎么读呢?请大家自由练习读。

(2) 交流体会:怎样才能读好妈妈说的话?

(3) 齐读妈妈说的话。

(4) 爱思考的人最会发现问题。听了青蛙妈妈说的这两句话, 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它们遇到障碍物都要返回来, 这就是回声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读、想, 自己发现问题, 即发现了回声的特点, 遇到障碍物都要返回来, 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

3. 小青蛙听了后, 明白了一个新的知识, 很高兴。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它高兴? (一蹦老高) 我们除了说高兴得“一蹦老高”外, 还可以说高兴得怎么样?

4. 小朋友刚才说了这么多不同的词, 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高兴。小青蛙这么高兴, 又从哪句话看出来呢?

5. 点击课件, 出示句子:妈妈, 我明白了, 这就是回声吧?

(1) 谁能带着你的体会读好这句话?

(2) 谁还愿意读读?

(3) 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

[设计意图:教师牵一发而动全身, 紧紧抓住“高兴”一词, 点了三把火, 把学生的学习欲望点燃了, 这就既理解了文本, 体会到小青蛙的高兴心情, 又领悟到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学法, 起到了一石数鸟的作用。]

(六) 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点击课件, 演示小青蛙游回桥洞里的画面) 小青蛙明白了回声是怎么一回事, 可高兴啦!它又游回桥洞里, 发生了什么事呢?一起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三、延伸情境——拓展空间, 回味无穷

1.这回声太好玩了, 小青蛙一蹦就来到了山谷中 (点击小青蛙蹦到山谷中的画面) , 会发生什么事呢?

2.小青蛙还会去哪里, 发生什么事呢?

3.小结:这节课, 我们最开心的是和小青蛙一样明白了一个新的知识——回声。当然, 关于声音还有许多的奥秘, 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去体验, 多观察, 多想, 多问, 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篇4: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自测题

1.看谁先到家。

2.拉拉小车。

3.跳跳蹦床。

二、知识园

3.找一找,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上面的图形中,有直角的图形是(),有锐角的图形是(),有钝角的图形是()。

5.○○○ ○○○ ○○○ ○○○ ○○○

□□□

○的个数是□的()倍。算式是()。

如果○的个数是□的7倍,○应有()个,还要再画上()个○。

三、百花园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汽车行进是(),车轮运动是()。

A.平移B.旋转

(2)下面的角中是钝角的是()。

A. B.C.

(3)今年豆豆5岁,妈妈35岁。到了明年,妈妈的年龄是豆豆的()倍。

A.8 B.7 C.6D.5

(4)下面的变化过程中,“平移”的有()次。

A.1 B.2C.3D.4

2.应飘到哪儿呢?

使计算结果最大:7791

使计算结果最小:8266

四、操作园

1.画出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在下图中画一条直线,使图中有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五、生活园

(1) 20元钱可以买多少只?

(2)50元钱买1只 和1只,还剩多少元?

(3)请你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六、智慧园

(1)在圆和正方形中,但不在长方形中的数是(),它是()的()倍。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外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3)既在长方形与正方形中,又在圆中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篇5:人教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德育目标: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体会风娃娃的好心与傻气。

教学难点:在读懂的基础上,感悟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激趣导入

.猜谜激趣:“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就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风娃娃”。(师板书:风娃娃)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师边叙述边板画风娃娃。)

3.读题: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风娃娃打个招呼吧!

4.(过渡):这几天,风娃娃碰到了一烦心事,这不,他写信向我们求助来了。想和老师一起看看这封信吗?

求助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风妈妈的孩子风娃娃,我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大伙儿都夸我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前几天,风妈妈见我已经长大了,就让我去帮人们做点事,可是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责怪我?呜„„

你们的朋友:风娃娃

(1)质疑:咦,风娃娃碰到了什么烦心事呀?

