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那美好的画面作文

2024-04-23

定格那美好的画面作文(共14篇)

篇1:定格那美好的画面作文

定格那美好的画面作文

爷爷读书看报的画面一直印在我记忆中,挥之不去。

爷爷是个有文凭的人,出口成章,无论是说还是写都头头是道。别人要写邀请帖、喜帖什么的都找他。爷爷是真得活到老学到老。

小时候,爷爷戴着眼镜看报纸的画面让我很是难忘。

小时候,家里的报纸一摞一摞的堆下电视机下面。

炎炎夏日,爷爷安静地坐在阳台看报。阳光毒辣的烧灼着阳台,周围是那样出奇的安静,蝉鸣和风声都可清晰地听到。阵阵微风缓缓拂过爷爷身边,打乱了报纸原本“整齐”的姿态,爷爷一遍遍耐心地将它整理好。爷爷一脸认真地仔细扫视着,一大张带满褶皱的报纸在爷爷手中,控制自如。爷爷轻松地“翻弄”着一张张报纸,紧眯着眼睛浏览一张张的报纸,浏览着其中的内容。阳光洒在爷爷庞大的身躯上,那画面我仍然记得。

自从奶奶走了以后,爷爷不知怎么了,最近迷上了看小说。

毕竟闲着的时间太长了吧。这些小说全部都是关于动物的,大部分都是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爷爷把我藏得书的看完,再借弟弟的看。总之,弟弟一有书就会分享给爷爷看,等自己和爷爷都看完了再换回去。

这个冬天,爷爷没事就坐在床上看书,床头的台灯发出耀眼的白光,照射在他的身上,射在焦黄的书页上。爷爷看书的样子依旧是那样的认真,脸上的.皱纹都像眼睛聚去,他的眼睛紧紧地睁着,仿佛是要抓住每一个字。他仔细摸索着书中的每个字,似乎每个细节他都在认真思考,认真欣赏。爷爷仿佛已经融入了书中的故事,身边的一切,早已不在乎。爷爷甚至根本不知道,我就在他的身边在他的身边。爷爷脸上的表情是在变化的,随着书中的情节吧。强光照射在爷爷脸上的画面,是那样的熟悉。这画面,仍定格在我记忆中。

爷爷认真的表情,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篇2:定格那美好的画面作文

这是二战期间的海岸线,飞翔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将自己装入飞机中,引爆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叫做神风特攻队。

有这样一个队员,在出发前给家人写的遗书中,仅仅有一句话:“妈妈,我将变成一只萤火虫。”如此稚嫩的话语,几乎可以辨别出其中孩童般的天真。但就是这样一位还怀着童年绮梦的孩子,将要上到战场,再无归日。

在海风吹习的一日,画面上他驾驶的零式机艰难越过美军的封锁线,呼啸着撞上了排列森严的舰艇。如黑色的大鸟般泛着残酷的光芒。时间定格,画面静止,喧嚣战场上所有的人都抑制不住仰头观望那巨大的爆炸,离镜头最近的一个美军士兵眼眶湿润,他浅色的眸子里映出的黑烟滚滚,遮蔽了那日澄蓝的天空。

画面定格在这一幕再也没有移动,仅仅是一瞬间,他的生命连同舰队上那么多的人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个天真的怀揣着梦想的战士真的变成了萤火虫。只是萤火虫燃烧微弱光芒照亮了一片天夜,他们燃烧之后,惟有滚滚的浓烟遮天蔽日,模糊了多少人的眼睛。就是在那定格的一刻,多少儿女失去父亲,多少母亲失去孩子。白发苍苍的“妈妈”手捧“英雄”的稚气的话语,想念着的,必定是那个乡间小路上天真望着萤火虫的孩子,而不是这个毅然决然撞上舰艇的军人。

那个怀有赤诚之心的战士,坚信着会放出光芒的儿子,最终带来的仅有死亡的阴影,久久弥散着难以褪去。自己的、他人的生命就定格在这一念之差中,焚烧殆尽。

烟云笼罩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的心上。是的,当战争流过的鲜血变为教科书上轻易翻过的数字时,我们便开始遗忘它所曾经带来的穷途末路的绝望,它曾让那么多人的生命定格在一日又一日的硝烟中,再也无路归家。

那心中的信仰支撑着他献出自己的年轻生命,鲜血使得杀戮变得寻常而麻木,他看不到当自己的生命定格在那一幕时,将有多少人为之流泪。你可以说信仰无罪,但是所有的信仰,难道有比生命更为弥足珍贵的吗?难道有什么比定格着的那一刻毁灭如此多的生命更令人警醒!

