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2024-04-17

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通用8篇)

篇1: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基础课程,应对社会商业发展和分工的细化,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也随着社会需要变化不断改革。文章针对字体设计教学中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字体设计课程教学组织的创新与实践思路,并结合项目实践应用等教学方式,探索字体设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让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现实设计需要。

关键词:字体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实践

引言

韩国著名平面设计大师安尚秀先生曾说过:“文字设计是平面设计的脊梁”。字体设计在现今信息化时代,已深刻地渗透到设计领域的各个细节中,无论在标志、广告、网页、书籍、电视媒体等专业方向中都可以发现优秀的字体设计。字体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优秀的字体设计,积累大量的素材,给予学生种类繁多的研究对象。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得出更大可能的创造性结果。

一、案例教学

首先以视觉图形作品的观赏引导学生对优秀字体设计进行辨析,教师提出关联案例作品设计的重点对象及特点,点明其优秀的意义、创作的效果及设计方法。在之后的理论知识教授中,学生会根据需要吸收自己的关键知识,开拓后期字体创作正确思路,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努力做到优秀字体设计作品的欲望。接着让学生通过出版物、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媒介,尽最大可能收集所见到的认为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将搜集到的资料保持下来,进行分类别的讨论、审理、判断和评价。收集到的案例:如最美中国字体设计中,对中国各大省份和城市名称的设计,主要根据地域的内涵、文化、理念等对字体进行结合和创造,使名称变得形象、生动、并具有个性和艺术感。再如日本设计师杉崎真之助先生,在给教授字体设计技艺时,用投影的方式把设计好的字体投射到纸上,请学生们直接在投影字体的纸上进行描摹改造,鼓励每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独特字体设计作品,这种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字体设计的创造性思路,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二、情境设置

随着近年来字体设计竞赛的兴起,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特别是一些字体设计竞赛的大奖作品,都呈现出明显的字体创意设计的特质。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学生字体设计作品。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带入如设计竞赛等相关的体验,带入设计命题,从中选取某一典型案例,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仿真提炼、模拟案例设计过程的情境教学模式,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在字体命题相关的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思考各种问题,展开自己的字体设计意识和思维,寻求设计途径,分辨正误。在此方式指导下的教学,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字体设计创作方法和发现创造作为一种快乐,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字体创作的动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作暗示,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从而起到唤醒或启迪字体设计智慧的作用,顺利地过渡到字体创作阶段,解决命题实践问题。例如在GDC(平面设计在中国)设计大赛,曾专门开辟的《字运动》相关主题的海报竞赛中,毕学锋先生的《字运动——网》结合奥运主题,在上下留白的版面中放入一个大大的“网”字,把汉字“网”图解成球网的形状,形象地表现出网球场的图像,巧妙地体现出汉字和体育运动的关系,以直观的形式传递东西方文化能够共同交流理解的视觉符号。假如将学生带入此命题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字体进行创意设计的兴趣,字体创意的思维也将得到开发,并获得创意字体设计方面的想象力以及进行实验性字体创作的尝试勇气。

三、项目实践应用

课程的学习最终是为了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合理有效地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将课程与现实实际项目相结合的方式,不止让学生深入了解商业字体设计和字体概念设计的区别,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实战,获得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1)字体骨架字体的结构即是支撑字体的内在骨架,骨架的确定是在对字体内涵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对字体单字基本型的确定。这些结构,使组成字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比例关系。不同内涵的字体可以设置不同的高低、大小、上下等不同的面积比例,只要不影响受众对字体的识别和理解,保持基本的可识别性,就可对字体原本的结构规律进行创新和再设计,调整结构的位置、主次关系、疏密变化关系以及空间的分布,在视觉上进行突破创造。

(2)笔画规则字体设计的外在形态,是在把握字体本身骨骼构架的基础上,根据字体意义、语言习惯关系,或者文字视觉图形化的表述方式等,对字体关联元素的提炼,进行字体笔画规则变化的创意设计。字体需要经营的笔画规则,包括基本笔画的确定、调整笔画的粗细变化、衬线转角的设计等。单字笔画上的规则确立好后,就应严格按照规则贯穿整个字体,之后如涉及到字体组合后的整体效果问题,再从细节入手,细致调整。如图2字体设计作品《辛亥100年》,字体中的“辛”“亥”“年”三字借鉴草书的形式内涵,在设定骨架之后,找到了这三个字“折叠状”的共性,通过这个共性形成的类似叠加转折的笔画规则,严格地贯彻“辛”“亥”“年”三字,营造出了辛亥革命者奔赴的气势,成功地将百年前辛亥前辈前仆后继的气概再现。但由于涉及到“100”的数字,比较难以用同样的折叠规则来统一,所以对“100”的细节进行调整,将其中“1”的横划变成了竖条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开发创造,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感受字体,用理性的眼光去审查探究内涵,并鼓励学生以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方式去实验设计字体的笔画规则,让字体以个性化的设计方式表达情感性,使字体在识别性等底线上尽量做到具有更加鲜活的个性和独特的神韵,达到视觉愉悦感和视觉冲击性的平衡。

(3)装饰变化创意和个性是当代艺术领域的精神核心,字体设计也当如此,在确定好骨架和笔画规则之后,可以根据字体本身的内涵、文化、行业特点以及字体的词义,在字体的纹理、材质、色彩、立体化效果等方面加以变化尝试和强化修饰,使字体更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达到字体设计与字词内容的有效结合。这里的装饰变化根据字体的特点有许多的创意方式,作品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师针对新媒介迅猛发展环境下设计的相关字词,可以请学生尝试用基于屏幕显示的点阵字体开发与设计的纹理效果,来对相关字词进行笔画规则统一后的装饰。又可以鼓励学生将富有立体内涵的字体模拟出三维形态,或尝试用二维平面笔画规则来表现三维空间层次,也可以用不同的材质来表现字体不一样的空间感,探索字体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的字体设计作品呈现出丰富的意境,达到形、意、体的统一。项目实践以真实的商业委托设计为依据,引导学生从探究文字内涵的理解开始,对文字的字形、笔画、结构大胆突破创想,结合打散重构、形意结合、以图创字、以字为图、多维度设计、实物肌理材质组合等方式,创造新颖独特,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字体作品。因此,字体设计课程也变得更加丰富,充满趣味和诱惑,学生也变得更加愿意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字体设计中。