(2)是呀,看到风娃娃这样伤心,你想怎么帮助它呢?让我们一同到书中看个明白吧!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趣味识字。

摘智慧果。

过渡:第一次读文就知道那么多,小朋友们真会读书。瞧风妈妈让风娃娃送来了许多智慧果请我们品尝。

(:带本生字的“智慧果”开心地跳入)

A.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生字:自由读、齐读、小组比赛读、抽读。

B.交流识记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文,交流风娃娃都到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田野

吹动大风车

河边

推动帆船

广场

吹跑风筝、衣服,吹断小树

三、研读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让我们跟随风娃娃一同到田野去看看吧!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在责怪风娃娃,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重点句指导读中感悟: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1)读着读着,我们仿佛都成了小秧苗。瞧,小秧苗正喝着风娃娃送来的甘露呢!

(2)来,可爱的小秧苗,和风娃娃说句话吧!

(二)分组学习,品读文第3段、第6至8段

带着小秧苗的感谢,风娃娃又兴高采烈地来到河边和广场。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做个调查,看看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在责怪风娃娃,并说出你的理由。

.分组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

第3段学习:

(1)自由读,交流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说说理由。

(2)理解“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很慢。”一句,体会纤夫十分辛苦。

(3)指导朗读。

(4)填空。

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只要有()就行。

第6至8段教学:

(1)自由读,交流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说说理由。

(2)理解“无影无踪”。

(3)如果你就是那棵受伤的小树、那只断线的风筝、那被吹跑的衣服,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

四、明理小结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需要风大点,有时又希望风小点。什么时候你希望风大点儿?什么时候希望风小点儿?

2.听了你们的话,风娃娃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瞧,他又写了一封信向我们表示感谢来了。

(出示风娃娃的感谢信)

感谢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和大家一起学习真快乐!你们真是有智慧的小朋友,在你们的帮助下,我懂得了做事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个道理,争做人人喜欢的好娃娃!

你们的朋友:风娃娃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写字教学

.出示本的生字,学生多种形式认读。

2.小组交流: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3.全班汇报交流。

三、写字指导

.出示句子:小朋友们热情地帮助了风娃娃,风娃娃不再伤心了,它高兴地向我们表示感谢。

2.瞧,风娃娃多能干呀!它用“伤”、“表”、“示”写了一句话。咱们也来跟风娃娃比一比,学习书写这三个生字宝宝。

3.指导书写“伤”、“表”、“示”。

4.学生练写。

作业设计:完成《高效堂》

篇6: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白道口中心小学 王海娜

一、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3课时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篇7:人教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1、了解年的由来和春节习俗,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能用欢快、活泼、明亮的声音来演唱《过新年》这首歌曲,体验孩子们过新年愉悦的心情。

3、认识打击乐器“鼓”、“钹”,通过节奏训练,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表演。创编律动表现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春节的基本习俗,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

2、能积极配合老师、同学完成各项律动、参与表演。教学难点:

1、“休止符”、“前倚音”、“顿音记号”在歌曲中的唱法。

2、节奏的训练,器乐的配合。教学准备:

多媒体、鼓、钹、手绢花 教学内容:

一、生随音乐《过新年》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新授内容

1、导入:

(播放歌曲《新年到》)

师:小朋友们,当你的小耳朵听到这首歌曲时,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过年···

2、介绍春节习俗

师:小朋友们对春节的习俗了解多少呢?(出示课件)

介绍扫尘、对联、贴窗花

师:关于年的由来,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课件导入《年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的除夕,人们还是幸福开心的生活着。突然,村子里跑来了一头叫“年”的怪兽,它头长尖角,非常凶猛,吃掉了村子里很多小动物,人们害怕极了。这时候来了一位老奶奶,她说“年”最怕红色、光亮、能炸响的东西,村子里的人马上点亮了自己家里的灯火、贴上红色的对联、燃放爆竹,终于把“年”兽赶走了。以后的除夕,人们害怕年兽的再次出现,再也不敢入睡了,等到天明,也就成了今天的传统节日“过年”。

3、学唱歌曲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学习一首有关年的歌曲,名字叫做《过新年》。a、师范唱

b、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1)提出鼓点“咚咚呛”

(2)游戏。歌词接龙,我来问,你来答(咚咚呛)c、听唱

(今天,老师在黑板上设置了一个“小小音乐家”的评比栏,每组进行评比,表现好的将为你们组奖励一个小音符,比一比,看哪一组表现最好。)(1)听歌曲《过新年》(生学唱,并模仿其中一句),看谁学得快。(2)听歌曲,分组学唱自己组里的那一句(播放音乐),师琴声伴奏