篇3:一幅定格的画面

还记得那个冬天,一个寒冷的黄昏,刚放学的我正往家赶,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裸露在风中的脸,像割开般火辣辣地疼。寒风中的公交车站早就挤满了人,然而堵得一塌糊涂的路让车动弹不得。听着大家的抱怨,一转身,却发现车站的长椅上有一对老人,默默的在寒风中依偎着,是那样的平静。

这对老夫妇,从那个老人花白的胡子看,他们的年龄应该不小了。只见那个老妇人的头,轻轻地靠在老人的肩上。老妇人身上盖着一件男士的大衣,她似乎睡着了,只有嘴角微微上扬。而老人身着毛衣,一脸甜蜜地看着老妇人。一阵风吹过,老人咳嗽一声。老妇人睁开眼,侧脸望去,赶忙伸手把身上的衣服给老人披上。他们相视一笑,老妇人顺手替老人扣上衣服的纽扣。

“叫你不要充小伙子,你不信嘛。”

老人笑笑:“车可能还有一会,不如我们走一走吧!”

老妇人点点头,他们一齐站起来,离开了长椅。

又一阵风吹来,我看到老妇人打了个寒战,老人连忙用手将老妇人往自己的怀里揽得紧些,然后用另一只手紧紧握住老妇人的手,相互搀扶着离开拥挤的人群。

看着他们的离去,不知怎的我的眼角竟有一丝泪光,世界仿佛定格在这个画面上。我想:他们走过的路已经很长,相信他们定是深深爱着彼此。他们相互依偎着,双手紧紧相握,传递着幸福与浓浓的爱,那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情,我想用在他们身上正合适不过了吧!

此时,华灯初放,人潮攒动,那对老夫妇也已走远了,只是他们不知道,那个幸福的瞬间,已被我定格成了一幅永恒的画面……

点评: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以场景描写为基础的叙事类散文,本文形式简单,但写意深刻,通过简单的场景描写,精致的细节刻画表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和爱,让读者受到深深地触动,这一设计不由得不赞赏习作者细腻的观察和细致的笔法。本文是一篇以场景描写为主的习作,作者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用一细节展现了爱的真谛——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使全篇情真意切,较为动人。

篇4:童振刚 把美好定格在画面里

童振刚喜欢画人,尤其喜欢画女人,从他早期的“纸上江山”、“幸福指数”、“不合作状态”,到“不稳定因素”、“女人观世音”,直至今天的“心经”系列作品,女人始终是他绘画中的主角,偶尔几个男人形象的穿插,也是从他自己的模样中提炼而来。

童振刚多次画女人,过去画的是纤瘦细长、溜肩古典的传统女人,后来画的是肉乎乎的耸肩颓废的胖女人,现如今在他的“心经”系列里,他的女人以女相观音的样式呈现。在这个过程中,他画面中的女人形象越来越概括,越来越模糊,这种“空”与“脱离”的升华,体现了其观察方式的变化。

如果单纯从性别角度来理解童振刚作品中的女人,他更愿意将女人视为“观音”。“好女人就如观音转世,她们有着普度众生的菩萨心,有着人之初的善良,有着扬善避恶的力量。”我们也可以将其作品中的“女人”解读为一种诱惑,来自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诱惑。正如其作品中少不了女人一样,生活中亦少不了各种诱惑,而“心经”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自我加持、自我修炼的过程。女人与观音,心经与肉跳,诱惑与克制,正像人生一般矛盾。

六次手术

2007年,童振刚的创作以“纸上江山”、“幸福指数”、“不合作状态”和“不稳定因素”等系列作品为主。自那年开始,他开始频频入院,前后接连做了6次外科大手术。

童振刚第一次受伤是在做雕塑时摔断了股骨颈,手术后在轮椅上坐了半年。次年年底,他为了大型作品的创作,购置了一个电动升降椅,结果椅子在试用时出了故障,在上升过程中电门猛然冲出,电条拉断后他从6米高处摔下来,导致腰椎粉碎、神经刺伤,又在医院躺了半年时间,且留下了后遗症,现在不能久站,并且无论春夏秋冬,晚上睡觉都需要铺着电热毯。没过多久,他的胳膊和腿又不小心受伤。两年后,取出身体里的钢板,竟然发现不能走路,检查后才知道是重创后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经过几次手术之后重新换了新的股骨头……

“有人说,如果你对你的人生不满意,如果你想对生活有更多了解的话,那就到重症病房里去走一圈,你就会知道你有多么幸运,就能理解生活有多么幸福了。我在重症病房进进出出了6次,不只是走了一圈。”

六次手术,带给童振刚的并不是身残志坚的苦情戏码,而是“人要愉快活着”的乐观心态,他经常是重症病房里给大家讲笑话、活跃气氛的那一位。不能作画的日子里,他想的最多的,不是人生,而是书法。