结语

随着社会商业的不断发展和分工的细化,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也追随社会动态,更加注重遵循商业需要和消费核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商业设计的需求,将课程设置与大量的社会实践项目相结合,使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呈现与时俱进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亦在使学生将所传授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融汇贯通的同时,鼓励学生及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尝试开辟创新创意新途径,以期使字体在信息传递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展现出新的视觉体验和新的生命力,使字体设计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艺术性和感染力。

篇2: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任务

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外文基本字体的书写方法及创意字体设计的基本规律,能够根据文字内容独立完成字体创意绘写的全过程;了解字体与版式编排的基本方法;会运用字体设计简单的平面物,如标语、店面、海报、招贴等,使所学知识在相关课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字体设计能力,解决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问题。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1、字体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1)要求了解内容:了解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明确学习目的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字体设计课程产生兴趣。要求学生翻阅大量平面设计资料,寻找字体在设计中的存在价

值,提高对字体设计课程的重视。

(2)要求理解内容: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字体设计的总体规范。

字体设计分类(印刷字体、美术字体、手绘字体)。

2、中文字体设计:

(1)要求了解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中文基本字体的书写方法与中文创意字

体设计的规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字内容选择相应的设计形式进行创意设计。

(2)要求理解内容:汉字简史

基本字体设计

3、创意字体设计:

(1)要求了解内容:通过“三大变化”学习使学生掌握创意字体设计的基本规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字内容独立完成字体创意、绘写的全过程。(2)要求理解内容:笔画变化(装饰字体、形象字体、意象字体、立体

字体等)

字形变化(倾斜、梯形、波浪、圆形、扭曲等)结构变化(突破、夸大、缩小、移动、连接、渐变、重叠等)

4、手绘字体设计:

(1)要求了解内容:了解不同手写字体的风格与作用,掌握手绘字体的特点,要求学生认真练习,切忌敷衍。

(2)要求理解内容:花押字体

绘写字体 书法字体

5、外文字体设计:

(1)要求了解内容:使学生熟悉外文字体的种类与特点,掌握常用外

文字体的书写方法及变体的设计规律,要求最少

学会书写两种以上外文字体。

(2)要求理解内容:拉丁文简史

外文基本字体设计 外文创意字体设计

6、字体的应用:

(1)要求了解内容:字体的应用是该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讲授、示范、欣赏等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字体应用的规范。

(2)要求理解内容:字体的单独应用

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文字的编排、文字的空间层次、字体与图形、字体的选择、字体的数量、字体的色彩、版式设计等)。

7、字体设计欣赏:(1)要求了解内容:通过字体设计欣赏,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掌握字体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规律。

(2)要求理解内容:观看教材中创意字体图例

播放经典平面设计作品。

8、字体设计的制作:

(1)要求了解内容:要求学生不但会设计字体更要绘运用字体,能用运用

字体设计出简单的平面物作品。

(2)要求理解内容: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文字的编排、文字的空

间层次、字体与图形、字体的选择、字体的数量、字体的色彩、版式设计等)。

三、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的建议。

(1)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中文字体设计(基本字体设计结构)

创意字体设计(装饰字体、形象字体、意象字体)手绘字体设计(花押字体、绘写字体、书法字体)

(2)教学的建议:

本课程在教学上运用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字体设计的要领;在教学手段上采取理论讲授、课堂示范、作业点评、作品欣赏等形式。并根据学生对本节课具体掌握情况具体指导,使他们尽快掌握难点。

四、本课程与基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平面构成》、《基础图案》

后修课程:《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装设计》、《广告设计》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字体设计》 湖南美术出版社 余秉楠 编著

篇3: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字体设计市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往往侧重对于汉字中黑体与宋体的书写, 练习的重点在于笔画的结构、比例等, 往往是基本字体或笔画的临摹及其变体等。在高校字体设计的教学中只依靠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练习方法便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字体设计的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对于字体本身的创意设计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已经是现在高校最为棘手的问题。教学中应该打破老旧的训练技法改为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与培养。近年来国内高校在字体设计课堂中过多的重视对拉丁字母的设计而忽视了汉字的设计与创新。教学中处了盲目模仿西方的设计之外, 自身对汉字设计的恐惧, 由于汉字结构较为复杂并且词意丰富, 所以各种设计领域的汉字设计并不突出。高校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汉字的设计与创新。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思想的更新。在学习国外优秀的成功案例时结合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 向学生灌输先进的设计理念与学习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中国未来的设计师, 高校教育者必须清楚我们大部分的设计作品将来面对的是中国受众。所以对中国汉字的绘写应该提上日程。

在商品市场日益发展的今天, 对于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展示设计、招贴设计中, 文字、色彩和图形是平面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如何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字体设计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与合作性的特色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工作者目前工作的焦点。中国字体发展与拉丁字母的发展一样的清晰, 从商代的甲骨文演变到大篆和小篆, 再到后来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现代印刷体的流行与文化的传播需要, 进而需要设计师对字体进行设计以便更好地文化传播。在各个时期人们对文字有着不同的称呼, 如“美术字体”“装饰字体”“变形字”等。通常人们认为字体设计就是对字形进行笔画上的装饰变形或美化, 这是一种较片面的设计观点, 缺乏对字体的实际应用与功效进行整体研究与创新。字体设计作为一门探讨文字的造型理论与视觉规律的设计基础课程,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字体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初探与实践