(3)听歌曲,并学习别人组里的那一句,看谁学得多、学得快。(4)师弹琴,生齐唱(欢快、活泼的情绪)(5)分角色演唱(师生间配合、男女间配合)d、难点解决

师单独提出“休止符”、“前倚音”、“顿音记号”在音乐中的唱法来弹唱。

4、认识器乐、并伴奏

a、认识“鼓”、“钹”两种乐器。(出示课件)

学习其单独的演奏方法(听声音、模仿)

b、师与生在音乐中的配合示范

c、用手模仿学习乐器在《过新年》中的表现

d、请同学上台当“小乐手”,其他同学充当“小歌星”(师伴奏)

5、律动

a、师随音乐示范舞蹈(道具手绢花)

b、介绍手绢花,并学习汉族民间舞基本动作 c、请同学上台表演

d、请“小乐手”、“小舞星”、“小歌星”一起表演。(播放音乐伴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太高兴了,现在,就请同学跟老师来倒数“3、2、1”,一起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播放课件)

在这里,老师祝小朋友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做永远快乐的小天使。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8:对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的建议

一、对教材第17页例4的看法和建议

教材中, 例4是这样的:

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小时内持续上涨, 下表记录了这5小时的水位高度。

由记录表推出这5小时中水位高度y (单位:米) 随时间t (单位:时) 变化的函数解析式, 并画出函数图象;

据估计这种上涨的情况还会持续2小时, 预测再过2小时水位高度将达到多少米。

分析:……

解: (1) 由表中观察到开始水位高10米, 以后每隔1小时, 水位升高0.05米, 这样的变化规律可以表示为y=0.05t+10 (0≤t≤7) 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11.1-10中所示。

(2) 再过2小时的水位高度, 就是t=5+2=7时y=0.05t+10的函数值, 从解析式容易算出y=0.05×7+10=10.35从函数图象也能估出这个值。2小时后, 预计水位高10.35米。

记得在当时的教学准备过程中, 我注意到第 (1) 问的解答与设问不符合。 (1) 问中是要求推出5小时内水位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解析式, 而解答中的自变量范围是“0≤t≤7”, 并且这里图象也应是5小时内的图象, 而解答中画出的是7小时内的图象, 显然与问题不符。那么教材为什么会这样写呢?我想可能是为了兼顾第 (2) 问条件的缘故。但作为从事数学教育的工作者, 从数学的逻辑性, 严谨性出发, 这里无论怎样都应算是一个错误, 所以我想可以有两个方式进行修改。

修改一:直接改 (1) 问答案, 函数解析式y=0.05t+10 (0≤t≤5) , 并且图象只画出5小时内的情况。

修改二:改题目, 将题目 (2) 问中条件加到前面文题中, 即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小时内持续上涨, 下表记录了这5小时的水位高度。

据估计这种上涨的情况还会持续2小时。

(1) 由记录表推出这水位高度y (单位:米) 随时间t (单位:时) 变化的函数解析式, 并画出函数图象;

(2) 按估计这种上涨的情况持续2小时后, 预测水位高度将达到多少米。

这样就可以不改答案了。

二、对第十五章《整式》中因式分解的教学思考

篇9:人教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逐步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师:老师完胜呢!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那是因为老师有一个秘密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3.出示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师:老师去商场购物,看到这些福娃很不错,老师想买一些。如果我买2盒,会有几个福娃?能用算式表示吗?

师:5?也就是表示2个5。(出示点子图)那么5?就等于10。

师:买3盒呢?会有几个福娃?4盒?5盒?10盒呢?算式怎样表示?

二、探究建模

1.观察后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和谁有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2.编制口诀

师:既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口诀,那什么是口诀呢?看来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对!口诀就是让我们便于记忆,能很快帮助我们算出乘法得数的口令。熟记口诀,我们就不用每次算乘法时还用加法或看点子图来计算了。有谁知道关于5的乘法口诀的吗?

师:真厉害!你刚才第一句说的什么?

你知道“一五得五”说的是这里的哪个算式吗?(板书:一五得五)

这里的“一”和“五”指的是?“得五”的意思是?