从书法中来,到书法中去

童振刚最初涉足绘画,是从书法开始的。1978年左右,童振刚在新疆、四川、南京,上海等地学习化工自动化课程,业余时间,他经常到寺庙里抄写对联,慢慢培养了对书法的兴趣,参加了一些书法兴趣班。童振刚在南京时师从萧贤、林散之,开始系统学习书法,不仅学习了微妙的书法用笔,也从中领悟了严谨的做人、做事道理。回到新疆后他继续研习书法,也开始慢慢接触绘画,体会水墨本身千变万化的同时,从结构、疏密的关系中寻找绘画的突破点,这段时间的学习,对童振刚而言,可谓受益终身。绘画方面,由于平时喜好篆刻临碑,童振刚的绘画多带有吴昌硕、齐白石画面中“金石入画”之味,浑厚,有力,稚拙。

童振刚到北京是在1985年,在绘画创作之余,他开始审视自己书法中的“情绪”。或许跟他的性情有关吧,童振刚的书法并非单纯的外柔内刚或外刚内柔,他的字外面很刚,里面也是硬气多一些,他开始给自己“降燥”、“加柔”,在书写过程中感受“情绪”的变化。就这样,书法与绘画同步进行,是童振刚多年的创作习惯。

在6次手术修养期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种“书写”情愫融入到绘画中去。出院后,他听了一位寺院住持的建议,开始每天书写《心经》,用自己的书法风格书写《心经》。在不断的自我加持中安静下来,慢慢将其转变成一种创作方式,融合自己的绘画元素,形成了“心经肉跳”的最终面貌。

矛盾并快乐着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玄奘译本

2011年大病以后,童振刚开始书写《心经》,并以书法入画,将字、画、像,即书法、绘画、造像融为自然和谐的一体,并从水墨本体出发,运用一种新的布本材料,构成一种新水墨的艺术方式。于童振刚而言,《心经》是对于实践的神性指导,他在一遍遍地书写、创作中思考精神层面的欲望和痛苦,而“创作—书写”的过程即是一种加持,一种根植于日常经验,在无休止的重复往来中,磨练智慧与心性的不断修行。

“心经”关乎创作和书写的方式,“肉跳”则关乎欲望以及对于欲望的超脱,这种矛盾的冲突正是童振刚所要传达的。“我不是一个佛教徒,无法在宗教里逃遁现实,依然要面对社会生活中的诱惑和欲望,所以只能在生活中修行、加持自己,这必然会矛盾,人的活动本身就是矛盾体的活动。”栗宪庭看了童振刚书写的《心经》,认为这不仅代表了他个体生命的欲望和痛苦,也象征着社会的挣扎和矛盾,是与平时的欲望有所不同的。

有人解读他所画女人的“眯眯眼”背后藏着恐惧和阴谋,说他的“不合作状态”系列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对此,童振刚的看法是:“很多艺术家创作时感到非常痛苦的事情,是你的作品到底跟政治、跟社会有没有发生关系,发生了多大关系。这个是说不清楚的,正是因为不可能讲清楚,所以才会感到痛苦。”

“我现在一直很快乐,虽然我做了6次手术,但是病痛并不会带来痛苦,我每天通过书写《心经》来加持自己,挑战自己,我把《心经》变成我绘画的一部分,去打破我作品中原有的形象。”

加分靠自己

童振刚用“心经”打破了他原先作品中丰富强烈的形象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书写心经能让我自己平静下来,现在想得比较多的是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会想我怎么样,我不怎么样;在过去我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如何看待别人,去看你怎么样,他怎么样。现在在我的书写过程中,总有另一个我站在面前,让我这样或那样,像在掐架的感觉,过去他们是在一起的。能用‘心经肉跳’来把自己的内心宣泄出来,这样挺好的,很舒服。”

nlc202309040629

从书写《心经》,到将其转变成一种创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写心经的方式,还是画女人和观音的方式,无论是诱惑还是加持,都是作者心态的一种体现。童振刚认为这是“更注重人格的一种自我关注,也是反映自己的一个场域”。王鲁湘将他写经的过程比作在大昭寺前磕等身长头,是一种虔诚的自我修炼。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童振刚对朋友的选择上,“过去交朋友,不管熟悉不熟悉,见几面就能熟络。现在,我更愿意相信一些能够真正跟你走下去的朋友,一些能给你‘加分’的朋友,这种‘加分’不一定是互相帮助,而是能给对方带来愉悦和温暖的感觉,一个眼神、一句话足够,现在‘加分’更多还得靠自己。”

如果用“女人”来代表童振刚所认为的美好的事物,他更愿将其转化为“观音”,主观地建立一种美丽而神圣的距离感,哪怕得不到,却可以随心享受那美状。“相比现实,我更愿意将自己认为的理想的美定格在我的画面里。”

Q:很好奇,你是怎么从化工自动化转向书法的?