文字, 是人类思想感情交流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它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和视觉审美。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说明了在教学中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个体的字体创意和字体的版面编排, 好的创意字体和版面编排是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两点。教学中应该注重字体的设计与创意版面的编排。文字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达商品的信息和作者的意图, 字体设计应该避免繁杂凌乱, 给人清晰的视觉印象。教学中应该强调文字本身的识别性, 文字无论多么富有美感, 如果失去了文字的准确性, 那么设计无疑是失败的。教学中应该强调字体的识别性, 分析单个字的结构。高校字体设计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首先, 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承担字体设计的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课堂中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维设计。其次加强字体结构的基础练习。然后加强创新的字体设计训练。创意的字体是字体训练的灵魂所在, 教师不能只关心黑体字与宋体字的练习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教学中应该打破教学中的条条框框, 在没有限制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集思广益并创造更优秀的字体作品。

字体设计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平时的训练, 并在训练课题上下功夫。随着网络的流行与交流平台的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近期网络流行语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汇, 让学生以此作为字体设计的内容。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一些词组进行设计和创意。介绍汉字的共性与个性, 讲求形势与内容的同一, 字体设计不仅要美观更重要的是具有明确的识别性。无论是汉字还是拉丁字母, 当对字体设计时应该先了解字体本身的含义, 然后再对字体进行结构上的变形。字体设计只有对字形本身进行了改变或是艺术装饰之后方能展现本身的视觉化与情景化。经过设计的文字或是词组强化文字的语言效果, 教学中不能忘记字体设计的基本准则, 即对字体进行设计变形的前提是确保字体本身的识别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更为重要的是向学生传达先进的学习理念与创意方法, 教学中应该中西结合, 面对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应该学会融会贯通。无论是拉丁字母还是汉字在设计之前首先要确定字体设计的创意方向, 即文字图形化与文字笔画变形装饰化。字体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各种文化信息, 要达到这一目的, 就要考虑在文字的整体效果上做到视觉印象清晰明了, 词意传达准确, 不能为设计而设计。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意探讨, 并从中得到更有效地创意方法。设计中不仅要突出字体的个性与特色, 而且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合理引导消费观念和加速商品的流通。

三、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 字体的传播是载体。现代设计表现方法与内容形式发生的很大的变化。如何通过高校的学习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是高校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首要问题。我们把字体设计课程的重点放在字体创意设计上, 采用多媒体、图片讲解等方式, 引导学生对字体的结构、笔形、笔画进行变形或夸张的装饰。运用美学原理字体进行打散与重构, 使高校的字体设计教学能够真正随应时代发展的诉求。

摘要:字体设计这门课一直是视觉传达设计必学的课程, 要使课堂活跃并得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精心的教学备课是必要的。利用电教手段、优秀字体设计案例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灵活的运用身边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校,字体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王雪青.字体设计与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篇4: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字体设计 教学创新 改革 实践

[作者简介]芮雪莹(1964-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基础、包装设计。(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89-02

现代字体设计已广泛运用于广告设计、展示设计、数字媒体、店面招牌、包装设计等领域。长期以来,大部分院校都沿袭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模式,过于偏重训练构成方法的临摹及掌握,对于文字创意、文字审美方面的研究较少。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技巧训练,不能有效地将字体设计与实际对象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与方法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复合型、技术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要在课堂上采用实际课题与社会市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一、传统字体设计课程安排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对课程内容安排存在问题,高职院校字体设计是安排在第二学期的一门设计课程,共60课时,内容多、时间紧,传统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是重视文字结构和书写规律的掌握,一般都以拉丁字母和宋体、黑体为基本字体展开临摹练习。对文字的创意培养与材料的使用很少强调,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临摹上,忽略了高职学生的特点。二是学习者基础条件存在差异,在学习字体设计过程中,熟练掌握字体的间架结构,文字自身的意义与视觉审美规律,而学生往往忽略这些知识的掌握,大多数学生想一步到位,直接掌握字体的创意变化设计,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三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字体的创意设计就是对文字进行“联想”,根据文字的内容和特征为基础,以文字的语义为创作源泉,进行耳目一新的、有个性的、识别性强的视觉形体语言创造,但很多学生习惯性地跟教师或范例模仿,缺乏自我创新的意识。四是社会实践能力较差,课堂上学生长时间地摹写对字体产生厌烦,甚至有的学生用电脑把字打印放大后再拓印,作业不动脑筋,对枯燥的字体设计内容形式不感兴趣,更不考虑其使用性。

二、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性改革

1.课程内容模块化。字体设计课程教学需要创新,精心组织设计。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把字体设计课程分理论与摹写训练、创意字体训练两大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新的教学思路,调整课程内容是对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掌握字体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即可读性、识别性和美观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笔画结构等构成基本字体的方法和特征。随后进行基本字体训练,将宋体、黑体、拉丁字母临摹改为课外作业训练,节省浪费的课时,在课堂中提升教师对创意字体设计的辅导效率。学生再次上课时带作业来,通过互相讲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字体设计训练模块训练包括字体设计的表现和字体设计的应用。字体设计应用能力训练是学生灵活运用创意设计的基本方法。找寻文字间的内涵进行创意设计是字体设计课程教学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设计很重要,直接关系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创意文字设计训练,使学生有兴趣地进入设计创作中,教师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单字创意字体训练。灵活地运用和掌握笔画拉伸、笔画与图形、文字与图形化表达的理论知识,由浅入深进行多字、词组组合训练。为了激发学生对字体设计创意的热情,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提取社会中最为广泛流行的网络语言作为素材与字体设计相结合。如“亲”“hold”“神马浮云”“宅男宅女”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将流行语中新鲜、时尚、生动、简约的特征语言与字体设计进行结合表现。引导学生通过笔画间、字词与字词间的构成形式所传递出的视觉空间组合效果。也可通过笔画共用、笔画延伸、空间的组合以及字与图形相互融合表达自己情感或引起共鸣的流行语言进行创意表现。