师:在编制口诀时,通常我们会把两个乘数中较小的数放在口诀前面。那5?=10和2?=10,编制口诀的话,前两个字是?3?和5?呢?(师板书:二五、三五)

师:如果让你们来编制剩下的口诀,你觉得自己能编制出来吗?

哦!信心满满,那我们赶紧来试试吧。翻开课本52页,请补充完整例1。

3.记口诀

师:大家自读5的乘法口诀,你们发现了一些规律了吗?

师: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口诀的特点基本都说到了,可以看出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但老师还得强调一点:当积是整十时,直呼出几十,积是十几或几十几的,要按数的读法读出来。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能先记住5的乘法口诀。同位互记口诀,展示评价。

4.师生对口诀

师:都背得挺熟练的,那接下来我们进行对口诀,现在我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来比赛,我说口诀的前半句,你们来说积,看哪一组反应最快,声音最响亮。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那口诀有什么用啊?

师:好,那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1.P53第5题。

2.P53第2题。

3.P52第2题。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背5的乘法口诀给爸爸妈妈听。

2.和家长对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 一五得五 5?=5

2?=10 二五一十 5?=10

3?=15 三五十五 5?=15

4?=20 四五二十 5?=20

5?=25 五五二十五

篇10:人教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感受树叶的美感。

2.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构造。3.用常用美术工具材料表现树叶的美。

教学重点: 用铅笔、水彩笔、水笔、等画树叶。

教学难点: 绘制出各种形态具美感的树叶,并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已的感受。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各种树叶、绘、制好的范例图。

学具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各种树叶,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各种笔具,等常用美术用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美丽的森林、树木、植物。春、夏、秋、冬景色------各种树叶特写。二.导入:启发学生讲一讲春姑娘------或秋天的童话------三.启发谈话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有没有注意到校园的花草、树木季节不同会有什么不一样?

1.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树木的花衣衫,“季节不同树木的花衣衫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活动------绿、黄、红等,师:适当引导)四.结合教材揭示《叶子上的小 “血管”》 1.师:展示树叶提问?

叶子有 “血管” 吗? 学生回答------师引导 “血管” 就是叶脉。2.叶脉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学生活动------叶子上的叶脉就同我们人的血管一样,遍布全身用来输送水份、养份的。

五.观察、探索

1.师:展示树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拿出收集的树叶交流仔细观察,比一比有什么不同)2.师: 提问。

(1)你们看到的树叶外形有什么不同?边沿有没有不同? 学生发言------各种形状的可能性,师:适当板画外形,供学生参考。

(2)颜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言------混色、带色点的都有可能------(3)不同的树叶 “血管” 有什么不同?

要求学生多片叶子间(详细对比、细致入微观察)学生发言------师:适当板画。(4)正面背面有什么不同?

(5)摸一摸这些不同的树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学生发言------(6)还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发言------组织学生说一说对叶子的感受------(师:总结;每一种树叶都有各自的面目,象小朋有的脸蛋,虽然每人都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但没有绝对的一样。是吗?)六.展示例图

白纸绘制、彩色纸张绘制、剪制作品,水笔单色、淡彩,水彩笔画。(1).提示性讲解这些画的绘、制材料及绘制过程------(2).这些例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如有疑问?师:当堂及时解答)七.作业要求:观察叶子画一片自已喜欢的叶子,注意 “血管” 的粗细结构。并在画面边写

用心

爱心

专心

上几句对树叶、对叶脉的感受的话语。

1.课堂巡视指导,启发学生选材,指导绘制。

2.先绘、制好的同学上台展示作业,并说一说绘制过程,及感受-----3.学生作业展评,学生参评。师:讲评存在问题,肯定学生认真积极参与学习------八.小结;(展示2)通过展示手法不同的 剪制、刻制、印制、粘贴、装饰等例图,启发学生还

可以用什么材料、工具来绘、制?-------各种材质不同,笔具不同。如:挂历纸,包裝盒等剪贴、刻制等多种方法。在生活中可作装饰挂画欣赏,可作书贞用途等。

九.优秀作业上(美术园地)鼓励学生学习,激励学习兴趣。

*本课可能出现一课时时间不够,如两课时。第一课时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体验自已的认知,表达自已的感受。第二课时尝试用适合的笔具、纸张绘制自巳喜欢的叶子及上台表述、展现自已的学习成就和认识感受不同材质,形式艺术美和实用美------。