A:当时大概是1978年左右,我在新疆的石油部门工作,接触的都是化工、机械、炼油方面的专业技术,后来被派到四川、南京、上海等地的工厂学习德国和日本的新技术,那会儿学的就是化工自动化,得学数学、微积分去理解其中的原理,这个对我来讲很难。所以休息时间我就经常去寺院里抄点对联,慢慢培养了对书法的兴趣。创作中感性和理性是水乳交融的,在艺术的表现方面,需要有真感情,也要进行某种修炼,单纯的理性思维不太适合我。

Q: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绘画的?

A:回到新疆以后,就开始跟李苦禅弟子学习画画,他并不单纯教你如何去造型,而是教你怎么用墨。比如说我们现在说的“墨分五色”,这五色是一笔画上去五个色呢,还是一笔一个色,总共用五色呢?他教我的方法是一笔一笔慢慢地画,一笔是一个颜色,第二笔是另一个颜色,无论你调几个颜色,它画出来都是一个颜色,这个方法对我后来的创作很重要。

Q:有哪些比较欣赏的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吗?

A:我比较倾向于八大山人、吴昌硕还有潘天寿,早期对吴昌硕的研究比较多,会临一些碑和贴。

Q:潘天寿被称作“雷公”,作画气势磅礴,吴昌硕是讲究“金石入画”,八大山人则以写意见长,这些元素似乎都契合了你作品的面貌。

A:是,我的书法和篆刻是同步进行的,通过书法和篆刻的疏密、结构来掌握画面中的情绪,将书法以一种绘画元素的形式融入到作品中。我现在的绘画跟传统靠的比较近,构成上也较为相似。

Q:你多次提到书法,且强调作品中的疏密和结构,“线”似乎是你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A:写了这么多年的书法,从书法到画面其实都脱离不了“线”。现在我们画素描关系,画十八描,都和书法本身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的“线”想强调一种书写性,通过书写性加入结构性,进而感受所谓精神层面的欲望、诱惑和痛苦。

Q:你大病后开始创作“心经”系列,生病跟“心经”的创作有关系吗?

A:我是从2007年开始生病,接二连三做了6次大手术。还有糖尿病,因为各种原因我的胳膊、腿、腰椎都摔过,手术治疗后来取出钢钉又发现股骨头坏死了,再手术换股骨头,有人说我是倒霉劲来了。住院期间就一直在想怎么更好地把书法融入到绘画中去,出院以后一个寺院住持建议我写点经书,《心经》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写的。

Q:从最开始写《心经》,到“心经肉跳”系列作品,这期间的创作心态有什么变化吗?

A:最开始只是单纯地书写心经,后来慢慢把它变成了一种创作方式,书法和心经都演变为自己的创作元素,并与以前的人物形象结合。这个过程能让我平静下来,更透彻地审视自己,更注重人格的一种自我内心关注,也能摆脱很多东西。你说是摆脱诱惑也罢,摆脱苦难也罢,其实都是挑战自己的一种方式。一边面对诱惑,一边修行、加持自己,这就是“心经”和“肉跳”的矛盾性所在。

Q:说到形象,因为你一直在画女人,那这次的女人形象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A:以前作品中的女人是瘦高挑的形象,后来画的是丰乳肥臀的样子,这次“心经”系列里的女人都是观音女像。我从心底里喜欢美的东西,假如一个像菩萨一样美好的女人在我面前,我更愿意躲得远远地欣赏这美状,把它转变成一种画面的语言,只有这样才不会破坏原初美好,这也是我把理想转化为画面的最佳方式。

篇5:定格的画面作文

东方一角,层层朝霞,如秋日枫叶一般绚丽,略带凉意的风吹过,撩起衣角。我背起书包出门,迎面就撞上了奶奶灿烂的笑容,温暖如阳光,刻在她脸上的皱纹愈加清晰。还未等我开口说些什么,奶奶便说:“看你,怎么不扣上扣子,不冷吗?”说着,一双手伸过来便替我系纽扣。微风中,奶奶微曲双腿,低着头,身子向前倾斜,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上下翻动。风,撩乱了奶奶的银发,也波动着我的心弦,一丝酸楚涌上心尖。“以后天凉了,好好照顾自己,别不吃早饭,别喝太多凉水……”奶奶的话还未说完,我忽然鼻头一酸,眼角的泪花模糊了视线,甜蜜与幸福在心底荡起层层涟漪……

微风中,奶奶佝偻着身子,为我系纽扣的画面深深烙印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跳跃的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奶奶身上。窗前,奶奶正手持一根银针,眯起眼睛,对着阳光引线。继而穿引着黑线,穿梭于棉衣之间。她带着古旧的老花镜,从不多说一句话,只是专注地在我的棉衣上忙碌,一针一针将棉衣缝得密密的。我在一旁静静看着,感叹制作棉衣的繁琐与深奥。“好希望永远都穿奶奶做的棉衣啊。”听了这话,奶奶笑着说:“傻丫头,有我在你当然会一直穿这样的棉衣了。”我笑着,不住的点头。做好后的棉衣穿在身上贴心又温暖,就像刚才的阳光也被缝了进去……