3.制作手段多样化。以往的字体设计教学常常忽略材料中材质的肌理美在字体设计中的作用。单纯的字体训练缺乏形式美感与设计内涵。面对大量习作练习,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高。通过改革,除了要强调书写准确规范的重要性外,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制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掌握字体间架结构基础,体现构成形式美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不同肌理、不同质感的材料,发挥材料自身的肌理美。在创作中同学们萌生出许多奇思妙想,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立体化效果,通过灯光透光方法。或选用生活中事物形象拍摄英文字母的事物照片,学生开始寻找事物形象时很艰难,在教师的启发下,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眼镜、同学听音乐的耳麦、水管的弯头生成“B”“G”“Z”等字母形象。学生还借用中国传统艺术中剪纸手法,经过灯光照射产生具有浮雕的效果,使字体由二维转化到三维,完成字体创意表现。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作品展示中一个亮点 。

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形象及材质的仔细观察与思考,学生不仅学会 “纸上论战”,还学会如何用最恰当的材质肌理表现出最佳视觉效果,增强文字传达信息量。通过各种材料和手段进行字体设计与制作,产生新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了字体创意设计新思路。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提高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职业技能。

4.实际课题参与化。在具体实践和真实市场环境要求下学习,学生通过创意字体设计训练得到思维锻炼,为了能够和实际课题联系在一起,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字体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运用具有实用性的课题打开学生的创意思维,让学生知道字体设计不仅张扬设计者的个人情感,也要充分考虑社会性、应用性、市场性和审美性,推动字体设计教学改革进程。字体创意设计的过程训练要将课堂教学实践延伸到社会实践中。

字体设计的功能是传递信息与视觉审美,在应用性与艺术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获得信息传达的最佳效果。它与色彩、图形的组合,共同构成了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三大要素。实际课题训练使学生的设计逐步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走向市场,与社会对接。在此阶段学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新鲜和刺激,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的不足。

三、教学成果展示与体会

通过项目的案例训练,学生体验到从理论到实践整个过程的创作经历。字体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从作品展示中可以看出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得到体现,在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课题和市场紧密联系进行字体创意设计,力求设计创意独特而又不脱离市场。在实践中学生深深体会到,开始组成小组调研选择店主时,有过意见不合,与店家交流都很艰难,碰壁多次,经过教师指导、小组团结一致,不懈地努力第一次享受作品与应用设计相结合的成就感,并得到店主的很高评价和赞扬,第一次感受到创作与整个设计过程是如此丰富多彩。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根据高职特色,字体设计课程重点放在创意设计、课题训练与市场相结合上。以学生为本, 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把理论知识与创意思维有机结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大量欣赏中外优秀字体设计案例,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为学生寻找更多的社会实践课题。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和展览, 促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字体设计的教学作为设计课程的基础化教学,深化改革教育教学,开拓字体设计教学新思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字体设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丁玲.浅谈字体设计教学理念与方法[J].艺术与设计,2009(5).

[2]沈卓娅,王汀.字体与版式设计实训[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篇5: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要求

《字体/标志企业形象设计》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育技术专业和广告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是系统地培养数字媒体艺术的方向特色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对标志设计与CIS战略有全方位的深入认识和把握,初步具备标志设计及CIS策划设计、实施、管理和进行有效传播的能力。该课程的设置主要使学生掌握如下内容:详细介绍标志设计的全部过程和切实有效的设计方法及原理,从字面及引申意义理解标志设计及CI战略的概念,作为综合设计所包括的方方面面的设计要素。了解标志设计及CIS的由来与发展确定CI的基本战略精神。通过标志设计及CIS成功案例的分析明确CIS战略的价值与意义近而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视觉识别(VI)的设计开发阶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创意能力,提高表现技巧,尤其是培养具备一定创造性的设计能力。

教学时间应安排在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这时,学生已学完设计软件的基础课程,这是学习《字体/标志企业形象设计》课程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于《字体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CIS理论和设计要素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必要的市场实际调研,有针对性的对某个企业进行CIS的程序开发,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教材与学习参考书

教材

《品牌与CI设计》,楼正国,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6年。

参考书目

1、《字体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史墨,倪春洪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2010年。

2、《标志设计》,刘少辉,王长征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9年。

3、《CIS企业形象设计》,刘瑛,徐阳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

4、《标志设计》,张锦华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纲要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标志概述

本章介绍标志设计的概念、起源以及功能作用等基础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把握标志设计的价值取向并能对标志设计作品进行鉴赏分析。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2学时):

§1.1标志的特点与意义

§1.2标志的起源与发展

§1.3 标志的功能与分类

第二章 标志设计的原则

本章介绍标志设计的六项基本原则,明确标志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标志功能性和目的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掌握标志设计的六项基本原则。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4学时):

§2.1简明易记原则

§2.2 信息准确原则

§2.3 新颖独特原则

§2.4 艺术性原则

§2.5 适应性原则

§2.6 民族性原则

第三章 标志设计构成原理

本章介绍标志设计的构成元素点、线、面及其艺术法则的运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掌握标志设计的类别和构成要素,通过实践掌握设计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标志设计工作中。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4学时): §3.1点、线、面的运用

§3.2艺术法则的运用

第四章 标志的表现形式

本章介绍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即文字形式的标志、图形形式的标志、综合形式的标志。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标志设计的三种表现形式及技法,并对一些好的设计形式进行分析、学习、借鉴,将标志的表现形式运用到今后的实际标志设计工作中。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3学时): §4.1 文字形式的标志

§4.2 图形形式的标志

§4.3 综合形式的标志

第五章 标志设计中的色彩

本章首先介绍色彩在标志中的运用,标志色彩的分类及色彩应用的注意事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能够对一些色彩要素进行分析鉴赏,借鉴好的标志构思和创意,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各种情感。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4学时): §5.1 色彩在标志中的运用

§5.2 标志色彩的分类

§5.3 色彩应用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 标志设计的构思与创意

本章介绍标志设计中的文字创意,图形创意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标志中的构思与创意,并将文字和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创意表现各种情感。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2学时): §6.1标志设计的构思