用心

爱心

篇11:人教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轻巧、纯真的声音整齐的演唱出《大风车》天真、欢快的情绪。

2、能以舞蹈、乐器以及多种演唱方式参与歌曲《大风车》的表演。

教学重点

分组用舞蹈、乐器以及多种演唱方式参与歌曲《大风车》的表演。

教学过程:

一、律动

播放歌曲《大风车》伴奏音乐,老师带领学生跟音乐律动。〔设计意图:用律动调动学生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展开教学。〕

二、导入: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跳舞的音乐大家一定很熟悉吧!知道是什么歌曲吗?对了,这首歌曲的歌名就叫《大风车》!这首歌曲还是一个很有名的少儿节目的主题歌呢,知道是哪个少儿节目吗?是的,和歌曲的名称一样,也叫“大风车”!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大风车”节目都有哪些栏目?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大风车”电视节目啊?那么我们今天就把大风车节目搬进教室,老师来当主持人,大家在音乐教室里共同渡过一个大风车节目好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参与“大风车”节目进行本课教学,在游戏中完成本课的新课教学,改变以往的枯燥形式。〕

三、学习歌曲《大风车》

1、导入。(在黑板左边布置一扇用黑卡纸做的双开门,并在门的上方写好“芝麻开门”,门的里面写好“大风车”三个字)

教师手持纸做的话筒:“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大风车”节目现场,我是主持人过老师!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栏目:芝麻开门。这个节目是一个谜语,而谜底就在门里面。是猜一首歌名,只有歌名猜出来并且把这首歌曲也演唱好了才能进行后面的环节。我想大家一定希望这首歌能简单一些好顺利过关吧!好的,长话短说,首先请一位同学上来大声朗读一下谜面,大家赶快来猜一猜吧!”(猜谜语)

2、新授歌曲(显示歌谱)① 教师表演唱。

教师:《大风车》这首歌曲大家可是太熟悉了!今天老师也想一展歌喉,为大家演唱一遍你们欢迎吗?听完之后请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是按怎样的演唱顺序来演唱歌曲的。(学生回答)② 简单介绍前奏、反复跳跃记号。

教师:大家来看一下歌谱,歌曲的开头有一句歌谱没有歌词,这是歌曲的什么?(学生回答:前奏)是的,要前奏出现之后我们才能唱下面的歌词。这首歌的前奏和歌曲连接的非常紧密,所以一会演唱的时候,小朋友要仔细听好。我们再看一下歌曲的最后,在歌谱的上画着一个像房子一样的方框,里面写着1、2,我们就叫他1房子和2房子吧!后面还有一个大家所熟悉的——“反复

记号”,这两种记号一起出现我们就叫它反复跳跃记号。③ 学生按照歌曲的演唱顺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④ 学生用lu模唱歌曲。(歌曲最后的“嘿”不用哼唱,还是唱成“嘿”)⑤ 学生边听录音中小朋友的范唱边轻轻跟唱,听之前让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情绪。⑥ 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⑦ 指出学生演唱的不足之处并纠正,使歌曲演唱更动听。

四、动画城。

1、欣赏动画片主题歌《蓝皮鼠与大脸猫》,欣赏之前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教师:《大风车》这首歌曲你们演唱得真动听!我们顺利通过第一个栏目,下面请来到节目的第二个栏目!这里有着机灵的蓝皮鼠,可爱的大脸猫,还有带领大家翻山越岭去冒险的印第安小队长,第二个栏目就是(老师一边打开黑板上的“门”一边带着学生说)——“动画城”!(同样在黑板中间用卡纸做一扇漂亮的双开门,里面写着:动画城)今天动画城栏目给大家带来的第一首动画片歌曲就是《蓝皮鼠与大脸猫》,欣赏完后请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欣赏歌曲《跟着队长走》,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教室里有节奏的围圈走动。