阳光下奶奶细心缝制棉衣,将点点滴滴的爱倾注于此,这画面深埋心底,永远铭记。

雨天,阳光胆怯地躲在乌云后,天空灰蒙蒙一片。我从学校急匆匆赶回家。车站,一个依稀亲切的身影出现在视野里,我兴奋的在心里呐喊“奶奶”。车外的奶奶,裤脚已湿,腿患有风湿病的她也不知道在这里等了多久。在车门打开的那一刻,她便尽力把伞撑在我的上方,我滴雨未沾,耳畔又想起那久违的声音:“终于回来了,走,回家。”奶奶牵起我的手,一路幸福的向前走。纵使天空阴霾密布,可我心依旧阳光明媚。

雨天里奶奶苦苦期盼,诠释人间最动人的真情,这画面让我流连忘返,淡抹不去。

篇6:定格的画面作文

那天放学,我以为是我爸爸来接我,没想到,爸爸食言了,没有来接我,当时心情很不好,就坐上了公交车准备回家,在公交车上交钱时,发现,咦,钱没在了。当时我急的直跺脚,不知道该怎么办,公交车司机说,没有钱,坐什么公交车,下车吧。我急的直哭。正打算下车,她把我拉住了说,没关系,我替你交,我发现,她正是我们班的杨晓小,一直以来就觉得她人很好,果然,真的`很好,幸好遇到了她,不然,我就惨了,就这样,我们聊了一路。

到站了,我们再了见,就这一次的相遇,我们成为了好朋友,每天放学一起回家,一起来,放学两人一起坐公交车回家,我们玩的很开心,很愉快。

直到有一天,在公交车上我们发生了争吵,于是我们开始闹冷战,在学校里,公交车上,路上我们都没有讲话,始终保持沉默,可能双方都不高兴,我的心情特别不高兴,希望她可以来跟我道歉,但是,就这样,我们的冷战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我很无聊一个人玩,她也一样。都不好玩。终于,小宇宙爆发了,我去跟她道了歉说:“对不起,我错了。”她说,没关系,我也有错。我们和好了,和以前一样的好。一切恢复了。

那天,在公交车上,我们俩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没带钱,我和她一起掏了一元钱出来,我们俩的默契无人能比,公交车上的人都笑了,我们俩也笑了起来。

朋友,是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你!

篇7:定格的画面作文

冬天,快临近期末考试了,我每日都泡在“学海”中,那时,才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夜深了,唯有这我闹钟的滴答声吵闹不休。外面的灯火越来越少,漆黑的大地只有几处依稀的火光。这几日,爸爸一直陪着我复习到很晚,此时,爸爸无聊地看着手表,仿佛在催促我写快点。我不停地奋斗着,可是困意越来越浓,朦胧中,看见那参考书、卷子、练习题堆积如山,咖啡已冲了两袋,脸也洗了好几次,可是脑袋仍昏昏沉沉的,最终,我仍抵不住乏意,倒在了书桌上。

不知过了多久,我再次坐直了身子,耳畔响起了浓厚的声音:“喝点梨水,换换脑子,清醒清醒吧。”爸爸一边把杯子递给我,一边用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那慈祥温柔的眼神仿佛能驱走我的困意,我清醒了很多,对爸爸笑了笑,又埋头苦干。爸爸走出了书房,或许是去客厅了吧。

书桌旁含着父爱的袅袅的梨香让我心头一暖,顿时有了精神。我忙跑出书房想告诉父亲,却看到了令我惊讶的一幕:父亲正端着碗吃梨子——那煮梨水用梨子。我上前从父亲手中抢过一个,说:“有好吃的不叫我,”我啃了一口,竟一点味道也没有。“你怎么吃这个?”我惊讶。“我看浪费太可惜了,便吃了,你快去复习吧。”泪水溢满了眼眶,模糊地看见爸爸憔悴的脸,我将手中的装着梨水的碗递给爸爸,声音有些颤抖:“爸,你喝梨水,我吃梨。”说完,一滴晶莹的泪珠还是掉了下来。

梨把它的甜美都无私地奉献给了梨水,自己却默默无闻,别人也许不知道,就像父爱,虽然粗糙,但却催人泪下。

父爱无私,他不会刻意地体会,却总能让人在发现时心头暖意十足。父爱隐藏在点滴中,

滋润于心间,在有了乏意之时,它便能带来温暖。

篇8:定格的画面作文

不知过了多久,雨一直下着,像老天一不小心洒落的珍珠项链,一粒粒珍珠击打着老树佝偻的`身躯,正是那抹背影,牢实地将树苗护在怀中,那早已弯下地驱赶,无声地将击打的雨点拢在背后。我呆呆地望着那汇集的雨珠自树冠上落下,调皮的雨点像滑滑梯般溜到车站顶上,又快快地积成水流,从头顶处落下,似是道雨帘,而后,滴到车站一旁的草丛中。我恍惚地望着被雨滋润的万物,不觉想到自己的妈妈,想到她为我做的一切,想到她如何拖着劳累的身子满足我不懂事的要求……我不禁有些许动容。