§6.2标志设计的创意

第七章 标志设计的基本程序

本章介绍标志设计前期的必要准备工作,讲解企业文化理念背景现状以及市场状态等对标志设计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从创意要素等方面对标志进行分析鉴赏,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之上,学习并借鉴好的创意,展开想象,通过实战提高设计能力。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3学时): §7.1 调研分析

§7.2构思创作

§7.3 设计制作

§7.4 调整修改

§7.5 推广验证

第八章 现代标志发展趋势

本章介绍现代标志发展的整体趋势。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把握现代标志发展的整体趋势,结合前期学习知识,在分析的基础之上,借鉴好的创意,展开想象,把握好现代标志设计的方向。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4学时): §8.1时空化设计

§8.2人性化设计

§8.3国际化趋势

§8.4动态化设计

§8.5民族化趋势

§8.6生态设计理念

第九章 企业形象设计

本章介绍企业形象设计的概述及历史及其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掌握企业形象设计的概念、起源以及特征等基础知识。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2学时): §9.1企业形象设计的概述及历史

§9.2企业形象的特征

第十章 企业形象设计的结构与功能

本章介绍企业形象设计的结构及功能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企业形象设计的结构及功能知识,掌握企业形象设计构成要素,为下一章节做准备。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6学时): §10.1 企业形象设计的结构

§10.2 企业形象设计的功能

第十一章 企业形象战略的导入与策划

本章介绍了企业形象设计导入的时机及企业形象策划设计程序,是相对较为重要的一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新公司设立、合并成为集团,企业领导更换,企业纪念日,企业的业务范围变化,及开拓市场等企业形象设计导入的时机。学习者要掌握企业形象策划设计程序。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6学时): §11.1企业形象设计导入的时机

§11.2企业形象策划设计程序

第十二章 企业理念识别的设定与表现

本章介绍企业理念的内容、功能、遵循的原则、模式及应用表现模式。企业理念识别是CIS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是CIS运动的原动力,在CIS中起着核心和灵魂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在理解企业理念的内容、功能、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掌握企业理念的构筑与模式及应用表现形式。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6学时): §12.1企业理念的内容 §12.2企业理念识别的功能 §12.3设定企业理念遵循的原则 §12.4企业理念的构筑与模式 §12.5企业理念的应用表现形式

第十三章 企业行为识别的规范与整合

本章介绍企业行为规范的作用、企业行为规范整合的内容及企业行为规范整合的基本原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BI设计的作用、整合内容及在进行BI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4学时): §13.1企业行为规范的作用 §13.2企业行为规范整合的内容 §13.3企业行为规范整合的基本原则

第十四章 企业视觉形象的设立

本章从原则及功能两方面介绍企业视觉形象的设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VI设计的原则及功能,通过实践掌握VI设计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标志设计工作中。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2学时): §14.1VI的设计原则 §14.2VI设计的功能

第十五章 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设计

本章介绍标志设计在CIS中的意义和作用,现代企业标志应具有的特性。标准字及标准色在VI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VI设计的基本常见组合方式及标准字、标准色在其方式中的运用,掌握VI设计的基础设计知识,为CIS设计做铺垫。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4学时): §15.1企业标志 §15.2标准字

§15.3企业标准色与辅助色 §15.4企业象征图像 §15.5基本要素组合设计

第十六章 视觉识别系统应用设计

本章介绍视觉系别系统应用设计,基础识别部分的内容作为设计的基本元素,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应用识别部分服务,应用系统包含办公事务系统、产品包装、广告、交通工具系统、展示场所、公关活动、网络传播及服装服饰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CIS视觉系别系统应用设计的分类,并将其运用到实战中去。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4学时): §16.1办公事务系统 §16.2交通工具系统 §16.3环境、店铺类 §16.4产品包装系统 §16.5服装系统设计 §16.6指示标志类 §16.7旗帜类

§16.8媒体宣传应用规范 §16.9公关礼品类

第十七章 企业形象设计手册

本章介绍CIS手册制定原则及形式、设计手册的内容及结构、设计手册的制作及管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要理解企业形象设计手册的制定原则及内容结构,学习者要从创意要素等方面对标志进行分析鉴赏,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之上,学习并借鉴好的创意,展开想象,通过CIS实战提高设计能力。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安排:4学时): §17.1CIS手册制定原则及形式 §17.2设计手册的内容及结构 §17.3设计手册的制作及管理

第四部分:教学方案简要说明

课时计划是每周课堂教学4学时,总约64学时,实验16学时。教师可根据课时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为主。提倡教师根据专业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综合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创作,也强调创新和技能。

第五部分: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 本课程需要学生自主完成一定量的题目才能较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目的,一般每章由教师统一布置课外设计作业。鼓励教师布置综合性较强的作业,由学生自主或分组完成。

本课程期末考试均采用考察方式,题目:自选品牌(房地产、服装、饮品、餐饮等行业),设计一套VI形象手册。VI(包括基础系统)手册作品要求:

1、整体设计风格突出企业形象,符合企业个性特点。

2、Vi手册内容设计全面,制作规范,包括手册封面、封底、目录、扉页、基本设计系统和5个应用设计系统。基础设计系统包括:企业名称、标准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组合模式、象征纹样、吉祥物等。应用设计系统包括:办公用品类、指示类、服装类、交通工具类、旗帜类、公关礼品类、广告传媒类等(选择5类应用以上)。

篇6: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027期 作者/张阿凤,王旭东 本文总字数:4095

张阿凤,王旭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土壤肥料学》是针对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农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土壤肥料学》的课程性质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多渠道参与实践等方面提出《土壤肥料学》课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阿凤(1985-),女,博士,讲师,从事土壤学及土壤肥料学的教学。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在几千年的农业发展进程中,曾经有过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目前,我国除部分地区外已基本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但是,由于人口众多,资源过度浪费与环境污染等原因,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农业教育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也突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高等农业教育不仅是对农业科技理论与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这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