五、挑战800 教师:同学们,竞赛是挑战800的重点,挑战是挑战800的主题,我们的“挑战800”激烈而有趣味!我们大风车最后一个栏目是“挑战800”!今天我们挑战的内容就是用比赛的方法把《大风车》这首歌曲演唱好或表演好。同学们可以加上打击乐伴奏,可以加上歌表演。可以一个人独唱也可以一组同学齐唱或者和《蓝皮鼠与大脸猫》那首歌一样领唱与齐唱相结合。好,下面同学们就开动自己的脑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吧。

2、同学们比赛,老师和其他学生给予一定的评价。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参与“大风车”节目(芝麻开门、动画城、挑战800)进行本课教学,在游戏中完成本课的新课教学,改变以往的枯燥形式。〕

六、课后小结

篇12:人教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

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

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

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庹、1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认识厘米。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1)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2)用米量。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4.认识线段。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用语的科学性。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让学生体会到:线段是直的。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5.解决问题。

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估测,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身体会1庹、1拃、1个脚长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6.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应全面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观念建立的能力。

4.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例如“认识米”一课,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来体会厘米和米的关系。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6.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及练习一1、2题。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点

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用厘米测量物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测量长度的方法。师:怎么测量巨石的宽度?怎么测量布的长度?怎么量竹竿的长度? 生:用庹量巨石,用拃量布,用脚长量竹竿。

师:老师和小明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老师的手大,小明手小。生2(提出问题):他俩的拃不一样长。师:那么谁的结果正确呢? 生:都对。

师:选谁量的结果?

生:无法选择,因为都可以。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认识直尺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都有什么?

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引导学生找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四、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4)找直尺上的。师:在直尺上找1厘米,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到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生:(活动)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

生:(回想)

师: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 生:(比划)

师: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生:短、小、又短又小。

师:你用的词真好。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5.生活举例。

师: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比如:(师伸出食指)老师食指的宽度、(举田字格本)这田字格的宽度、(举图钉)图钉的长度。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生:(举例)

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得更多。

五、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纸条的长。

师:这张纸条有多长呢?怎么用直尺测量? 让学生自主测量,教师巡视。2.汇报。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

师:对,我们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3.测量自己的数学教材。教师指导学生测量。

六、总结评价,深化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

4、例5。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测量物体的长度。

3.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1米,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测量铅笔的长度(比一比看谁量得最快)。2.谁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

通过测量黑板你们有哪些感想,谁想说?(体会小尺子量比较费劲)提出问题“有比较长点的尺子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米尺,说明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1.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拿出1米尺。

2.小组交流、比划1米的长度。(伸开双臂,量一量身高)3.汇报,体会大约1米的有多长。4.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米的物体。

5.仔细观察一下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可以用“m”来表示。讨论:1米=100厘米。

三、用米测量

1.指名学生: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凳子的长度、门的高度。2.交流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估测一下教室的长度,再用卷尺实际量一量。4.说一说米尺的好处。

四、做一做

引导学生量的时候应注意:把绳子拉直才是正确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

6、例7。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

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出示一截细绳,让学生测量。

1.说一说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拉直)。2.汇报测量结果。3.比划绳子的长度。

4.沿着米尺把绳子的长度在黑板上画下来,让生观察这一条线就是绳子的长度。这条线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就是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自主探索

课件演示绳子拉直的过程(从直观物体抽象出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线段。1.观察线段的特征。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是“直的”。

2.刚才我们量了这条绳子的长度是多少?那么这条绳子拉直后我们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那么这条线段的长度也是„„,引导学生体会线段的另一个特征:可以量出长度。

3.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可以看成线段(黑板、书桌、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三、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几条线,区分线段。

2.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线段让学生量一量长度。3.汇报结果,交流量的方法。

四、画线段

引导学生画线段必须用到直尺才能确定线段的直。1.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比一比谁画得最快。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如果直尺上的0刻度不清楚了,谁能想个办法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小组讨论)(课件演示)

4.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说说应该画几厘米?)5.教师小结。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的表现如何,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疑问?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8。教学目标

1.在建立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能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

(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同学们看操场上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1)小组交流讨论。(2)指名回答,说想法。(3)教师引导。

方法一:排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4)小结: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巩固深化

1.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1)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

(2)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5()

黑板长2()小红身高124()

课桌面长150()

四、课堂评价

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有哪些收获?

上一篇:英语学习方法总论(口语)下一篇:心疼记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