呆呆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突然,耳边传来在雨中急速奔跑的声音,这音量短而仓促,不像是运动鞋,反而像是凉鞋之类的鞋物。跑步声在静寂的雨中,显得如此突兀,脚步声越来越近。

我好奇地抬头一看,一个抱着孩子的母亲正往这里跑来,目光首先投在脚上,果然料得的不错,脚上套着一双拖鞋,满意地点点头,视线渐往上移,身上的外套显然是慌乱间套上的,扣子还系错了。可能是在她怀中丝毫没被滂沱淋湿的孩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一怔,原来那母亲用单手牢牢的撑住了雨伞,用她那单薄的身躯,为孩子遮风挡雨,撑起一片天。可她,确实被瓢泼大雨淋湿了全身。

她,那位母亲,终于跑到了车站。她焦急地张望着,苍白无助的脸上隐约透露着希望。那张脸并无出彩之处,但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她那双深沉的眼,仿佛望上一眼,就要落入星辰大海。距通往医院的公交的到来也许只有一分钟,可我却莫名觉得,那是那位母亲生命中最漫长的一分钟,等待中,一秒一秒的时光流逝,而那一秒与一秒之间,却恰似隔着永恒。

篇9:定格的画面作文

记得,刚转过来时,班主任叫我们拿保险的钱,由于马虎,竟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到校后又疯子一般的跑回去。回来时雨点像黄豆一般向下砸来,我犹豫着要不要下车。在雨中散步时浪漫的,但,在雨中狂奔呢?衣服翻飞,淋上一身雨。班主任吃惊的看着我:“怎么淋漓的?向我借钱就好了,怎么这么不会变通!”却还是赶紧拿出钥匙塞到我手里,让同学带我去办公室拿毛巾。天知道那时感觉班主任多么的和蔼。

记得在我的第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一个个上去演讲,我坐在位置上,满脸欢喜的听着,看着。但我觉得,我还不属于这个整体,像一个旁观者。“范同学,你也来将一段吧!”正在我发呆时,语文老师叫到了我,全新的声音,将我拉回了现实。“去吧、去吧!”“快点啊!”同学们迎合着。当时真的是害怕极了,但还是慢慢地走了上去,从不通顺到流利,虽然讲的差极了,但我感觉与这个整体又进了一部分。谢谢你,语文老师。

记得,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同学们一窝蜂地上去抢书,那场景拥挤但快乐,不仅仅因为有书可以看,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友谊。“喂,那书是我的!”这个说。“不,是我先抢到的!”这个不甘心地说。“算了,我拿着本吧。”“还是给你吧,这本我看过了。”一段段话语涌进我脑海中,反仿佛又看到了当时那热闹至极又温馨如春的场面。

记得,每天早上同学们早早的到来,放下书包,屁股还没坐下,就急切地大喊:“那谁谁谁,把**科作业借我抄抄!”着急地样子,都不知道范本是谁的就开始大抄特抄。教室里满是刷刷刷的写字声。

还记得运动会时,操场上围了一大群人,由班主任带领,整齐响亮地喊:“七二!加油!七二!加油!”班主任张大嘴,用一根手指用力地上下摆动,那画面定格在我面前,快乐如初。

还记得在八年级拔河比赛时,同学们不顾冬天的严寒,红着脸卖力地大喊:“八二!八二!”多么团结的班集体啊!比赛后,同学们的手都不会动了,上面扎满了绳子的渣,班主任快步走上前查看,“没关系,没关系,我们虽败犹荣!”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

也记得元旦联欢时的真心话大冒险,这个吐水倒地,那个重病不起,更有的直接在地上打滚,还有同学们欢快的大笑声,跳舞的激情,这些愉快的画面,一幅幅得闪过。

篇10:定格的画面作文

逝去的那个小生命,你可曾听到我真心的忏悔?虽然,我现在无论做什么都已于事无补,但是我还是要说一声:“对不起!”