一、《土壤肥料学》的课程性质及其定位

《土壤肥料学》课程是针对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各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2]。该课程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在原有《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两门课程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土壤肥料学》主要研究“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性质和相关分析测试方法与技术,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识土、用土、改土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施肥的.原理与技术,进而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土壤肥料学》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开设历史最长、涉及专业最多的课程之一,主要为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草业科学、植物保护、园艺、园林等本科专业开设,每年修读该课程的人数有200多人。

二、《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性

《土壤肥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在日后从事相关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土壤肥料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实践教学或者实践教学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就很难形成技能,教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事实上,不仅是《土壤肥料学》教学涉及这个问题,很多课程都是这样。正因为如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时往往总是感觉什么也没有学到,而用人单位也抱怨学生不好用。21世纪是信息世纪,知识更新快,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合格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而这种过硬的实践技能往往是在扎实的理论知识上的升华。纯粹的理论教学一般很难让学生记忆深刻,往往应付了考试之后就逐渐淡忘。即使能记住,那也大多是纸上谈兵,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手段。加强《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负责任的精神,促进学生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实践教学过程已经逐渐被教育界学者所重视,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条件也已经成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措施

相对于《土壤肥料学》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过程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表面。《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也是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以至于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实践教学课时数安排相对过少。并且,部分教师在上实践课过程中较为随意,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学生也很少在课前做好预习,也有少数学生不愿意动手参与实践,更有甚者迟到、早退或是旷课等,关于课程实践教学成绩考核评定也较为宽松,使《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改革,首先就是要更新传统“以教(理论)为主”的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整个《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好、落实好,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2.加强技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特殊地位,离开教师的组织和领导,教学过程就很难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必须要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团队,特别是要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土壤肥料学》课题组现状,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引导青年教师实现教师角色转变;通过“传、帮、带”发挥骨干教师在培养青年教师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科研院所进修学习;面向基层加强实践环节锻炼,使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为了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与时俱进,补充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把前沿性的研究传播给大家,激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有关土壤性质与多界面过程,土地利用与全球变化及生态系统,土壤养分、肥力与生产力这些部分可以做成专题,让学生详细的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与本专业的相关关系。

3.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和框架,它包含教学顺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反馈、教学结果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要素。《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土壤肥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要与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和完善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由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科研活动、社会实践等组成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相应《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明确《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改革以往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强化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并最终将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4.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开展的效果。如果没有适宜的生产实践基地,相关的实践活动将很难顺利进行。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首先要立足于校内,加大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在原有试验农场的基础上,加强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基地条件,使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基本保障。其次,要紧密结合通辽市地区农业发展实际,积极主动地与通辽市农科院、土肥站等相关单位进行洽谈,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推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同时,结合我校农学类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牧区的实际,实践基地的基本条件也要相对较为先进,开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一定要使学生感到有别于农村种地,从而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5.鼓励学生多渠道参与实践。《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实验和实习,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实验和学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把理论和实验课的安排紧密结合起来。实验课总共是16学时,野外的实验包括:土壤剖面的挖掘观察、土壤样品的采集。室内实验部分则利用野外部分采集的土壤进行处理,同时用于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容重的测定及孔隙度的计算、土壤养分的速测、肥料的定性鉴定。然后根据结果和野外调查内容让学生写出对该地区土壤的综合评价。在这套方案中,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科目的适当指导,大部分内容都是学生自主完成,比如土壤样品的风干、去杂、过筛等处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技能,也训练了他们对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此外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安排学生去学校的实习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地塘试验林场”进行综合实习。火地塘林区是秦岭山区生物种类的富集地之一,种子植物1026种,木本植物83科、206属、500多种,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5种,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生进行土壤学、树木学、林木育种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等的综合实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要加强实践技能可以在课程实验、实习之外参加相关大学生社团或者兴趣小组,参与寒暑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感兴趣的内容做到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也可以直接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活动,这样更能系统地掌握相关土壤样品采集、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统计等实践环节,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或是考取研究生独立开展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思尧。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8 ):9-12.

篇7: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 要:思维能力在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有其必要性,开展思维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关注点之一。本文正是基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立足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评价配套等方面探讨三元教学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学;思维能力;三元教学设计

0 引言

管理学是高等院校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对象一般为大一或大二的学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管理素养和管理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随着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也在不断改进。但是,课堂教学仍然存在注重教学的形成与脱离教学的目标、侧重教学的生动性与弱化学生思维培养等方面的问题,限制了学生对知识创造性应用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思维应是教师与学生的核心。为此,要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开展思维教学,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社会和时代发展也要求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应渗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在思维活动中学习,也要学习思维本身。三元教学设计理论构建:三元智力理论

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强调问题解决、应用意识等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毫无疑问,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落实在各课堂教学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为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理论认为成功靠的不是智商而是成功智力:即分析性(反思)智力、创造性(创意)智力和实践性(执行)智力。分析性智力涉及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强调比较、判断、评估等分析思维能力;创造性智力涉及发现、创造、想象和假设等创造思维能力;实践性智力涉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斯滕伯格强调每个人都具有这三种思维,同时存在思维偏向上的个体差异。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三方面协调才能达到最有效的水平。在此认识基础上,他还开发了“三元教学与评估”模式,将什么是三元智力,如何引导学生的三元智力转移以及怎样开发成功智力的课程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思维教学三种策略:即讲授为主的照本宣科策略、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和以思维为基础的对话策略,同时明确了教授三元思维的四步模式:熟悉问题、组内解决问题、组间解决问题和个人解决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三种策略都有实用性,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综合考虑以选择最佳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管理学课程教学实施三元教学设计有其必要性,是符合课程培养目标的。管理学课程三元教学设计的内容与应用体现

三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高等院校教育应注重培养成功思维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用的人才;课堂教学应注重记忆性学习,更要开展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按照“目标导向、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与现实体验”的理念设计教学,寻找最适合发展学生成功智力的教学策略,创造相应的学习机会,改变传统过于强调接受与掌握知识的学习方式,重视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课程培养目标。