在姥姥家,稚气与顽皮的我总会“闯祸”,留下了很多现在回忆起来仍忍俊不禁的画面:捅掉马蜂窝后疯跑,三五成群兴致勃勃地在河里抓鱼可总空手而归,偷偷拔掉隔壁王二叔的自行车的气门芯,给小猪化妆……

一天,家里人都赶集去了,我独自一个人在家,躺在炕上,看着棚顶,实在无聊,突然,一阵轻微的“咕咕”声传过来,把我的目光引向墙角正在孵蛋的老母鸡身上。本来就淘气的我,这下便来了精神:要是能看看出壳前的小鸡的模样该多有意思。虽然姥姥说过,过不了几天小鸡就会破壳而出,可我还是等不及了,现在就想看个究竟。于是,一骨碌翻下炕,蹑手蹑脚的来到墙角,刚要伸手,老母鸡便“咯咯”的叫了起来,尖尖的嘴好像在警告我,我试着更靠近一点,老母鸡那要和“偷”蛋的人“决一死战”的样子,吓得我跑到一旁,心怦怦乱跳。可好奇心战胜了胆怯,我又走过去,死死地按住老母鸡,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拿出了一个蛋。

哈哈,鸡蛋到手了,看着手中的“战利品”,我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我小心翼翼地把蛋壳敲碎,又把一层白皮剥去,突然,一股血水涌了出来,一直还未成形的小鸡呈现于眼前,这只小鸡还没有长齐羽毛,浑身湿漉漉的,还沾满了血水。

小鸡突然蠕动了几下,发出了微弱的嘤嘤声,不一会便不动了,那惨死的小鸡赫然印在我的眼帘,更印在我的记忆里,现在每每看见鲜活的小生命,我总会想起那个画面,那定格在我记忆深处有关残害小生命的画面:剥开的蛋壳里躺着一只未成形的小鸡……

篇11:定格的画面作文

在心里那块圣地里,总是念着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有稀稀拉拉的几棵树环绕着的200小操场。操场旁是水泥地铺成的篮球场,球场两边各立着一个弱不禁风的篮球架。往东是一幢楼,楼里有一个班,那个班里满满的塞着54个人……

那是一个我们一天骂八遍也不许别人说一个不好的地方。

那是我的童年。那是我的母校。

还记得那时放学四点半,手机上课下课随便玩。英语作业从来不写,迟到罚站一起担。校服除了升旗仪式从来不穿,但红领巾不戴就要扣分。难看的广播体操“雏鹰起飞”、“小白船”,再到后来的“长阳巴山舞”,总有那么几个人跳的不亦乐乎。想想似乎每个班都有那么一个胖子,一个娘娘腔,一个油嘴滑舌的班长和一个凶猛异常的老班,一个无论怎么疯玩都能名列前茅的学霸和一个万年吊车尾的学渣……

那时的我们不懂世故、不慕虚荣,开心了就笑,伤心了就哭,不需要整天假惺惺地学着蒙娜丽莎。

那时的我们不懂学习与未来的路有什么关系,只知道身在校园有一念知己,周身就变得光芒万丈。

那是的我们年少无知,天真无邪,以为每条路的尽头都是光明,都是希望,都是美好。

那时的我们只知道记忆力有多么重要,却不知道回忆是多么珍贵。

当记忆的灯塔划破夜空,你们也许不知道,你们是我的光明中最亮丽的一笔啊。

今日再相会,曾经那些只能对女生低声下气的小个头男生们,已经比从前那些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她们高出好一些。他们变得大气了,她们变得矜持了。退去稚气,每个人都多了一份青涩。乍看大家都已找不回从前的影子,但谁的心里不住着一个儿时的自己呢?

回忆就像旧照片,没有声音,没有清晰的色彩,却一样能够撼动我心。也许我们不会分享,诉说那时的秘密,因为每一张旧照片,都是一段独家记忆。

“……你们还记得吗?”

“哈,我怎么能忘。”

我们会一直记得,就像血管里流淌着的血液一般,循环不息。

篇12:定格的画面作文

去年期末,我考试时失利,出分以后,老师的失望,父母的责备,更使我脸颊滚烫不息,几滴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在脸上肆意奔放徜徉,我默默嘲笑自己的愚钝。回家的路上,秋雨斜斜地织着,绵延细密,一片颓然,一片萧瑟,重重地压在我心坎上。

偶然间,那抹傲黄映入我的眼帘,那是怎样的一丛菊花啊!它们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灿烂辉煌!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周围的小草早已褪去往日的翠绿,唯独野菊花,却以它野性的勇敢和进取,迎风绽放,”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它咬紧牙关,随着瑟瑟秋风挺直自己的腰杆,全然不顾自己艳美的外衣极有可能被狂风撕得粉碎,它高昂着头,勇敢面对阻碍他它的风雨,给这个灰暗的世界带来一丝生机。

野菊花,这不服输的小精灵,这勇敢进取的姿态!秋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拼搏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让我平添了一份勇气,让我的心灵久久震撼!

往后,多少夜挑灯苦读,困倦袭来,我也绝不放弃;时间在我冥思苦想中疾速消逝,而后才发觉夜色已深,几近黎明;每每在夜阑人静中独自静默,心总会飘向那丛菊,它一定和我一样,踏在成长的路上,于是,我继续奋笔疾书,不再停滞。直至这次月考有所进步,才深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的快感。

篇13:高一作文定格的画面

这是一个很现实却又挺浪漫的兴趣。不知从何时开始,当我翻看记忆时,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被欺骗的感觉:我的记忆里有我挚爱的人和物,但当我想仔细的看清他们时,他们的眉眼却又像蒙上了一层雾般不清晰。

于是,我发现了照相的真实。

当一张又一张的照片被翻开,薄雾终于消散,还原了真实。

荷塘

照片上的荷塘并非哪处的景点,而是我在乡间捕捉到的靓丽。纵是缺了荷塘上的月色,纵是缺了月色下的歌声,它却多了一份无可比拟的清新与宁静。

荷花保持着弯腰的姿态,向清风致意。在叶与叶的缝隙中,露出了几道波纹;像瓷器一般光滑的叶片表面偶尔落着调皮的水滴,把叶的翠绿折射的更加美好;至于荷花;零散地分布着几支,像检阅士兵的长官,请允许我用这个不甚恰当的比喻,只是,它们的姿态,实在自信。

没有了游人,它们的开放,只为自己,所以,格外自由。

鸟巢

这张照片是一个仰头的记录。

此时,我仿佛站在树下。深秋,连落叶也看不见了,不知名的大树,荒凉的枝桠,苍茫的天空像是永恒的背景。两根算得上粗壮的树枝间有一个鸟巢,与大树融为了一个奇异的整体。我无法看清鸟巢内的情景,但想必早就没有鸟了吧?从外部看,它很是简陋,只是用树枝、泥土还有其他什么组合而成的。但谁又知道又多少只鸟从这里起飞呢?

雏鸟已经学会飞翔,独剩这孤单的鸟巢记录着一切。

对了,还有照片,它定格着这一份艰辛的成长。

生日

一张圆台,一只蛋糕,还有我。

我看着“我”,有些感慨,那时的稚嫩像跳跃的烛火一样消逝了,但生日时的欢快却被真实的保留下来。

那是应该被记住的美好。

我热爱一切被定格下来的画面。因为它寂静而倔强的见证了生活,它热切而诚挚的诉说了欢欣;

它铭刻了花的绽放,让凋谢之后留存了美好;

它定格了成长的痕迹,让鸟巢寂寞的坚持有了价值;

它扣住了流逝的时间,让真实的心情不至埋藏的过深。

篇14:定格记忆的画面作文

当时我六、七岁时,住在奶奶家,各个农户的孩子们都流行射箭的游戏,看到他们玩的很开心,我不禁羡慕,于是我决定,自己制作一把弓箭。

箭的制作过程相对于弓而言要简单的多,从奶奶家院子的树下挑选一根很满意的枝干,做为箭的箭杆部分,每找到一根合适的枝干,我都会很激动,然后从奶奶养的鸡身上拔一根鸡毛,我本以为被拔了毛的鸡会喋喋不休的追我,可令我惊讶的是,被拔了毛的鸡非但没有动怒,反而一脸平静,毫无气恼之色,接着从地上拾一块石子,磨成菱形,最后把这三样东西用线连在一起,我扶着箭,奶奶用线缠,一根箭做成时,令我十分自豪、开心。

弓的制作也不是很难,我从树下捡一根长点的树枝,让奶奶用砍刀削成扁平状,用螺丝刀在树枝两个端点一指处钻个眼,然后压弯,压弯这一步,要小心不然很容易折断,即使断了,也不要气馁,再来一遍就可以,我把着弓,让奶奶用线穿过两个孔,系紧,弓就制作好了。当挽弓搭箭,做出射箭姿势时,我感觉自己就像绿林军统帅神箭手罗宾汉一样,百发百中,威风无比。

弓箭毕竟是木材做的,质量不好,易坏,坏了再做,继续玩,没什么好伤心的,可是那把弓的损坏,让我悲痛无比。

做完那把弓时,拿起它,我感觉得心用手,立马找来一块破布,里面塞点棉,放在离自己几米远处,“猎物”就出现了,我把它想象成一只野兔,随着箭飞出“嗖”的一声,射中它的头部,立时“脑浆迸裂”。我把它想象成一只鹿,射中它的角,盼望能卖个“好价钱”。就这样射出去,捡回来,来回几十次几百次弯腰,即使累了,但依旧乐此不疲,甚至都忘了饭点的到来,依然射下去,可在一次意外中,那把弓被我踩在了脚下,一使劲,随着“咔嚓”一声脆响,它断了,这把被我保养的极致的一直陪伴着我的弓,顷刻间断了,令我心痛不已。

童年有与奶奶一起弯身做箭的温馨,童年有搭弓射箭的骄傲和快乐,童年有失去弓箭的遗憾和叹息

上一篇:一次有意义的郊外活动600字作文下一篇:内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