结合管理学教学实际,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应从教师教学理念到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设计并应用。选择三元教学应树立成功智力教学观,以学生三元智力的发展为导向,基于学生智力特点,选择适当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开展相应的课程训练,并形成与之相配套的评价观。管理学课程三元教学设计同传统教学设计有一样的内容,更要考虑三元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同时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技巧。下面以管理学课程中的决策单元开展三元教学设计为例进行阐述。

(一)三元教学中的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开展三元教学,着重要把握教学学情、教学目标等,为教学策略的选择作铺垫。

(1)教学学情分析:思维能力差异明确

教学学情分析包括对教学起点分析,对学科知识、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分析以及对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正确分析。这里主要突出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分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力模式,教学应关注学生成功智力的平衡发展,尊重并鉴别学生的思维能力偏向,才能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精心安排,结合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问卷法、观察法或情景活动法等途径明确学生的思维能力偏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地完老师布置的任务,表现很乖巧,记忆力较好,属于分析性思维类型的学生;少部分学生不愿接受指令与规则,有自己的想法,偏向于我行我素,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喜欢体验知识的实际应用,属于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类型的学生。教师教学应在注重知识的识记和分析性思维能力强化的基础上,以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能力培养为重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该课程前面单元知识学习后,学生已基本熟悉管理学的思想,知道管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懂得如何通过具体管理职能活动来实现管理目标。

(2)教学目标分析:思维能力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要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与学的方向。一般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方面反映教学目标。管理学课程开展三元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是着重为成功智力的实现,即从分析性目标、创造性目标和实践性目标进行具体表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分析性教学目标以记忆性知识目标为基础。创造性教学目标体现在学生创造--反思能力的实现。实践性目标应重视“活动导向”的实践性学习的体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应将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的目标融为一体。在决策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明确培养学生分析性能力:认识决策行为,评价决策的重要性,解释决策的原则,分析决策的影响因素;创造性能力:思考决策的过程,并设计具体决策加以印证并总结理性过程和实际过程的不同;实践性能力:模拟商务决策过程体现决策的方法的应用和决策能力的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教学目标可以通过教师教学自我设问或学生自我制定等方式来确定,可以是较为笼统的目标,也可是具体明确的目标。

(二)三元教学中的内容整合:现实性与层次性体现

成功智力不仅是与实现学业的成功有关,更是要达到社会生活和事业的成功。因此,三元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整合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体现出应用性。结合管理岗位的实际,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照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学课程总体教学内容一般以管理与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以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管理职能为基本框架。在设计课程单元内容时,要明确内容的层次性:应当深入理解、掌握、了解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并能进一步转化为可行的行动。对于决策单元内容的学习,应当理解的内容主要有决策的影响因素、过程,应当掌握的内容主要有决策的方法,应当了解的内容主要有决策概念与类型、原则。每一具体内容的安排,可以从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决策实际和社会现实决策事例入手,避免脱离实际。

(三)三元教学中的方法应用:多样化选择

三元教学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的思维特点的不同以及课程内容和目标的不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学生不仅仅是接受、记忆、练习知识,更应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管理学课程开展三元教学设计,可参照斯滕伯格提出的智力倾向或思维风格与之匹配的教学方法。详见图1:

结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实际,开展管理决策单元的学习,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小组讨论实践训练法等。一般讲授法占课堂30%,其他教学法占课堂70%。比如,借助“刘经理的决策困惑”这一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决策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并思考如何帮助刘经理解决难题;在学习小组模拟商务谈判决策训练后,开展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充分讨论,体会决策的重要性,总结正确决策的经验,撰写决策实践报告;提供企业决策基本信息,选择合适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方案的选择。

(四)三元教学中的评价设计:综合性反映

参照“三元教学评估系统”,管理学课程三元教学的评价要均衡体现分析性能力的评价、创造性能力的评价和实践性能力的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既要考虑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更要反映成功三元思维的发展情况;同时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实现测试法、课堂表现、课外研究性学习等方式的综合应用,并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定,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发展思维能力。在上述决策单元的学习中,学生提出的解决刘经理难题的建议、撰写的商务决策实践报告等方面的情况,都是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评价的依据。

综上所述,三元智力理论为管理学课程开展三元教学设计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需要教师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学习共同体和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评价的综合性,促进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8: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结构设计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和主要的培养目标。学生在前期的理论学习阶段,一般会由浅入深的学习相关课程如工程制图、建筑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学生系统学习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结构设计能力在学生身上有两种体现方式,一种是手算能力,另一种则是辅助设计能力。手算能力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和集中体现,但目前靠手算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要求[1],计算机辅助设计则把设计人员从繁重的手算、手绘等工作中解放出来,且所得到的计算结果较可靠、所绘的图纸质量高,与之相适应,为了培养学生结构辅助设计能力,让学生缩短工作适应期,更好的走向设计工作岗位,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已经将结构辅助设计软件PKPM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PKPM软件课程是近年才出现的新开课程[2],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在对该课程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对该门课实行“四阶段”教学模式,四阶段即课堂教学阶段、PKPM辅助设计竞赛阶段、毕业实习阶段和毕业设计阶段,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不致因中断学习而生疏,反而会在不断的实践和使用中得到提高,直至毕业走向工作岗位。

1 课堂教学阶段

PKPM软件课程强调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用传统的多媒体结合教材的教学方式已经较难满足教学要求,因而我们决定在课堂教学阶段采用交互式和实例式教学,并通过上机进行课程考核,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与教师互动并亲手操作来学习工程设计知识。

1.1 交互式教学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一般是先在多媒体教室中,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观看,最后再让学生去机房自己操作练习。这样教学的缺点是,就本门课而言,多媒体的显示效果仍不够理想,学生听课很累,而等到学生上机时,会发现很多内容已遗忘,影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导致教学效率很低。

为避免传统多媒体教学的缺点,我们采用了交互式教学方法,将PKPM软件设计的教学地点改为网络教室,教学过程强调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将课堂讲授与学生上机结合起来。

上课时,教师和学生人手一机。教师在操作时,能通过网络教室管理软件控制全体学生的微机,将教师操作的屏幕界面在学生机上完全显示出来,学生对操作方法的感受很真实,教师在操作时的所有细微的过程和技巧,学生都能够随时掌握。教师讲课时放慢速度,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一节课,否则容易导致学生疲劳和对讲课内容的遗忘。在演示讲解完成后可以立即让学生开始练习,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能够迅速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1.2 实例式教学

PKPM软件课程强调操作能力,而且版本升级周期短,故我们在讲课时一般注意引导学生不依赖于手头的教材,而是通过教师通过深入设计单位,找到大量与所需理论知识的结合的、适合用于教学的工程实例,这些实例大多是本学校校舍的设计资料或当地的其他实际工程设计资料,以利于学生在操作之前有较好的感性认识,操作中得心应手;考虑到不同地区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不同,我们会选择相关典型地区的工程实例作为补充,来丰富我们的实例库。

在该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选定一个典型的工程实例,先结合工程背景让学生总体掌握该工程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再采用交互式教学方式,从建立模型开始直至讲完它的各个设计全过程,注意让学生重点关注设计过程中各个概念和各个命令,并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以加深印象。学生上机进行操作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提高的软件使用能力的同时,学会对计算结果文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失,并善于改进,最终练就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1.3 课程考核

大学课程传统考核方式是笔试,但笔试时学生对课本依赖性比较强。对本课程而言,由于PKPM软件版本升级很快,课本上的内容与实际用的版本和所讲内容往往都有一定脱节;同时,由于PKPM软件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笔试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操作的准确性。

为了突出和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将课程考核改为上机考试,学生在复习时更注重去网络教室去上机实践,会主动钻研结构设计理论和辅助设计操作流程、技巧,刻苦练习以提高使用PKPM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上机考试时,试题中的拟建建筑不须太复杂,以规则结构为主,以便学生在考试的规定时间内能顺利完成整个结构的建模和计算,而成绩差别主要体现在对具体细节如参数、尺寸和材料等的掌握和处理上,从而使期末考核既能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又能帮助他们查缺补漏,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经过课堂教学阶段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综合掌握以前学习的专业知识,能将其应用于PKPM辅助设计中,并逐步熟悉PKPM软件的操作和计算流程,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我们本阶段对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

2 PKPM辅助设计竞赛阶段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课程教学与技能竞赛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使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每年举行一届PKPM辅助设计竞赛,参赛对象为建筑工程学院在校学生,学生均以个人为单位参加比赛。竞赛在网络教室进行,参赛选手每人一个机位。比赛内容为用PKPM系列软件进行一个相对复杂的建筑结构模型的输入和计算,时间一般为120分钟,总分值为100分。

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由评分裁判员根据评分统一标准统一阅卷、评分与计分。评分项目包括:所建模型与考题中建筑施工图的平面布置吻合程度、平面尺寸准确度、所用构件尺寸的合理性、参数设置、所出结构施工图符合结构专业相关规范的程度,最后还要结合AutoCAD软件的使用考虑学生所做出的施工图的美观性等。

竞赛成绩优良的学生,建筑工程学院会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扬。学生对这种创新性的、竞争性的活动积极性都比较高,因而比赛较好的达到了提高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的目的。

3 校外实习阶段

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采用校、企联办的“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即“3+0.5+0.5”培养模式:3学年的课内集中理论和实践教学(1~6学期)+0.5学年的工程实习(第7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0.5学年的校内集中毕业设计(第8学期)。

在顶岗实习时,学生一般可以选择设计性单位进行实习,或由本校教师为学生指定PKPM软件结构设计题目。与课堂教学和辅助设计竞赛不同,顶岗实习时学生可以通过现场参与实际工程设计,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快速提高,真刀真枪地练习用PKPM软件进行实际工程设计计算及绘图的方法。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在辅助设计方面视野进一步扩大,操作更加符合规范,也会更深入的研究结构设计时各个构件的布置及参数、荷载的取值,并会在出结构施工图前进行认真的优化设计,从而增强工作实践能力,实现毕业后的零距离就业。

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在这方面的教学效果已经初步显现,有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表现良好,且PKPM软件应用能力及相关知识增长很快,已经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认可,并且实习单位愿意与学生签订用工协议,及早解决了学生和企业的后顾之忧。

4 毕业设计阶段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以前是全部由学生手算并手工绘图的。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引入PKPM软件进行辅助验证后,在学生做毕业设计时,电算和手算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大部分结构设计是借助PKPM设计软件来计算的。经过前期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学生已经能用PKPM软进行整个建筑物的结构电算和施工图绘制了,因此在做毕业设计时,学生先手算完成结构中有代表性的一榀框架及其基础的设计,再用PKPM软件对自己所设计的整个建筑结构进行整体计算。计算结束后,学生应对计算结果和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差别,并总结计算结果偏大偏小的原因,及其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最后做出差别分析报告;如果差别过大,表明学生的手算或软件计算中存在问题,需要进行重新计算。

毕业设计是对前期理论知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全面演练,通过毕业设计手算和电算的相互校核分析,促进学生结构设计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相关规范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为学生成为合格的土建工程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5 结论

PKPM结构设计软件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该课程能大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以前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得到综合应用,并使学生具有判断结构计算结果正确与否及绘制结构施工图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阶段、PKPM辅助设计竞赛阶段、毕业实习阶段和毕业设计阶段四个阶段,使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在反复不断的实践和使用中得到提高,直至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的为学生就业、为企业发展服务。

摘要:PKPM软件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结构设计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四阶段”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PKPM软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PKPM软件课程,结构设计能力,四阶段

参考文献

[1]李永梅,等.结构电算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9(5):112-115.

上一篇:美好的晚安微信问候语摘录下一篇:2024年国考备考:2023年8月5日国内外时事政治